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4年,重庆市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积极实施“五大功能区域1”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均衡释放,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价格温和上涨,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在新常态下显著提升。

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和定向调控要求,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融资成本回落。同业表外业务趋于规范,金融风险有效防范,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15年,重庆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统筹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以改革、开放、创新支撑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联动发展。金融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深化改革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1为推动不同区域的差异化联动发展,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定将重庆“一圈两翼”功能区域升级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域。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

(二)证券业发展加快,资本市场趋于活跃 (6)

(三)保险业运行向好,保险保障能力增强 (7)

(四)融资结构合理优化,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7)

(五)强基础、重联动,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三大需求协同发力,需求结构趋于优化 (9)

(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步伐加快 (11)

(三)物价指数走势平稳,工资水平稳步增长 (11)

(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向稳增长保民生领域集中 (12)

(五)生态效益稳步提升,金融支持环保力度加大 (12)

(六)主要行业分析 (12)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4)

(一)重庆市经济金融大事记 (14)

(二)重庆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5)

专栏

专栏1:开拓创新、凝聚合力金融扶贫成效明显 (5)

专栏2: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重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10)

表1 2014年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2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6)

表3 2014年重庆市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4 2014年重庆市保险业基本情况 (7)

表5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

表6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8)

图1 2013~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 (4)

图2 2013~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 (5)

图3 2013~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

图4 2013~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

图5 2014年重庆市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7)

图6 1978~2014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9)

图7 1986~2014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9)

图8 1986~2014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9)

图9 1988~2014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0)

图10 1993~2014年重庆市外商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率 (10)

图11 1993~2014年重庆市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11)

图12 2004~2013年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1)

图13 1994~2014年重庆市财政收支状况 (12)

图14 2005~2014年重庆市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2)

图15 2014年重庆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13)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4年,重庆市金融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适宜的金融环境。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2014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营稳健,存款增长有所放缓,贷款增长平稳适度,利率先升后降,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1.资产规模稳步扩大,市场主体更加丰富。银行业主动调整经营策略,资产、负债规模扩张适度放缓。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拨备覆盖率均处于适度区间。在市场竞争加剧,负债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银行业积极调整业务品种、降低经营成本、发展中间业务,利润实现平稳适度增长。全年新增3家外资银行分行,内陆金融开放高地建设成效显著(见表1)。全市首家民营财务公司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市区县和贫困县的覆盖率均超过80%。

表 1 2014年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数据来源:重庆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2.存款增长有所放缓,定期化特征明显。年末人民币存款增速为10.4%,较上年回落6.9个百分点,全年增量仅为上年7成(见图1)。存款增长放缓主要受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资本市场等分流的影响,监管部门对同业、表外业务的规范以及对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加强,也进一步挤出了存款“水分”。“近端购、远端结”的外汇掉期业务和贸易融资保证金集中到期,带动外汇存款余额在下半年止涨回落。金融机构普遍上浮定期存款利率,带动储户定期存款意愿上升,全市住户和非金融企业的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4.9%,而活期及临时性存款余额仅同比增长2.5%,存款的定期化特征显著。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图 1 2013~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款增长

3.贷款增速稳中趋升,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强。在全市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的推动下,贷款需求稳中趋升,年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见图2)。信贷投放节奏总体均衡,各季新增贷款占比分别为28%、27%、26%和19%,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合理适度。受贸易融资余额大幅萎缩影响,外币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2%。

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增强。全市7成以上新增贷款投向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和个人贷款领域。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定向降准等定向调控政策引导下,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小额担保贷款支持8.4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就业。民族民品贷款贴息额同比增长2.3倍。重点领域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明显加强,六大高耗能产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图 2 2013~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

款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图 3 2013~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本外币

存、贷款增速变化

专栏 1:开拓创新、凝聚合力金融扶贫成效明显

重庆地处西部,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全市38个行政区县中超过1/3为国家级贫困区县,贫困人口达166万,扶贫开发任务艰巨。2014年,全市金融业加强部门合作,不断创新金融支持方法,致力于提升金融扶贫力度。

