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是谁

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是谁

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是谁
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是谁

曹操最早起兵是用自家的钱财招募的,因而这家族子弟也就成了他的军队最基本的骨干力量。还有一个家族,即夏侯氏,他们与曹氏家族是世代姻亲关系,又拥戴曹操起兵,所以他们也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倚重,因此他们也是曹操的基本骨干力量。这样一来,曹操手下将领就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曹氏、夏侯氏;第二层次是五子良将以及收编过来的诸侯大将,前者如张辽、徐晃,后者有文聘、臧霸等;第三个层次就是一般将领。当然了,不是每一个曹家人都能成为第一等的大将,只是说能够长期独当一面,手里有较多属于自己的兵则必须是曹氏、夏侯氏。这样一说,五子良将虽然是战功卓著,名声响亮,但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诸夏侯曹”相比的。

那么,谁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呢?这个人就是夏侯惇,他才是曹操以下曹魏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夏侯惇字元让,和曹操是同乡,都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汉代开国名将夏侯婴的后代。曹操刚起兵那会儿,夏侯惇就作为裨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等到曹操成为奋武将军,就任命夏侯惇为司马,领兵另外驻扎在白马,升任为折冲校尉,兼东郡太守。一般人可能不太注意这个细节,就是夏侯惇手里有兵,这一时期很少有将领有这个权力,即便是此后曹操家大业大了,包括五子良将也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权力。早期除“诸夏侯曹”之外,曹操还给过陈宫这种待遇,这就是吕布妻子说曹操待陈宫如“赤子”的原因。可惜陈宫文不如荀彧,武不如诸夏侯曹,还仍然幻

想着当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而背叛了曹操,最终失败被杀。

夏侯惇有故事出现在曹操征陶谦期间。

曹操出征徐州,命令夏侯敦留守濮阳。陈宫撺掇张邈背叛了曹操,将吕布迎接而来。当时,兖州境内的郡县都背叛曹操响应吕布,只有鄄城、阿、范县等三城没有背叛。曹操的家属都在鄄城,夏侯惇挑选了一队精兵立即赶往鄄城,途中遇到了吕布,两军交战。吕布后撤进入濮阳,以偷袭战获得了夏侯惇的军需物资。吕布又派将领假意投降,抓住了夏侯惇,要挟他交出宝物,夏侯惇军中一时间惊恐不安。夏侯惇有个部将叫韩浩,他安排兵马把守营门,召集诸将及官吏,命令他们勒甲按兵各司其职,不得贸然行动,各部这才慢慢安定下来。一切部署停当,韩浩来到夏侯惇面前,呵斥劫持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残的叛逆者,居然敢挟持大将军作为人质,你们还想活命吗?而且我既奉命讨伐反贼,难道会为了一个将军的缘故,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又流着眼泪对夏侯惇说:“我能拿国家法律怎么办啊!”那意思是说我是顾不得您了。说完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害怕,跪下来连连叩头,说:“我们只想用这个办法搞点儿费用罢了!”韩浩反复训诫之后,还是把一干劫持者全杀了。夏侯惇得到解脱,迅速赶到鄄城,趁夜杀死了谋叛者数十人,鄄城安定下来。

后来曹操听说了夏侯惇遭到劫持这件事情,对韩浩说:“你的做法可以为万世效法。”于是发布命令:“今后如有劫持人质

的,都要群起攻击,不必顾忌人质。”从此以后劫持人质的做法就绝迹了。

夏侯惇为人们熟知的是跟随曹操征讨盘踞徐州的吕布。当时,夏侯惇被流箭射伤了左眼,当时,曹操阵营中被任命为将军的并不多,夏侯惇是其中之一,被军中称之为“盲夏侯”。《三国演义》中描述说夏侯惇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中眼睛,想拔出箭来,结果连眼珠一起拔了出来。夏侯惇不顾疼痛,吞下眼珠子继续作战,一枪将曹性刺死。现实中夏侯惇有没有吞下眼珠子不得而知,但夏侯惇作战勇猛却是真实的。平定徐州的吕布以后,夏侯惇又兼任了陈留、济阴太守,加官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同一时期,最受曹操重用和信任的荀彧在建安八年(公元203)才被封为万岁亭侯。当时天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截断太寿水,修建蓄水湖,他率领将士们一起鼓励种植水稻,老百姓颇为受益。后转为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夏侯惇担任断后重任。攻下邺城后,升为伏波将军,仍然担任河南尹。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孙权,回来后让他都督二十六个军,留守居巢及巢湖区域,也就是防卫东吴的最前线。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曹操驻扎在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指挥军队击垮了关羽的部队,凡是他召见夏侯惇,常让夏侯惇和他乘坐一辆车,给予特别的亲近敬重,夏侯惇也可以出入曹操的卧室,诸将中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这时夏侯惇被

任命为前将军,指挥各路将军返回寿春,后来转移到召陵驻扎。魏文帝曹丕即位,夏侯惇被任命为大将军,数月后死去。

夏侯惇去世后,曹丕除了让他的儿子夏侯充继承爵位,还将他的七个儿子两个孙子都封为关内侯,这份恩宠恐怕也是其他人难以相比的。

平定吕布以后,夏侯惇似乎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有人就此认为夏侯惇就此成为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为什么他的官职却不断的升迁呢?实际上,夏侯惇所处的位置只是不显山不露水而已,其重要性根本不是其他将领可比。比如说夏侯惇率领军队种植水稻一事,这时候他是三个郡的太守,手里又握有重兵,其他所有将领,谁又会有这般权力?种植水稻,受益的是百姓,难道百姓手里有了粮食,军队的供给问题能不充足吗?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图谋大事的政权来说,恐怕要比一两次对阵拼杀要重要的多。只不过战乱年代,上阵拼杀才是更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而这种事情更多的会被人们疏漏。

再比如曹操征河北,夏侯惇“担任断后重任”,如果把邺城和许都连成一条线,夏侯惇就在这条线路的中间,你想想这个夏侯惇该有多重要!除了“诸夏侯曹”,曹操敢把谁放在这儿?所以说,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并不是无足轻重的。还有那个指挥二十六个军,难道仅仅是一种待遇吗?我们从曹操的经历当中可以发现,建安元年(公元196)以前,曹操基本上都是自己亲自上阵拼杀,也就说,他既是统帅、前敌总指挥,也是冲锋陷

