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业生态

林业生态

林业生态
林业生态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实习专题报告

《林业生态工程学》

姓名:郑建洲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9级

学号: 090407041 指导教师:徐凤兰

二O一二年六月

一、实习目的

《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好形式。为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巩固课堂理论学习,通过参加对万木林林场教学实习,了解并熟悉速生丰产林的林种,用材林、经济林、科研研究林地等林地的立地条件,规划设计;并掌握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技能,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并熟悉万木林造林的林种,立地条件,混交方式,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技能,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落实护岸保持水土的功能。通过对福建南平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等的参观,掌握福建省主要的名特优经济林种和以及适合其生长的立地条件,根据这些资料掌握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技能,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得到最高的经济效益。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资料查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实际运用,起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2012年6月11日------2012年6月17日

三、实习单位

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建瓯市房道镇林业生产基地。

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建瓯市西南29公里的房道乡境内。与房道乡的上痒、石祭、南科、七道等4个村相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2′22″~118°09′23″,北纬27°02′28″~27°03′32″,东西宽1.04公里,南北长1.89公里,总面积189公顷。

万木林保护历史悠久,原为元末(1354年)乡绅杨达卿逢灾年募民“植杉一株,偿栗一斗”营造的人工杉木林,经600多年封禁保护,自然演替成为富有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宝贵的自然与人文遗产。1957年,原国家林业部根据第一届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划定为“天然森林伐区”,当时划定面积107公顷。1980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管理机构,1981年省林业厅批复征用保护带集体林划归保护区,面积扩大至189公顷。2005年经建瓯市编办同意,保护区管理机构更名为“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1%。保护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珍贵树种和由人工杉木林自然演替为常绿阔叶林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灌丛和灌草丛共6个植被型、25个群系。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已鉴定的维管束植物种类有168科618属1331种,其中木本植物559种,半木本植物10种,草本植物762种,

有蕨类植物34科63属151种,种子植物134科555属1180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5种,被子植物127科542属1165种),其中万木林通泉草为新发现模式标本产地物种。有药用植物491种,芳香植物100种,观赏植物136种。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其中以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为优势树种的森林群落为我国或我省特有,福建含笑(Michelia fujianensis)仅万木林保护区有小面积分布。

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有25目65科206种,其中两栖类1目4科8种,爬行类2目8科22种,鸟类15目36科141种,兽类7目17科35种。昆虫有17目111科861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Neofelis nebulosa)、豹(Panthera pardus)、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蟒蛇(Python moluru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猕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虎纹蛙(Rana tigrina)等28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鼬(Mustela kathiah)、中白鹭(Egretta intermedia)等24种,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207种。此外,区内真菌有8目30科137种

保护区管理处隶属于建瓯市林业局,现有人员编制5人。

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有关大中专院校重要的“教学基地”,并被授予“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第一天:实习准备

1.成立实习小组,选定组长,确定参加实习人员及各自主要任务。

2.研究制定实习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细则和计划。

3.准备各种仪器、工具、表格等实习必备物质。

4.了解实习单位的经营方针和政策、经营范围、经营目的和方向。

5.搜集实习地的自然、经济条件等资料。

(二)第二天:实习内容

参观考察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调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万木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封禁保护,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走进遮天避日的林中,人们仿佛进入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绿色宫殿,林内万木峥嵘,古木参天,

巨藤缠绕,由乔木灌木厚木及层间藤木植物构成了多层次的群落垂直结构。林中地面上常铺满了地衣和苔藓,倒木腐株随处可见,呈现出一派芜杂幽深的原始森林景观。茂盛的森林,丰富的植被,是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地与庇护所。区内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2种,福建省重点保护的11种,一般保护207种,已知区内有鸟类141种,其中不少鸟类以羽毛艳丽悦目、鸣声婉转动听为人们所欣赏。

万木林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万木林的基本概况:万木林原名大富山,在建瓯市西面房道乡的境内,面积2835亩,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最早成立的保护区。具有起源独特,历史悠久、树种多和单一的乔木演替成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特点。现有树种1271,乔木占全国的26.7%,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为主,是原始的森林景观。

随后我们参观了万木林植物和动物标本室:动物标本有黑熊、猪褨、猕猴、穿山甲、猫头鹰、云豹、白鹇、蛇雕以及各种各样的飞蛾和蝴蝶等,其中卓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四不像”它在岩石上奔跑速度很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有136种鸟类标本,白鹭、画眉、叉尾太阳鸟、黄鹂、黄腹角锥等。蛇类标本有蟒蛇、竹叶青、眼镜蛇等。以及390种中草药,有侧耳、灵芝、金银花、毛茛:主治疟疾。

植物标本以保护区现有植物为主,观光木、石梓、沉水樟、花梨木、天竺桂、闽楠、单性木兰、江南红豆杉、鄂西红豆树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保本以及珍贵药材七叶一枝花、鸡血藤、何首乌、金不换、马兜铃等植物的标本。

接下来带我们走进万木林,实地考察林内树种如下图。我们沿路认识了一些树种,比如米株、枫香、木荷、马尾松、桧木木姜子、沉水樟、金银花、酸枣树、红皮树、

钩藤、楠木等树种。同时还认识到米株也是防火树种,在万木林我们见到的是八株同生的,其壮观程度无法言语。藤黄藤是最长的藤本,可达一百多米。红皮树是安息香科,板状根最为明显。钩藤的倒钩刺可以治腰痛。沉水樟的得名是由于油的比重比水大,木头很轻,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三)第三天:实习内容