一是加强财政金融合作,完善金融扶贫激励机制。对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凝聚财政金融合力,推出18条财政金融奖补措施,以增量奖励、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在渝东北、渝东南等贫困区县聚集区发放贷款、承销债务融资工具、布设金融服务机具设备等,不断加强金融扶贫激励。

二是全面启动金融扶贫示范区县建设。在秦巴山、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重庆片区选择3个区县开展为期两年的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活动,探索构建包含财政、扶贫、金融多部门和市、区、县多层级的协调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授信审批、考核激励、产品创新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是深入推进贫困村金融服务提升计划。在全市具有扶贫任务的区县实施“互助资金组织金融服务提升计划”,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与互助资金组织的业务合作,延伸服务触角,有效提升互助资金组织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融资”支持和“融智”支持良性互动,推动贫困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是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银行间市场融资发展。通过片区推介会等方式加强融资工具的宣传推广,出台中小企业银行间市场融资奖补政策,引导主承销商加大对贫困区域优质企业银行间市场融资的储备力度,促进贫困地区企业更好利用银行间市场融资。

五是持续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支持贫困区县创设银行、担保、小贷和资金互助社等多元化机构,壮大金融扶贫力量。规范农户信用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系统。开通跨行助农取款服务,开展农村手机支付试点。实施优惠便农措施,降低乡镇地区、农资行业刷卡费率水平。加强农村现金投放、回笼和反假宣传,现金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2014年,全市金融业对贫困地区的支撑力度明显加大。渝东北、渝东南两大生态发展区贷款增速高于全市6.3个百分点,其中武陵山和秦巴山扶贫开发重庆片区贷款增速高于全市9.4个百分点。扶贫示范区建设获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3个示范区贷款同比增长20.7%。互助资金组织业务操作日趋规范,贷款投放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贫困地区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取得零突破,万州区、酉阳县企业成功注册14亿元、发行6亿元债券。在金融的支持下,2014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36万,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4.理财产品快速发展,资金运用短期化特征明显。随着金融的深化发展,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发行更为重视,全市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长65%。资金运用短期化特征明显,主要法人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超9成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加权平均预期收益率同比上升0.43个百分点。

5.贷款利率先升后降,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增强。受银行负债成本上升、贷款风险溢价扩大等因素影响,前8个月全市贷款利率逐步走高。在各类定向调控政策引导下,9月起贷款利率开始回落,特别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非对称下调进一步推动了利率下降,12月份全市一般贷款利率为7.11%,连续4个月累计回落37个基点,个人购房贷款利率和民间融资利率也同步下降。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增强,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贷款基础利率在贷款定价中的运用。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加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表 2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

区间占比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图 4 2013~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

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银行业经营改革继续深化。银行机构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拓展在线授信、直销银行、财富管理、电子商务等功能,以改善客户体验提升竞争力。金融服务重心不断下沉,全市社区银行数量超过百家。法人银行成功运用专项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增强资本实力和信贷投放能力。银行业多元化经营趋势显著,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中西部首家地方银行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重庆银行参股的全市首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全市首家民营银行的组建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7.银行业资产状况良好,但风险个案有所增多。得益于区域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46%,低于全国水平0.79个百分点。但受跨区域风险传递、民间融资风险等因素影响,部分领域的风险个案有所增多。

8.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新突破。全年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额超过1600亿元。业务创新取得新突破,3家企业通过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开展的股权跨境转让项目以人民币结算,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人民币资本金汇入结算业务量创历史新高,全市首笔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成功办理。

(二)证券业发展加快,资本市场趋于活跃

2014年,重庆证券市场趋于活跃,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稳步增长。证券业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1.市场活跃度回升,证券业机构发展加快。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股票和期货投资者开户数

增加,全年代理证券和期货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53%和25.8%。新增证券业分支机构29家,实现证券营业部区县全覆盖(见表3)。