阵的将军。到了迎接汉献帝以后,曹操再也不是这样的将军了,前敌总指挥的角色也是逐渐减少,只在较大战役时才有所为之,而在曹操驻守许都时,这种前敌总指挥的位置就成了夏侯惇的了。《三国演义》中有个关于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到了故事末段,夏侯惇两次接到曹操命令,都是问曹操知道不知道关羽夺关杀将之事,当传达命令的人说曹操不知道,夏侯惇仍然不放关羽走。这说明,夏侯惇的权力也是很大的。自从手里有了一个汉献帝,曹操的曹魏政权有了一个质的改变,他不再是一个割据地方的军阀,而是朝廷的一个丞相,他的一切行事都是代表着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的时候,由于袁绍、刘表这些人的存在,曹操还不得不亲自带兵出征,关键时候还要上阵厮杀,比如官渡奇袭乌巢。到了平定冀州,曹操只在征刘表、孙权、马超以及和刘备争汉中时亲征过,而上阵厮杀几乎是没有了。那么问题来了,当平常曹操忙于“朝廷事务”的时候,这兵马由谁来带?总不能是撒丫子放任自流吧!实际上,当曹操在后期重大战役亲征时,他总是后于大军出发而先于大军返回许都,这时间的大军是谁来协调部署?这个人就是夏侯敦。所以,一个指挥二十六部军,就足以说明夏侯惇所处的位置。还有,夏侯惇在曹操时期的职务是前将军,这不仅是曹操以下的最高军职,而且还是一个“汉官”。曹操称魏王,绝大部分的将领都成了“魏官”,只有夏侯惇还是汉官,这又说明什么?不是夏侯惇不愿意当魏臣,他曾经上书要求成为魏官,是在曹操的劝说下才继续当他的汉官。这从表面上

看来,有曹操将他和自己“同列”汉官的客气成分,实际上曹操有着更深的用意。这一是突出夏侯惇的地位,二是让夏侯惇来占着汉官的位置,只有这样,曹操才最为放心。再看看另一个“诸夏侯曹”大将夏侯渊,当曹操在指挥和自己上阵厮杀时,他在干什么?在“督兖、豫、徐州军粮”。如果把夏侯渊看作那时的总后勤部长,前将军时的夏侯惇就是国防部长、军队副总司令。

曹操在统一了北方的过程中,大大小小不知有几百次战斗,在他不在军中的时候,表面看起来在前方拼搏厮杀,热热闹闹的是那些“五子良将”等将领,实际上在这些扬名露脸的身后是“诸夏侯曹”这些将军,只有他们才有统兵的资格。像五子良将等人,带兵拼杀没有问题,真正手里属于自己兵,没有多少。比如张辽等人守卫合肥时,城中共有七千人,大将级别的将领就有张辽、乐进、李典,另外还有护军薛悌,这些兵大部分都是属于曹操的,将领们个人名下的能有多少?而“诸夏侯曹”却不一样,他们从曹操起事的时候就有兵,而这些兵既是自己的兵,也是曹操的兵。这就是夏侯惇军职始终高于其他人的原因。

对于曹操来说,夏侯惇始终都是自己人。有一种说法,桓阶劝曹操称帝,夏侯惇认为应该先灭蜀,蜀地平定了,则江东自会归附,二地既定,然后就可以像舜、禹那样受禅让称帝。同样的情况,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该受封魏王,秘密地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爱曹操。曹操心内不能平,于是就剥夺了荀彧的权力。而对于夏侯惇,曹操不但听从了他的意见,还仍然

信任如初。到了曹丕称帝,夏侯惇去世,被谥为忠侯。这就是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别。

通过夏侯惇的事例可以看出,曹操能够扫灭北方群雄,走向权力的顶峰,这些家族将领才是他赖以成事的基石。

历史趣谈英雄云集的曹操手下仅张辽上榜古代72名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英雄云集的曹操手下仅张辽上榜古代72名将 导语:在中国古代存在文庙与武庙之分,文庙祭祀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然后是其72门徒陪享。武庙祭祀的是姜太公吕尚,陪享的是自春秋到唐时期由官 在中国古代存在文庙与武庙之分,文庙祭祀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然后是其72门徒陪享。武庙祭祀的是姜太公吕尚,陪享的是自春秋到唐时期由官方遴选出来的72名将。这72名将又分为三个档次,第一个档次仅张良一人,是大军师的代名词;第二个档次共10人,分别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左右各一排各五人,称为十哲;第三个档次共61人,他们是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李光弼,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从李光弼与吴起之间分开左右各一排,左边一排28人,右边一排32人。这一排名是宋朝在唐朝64名将的基础上进行的,去除了南北朝的檀道济、慕容绍宗、长孙嵩以及唐朝的张齐丘,增加了唐朝的李光弼、李晟。自明清以后,武帝庙改为供奉关羽,不再祭祀吕尚了。 这一排名虽然一直争议颇大,但是,无论如何,能够进入这72名将应该是唐朝以前各大将领最大的光荣。然而发现,三国时期进入72名将的英雄还是挺多的,既有十哲之一诸葛亮,也有蜀汉的关羽、张飞,还有东吴的周瑜、吕蒙、陆逊和陆抗父子,更有曹魏的张辽,杜 生活常识分享

