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解析版)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A.O2B.N2C.SO2D.CO2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3.“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4.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这里“碳”是指()

A.煤B.石油 C.天然气D.二氧化碳

5.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6.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多CO2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应提倡“低碳生活”

B.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

D.CO、CO2、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A.稀有气体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8.(?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9.(?张家界)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10.(?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利用乳化原理使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人体缺钙会引起贫血

D.聚乙烯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11.(?重庆)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

12.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污染的是()

A.A B.B C.C D.D

13.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CO B.SO2C.CO2D.O3

14.(?张家界)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不要提高海平面”.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内容的是()

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D.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15.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发展氢能是开发清洁能源

C.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16.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气体中,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臭氧

17.“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8.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B.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C.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填写档案时一般要求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单质碳不易溶于水

19.温室效应可使全球地表温度上升.正是由于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但过度的温室效应可导致冰川融化、土地沙漠化、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下列气体中不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CO2B.CH4C.O3D.O2

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如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

(1﹣y)

A.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B.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D.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1.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丁烷(C4H10)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丁烷完全燃烧后与甲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2.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多步行,骑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会造成酸雨的是.

(2)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的疾病是

A.坏血病B.龋齿C.骨质疏松

(3)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3.(?铜仁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所谓“低碳”指什么?

(2)燃放烟花炮竹时,除了会带来噪音污染外,还会带来等环境问题.

(3)为了我们的青山绿水,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和解决问题,我市锰矿资源丰富,某电解金属锰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你认为最好选择什么物质处理该废水中的硫酸?24.要实现“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必须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列出了五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指数”,指数越大,温室作用越强.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引起大气温室效应的最主要的气体﹣是;表中属于有机物的有种.

(2)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①汽车尾气中含有NO x、C0等污染物,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使其中的NO x、CO相互反应转化成无毒的和CO2,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碳排放,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目前,人们正在开发作为新能源,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③垃圾的有效处理也是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请从“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的角度,提出你对垃圾处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重庆)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A.O2B.N2C.SO2D.CO2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冰雪消融是因为温度升高,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解答】解:

A、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可以供给呼吸,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含量增高会造成酸雨,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会造成温室效应,会使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对空气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2013?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进行解答;

B、根据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无毒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而不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无毒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内容,是结合教材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

3.“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常见的碳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这里“碳”是指()

A.煤B.石油 C.天然气D.二氧化碳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零碳馆”中的“碳”狭义的意思就是指﹣﹣碳,特别是二氧化碳;广义的意思是指,节能环保,不浪费资源.了解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之一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零碳馆”中的“碳”狭义的意思就是指﹣﹣碳,特别是二氧化碳;广义的意思是指,节能环保,不浪费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含碳元素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容易造成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对环境会造成影响,故答案为:D

【点评】温室效应的问题是近几年考试的热点话题,此题不难解决.

5.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可知,“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据此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A错误;

B、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

C、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正确;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多CO2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应提倡“低碳生活”

B.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

D.CO、CO2、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B、一氧化碳有毒,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C、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

【解答】解:A、过多CO2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应提倡“低碳生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确.

B、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正确.

D、葡萄糖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不正确.

故选:D.

【点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A.稀有气体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解答】解: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说法正确,故A不可选;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故B不可选;

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故C不可选;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故D可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制取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

9.(?张家界)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所以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做大棚中的气体肥料,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二者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10.(?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利用乳化原理使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人体缺钙会引起贫血

D.聚乙烯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形成解答;

B、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C、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解答;

D、根据聚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形成,不是二氧化碳,故错;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对;

C、人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引起贫血,故错;

D、聚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材料,故错.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及污染问题,把握常见的污染现象、能源利用及材料等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11.(?重庆)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

【解答】解:碳素墨水、打印碳粉是由炭黑制成的,炭黑、石墨均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了解物质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2.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污染的是()

A.A B.B C.C D.D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防治措施尽量减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开发新能源,而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从而产生赤潮,故A错误;

B、白色污染是由塑料垃圾任意丢弃造成的,但是掩埋塑料垃圾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故B错误;

C、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造成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治酸雨的形成,而不是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故C错误;

