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案例三海发银行

案例三海发银行

案例三海发银行
案例三海发银行

案例三

中国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案

摘要:198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停止其一切业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织成立清算组,对海南发展银行进行关闭清算,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其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海南发展银行是海南省唯一一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成为薪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被中国人民银行关闭的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家被关闭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从正式成立到关闭清算,期间仅两年多(1995年8月18日-1998年6月21日)时间,寿命之短,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是不可能被关闭的。“海发行”的关闭,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

就是风险经济,不仅一般的工商企业会破产倒闭,银行也会被关闭。本案例对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商业银行关闭案进行深刻分析,揭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南发展锻行,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

案例特点:①海南发展银行是新中国第一家被关闭的商业银行。②海南发展银行是迄今为止被中国人民银行关闭的唯一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股份制商业银行。③“海发行”被关闭,体现了中国监管部门处理地方性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

学习目标:通过本案例了解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商业银行开展市场化经营的重要性;了解商业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与思考:

1.本案例中,海南发展银行的经营风险体现在哪些方面? 2.通过学习本案例,你认为信用社或银行等储蓄机构高息揽存的危害性有哪些?

3.房地产泡沫危害极大,作为金融机构应该从哪些方面制定措施来规避风险?本案例对金融机构的并购重组有何启示?

4.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社会责任有哪些?商业银行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5.“海发行”的关闭具有哪些警示意义和教育意义?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的背景

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海南省,并且把海南省作为经济特区进行开发建设。海南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拉开了海南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序幕。在国家经济特区政策的引领下,大量资金和人才开始涌向海南,形成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壮观景象。最初由内地到海南闯荡人生的青年才俊被形象地称为“闯海人”。像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万科的老总王石、SOHO中国的潘石屹、万通集团的老总冯仑等都是这一时期来到海南的“闯海人”,他们是“闯海人”中的成功者和佼佼者。

海南经济特区的建设,引来了人才和资本的大量集中,房地产业首先成为热点。1992年,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拉动了海南特区经济的非正常增长。这一年,海南省的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海南全省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65亿元,同比增加19.4亿元,增长42. 5%。其中,商品房投资额22. 55亿元,增长107. 5%,商品房投资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5倍多。另外,公开的资料显示,1988年海南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 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 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 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达到顶峰,为7 500元/平方米,{1}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已经形成。由于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拉动,海南的金融业呈现爆发性增长,大批城市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违规经营,高息揽储,并把大批资金投到房地产业.

199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的文件,文件提出了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海南省的房地产泡沫在急剧膨胀后砰然破裂,海南的经济发展随即变得十分困难,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成为银行的债务人。房地产泡沫时期,金融机构投入了大量资金,泡沫破裂后,大批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困境。于是为了重振海南经济、化解金融风险,海南省决定建立自己的银行。在这种背

景下,海南省政府准备筹建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

1995年8月18日,海南发展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注册总股本为16. 77亿元,有43个股东,主要股东包括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首都国际机场等。其中,海南省政府出资3.2亿元人民币,成为其第一大控股股东.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初,发展势头较好。1995年底,海发行资产总量已达44.4亿元,存款余额14. 86亿元,贷款余额17.31亿元。1996年底,上述指标分别达到86.3亿元、39. 26亿元和35. 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 37%、164. 20%相102. 83%。1996年底,海发行的资本充足率为29%,存贷比率为93. 5%,净资产利润率为7%,收息率为90%,拥有员工2 800余人。海发行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海发行还与境外36家银行及其403家分支机构建立了代理关系。

海发行被行政性关闭的原因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因无法偿付到期债务,决定关闭海发行,此时,距离海发行成立仅仅2

年多的时间。一家发展势头良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何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走向夭折,其中的原因发人深思。

关闭海发行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总的来说,海发行的关闭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原因——海南省的房地产泡沫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凭借特区经济建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百万人才下海南。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高潮在海南再度掀起,再加上“自由岛”的诱导,海南的房地产市场骤然升温,房地产的价格猛涨,来海南投资房地产的人日益增多,最高潮的时候,在海南注册的房地产公司多达4 000多家。房地产的过度繁荣,带动金融业的非理性增长,全国许多金融机构纷纷到海南谩立办事处、代表处,大量的资金涌人海南。据统计,1992-1994年,流人海南的资金达1 000多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流入房地市场。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93年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经济破裂,海南经济随即陷入困境,经济跌至谷底,房地产价格剧降,资产缩水,很多已经建好的商品房卖不出去,没建好的商品房无力续建。据调查统计,截至1998年底,海南省竣工的商品房只占商品房开发建设总规模的46%,而这些已竣工的商品房又有将近一半没能卖出去。

随着海南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破裂,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冲击最大的当数当地的金融机构。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截至I998年底,海南房地产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累计达到406. 57亿元,且多数已成为不良资产。大量信贷资金被套在房地产上,流动性迅速减慢,再筹资成本增高,多数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海南的金融体系大规模萎缩。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后,11家信托投资公司停业整顿,仅有的一家城市信用社也于2002年进入停业整顿。