绥化市四方台镇

xx四方台镇 《公主坟的传说》 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四方台镇,是东北这片广袤的平原上一个极为普通的村落。不同的是,在这个平常村落的人们之间始终流传着一个诡秘的诅咒。 村子旁边,广阔平坦的地面上,突兀的隆起了一座坟墓样的土丘,四周的土地都早已被开垦成为耕地,唯独这个土丘之上依然林木茂盛,而这个诅咒正是源自这座土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座土丘被当地人称为公主坟,走访中我们发现,人们对公主坟似乎在刻意回避。难道公主坟的诅咒就是: 谁挖了公主坟的土谁就会死?公主坟强烈的吸引着我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们顺着铁路想接近公主坟,由于忌讳,村民并不希望我们太靠近。这时从我们身后呼啸而过的火车让我们有了一个更为惊人的发现。 从绥化的地图上我们找到了这条铁路,从图上看这条铁路是以直线自北向南而修的,但是在公主坟这却蹊跷的拐了一个弯,而这个拐弯处正好绕过了公主坟。种种的疑团围绕着我们,铁路拐的这个弯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找到了当地原支部书记王永金。 xx告诉我们: "日本在修(呼海铁路)修这个铁路时纵向正好应该直对着这个土包向北去,结果到这个土包前呢,这1个铁路就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直接向西去了,如果向北去的呢就得把这个土包破开有人说日本当年修这个铁路时,想挖这个土了可能是死人了后来就改线了。" 从图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铁路拐弯的角度,当年是不是因为死人而改线我们不敢断定,然而铁路转弯的现象却让公主坟的土谁动谁死的诅咒在民间更为盛行。难道这个被诅咒的土包真的是公主坟?为什么在历史中却找不到关于这位公主的任何痕迹?四方台发展村原支部书记王永金说,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和同伴们到那去玩,无意中就发现了一枚古钱币。王永金在公主坟发现了一枚什么样的钱币?

曹操的形象分析(完整)

曹操的形象分析大全 曹操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曹操是中国文学上,史学上少见的争议巨大的形象。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曹操的形象又经过了那些颠覆性,戏剧性的演变,曹操的历史形象,一方面是由于《三国志》是正史,其书写也更加强调历史的真实性。《三国志》中的曹操机警聪明,有孝行,是个旷世奇人,具有济世之才。《三国志》中主要张扬其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同时开启了尊曹贬刘的先河。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对曹操褒贬兼有的时期,也是其文艺形象启蒙的阶段。这时期,南朝记述魏晋时期人物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呈现出如下特征。乱世奸雄、谲诈典型、妒贤代表、好色之徒、功业千载。唐代是曹操形象进一步丰厚化的时期。唐代统治者尤其唐太宗虽从自身的价值取向出发,对曹操的篡逆行为也进行了严厉批判,但对曹操的“匡正之功”仍评价很高。唐代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唐代士人对曹操的英雄业绩较为崇拜和景仰,尤其对其文采赞叹不已。他们创作了大量有关曹操事迹的诗歌,对曹操进行渲染,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时期是曹操形象由英雄圣主到篡逆奸臣的大转折期。从上层统治者、士大夫阶层到民间大众,“尊刘贬曹”渐渐成为主导思潮。元《三国志平话》及众多宋元戏曲作品都极尽贬抑之能事,从相貌描写、军事胜败等各方面,一味贬损、嘲弄曹操,传达了民间大众心目中对仁君的渴望,对暴君的憎恨情绪。此时期曹操的文艺形象与其本来而貌有较大偏离,曹操的奸雄形象基木定型。明清时期,曹操形象由英雄到奸雄彻底颠覆,从英雄豪杰逐步沦落为薄情寡义,乱臣贼子式的人物。在这一时期的两部三国题材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更可以看出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 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问许子将(按许邵字子将):‘我何如人?’固问,然后子将答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汤用彤《读人物志》亦云:“《后汉书》言许子将目曹操曰‘子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另外,《世说新语·识鉴》也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这是将曹操视为“治世英雄,乱世奸雄”较早的材料。其中刘邵的说法为世人所公认,而乔玄之说,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中已予以否认。《三国演义》也直接取用了刘邵的话。总之,不管怎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说由来已久,据史料,它也为曹操所接受,曹操听后竟“为之大悦”②、“大笑③”。曹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盖曹操素以创业自任也”。④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无论古今,“奸雄”二字,无非有两个含义:所谓“雄”,指英雄,其义甚易理解。而所谓“奸”,则应结合曹操的思想、行为及表现来理解。 曹操由历史走上舞台(指脸谱化的戏曲艺术),并作为“白脸奸臣”而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再加上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曹操的脸谱化迅速固定。尽管《三国演义》及毛评之前已有不少拥刘反曹的观点,但是,那仅仅是出于政治目的,是政治需要,关键所在也仅是应该尊谁为正统的问题,并没有使曹操的形象有所改变。虽然反对他,仍然把他作为一个英雄(或者说是历史上的“奸雄”)来看的, 如典型的习凿齿的观点: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精编版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乱世之奸雄 曹操是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他也不可避免 的有着特定历史烙印 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1]。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割发权代首”等。 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 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三国演义》第四回有写到: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但闻人语曰:“傅而杀之,何如?”[2]曹操顿时杀了八口人。后来发现杀错了,索性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曰:“宁叫我负天下,

苏州评话曹汉昌《岳飞》整理

苏州评话曹汉昌《岳飞》整理 苏州评话曹汉昌《岳飞》整理 本文摘自《评书论坛》 大宋抗金四大元帅 川陕大帅枪祖宗张浚 顺昌大帅刀祖宗刘锜 精忠大帅岳飞 镇江大帅北蕲王韩世忠 大宋元帅 皇城留守大元帅宗泽 二路元帅张所 皇城留守元帅右军都督张俊 皇城留守元帅双枪将陆文龙 武科场四大主考 兵马大元帅宗泽 左班丞相张邦昌 兵部尚书王铎 右军都统制张俊 龙门十杰 江西康郎山二大王罗辉 江西康郎山大大王万汝威

苏州太湖洞庭山元帅花普方 湖南武生湘南王曹成 湖南武生湘南王曹亮 山西武生施全 山西武生梁兴 太湖大王杨虎 湘南大元帅何元庆 江西一只鼎余化龙 岳营元帅 精忠大帅岳飞 副元帅牛皋 代理元帅汤怀 二路元帅伍尚志 岳营先锋将 头路水陆先锋:牛皋(前)杨再兴(后) 二路先锋:吉青(前)罗延庆(后) 岳营马上五虎大将 金镖余化龙太湖杨虎铁锤何元庆铁面董先大刀樊成 岳营步下五虎大将 马前张保徐庆金彪张立 张用

岳营水中五虎大将 马后王横阮贵阮良耿明初耿明达 岳营三铁枪 世袭中山王高宠 浑源州小奸曹荣之子曹宁 刑部侍郎李若水之孙李世辅(李显忠) 岳营五锤将 金锤将雁门关守将傅光 银锤将少帅岳云 铜锤将世袭平西王狄雷 铁锤将五虎将何元庆 八棱紫金锤十三太保严成方 岳营中的世袭王爵 世袭中山王高宠 世袭八百里靖山王呼延玦 世袭汝南王郑怀 世袭东正王张奎 世袭西正王罗方 世袭平西王狄雷 岳营中梁山后代 大刀关胜之子大刀关铃