参观调查经济林及其产品加工利用。

建瓯市万森竹业有限公司座落于…中国竹子之乡?之称的建瓯市,竹子资源丰富。产品主要选用自天然材料,运用传统的手工编织技术精巧加工,款式新颖、集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可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商业场所、酒店、会议展厅等场所的摆设,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我厂专业生产各类编织制品(篮子、礼品篮、水果篮、花篮、工艺编织制品等)、包装盒(化妆品盒、礼品盒、首饰盒、工艺盒等)、竹签、铁炮串、花结串、球拍串、竹制水果叉、寿司卷、蒸笼等各种竹木、编织工艺品。产品采用优质竹材,经防虫、防霉、高温蒸煮等技术及精细的编织工艺,加工制造而成。

(四)第四天:实习内容

参观、调查速生丰产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当今世界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过渡,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如何将己有的先进林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使用,将成为建立速生丰产林的重要保证。杉木造林密度与许多因素有关。推广的杉木造林是以密度和产量两者兼顾为主要目标。造林要求成活率达95%以上。据此确定中心产区以大、中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为20年;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以中、小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为15~18年。造林初植密度为每公顷2500~3600株。间伐始发期林龄为6~8年,因为此时胸径生长速度开始下降。一般间伐2次,间隔期3~5年。第一次间伐采用强度间伐,间伐量为20%~30%,每公顷保留株数中心产区为1755~2100株,一般产区为2100~2625株,边缘产区为2625~3150株;第二次采用中度间伐,间伐量为15%~25%,每公顷保留株数,中心产区为1200~1800株,一般产区为1500~2250株,边缘产区为2250~2700株。采用下层间伐法,间伐的对象是被压木( 级和级)和生长不良的植株以及部分中间木( 级)。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应低于0.6。在每个栽培杉木的林区,杉木林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周围的环境(包括周围的其它森林)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杉木林的比重应控制在30%~40%为宜,剩下的60%~70%用于发展阔叶林、毛竹和松树,以逐渐恢复森林类型及森林树种的多样性,形成混交状态。这样有利于杉木生长,也有利于林区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林区经济的发展,使杉木林既能速生丰产、生产大量木材,又能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

近几年来,随着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兴起,农林复合经营的定量化研究和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在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已经成为生态农林的主要内容。但因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是一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农业、林业、牧业等研究领域。许多工作者受学科的限制,对于模式的优化、评估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五)第5—7天:撰写实习报告

对外业资料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速生丰产林造林作业设计”、“福建省名特优经济林的造林规划设计”、农林复合经营规划设计。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表1----水土保持林栽植作业设计,分析如下:

木麻黄是热带、南亚热带速生常绿乔木树种。具根瘤固氮、喜温湿、耐沙压及海潮短期淹渍,其中幼林抗风能力特强,因此,多以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栽培于滨海沙土、江河两岸、农田林网、村边路旁。木麻黄构筑的我省海防林基干林带,是我省极其重要的生态公益林。木麻黄材可制木浆造纸,还可生产热值很高的优质薪炭材,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规范育苗和造林各个重要环节,对造林的成功和促进林木生长,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充分发挥其防护效益有重大作用。本标准规范了木麻黄防护林适用范围,造林规划设计、育苗(包括无性系育苗)、造林、检查验收及建档等重要环节的技术要求,总结了我省木麻黄栽培四十多年的经验和科技成果。木麻黄造林,过去全部采用短枝木麻黄实生苗,但短枝木麻黄在不少地方极易发生青枯病,天牛、棉煌等害虫也比较猖獗。本标准提出,用国

内省级认定的优良无性系苗木造林,可基本上消除青枯病威胁和大幅度减轻虫口密度。在实生苗造林生长不良的旱瘠地、季节性渍水地,如采用优良无性系苗造林,生长则大有改观,更能发挥防护效益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标准还提出了无性系培苗具体方法。滨海地区蒸发量大、雨量集中、要抓好雨季造林。本标准强调全面使用容器育苗,以争取沙地造林取得理想的造林成活率。本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以磷为主的施肥造林,达到以磷增氮的效果。木麻黄防护林以保护环境,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造林后一年,即开始发挥固沙减低风速作用,随着林分增长而扩大防护效能。鉴于木麻黄生长快、衰老快的特点,为了不影响其防护效果,林分进入衰老、防护效益开始下降之时,有计划实行块状更新。

木麻黄防护林

1 范围

木麻黄防护林主要栽培技术、造林设计、育苗(包括种子育苗和无性系育苗)、造林和检查验收及防护林生长防护指标。适用于国营、集体和接受国家计划的合股、合作经营以及个体经营的木麻黄沿海防护林。

2 引用标准

3防护林生长指标

3.1 造林成活率

造林后,按设计株数当年成活率达90%以上;第二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第三年保存率达80%以上。

3.2 郁闭度

造林后一年,要求幼林起到固沙作用,造林后两年基本进入郁闭,郁闭度0.8以上,第三年郁闭度达0.9以上。其防护效能、防护范围逐渐扩大。

3.3 生长指标

临海第一线的木麻黄防护林,由于常受海风、海浪袭击呈灌丛状生长。非第一线的木麻黄林,造林后达到如下标准:

4造林规划设计

4.1 沿海荒滩

造林的规划设计,可按照自己的人力、财力,由内到外、由近到远,由点到面建造林带。造林要因害设防,不留风口。画好规划设计图,报请林业部门审批施工。4.2 规划设计

大面积造林由林业部门调查规划设计队组织进行,造林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图等材料一式三份,设计单位、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5苗木培育