海南的房地产泡沫是当时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典型。1998年底,分管金融工作的朱镕基总理亲自到海南视察,认真听取了海南省人民政府领导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建设部和各家银行行长参加的联席会议,多方听取意见,决定把海南省作为全国处置积压房地产的试点省份。1999隼6月24日,国务院下发了《处置海南省积压房地产试点方案>,从而拉开了全面处置海南省积压房地产的序幕。截至2006年10月,海南省累计处置闲置建设用地23 353. 87公顷,占闲置总量的98.17%;处置积压商品房444. 82万平方米,占积压总量的97. 6%。

如果不是房地产泡沫,海南经济就不会虚假繁荣,更不会吸引大量的金融机构趋之若鹜。为了增加竞争筹码,各家金融机构不惜违规经营,盲目冒进,为了吸引储户,不计后果

地高息揽储,将风险防范置之一边。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金融机构的贷款收不回来,高利息的存款不能按时到期兑付本金和利息,大批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成为后来海发行被关闭的导火索。

2.内部原因

第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事实上,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海南省政府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化解地方性金融风硷,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20世纪90年代初,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经济时期,许多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社违规经营,甚至是无证经营,高息揽储,违规发放贷款,大部分高成本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1993年,由于海南房地产泡沫叠济的破裂,海南多家信托投资公司出现了经营困难。为了化解海南信托投资机构的经营风险,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原海南省五家信托投资公司海南省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蜀兴信托投资公司、海口浙琼信托投资公司、海口华夏金融公司、三亚吉亚信托投资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合并,并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了海南发展银行。这五家信托机构大多背着巨额的债务包袱,并且有四家属于无证经营。公开的资料

表明,合并时这五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海南省房地产泡沫经济崩溃,大批城市信用社严重资不抵债。为了化解海南的金融危机,1997年12月1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公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社等五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已经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其债权债务由海发行托管。为了防范和化解海南城市信用社的风险,并能促进海南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城市信用社并人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海发行不良资产的比例。

第二,违法违规经营。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背负着原有五家信托机构的巨额债务,同时又承担对28家问题城市信用社的储蓄本金和合法利息的支付,于是,“存款立行”便成为其主要发展战略。迫于巨大的债务压力,海发行的正常经营十分困难,不得不采取高息揽储的办法,吸收更多的存款。据统计,海南发展银行自成立后的近三年时间里,吸收5万元以上的存款,其平均利率都超过15%,有的年剩率高达25%。不仅如此,海发行还违规发放贷款。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绝大部分股东

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海南发展银行是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的,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海南发展银行就已发放贷款10. 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 71%。这种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鉴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自开业之日起就举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违法违规经营。

1997年12月22日,海南发展银行开始对原来28家城市信用社的储蓄存款恢复兑付,并对机构存款办理登记确认手续。有关部门将28家有问题的城市信用社并人海南发展银行时,承诺由海发行支付储蓄本金和合法利息。而原城市信用社都是高息揽储,海发行支付的利息低于原城市信用社揽储时的利息十多个百分点,引起储户的不满,促使储户竞相提取存款。储户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海发行出现了严重的挤兑行为。截至1997年12月31日,海南发展银行10天共兑付原信用社存款9. 87忆元,其中92.5%是居民储蓄存款。此后,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挤兑。持续

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海发行的支付危机终于爆发。

为了保护海南发展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曾紧急调拨40亿元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为了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于1998年6月21日宣布行政性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制订、落实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方案和债务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由工行兑付,而对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待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后再按一定折扣进行兑付。

1998年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工行的信任,兑付工作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至工商银行。至此,这家成立近三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走到了它的尽头。

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失的各种不确定性。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业务面广、影响因素复杂,所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导致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要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风险。海南发展银行最终是因支付危机,被中国人民银行关闭的。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初,其资产负债的结构就存在严重的问题,以高额利息为条件吸收的存款并不稳定,却要支撑质量很差、泡沫含量极高的长期房地产贷款,蕴含了极高的流动性风险。泡沫破裂后,随着资产的缩水,贷款很难及时收回,银行不能随时满足存款人的提现要求,尤其是后来信用度下降后存款人形成挤兑,更是对流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面临巨额的资金需求时,银行无法通过资产的变现换取流动性,化解支付危机,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2.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是指因为市场价格变化而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这是金融市场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风险。本案例中,主要的市场风险来自房地产市场:海发行成立之前,由于房地产市场过热,信托机构的大量高成本资金被积压在房地产上,受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影响,海南省遭受了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泡沫经济重创,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投资回报率降低,于是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在信托投资公司基础上成立的海发行从开业之日起就举步维艰,背负着巨额债务,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成立后的海发行,贷款和投资资金也主要流入房地产市场,正是由于受房地产泡沫的影响,使得海发行的贷款无法及时回收,资本金贬值,而且海发行托管和兼并的信用社也都是由于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而破产,从而严重拖累了海发行的运营。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所引起的风险。如资产业务中的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前取款形成挤兑,加剧了支付困难;表外业务中的交易对手违约、或有负债转化为表内负债等等。狭义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本案例中的海发行既存在借款人不按时

