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杨浦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杨浦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杨浦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杨浦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杨浦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2015年)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纲要》、《杨浦区“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杨浦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大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现制定《杨浦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

一、杨浦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2008年至2010年间,杨浦教育信息化建设围绕《杨浦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08年—2010年)》提出的工作目标,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化项目应用、师生信息素养提高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初步建立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服务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区教育城域网中,主干为1000兆,以100兆光纤连接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单位共有222个,覆盖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和92.3%民办中小学;网络出口带宽达到240兆;有9所学校完成无线网络覆盖;建成校园门户网站101个,其中公、民办中小学校园网站建设率分别为100%、92.3%;各中小学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专用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逐步覆盖到位(部分中小学的教学场所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所有初中学校安装远程视频系统;各学段学生数与计算机数配比小学达到7:1、初中6:1、高中5:1,师机比为1:1.1。

(二)数字资源不断积累,数字化教育资源日趋丰富。

杨浦区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北大方正电子图书累计43023 种43852册;拥有2000年至今的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已建设21年的教育文献数据库的题录数据累计已达335000条,并实现了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的链接。

通过全区中小幼教研员、德研员以及各校骨干教师的共同参与,建立起与上海二期课程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专题)及区本特色课程(心灵体操、小学学习准备期、幼儿入学预备期)的典型教学课例,还引进了“物理动画课堂”等教学课件资源,为帮助全区教师理解新教材、

掌握新教材,提高课程执行力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资源平台。

(三)软件系统不断丰富,信息化应用日显成效

杨浦区采用自建与购建相结合的方式,已具有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同步课堂教学平台、方正电子图书和清华同方电子期刊系统、远程视频教学系统、探知学堂、仿真实验室、杨浦教育在线、校本研训管理平台、教育摩灯等软件资源,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干部教师培训、学科实验、家校互动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支撑。

(四)应用项目不断发展,师生信息素养日渐提升

“杨浦教育在线”于2009年3月正式开通,是市政府实事工程“家校互动”的特色项目之一。该平台以广大师生和家长关心的教育问题为出发点,为区域内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指导、互动、沟通等服务。

网上公益学堂是区政府实施项目,也是我区信息化应用特色项目,其建设宗旨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高校和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让全区师生共享。自2005年开办至今,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名师辅导”、“名师讲坛”、“名师经典”三个专栏,积累大量可供师生学习的数字化优质资源,每年有数万余人在线听名校名家的辅导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杨浦区把名师讲坛积累的高校专家讲座资源开发成网络课程《漫游星空》,并在部分初中进行区本网络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试点。

控二小学分校、控江初级中学作为数字化教学实验试点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学生移动终端设备,开展课内与课外学习,逐步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初步实现学生自主、便捷和个性化学习。上海财大附中等6所中小学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与技术整合的实践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自2008年至2010年间,本区还积极组织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和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组织中小学校长参加英特尔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对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杨浦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曾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优秀组织奖;第二师范附属小学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民星中学、六一小学获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二、杨浦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杨浦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和应用,始终处于稳步向前发展的局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受教育者对多元化、个性化学习的

需求不断增加,杨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凸显,新一轮的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有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应用需要。互联网的出口带宽严重不足影响本区与外区、外省的远程视频交流,给校园安全网络监控、网上电子巡考、网上阅卷等大流量项目的应用常态化应用造成障碍;教学场所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配备不足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运维设备更新问题亟待解决。

2、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尚显不足

随着信息化教学硬件建设的全面完成,教学资源库的逐步完善,为“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条件,但是教师培训工作还未完全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给教学应用造成困难,可供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严重短缺阻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信息化教学效益还未充分显现。

3、对新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新理念、新产品不断涌现,在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4、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系统思考有待提高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由于财力投入有限,基础层面软硬件建设比例有所失调,各种支持教育管理的软件系统,支撑教育教学的资源库建设还不够完善;在应用层面,课程与技术整合以及教育科研的实践力量不够充足、研究不够深入;在管理层面,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评价及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上海市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和市教委提出的“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的要求,杨浦基础教育应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秉承“统筹规划、扩大优势、立足效益、差异发展”的发展策略,确立“做强基础、做精资源、做优人力、做亮品牌、做大服务”的发展要求,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的需求,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1、做强基础,提升能级。进一步加强杨浦教育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建设,改善网络监控及安全手段,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把杨浦教育专网建成一个万兆主干、系统稳定、数据安全、泛在开放、低碳绿色、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城域网络;逐步提升学校信息化教育装备改造,为课程与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提供必要信息化设施设备。