双鞭呼延灼之子双鞭呼延玦 立地太岁阮小二长子水军五虎将阮贵 立地太岁阮小二次子水军五虎将阮良 没面目焦挺之子焦保焦兴霸 鼓上蚤时迁之子保驾大将军时燕飞 神医安道全之子岳营军医神医安景顺 牛头山保驾七老臣 右班丞相李纲御史中丞赵鼎沙丙都宽郁会国丈魏廷川镇殿元帅王渊 岳飞十兄弟 精忠大帅岳飞九千岁牛皋汤怀张显王贵粮台官施全赵云梁兴周青二路先锋吉青 岳飞五子 银锤将岳云 玉面太岁扫北大帅岳雷 三公子岳震 南邦驸马岳霆 五公子岳霖 岳营营门六将 樊成戚方贾进王信傅俊陶俊 牛头山七猛 精忠大帅岳飞

易中天品三国:曹操的用人之道

目录 一、曹操的用人政策中的五种关系 (2) 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 (2) 曹操的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与才 (3) 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廉与贪 (5) 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降与叛 (5) 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大与小 (6) 二、曹操是个好老板 (8) 1、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9) 2、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10) 3、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11) 4、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12)

陈寿的《三国志》为曹操做传,最后有一段总结,这段总结陈寿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第一点,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第二点,曹操为什么能够战胜袁绍呢?两个原因,第一是曹操精于谋略,第二是曹操善于用人。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曹操一生做的一个总结,可见用人之道对于曹操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其实所谓用人之道,无非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人,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用。 曹操的的用人做法可以总结十六个字: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也就是说曹操他是实实在在地希望有很多的人才来帮助他,在此前提下,曹操妥善地处理了五种关系。 一、曹操的用人政策中的五种关系 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 第一种关系就是“名与实”。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名人,也有能人,名人和能人它不是一个概念,有名的他不一定有能耐,有很多人有能耐他可能不一定有名声,他可能默默无闻。那么你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就有一个选项,你是要名人呢,你还是要能人呢?曹操的政策是什么呢?名至实归,更重实际。这个话怎么讲?曹操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很多很多的人来帮助他。而且相比较而言,曹操的条件是比较差的,政治资本是不如他的对手的,比如袁绍,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支持,比方说孙权,他有父兄留下一片现成的基业,比方说刘备,当然也没有什么本钱,但是他自己弄出一个来,刘皇叔,他至少有一张可以骗人的名片,曹操有什么呢?一说起来,太监的孙子。我们知道在东汉这个时代它是很重名的,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汉代便以名教治天下,我们读孔子的书知道,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说,先生如果做了官,第一件要做的是什么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名是很重要的,曹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希望争取当时的豪门世族、社会贤达、社会名流这样一些人能够来支持他。 所以曹操不是不要名人,而且是很欢迎名人,但是曹操心里很清楚,这些名人不一定能够帮忙。曹操的态度很简单,你来帮忙固然好,帮腔也不错,帮凶也

曹操作文(精选10篇)

《曹操作文》 曹操作文(一): 论曹操250字 在三国里,有太多的英雄人物,像刘备、赵云、张飞、诸葛亮、关羽大家都喜欢他们,甚至到了崇拜的境界。可我只喜欢曹操,没错,就是那个施耐庵手中号称奸绝的曹孟德。 你们说曹操奸诈?我不这么认为,要明白在那个时代,就算你不想杀他们,可他们也会杀你,在那个你杀我、我杀你的世界,我反倒喜欢曹操的做法,为了自我而活,掌握自我的人生。有人说诸葛亮是正义的化身,可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把周瑜气死了,怎样没人说他阴险呢?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人说他是汉贼,其实不然。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建汉,那对 于秦国人来说,刘邦是不是就是秦贼呢?一个国家盛极必衰,并没有谁对谁错,错的只是他们不该生在乱世! 曹操,应乱世而生,就该做个枭雄,而不是平平凡凡的过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冒险,这才是曹操,我所喜欢的曹操! 曹操作文(二): 论曹操性格1100字 曹操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幼与他人性格不一样,聪颖机智、能言善辩;长大后,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他以其英勇于智谋打得一片天下。在群雄中,曹操为什么能够胜人一筹,曹操性格的变化多端对其政治方面的贡献有何影响?曹操的性格值得一说,他可谓历史上最怪的一个人 鲁迅曾说:曹操他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弱冠之年进入官场,期间斗争接连不断,可他以其一往直前的精神与天才的谋略,在群雄中更胜一筹。在众实力当中,曹操可谓有智谋,他善用兵法,可头脑太多又构成了其多疑的性格,正是因为这一性格特点闹出了许多史上有名的事件。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此言一出,骇人万分。曹操错杀吕伯奢,正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在草船借箭中,曹操仍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错失了十万支箭。曹操多疑的性格,来源于他多年战场上的拼杀,来源于多次敌人计谋的洗礼,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一个难免的习惯。 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易中天说。从曹操多疑的性格我们能够看出曹操心计很多,而心计又多又残忍的只能说是狡诈了。曹操的狡诈,在各大战役中无处不在: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粮食濒危的时候,许攸忽然来降,问曹操的粮食还多不多。曹操说足有一年之多,许攸看出来了,便说:说实话吧曹操最后说只够一个月的了。可见曹操为防敌人有诈,计谋百出。所以曹操的性格里必有奸诈的一面,可能这种奸诈是被当时的战争背景逼出来的,在战场上,如果人人都说真话,谁还能克敌制胜? 曹操的很奸诈,他又是个战场上的英雄,可谓奸雄。为何说可爱的呢? 曹操除了奸诈,也有温情的一面。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曹操的儿子、大将都牺牲者,而这时张绣却要投降,曹操这时忘了战场上的冤仇,亲自收编了张绣的军队,也亲自款待了张

