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常规质控方法

血常规质控方法

血常规质控方法

血常规质控方法:

1、室温放置15分钟;

2、瓶盖向上,用力搓前后转动混匀30秒;

3、上下翻转混匀10次;

4、瓶盖向下,用力搓前后转动混匀30秒;

5、上下翻转混匀10次;

6、上机检测

7、擦拭螺纹处;

8、30分钟内放回冰箱。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做好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品在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非常重要,不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等影响,IQC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出现问题,如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品或具有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三)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标 使血常规检验的受到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2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方面。 2.1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1检验单的申请:检验申请单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床号、疾病的诊断,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血常规检验有关的既往史等患者信息,以便检验人员查对。申请的检验项目应准确无误,如需特殊检验应注明。 2.1.2患者的准备:许多生理因素可引起血细胞数的改变,如剧烈运动、饱餐、饥饿、紧张等,常使白细胞数增加,所以在采血前应尽量避免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在采血前患者应把自己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告知医生,以便确定最佳的采血时间。 2.1.3标本的制备: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形态的完整。 2.1.4标本的米集 2.1.4.1详见《检验科标本米集手册》 2.1.4.2抗凝剂:血常规标本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2.143标本采集后,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180度混匀8-10次。最

后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和号码。 2.1.5标本的运输和储存:采血完成后应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储存过程中,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 如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在4-8 C低温保存,但不要超过4小时。 3血常规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1测定时间对标本的影响 3.1.1标本取好后,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白细胞分类可稳定 6 ~ 8h ,但2h 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做镜检分类者应及早分血片。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 C的条件下 保存24h。 3.2试剂的配套使用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最好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原装配套试剂,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其中溶血素的选择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血细胞的检验质量。溶血素的质量不好,可以造成溶血不完全,使未溶解的红细胞计数到白细胞中,造成白细胞数假性增高,血红蛋白测定偏低。另外,也可能会使白细胞明显变形,使白细胞直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不准确,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 3.3仪器的校准

常用的质控规则

第二节常用的质控规则 一质控规则概述 ●质控规则是解释质控数据和作出质控状态判断的决策标准。 ●质控规则以符号AL表示 A是测定质控标本数或超过质控限(L)的质控测定值的个数 L是质控限。 ●当质控测定值超过质控规则所规定的质控限时,则判断该分析批违背此规则,视为失控。例如,12s质控规则,其中A为一个质控测定值,L为X±2s,当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2s 时,即判断为失控。 二、常用质控规则的符号和定义 12s(1-2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2s质控限。传统上,这是作为Levey-Jennings质控图上的警告限。 13s(1-3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3s质控限。传统上,这是作为Levey-Jennings质控图上的失控限。 22s(2-2s):两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X-2s 或X+2s质控限。 R4s(R-4s):在同一批内高和低质控测定值之间的差值超过4s。 31s(3-1s):三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X-1s 或X+1s。 41s(4-1s):四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X-1s 或X+1s。 7X(7-X):七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7T(7-T):七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呈现出向上或向下的趋势。 8X(8-X):八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9X(9-X):九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10X(10-X):十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12X(12-X):十二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第三节经典的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 前言: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可使用不同类型的质控图 Levey-Jennings质控图是最普及、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优点:方便易行,其质控规则仅为单独的12s或13s,即仅以一个规则(X±2s 或X±3s作为质控限)来判断分析批在控或失控。 ●局限性:仅涉及一种质控规则而未同时涉及多个质控规则。相对的简单粗糙,往往不能满足更高的质控要求 如使用具有X±2s质控限的Levey-Jennings质控图,当每批使用2个质控物时,他的假失控概率往往是不可接受的; 如使用具有X±3s质控限的Levey-Jennings质控图,此质控方法虽然具有较低的假失控率,但其误差检出能力则较低,难以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 正是由于Levey-Jennings方法有其局限性,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在不断发展。现已出现了许多更精确、更完善的质控方法,如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累积和质控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兼顾假失控率和误差检出能力,常需以计算机技术及商品化的质控软件一同工作,目前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尚有待提高。 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 1、概述:Westgard等在Levey-Jennings质控方法和Havend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使用多个规则来进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 2、说明:根据不同质控工作的具体要求,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中,实际采用的多