还本付息的问题,又存在严重的挤兑现象,因此信用风险的存在表现得很明显。1998年开始愈演愈烈的挤兑,原因很简单,海发行1997年底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后,其中一件事就是宣布,只保证给付原信用社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率,这一利率要比当初城市信用社(包括海发行)揽储的高利率低十几个百分点,而当初人们将钱存入信用社和海发行就是为了获取高利率,如果高利率的诱惑没有了,再加上海发行违约单方面降低利率引起储户的不满,这些都促使储户争相挤提,而挤提又会产生示范效应,使得许多原本无意提款的储户也加入到挤提队伍中来。

4.操作风险

作为一种古老的险种,自商业银行诞生伊始,操作风险就伴随其左右,但操作风险并没有在金融业中得到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相平等的重视。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和认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所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本案例中将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到海发行,政府的目的肯定是想化解这些信用社的经营风险,维持好海南省的金融秩序。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海发行能否真正有实力将“问题城市信用社”这个沉重的包袱背起来。不幸的是,这

一政策却成了海发行最终被关闭的导火索。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海发行的违规显而易见,首先为了缓解刚成立时背负的债务危机,海发行不得不依靠违章拆借、证券回购以及向人民银行再贷款等形式大量筹集资金保证支付,高成本吸收来的资金被投入到高风险行业中企图获利。再次,海发行为加速银行扩张,还沿袭了原来那些信托公司的做法——高息揽存,有的利息率甚至高达25%,而当时海南的经济状况很难找到盈利率在25%以上的投资项目,大量高息存款很难高息贷出,于是不规范的操作风险大规模出现。海发行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对存款人承诺过高利率的行为应予禁止。

5.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指金融企业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政策性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国家决定进行经济特区建设,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特区经济政策的引领下,金融机构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并且将大量资金投入

房地产业。1993年,国家出台了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房地产业陷入低谷,金融业因此受到较大的冲击,出现经营困难。如果金融机构无法准确预测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政策风险。海发行遭遇的政策风险还表现在:海发行的成立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承担了维护海南省金融业稳健发展的政府职责。海发行是在海南省政府的主导下,合并了五家问题信托投资公司后组建的。成立后的海发行,又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兼并了28家有问题的城市信用社,海发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指导下,承担支付问题信用社的自然人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而原先的信托公司和城市信用社都是资不抵债、负债经营的,如果是按市场化的模式经营,海发行根本不可能如此快地被关闭。

启示及防范措施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每年都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银行被关闭。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39家银行倒闭,但是,作为我国首家被关闭的银行,海发行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银行在经济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首开了我国建国后银行被行政关闭的先河。随着金融全球化

的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银行业只有吸取那些倒闭银行的失败教训和经营成功银行的成功经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自身内部加强管理、加强控制、加强自我约束,另一方又要求中央面银行等政府监管部门从外部加强科学与合理的监控和管理。

外部的金融监管要达到既有效又不束缚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中央银行要按照巴塞尔协议和有关制度规定,对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日常性监督、稽核、检查,有关政府部门也要实施既必要又不是简单重复的检查,以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海南城市信用社高息揽储却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大规模的金融违规和监管失控酿就了海发行关闭的隐患。假如监管当局能够加强对信用社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消除隐患,也许海发行非但不会受其拖累,反而还能通过兼并扩充自身实力,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第二,当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和发生危机之后,要有果断的处理方式,既要及时又要稳健。本案例中,在海南发展银行出现了流动性危机一方面有关部门的解释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进行必要的澄清,致使不利传言大肆扩散,加剧了储户的恐慌;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给海发行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海发行不

得不出台限制客户提取存款的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客户的心理恐慌,形成恶性循环。第三,银行兼并要充分考虑兼并行的实力和被兼并行的状况。从理论上而言,兼并就兼并方而言,可以增强自身实力、减少竞争对手、迅速扩大市场;就被兼并方而言,可以缓解存续危机、改善经营状况,因此对兼并双方都有好处。但是,如果兼并时忽略或不能合理考察估计兼并双方的真实情况,则会适得其反。第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银行生存严重依赖公众的信任,公众信心的丧失必然导致存款人争相尽快撤走他们存在银行里的资金,使银行面临挤兑的压力,海发行遭受关闭命运的直接原因就是储户疯狂地挤兑。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确定一个合理的保险额度,既可以保护大量的小额存款人的利益,又可以激励大额存款人加强对银行行为的监督。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力争能够共同采取防范措施,共同应付紧急事件的发生。海发行是在行政指令下重组并购“问题城市信用社”而导致被关闭的。这对于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商业银行改善内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加强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一种及时、可信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帮助央行进行有效的事前监管,从而在银行资不抵债前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减轻央行救助行为的必要性,而且还可以降低银行不稳健运行带来的社会

成本。第二,合规合法经营是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章第35条、第36条、第40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而海南发展银行完全违背这些规定,违法乱纪经营,岂有不垮之理。第三,科学认识风险管理内涵,使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有机地结合。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风险管理具有风险预防和塑造竞争优势的双重目标,及时发现风险并提前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是银行最高管理决策层的主要任务之一。银行应致力于提升风险与回报的管理能力,平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此外,须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都需要纳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范畴,实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

