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_省略__以央视_神九_现场直播报道为例_解雯昕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_省略__以央视_神九_现场直播报道为例_解雯昕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央视“神九”直播前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央视“神九”直播针对这些问题的完善措施,希望能解决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使现场直播成为新闻频道的节目常态。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问题 完善措施 常态

所谓现场直播是指与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接受完全同步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就其真实性、时效性和现场感而言,现场直播最符合新闻规律,也最契合受众心理,同时也最能体现电视声画同步的特色。①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国际上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②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央视在2012年6月16日至29日进行的为期14天的神舟九号发射升空的现场直播报道,更是掀起了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新的一页。

但现场直播的报道方式在中国电视界并不常见。除了诸如“神七”、“神九”卫星发射,“两会”召开,自然灾害应对等可预见的或突发的重大事件采用直播报道外,其他新闻大多是通过演播室直播或录播的形式进行报道。现场直播在中国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并未得到应有的展现。

在这样的情势下,笔者希望通过找出目前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以探寻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

问题及完善措施

解雯昕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37-1330/G4(2012)10-066-4

一.“神九”直播前中国电视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

(一)主持语言公式化。比如,在1997年香港回归直播、三峡截流直播等典型事件的直播中,当主播和记者进行连线报道时,一开口说话使用的称呼语都是“各位观众大家好”的 “公式化”语言,缺少亲和力。

(二)记者解说主观化。我们来看央视“神六”直播中的一次主持人白岩松与记者的连线报道:

主持人白岩松:“其实谈到连线你们这一站的时候,我马上联想到在它一圈又一圈的飞行过程中,有好多圈它首先进入的就是你们的视线,你背后的这个我们老百姓叫做大锅,其实就是我们好多人共同的眼睛,那你就经常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费俊龙、聂海胜他们又来了,他们的神情是怎样的,他们的变化大吗,他们是否同你们打招呼?

记者:“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了五次的监测,算上昨天的两圈,这七次的监测过程中我们接收到的画面让我的感觉真的是怎么说,心里面有一种很感动的这样的印象。然后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了这样的几幅、

——以央视“神九”现场直播报道为例

几组画面,我把它归结为天地篇、亲情篇和娱乐篇。(演播室白岩松、卢秀芳笑)说起天地篇,天地篇是指今天早上我第一次在喀什接收到来自飞船上的信号的时候,在第一圈和第二圈的时候我连续两次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你知道吗?是从舷窗里看到了外面天色的变化,我第一次看到舷窗外面是从黑夜瞬间变成了白天,而且是在两次,连续两次的监控进程中看到了,这可能是我看到的时间最短的一次日出,突然天就亮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神奇,你不得不佩服天地的这种神奇。

那么再说亲情篇。今天第一次接受到来自飞船上的信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费俊龙在返回舱里面的一个景象,当时画面一来我就看到费俊龙在不停地冲屏幕招手,而且神情非常的激动,连续不停地招了好几次手,而且在不停地呼叫北京的飞控中心,当时我就有一种感觉,就感觉好像是一个在外面走了一圈的孩子,终于回家了,到家门口的时候就赶紧跑进去跟家里人说说话,告诉家里人我回来了,然后报告一下我走了这一圈发生了什么事情。

同时我又想到还有一个景象就是,在第一天飞船刚发射成功之后,我们就接收到来自飞船上的这样一个信号,当时看到两个航天员在返回舱里面轮流地休息了,当时看到聂海胜已经在开始闭目养神了,当时那个样子特别可爱,穿着雪白的航天服,然后闭着眼睛,特别像一个在熟睡中,在摇篮中熟睡的婴儿。外面从舷窗里照进来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是一幅特别温馨的景象。”③

在这次连线报道中,记者在镜头前的语言很多时候都是记者的“感受”而缺乏真正的信息。

(三)缺乏现场感的营造。现场直播报道是演播室报道和现场报道的有机结合,不能单纯地将背景分析作为演播室报道的全部工作,也不能把现场描述作为现场报道的唯一使命。现场描述是完成现场直播报道任务的工作之一,但并非全部工作。在央视的“神六”直播报道中,总体上还是以演播室报道为主。如果执行现场报道任务的记者在真实描述现场画面的基础上,为受众提供更多的背景介绍或分析,那么现场感会更强,信息量也会更大。

