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15文档

六年级15文档

六年级15文档
六年级15文档

创智教育摩尔科学六年级第十五讲

姓名

多种多样的植物

重要内容;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会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一、填空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家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两大类。

3、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4、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这和开花植物是一样的。

5、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等;按是否落叶来分类,可分为(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

6、以植物的生态习性来分类,可分为(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等。

7、开花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果实)、(种子)和花组成。

8、(菌类)不属于植物,它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靠吸收其它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二、判断

1、所有植物的花繁殖后代时都需要昆虫帮忙传粉。(×)

2、菌类也属于植物。(×)

3、樟树它属于不开花植物。(×)

4、所有的植物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5、柳树、地衣、雪松都是不开花植物。(×)

6、不同的植物的生活环境是一样的。(×)

三、选择

1、下列植物叶子有香味的是( C )。

A、柳树

B、梧桐

C、樟树

2、下列植物属于喜阴植物的是( A )。

A 、苔藓 B、凤仙花 C 、棕榈树

3、下列植物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A )。

A、松树

B、蕨类

C、苔藓

4、下列植物不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C )。

A、水花生

B、浮萍

C、小叶女贞

5、下列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C )。

A、苔藓

B、蘑菇

C、柏树

6、下列植物属于我国珍稀植物的是( A )。

A 、水杉 B、樟树 C 、油松

7、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A )。

A、蕨类植物

B、松树

C、柳树

8、下列植物不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A )。

A、雪松

B、狗尾草

C、凤仙花

四、简答题

比较蕨类植物与开花植物有哪些不同?

答:蕨类植物不会开花,一般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

开花植物会开花结果,各种环境下都有生长。

种类繁多的动物

重要内容;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一、填空

1、(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2、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像牛羊这样(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6、科学家根据动物身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类;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把动物分成(天上飞)、(地上爬)、(水中游)三类;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可分成(鱼类)、(鸟类)、(哺乳类)、(昆虫类)等类。

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8、我国珍稀植物有(水杉)、(银杏)、(珙桐);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

二、判断

1、蜈蚣、蜜蜂、蝗虫都属于昆虫。(×)

2、我国的动物种类很多,我们不需要保护它们。(×)

3、鸟类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4、蚂蚁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5、蛇属于脊椎动物。(√)

6、金鱼、鲸鱼都属于鱼类。(×)

7、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8、动物按生存方式来分可分为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

三、选择

1、下列动物属于杂食动物的是( B )。 A、蚜虫 B、蚂蚁 C、蝴蝶

2、下列动物濒临灭绝的是( C )。 A 、海豚 B、麻雀 C 、东北虎

3、下列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 )。 A、蚯蚓 B、燕子 C、鸽子

4、下列动物中属于哺乳类动物的是( C )。A、母鸡 B、蛇 C、兔子

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C ) A、桌子 B、茶杯 C、芭蕉树

6、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B )。 A、公鸡 B、兔子 C、鸽子

7、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B )。A 、蛇 B、鼻涕虫 C 、燕子

8、下列动物中不是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C )。A、扬子鳄B、白鳍豚C、猫头鹰

9、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B )。 A、蜜蜂 B、蜈蚣 C、蜘蛛

四、连线

脊椎动物鸟类猫(直接生小动物乳汁喂养)

昆虫类金鱼(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两栖类鸽子(身上长羽毛)

哺乳类蚂蚁(身体上有三对足)

无脊椎动物鱼类青蛙()

相貌各异的我们

重要内容;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一、填空

1、要描述一个人的相貌,我们可以从(脸型)、(眼型)、(眼皮)和(眉毛)等方面进行描述。

2、我知道的脸型有(瓜子脸)、(国字脸)等形状;我知道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我知道的耳垂有(有耳垂)和(无耳垂)。

二、判断

1、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2、在同一棵树上,你能找到许多相同的叶子。(×)

3、人与人同一相貌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4、我们发现,有些特征人与人之间有明显区别,但有些差别不大,甚至是一样的。(√)

5、世界上很难找到与你一模一样的人。(√)

三、选择

1、关于红色西瓜和黄色西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是不同的物种

B、是不同的品种

C、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2、我们的相貌特征和什么无关( C )。

A、父母遗传

B、生活环境

C、穿着打扮

3、基因使子女和父母在体态、相貌、气质和音色等方面( C )

A、毫无关系

B、关系不大

C、具有相似性

原来是相关联的

重要内容;

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一、填空

1、植物按它的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2、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环境)相适应,骆驼的驼峰可以储存水分和养料,是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3、许多生物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鸟类外翅膀,骆驼的(驼峰),仙人掌退化成刺的(叶子),松树的(叶子),鸭的(脚),猫的(爪),蒲公英的(种子),鱼的(鳃)等