2、做精资源,共建共享。在现有杨浦教育资源库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级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内容逐步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专题)的教案、学案、课件、示范录像和精品课程。通过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和教学资源建设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做优人力,引领发展。通过各级各类培训,促进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技术人员的技术保障能力。培养100名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教师,形成一支信息技术应用兼职研究队伍,创建1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领军学校。

4、做亮特色,支持创新。以“名师在你身边”为愿景,把网上公益学堂建设成具有鲜明杨浦特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全区师生、家长提供在线学习、智能搜索、个性化学习推荐和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以深化“互联创造未来”“技术启迪智慧”为抓手,加强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创新教与学模式,打造以“交互移动”为特征的有效数字课堂。根据本区重点功能区域信息基础实施建设的要求,以科研引领“智能数字校园系统”的应用研究,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5、做大服务,整合平台。加强教育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统一身份认证,整合各类平台,提高招生考试、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图书管理、校园安全等信息化水平,逐步建成集管理、教育、学习和交流于一体的教育服务平台。

四、发展任务

(一)提升教育网络基础设施设备能级

将现有区教育城域网从主干1000M、学校连接100M升级到主干10000M、连接学校1000M;无线网络覆盖所有中小学。加强城域网数据中心建设,按照“集成一体化架构,系统模块化设计”的建设思路,逐步建成区域教育网络数据存储、数据中转、数据运算、网络管理、应用服务的中心和枢纽,实现数据由分散走向集约化,提供丰富、稳定、可靠的计算资源,满足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不断快速增长的需求,利用服务器虚拟技术,形成“低能耗、高产出”

的绿色数据中心。在教育城域网内配置网络安全、网络监控等重点设备和软件,建设高性能的网络防火墙与内容过滤系统,加强安全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病毒防范、漏洞扫描等信息安全管理,优化应用系统的数据备份和管理;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校园安全的随时监看,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和应急视频指挥系统,便于教育考试的指挥、管理和考试巡查。

在所有中小学教学场所覆盖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巡视系统;按照幼儿园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给每所幼儿园至少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逐年配置数码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在中心幼儿园和园际联盟核心园安装远程教学视频系统,以保证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合理运用;按照学校信息化应用项目的需要,逐步扩大交互式电子白板进教室、数字化交互教室和录播教室等项目建设的力度,并加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终端建设,为形成区域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领军学校和信息化创新试点项目实践提供必要的基础实施设备。

(二)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积极配合区课程资源建设中心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进一步建设网上公益学堂,扩展“名师辅导、名师讲坛、名师经典”的优质资源,开发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的数字化精品课程。鼓励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应用试点学校教师和区域学科骨干教师制作开发各学段、各年级丰富多样的学科教案、学案和课件;鼓励“录播教室”系统应用试点学校,参与区域化优质视频录像课程建设,逐步积累覆盖各门学科和区本课程的示范录像资源。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建成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互动交流的网络教研资源库。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构筑网上无校界的备课组、教研组,让校际备课、课堂观摩、网上评课等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能常态化,成为传统教研方式的有效补充。

支持本区长三角数字资源合作建设“种子”学校参加江浙沪合作共建高水平资源共享平台,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活动,促进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加强“杨浦教育在线”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为家庭和社区提供实用、规范的教育资源。

(三)优化教育网络服务平台

按照教育部“金教”工程的标准,遵循上海教育信息数据系统规范,以杨浦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为核心,规范全区基础教育数据标准,建设基础教育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育研究等各种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有效整合,初步实现区域教育管理的动态监测,为教育管理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并能够与上海市教委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校园网功能,实现校园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教育

过程的信息化,初步建成面向师生、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进一步推进杨浦教育门户网站建设,按照市教委电子政务公开的要求,完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完善信息公开服务的内容和功能,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有效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以满足教学需求为重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借助教研室的研究力量组织信息技术实践应用中心组,通过“数字化课程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试点研究,探索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规律,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与兄弟区县、长三角地区和其他信息化应用发达地区的互动与交流,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创新。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师要以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好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给学生创设信息技术应用机会,逐步使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获取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创造性地应用信息的能力。

(五)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评估、反馈制度,为信息化健康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机制和驱动力量。各教育单位需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系统思考,把信息化教学应用和促进师生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主线,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抓手,明确信息化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操作设计和制度设计,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开展学校信息化发展状态评估、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实践运行绩效评估、全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评估,以此不断完善信息化发展思路,优化和改进信息化工作。继续落实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年会制度和专题研讨制度,总结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经验,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进程。通过两年一次“杨浦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优活动,进一步健全信息技术应用总结表彰制度,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探索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项目单位必要的支持,鼓励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实践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五、重点项目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项目