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发信人:zhizi(栀子~似是故人来),信区:History 标题:绍兴十二年之后的南宋统军大将8 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Sat May2923:11:142004),站内 绍兴十二年,南宋三大将中岳飞已经被害,韩世忠领三镇节钺,担任醴泉观使的闲职。只有张俊附和秦桧和议,仍然担任着枢密使,名义上为南宋军队的最高统帅。朝廷前以三大将各任宣抚,兵民兼管,惟恐尾大不掉,因此想办法削除他们的兵权。现在三人已去其二,张俊也被调离了自己的部队,这个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张俊自镇江还朝后,数次上章要求解除自己的枢密使职务,这当然是一种姿态,向朝廷表示自己并没有异心。朝廷不允,到底一下子除去了岳飞和韩世忠,诸统制官们心里多少有些想法,如果现在连张俊都免职了,那么军心如何,就很难说了。再者,高宗和秦桧还需要张俊发挥在军界的影响力,去支持和议。 三宣抚去职,其属下的士卒却不能无人统帅。这一年的正月,朝廷以张俊部将清远军节度使王德为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负责统帅张俊的淮西军。二月,又将韩世忠部将,暂时统帅淮东军的保顺军承宣使解元的官

衔,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升为了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南宋时三衙总兵官的官衔经常拿来作为高级武将的加衔,并不一定表示是统禁军。各大将手下的资深统制官常有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加衔。此时解元已经是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了,不知是何时除授的,按照情理而论当是在韩世忠掌兵权之后,不过没有看到他在岳飞和张俊按视淮东军时有何反应,姑且存疑。 中游的京西军,也就是岳飞的旧部曲,原来由前岳飞部下的中军统制官武安军承宣使王贵担任权都统制加以节制,此时既然岳飞已经被罪,朝廷对岳飞旧部曲亦是不能放心,于是这一年的三月就由张俊另外一名部将定江军节度使田师中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升为殿前都虞候,并担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负责节制京西军。田师中早年在内侍梁方平手下为将,建炎初开始跟随张俊,建炎三年明州之役也在其中,后来随张俊征讨军贼流寇,担任中军统制,成为张俊的嫡系部将。田师中的妻子本来是张俊的儿媳妇,张俊儿子早死,便将她嫁给田师中。由于这层关系,田师中见到张俊就称呼为“阿爹”,委实是把肉麻当有趣。张俊待 田师中自也不薄,之后每战田师中都有战功,官阶上升飞快,而别人都不认为田师中是真的善战。绍兴十一年柘皋之役获胜,论功行赏,田师中与王德都被授节钺,时人都认为王德受赏极为应当,但是田师中则不称。不过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 内容摘要: 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反面人物,被无数的世人所误解与唾骂。许邵因此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谓名副其实,一语中的。尽管如此,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治理国家的雄才,毕竟只有曹操这样的强势人物才能统一各个封建割据的地方政权,实现政治统一。许邵因此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谓名副其实,一语中的。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用“好人”和“坏人”来评判他。《三国演义》中确实地把曹操定义在一个奸雄的位置,偏重于“奸”的塑造,但也算是英雄。小说把曹操的反面形象推到了极致。但在曹操的身上集中了“奸”和“雄”的统一。这种统一始终贯穿整部书。也正是如此,曹操形象才会在每个人的心间,既让人恨,又让人喜爱,从而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反面典型。 关键词: 曹操英雄奸雄三国演义 正文: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极富文学艺术价值的小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国也广为传播。《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张飞、关羽、周喻、鲁肃等等。这些人物皆可以称得上当世的英雄。在这众多英雄人物中,性格最为复杂的要算曹操了。 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反面人物,被无数的世人所误解与唾骂。作者罗贯中大力宣扬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代表的忠义---忠于汉室的义,表现出强烈的汉家为、全书反对曹操政治道义的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封建时代靠军事起家的诸侯。尽管如此,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治理国家的雄才,毕竟只有曹操这样的强势人物才能统一各个封建割据的地方政权,实现政治统一。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用“好人”和“坏人”来评判他。《三国演义》中确实地把曹操定义在一个奸雄的位置,偏重于“奸”的塑造,但也算是英雄。小说把曹操的反面形象推到了极致。但在曹操的身上集中了“奸”

百年来《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一)

百年来《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一) 【内容提要】 20世纪以来,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曹操形象的审美认识价值、“为曹操翻案”,以及《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等;近20年来,研究者则主要运用新的理论视角来透视、解读曹操形象,这有效地拓展了曹操形象研究的审美空间。不过,回顾百年来的曹操形象研究,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耐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研究回顾/存在问题 曹操形象是《三国演义》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如从上个世纪初算起,迄今已历百年。百年来,研究者曾就曹操形象的审美认识价值、“为曹操翻案”,以及《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等问题,展开过比较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许多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天,重新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人物曹操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推动《三国演义》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而且对于如何正确地研究、评价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等,也是不乏启迪意义的。 一、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曹操形象研究 这一时期的《三国演义》研究逐渐经历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这种转型涉及了文学观念、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表述方式等诸多方面;表现在对曹操形象的研究上,学者们虽承传统批评之余绪,尚不脱比经附史式的道德评点模式,但已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的美学理论来分析、评价曹操等人物形象。例如,冥飞的《古今小说评林》即以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为依据,指出《三国演义》“极力尊崇关云长,然写来不免有刚愎自用之失;写孔明亦是极力推崇,然借风、乞寿、袖占八卦、羽扇一挥回风返火等事,适成为踏罡步斗之道士,殊与贤相身份不合矣。……综观全书,倒是曹操写的最好。盖奸雄之为物,实在是旷世而不一见者。刘先主奸而不雄,孙伯符雄而不奸,兼之者独一曹操耳。……书中写曹操,有使人爱慕处,如刺董卓、赎文姬等事是也;有使人痛恨处,如杀董妃、弑伏后等事是也;有使人佩服处,如哭郭嘉、祭典韦,以愧励众谋士及众将,借督粮官之头,以止军人之谤等事是也。又曹操之机警处、狠毒处、变诈处,均有过人者;即其豪迈处、风雅处,亦非常人所能及者。盖煮酒论英雄及横槊赋诗等事,皆其独有千古者也”。1](P132)这段评论就通过关云长、孔明与曹操形象塑造的得失比较,较为具体地揭示了曹操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复杂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胡适也指出《三国演义》并没有将曹操简单化:“平心而论,《三国演义》之褒刘而贬曹,不过是承习凿齿、朱熹的议论,替他推波助澜,并非独抒己见。况此书于曹孟德,亦非一味丑诋。如白门楼杀吕布一段,写曹操人品实高于刘备百倍。此外写曹操用人之明,御将之能,皆远过于刘备、诸葛亮”。2]鲁迅则指出《三国演义》的缺点之一是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了,它“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不过,鲁迅又指出,从客观效果上讲,“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3]显然,鲁迅也是基于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以真实性、典型性等审美标准来评论曹操等人物形象,才作出这些精辟的论断的。 而李辰东则针对胡适《三国演义序》对《三国演义》所作的否定性评价,围绕着人物塑造,以曹操等为例,通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比较,指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歪曲、改正、选择、增加、夸张、捏造、附会史实等多种手法,并没有“拘守历史的故事太严”,“想象力太少,创造力薄弱”,当然也不是“搜罗一切竹头木屑,破烂铜铁,不肯遗漏一点”。此