2.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稳步扩大,区域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达40家,当年新增3家,总市值和当年境内股票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58.8%和37.8%。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企业也增至22家。区域OTC 市场挂牌及展示企业新增85家,累计融资额同比增长1.6倍。

表 3 2014年重庆市证券业基本情况

注:当年国内股票(A 股)筹资额指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数据来源:重庆证监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三)保险业运行向好,保险保障能力增强

2014年,全市保险业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拓宽保险服务空间,保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保险机构不断丰富,保费收入加快增长。年末,全市市级保险分公司达43家,法人机构数居全国前列(见表4)。保费收入增速创4年来新高,

规模居西部前列。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加快,普通型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同比分别增长3倍、3成和2成。车险带动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23.4%。保险密度同比提高12.1%,保险深度保持平稳。

2.保险保障能力增强,服务经济民生成效明显。保险业赔付支出同比增长21.5%,大病保险惠及城乡居民2700万人,保险公司承办职工医保大额互助保险全国率先破冰,养老机构责任险取得试点突破。水稻、玉米、马铃薯保险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覆盖全市80%的区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累计带动银行投放贷款22.9亿元。

3.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拓展。在稳健审慎前提下,保险机构积极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银行存款在保险资金运用总额中的占比有所下

降,而信托、资产管理公司产品投资的占比较上年提升18.2个百分点,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提升。

表 4 2014年重庆市保险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重庆保监局。

(四)融资结构合理优化,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2014年,重庆深入推进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各子市场依环境和政策变化逐步调整,成熟度进一步提升。

1.贷款保持主体地位,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全年社会融资规模达547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新增贷款占比46.8%,仍处于主体地位(见图5)。债券融资增长加快,推动直接融资增长54.8%。辖区银行间市场融资产品再添新军,首支超短期融资券、首支保障房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和首只永续票据成功发行。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增长放缓,其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8.5个和1.3个百分点。

46.8%

-0.1%

15.5%

0.8%

11.8%

16.5%

1.5%

7.0%

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图 5 2014年重庆市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2.货币市场走势分化,净融入资金量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银行间市场成员参与债券质押式回购、同业拆借和债券现券交易呈现“一升一降一稳”格局。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升温,全年累计成交2.3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同业拆借交易量达到3506.7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有所放缓;债券现券交易平稳发展,成交量达3147.1亿元,同比增长

3.7%。由于全市各项存款增长有所放缓、同业投资趋于活跃,全市净融入资金量增长较快。2014年,全市银行间市场成员通过债券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净融入资金同比增长1

4.3%和51%,债券现券净投资同比增长7.9倍。

3.票据市场贴现利率整体下行,交易量快速增长。年初以来,受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市场资金供求变化以及再贴现利率引导等因素影响,银行承兑汇票直贴和转贴现利率逐季下行,加之银行吸收存款意愿较强,多采用“以量补价”策略,推动票据承兑和贴现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7%和68%(见表5、表6)。中小企业承兑余额占比近7成,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是签票主力。电子票据业务快速发展,承兑笔数和承兑额分别增长16.3%和1.4倍。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重庆分部在工商银行系统内成功实现电票代理接入交易。 表 5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表 6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

现利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4.银行结售汇小幅增长,黄金市场交易降温。2014年,得益于涉外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银行结售汇同比增长11.1%。但受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影响,部分市场主体持汇意愿增强,全年结售汇

顺差小幅收窄,年内月度顺差、逆差交替频繁,波动加大。外汇交易基本平稳,美元交易量占比超8成。受黄金价格持续低迷影响,黄金成交量同比收缩近两成,各类黄金业务规模均不同幅度减少;市场降温与业务创新加快相互交织,市场主体黄金业务发展冷热不均,大型银行整体收缩,而多数股份制银行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5.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2014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至8.6%。银行结售汇网点增至1184家,衍生业务签约同比增长38%。非金融企业加快入市交易,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同比增长15%。两江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地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跨境电商结算量同比增长3倍,离岸金融结算量达824亿美元。第三方支付牌照增加至5块,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加快。综合性普惠金融投资集团瀚华金控公司香港上市,重庆银行成为全国首家入选摩根士丹利MSCE 全球小型股指数的城商行。碳排放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区域性产品定价能力和市场化配置资源能力增强。

