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7有理数的减法

§2.7有理数的减法

§2.7有理数的减法

10

鸿桥中学“立人课堂”模式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一、知识预备(10分钟,8分)

①( )+(-3)=-8 ② (-3)+( )=0 二、自主探究(20分钟,12分)

1.减法法则探究

观察知识预备中的①、②、各式,试将它们分别转化为减法运算 ; 。 思考:①(-8)+( )=-5 ② 0+( )=3

分别比较两个①式与两个②式,总结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____________。 2.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数学表达式: a -b =a +______。

点 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一标一练】

1.完成课本p37练习第1题

2.仿照例题格式完成课本p37练习第2题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四、达标检测(10分钟,10分)

【基础】

完成课本练习第3题

完成课本习题

2.7第3题

【能力提升】

1.计算 (1)∣1-2∣-|-2-2| (2)∣212

∣-(3- 5)

2.数轴上表示-1的点与表示-5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3.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b ∣-a >0

B.∣a ∣+b >0

C. b -a >0

D.∣a ∣-∣b ∣>0

学(教)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问题: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法则及运算律,并会使用运算律简算; 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运算技巧,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3.熟练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的意义,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简 算,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加法 1.定义: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 2.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要点诠释:利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的步骤: (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以此来选择用哪条法则. (2)确定和的符号(是“+”还是“-”). (3)求各加数的绝对值,并确定和的绝对值(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 3.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文字语言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号语言 a+b =b+a 加法结合律 文字语言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符号语言 (a+b )+c =a+(b+c ) 要点诠释: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不要忘记符号. 【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加减 382681 有理数的减法】 要点二、有理数的减法 1.定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要点诠释:(1)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 (2) 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①性质符号;②数字即数的绝对值. 2.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a b a b -=+-. 要点诠释: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同时进行的两变,一变是减法变加法;二变是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如: 要点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有理数加减法讲义

一、知识梳理 1、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 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 ①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 ②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4、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二、典型例题 例1、计算 (1);(2); (3);(4).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解: 例2、计算: (1); (2); (3). [分析]适当运用运算律. 解: [小结](1)尽量把正数分成一组,负数分成一组分别计算; (2)遇到分数运算时,尽量把异通分的分为一组.

例3、计算 (1);(2);(3).[分析]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解: 例8、计算:; 解:

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展评课: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及点评(天津杨村一中王蕊)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第1课时) (人教A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必修4)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指导教师: 申铁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梁栋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张永成天津市武清区教研室 2014年12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中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二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课时.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的一种工具,其工具作用主要体现在向量的运算方面,向量的加法运算是向量运算的基础.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位移的合成、力的合力等两个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的.向量的加法不同于数的加法,运算中包含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向量加法的法则是通过画图得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向量加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突破.是学习向量的减法、数乘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等内容的知识基础,为进一步理解其他的数学运算(如函数、映射、变换、矩阵的运算等等)创造了条件,向量的加法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不断与数进行类比,学习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性质,充分体现了类比思想在研究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向量加法的定义与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其几何意义,以及利用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体会类比思想在研究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设置 1.使学生经历从物理模型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向量的加法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掌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通过类比猜想、作图验证掌握向量加法的相关性质;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通过类比思想提出猜想,并给予证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经历运用数学来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学生学情分析 (一)学生程度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天津市杨村一中的学生.学生的水平相对较高,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强.虽然初中已经经历了有理数加法的学习,但是对向量的学习还处于初期阶段,一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 5分,共30分) 1、 + 8与一 12的和取 _____ 号,+ 4与一 3的和取 ____ 号。 2、 小华记录了一天的温度是: 早晨的气温是一 5 C,中午又上升了 10C ,半夜又下降了 8C, 则半夜的温度是 _______ °Co 3、 3与一2的和的倒数是 ______ , - 1与一7差的绝对值是 ___________ o 4、 小明存折中原有 4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 __________ 元。 5、 若a 0,b 0,则a b 一定是 _____________ (填“正数”或“负数” ) 6、 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 (5) ( 8) ( 2) ( 3) ( 7) = _____ 。 二、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32分) 1、已知胜利企业第一季度盈利 本)可用算式表示为( A 、12.25 元 B 、— 12.25 元 C 、12 元 D 、— 12 元 1 5 4、 一 2与4—的和的相反数加上 1 _等于( ) 4 6 c 1 ,1 5 , 5 A 、一 8 B 、 4 C 、 D 、4 — 12 12 12 12 5、 一个数加上—12得—5,那么这个数为( ) A 、17 B 、 7 C 、一 17 D 、一 7 6、甲、 乙、 丙三地的海拔咼度分别为 20 米,- -15米和—10米, 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 地方咼 ( ) A 、10 米 B 、 15米 C 、 35米 D 、 5米 7、计算: ( 5) (3) (9) (7) -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2 ) 1 1 1 1 A 、 10- B 、 9- C 8- D 、 23- 2 2 2 2 &若 a 1 b 3 0,则 b 1 a - 2 的值为( ) A 、 41 B 、 21 C 、 1丄 D 、11 26000元,第二季度亏本 3000元, ) A 、( 26000) ( 3000) B 、 ( 26000)( 3000) C 、( 26000) ( 3000) D 、( 26000)( 3000) 2、 下面是小华做的数学作业, 4 4 ① 0 ( 4) 4 :② 0( 7 7 A 、①② B 、①③ 其中算式中正确的是( 1 1 1 7^) 71 :③(1) 4 4 5 C 、①④ D 、②④ 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5元,取出8元,存进12无, ) ) 1 0 :④( 5 -)0 5 5 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该企业上半年盈利(或亏