(四)直播中出现失误。一是神七直播时图像有中断现象,指挥大厅短时间内无法获取前方情况。二是神八时调度有中断现象,指挥大厅短时间内无法了解具体原因。其实神八返回时从发现返回舱,到第一架直升机落地只用了短短18分钟,然而,由于出现图像传输不稳定等情况,造成了很多人觉得着陆场系统搜救人员慢的错觉。不仅如此,着陆场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孙威指出:在神八任务中,指挥直升机首先在返回舱旁边降落,负责摄像的人员肩扛摄像机边活动边拍摄,造成图像画面抖动比较严重。④

针对以上问题,央视在“神九”的直播报道中对现场直播的报道方式进行了完善。

二.央视“神九”现场直播的完善措施

(一)增强了报道阵容和直播力度

此次“神九”直播,是中央电视台在航天城展开的持续时间最长,直播航天员太空活动最多的一次载人航天报道。在这次载人航天报道中,能运用的视频资源无论是时间长度还是内容的丰富程度,都超过了以往。⑤

在“神七”直播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派出了100人的前方报道团队⑥,而“神九”的酒泉直播报道则派出了一个“神七”加强连:160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军事部主任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神舟九号酒泉报道团队创造了央视的两个之最:一个是系统的规模是最大的,第二个是报道的团队人数是最多的。”⑦

不仅如此,央视阿语、俄语国际频道和科教频道也对“神九”的发射进行了直播和特别报道。这都是以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所无法比拟的。

(二)实现了“拟人际传播”

现在的直播都是在“连线”中完成,主播在完成对一个事件的“引述”后要同记者“连线”、“对话”,记者在现场报道完毕将叙述权交给主播时也同样要与主播“连线”、“对话”,对一条新闻的直播实际上就是在这种“对话”关系中完成的。这就是现场直播的“拟人际”交流结构。⑧

为什么新闻直播报道实现的是“拟人际传播”,而非真正的“人际传播”呢?这是由于在电视传播过程中受众反馈的滞后性。在一则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中,观众可以听到记者对现场的讲述,看到现场动态的画面,但记者却无法同时获知观众的心声。因此

这种传播状态只能作为“拟人际传播”。

虽说不是真正的“人际传播”,但这种“拟人际传播”状态也带来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方式的改进:不仅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而且这种“拉家常”、“传知识”、“讲故事”的交流方式也使单调的新闻充满吸引力,使观众有了倾听与交流的欲望。

“神九”的直播可以说实现了这点。与之前的直播报道不同,“神七”、“神九”直播,称呼语换成了“泉灵你好”、“康辉你好”等接近生活状态、有亲和力的话语。

此外,“拟人际传播”还包括语言表达生活化。在“神七”的现场直播中,记者将“神七”的直播更多是当作一场科学讲解课,而“神九”直播则借助了飞船模型、虚拟演播室等形象具体的实物,用生活化的表达以实现普及科学知识,增强观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的目的。

(三)加强了现场感

在上面提到的央视“神六”的直播报道中,记者在回答看到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行过程中的神情变化时,将本应充满现场感和画面感的回答概括为“天地篇”、“亲情篇”和“娱乐篇”等主观感受,这样不仅减少了画面的信息量,而且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观众,使观众缺少对画面的自主理解,丧失了想象的空间。

而在“神九”的直播报道中,记者在介绍现场画面的同时,也提供了背景和相关知识介绍,加强了直播的现场感,也加大了信息量。比如,张泉灵在介绍“神九”的02号航天员景海鹏的值班情况时,画面出现他喝水的情景,张泉灵随即解释说:

“景海鹏在喝水。由于(太空)是失重环境,所以航天员是不能用杯子喝水的。他们所用的这个水袋,非常像我们在医院输液的袋子,以保证液体不会散到空中。散到空中很容易让航天员呛着,这是非常不安全的事情。”在描绘现场画面的同时,记者也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画面内容,使观众体会到一种和航天员“同呼吸、共命运”的直观感受。