(五)强基础、重联动,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重庆市级和区县金融协作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私募股权基金、小贷、担保、要素市场等的监管力度加强。区域金融稳定工作合力增强,金融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全国首个省级部门联动的现钞押运应急机制成功构建。重庆成为中西部唯一开展外汇业务监管数据共享的试点城市,企业数据信息服务更加及时便捷。“12363”投诉电话开通并高效运转。现金服务“三大工程”带动薄弱领域的现金服务进一步加强。金融IC 卡发行量保持全国各城市前列。跨行助农取款范围扩大,农村地区手机支付试点深入开展。在全国率先实现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征信系统,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接入数量保持全国前列。3家主要法人银行顺利上线第二代支付系统。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在全国经济增速向中高速区间回归的背景下,得益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加快,重庆经济在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10.9%(见图6)。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图 6 1978~2014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

长率

(一)三大需求协同发力,需求结构趋于优化

新常态下,重庆市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虽有所回落,但总体仍较为平稳协调,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发展。

1.投资总量平稳增长,投资结构较为均衡。面对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投资领域收窄等约束,重庆通过加快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商务集聚区等40大项目群建设,推动十大战略新兴产业2和五大新型服务贸易3发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的较快增长(见图7),工业、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比分别为31.5%、27.5%和25.6%。投融资主体多元发展,启动首期1300亿元基础设施PPP项目,民间投资占比达49.6%,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2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稀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产业。

3五大新型服务贸易指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和跨境结算。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7 1986~2014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

农户)及其增长率

2.消费需求平稳释放,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在商贸流通领域改革红利释放、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推动下,全市消费增速在2季度企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见图8)。新兴商业模式发展加快,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3%。3G、4G移动网络普及带动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7.5%。产品创新加快促进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9%和16.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负增长。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图 8 1986~2014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及其增长率

3.进出口形势良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9%,其中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5%(见图9)。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均实现较快增长,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0.2%,民营企业新设境外企业数、合同额和实际投资占比首次全面超越国企。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图 9 1988~2014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图 10 1993~2014年重庆市外商直接投资额及

其增长率

专栏 2: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重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通过开放促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但是东西区域开放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占国土面积70%的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仍显不足。为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发展,重庆从大口岸、大通道、大平台建设入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形成开放型经济金融格局。

一是打造“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优化开放的硬条件。2010年起,重庆积极推动“渝新欧”大通道建设,沿途6个国家达成便捷通关协议,实现国际物流铁路大通道的贯通。2014年“渝新欧”货运量占经阿拉山口出入境中欧西线班列的80%,运输成本也降至具有比较优势的全线每箱公里0.6美元的临界点,成为欧亚大陆桥主通道。

二是打造海陆空三大口岸,配套三大平台,构建立体开放格局。机场、港口、“渝新欧”铁路起点站陆续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形成通向国际市场的水陆空三大枢纽。同时,配套三个进出口保税港区和物流中心,使重庆成为内陆城市中唯一具有“通道+口岸+特殊监管区”三合一格局的城市。

三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打造加工贸易新模式。从2008年起,重庆采用“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利用外资新方式,吸引惠普笔记本电脑项目落户,零部件本地化率在三年内提升至80%,形成笔电加工贸易供应链的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三大集群。随着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华硕等生产项目相继投产,全球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加工贸易发展实现突破。

四是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为开放注入新活力。立足于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推动“重庆服务”走向世界。保税区新型服务业态快速发展,全年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达10亿美元;推动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结算发展,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结算公司落户,全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00多万元;在全国率先建立云计算离岸数据处理中心;推广非国产货物入区维修、委内加工等“1+10”政策,推动保税贸易实现突破。