有理数地减法教学设计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章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生活中的地理、物理等各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教育、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通过生生间合作、交流、竞争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的应用并不陌生,另外他们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2.本校属于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都较弱。 3.做为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善未培养,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索欲望也较强,但交流合作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的效率也较低,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差。 【设计思路】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1 人教版〔优秀篇〕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理数减法基础计算题320道

2) (+3)-(+5)+ (+3)+(+8)= 3) (-7)-(-8)= 4) (+7)-(-5)= 5) (-7)-(+1)= 6) (+3)-(-6)= 7) (-1)-(-1)= 8) (+2)-(+1)= 9) (-1)-(-3)= 10) (+6)-(-5)= 11) (-6)-(+5)= 12) (+5)-(-9)= 13) (-9)-(-2)= 14) (+2)-(+6)= 15) (-9)-(-6)= 16) (+4)-(-3)= 17) (-6)-(+6)= 18) (+1)-(-6)= 19) (-9)-(-9)= 20) (+8)-(+3)= 21) (-4)-(-3)= 22) (+6)-(-4)= 23) (-8)-(+5)= 24) (+2)-(-7)= 25) (-8)-(-8)= 26) (+6)-0= 27) (-3)-(-6)= 28) 0-(-4)= 29) (-5)-(+2)= 30) (+7)-(-1)= 31) (-2)-(-1)= 32) (+1)-(+1)= 33) (-4)-(-1)= 34) (+3)-(-8)= 35) (-2)-(+5)= 36) (+8)-(-4)= 37) (-3)-(-5)= 38) (+5)-(+1)= 39) (-9)-(-4)=2) (+3)-(+8)= 3) (-7)-(-4)= 4) (+2)-(-6)= 5) (-6)-(+9)= 6) (+5)-(-1)= 7) (-2)-(-4)= 8) (+8)-(+7)= 9) (-7)-(-2)= 10) (+4)-(-3)= 11) (-3)-(+7)= 12) (+9)-(-7)= 13) (-9)-(-6)= 14) (+4)-(+8)= 15) (-3)-(-9)= 16) (+9)-(-2)= 17) (-1)-(+4)= 18) (+4)-(-6)= 19) (-1)-(-1)= 20) (+7)-(+4)= 21) (-7)-(-1)= 22) (+2)-(-5)= 23) (-7)-(+2)= 24) (+8)-(-8)= 25) (-9)-(-9)= 26) (+3)-(+8)= 27) (-1)-(-1)= 28) (+2)-(-7)= 29) (-7)-(+7)= 30) (+1)-(-6)= 31) (-6)-(-5)= 32) (+3)-(+4)= 33) (-4)-(-9)= 34) (+5)-(-7)= 35) (-1)-0= 36) (+2)-(-1)= 37) (-1)-(-4)= 38) (+5)-(+6)= 39) (-9)-0= 2) (+5)-(+9)= 3) (-0)-(-4)= 4) (+6)-(-7)= 5) (-6)-0= 6) (+9)-(-3)= 7) (-2)-(-5)= 8) (+6)-(+1)= 9) (-4)-(-2)= 10) (+1)-(-2)= 11) (-9)-(+11)= 12) (+7)-(-4)= 13) 0-(-1)= 14) (+4)-(+7)= 15) (-7)-(-3)= 16) (+3)-(-6)= 17) (-6)-(+6)= 18) (+6)-(-8)= 19) (-9)-(-8)= 20) (+1)-(+9)= 21) (-1)-(-5)= 22) (+7)-(-2)= 23) (-9)-(+2)= 24) (+6)-(-8)= 25) (-4)-(-2)= 26) (+1)-(+7)= 27) (-8)-(-6)= 28) (+8)-(-5)= 29) (-5)-(+7)= 30) (+6)-(-5)= 31) (-4)-(-2)= 32) (+1)-(+3)= 33) (-2)-(-9)= 34) (+6)-(-1)= 35) (-9)-(+4)= 36) (+6)-(-9)= 37) (-8)-(-6)= 38) (+7)-(+4)= 39) (-8)-(-3)= 2) (+9)-(+6)= 3) (-5)-(-2)= 4) (+4)-(-6)= 5) (-2)-(+4)= 6) (+6)-(-2)= 7) (-5)-(-1)= 8) (+8)-(+2)= 9) (-5)-(-2)= 10) (+5)-(-4)= 11) (-2)-(+2)= 12) (+3)-(-3)= 13) (-5)-(-8)= 14) (+2)-(+9)= 15) (-3)-(-1)= 16) (+3)-(-7)= 17) (-4)-(+2)= 18) (+6)-(-4)= 19) (-1)-(-5)= 20) (+3)-(+7)= 21) (-5)-(-3)= 22) (+2)-(-2)= 23) (-2)-(+6)= 24) (+1)-(-9)= 25) (-3)-(-2)= 26) (+3)-(+9)= 27) (-8)-(-7)= 28) (+6)-(-8)= 29) (-6)-(+8)= 30) (+3)-(-5)= 31) (-7)-(-4)= 32) (+5)-(+6)= 33) (-4)-(-5)= 34) (+3)-(-1)= 35) (-2)-(+8)= 36) (+9)-(-3)= 37) (-1)-(-6)= 38) (+4)-(+7)= 39) (-5)-(-2)=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练习题