总之,我们要树立牢固的金融风险意识。海发行的关闭事件告诉我们,银行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经营不慎同样也会破产倒闭。因此,就公众而言,存款需要考察存款机构的风险管控情况;就银行而言,需要健全内控制度,走稳健经营的发展道路;就监管当局而言,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实施持续而有效的审慎监管。只有各界都强化风险

意识,方能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和稳定的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许倩倩 何佳飞 田琳琳 王萍萍 翟利娟 胡娟 孙飞

这时,风险注资还未开始,壳公司架构搭建已经完成,壳公司的结构和预计注资完成后的股权结构如下图。 这样设置壳公司结构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税,一方面是为蒙牛将来上市做准备 ②风险投资的进入 2002年9月24日,在完成了壳公司结构搭建后,风险投资正式开始。 第一步,股本结构准备:中国乳业开曼公司扩大股本1亿倍,即从原来的1美元扩大到1亿美元,共计1亿股,并将股本分为A类股5200股和B类股99999994800股。其中,A类股每股拥有十票投票权,B类股每股拥有一票投票权,另外规定了AB类股票的分红权,中国乳业同时规定,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原先持有的1000股为A类股。这些关于投票权和分红权的规定为双方之后的对赌协议提供了条件。 第二步,注资过程开始:摩根士丹利、鼎辉和英联三家风险投资机构以530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7332705美元、5500000美元、3141007美元,认购了中国乳业公司32685股、10372股、5923股的B类股票,合并持有B类股票48980股。三家金融机构总计为中国乳业开曼公司注入资金2597.3712万美元。 第三步,注入蒙牛公司资产:中国乳业将得到的全部资金以增资的方式,转移给毛里求斯公司,毛里求斯公司使用这笔资金(2597.3712万美元)购入内蒙古蒙牛66.7%的股份。中国乳业是毛里求斯公司的母公司,因此,中国乳业间接成为了蒙牛乳业最大的股东 第四步,股权分配,金牛公司与银牛公司以1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134美元、2968美元认购了1134股和2968股的A类股票,加上以前各自持有的500股旧股,“金牛”与“银牛”合计持有A类股票5102股。第一轮注资后,蒙牛股份的股权结构如下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全集

目录 总论 1、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2、欧洲银行业的重组浪潮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4、新英格兰银行倒闭纪事 银行资本金管理 5、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6、增加资本金,化解银行风险 7、东南银行的资本计划 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8、被取消的存款品种 9、教育储蓄怎成了“花架子” 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 10、铁本事件 11、企业财务分析 12、抵押物变卖资不抵债 13、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管理 14、农行G分行和光大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 15、花旗带来的挑战 16、南京爱立信投奔外资银行 17、巴林银行的倒闭 电子银行业务与经营 18、网络银行的崛起 19、第一美国银行的贴身信用卡服务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管理 20、“贵族”:摩根银行的客户定位

21、个人理财业务营销实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22、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 23、11亿美元买来的教训 24、特大金融案内鬼当托骗走银行巨款 25、予其惩而毖后患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 26、信用遭受质疑实达被银行提前“索债” 27、科龙陷入信用危机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28、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用友金融,共创盈利新未来 29、银行小额账户收费问题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30、建行薪酬改革,突破平均分配 31、技术+智力型人才受青睐

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1999年8月20日下午,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在东京正式宣布,三家银行已就全面合作达成共识。这表明,一个总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日元的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将在日本诞生。 根据三家银行达成的共识,三方的合作将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按相同比例共同出资,在2000年秋天设立共同的控股金融公司,三家银行则分别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完全子公司;第二步是在2002年春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三家银行的人员、机构和经营业务将按“个人交易业务”、“法人交易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块进行彻底重组。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将由目前的日本兴业银行行长西村正雄和富士银行行长山本惠朗共同担任,公司总经理则由现任第一劝业银行行长衫田力之担任。 截至1999年3月末,日本兴业银行总资产约为42.0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4752人;第一劝业银行总资产约为54.8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6090人;富士银行总资产约为57.933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3976人。三家银行的合作消息被透露出来后,20日上午,东京股票市场上原先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热点。东京股市受此消息影响,日经平均股价从一开盘就开始劲升,以18098.11点报收,较19日上涨了218.27点。迄今为止,由大型银行共同出资设立超级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日本金融界尚属首次。三行合计的总资产将达159万亿日元,是目前日本国内最大的东京三菱银行(约78万亿日元)的两倍多,并超过先前合并诞生的德意志银行等特大型金融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同时,20日的发布会上,三家银行还宣布为谋求在证券批发业务方面的优势,除了将目前三家银行下属的各证券公司进行合并外,还将与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谋求合作。 导致三方走向合并之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三者都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单凭各自力量难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美国穆迪公司给三者的评级都是“BAA”,与目前处于A级的东京三菱银行、三和银行和住友银行及相当一部分优秀地方银行相比,存在着天壤之别。去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权信用银行相继破产之后,日本兴业银行作为日本目前仅存的一家长期信用银行,其走向一直受到多方关注。过去,长期信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向企业提供设备投资等长期信用,但随着企业融资手段和选择的增加,长期信用银行的经营环境每况愈下。日本兴业银行在1998年度虽然处理了高达9244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由于日本整体的土地价格下跌和企业破产并未停止,新的不良债权增加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尤其是1999年10月份,日本彻底解除了不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的禁令,因而必将使日本兴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虽然也都在千方百计地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但在收益性方面不仅与欧美金融机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本金融市场上也难以凭自身实力独立谋求优势地位。三者希望通过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在确保巨额资金量的同时,共同开发和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商品服务,从而在系统投资和新金融商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事件