5.1 实生苗

5.1.1 种子

育苗的种子,应经鉴定为优良种子园的种子,或选健壮、树干通直饱满、无病虫害、树龄7年左右的纯种母树进行采种,采种时间为8-11月份。

5.1.2 种子处理

采收成熟果实后,把蒴果放在阳光下曝晒,待果裂后种子散出,收集种子,播种前用5‰高锰酸钾溶液漂洗10分钟,用清水洗净晾干,即可播种。

5.1.3 苗圃

5.1.3.1 苗圃的建立

苗圃的作业设计和土壤管理应符合GB6001-85育苗技术规程。

5.1.3.2 播种地选择

选用土质为砂壤土的新荒地播种,种植过花生、蕃茄、蔬菜的土地不宜作播种5.1.3.3 苗床

播种苗床高20cm,宽1m,苗床留50 cm宽工作道,土壤彻底翻晒、风化、捡净杂物后碎土作床。

5.1.4 播种

木麻黄种子轻而小,苗床最好是沙壤;如果是在粘质重的土壤播种,土壤需细碎平整压实,垫上一层细沙壤均匀撒播后用过筛的细沙覆盖,轻轻压实,厚约0.5 cm,再用新鲜木麻黄小枝覆盖。注意蚁害,可先用药毒杀蚂蚁,种子出土后如发现蚂蚁,可淋煤油驱除。种子发芽后,逐步小心揭除覆盖物。

5.1.5 小苗管理

注意苗床保湿,淋水使用细孔花洒,以免冲倒小苗。小苗高约10 cm时便可移入容器内培育。

5.1.6 培育容器苗

5.1.

6.1 容器规格

育苗容器一般用聚乙烯薄膜袋,高18 cm,直径10-12 cm,袋壁要打孔。特殊地方造林需要使用大苗,使用较大规格的薄膜袋或竹笠。

5.1.

6.2 营养土

采用宜林地表土60%,火烧土(或黄泥心土)30%,加入适量猪牛粪干及约3%的过磷酸钙作营养土,拌匀堆沤一个月备用。

5.1.

6.3 移苗上袋和做好苗木的管理工作

装土入袋,排列成畦,便可移栽小苗入袋。移苗可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苗以高10 cm的壮苗为佳。栽后略略压实土壤及时淋足定根水,并适当遮荫。注意做好日常肥水管理,接种菌根。发现大蟋蟀、蝼蛄等为害时,用炒米糠、生麸500克拌敌百虫80%可溶性粉剂或晶体15-25g诱杀。

5.1.

6.4 苗木出圃规格

上苗后约半年,苗高达40-60 cm可以出圃,苗的径高比约1%,脚枝青壮顶梢齐

全是为壮苗。

5.2 无性系苗

无性系造林是近十余年木麻黄造林的先进技术。无性系林生长快,抗性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我省粤西等地已基本实现造林无性系化。无性系苗是用无性系母株嫩梢,水培生根后移入营养容器内培育成造林苗木。

5.2.1 无性系的选择

木麻黄无性系要通过选种育种,从中选出优株,经过试种造林并取得良好效果,经省级林业部门认定的系号才作造林之用。提倡多无性系造林,尽量避免单一无性系的使用青枯病严重的地方造林更新一定要选用抗病无性系。

5.2.2 采穗圃

采穗圃应采用优良母树根上(基部)萌生枝条或经鉴定的超级苗枝条,经扩大繁殖而建成。采穗圃要做好肥水管理,定期进行复壮修剪,防止生理老化,并建立生产档案。

5.2.3 水培催根

穗条采自嫩梢,长8-10 cm,把穗条放在低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处理洗净,放入清水容器中,置于露地阳光下,最适宜水温为25-35℃,保持水质清洁,约10天生根便可移栽到营养袋中。

5.2.4 无性系苗管理

无性系育苗的管理技术与实生苗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无性系苗上袋后只要淋足水,不用遮荫。

5.2.5 无性系苗出圃与运输

无性系苗上袋培育,出圃时间短于实生苗。春季造林苗培育约5个月可出圃;秋季造林苗培育约3个月可出圃。苗高约40 cm ,根颈粗约40cm,有青活脚枝顶梢齐全是为合格苗。与实生苗比,无性系营养袋苗不适宜长途运输,但在穗条出根后作远途运输非常方便,所以有必要强调在造林地附近进行无性系育苗。

6 造林

6.1 整地

滨海沙土木麻黄防护林的造林,通常是开穴和定植同时进行。迹地更新要挖净树头清除粗根。在条件许可下,用推土机把沙地推平造林,土壤的松疏有利于幼林生长。岸边造林地是泥地,应进行机垦、开穴,风化后再进行造林。

6.2 基肥

苗木出圃前,施入“送嫁”肥。定植时穴底施入100-200g过磷酸钙和2000-3000g 土杂肥或复合肥100-150g。条件许可时,在沙地造林穴内,垫施泥质土壤10000g左右,更可以促进生长。

6.3造林密度

初植密度每公顷为2505-3000株,即株行距为2×2m –1.67×2m。种植采用梅花形配置更有利于防风固沙。

6.4 造林季节

只要地表透湿,木麻黄全年可造林,但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有利生长出发,要求在春季(2-6月份)和秋季(9-10月份)雨后土壤透湿时造林。