1、网络基础提升工程

2011年将网络的主干带宽提升到万兆,学校之间的连接、单位内部楼宇之间的连接带宽为千兆,出口带宽为400兆,配置城域网信息中心网络安全、网络监控等重点设备和软件,构建成为一个管理方便、支持新一代网络发展、无单点故障、网络运行稳定、支持多应用的系统。2015年完成各中小学无线网络覆盖,并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让全区所有师生均可以一个账号在全区所有教育系统漫游,使区教育系统全体师生享受到随时随地数字化学习的体验。

2、数字化教学终端建设

2012年所有中小学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到100%,并逐年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2013年在所有中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园际联盟核心园配备远程视频系统,满足视频会议、视频教研、实时网络课堂的需要。规范中小学、幼儿园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与更新工作,持续巩固“师机比”和“生机比”。根据数字化课程环境的建设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装备一批数字化交互教室。

3、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

依照“规范数据、统一要素、个性发展”的原则,区教育局信息中心构建开放的基础平台,落实教育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与学校数据的交换与共享。2013年,本区实现教育资源库、各种网上学习平台、卫生信息平台、资产管理平台、网络教研平台等的整合集成,并根据市教委要求做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卡在校园一卡通的应用。

4、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在充分运用网上公益学堂现有优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充实课程内容、优化技术手段,依托杨浦高校专家和图书馆、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本区名校名师资源,把杨浦网上公益学堂建设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的网络优质学习平台,使师生、家长感到“名师在我身边”,从而实现高校资源、基础教育名校资源、不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名师辅导”课程面向初、高中学生。本着学习专题化、知识结构化、复习网络化的要求,在充实、调整现有初高三学科辅导和心理辅导资源的基础上,将名师辅导内容延伸至中学其他各年级,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

“名师讲坛”课程面向中小学生。依托高校专家资源、实验室资源和基础教育名校名师资源,在进一步完善“漫游星空”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并逐步开发面向中小学生,彰显杨浦区本、校本特点的优秀网络课程。

“名师经典”课程面向教师。在整合现有特级教师示范录像和专题讲座资源

基础上,依托本市以及外省市的特级教师资源,逐步开发“特级教师讲学科教学”系列课程,建设一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数字化培训课程。

“家校同步”课程面向家长。运用本区“0—3岁散居婴幼儿家庭教养方案实践与研究“成果,开发0—3岁婴幼儿家庭早教网络课程,促使区域早教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老百姓需求,早教品牌走在全市前列。运用“幼小衔接”、“初小衔接”、“区域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等市区级课题研究成果,逐步开发一批具有专题性,针对性、互动性特点的网络家教课程,供各个年龄段孩子家长选择学习,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发展。

5、人力资源建设

以开展多层次、多样化教育技术培训为抓手,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定期组织中小学校长开展教育技术前沿发展、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能力的信息化领导力的研修活动;在2011年全面完成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基础上,有序启动教育技术高级培训;开发区本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培训课程,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不同需求,组织技术维护能力的培训。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

1、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发展项目——数字化课堂录播系统建设

在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安装课堂录播系统,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为各类教研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网络教研。学校利用录播系统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加强教学有效性的分析,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区域通过点播形式把试点学校积累的优质教研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在线学习及教研资源的共建共享。

2、中、小学重点发展项目——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实践研究,通过白板技术培训、白板教学资源建设专题研讨、白板教学展示课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电子白板使用技术,积累白板技术条件下优秀课程资源,推进白板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幼儿园重点发展项目——“家·园”网络互动平台建设

依托学前教育网的资源,各幼儿园加强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家·园”互动平台建设,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搭建家园共育桥梁,形成家园彼此协作、共同配合的教育力量,保障学龄前儿童教养目标的有效实施。

4、中小学试点研究项目——基于数字化课程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

在“互联创造未来”、“技术启迪智慧”等数字化教学项目实践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先发优势和信息化环境,开展数字化交互教室装备的研究,积极鼓励部分学校开展基于数字化课程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创设课内外学习环境,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学校要引导教师,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领学生经历“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过程,增强学生与多媒体设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思维过程进行分析,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有效、便捷、合作的学习。