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 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

投行案例学习(111):债转股问题讨论等10则

投行案例学习一问一答(三):债转股问题讨论等10则 1、第三方替股东缴足拟上市公司注册资本,第三方是否可以取得股东资格? 某公司拟上市,在其成立时,某国资管理部门认缴出资8000万,分两期缴足,第一期4000万已经缴足;在缴付剩余的4000万时,该国资管理部门因经济原因计划由其下属企业缴付,在缴付后,该下属企业取得股东地位。问题:该下属企业的4000万以什么方式或者名义缴付,其取得股东地位的程序是什么? ★签订股权转让手续即可。国资批复同意转让股权变更股东;如为有限,若有其他股东,需放弃优先购买权。 ★如按二楼的意见,走股权转让这一步,那有什么好的安排,理顺实际出资人与其控制的股东之间的借款关系,避免将来出现股权纠纷? ★公司股东资格以登记为准,代缴出资不是取得股东资格的条件,而是借款行为。 ★你要具体结合当时的验资报告,如果成立时的验资报告是4000万,没有另外的4000万,则后来下属企业的4000万属于增资行为,其股东地位仅需目标公司股东会决议及国资手续即可;如果成立时的验资报告是8000万,下属企业应属于代缴行为,下属企业与国资部门是股权转让关系。结合验资报告并补充转让协议。 【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首先要明确,原来股东出资8000万是确定的,8000万所占股份比例也是确定的,这个不因你第一期戛纳4000万以后没有钱交剩余4000万而又变化。处理方式就是将一半股权转让给下属企业,然后未出资部分由股权受让的下属企业来补齐。如果由下属企业来代缴,实际上就是借款关系,股东还会是原来股东,当然也可以说是原来股东代持下属企业的股份,那就更麻烦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转让。】 2、发起人以商标出资是否构成上市障碍? 如果新设一个股份公司,发起人以商标作价入股对以后上市有无影响?因为之前看到有些资料提到有限公司改制时商标要求无偿进入股份公司,所以小弟想了解清楚如果以新设的股份公司作为未来的上市主体,发起人以商标入股会否对以后上市造成不利影响? ★无形资产的估值总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评估的价值是否公允会经常引起怀疑,而商标权的价值评估起来确实比较困难,所以很少见商标出资的。至于障碍,从法律上讲,用商标权出资本身应不构成什么障碍,但操作上,因为没有先例,还不得而知。 ★价值公允,股东认可,应该是可以的。不过有个问题,证监会肯定会要求发行人对商标是否存在减值发表意见。 ★商标这种东西肯定是与特定的产品相挂钩啊。不如干脆将生产设备与商标做一个整体评估可能更好一点。 ★如果是新设股份公司并打算三年后才上市,只要保证把商标注入到股份公司就可以了吧?新设公司只要按照公司法就应该是合法的,商标是法律规定可以出资的无形资产,股东按照法定程序完成出资就应该是合法的。至于在上市前利用无形资产增资,就可能引起证监会的质疑,这也是有道理的。 ★可以,关键在履行股东会决议、评估作价、权利过户等法定程序。 ★估值比较敏感,如果随意高估,即使股东都同意,对于工商来说还是有虚增注册资本之嫌啊。 【商标出资从法律上没有障碍,但是估值的确很难把握,证监会那关实在是很难通过,这儿就是为什么现实中还没有这样做的先例,因为很容易让人家怀疑你虚增注册资本的目的。最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案例1. 融资计划年内完成,支撑未来各项业务拓展 工商银行2010年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4%和9.41%,资本充足率略低于11.50%的监管要求。公司拟A+H配股融资不超过450亿元,并已发行250亿元的A股可转债补充资本。管理层表示工商银行的配股方案还要经过一些程序,希望能够在年内完成。融资完成后资本实力将大为加强,可满足未来三年业务拓展需求。工商银行也会通过其它方式,包括全面加强银行新资本协议的推进和内生利润留存等方式,在三年之内不再需要股权融资。公司2006-2009年平均信贷增长在16%,带来了37%的利润增长。2007-2009三年内,公司共给股东分红1561亿元。此外投资者还有1640多亿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206亿元。 公司确定未来低资本消耗的发展战略,盈利格局趋于多元化 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化即金融脱媒发展带来的两个挑战。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公司预期要逐步降低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占比。现在工商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60%,以后要降到50%以内,这意味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间业务等收入要超过50%。公司未来要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强大盈利格局。(1)去年省级分行盈利超过100亿的有6家,判断以后不会少于15家行进入百亿人民币分行。盈利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形成此起彼伏的盈利格局。(2)同时形成纵向的盈利格局,信用卡、金融市场部、票据业务部、资金托管部、私人银行、金融租赁,未来还有保险、年金投行来强化工商银行产品供应能力。(3)来自国内盈利和来自于境外盈利更加均衡。去年来自境外的盈利只占全行盈利的2.7%,今后预期将在10%左右,使整个工商银行盈利结构更加均衡、可持续。资料来源:“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未来息差回升”2010年10月25日 思考:银行的资本扩充方式有哪些?各优缺点? 如何理解低资本消耗战略?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来源:百度百科 案例2.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海南房地产热中,已有大量资金积压在房地产上。从诞生之初,海发行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之后,海发行又引入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40余家岛外股东,筹集资金10.7亿元,由海南省控股。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的海发行一开始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 但在当时普遍采用高息揽存的情况下,海发行迅速扩张。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也就在当年,由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并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兼并28家城市信用社的行动,被认为是海发行关闭的导火索。有种说法是,当时海南省为了挽救这些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求海发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信用社。接管的城市信用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l42亿元,而资产又几乎全是无人问津的房产。