曹操的人物性格分析

分析.曹操的人物性格 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但是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一、“奸雄”——曹操 确实《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徐州屠城、水淹邺城、华佗被害、近待被杀、、出于恐惧和猜忌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将掳来的群众当炮等等,确是曹操凶残性格的大暴露。罗荀被逼自戳贯中借助这一艺术形象严正地抨击了剥削阶级英雄的残忍,深刻提示了曹操之类政治人物固有的谋功逐利,不择手段的阶级本质。 (一)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人物,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他们的双手都粘满了人民的鲜血。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不例外。“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再次起义,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负责镇压义军,鲍信战死,曹操却“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择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用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后是封“镇东将军”,而且逐步扩大了军事力量,有了逐鹿中原削平群雄的资本。 (二)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

倾国倾史岳家军—冯八飞说岳飞2

倾国倾史岳家军 ——八飞说岳之二 □冯八飞 -------------------------------------------------------------------------------- 牛头山大捷,岳飞亲解战俘前往“行在”,第一次受到宋高宗赵构召见。 “行在”全称“行在所”,即皇帝临时所在之地。南宋皇帝经常被金军撵得满中国跑,所以“行在”满天下。很多拿历史说事儿的书上大剌剌写着“南宋首都临安”,其实南宋自己向来只称临安(杭州)为“行在”。 靖康之耻,金人把宋朝皇室一网打尽,独漏一个赵构,结果被他抄冷子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基继位,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当然必欲擒之而后快,宋高宗同志于是长期被金军铁骑追得四处“行在”,由应天府而扬州、而建康(江苏南京)、而临安,此时已“行在”越州(绍兴)。闻鼙鼓而思良将,逃得六神无主的宋高宗一见岳飞喜出望外,立擢为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州、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连升三级,并赏铁铠五十副、金带、鞍、马、镀金枪和百花袍。 二十八岁的岳飞,不久前的韩财主护院,在鲁迅家乡绍兴踏上千古名将之路。 千古名将,必领雄师。有岳飞,必有岳家军。 牛头山大捷,是岳家军建军第一枪。 靖康之耻,北宋正规军“禁兵”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建制,南宋于是在绍兴元年(1131)七月整编正规军,张俊率神武右军,韩世忠率神武左军,两人均为都统制;王躞率神武前军,陈思恭率神武后军,两人均为统制。岳家军此时隶属张俊,军号神武右副军,岳飞为统制。十月,岳飞升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和从五品遥郡观察使。十二月,岳飞外甥女婿、岳家军秘书长高泽民去“行在”绍兴公干,结果他冒岳飞之名上书枢密院,要求提拔岳飞为都统制。 此时恰好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镇压范汝为叛乱不力被免职,而岳飞驻军洪州(江西南昌),在九江击败盗贼马进,俘敌八千,于是朝廷顺势把神武右副军升格为神武副军,升岳飞为都统制。岳飞得知事情原委后大怒,力辞不受,强烈要求朝廷严办高泽民,并屡次向南昌知州李回陈情,李回于是上奏宋高宗为其辩解:“岳飞一军自从讨贼,服勤职事,忠勇之名闻于江右,纪律之严信于疲氓。留屯洪州,声势甚远,江、湖群寇,率皆逃避。近迁神武副军都统制,士论皆谓称职。及得其外甥婿私书,乃知此除曾经枢密院陈乞,飞小心惶惧,累与臣言,实非本心所敢侥望。” 岳飞出手不凡,牛头山一战成名,而此时宋高宗手下统制好几十个,每人领兵数千,“统制”官衔与岳飞军功和岳家军规模确实不大相称。宋高宗回诏证明他绝非政治蠢猪。他大赞“岳飞勇于战斗,驭众有方”,强调破格提拔“出自朕意”,且立即下令特铸官印赐予岳飞,让岳飞安心上任。 此时东南宋军大将有“刘韩张辛”之说,其中“辛”指辛企宗、辛兴宗、辛永宗和辛道宗兄弟等。岳飞升为都统制,取代辛企宗。出身护院的岳飞“自列校拔起”,平空升为都统制,比坐直升飞机还快,眨眼间与资历远胜、年功更长、数度勤王护驾的韩世忠和张俊平起平坐,让他俩相当侧目而视。 宋高宗立刻觉察到这次破格有点不妥。 绍兴二年(1132)二月,岳飞剿灭盗匪曹成,兵力暴增一倍,达两万四千人,已与韩世