6.5 定植

苗木运输途中,注意保持袋土不散,开穴即施入基肥,小量回土复盖基肥后把营养袋苗轻放穴中,剥除塑料薄膜袋再回土定植,深度可比原根颈深埋10厘米左右。

6.6 特殊地段的造林

在临海前沿以及浮沙流动的地方造林,宜采用高1m左右带营养土的容器大苗,并适当深植。

6.7 查苗补缺

造林后3个月内,发现死苗或缺株,及时补植。

7 林分抚育与管理

7.1林分抚育

造林后8个月到10个月时,应进行幼林抚育和追肥,除去苗旁杂草,每穴追施50g 复合肥,如成活率达不到90%时,要进行补植。

7.2 卫生伐

沿海地区台风频繁,结合清理风折、风倒木进行卫生伐,1hm2保持1500-1800株便可。

7.3病虫害防治

7.3.1 青枯病的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无性系造林,是当前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之一。

7.3.2 用林业措施防治棉蝗、星天牛

当前推广的木麻黄无性系,棉蝗、星天牛对它们为害较轻,选用无性系造林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措施。

7.3.3 棉蝗药物防治

在3-4月派人巡查林地,发现刚出土的跳蝻,趁群集未散之前用触杀力强的农药杀灭,如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7.3.4 人工扑杀星天牛成虫

星天牛幼虫藏在树干中,在4-5月羽化为成虫并钻出树干外求偶,成虫行动迟缓,应趁此良机进行人工扑杀。

7.3.5 棉蝗、星天牛生物防治

在林带下放养鸡、鸭群,对防治棉蝗、星天牛有很好的效果

7.4 病虫害防治综合措施

沿海林带以木麻黄为主要树种。在一些地段,种植其它树种,如相思类树木,实行多树种造林,还可考虑种植杂灌木、草本植物,实行乔、灌木和草类并用,尽可能避免树种

单一,有利于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8 更新

8.1 更新

木麻黄中幼林抗风力强,随着林龄增加生长衰退或因台风吹袭,林分严重受损,在防护效能下降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更新,报请主管部门鉴定审批后执行。更新规划应贯彻先内后外,要求做到林带不断裂、不留风口。

8.2 采伐方式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更新宜采用小块状皆伐,皆伐面积一般不超过1hm2。

8.3 更新造林

事先要求采伐前在林地附近培育好小苗,迹地撂荒不超过一年。

9 检查验收与建档

9.1 检查验收

造林单位必须预先做好造林规划设计议案,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才能施工,由主管部门对主要作业、主要环节进行检查验收,

9.2 建档

造林后建立经营档案,内容包括造林地基本情况、苗木定植情况、检查验收结果、病虫害防治、台风损失情况等。

表2----速生丰产林造林作业设计,分析如下:

杉木的造林设计:

1.造林地选择和清理

杉木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宜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岩性、土壤及植被等立地因素,慎重选择造林地。一般选在水湿条件比较优越、土壤深厚、疏松、植被高大茂密的山腹、山脚、山洼、谷地及阴坡各种形式的混交林,以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持地力,也可防止病虫害的蔓延扩展。

因幼树对杂草灌木竞争能力较弱,造林前要细致整地。中国山区杉农对造林地清理的传统做法包括劈山、炼山及挖山3道工序。劈山是将造林地上的杂木野草沿等高线,由上而下全部砍倒、晒干。此道工序除雨季外,全年均可进行。炼山是劈山后用火烧的方法清理造林地。挖山即整地,习惯上采用全垦整地,炼山后随即进行,以免灰分流失。

2.造林密度

杉木造林密度因各地经营习惯和自然经济条件而不同。在湖南会同、贵州锦屏、福建建瓯等小材无销路、农民有农林间作和不间伐习惯的地区,造林密度较小,在山

洼、山脚每公顷栽1400~1800株,山腰、山坡每公顷1800~2500株。在福建南平及小材有销路、幼林不间种作物、实行间伐的新产区,造林密度每公顷3000~4500株,10年后保留2500~3000株,林木生长也好。

3.造林方法

杉木有栽植、插条及分蘖苗造林3种方法。栽植造林成活率高,早期生长快,后期衰老晚,是现在的主要造林方法。插条造林可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但条源有限,成活率较低,目前只在一些有插条传统的地区小面积使用。分蘖造林不仅来源少,造林效果也不及上述两种方法,很少采用。

栽植造林的季节在中带和南带以12月至翌年2月效果较好,但在冬季干旱或有严寒的地方,则以春季栽植为妥。栽植宜穴大而深,使根系舒展,苗梢宜向下坡(俗称不反山),适当深栽,分层覆土打实,才能保证成活和生长良好。间伐杉木生长发育进入速生阶段后,自然整枝和自然稀疏迅速进行。一般认为应在被压木占总株数的10%以上、自然整枝达到全树高的1/4~1/3、郁闭度到0.8~0.9 、胸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时开始间伐。第一次间伐的强度为30~50%(按株数),保留林分郁闭度0.6~0.7。立地条件好、初植密度大的间伐强度可大些,反之则小些。间伐的方式,因杉木多为同龄纯林,适用下层抚育。间伐间隔期决定于林冠恢复郁闭的速度,一般为4~6年。造林密度每公顷在3000株以下的,可只进行一次间伐。