> 有理数的加减法——计算题练习 班级: 姓名: 得分: 1、加法计算(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2分): (1) (-6)+(-8)= (2) (-4)+= (3) (-7)+(+7)= (4) (-7)+(+4)= (5) (++(-= (6) 0+(-2)= ( (7) -3+2= (8) (+3)+(+2)= (9) -7-4= (10) (-4)+6= (11) ()31-+= (12) ()a a +-= [ 2、减法计算(转化成加法后再写出得数,每小题3分): (1) (-3)-(-4)= (2) (-5)-10= = = (3) 9-(-21)= (4) -(-= | (5) -(-= (6) --= (7) 13-(-17)= (8) (-13)-(-17)= [ (9) (-13)-17= (10) 0-(-3)=

(11) (--(+= (12 1143????--- ? ????? = · 3、加减混合计算题(每小题4分): (1) 4+5-11; (2) 24-(-16)+(-25)-15 解:原式= 解:原式= ? (3) 12-(-18)+(-7)-15 (4) )15()41()26()83(++-+++- , (5) ) 2.0( 3.1)9.0()7.0()8.1(-++-+++- (6) (-40)-(+28)-(-19)+(-24)-(32) ( (7) (+-(--(++(-6) (8) -6-8-2+-+- |

(9) 5314 155326 6767 ???????? -+-++--+ ? ? ? ? ???????? (10) (-+ 1 3 4 ?? + ? ?? +(++ 1 4 2 ?? - ? ??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熟练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必备知识,它与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整节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思维的力量,发展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方面: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相互转化性。情感态度方面:通过生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

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是很重要 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勤思、善思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本节内容是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进行,基于此,教科书中给出了两种法则,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两种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学生情况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有理数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导学案来进行教学。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主体”

《有理数减法》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3.1有理数的减法 主备人: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二、探索新知: (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5)+(-3)= -8 所以(-8)-(-3)= -5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 -5 容易得到(-8)+(+3 )= -5 ② 思考:比较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3.验证: (1)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最新最全有理数的减法基础练习题复习完整版.doc