5、中小学试点探索项目——智能数字校园系统建设

各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在遵循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彰显自身个性特色,并逐步实现校园平台向区教育网络数据中心的迁移。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结合区域信息化重点发展地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运用新技术尝试开展智能数字校园系统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引导决策的作用;完善区教育信息化专家顾问组的建设,依托专家资源,为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提供专业指导;加强各教育单位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应用小组建设,明晰职能定位,形成区校两级的信息化工作联动平台,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二)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督查制度,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督查指标以及督查实施方案,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项目绩效进行评估,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力;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聚合各方优势,提升区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探索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制,继续坚持每两年一次的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教育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大赛等评优制度,表彰学校和个人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所起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落实区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手册要求和区教育局网络和信息安全责任书,确保杨浦教育网络基础设施达到高速可用、安全可靠和持续发展的水平。

(三)人员保障

依靠教育督导研究人员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评估指标,定期

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督查;依靠区课程资源中心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力量,建设好本区的网络品牌课程——网上公益学堂;依靠干训部、师训部、教育技术中心分别对校长、教师、技术人员组织培训,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类人员。依靠教研室、科研室、信息中心力量组成一支业务与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化应用兼职研究队伍,带领相关学校开展重点发展项目和试点探索项目的实践和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实践创新,培养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师。依靠本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探索,以实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创新,形成本区教育信息化领军学校。

(四)经费保障

落实区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根据区财政实际,逐步扩大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安全保障

完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人防和技防建设,不定期开展区教育信息化安全应急预案演练,保障全区教育网络安全、业务安全、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杨浦区教育局

2011年4月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方案

主题策划“回眸十一五辉煌规划十二五宏图”实施方案 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人们看到“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各行各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而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我们2011年第一期党课班特举行“回眸十一五辉煌规划十二五宏图”讨论会。 一、活动主题:回眸十一五辉煌规划十二五宏图 二、对话主题:十一五取的的辉煌,十二五的规划内容 三、活动时间:待定 四、活动地点:待定 五、活动对象:机电学院全体新生 六、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 1、前期宣传工作 海报,横幅,班级宣传。 2、代表选举 代表要求:口齿清晰,阳光大方,不怯场; 各班党群联系员组织,班级民主选举代表,每班选出四人代表团。 3、征集问题 各班党群联系员组织,在班级倡议提问; 各班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整理交予机电学院党课班 党课班进行第二轮筛选、整理所有问题。制作“问题卡”,将整理好的问题交予主持人备用; 第二阶段: 1、活动前准备: 布置活动场地,包括背景、装饰、总体布局; ①落实好笔记本和投影仪; ③安排嘉宾,主持人引导; ④学生代表就坐,要求井然有序。 2、活动中安排: ①放映PPT,并由嘉宾代表总体介绍科院及机电学院; ②各学生代表针对征集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由嘉宾作答;

③嘉宾对各学生代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针对学生代表遗漏问题进行提问并 作答; ④互动环节,现场学生与嘉宾自由交流; ⑤嘉宾总结,主持人总结。 3、活动后整理:全体学生会成员清理会场, 第三阶段: ①作好此次活动的报道、总结; ②后期宣传:图片及文稿展出; ③各班学生代表在班级分享活动所得。 活动任务分解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设计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辉煌90载 扬帆新征程

辉煌90载扬帆新征程 2011年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一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作为新中国发展航向掌舵人的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其九十华诞。九十载风雨征程,九十载峥嵘岁月,九十载沧桑巨变,九十载成绩斐然,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单薄走向厚重,从幼稚走上成熟的发展历程;它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该是一股风,一股催你挺进,催你跋涉,催你奋斗的风。其实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就像一股春风涤荡在神州大地,成为新中国前进的不竭动力和发展的源泉。 蓦然回首,过往的历史又浮现在脑海,打开了那尘封已久的记忆。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国承载了太多的辉煌与繁盛也经历了无数的屈辱与哀鸣。汉唐的盛世梵音给我们留下了文明巅峰的印记,但明清的落后衰微让我们尝试到了受人凌辱的切肤之痛。鸦片战争,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拉开了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的序幕。万拓的疆域无法阻挡列强的残酷蹂躏,巍峨的长城也难以阻止外敌的铁蹄践踏。面对列强的豆剖瓜分,清政府腐朽软弱,屈膝求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至使国家满目疮痍,民生凋敝。无数爱国志士被西方的舰炮惊醒,他们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迷梦,进而寻求强国御辱