质控规则

Westgard多规则质控图 由Westgard等人提出的“多规则”质控方法采用了一系列的质控规则来解释质控结果。由于选择的这些规则其单个的假失控几率都很低(0.01或更小)而且其联合规则的假失控几率也很低。这些规则特别是对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均敏感,这样提高了误差检出几率。 该方法要求在质控图上绘制平均数±1s,2s和3s质控界限线,这样通过加入一组或几组质控界限就可在Levey-Jennings质控图上应用。 使用了下列质控规则: 12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平均数±2s,仅用作“警告”规则,并启动由其他规则来检验质控数据。 13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平均数±3s,就判断失控,该规则主要对随机误差敏感。 22s:两个连续的质控结果同时超过平均数+2s或平均数-2s,就判断失控,该规则对系统误差敏感。 R4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平均数+2s,另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平均数-2s,就判断失控,该规则对随机误差敏感。 41s:四个连续的质控结果同时超过平均数+1s或平均数-1s,就判断失控,该规则对系统误差敏感。 10x:10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落在平均数的一侧(高或低于平均数,对偏离的大小没有要求),就判断失控,该规则对系统误差敏感。 多规则质控方法的使用类似于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使用,但是质控结果的解释更具有结构化。为了使用多规则质控方法,应遵循下列这些步骤: 1、至少20天由受控制的分析方法检测质控样本。建议两个不同的质控品具有适当的浓度水平,但单个质控品也可使用。计算每一质控品结果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2、建立每一质控品的质控图。质控结果应标记在y轴上,设置的浓度范围应包括平均数±4s。绘制平均数、平均数±1s、平均数±2s、平均数±3s的水平线。对于这些线最后采用不同的颜色,可以将1s、2s、3s分别用绿色、黄色和红色表示。x轴应标记为时间、天或批号和根据要求进行标记。 3、在每一分析批中检测两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两个浓度各测一次。记录质控结果,并将结果绘制在各自的质控图上。 4、当两个质控结果落在2s质控界限之内时,接受分析批,报告患者结果。当有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其2s质控界限时,保留患者结果。用13s、22s、R4s、41s 和10x规则检查质控结果。当这些规则其中之一指示出分析批失控了,则判断分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质控品在冰箱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混匀, 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不要使用厂家提供 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定标等影响,IQC 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偶然误差: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系统误差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 出现问题,如注射器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校准品或具有溯源性的新 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1.试剂的合理使用:原则上使用原仪器配套试剂。但国内开发出经过原装试剂严格对照,并经科学鉴定认可的试剂也是可以使用的。注意试剂保存时间、保存温度。 2.标本要求:血样符合要求,采血管清洁,血液混匀,无凝块、无溶血。 3.做好室内质控:每日开机后先做室内质控,看仪器各项参数的测定值是否在X±2s以内,符合要求后再做病人标本。对于失控应按质量控制程序处理,仪器质量控制当天的情况进行逐一登记。 4.注意仪器得堵孔和半堵孔现象,并及时处理。 常见堵孔原因:①采血时用棉花擦吸管,纤维混入②采血过浅,凝块形成③蛋白堵塞孔道④标本落入灰尘⑤使用后冲洗不够,停机时间长试剂结晶堵口⑥血液未混匀,有凝块。 5.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①高粘滞血症冷球蛋白增高或冷纤维蛋白增高,非晶体物聚集,使白细胞、血小板增高。

检验科2016年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 本年度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了“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各实验室组长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 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质量监督员,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

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 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

(三)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 目标 使血常规检验的受到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2 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 3 个方面。 2.1 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1 检验单的申请:检验申请单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床号、疾病的诊断,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血常规检验有关的既往史等患者信息,以便检验人员查对。申请的检验项目应准确无误,如需特殊检验应注明。 2.1.2 患者的准备:许多生理因素可引起血细胞数的改变,如剧烈运动、饱餐、饥饿、紧张等,常使白细胞数增加,所以在采血前应尽量避免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在采血前患者应把自己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告知医生,以便确定最佳的 采血时间。 2.1.3 标本的制备: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形态的完整。 2.1.4 标本的采集 2.1.4.1 详见《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2.1.4.2 抗凝剂:血常规标本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2.1.4.3标本采集后,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180度混匀8-10次。最后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和号码。 2.1.5 标本的运输和储存:采血完成后应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储存过程中,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 如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在4-8C低温保存,但不要超过4小时。