有理数的减法练习 1.计算: (1)(-52)-(-53 )(2)(-1)-(+1 21) (3)4.2-5.7 (4)152-(-2.7) (5)0-(-7 4); (6) (-21)-(-21) 2.计算: (1)(-32 )-(+21 )-(-65 )-(-31 ) (2)(-831)-(+12)-(-7021)-(-831)(3)(-1221)-[-(+6.5)-(-6.3)-65 1] (4)(-17)-(-8)-(-9)-(+6)-(-14) (5)(-421)-{352 -[(-0.13)-(0.33)]} (6)5-{-4-[3-7-(4-5)-6]} (7)71012 (8)1121153483737(9)12.37.2 2.315.2 ( 10)1211122421237273.选择题 (1).如果a<0,那么a 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A .a; B .0; C .-a; D .-2a. (2).若两个有理数的差是正数,那么() A .被减数是正数,减数是负数; B .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正数; C .被减数大于减数; D .被减数和减数不能同为负数. (3).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0a a B .-a-a=0 C .0a a D .-a-a =0 (4).如果的关系是则n m n m ,,0() A. 互为相反数; B. m=n,且n ≥0; C. 相等且都不小于0; D. m 是n 的绝对值. (5).已知a,b 是两个有理数,那么a-b 与a 比较,必定是() A.a-b>a; B.a-b-a; D.大小关系取决于 b. 4.已知a=-341,b=-841 ,c=-22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 (2)b-(a-c) (3)c b a (4)b c a 5.已知m 是5的相反数,n 比m 的相反数小6,求n 比m 大多少? 6.填空题: (1)267- =276;-(-31 )=2; (2)341 -552 = ;-64-64= . (3)比-3小5的数是;比-5小-7的数是;比a 小-5的数是 . (4)-32与52 的差的相反数是;比-32小-52 的数的绝对值是 7.a,b 是两个任意有理数,试比较: (1)a+b 与a-b 的大小;(2)b a 与a-b 的大小.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章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生活中的地理、物理等各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教育、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通过生生间合作、交流、竞争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的应用并不陌生,另外他们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2.本校属于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都较弱。 3.做为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善未培养,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索欲望也较强,但交流合作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的效率也较低,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差。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王老师在引入环节,做了几道自然数的减法,增加学习的自信,然后又做了几道有理数的减法,让学生感受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然后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将减法转换成加法来计算。老师帮助学生回顾小学学习加法以后又学习减法。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自然数之间的减法就用小学的计算经验得到就好了,不用减法变成加法,少一些刻板。有理数之间的减法,正数负数零之间的各种组合都要练习一下,根据课上的表现,适当做出变式训练。另外,学生在处理分数时容易出错,尤其是带分数更容易出错,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带分数的加法内涵以及变成假分数的必要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减法奠定了基础。而本节的有理数减法,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因此,本节课的有理数的减法其实就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互转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 五、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减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规律,形成有理数减法法则;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算;紧接着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内化升华;然后进行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 3、结束: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情况,最后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法则,应用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归纳总结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达标测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今天一天的气温为-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表示最高温减去最低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有理数的减法。 ; 1、一下是一个室温计的图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读出温差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1)》教学设计 执教者:黄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 用已学的知识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情感与态度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是学生了解加减对立、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能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减法 1、填空:(-5)+(-6)= (+ )= (-6)+9= (+ )= (-9)+7= (+ )=

(-6)+6= (-6)+0= 2、被减数-减数=差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填空并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10-3= 6-5= 7-2= 10+(-3)= 6+(-5)= 7+(-2)= 发现:10-3=10+(-3) 6-5=6+(-5) 7-2=7+(-2) 结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巩固练习·口算填空 (-10)-3=(-10)+ = (-6)-(-3)=(-6)+ = 5-(-2)= + = 3、例题讲解 (1)0-(-3.18); (2)5.3-(-2.7); (3)(-10)-(-6); (4)(- 3 -6 4、巩固练习 照例题格式写过程计算 (1)2.53-(-2.47); (2)(-1.7)-(-2.5); (3)(- )-(- ); (4) -(- ) 10 7 1 2 2 3 3 4 5 6 3 1

解决实际问题 潜水员甲潜入海平面以下10m,潜水员乙潜入海平面以下20米,问甲的位置比乙的位置高多少?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P27,A组T5、T7 《有理数的减法(1)》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于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减法是其中一种基本运算。第一章介绍有理数的分类、比较大小、加减乘除的运算。有理数的减法主要讨论负数与正数的减法运算规律,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对于负数的参与并不陌生。而小学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通过本节课有理数减法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有理数的减法的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3号选手,某某,我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减法,现在我开始我的说课环节: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运算的延续,它解决了小学数学中“小数不能减大数”的问题,同时将加与减这两种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完整美和统一美,促进了中、小学知识的衔接。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

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我将把本节课的学习分为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课题引入 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有理数的减法。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第二个环节:回顾有理数的加法 由于有理数的减法先是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探求新知 让学生对5–(–4)=9与5+4=9和-10-(-3)=-10+(+3)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