4.采伐更新

杉木的采伐年龄通常根据数量成熟和工艺成熟龄确定。数量成熟龄一般在16~40年,多数在20~30年。因立地条件、经营强度和林木起源而异。丘陵及南部地区早些(15~25年),山区及北部地区迟些(25~40年)。采伐方式历来实行小面积皆伐,面积从1~5公顷不等,伐后采用栽苗或萌芽更新。栽苗更新方法与荒山造林相似。萌芽更新是利用伐桩基部的休眠芽与少数不定芽萌生的新条,更新成林。萌芽能力可保持到60~80年以后,但在30年左右最强。萌芽更新要掌握采伐的年龄、季节以及伐根处理和选择萌条等环节。采伐年龄宜在30年以前,采伐季节宜在冬季或早春,即在林木休眠期内,此时萌芽力强,抽出的芽条长得快。采伐时伐桩要低,伐后覆以薄土,冬季前进行炼山。翌年夏季抚育时选留伐桩上方或两侧健壮端直的萌条1~2根,作培育对象。遇有缺苗,及时用实生苗或插条补植。萌芽更新方法简便,初期生长快;但易早衰,老年易心腐,难成大材;且尖削度大,基部弯曲,材质疏松,木材工艺价值较低,在杉木重要产区较少采用。

5.病虫害

杉木苗期主要有猝倒病为害,包括种腐、梢腐、立枯等。应注意选好圃地,采用高床,灌溉排涝,适当遮荫,并在必要时施用药剂,以控制发病。造林时如选地不当,或抚育管理不善,还会导致细菌性病害如杉木炭疽病和细菌性叶斑病以及生理性病害

的黄化病等。主要害虫有粗梢双条杉天牛、杉棕天牛蛀食树干,杉梢小卷蛾幼虫蛀入林木嫩梢顶部或顶芽,黑翅大白蚁和黄翅大白蚁为害杉木的根茎和树皮等。影响杉木生长,严重时全株枯死。杉木虫害多发生于丘陵地区,中心产区很少发生,主要由选地不当,或树种单纯而引起。此外,有些鸟类如锡嘴雀、星鸦等则常窃食球果或种子。

6.幼林抚育

如与农作物间作,抚育即结合间作进行,否则要进行专门的抚育,以中耕除草为主,每年进行1~2次。又因杉木易生萌蘖,特别当栽植过浅,顶芽受伤时,更易造成一树多干,严重影响生长。故要及时用快刀切除萌条,并培厚土压萌。间作在杉木造林后郁闭前2~3年内进行,可间种粮食作物(如玉米、薯类)、油料作物(如黄豆、花生、芝麻)、经济作物(如烟草、油桐等)或绿肥(如丘陵地区)。间作地的坡度宜较缓。间种矮秆作物,尤其是豆类作物,有覆盖林地、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功效。间种密度不能太大,与幼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30~40厘米)。作物收获后的茎秆尽可能还林,以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表3----农林复合经营规划设计,分析如下:

六、实习体会:

实习是一次团队共同合作和自我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互相协作,也要勇于承担责任。这种团队精神和个人实践能力,使我们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须要有的,在团队中,我们要善于团结,在个人方面,我们要多动脑,多思考,多问。要通过实习把理论的东西活化。充分做到学习知识要学习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

速生丰产林造林作业设计

水土保持林栽植作业设计表2

农林复合经营规划设计

生态林业建设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生态林业建设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18T15:23:47.697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7期作者:冯林[导读] 基于这种情况,生态林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湖北省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北宣恩445500 摘要: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自然环境多变的背景下,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生态林业作为新型的林业生产方式,其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生态林业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物种构成缺乏科学性、林业技术较为落后、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科学的建设生态林业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生态林业建设及其发展趋 势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对于生态林业而言,其作为林业生产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其是以生态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为依据,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生态效益,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效保护自然环境[1]。基于这种情况,生态林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生态林业建设概述 (一)内容 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其追求的目标主要是保证总体关系和系统功能的和谐,实现区域内林业经济的高效和谐发展。首先应调节和规划生态林业体制。由于物力和人力的大量投入,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关系,且局部关系具有合理性,但是从全局和发展层面而言则其难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必须要适度调整生态林业的管理技术、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优化森林资源的配置,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其次调控和培养生态意识。在发展生态林业时,必须要借助人们的环保意识,对相关的政策规章以及知识进行积极宣传,打破传统的林业利用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自觉建设和保护生态林业。 (二)原则 生态林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具有较广的涉及面以及较丰富的内涵,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注重效益原则。生态林业的建设应在自身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对森林、环境以及生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借助环境资源的生态位原理和特异性,有机组合多林种和多树种,构建复合型生态系统,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现。二是因地制宜原则。结合环境和生物相适应的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生物种群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实现树种和林种的多样化[2]。三是优化组合原则。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类型进行种间组合,合理搭配物种,确保不同物种的相互支撑和促进,实现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对于生态林业建设而言,其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功能齐全化和整体化的建设;二是适度化和均衡化的建设;三是多样化和稳定化的建设;四是可持续性建设。 (一)功能齐全化和整体化建设 生态林业作为有机整体,其建设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显著提升,有利于形成功能完善的林业体系。一般而言,生态林业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以及人工生态系统,其在开发森林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态林业系统用积极整合多种产业,在生态林业的规划中有效纳入运输业、加工业、养殖业以及种植业等。此外,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应将其降低CO2、固沙防风、保持水土等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并科学规划和建立完善的林业体系,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承载的能力。 (二)适度化和均衡化建设 生态林业在生物圈的发展情况取决于当地森林资源及其能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科学构建生态林业系统,使其具备整体的效益以及完善的功能。同时应有分阶段和区域的建设生态林业,保证生态林业系统应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均衡化和适度化。 (三)多样化和稳定化建设 由于区域的不同,其在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气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生态林业系统涵盖了林渔式、林工式、林牧式和林林式等多种发展模式。同时生态林业在层次结构和生物种类等方面具有不同性,有效保证生态林业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不仅能对森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还能将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加以充分发挥。 (四)可持续性建设 对于生态林业而言,其建设的重要特征就是可持续发展,其开发、利用和建设应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基本保持一致。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应不危害子孙后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相符合,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同时其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基础,保证布局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充分挖掘林业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生态林业的构成部分包括风沙带沿线、海岸线、天然林、自然保护区等森林系统以及沿河支流、农田周围、道路、村旁和库渠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网状分布,将网、带、片、点加以结合,突出重点且主次分明,能够将其自身的优势加以充分发挥,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求。 结束语: 随着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态林业的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重要。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优化组合以及注重效益等原则,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掌握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将其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态林业的功能齐全化、整体化、适度化、均衡化、多样化、稳定化以及可持续性建设,有效实现生态林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相关问题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方面的研究 摘要:森林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是我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拓为我们提供木材,能源,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同时为人类遮风挡雨,美化自然环境,固定水土,减少荒漠的迁移和泥石流的发生。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我国对其各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步,通过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加深,相信我们会更好的保护森林,并让其更好的发挥功能。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林信发〔2013〕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国林业信息化水平,为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 国家林业局 2013年8月21日 中国花木商城讯: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 国家林业局 2013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智慧林业内涵与重要意义 (1) 一、智慧林业内涵及特征 (1) 二、智慧林业产生背景 (3) 三、智慧林业关系分析 (7) 四、智慧林业关键技术应用 (9) 五、智慧林业新观念分析 (13) 第二章智慧林业总体发展思路 (16)