3 血常规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1 测定时间对标本的影响 3.1.1 标本取好后,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 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8h 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做镜检分类者应及早分血片。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 C的条件下保存24h。 3.2 试剂的配套使用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最好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原装配套试剂,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其中溶血素的选择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血细胞的检验质量。溶血素的质量不好,可以造成溶血不完全,使未溶解的红细胞计数到白细胞中,造成白细胞数假性增高,血红蛋白测定偏低。另外,也可能会使白细胞明显变形,使白细胞直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不准确,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 3.3 仪器的校准 3.3.1 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3.2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除了测定仪器的定期保养外,还要定期进行 仪器的校准。仪器校准前应彻底清洗管道,去除管道中的残留血液、吸附的蛋白和纤维等,然后测定试剂空白,本底要符合要求。 333配备仪器标准操作手册(SOP (随机附带的原文(复印件)及仪器检定,自检,校验等相关文件,记录,证书等)。 3.3.4建立仪器操作卡(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开、关机,主要操作步骤和维护)。 3.3.5 注意仪器得堵孔和半堵孔现象,并及时处理。常见堵孔原因: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

血常规室内质控注意事项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质控品在冰箱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混 匀,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 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不要使用厂家提 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定标等影响,IQC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偶然误差: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系统误差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 出现问题,如注射器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校准品或具有溯源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 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如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如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9-09-09T14:23:17.3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吴让江[导读] 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获取质量高的标本非常关键,更关键的是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差。通川区翠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重视,同时也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为基础的检验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检测。血常规检验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后续的治疗、治疗效果的评价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血液常规检验是检验工作的基础课,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设备等原因导致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进而给医生的诊断提供了错误的治疗方向,耽误了患者病情的治疗。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严格控制检验流程,才能有效的控制血液常规检查的质量。 1标本采集 血常规的标本采集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静脉抽血的采集方法,第二种是通过毛细血管的采集方法。根据一些医学方面相关知识可以了解到,通过抽静脉血采血的方法是检测效果最佳的一种方法,根据查相关的资料可以了解到,通过扎手指采取手指末梢血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都要比抽静脉血采血的方法差很多,并且它检查出来的结果中血小板计数会偏低。白细胞的计数则有可能明显要高出很多。所以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最好是选取静脉抽血的采集方法。 2采血量 血常规检验的采血量要根据患者所检查的项目来决定,通常为2ml。检验工作者要明确所采血量足够完成本次检测,仪器吸完血液后还有微量的剩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血液抗凝剂的使用量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控制好抗凝剂、血液间的比例。在进行抽血的过程中,应使用定量抗凝剂的真空管进行采血,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存血液。 3标本的保存、运送以及测定的时间 标本采集之后,医院的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将标本送到指定的地点去检测,最好是不要耽误运送和保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在保存的时候,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会对血细胞的多种化学反应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采血之后将标本及时送到指定的地方检验,时间越短,检查出来的结果就会更加的准确。有些标本在采完血之后可能会送到第三方大型机构去检验,这时就必须要做好正确的保存措施,保护好标本,最佳的方法就是采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标本在采集之后三十分钟到八小时之间进行检测,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结果都是非常准确和稳定的。如果对标本需要进行稀释的话,则不能超过十分钟来进行检测,否则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 4生理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 患者的生理因素对检查的结果也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让检测结果变得不准确,比如患者的精神状态不好、年龄大还是小以及是否服用药物等多方面的生理因素都会让检测的结果受到影响。比如正常人在一天的时间里面,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都会有一定的波动,因此,患者在检测之前最好是不要做运动,千万要避免剧烈运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则需要进行取暖之后再采血,检测时,患者还要避免在检测之前没有吃过对血液检测值有明显干扰的药物。 5试剂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 在我们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的检测时,最好是选用原配的试剂,首先应该看取用的标准物是不是在有效的日期以内,外观上面有没有变化,然后需要进行十一次连续的标准物品的测定,第一次检测的值不用登记,然后再对从第二次到第十一次的结果进行登记,计算他们的值是否准确,能否达到可以使用的要求。如果没有原配的试剂则需要选择可以和溶血配套的稀释液,如果质量不好则会让溶血变得不完全,导致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值出现假性的增高,还可能使一些相关值计数变得不准确,甚至导致图标计数的异常。 6仪器因素对检查的影响 如今,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所以在血常规检测方面经常会用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减少数据分析的时间。