五是提升金融开放度,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近年来,重庆创新离岸金融结算方式,吸引惠普亚太结算中心、宏基、华硕第二运营总部相继落户,2014年实现824亿美元离岸金融结算。在全国率先开展海外私募基金试点,资本项目简政放权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取得新进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电子商务外汇支付等各项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对外贸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2014年重庆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额连续4年超100亿美元,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步伐加快

2014年,重庆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7.4:45.8:46.8,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加快。重庆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粮猪”型向多元化的“粮猪菜家禽”型转型,粮食产量连续7年超过1100万吨,水产产值较4年前翻番,牛羊、柑橘等百亿级产业链形成。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6.5万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余额6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5%,城乡收入差距收窄。

2.工业经济向好,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保持较快增长(见图11)。转型升级的加快和对过剩产能的有效遏制带动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超过3成。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布局结构优化。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类信息终端产量达2亿台,电脑产量分别占全国和全球的1/2和1/3,汽车产销量达到260万辆,居全国首位,自主品牌汽车占比和单车均价明显提升。装备制造、化医、建材、轻纺等其他支柱产业复苏态势明显。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页岩气产能突破25亿立方米,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实现量产,石墨稀、物联网、机器人等加快产业构建。工业的区域布局优化,都市功能拓展区先进制造业提速发展,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成效明显。

图 11 1993~2014年重庆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3.服务业提档升级成效显著。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拉动经济增长

4.6个百分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信息网络服务高速增长。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28%。百亿级商圈和市场分别增至10个和15个,会展经济加快发展。依托铁路、公路和水运,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市配送体系加快形成。

(三)物价指数走势平稳,工资水平稳步增长

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受终端需求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较上年低0.9个百分点(见图12)。分类别看,除烟酒价格下降

2.2%外,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温和上涨,食品仍是CPI上涨的主推力。

2.生产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经济面临调整压力,去产能化仍未结束,导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下跌 1.7%和1.9%,但逐月看价格降幅有所收窄。

3.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稳步增长。服务业、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全年新增就业6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平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9.6%和16.5%。

4.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和水资源费标准分步调整有序启动,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完成上调。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图 12 2004~2013年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和生

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向稳增长保民生领域集中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9%(见图13)。其中税收增长较为平稳,工业经济向好带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较快增长,而受房地产业、建筑业调整以及营改增影响,营业税增长放缓。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势走弱,使非税和基金收入增速回落,制约了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支出向稳增长、保民生领域倾斜,教育、社会保障就业、交通运输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超5成。财政产业扶持资金由直接投入向市场化运作转变,财政资金带动各类资本设立的127亿元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起步。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图 13 1994~2014年重庆市财政收支状况(五)生态效益稳步提升,金融支持环保力度加大

2014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下降3%和 2.5%。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7.1%。渝东北、渝东南地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1%。随着排污权绿色信息机制的构建,排污权担保融资业务发展加快。“两高一剩”行业信贷投放得到有效抑制,而绿色信贷余额达376.9亿元,累计支持341个项目。

(六)主要行业分析

1.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住房金融服务加强。受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重庆房地产市场也一度走弱,但住房金融政策的调整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带动房地产市场在年末小幅回升。

房地产投资稳中趋弱。得益于刚性、改善型需求的支撑,虽然全市房地产投资维持了20%以上的增长水平,但逐月看,受销售压力增大和资金链趋紧的影响,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高位逐月小幅回落。同时,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也出现负增长,施工面积增速逐月下降(见图14),竣工面积增速在年初冲高后跌至负增长区间。

房地产销售放缓,需求结构变化明显。面对前5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负增长的局面,房地产企业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6-9月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加速下滑但房地产销售有所回升。住房金融政策调整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恢复增长,新建住宅价格环比跌幅收窄(见图15)。全市建成公租房近2000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达113万平方米,低端需求被分流,加之“单独二孩”政策放松,改善型需求逐渐成为新兴力量,大中户型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