一、智慧林业战略定位 (16) 二、智慧林业基本思路 (16) 三、智慧林业基本原则 (17) 四、智慧林业建设目标 (18) 五、智慧林业总体架构 (20) 第三章智慧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4) 一、加快建设智慧林业立体感知体系 (24) 二、大力提升智慧林业管理协同水平 (26) 三、有效构建智慧林业生态价值体系 (29) 四、全面完善智慧林业民生服务体系 (31) 五、大力构建智慧林业标准及综合管理体系 (33) 第四章智慧林业推进策略 (35) 一、智慧林业推进路线图 (35) 二、智慧林业保障措施 (36) 第一章智慧林业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智慧林业内涵及特征 (一)基本内涵。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智慧林业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林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统领未来林业工作、拓展林业技术应用、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增强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具体分析如下:智慧林业与智慧地球、美丽中国紧密相连;智慧林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演变及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演变及展望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林情的林业生态建设道路,生态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认可。论文对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进行回顾和梳理,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 变化的历史背景,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大力植 树造林阶段、加强森林保护阶段、可持续林业阶段、生态林业阶段。论文最后对我 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演变;发展展望 一、导言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重视、支持林业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应中国国情、林情的生态环境建设经验。从20世纪50年代的沙荒造林,7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防护林建设,80年代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到90年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草),再到现在的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中国的林业生态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大力植树造林阶段(1978-1983年)、加强森林保护阶段(1984-1991年)、可持续林业阶段(1992-1997年)、生态林业阶段(1998-2008年)。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进行回顾、梳理和展望。 二、大力植树造林阶段(1978-1983年) 由于长期以来取之于林多,用之于林少,一把锄头造林、百把斧头砍树,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这一历史背景,迫切需要中央出台相关文件,稳定与加快林业发展。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林业建设开始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作出了多项重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表1)。这一阶段以植树造林为主,造管并举,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林业“三定”工作、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视森林保护等。 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 境建设(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 版)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一、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农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

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视集体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六是实施村庄绿化和坡塬丘陵困难地区林业富民工程,积极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二、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

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当前时期,国家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理念的重点内容是生态。作为生态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森林的作用不容小觑。作者具体地分析了目前生态林创建过程中面对的各种不利现象,并且论述了具体的应对方法。 关建词:生态林业;建设;问题;措施 引言 林业是一种基础性非常强的产业,同时它具有较为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因此它存在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发展经济,同时还负担着保护环境的任务。它能够改善生态,能够增加就业岗位,还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短时间内分析的话我们经常发现它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统一,但是站在长远的层面上来分析的话我们发现两者是高度统一的,不管是生态创建亦或是资源维护,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带动农村地区的前进。 1 当前生态林创建过程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第一,品质较低。比如当前的树木种类太少,过分地看中人工种植,而没有合理的封闭山林;树木种类搭配的不正确;单纯的种植一种植被。而且,治理方法不当,过分地重视种植而忽略了经营管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域在选择

种类或是选取技术的时候不认真。上述这些要素的存在,导致植被的成活几率不高,无法发挥出生态意义。 第二,思想上有误区,没有形成正确的环境以及法制思想。当前林业的关键工作是积极的开展生态建设活动。不过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工作者单纯的将林业看成是一种产业,或是将其看成是常见的经济组织,没有关注它的生态的乐观价值,过分地看中短时间的利润,忽略了长远的发展,不合理的砍伐树木,导致生态不断的恶化。 第三,缺少良好的保证体系。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合理的进行资金投入,尤其是没有做好新林的养护投入工作,因为资金较少,所以无法积极的养护,最终导致辛苦种植的植被无法成活。其次是政策方面的原因,无法切实发挥出社会力量开展工艺推广活动,导致造林工作的技术性不高,而且存在非常明显的资源浪费问题。 2 创建生态林的常用方法汇总 2.1 确保育苗系统合理,认真处理苗木单一的现象 具体来讲要从如下的四个层面入手。首先,要形成以国有苗田为基础,其他为补给的生态系统。确保绿化工作能够顺畅开展。第二,做好苗木培育工作。将科研和生产工作有序的融合到一起,切实的提升种植工作的技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林业正常发展。积极推广地膜等优秀的培育工艺,做好新树种的引种工作,培育出适合所在区域特点的树种,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