这种检测主要用到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三分类的方法,第二种是五分类的方法。分类和筛检的方法准确性相当的高,速度也很快,如果有异常的结果会自动提示。但是这种方法不可以完全替代显微镜检查的方法。血红细胞检测在稀释方面非常重要,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倍数太大会让血细胞的数量变少,倍数如果太低的话则会让血细胞的精准度受到影响。因为需要保证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操作仪器方面必须要按照它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对仪器也要定时的进行保养,在检测之前先对仪器进行校准操作,将它的管道彻底清洗干净,一定要除去管道中残留的血液和纤维等等,然后再对空白试剂进行检测,看是否准确,然后标本也一定要符合要求。 检查血常规能够看出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现象,还可以通过检验结果看出病人是否贫血以及是否患有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还能提示受检者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良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也很多,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获取质量高的标本非常关键,更关键的是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差。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分析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15T15:27:35.7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作者:常苇 [导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推进,现阶段较多的新型设备和仪器推陈出新,并且大范围的应用到医疗领域当中,对诊断的精准性进行有效的提升。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210039)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对血常规进行检测的期间如何更好的对质量进行控制,同时阐述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不断提升血常规检测的质量,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逐步的提升。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并充分的结合现实中的工作经验,来对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在对血常规检测的期间,其主要的方面为有效的选取检测的试剂,同时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而后对标本本身进行控制,不同的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特征性,同时每个不同的环节都会对血常规的检测质量产生影响,对精准性产生影响。血常规的检测中对质量进行较好的控制,为有效的对精准结果进行保障的前提,将血常规的检测质量进行逐步的提升,能够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进行较好的反映。 关键词:血液化学分析;质量控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推进,现阶段较多的新型设备和仪器推陈出新,并且大范围的应用到医疗领域当中,对诊断的精准性进行有效的提升。但是新的设备和仪器在使用的期间,不同的条件对其精准性会产生相应的影响[1]。在临床诊断的期间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实施血常规检验,医师可以根据血常规的检验对病人的疾病和后期的医治进行有效的判别,因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对病人的医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在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期间,其主要是对血液中的红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实施检验,在医学实践的期间要对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的思虑,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以此来对质量保障[3]。笔者对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1血常规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 1.1选取检测试剂 能够对检验的质量产生影响的方面为标本的置放时间周期,所以在对病人进行血液的抽取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检验,以此来对质量进行保证。在对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试剂的选取最好就是对原装的进行使用,如果没有此条件的话,也要选取与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能够造成溶血不完全的状况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溶血素质量较差,会让白细胞的数量呈现出假性上升的状况,同时降低血红蛋白。 1.2检测仪器的校准 在进行血液分析的期间要对仪器进行有效的校准,才能对血常规的检验质量进行控制,对其进行校准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仪器实施定时养护,还要对不同的重要部位进行精准度的效验。在对仪器进行使用的前期,要开展清洁的工作,避免仪器的管壁中出现检验遗留的血液和蛋白质等。在进行检测的期间要对标准物的有效期间进行保证,在将标本取出冰箱以后,要有效的保障其与室内的温度对等,而后实施混合均匀的操作。如果出现设备仪器与标准出现偏差的状况,就要第一时间通知厂家对其进行调整。在对血细胞分析仪器的使用期间,稀释的倍数和计数的容量是特别重要的指标,对血红细胞进行检测其主要的方面就是要对测评的容量进行稳定同时精准恰当的使用稀释的倍数。稀释的倍数如果过大的期间,会造成测评容量内的细胞的数量不断的增强,如果倍数过大或过小,对于测评的精准性就会有特别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有效的保证结果的精准性,相关的检验员工在工作的期间,要对仪器的使用标准化流程严格的遵照,同时定期的进行保养。 1.3标本本身的控制 对标本产生影响的方面也是血液检测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其中最易收到影响的方面为血小板计数。2fl到24fl、3fl到20fl是血小板计数的精准阈值,血小板计数的漂浮阈值为20fl到24fl,在小红细胞的体积<24fl的期间录入血小板,都让其呈现出假性降低的状况。除此以外,淋巴细胞群也会呈现出体积小的状况,此不同的方面都会造成淋巴细胞计数呈现出假性的改变。 2提升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试验室中开展的工作为血常规的检验工作,在进行检测的期间,允许出现误差的存在,但是要将误差的数值降低到最小,同时还要防止出现错误的状况。医师也要有效的掌握血常规的检测相关内容,以此来对其检测的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进行判别,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更好的判断,将医治的方案进行有效的改变,让病人尽快痊愈。还要对相关的仪器进行有效的保养,在对仪器进行使用的前期,要开展清洁的工作,避免仪器的管壁中出现检验遗留的血液和蛋白质等。检验的员工要严格的依照流程来开展检验工作。最后,要对血常规的质量进行较好的控制,其主要的方面为工作人员的因素,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仪器产生的问题和操作中的困难进行及时的报告,以此让血常规的质量控制不断发挥其作用性,同时还要对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和职业的素养进行提升。 3结语 在对血常规进行检测的期间,检验质量的精准与否能都对医生诊断病人的结果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全部的医治过程,也是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技术进行较好的反映和可靠性的重要方面。在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期间,要对不同的环节进行细致的操作,同时加强管理,让整体的检验过程呈现出规范化的状况,为其质量的精准性给予较好的保障,以此来不断提升医学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光顺.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6):78-80. [2]卫克生.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55-56. [3]王莹.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2016,9(6):45-49.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