D、防治沙尘暴的措施:禁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13.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CO B.SO2C.CO2D.O3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推断题的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专题训练 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创新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既能考查知识,又能考查能力,是四川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提高学习兴趣,训练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但学生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下面简述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是指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一种题型。既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突破口”,采用正推法、逆推法等方法层层推进,得出结论。 一、解题的一般思路 1、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 2、在训练中找感觉。 二、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 (突破口详见资料): 三、常见推断题的题型: 1、框图型:这种类型的题目,给出或不限制物质的范围,但都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学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种 题目形式灵活,综合性强,难度容易控制,因而颇受出题者的欢迎。此类题型要根据文字信息,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 2、述叙型:这种类型的题目,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学生推断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 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学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3、反应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不限制物质的范围,给出实验现象或部分物质特征,以及用字母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方 程式,要求学生推断出未知物。解答这类题要以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为依据,上下联系,综合推理,灵活应用顺推法、逆推法和论证法解答 4、表格型:这种类型的题目,给出了物质范围,并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学生推断出未知物。解答 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的方式。 四、推断题解题的常用方法 1、一点击破顺藤摸瓜 例1、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①A+B→C+H2O ②C+KOH→D↓(蓝色)+E ③B+D→C+H2O ④E+BaCl2→F↓+KCl (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练习1、(佛山中考题)(5分)小明用实验室一瓶蓝绿色粉末X进行了以下实验: (1)A为________,红色粉末Y为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2)蓝绿色粉末X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 A + 2 B + C。根据推理判断A、B、C三种物质均含 有____元素(写元素名称),一个X分子中含有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为个。 (3)溶液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逆向思维反向推断 例2、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 (1)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X中一种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若Y为固体,写出Y与X中一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若Y为气体,Y还可以是 __________(填化学式)。 练习2:(广东省梅洲市中考题)(9分)A、B、C、D、E、F、H、I、M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B含有相同的元素,B、D、H、M为氧化物,C、E为单质,反应②是实验室检验气体H 的反应。请回答: (1)A、M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M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验集气瓶内气体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假设逐一论证 例3 、(株州市)有X、Y、Z三种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 X+2Y=Z+H2O;②Z+Ca(OH)2=CaCO3↓+2Y。试推断(用化学式回答): (1)X是__。(2)符合上述条件的Y、Z有多少种组合,请任意写出一种组合:Y是__;Z是__。 练习3、(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化学题)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碱。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 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点) 、。 4.发散思维各个击破 例(泰安市)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 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C C 蓝绿色粉末X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黑色粉末 Z 溶液 过量稀盐酸 B(黑色粉末) 只供学习与交流

九年级的化学专题复习.doc

——推断题(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所学知识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三、学习过程 (一)与师互动,回顾归纳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见“突破口”归纳 1、以化学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和 H O 点燃:有 O2 参加的反应,通常有 CO 生成。 通电:电解 H O的反应,生成物有 H 2 2 和 O 2 2 2 催化剂:( KClO、 H O2分解制O) 3 2 2 CO 高温 : ( CaCO分解; C还原 CuO或 Fe O 或) 2 、 CO 与 Fe2O 3 2 3 3 2.以特征颜色及颜色转化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黑色: Fe、C、 CuO、MnO、 Fe O 红色: Cu、 Fe O 2 3 4 2 3 黄色: S 粉暗紫色: KMnO4 (2)溶液颜色: 蓝色溶液: CuCl2、 CuSO4 浅绿色:FeCl 2、 FeSO4 黄色: FeCl 、 Fe (SO ) 3 3 2 4 (3)沉淀的颜色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酸): BaSO4、 AgCl 白色沉淀(能溶于酸): CaCO、 BaCO 等难溶的碳酸盐, 3 3 Mg(OH)2、 Al(OH) 3 等难溶的碱 (4) 颜色转化 黑固 -- →红固- → Cu 、 Fe -- → Fe 2O3 CuO 红固 -- →黑固Cu -→Cu O 、 Fe O -→Fe 2 3 黑固 - →黑固Fe - →Fe3O4、Fe3O4 - →Fe →Cu(OH) 黑固→ 蓝溶液→ 蓝色沉淀 CuO → CuSO4( CuCl2) 2 红固→黄溶液→红褐色沉淀Fe2O3→ Fe 2(SO4)3( FeCl3)→Fe(OH)3 黑固→浅绿色溶液Fe →FeSO4 ( FeCl2)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例题 1:已知 A、B、C、 D、E、F 为常见物质,其中A、 B 含有相同的元素, C、D、F 都为单质, E 为黑色固体, F 为红色固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反 应条件略去)。 ( 1)X 在反应①中起作用。 (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C。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_。与 D 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并能与 E 发生反应,且反应基本类型与③相同的物质有。 (三)、小试身手,独立完成 练习 1. A--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 B 为黑色固体, D 为红色固体单质, F 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 B 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2、已知: A、 B、 C、 D、 E、 F 六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⑴ A + B → C + H O ⑵ C + KOH → D↓(蓝色) +E 2 ⑶ B + D → C + H O ⑷ E + BaCl 2 → F ↓(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 KCl 2 根据上述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E 。 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见“突破口”归纳(续) 3、以常见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为突破口