浅谈上市公司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方式

2016年9月22日《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 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54号文”),其目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 杠杆”,降低企业杠杆率和债务违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这标志着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序幕的拉开,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市场化债转股发展的怎么样了?截至2019年1月15日,国 家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数据,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超过2万亿,但债转股落地率仅为30%左右。市场化债转股在公司定价、交易模式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较复杂和困难,是导致债转股 落地规模小的主要原因。但上市公司由于有较好的定价标准和退出渠道,在市场化债转股中 最受欢迎。据统计2017年度签约的债转股企业中,是上市公司或下属企业有上市公司的企业占比达82.14%,其余未有上市平台公司的也多数有上市预期1。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讨论上 市公司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方式。 ” 一、“债转股”和“市场化债转股” 2018年1月19日,《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以下 简称“152号文”),允许“股债结合”降低企业杠杆率,鼓励“收债转股”模式,对于“以股抵债” 或“发股还债”按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报送信息。债转股是企业债务重组的一种形式,债权人将 其依法享有的对公司的债权转为公司的股权,由企业的债权人转变为企业的出资人和股东。 一般而言,债转股主要包括“收债转股”和“以股抵债”两种方式。而市场化债转股中包括“收债 转股”、“以股抵债”和“发股还债”三种方式。可以看出“发股还债”是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最鲜明 的实施方式。 (一)债转股 根据2014年3月实施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7条2(以下简称《登记管理规定》),债权人可以将依法享有的对中国境内设立公司的债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转 为公司股权,且应当增加注册资本。此处规定的“债转股”应是狭义的债转股,仅限于债与股 是同一主体且应当增加注册资本,可称之为“增资入股的债转股”。从将债权转换成公司股份 的角度看,债转股是债权人以债权出资对债务人进行的投资行为。但从债务清偿的角度看, 债转股是以公司增发的股权清偿债权人,债权人以对公司的债权作为出资抵销出资缴纳义务,实现债转股的目的。3 广义的债转股是外观表现为以股权“抵偿”债权的资产重组行为,不仅限于《登记管理规定》 规定的债转股,可简称为“以股抵债的债转股”。例如,债务人(或第三人)以其拥有的对其 他公司的股权向债权人清偿,以质押担保的股权向担保债权人清偿,其性质是以股权转让方 式进行的一种清偿行为(包括第三人代偿)。4

巴林银行案例,金融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一.事件介绍 (一)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业务范围广泛,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 (二)里森其人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又建立了名为“88888”的错误账户。几周后,伦敦总部又要求用原来的99905的帐户来与伦敦总部联系,但这个已经建立的88888错误帐户,却没有被销掉。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帐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帐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 二.事件回顾 (一).88888帐户成为里森掩盖错误的保护伞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金姆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张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却卖出20张,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张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40手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业主交易”,使巴林银行在这个帐户下,暴露在风险部位。数天之后,更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只债转股经典案例全面梳理

14只债转股经典案例全面梳理 导读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前,债转股基本上是企业在遭遇流动性紧张和债务压力时的一种自救行为,操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债转股业务产生了较大变化,下文对债转股主要要素进行了详细对比。【重磅课程】《深度解析债转股、不良资产基金、证券化、金融债务重组等不良资产模式》,时间:2017年4月15~16日;地点:北京,详询(点击可查看) | 一、案例梳理 (一)《指导意见》出台前案例梳理 1.长航凤凰 2014年2月25日,长航凤凰披露重整计划,普通债权以债权人为单位,20万元以下(含20万元)的债权部分将获得全额现金清偿;超过20万元的债权部分,每100 元普通债权将获得约4.6股长航凤凰股票,确认的普通债权总额为45.74亿元,涉及共计132家债权人。以长航凤凰股票2013年12月27日停牌价2.53元每股计算,该部分普通债权清偿比例约为11.64%。根据2015年12月18日长航凤凰恢复上市的首日交易情况,长航凤凰开盘价为18 元,股价当日最高冲至21.6元,最终报收21.2元,涨幅1154.44%,当日成交量3.3 亿股,成交额达65.64亿元,远超132家债权人45.74亿元的普通债权总额。而根据长航凤凰重整计划中每100元