血常规室内质控注意事项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质控品在冰箱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混匀, 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 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不要使用厂家提供 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定标等影响,IQC 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偶然误差: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系统误差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出 现问题,如注射器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校准品或具有溯源性的新 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1.试剂的合理使用:原则上使用原仪器配套试剂。但国内开发出经过原装试剂严格对照,并经科学鉴定认可的试剂也是可以使用的。注意试剂保存时间、保存温度。 2.标本要求:血样符合要求,采血管清洁,血液混匀,无凝块、无溶血。 3.做好室内质控:每日开机后先做室内质控,看仪器各项参数的测定值是否在X±2s 以内,符合要求后再做病人标本。对于失控应按质量控制程序处理,仪器质量控制当天的情况进行逐一登记。 4.注意仪器得堵孔和半堵孔现象,并及时处理。 常见堵孔原因:①采血时用棉花擦吸管,纤维混入②采血过浅,凝块形成③蛋白堵塞孔道④标本落入灰尘⑤使用后冲洗不够,停机时间长试剂结晶堵口⑥血液未混匀,有凝块。 5.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①高粘滞血症冷球蛋白增高或冷纤维蛋白增高,非晶体物聚集,使白细胞、血小板增高。 ②血液中白细胞过高影响红细胞计数,或有核红出现影响白细胞计数③异常血红蛋白患者红细胞溶血不完全,之白细胞结果假性增高;④M蛋白增多,M蛋白与溶血剂发生反应,白细胞假性增高⑤血栓前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增高;有血小板凝集者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

使用Excel2002软件绘制L_J质控图(精)