(四)改善了直播技术

此次神九报道吸取了神八报道的经验,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区设置了动车报道组。所谓动车报道组,也就是由一辆卫星直播车,在发射场全场移动,零距离报道最新场区动态的报道团队。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军事部主任张伟说:“动车报道是神九发射(报道)的一个特色。动车将深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很多重要岗位和地方,将实时向观众介绍发射情况。”此外,为了丰富神九发射的报道样态,央视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执行大厅里,开辟了一个区域,搭建了“前方演播室”系统。⑨

为了防止出现神七直播中图像中断以及神八直播中调度中断的问题,央视还在神舟九号返回地球的时候,首次在北京飞控中心增加了解说员的岗位。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表示,进行返回解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的第一次。⑩

(五)运用了新技术

央视在 “神九”的直播报道中,采用了具有4D 观感的“虚拟演播室”,并推出了全新栏目——《泉灵看神九》。

中央电视台航天城报道团队技术负责人李强介绍说:“神八主要是把虚拟前景植入,把东西放在记者前头,然后进行比例展示,这次把神九和天宫按照1∶1的模型比例,就像一个神九和天宫的真实舱,记者可以走进走出,同时可以触摸到神九和天宫里的器械和生活用品,让观众看得更清楚,更清晰。”11在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神秘空间中,观众可以享受“坐着”神九上太空的奇妙体验。不仅如此,主持人张泉灵还可以“置身”神九飞船中,给我们介绍这个看似神秘实则温馨舒适的飞船之家的内部陈设以及航天员的起居生活。原本神秘抽象的科学知识,在“虚拟演播室”中变得通俗易懂,而且增加了小朋友们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后备人才做了准备。

三.电视现场直播报道仍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直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神九”的直播报道中,主持人在介绍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中的对接难度时,多次提到这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中运行的高速度是影响对接困难的因素之一。殊不知,虽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中的飞行速度很快,但是这两个航天器飞行的相对速度

并不快,因此“速度”并非是造成对接困难的重要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还比较匮乏,对于很多问题只是“想当然”,缺乏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思考,这样不仅误导了受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视的权威形象。

(二)演播室直播不等于现场直播,现场直播日常化目前难以实行

演播室直播,是指演播室主播播报的内容不是事先录制,而是“直接播出”的。尽管比完全录播的方式要有所进步,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因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直播,真正意义上的直播首先意味着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一致,而并非叙述时间和收看时间的一致。12

从这个意义上讲,央视新闻频道的直播还大多采用的是演播室直播的方式。电视直播要实现最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形成即时性的“拟人际”传播状态,如果用一种虚假的“拟直播”传播状态,必然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13

柴静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直播的感觉其实挺过瘾的,直播比录播更能建立跟观众的关系。我现在做“看见”,更多地是建立跟访问者的关系,但是做直播的时候是完完全全跟观众同在,你能感觉到他。”14直播应是新闻频道(或准新闻频道)的常态,只有直播,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时效性。15但是新闻现场直播的成本投入之大、技术难度之高、人员素养要求之高都是目前新闻现场直播难以作为节目常态的原因。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一点:所谓“直播应是新闻频道(或准新闻频道)的常态”,并非指生活中发生的所有新闻都必须采用现场直播的报道方式。一方面,直播并非报道新闻的唯一方式,如果任何新闻报道都采用直播方式,那么观众看到的无非都是扁平化的报道,缺乏多元的报道方式;另一方面,如果任何新闻报道都采用直播方式,那么观众接收到的也都是碎片化的现场信息,而缺乏对真正有价值信息的深度挖掘。

但是,将现场直播这种报道方式普遍用于新闻节目中尚需时日。因此,将现场直播作为新闻频道的常态仍然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方汉奇:《新闻春秋: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6

②谷中君:《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今传媒》,2011.9,P122

③⑧崔林:《电视新闻语言:模式?符号?叙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P90.

④⑩《神九29日回家 归途首次直播解说》,《北方新报》,2012.6.28,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9089416.html,

⑤⑦⑨11《中央电视台神九直播报道全面启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2012.6.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9089416.html,/china

⑥徐立军:《央视新闻频道发布神七直播计划》,搜狐博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9089416.html, 1213徐明卿 张雯雯:《电视现场直播理念探析》,《现代视听》,2011.11,P30

14耿欣 蒋玉鼐:《柴静如何“看见”——对话央视综合频道“看见”栏目主持人柴静》,中国记者,2012.1,P109

15吴信训著:《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1,P98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