2017九年级化学复习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专题练习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专题练习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2.钛台金是2l 世纪的重要材料,工业上制取钛的一个反应是:TiCl 4+2Mg 氩气气氛==== 高温Ti +2MgCl 2,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 +SiO 2=SiF 4↑+2H 2O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2NaI + Cl 2==2NaCl +I 2”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它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A .2KClO 3MnO 2= △ 2KCl + 3O 2↑ B .2HI +Cl === 2HCl + I 2 C .CO 2 + C 高温=2CO D .2HCl + CuO === CuCl 2 + H 2O 6.为了解决交通瓶颈制约,我国第六次对铁 路列车实行大提速。提速前须将原有铁路短轨或长轨焊接为超长轨,常用2Al + Fe 2O 3 Al 2O 3 + 2Fe 这一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7.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 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 A .置换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现象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 浓硝酸 C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 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3.利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含碘CCl4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CCl4溶剂 B.萃取操作过程 中的放气 C.定量测定化学 反应速率 D.比较KMnO4、Cl2、S的 氧化性 5.分液漏斗中液体为甲、锥形瓶内物质为乙、试剂瓶中液体为丙,利用烧杯内液体吸收尾气。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C Ksp(AgI)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 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是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 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 D.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6.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 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 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然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 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 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1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概念 1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是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室内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减少使用如煤等化石能源 C.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或核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要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 B.煤、石油、乙醇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加碘食盐 C.啤酒 D.蒸馏水 2、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对早已熟悉的空气和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自然界的水是(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氧化物 D.化合物 3、人体所摄入的主要物质有:○1蛋白质○2糖类○3油脂○4维生素○5无机盐○6水○7空气等, 其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1○2○3○4 B.○1○2○3○6 C.○2○5○6○7 D.○3○4○6○7 4、常见含氧化合物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四氧化三铁 B.干冰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硫 5、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有机物、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干冰、空气、二氧化硫 B.煤、甲烷、生石灰 C.水、汽水、纯碱 D.明矾、大理石、纤维素 6、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NaCl B.CaO C.NaOH D.H2SO4 7、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 品的摆放情况。小江取用了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二、填空及简答题: 8、请在“大理石、石墨、食盐、苏打、小苏打、生石灰、熟石灰、火碱、甲烷、二氧化硫、 氮气、盐酸、氨水、一氧化碳”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农村大力推广使用的沼气(又名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一种有毒气体,可用于铁的冶炼: (3)少量存在于人体胃液中,可帮助消化的物质: (4)生活中常用于调味和腌制蔬菜、鱼、肉等食物的盐: (5)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 (6)其水溶液显碱性的一种盐: (7)用作氮肥的一种碱 (8)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非金属单质 (9)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空气污染物是 (10)用做建筑业的一种盐 (1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可填入食品包装袋中起防腐作用的物质 9 10、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以下八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 填空: A.盐酸 B.氯化钾 C.氧化铜 D.淀粉 E.五氧化二磷 F.氮气 G.氢氧化钙 H.甲烷 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〇”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 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a b (1)a、b物质均属于(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2)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根据微观模拟图,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中物质除杂(提纯)专题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完整版)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衡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 CaO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氢 氧化钠NaOH、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溶液的颜色 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气体的颜色 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 二、典型例题 1.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目标: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 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 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 定质量固体?砝码与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与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就是什么?如何放置?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目标: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就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 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就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就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 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 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 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 放些细纱?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t2℃ 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60g B>A>C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则其大小关系为:B>A>C。 (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2.过氧化钙晶体(CaO2?xH2O)是优良的供氧剂,受热会逐渐失水,120℃时完全分解为CaO2,350℃时CaO2迅速分解为CaO和O2。 (一)(性质探究)取少量CaO2于试管中加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再加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静置、取上层清液,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产生大量气泡,再出现白色沉淀。 ⑴CaO2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⑵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__;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上层清液中含___。 (二)(制备流程)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制备CaO2?8H2O流程如下: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天津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复习要求: 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 ????? ????????→?????→?化学用语 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 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① 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 原子虽小,但其结构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 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 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④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① 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 ====2 32MnO KClO +KCl 2 ↑23O 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 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 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②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 24SO 、-23CO 、- 3NO 、 - 34PO 、 -3ClO 、7 4 +- MnO 、6 24+-MnO 、+ 4NH 、-OH 、-ClO (次氯酸根)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①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② 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③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或4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电子);④ 元素论种类而不论个数;⑤ 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多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多种分子;② 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能用混合物中的某种成分的化学式来表示该混合物;③ 混合物中各种成分通常情况下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④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按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如何计算不要求);⑤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 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填空