二、判断

1、鸭的脚上有蹼,拨水时能增强水的反作用力。(√)

2、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其目的是为了缩小叶子的表面积,从而有助于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3、热带的植物的叶子面积都比较大,多数呈圆形,其目的是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从而进行光合作用。(√)

4、蕨类植物都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

5、猫爪子有肉垫,这样它跑时声小不被老鼠发现。(√)

6、苍耳身上有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被别的动物吞食。(×)

7、水葫芦的叶柄膨大成很多气囊,能适应水生环境。(√)

8、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结构是相同的。(×)

三、选择

1、以下不属于昆虫的特点的是( B )。

A、身体分头、胸、腹

B、用鳃呼吸

C、2对翅3对足

2、关于仙人掌的叶子,松树的叶子,香蕉树的叶子的名称,正确的是( A )。

A 、叶刺、针叶、阔叶 B、阔叶、叶刺、针叶 C 、刺叶、针叶、阔叶

3、金鱼的身体呈( C ),游泳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A、长方形

B、椭圆形

C、纺锤形

4、仙人掌的叶子长成刺状,是为了( B )。

A、防止动物吃掉

B、防止水分蒸发

C、缺乏营养

5、我们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带钩的鸟抓,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抓捕小动物

B、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

C、鸭子的脚有蹼,使得脚掌宽大,适宜在陆地上行走

谁选择了它们

重要内容;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法。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一、填空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2、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4、古代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长有短,出现这种不同个体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的(遗传)。

5、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掉了原因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6、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7、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变异个体能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8、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遗传)来积累其特征的。

9、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和(遗传)逐代积累形成的。

二、判断

1、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栖息环境。(√)

2、动物能适应环境,但不能影响环境。(×)

3、自然选择能改变生物的特征,而人工选择不能改变生物的特征。(×)

4、生物的种类会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

5、在田野里,绿色的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体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

6、动物的生存和淘汰受到人类的影响,但与环境无关。(×)

三、选择

1、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 A )。 A、大 B、小 C、差不多

2、( B )不是大雁飞行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目的。 A 、减少阻力 B、飞得更高 C 、防御敌害

3、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体形是( A )。

A、圆形

B、方形

C、三角形

4、为了更好地( A ),北极熊的耳和尾都变得很小。

A、抵御寒冷

B、在冰面上跳

C、在海水中游泳

5、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是( B )

A、红狐

B、北极狐

C、灰狐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重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他们生活的环境。

一、填空

1、(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2、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3、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4、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是(阳光)、(空气)、(水源)、(地域)等。

5、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6、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全世界已经有(180)多个国家是这个条约的缔约国。

8、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生存)是生物的基本权利。

二、判断

1、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2、每种生物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爱护它们。(√)

3、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4、生物都需要生活在多样化的环境中,但人类不需要(×)

5、麦冬一年四季常绿只是为了给人类观赏。(×)

6、所有植物的花自己都会繁殖不需要帮忙。(×)

7、野鸭变家鸭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三、选择

1、每年的(C)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2、下列不属于我国珍稀生物的是( C )。 A 、藏羚羊 B、珙桐 C 、香樟

3、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生物是( B )。A、红树林 B、珙桐 C、鸭嘴兽

4、下列动物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 )。A、鸡 B、狗 C、鲸鱼

5、我们种植棉花主要是利用该生物的( C )

A、欣赏价值

B、食用价值

C、经济价值

四、简答题

1、就像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其他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请举出3个这样的例子。

答:A、花繁殖后代需要昆虫帮助传粉;

B、蝗虫需要以植物为食;

C、青蛙存在控制蝗虫泛滥。

D、草原上因为有猫头鹰控制老鼠的数量草地才会保护的比较好。

2、请根据自己家乡的情况,写出几条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答:1、保护植物不破坏;2、保护动物不捕杀;3、保护自然环境不破坏;4、少用农药;5、污水要经过净化才能排放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

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点 生字组词: 棚:凉棚车棚顶棚工棚牲口棚 蔓:瓜蔓藤蔓爬蔓压蔓顺蔓摸瓜 苞:花苞苞蕾苞米苞谷含苞待放 蕾:花蕾蓓蕾蕾丝吐蕾护苗保蕾 苔:青苔苔藓苔原苔斑苔痕 藓:苔藓 坪:坪坝草坪花坪停机坪 蔗:甘蔗蔗糖蔗田蔗农 瀑:瀑布飞瀑瀑流飞瀑流泉 缝:墙缝裤缝缝隙裂缝见缝插针 谚:谚语民谚古谚农谚俗谚 多音字: 蔓:wàn瓜蔓màn蔓生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形近字: 蕾(花蕾)雷(雷电) 蔗(甘蔗)遮(遮掩) 谚(谚语)颜(颜色) 词语解释:

六年级下册语文10课古诗三首

第四单元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诗人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

《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天里的成长》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二、说学情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这篇文章时,对于夏天里各种事物飞快地长,跳跃地长这些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说课标 课标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和感悟,感受夏天里各种事物都在快速地生长。让学生体会“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含义,从而懂得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把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法。六、说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在夏天里生物生长的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出示文字图片等资料,以达到教学的直观化和最优化。 七、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语言导入、揭示课题上课开始,由于是第二课时所以教师几句简单平实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文。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为下面围绕“哪些事物成长,怎样成长”展开学习,做好铺垫。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 1943 年写的,分享了六下语文第十课的课件给大家,欢迎阅读!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 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 1927 年 4 月 28 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1.会读写课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体会光荣的革命传统。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 1 / 6

子。 两课时。 1.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用对比的手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 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文章所使用的倒叙的表达方法。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 捕时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1.有那么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前辈。 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 当加以补充。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出示 练习: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深刻的部分。 3、体会作者“一咏三叹”的表达方法。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领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习引课 1、填充合适的词语:()的土地 2、引课: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学习15课。 二、根据课题质疑。 “神圣”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时候对谁说的?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解决以上问题:

2、简介印第安人、写作背景和西雅图。 四、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五、小组读课文,理顺文章顺序。 六、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部分写了哪写内容? 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 3、理解:为什么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 4、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5、归纳小结: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七、作业:熟读第一部分,背诵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部分: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与大地的关系是那么密切,所以,西雅图对购买土地的白人提出那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小组学习,交流讨论:西雅图从哪几方面对白人提出要求?提出了哪些要求?为什么提出那些要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原文及教案 【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时间,也要用力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分享了六下语文第十课的课件给大家,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目标 1.会读写课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体会光荣的革命传统。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用对比的手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文章所使用的倒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有那么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前辈。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时间,也要用力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5课我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 2.技能: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教学难点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教具准备课件、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资料、水彩笔、图画纸 课件内容1.现代建筑 2.古代建筑一处 3.古代建筑外观 4.建筑结构 5.群体布局建筑 6.群体布局建筑 7.匾额 8.楹联 9.棂格

10. 4幅建筑 教学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 3.学生相互评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观察建筑,点出建筑 (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 1.同学们,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教室) 2.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墙壁、天花板、地面、门窗) 3.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些特点?(电影院、家……) 4. [课件1:现代建筑]这些都叫做“建筑”。(板书) 活动二:点出本课欣赏重点 (设计意图:了解本课欣赏重点) 1.[课件2:古代建筑]同学们看这做建筑和我们现代的建筑有什么不同?(是古代的、外观不同) 2.[点题]板书:(完整课题“我国古代艺术”) 活动三:课本欣赏 (设计意图:总体了解本课欣赏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欣赏一下课本各种古代建筑。

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古代建筑的感受。 3.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交流的感受。(造型美丽、色彩缤纷) 活动四:欣赏外观造型 (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外观造型) 1.[课件2]同学们观察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板书)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2.从课本中找出答案来读一读。 板书:“屋顶屋身xx” 3.[课件3:古代建筑外观]说一说,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 活动五:欣赏建筑结构 (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结构的特点) 1.同学们说一说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2.让我们走近古建筑找一找它的特点。[课件4:建筑结构] 3.学生结合课本找出古代建筑的特点。 4.板书:“xxxx斗拱” 5.读一读课本中的注解。 活动六:欣赏群体布局 (设计意图:了解群体布局特点) 1.[课件5.6:群体布局建筑]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些建筑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群体布局)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文字。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 最可爱的人(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精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练习7复习要点 一、辨析组词 铸()虐()摧()诵()卓()毅()豪()涛()虏()催()颂()桌()屹()毫() 虹()蹄()跤()渲()韧()殖()姜()红()啼()交()喧()忍()值()美() 哺()沼()涉()沛()谅()赴()恳()捕()召()徙()配()凉()赵()肯() 讥()浆()勘()竣()鉴()括()辅()肌()桨()堪()峻()签()刮()铺() 熊()兆()懈()即()秘()览()漫()雄()北()解()既()密()贤()慢()二、多音字组词: 薄bó( ) 载 zǎi ( ) 择 zé( ) báo ( ) zài ( ) zhái ( ) 悄qiǎo ( ) 似 sì( ) 蒙 méng ( ) qiāo ( ) shì( ) měng ( ) 补充: 三、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 1.望而生畏:畏:害怕。看了就让人害怕。 2.翠色欲流:欲:将要。 3.疾驰:疾:快速地。 4.珍异动物:异:新奇的,特别的。 5.日新月异:异:不同。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6.销声匿迹:销:去掉,使不存在。匿:隐藏。不出声音,隐藏行踪,指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 7.颠沛流离:生活困苦艰难,到处流浪。 8.赞叹不已:已:停。 9.争夺:争相夺取。 10.争持:争论得相持不下。 11.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12.陶冶:比喻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等以积极的影响。 13.回肠荡气:使气息震荡,肝肠回旋。形容(音乐、诗文等)十分动人。 14息息相关:息息:指呼吸。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四、每课要点(要求会背诵和默写)。 1《青海高原一株柳》(1)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边柳树的目的是:把青海高原的柳树和灞河的柳树进行对比,更加衬托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写柳树,同时也是在写人,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2.《草原》(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夕阳西下,碧绿的大草原一望无际,汉族客人与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依依惜别,久久不肯离去。话:话别。 (2)“……(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中的“回味”指的是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体味。 3.《麋鹿》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文后句中词语的意思:“放养”的意思是:让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由生长。“饲养”的意思是:把动物关起来接收人工喂养。“陆续”指不断地。“相继”指一个跟着一个。 4.《给家乡孩子的信》 (1)这封信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他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 (2)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要将自己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人教版