使用Excel2002软件绘制L -J 质控图 韩 爽 【摘要】 质控图是临床常用的质控方法,使用Excel2002电子表格管理软件绘制L -J 质控图更方便、快捷,非常适合于中小型医疗单位实验室开展室内质控管理工作。 【关键词】 质控图 白细胞计数 警告限 失控限 在临床血液检验工作中,绘制Levey -Jennings 质控图(简称L -J 质控图)是临床实验室常用的室内质控方法[1],它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高检测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使用Excel2002软件绘制质控图[2],可以减少手工绘图带来的误差,并建立电子存储,可随时查找、对比,使室内质控图的制作更方便、 快捷。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为例介绍质控图的制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HP 计算机,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中文 Excel2002电子表格管理软件。1.2 方法1.2.1 建立本室常规条件下血常规检测资料的数据库,确定质控图框架:1)图表的建立:打开Excel 工作表,点击单元格,A 列输入标题“日期”以及该月日期,B 列输入标题“WBC 值”以及每日测得值。2)计算均值、标准差:点击“插入”菜单中的“函数f (x )”按钮,在 函数分类中选“A VERA GE ”,选取数据范围,即可计算出均值(x ),同样的方法选“STDEV ”,计算标准差(S )。3)计算变异系数、质控上限及质控下限:根据公式“CV =S/χ3100%”计算变异系数(CV ),同时计算质控上限( χ+3S )和质控下限(χ-3S )。1.2.2 绘制质控图 在Excel 工作表上,选择数据源区,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按钮,按提示操作:1)选择图表类型:屏幕中弹出“图表类型”对话框,在“标准类型”中选择“折线图”,在“子图表类型”框中任选一样式,单击“下一步”按钮;2)选择图表数据源:数据区域中为工作表中虚线部分,单击“下一步”按钮;3)设置图表选项:在“图表选项”对话框中单击“标题”标签,在图表标题中输入“WBC 质量控制图”,在分类(X )轴中输入“日期”,在数值(Y )轴中输入“WBC 值”,单击“下一步”按钮;4)设定图表位置:可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或“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单击“完成”按钮,这样一张质控图即创建完成。1.2.3 编辑图表 在图表中,双击纵坐标,编辑Y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邮 编 161041 收稿日期 2007-11-27 轴[3],在“刻度”栏中,输入最大值x +3S ,最小值x -3S ,主要刻度单位S ,次要刻度单位1/10S ,分类(X )轴 交叉于x -3S 。同样的方法编辑X 轴。还可设计“图案”和“字体”。1.2.4 附注及使用说明的输入 在Word 文档中输入单位、起止日期、方法、仪器、全血来源及批号、x 、S 、CV 等,粘贴到图表空白区。 2 结果 平时工作中所测质控物标本结果,直接输入数据 表中,对应结果将在图表中自动生成质控曲线,见图1。 图1 WBC 质量控制图 3 讨论 在临床血液检验工作中,开展室内质控是保证检 验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检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可以及时的发现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目前L -J 质控图是常用的质控方法,质控品随临床标本测得20天的均值x )代表靶值,标准差(S )代表测定值的正态分布,通常95%或99%的范围为统计学上的可接受置信区间,即(x ±2S )为警告限,(x ±3S )为失控限,日质控标本测得值在(x ±2S )范围内方可接受。若用手工制图,比较繁琐,费时费力,用Excel 软件制图速度快,便于复制重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杨振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3-54 [2] 周浩清.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274-326 [3] 陈家宝,李斌,陶静,等.应用Excel2000管理软件作L -J 质控图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2):100 ?8372?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2007,Vol.28,No.22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 注意以下几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做好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品在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非常重要,不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等影响,IQC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出现问题,如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品或具有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常用质控图和质控规则

临床实验室常用质控图和质控规则 一、定义: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 )是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主要包括:全过程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认可等四大部分。 在临床生化实验室常规开展的室内质控(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中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及时地、准确地报告检验结果。室内质控的主要组成如下: 二、质控图和质控规则: 1、质控图和质控规则在室内质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实验室将质控品与患者标本同时测定,并将质控结果标示在质控图上,然后观察质控结果是否超过质控限来判断该批分析是否失控 质控图具有三种基本图形:Levey-Jennings 质控图(L-J 质控图)、Z-分数图、Youden 图。 室内质控 人员培训 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 仪器的检定与校准 质控品 质控图、质控规则 L-J 质控图

x imat 为第i 次测定值,x mat 为所有测定值的均值,s mat 为所有测定值的标准差。 质控规则是解释质控数据和判断分析批质控状态的标准。 表示方法:AL ,其中A 是超过质控限(L )的质控测定值的个数,L 是质控界限。当质控测定值不能满足规则要求时,则判断该分析批违背此规则。 例如,13s 质控规则,其中A 为一个质控测定值,L 为x s 3±,当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 s 3± 时,即判断为失控。 质控方法的核心是由检出随机和系统误差的质控规则组成。 2、质控规则: 12s :1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 s 2±质控限,此规则为Levey-Jennings 质控图的警告限 13s :1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 s 3±质控限,此规则主要对随机误差敏感。 22s :2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x s 2+或x s 2-质控限,此规则主要对系统误差敏感。 R 4s :在同一批内最高质控测定值和与最低质控测定值只差超过4s ,此规则主要对随机误差敏感。 31s :3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s x 1+或s x 1-质控限,此规则主要对系统误差敏感。 41s :3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s x 1+或s x 1-质控限,此规则主要对系统误差敏感。 x 7:7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均值的同一侧,此规则对系统误差敏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