房地产贷款先抑后升。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略有回落,个人住房贷款一度投放周期延长、利率上升,但随着新的住房金融政策的出台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较年内低点提高7.7个和3.2个百分点,房贷利率也有所下降。保障房建设融资日趋多元,公租房贷款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直接融资对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图 14 2005~2014年重庆市商品房施工和销售

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图 15 2014年重庆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

2.旅游业发展加快,提质增效成效明显。201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

3.5亿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总收入2003.4亿元,同比增长13.1%。《福布斯》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陆最发达旅游城市排名,重庆首次跃居第3位。

全市5A、4A级景区分别达到6个和63个,南川金佛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旅游配套体系更趋完备,旅行社参与开通的国际直航包机航线达15条,占全市国际航线的50%。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成江北机场国际厅免签咨询服务平台。2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1家旅行社为全国旅行社税收十强。重庆游客满意度在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中位居前列。

金融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出台信贷指引,明确支持旅游业发展,推动金融支持方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以收费权质押支持景区建设,以项目贷款和固定资产融资支持酒店建设,以融资租赁支持游轮建设,通过“农家乐贷款”等支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支持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环球旅行卡”、“重庆非去不可旅游休闲卡”等联名卡成功发行,旅游相关网上支付结算更加便利。2014年末,全市旅游业贷款同比增长17.9%,高于全市贷款增速3.3个百分点。

三、预测与展望

随着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重庆经济运行也将面临资源要素约束持续加大,抑制产能过剩压力犹存,部分前期成长较快的产业转向常态发展,而新兴产业的接续支撑有待加强等困难和挑战。但由于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交汇节点,因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投资方面,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投资的稳定,但也面临房地产市场走弱,政府性债务清理,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在消费方面,信息、文化、生活健康服务类消费需求扩大,消费环境优化,将有效支撑消费增长。但新常态下,收入增速放缓将一定程度制约消费增长,新消费增长点也有待培育。在外贸进出口方面,随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不断深化,笔记本电脑、机电产品出口稳步扩大,服务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将对全市进出口形成有力支撑。但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为外贸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预计物价涨幅将保持低位。虽然服务、食品价格仍存在一定上涨空间,但社会总需求偏弱,短期内工业生产者价格下行压力持续,预计全年物价将温和上行,部分时段甚至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2015年,重庆市金融业将认真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进一步认识和适应新常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落实好定向调控政策,通过市场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小额贷款、基金等各类型金融机构和新型融资组织的优势,丰富竞争性金融供给,发展直接融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维护金融稳定,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总纂:白鹤祥、王江渝

统稿:杨育宏、古旻

执笔:王睿、董晓亮、刘松涛、刘炼、蒋兴明、刘科星、汪会敏、李高亮、李研妮、廖旭、谭朋、余翔、吴恒宇

提供材料的还有:韩淑媛、岑露

附录:

(一)重庆市经济金融大事记

6月,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整合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两大平台在香港上市的普惠金融机构。

7月,重庆获准开展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首批3家跨国企业启动实施。

8月,重庆两江新区获准在全国首批开展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

12月,中西部首家地方银行控股、民营参股的混合所有制金融租赁公司——渝农商金融租赁公司在重庆率先成立。

2014年,重庆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已拥有三个保税监管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成为中欧贸易陆上货运主通道,在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通国际邮运、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

2014年,长安福特三工厂、上汽通用五菱等项目投产,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63万辆,同比增长22.3%。以电脑为代表的各类智能终端产量达到2亿台件,一批关键零部件项目投产,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提高。

2014年,重庆改革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创设6支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撬动各类社会资本。

2014年,重庆推进投融资模式改革,启动实施了1300亿元基础设施PPP项目。

2014年,重庆市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81.3%,并取得发行保障房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永续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信贷资产证券等突破。

2014年,重庆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1.3倍,境外交易范围拓展至91个国家或地区。

(二)重庆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表1 重庆市主要存贷款指标

单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