《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编制任务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协作单位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了标准编制组、根据《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草案拟定了编制工作方案和编制技术方案;二是资料收集阶段:根据编制内容,广泛收集资料;三是调研阶段:根据编制内容中的重点问题,分组赴东北、中南、西南、华北等省份进行了调研;三是标准起草阶段:根据草案、资料和调研报告,首先编制完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初稿),编制组集中开会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后形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征求意见稿),将征求意见稿发送给有关专家征求意见,针对每位专家反馈的意见,编制组逐一进行细致的讨论、分析和商榷,修改后形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送审稿)。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是唐小平、王恩苓、马国青、玉生、蒋三乃。 唐小平负责总协调、组织和标准编制组内标准的最后技术把关;马国青、王恩苓、蒋三乃负责标准总框架的起草;玉生和马国青负责具体内容的编制;马国青负责调研工作及专家意见汇总。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的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情况 (一)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树种组分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同一树种组力求木材 硬度和栽培特点具有同质性。 2、系统性原则。为系统探索和总结我国珍贵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点,本着同特点相归类的原则系统将我国的珍贵树种分成不同树种组。 3、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包括全国所有珍贵树种,反应全国所有具有栽培 技术和具有栽培潜力的树种。 4、实践性原则。总结和收集全国所有珍贵用材树种,具有丰富栽培经验 的地区与栽培技术成熟的树种优先进行分类,力求所选择的树种栽培技术具 有实践性。 (二)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木材硬度及常绿、落叶、针叶等特征作为指标,将我国珍贵树种分为7个类群,并对每个类群的划分条件、生物学特性、分 布范围和栽培范围进行了描述。具体如下: 1、常绿红木树种组。一般指常绿的紫檀属树种,包括紫檀和檀香紫檀2 个树种。 2、落叶红木树种组。一般是指落叶的黄檀属树种,包括黑黄檀、黄檀、降香黄檀和印度黄檀4个树种。 3、常绿阔叶软木树种组。木材硬度(端面)小于700kgf/厘米,材质具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的格局与过程建立联系,实现不同时空尺度的信息推绎与转换。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已从面向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转变到更加注重过程、格局和尺度相关性。 1 相关概念 1.1 格局 在生态学中,格局一词早期多用于种群生态学,主要是对种群分布格局的描述,如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离散分布、均匀分布等。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与发展,格局一词在景观生态学中被广泛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不同类型的缀块可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等。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除水平格局之外,还包括垂直格局,即植物体的垂直配置。格局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组织层次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对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部分,其格局的描述及研究尚涉及很少,事实上各环境因子在时空上的配置,对生态过程同样有很大影响。 1.2 过程 “生态系统行为”、“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过程”是相同的术语,为了避免同拟人论的含义相混淆,一般不使用“生态系统功能”这个词,多采用“生态系统过程”的说法。与格局不同,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生态学过程包括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包括: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传播等等;非生物过程包括:水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干扰等等。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3篇)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3篇)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3篇) 第一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摘要:如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进程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而林业生态环境作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是在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哲学基础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剖析现状,发现问题,并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哲学问题;思考 1前言 作为现代林业发展重要的内容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可以说是备受关注。而要想真正做好上述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并从哲学的角度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思考,立足现状,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 2.1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林业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说是林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的,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如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的话,就会慢慢导致林业产业的发展陷入混乱的状态;另外,如果过分强调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那么势必会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无法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用。 2.2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诸多因素中,人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充分发挥人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深刻认识和了解生态环境建设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在获取良好经济收益的同时,带来最小的资源与环境代价,从而实现林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面临着一定的难题与困境: 3.1源于意识层面的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看,正确的意识有助于客观事物的发展。换言之,先进的意识是尤为重要的,但是,从当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这就在某种上阻碍了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尤其是从政府层面俩看,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导致林区群众的林业生态建设意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乱砍滥伐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林业具有显著的商品生产属性,有的地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政府确定的“345”战略和自治区造林绿化总体安排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生态林与经济林建设并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发展,为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市,建设美丽x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大和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和x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四大生态功能区建设,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着力深化林业改革,推进精准造林,提高绿化质量,提升产业效益,着力加强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深入持久地推进美丽x建设,绘就美丽x“x最美画卷”。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属地建设、考核推进的原则; (二)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乔灌与花草、造林与封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社会投资、全民参与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营造林任务。 1.新造林。全市营造林面积29.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6万亩(乔木林2万亩,灌木林6.6万亩),封山(沙)育林10万亩,退化林分改造6.45万亩,退耕还林4.3万亩; 2.未成林地补植补造。全市完成未成林地补植补造8.2万亩; 3.造林成活率。全市新造林及补植补造成活率达到85%以上; 4.森林覆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18%。 (二)特色经济林建设。 1.新增苹果、红枣、枸杞等经济林1.5万亩。其中,苹果0.25万亩,红枣0.15万亩,枸杞0.85万亩,其他经济林0.25万亩; 2.新建酿酒葡萄基地4500亩,新建酒庄15个; 3.特色经济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各县(市、区)特色经济林建设任务详见附件2。 (三)森林防火。 1.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9‰; 2.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重伤、死亡事故; 3.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标详见附件3。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县xx年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突出抓好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经济林产业建设、村庄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生态质量,为推进“三晋示范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完成120万株林木新植补植补造任务,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经济林栽植面积250亩,生态造林350亩,新育苗木300亩,村镇绿化10个,通道绿化40公里,新建湿地公园一处,义务植树4万株。全镇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全县林业建设先进乡(镇)行列。 (一)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工程