三国演义 曹操

《三国演义》曹操整理 整理:2016届高三(18)班学生 (1-2回)朱倩 1,曹操少时游荡无度,叔父常向他父亲告状2,曹操于是用假中风之计,见到叔父便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师傅告诉曹嵩3,曹嵩急视曹操时,发现操安然无恙,从此叔父失信于父亲,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曹嵩都不听,可见其奸。5,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初为官时:1,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问权贵皆击之,并棒责中常侍之叔,威名颇震。2,曹操拜为骑都尉,去颍川助战,斩首万余。 (9-10回)王晨宇 青州黄巾又起曹操破黄巾军将所俘精锐俘虏变为青州军其余放归务农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得到了荀攸郭嘉等谋士和于禁典韦等猛将威震山东曹操父亲曹嵩前往兖州路经徐州太守陶谦设宴款待并派人护送护送之人却是黄巾余党在途中将曹家四十多口全部杀死曹操听后发誓报仇带领大军往徐州进发一路上杀戮百姓挖掘坟墓最后将徐州城团团围住 (11回)朱晋曦 一、刘备写信给曹操 ①曹操为报父仇起兵徐州,刘备离了北海与公孙瓒具体商议救徐州之事。 ②刘备写信劝曹操“撤徐州之兵”,曹操看后大骂并要斩之。 ③郭嘉劝谏“款留来使”,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 ④恰吕布袭破兖州,进据濮阳,郭嘉劝曹操“卖个人情与刘备”,曹操遂退徐州兵攻打兖州。 二、曹操战吕布 ①曹操兵近濮阳,与吕布交战,先败了一阵。 ②于禁劝曹操引兵击西寨。 ③陈宫劝谏吕布守西寨,故吕布带救兵来至西寨,曹操无法抵挡,弃寨而逃。 ④奈何吕布兵力强盛,曹操困于其中,大喊“谁来救我!”,后典韦出身相救,事后得到曹操赏赐。(12回)朱晋曦 一、陈宫设计陷曹操 ①陈宫献计吕布让濮阳城中富户田氏假意与曹操结为内应外应。 ②刘晔识破陈宫之计,劝曹操分三军为三队。 ③交战中曹操被困,迎面撞见吕布,曹操以手掩面疾驰而去。 ④后吕布追上问“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⑤曹操拨转马头,正遇典韦。 二、曹操反击 ①曹操使人诈言操已死,吕布轻信,杀奔至曹操寨营。 ②却中了曹操伏兵,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三、曹操发怒刘玄德 ①听说刘备领徐州牧,曹操十分生气,要攻打徐州。 ②荀彧劝谏曰应“东略陈地”,操从之。 四、曹操收许诸 ①曹操听从“东略陈地”,行至羊山会黄巾军何仪、黄邵。 ②何、黄两军败退,被一壮士驱入葛陂坞中。 ③此壮士便是许诸,后归入曹操手下。 五、曹操得兖州、濮阳 ①兖州薛兰、李封军士皆出掳掠,城邑空虚。 ②曹操进兵,复得兖州。 ③程昱请兵进取濮阳。 ④交战时,曹操派许诸、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员大将合攻吕布。 ⑤吕布不敌,退至定陶。 六、曹操败吕布 ①曹操到了定陶,正值麦熟,即令割麦为食。 ②吕布听此消息,引兵赶来,将近操寨,左边有一树林。 ③曹操知吕布疑心林中有伏兵,便将计就计,多插旌旗于林中,并将村中男女掳来在寨中呐喊,却在寨西一带的长堤中多安精兵。 ④吕布使用火攻,放火烧树林,竟无一人,伏兵从堤内而出。 ⑤吕布不敌,只得弃定陶而走,山东一境,尽为曹操所得。 (13-14回)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1、挟天子以令诸侯1)、董卓被灭,汉献帝回到洛阳,杨彪奏帝招曹操入朝辅佐王室

评价曹操

评价曹操 曹操(公元155~公元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到许都,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千百年来对人们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如裴松评价之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英雄”,

如果硬要说他是“奸雄”的话,也要加上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曹操更有诸多性格。遇事审慎,临危不乱,且多有决绝之举官渡之战是曹袁之争的关键之战,而操力排众议亲率精兵奔袭乌巢。劫寨战斗激烈之时,袁绍援兵来到,形势突变,胜败只在一念之间。曹操的部下开始慌乱,急言操分兵抵挡。不料曹操勃然大怒,厉言喝道:"贼在背后,乃白!"意思是敌人到了背后再说。更有胸襟博大,乐观宏达,且多在危难之中见精神。征战拼杀无论胜败如何,曹操始终不为表象所动。胜不骄,败不馁是他勇武气质的又一大特色。征乌桓迷走沙漠生死攸关,唯曹操能想出使将士望梅止渴而战胜自我脱离险境的妙策 曹操算得上一个标新立异的改革派,但他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又是非法理性的独断专制残酷无情。他虽"挟天子以令诸侯"感震天下,却又始终小心奕奕保护着苟延残喘的旧势力的代表刘汉王朝,至死不渝,抛弃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革命,堕入了半途而废的结局。曹操多才多艺,不仅在军事上是个统帅,在文学、音乐等等艺术方面也多有创见。他别具一格的诗歌创作成为文坛上一代新风的标志。然而,他又没能达到顶峰,囿于开创而无大建树,著述不多难成系统,成就和影响远远不如他的两个儿子。他写诗注重内涵的张扬而忽视形式地变革,新酒装进老瓶子,新酒也便成了无根飘蓬。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功过最难评说旷世枭雄。有人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有人讲:“贪残虐烈