精品文档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专题一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一、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 .物质的性质包括 性质和 性质。 2 ?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 颜色、 、气味、熔点、 、硬度、 、溶解性等方面。 3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它包括可燃性、 、氧化性、酸性、 性等。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 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 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 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 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 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 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 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 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 、变色、放出 、生成 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 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 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 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 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 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 变化,燃烧是 变化, 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 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 )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 (2 )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注意:CO+CuO =CO 2+Cu 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 反应的反应物由 组成。 4 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注意:反应:CaCO+2HCI =CaCl 2+HO+CO!从 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 解反应:CaCO+2HCI ——CaCb+HCO 例: (3) 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B+A 例: 3 4 、元素符号 1、 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 表示 O 2 :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 :表示 O 2 : 表示氧离子,表示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 Ca 2+、Na +、Mg 2+、zn 2+、Al 3+、Fe 3+(铁离子)、 Fe 2+(亚铁离子)、Ag +、H +、NH 4 (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 -、&、S 2-、SQ 2-、NO -、CO 2-、OH 等。 对于常见的原子团,其化合价你应该记住,特别是以下六个原子团: 二、化学式 1 ?化学式意义: (1) 一种物质及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 2)这种物质的一 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 2 ?化学式书写要求: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1) 单质的书写相信你们都非常熟悉 (2) 化合物书写四步曲: ①:排序:一般 在前, 在后 ②:标价:在元素或原子团 上方标出化合价 ③:交叉:交叉写出 个数(最简比) ④:检查: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三?化学方程式 (一)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规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②小明与小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小明认为是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而小华则认为是气体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小明的猜想,你认为排除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气体中有HCl 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字母)。(2)“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在食盐中用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①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BaCl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 H2S、NO等物质 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氮;一二铜汞四七锰;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 第1 页共65 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酸碱盐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版)

碱盐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专题练习题(答 案解析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练习 1.某农用物资商店里的化肥有Ca3(PO3)2、K2S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解答】解:Ca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O(NH2)2 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A.纯碱Na2CO3碱制玻璃 B.生石灰CaO 氧化物作补钙剂 C.小苏打NaHCO3盐治疗胃酸过多(正确答案) D.大理石CaCO3盐作建筑材料 答案解析:【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D.大理石不是碳酸钙的俗称,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被红火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正确答案)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 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2SO4═Na2SO4+H2O 答案解析:【解答】解: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不合理;B、毒液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故B合理;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会变小,故C不合理;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D不合理;故选:B。 4.“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