普通债权分得约4.6股长航凤凰股票,再按当日成交均价19.89元出售进行估算,则长航凤凰债权人所持每100元普通债权换股后可套现约91.5元,其实际清偿比例达91.5%。 2.长航油运 2014年11月24日,长航油运公司重整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和全体股东让渡股票两部分。在公积金转增部分,以长航油运现有总股本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4.8 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共计转增约16.29 亿股。转增股票不向股东分配,全部用于根据本重整计划的规定进行分配和处置。转增后,长航油运总股本将由33.94亿股增至50.23亿股。另外,全体股东按照相应比例让渡其目前持有的长航油运股票,其中第一大股东南京油运让渡其持股总数的50%,共计让渡约9.32亿股股票;其他中小股东让渡其持股总数的10%,共计让渡约1.53亿股股票。全体股东合计让渡约10.85亿股股票。据此估算,上述转增及让渡股票合计27.14亿股,全部向债权人进行分配,用于抵偿部分债务,共计将抵偿约61.84亿元债务。照此计算,股票抵债价格约为2.27元/股。经统计,长航油运债权人申报及核查后的负债共计115亿元,这也意味着公司过半负债将通过“债转股”的方式进行清偿。3.华荣能源2016年3月8日,中国最大民营造船厂——华荣能源宣布,向债权人发行171亿股股票(向22家债权银行发行141亿股,向1000家供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根本原因、如何被蚕食、管理制度是否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话的意义。吸取什么教训。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当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银行把业务由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银行于分支机构间,银行于管理当局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政府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不力,制度落后。 在里森任职期间,由于里森本人分管交易与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很多自己做决定并执行的权利。随后,巴林银行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但由于其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因而没有查出里森的问题。内部控制的松懈及工作的疏忽,进一步纵容了里森……巴林银行的命运就此终结。 总之,巴林银行的管理制度是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的话也证实了这点。巴林银行集团的管理层的失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制度的松散,交易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不明,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划分不清等正是我们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1、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政府及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 构,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体 系,金融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例如,完善相关法律主体, 制定金融法规细则;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增强 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 2、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金融衍 生产品发展相匹配,更好起到内控作用,避免风险。例如, 完善稽核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 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 德和专业素质等。 3、银行对分支机构,特别是跨国分支机构的外部监管制度尽 量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漏洞,规定子公司、分支机 构资金和业务的比例限制,建立关于内部业务和对外交易 的强制信息披露,必须信息公开。 4、正确对待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 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当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时,应对其风险控制在一 定的可承受范围内;奖金制度要和风险参数匹配,减少、 避免交易员因贪图投机,以获得高额奖金,而忽略公司利 益的风险。 5、混业经营风险较大,分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现阶段的最好

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汇总解析和经典案例

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汇总解析与经典案例=============================================== 前言: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成果对加速商业银行改革,支持国有企业脱困,乃至协助整个中国的金融深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主要有诉讼追偿、资产重组、债权转股权、多样化出售、资产置换、租赁、破产清偿等,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并面临市场问题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1.1诉讼追偿 司法诉讼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维护国家金融债权的最后屏障,也是经济活动中追索债务最常用的手段。有些企业经营困难,但并不表明丧失完全的还款能力,有的依靠其自身的经营收入还有一定的偿债来源,但一些企业无视信用,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归还,利用各种手段逃债务。通过起诉追索债务,能加大对债务人履约的力度,同时也可以避开国有机构处臵不良资产需要履行的烦琐的报批手续。 1.2资产重组 资产的重组包“债务重组,企业重组,资产转换和并购等,其中债务重组包括以资抵债、债务更新、资产臵换、商业性债转股、折扣变现及协议转让等方式。其实质是对债务企业做出债务重新安排,有的在还款期限上延长,有的在利率上做出新的安排,有的可能在应收利息上做出折让,有的也可以在本金上做出适当折让。对债务人进行资产和债务重组,是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臵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方式。

1.3债权转股权 债权转股权,指经过资产管理公司的独立评审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将银行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由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阶段性持股,并对所持股权进行经营管理。 1.4多样化出售 ①公开拍卖:公开拍卖又称公开竞买,是一种通过特殊中介机构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和交易活动。不良资产采用公开拍卖处臵方式,具有较高的市场透明度,符合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能体现市场化原则,是当前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处臵抵押资产屮使用较多的方式。该处臵方式主要适用于标的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通用性强的不良资产,如土地、房产、机械设备、车辆和材料物资等。 ②协议转让:协议转让是指在通过市场公开询价,经多渠道寻找买家,在无法找到两个以上竞买人,特别是在只有一个买主地情况下,通过双方协商谈判方式,确定不良资产转让价格进行转让地方式。它主要适用于:标的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合适地买主极少,没有竞争对手,无法进行比较选择地情况。 ③招标转让:招标转让是指通过向社会公示转让信息和竞投规则,投资者以密封投标方式,通过评标委员会在约定时间进行开标、评标,选择出价最高、现金回收风险小的受让者的处臵方式。具体有公开招标转让和邀请招标转让两种。该处臵方式适用标的价值大,通用性差,市场上具有竞买实力的潜在客户有限,但经一定渠道公开询价后,至少找到三家以上的投资者。