曹操人物分析

曹操人物分析 杨慎在《三国演义首卷致辞》中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翁江渚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翁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乱世三国,谁又是真正的英雄呢?千载悠悠,无论是煮酒论天下英雄的曹操和刘备,亦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至今也无非白骨一具已!一千个人品三国,就有一千个别样的三国志!《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经典小说之一。小说中呈现了一段帝王将相的风云故事,刻画出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小说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无非曹操了。而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评价也众说纷纭;有用“奸雄”概之的;有用“英雄”概之的;有用“奸贼”概之的;有用“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概之的……历史人物普遍具有多重性,作为一名具备科学知识的现代大学生,我们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而不能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把曹操的形象概括完整,因为曹操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不管他亦奸亦雄,至少他都是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那曹操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1、 奸诈阴狠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诈形象。为什么一提到曹操,人们会有如此反应呢? (1) 其实在小说一开始就有写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又不满叔父管束,于是就用欺诈的手段挑拨父亲和叔叔的关系,只为了达到自己放荡的意图。这充分说明他天生狡猾,善于阴谋,虽然曹操自幼很顽皮还曾经用计挑拨父亲于叔叔的关系,而从侧面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种心计。在幼年曹操便显示出他具有政治家的资质,这也注定他的未来是不平凡的。 (2)在第二十回中中描写到:“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这回说的是当曹操擒住张辽之后,张辽不肯投降,曹操大怒要杀了张辽,经刘备、关羽等苦苦求情,他听了之后又马上掷剑换上一副笑脸说:“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并亲自给张辽松了绑,还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这就是曹操,正是这种“奸诈”使得他成功收获一名大将。由此看来曹操的奸诈何尝不是一种大度和不计前嫌。(3) 而在“借头压军心”中也尽显曹操的奸诈残忍。话说曹操的十七万大军在外而粮草将绝,曹操面临着一个军事家最大的忌讳他是如何解决的呢?曹操竟然想出了“借头压军心”的狠计。他命令下属王垕用小斗发米,而后用王垕的人头平定军心。他王垕说:“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可能让人毛骨悚然,足以说明他的残忍!但是从军事领袖的角度上想以一人之牺牲就挽救了军心,这是否可行?而从王垕角度想,我们听过了无数类似王继光、董存瑞之类牺牲小我的英雄故事,而在这种情况下着又该如何判断?到底是绝顶的残酷还是伟大的智慧?这真的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曹操负面印象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曹操篡汉的社会效应。东汉未年,军阀混战,宦官和外戚控制朝政。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发展到了十分尖锐的地步,因而暴发了黄巾起义。由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所以导致他背上了农民起义镇压者的黑锅,但是由于他代表中小地主的利益,而不是大地主、大官僚集团的利益,而是因而能够

岳飞手下第一猛将高宠

手下第一猛将高宠 1人物生平 高宠,小说《说岳全传》中虚构的人物。因知宋高宗牛头山被困,特奉母亲之命,前去保驾。路上遇上正押运粮草的牛皋,郑怀,张奎,高宠用一杆碗口粗的虎头枪,大战三人并处于不败之地,受三人的邀请,结拜为异姓兄弟。高宠是岳飞手下的一员虎将,与陆文龙为岳飞帐下最强的两名武将,只是由于高宠英年早逝,无以与陆文龙交手机会,故不知二人实力上下,史上认为高宠武艺高于陆文龙。他的武艺不愧为南宋抗金时期的第一枪,甚至面对杨家枪后人杨再兴此等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名将也能将其完全压制。 2人物影响 高宠是高思继的后代。高思继是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他的孙子高怀德、高怀亮亦成为了北宋开国的英雄(开平王)。只是传到后来,高家枪不如杨家枪了,高怀亮也改练了双鞭。倒是呼延赞继承了高家枪,并把高家枪改成了呼家枪,传了下去。到了高宠这一代,竟然学到了失传已久的家传绝学,高家枪到了他手里又重现辉煌。 只因高宠连续挑十一辆铁滑车,挑到第十二辆铁滑车之时,坐骑疲惫,掀他于马下,措手不及,被铁滑车碾死。 宋朝年间,奸相使奸计残害忠良之将岳飞,又派人追杀岳飞、高宠的后代,幸得武林高手拼死相救,岳霆、高风才免遭灭顶之灾。几经辗转,跟随武当鼻祖张三丰、铁伞先生呼延三绝习武练功,高风也被剑圣疯僧收留为徒。(出自铁伞怪侠) 3点评 兵器 先说说高宠的武器装备。单说这錾金虎头枪就有碗口粗细,“碗”为通假字,即为“腕口”,如此重量的大枪能举起来而且挥舞自如就算的上猛将了,但是高宠仿佛天神下凡、李元霸再生一般,如此巨枪再他手却使着毫不费力真是令人感叹啊。依旧说说他的单挑能力,高宠第一战30回合制服牛皋+郑怀+张奎,而且高宠是有意来投靠岳飞的,自然不会放出全力对待牛皋这个大宋先锋的。在押送粮草进入金营的时候,高宠4枪灭了金邦四大元帅,连招架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真够狠啊)之后更是枪挑金古渌于半空吓得金兵个个魂非胆破。那兀术可不是好惹的,举过千斤铁龙,和岳飞打过平手。然而高宠就一回就打的兀术发断冠坠,转身溃逃。照例说冲阵,由于说岳中冲阵难度普遍偏低(即使是牛皋都可以杀金兵如砍瓜切菜

读曹操有感

读曹操有感 今天,读了《曹操》这本书后,我对曹操这个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诗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至今传诵,流芳千古。 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失败者,故后人称之为“奸雄”。如果除了官渡之战外,都以败局收场。曹操的失败,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也正因为他心胸狭窄、疑伸疑鬼、一意孤行。“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曹操疑伸疑鬼、贪身怕死,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在狱中,《青囊书》也从此失传。 曹操骄傲自大,心胸狭窄,心理容不下别,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例。杨修聪明过人,口才又好,但他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对于曹操也毫无顾忌。因而曹操十分讨厌杨修,心生杀念,把杨修赶尽杀绝。 而祢衡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而且为人正直,有胆有识,嫉恶如仇,伶牙力齿。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气地数落曹操手下的虾兵蟹将,令曹操恼怒不已,祢衡面不改色,尖嘴薄舌

地说曹操不分贤愚,是眼睛脏;诗书不读,是嘴脏;不听劝告,是耳朵脏;不懂历史,是身体脏;不容诸侯,是独自脏;想篡权,是心脏!“奸雄”曹操也容不下祢衡,挟走了祢衡。 曹操的品质、野心、肮脏也被暴露无遗! 一读到“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的文学贡献。也被历史尘埃所淹没,试看,经过多年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其严重这尘埃好比是人们对历史中曹操的评价,“奸雄”也成了曹操。千古留下的骂名也不由得令人摇头叹息,感到悲哀! 以往人们提曹操,我就会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臣,在这里,人们只看到了曹操的阴险狡诈的一面却未看到他治国有方的另一面。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的破坏,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于是曹操积极推广“屯田”方针。屯田方针分“军屯”和“民屯”两种。“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编成组来开荒种地。屯田农民真属国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获时只交给国家四至五成的粮食;“军屯”就是边防将士边守边种地,收获的粮食全部都上交给国家。曹操此举,使中原农业得以很快的恢复。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是很突出的一个优点。他打破了汉末以来官位世袭的传统,宣布重用那些出身低贱却有专长的人。如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等虽然出身寒门,但有一技之长,都被提拔成了大将。所以当时自愿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