15、《凡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祆”、“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回忆与现实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的表达方法。 4.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5.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回忆与现实相互衬托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的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院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因此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法。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 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练习题 1、田野献上(),()举起(),蓝天飞着()的鸽子,()奏起()。十三亿孩子()这()的日子,()月()日——()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是一座()的()。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红墙、黄瓦,又庄严,又()。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 4、道路(),(),鲜花盛开。 5、()的()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6、北京有许多()和()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大得很哪! 8、()不是春,( )春满园。 9、雪中送炭(),()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11、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叽叽喳喳,(),一会儿(),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12、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扑棱棱,(),捕捉(),()翠绿的()。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鸟在枝头高唱:()真好! 14、一只()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船尾拖着一条()。 15、()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生怕它()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19、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里奔跑,在()里跳舞,(),()。 20、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21、()的桥洞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22、()、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我们要好好()它们。 23、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的()真大!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10.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 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遍。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 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 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20题; 共112分) 1. 按拼音写汉字méi yǒu xiàn zài shén me biàn huàmiàn tiá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看拼音写字词jīng qiǎo xùn qī lǎn duòpíng hémg yǔn nu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________ ②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________ ③春天,万山丛中的鲜花向我们微笑。________ 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________顿时________ 宽阔________奇特________ 关注________美誉________ 5. 花落谁家。喜嬉________戏________爱 ________闻乐见________皮笑脸 6. 画龙点睛。________至________

来 ________塞________开________ ________天下独________一________ 古________古________ 如________似________ 7. 按要求写句子。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马说:“一条河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我过不去。” 同桌________地说:“这次运动会,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8. 火眼金睛。 踏________ 鬓________ 窥________ 疵________ 沓________ 宾________ 规________ 病________ 9. 抄写词语鞭炮水泄不通销毁10. 缩句①抗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 ②冼星海倾吐了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11. 解释下列词语。 ①流逝②绚烂12.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你应该知道这件事。②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13.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递给小王一本书。②书被我仍在地上。 1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世世________ 独树________ 郑重________ 15.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父亲是镇上的名人。②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理解词语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二、理解句子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2)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这里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指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好处: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三、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黄继光

黄继光 阅读提示:你知道黄继光的故事吗?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

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练习题 一、用“望”这个字组成七个词,能恰当的填在下面这段话中。 小凡卡()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爷爷能接他回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信寄出后,他整天()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了。 二、阅读《凡卡》(片断),完成后面作业。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A、亲热 B、蔑视 C、仇视 D、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派(出去) 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 D、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C、“只好摇那个摇篮。” D、“我再也受不住了。” 5、简答: 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6、凡卡小小年纪写信时就不断“叹气”,说明了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_人教新课标

第21* 课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词语,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2、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 ?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 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由V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六、拓展阅读,迁移延伸。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板书设计: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老师的特点独特的教学方法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的怀疑精神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首先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阅读。只有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课上通过默读、放开声音读、指名读、老师引读等方式引导学学生多读课文。这样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其次在于老师的引导。学生对于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这个我采用了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同位两个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这样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独立” “怀疑”的含义。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能通过读课文理解字面意思,但要真正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思考、论证”的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知道这是都是学生自主去思考的;另一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怀疑能力”,“怀疑能力”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非是以后就不相信书本和权威了,而是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要提出理由或根据论证。 最后是通过学生写对朋友的解释,进一步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课文。语文是文学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读写结合可以内化学生的理解,学以致用也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引导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