(金融保险)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论文宝] 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下,可能存在着“多头汇报”的信息沟通体系,即业务人员可能既向当地管理层汇报,又向总部业务管理部门汇报,因此在接纳信息的管理层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

[财税金融]银行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去杠杆典型案例分析

[财税金融]银行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去杠杆典型案例分析 银行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去杠杆典型案例分析 20XX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此前召开的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在去杠杆方面,强调“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等。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近两年银行业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全面推进,可谓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摸索出一些新路。 银行在助力企业去杠杆方面的相关举措,一方面,银行加大了对企业股权融资、发债、并购融资等直接融资手段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也加强业务创新,探索投贷联动、债转股等新模式;此外,运用多种手段帮助企业去杠杆、防风险,比如通过债委会等创新形式防止企业过度授信,提高企业自身的债务杠杆约束等。 目前,农行xx县支行存量企业中,暂未运用上述手段进行业务操作。但当地政府针对古贝春、英潮公司等支柱企业组建了债权人委员会,对授信等相关业务组织各金融机构共同协商对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根据近年来国内金融同业在助力企业去杠杆方面的典型案例,我们进行了重点调研和学习,了解银行业在助力企业去杠杆等方面的具体进展和创新做法。下面对相关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债转股: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20XX年11月14日,在与建设银行,xx省国资委共同签署了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合作协议。这次签署的是xx省首单市场化债转股项目,也是全国煤炭行业首单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xx能源集团一方面面临市场持续下行的行业普遍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发展仍保持着良好竞争力。“实施债转股以前企业面临的资金成本压力比较大”,截止20XX年9月末,集团资产负债率达到73%,有息负债余额合计亿元人民币,其中利息成本在%以上的金额有亿元,企业财务负担较重。” 20XX年以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成为降低企业杠杆率、增强企业资本实力、防范企业债务风险的一个新抓手。20XX年10月,及出台,鼓励面向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11月落地的xx能源集团债转股项目是xx省内首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 年 2 月 26 日,英国银行业的巨头,在世界 1000 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 489 位的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 9.16 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 3 月 5 日,荷兰国际集团 (1NG) 以 1 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一、案情介绍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初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过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需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柴尔德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巴林银行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 19 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 100 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该行

1993 年的资产有 59 亿英镑,负债 56 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 4.5 亿英镑,海内外职员 4000 人,盈利 1.05 亿英镑; 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 1.5 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 300 亿英镑的基金资产。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银行,竟因年轻职员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 岁的尼克·里森 1992 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 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 99905 ” 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人误为卖出等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人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 1992 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乔丹·鲍塞 (Gordon· Bowser) 要求里森另外开设一个“错误账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影响,此“错误账户”以代以“88888”为名设立。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有差错记录仍经由“ 99905' '账户向伦敦报告。“ 88888' '差错账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留存在电脑之中。这个被人疏忽的账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倘若当时能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1992 年 7 月 17 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加盟巴林的王姓交易员手头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 20 手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买人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在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 40 口合约,按当日收盘价计算,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根本原因、如何被蚕食、管理制度是否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话的意义。吸取什么教训。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当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银行把业务由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银行于分支机构间,银行于管理当局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政府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不力,制度落后。 在里森任职期间,由于里森本人分管交易与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很多自己做决定并执行的权利。随后,巴林银行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但由于其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因而没有查出里森的问题。内部控制的松懈及工作的疏忽,进一步纵容了里森……巴林银行的命运就此终结。 总之,巴林银行的管理制度是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的话也证实了这点。巴林银行集团的管理层的失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制度的松散,交易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不明,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划分不清等正是我们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1、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政府及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 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金融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 例如,完善相关法律主体,制定金融法规细则;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 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加强 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 2、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相匹 配,更好起到内控作用,避免风险。例如,完善稽核制度,建立事前、事 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增强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 3、银行对分支机构,特别是跨国分支机构的外部监管制度尽量避免由于信息 不对称导致的漏洞,规定子公司、分支机构资金和业务的比例限制,建立 关于内部业务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必须信息公开。 4、正确对待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 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业 务时,应对其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承受范围内;奖金制度要和风险参数匹 配,减少、避免交易员因贪图投机,以获得高额奖金,而忽略公司利益的 风险。 5、混业经营风险较大,分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现阶段的最好选择;而有限制 地允许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将有利于银行扩大收入来源,提高盈 利能力,分散经营风险。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浙江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浙江龙盛 公司简介 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