之道,以期上下一心重现唐虞盛世。但是以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开明士大夫阶层所谓的“看眼看世界以冀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头来只是南柯一梦;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沉没于甲午海战的硝烟之中;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犹如昙花一现,最后落得“引颈受戮”的结局;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但是仅仅三月便被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继的北洋政府依旧腐败不堪,独裁专制,多灾多难的中国仍然处于黑暗之际,困苦的中国人民仍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九十年前,在那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的曙光,从她诞生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这个坚强,光荣的集体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在黑暗的灰烬中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起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政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其先进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的酣畅淋漓,虽然一大制定的纲领和政策不尽成熟,但是中国共产党却不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根据新的政治形势演变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而调整其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分析中国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一)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即将颁布的《教师教育法》让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让我们明确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育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原本动力,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要素,对和谐社会发展起到动力源的作用。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由创新力、均衡协调力和整合力构成的,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创新动力、可持续发展动力、整合力的基础。 二、教育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对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具有起始调节、持续调节作用,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不光要培养出知识能力优秀的人才,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还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能像以前那样,单从学习出发去评价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爱备至,对学习差的孩子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谩骂打击。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仅为了那几个优秀生。应该把教育办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淘汰人才的地方!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来源:新浪财经曹 磊摄)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 尚玉英: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今天把上海制造业整个发展的情况和各位做个交流,也是对于我们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大家一起做一个解读。 我从六个方面简要做一个介绍。首先是“十二五”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或者一些总结。从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整个上海工业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情况。“十二五”工业规模持续增长,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工业含制造业和交通业,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制造业部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从05年的3995亿提高到了2010年的6226亿,五年累计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8%,我们叫做15000亿提高到了三万亿,分别在03、07和2010年分别突破了一万亿、两万亿和三万亿。工业利润年均达到了17.4%的速度。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一个总结。“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五年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工业税收在全

市税收的总额比重五年42%的速度增长,工业从业人员五年平均300万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接近三分之一。2010年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贡献率都达到了50%以上。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2009年以来,上海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下,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上海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同时,还是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在2009年,上海提出了聚焦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对接。这期间我们推动了新能源汽车,LED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物联网、智能网在世博会的示范应用。2010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我们认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规模来看达到了6327亿,同比增长2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1%左右。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很多重点领域,关键的技术和环节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三是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累积完成685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3%,投资增长总体来看趋于平稳,但是结构明显优化。上海工业投资增长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基本上还是保持不会有大的增长,大概是0-3左右稳定的持续增长。有多种原因,我们还是觉得内在的结构有明显变化,从“十一五”明显看到,我们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到“十一五”末,技术改造占总的工业资产投资达到了50%,我们认为技术改造更多体现在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研发的投入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四是我们产业融合转型趋势明显加快。以总集成、总承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52%以上。 五是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断的加大,特别是07年以来,上海明确了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市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累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873项,节约标煤480万吨。我们铝合金,平板玻璃全行业基本在上海退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从2009年开始调整减少到15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的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了27%。这是我们总结“十一五”上海工业的基本情况。 上海的制造业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感觉尽管上海的制造业,特别是在很多领域,在国际或者全国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我们总的感觉,上海的还是处于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中低端。我们高端缺位的情况还是需要引起关注。 这么几个方面是我们“十二五”需要进一步面对的挑战。一个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从行业来看,某些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电子信息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在10%以下。 第二、我们创新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整个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对于我们新技术、新产品,怎么让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更好地进入市场,特别是支持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金融方面的支持。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安排。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喀拉布勒根乡寄宿学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双语教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有效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留住本地生源,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义务教育合格的农村名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 2、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有一个大的提高。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教师配齐电脑;优化电脑升级,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服务;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4、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课堂改革。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富蕴县前列;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学校特色文化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修订版)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综合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的一种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形成融合型的产业链,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价值增值的交易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并通过产业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创意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其创新、融合、开放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无限宽广的发展前景。 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是积极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及创意城市建设目标,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6%。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设计、网络信息服务、媒体、咨询策划等一批国内领先或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门类,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并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3、空间布局初显特色。在全国开创了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园区系按照土地性质、产权关系、建筑结构“三个不变”的操作办法对老厂房、老大楼、老仓库进行改造而来。至2010年底,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有15个,创意产业集聚区达80个,总建筑面积突破27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8200家,从业人员约达15.5万余人。初步形成“一轴(延安高架主轴)、两河(黄浦江、苏州河)”的布局。 4、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用好上海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优势,不断创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09]12号)。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沪金融办通[2010]24号)。率先编制了《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发布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并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导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集聚区的认定和管理等方面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办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