继续坚持“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精品示范、片区带动、政策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春之晨”为主打品牌的苗木花卉基地。xx年重点完成“春之晨”生态园二期工程300亩,新育苗木15万株。 (二)经济林建设工程 按照项目工程化、建设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要求,xx年突出抓好**、**两村共250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其中,**村完成核桃栽植100亩,**村完成核桃栽植150亩。 (三)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一级路和***公路(武安段)两条生态廊道建设。端润一级路升级改造工程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出精品、出亮点、出特色,对沿路两侧50米以内的林带进行修枝、除草等综合治理。**公路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绿化模式,打造高品位“绿色走廊”。此外,着重抓好村村通道路补植改建工程,对断档地带进行补植,对生长不良、档次较低的树种进行更换。 (四)荒山绿化建设工程

新建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 新建县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前言 项目名称:林业生态发展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承担单位:某某县林业局 项目背景:某某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落后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要促进全县繁荣和发展,首先要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有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增加植被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遏制土地荒漠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才能为全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6年5月,省林业厅上报了《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丝绸之路综合生态系统建设建议书》,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该项目列入了国家利用亚行贷款2007—2009年发展规划,并更名为“西北三省区林业生态发展项目”。2009年3-6月,三省区项目办组成评估组评估会,对项目设计、技术指标、项目管理及融资方案进行了统一调整。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某县是长江、黄河等大江河的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地位尤为重要。大力营造生态林,遏制水土流失、发展生态环境、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依托项目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实现规模经济效

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十分必要。 项目建设目的及意义:通过发展亚行贷款生态工程建设,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项目区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协调,最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项目完成后,可增加人工林面积1492公顷,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村科技建设体系。作为丝绸之路沿线,通过加大营造生态经济林,增加区域内的林草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规模经济效益,乃至进一步推进我县与欧亚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项目实施县的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臵 某某县位于##中部,位于东经102°36′~103°46′,北纬34°55′~35°29′,南与武山、秦安、甘谷三县接壤,西与陇西、安定毗邻,北靠会宁,东依静宁。东西长约78km,南北宽约64km,总面积290850hm2,某某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1.2 地形地貌 某某县地处六盘山西部,北邻秦岭地槽边缘,西接祁连山东延余脉之尾,居陇中黄土高原之核心,立地分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峦起伏,梁岭交错、沟壑纵横,海拔高度1400~2500m。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倾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 报告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一、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林业发展最快最好的三十年,全县上下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高举生态与产业两面大旗,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发展保护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加强林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辉煌成绩。三十年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由78年的176.1万亩上升到现在的262万亩,净增85.9万亩;有林地面积由78年的88.3万亩上升到现在的178.4万亩,净增90.1万亩;活立木蓄积由78年的97.38万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418.8万立方米,净增32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8年的25%上升到现在的49.6%,净增23.7个百分点;林业系统建筑总面积由78年1037平方米上升到现在104229平方米,净增10.3万平方米;国家对林业的投入由78年的不足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个亿;全县林果收入由78年的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个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全县林业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纯发展型向发展与保护并重型转变;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一个山清水秀、民富林强的新屈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工程建设成果丰硕。近二十年,全县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护林、德援造林、世行贷款造林、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天然

林保护、库区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防护林从89年开始启动,十年完成重点人工造林30.9万亩,封山育林3.65万亩,低效林改造15.1万亩,幼林抚育5.3万亩;德援项目从95年开始启动,六年完成人工造林13.94万亩,封山育林9.71万亩,灌草种植0.2万亩;世行贷款造林由95年开始启动,三年完成人工造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41万亩;退耕还林从开始启动,截止全县共完成坡耕地造林22.3万亩,荒山造林12.7万亩;天保工程从开始启动,截止当前,全县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1万亩,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飞播补植管理5万亩,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333人。德援项目从建设初期到终期评估验收,一直被誉为全省的样板。退耕还林工程从开始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 (二)三防工作全面加强。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县乡两级防火机构进一步健全,防火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火措施进一步扎实,火警次数由70年代的每年20余起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起,实现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经过加强检疫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78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林木种苗及种子花卉检疫率由60%上升到95%以上,组建了市第一个县级森林病虫害检疫检验室和林业生物标本室;三是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天保工程启动后,全县取消了商品材采伐计划,调减了农民自用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2=16分)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4.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1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 14 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为可持续发展。 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6.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7.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 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防护林。 19 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 21 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

发展生态经济林业的作用与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9088034.html, 发展生态经济林业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高大全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3期 摘要:文章叙述了生态林业的意义;生态经济林业理论对现代林业的发展的推进作用; 生态林业的发展是当今林业发展的出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经济林业;发展模式 1 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即相对于传统林业,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进步的和谐林业,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2 生态经济林业的意义 生态经济林业是以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为指导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当人类的生产活动进入到森林的生态系统中后,森林的生态系统即与人类的经济系统紧密联系起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森林生产力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植被被破坏之后,泥石流、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率提高,对人类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形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模式即人类生产活动效益与森林生态效益并重,在开发利用森林生产力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利关系。 3 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原则 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如下六点原则:第一,发展经济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以生态效益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人类生产发展协调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在林业的发展上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第三,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目标,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全面的发展。在利用林业资源时,将保护与开发并重;第四,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能动作用;第六,在高速度发展林业的前提下,坚持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的高效益。 4 中国森林生产力现状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