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qí,záo, dǐng.2.C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生活《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B 5.D 6.C 7.A

4.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一)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

3.单是……无限趣味。

4.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例子略。

5.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6.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7.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8.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二)1.略。

2.捕鸟的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5.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三、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1.襟惰掸骊嘱,徊栅惧圃簪蒲

2.扎:zā捆扎zhā扎针zhá扎挣夹:jiā夹缝jiá夹袄

3.D

4.①拖抄倒转抡②床头床角床上床下混合

5.①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②哀而不伤。爸爸爱花儿;毕业典礼。

6.A 7.B 8.A

9.(1)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今天早晨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担心;“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是爸爸去世的一种预感;最后写夹竹桃“垂下好几枝”暗示爸爸去世。

(2 )我迟到了那段“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在空中一抡,发出咻咻的声音”将爸爸打我的动作写得很细。有爸爸生气时打我的动作描写:拖、倒转来拿、抡;有打我时藤鞭“咻咻”的声音,写出爸爸的严厉。

(3)爸爸表面上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沦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

二、1.……表示话没说完

2.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3.“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略。

5.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6.提示:要有辩证的思维,从“成长”的两面性上来谈。

三、1.以后真是神了,我的统计学成绩竟然次次得A!因为“我”得到鼓励之后以为自己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我用心学习,成绩就好了。

2.提示:从激励的重要作用方面去答题。

3.A.急切地、焦急地、不解地、吃惊地…… B.瞪得出奇地大、闪着泪光……(注意与眼睛的搭配)4.今天是你的幸运日!

5.对几何缺乏天分,就可能在统计学上拿A。不存在,这是老师为了鼓励我而故意编出来的一个说法,目的是树起我的信心,让我学好统计学。

6.心理学教授。因为他善于把握推测人们的心理,还善于用心理学的原理去开导别人。

3 《丑小鸭》

一、dù zhuó shàn zhǎo hài 屐陋沮

二、1.讥笑2.灰心失望 3.简单粗陋,不完备 4.形容来势很猛

三、骇采汹辨截悚屈碧

四、想象幻想夸张《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丹麦安徒生

五、1.出生后受到全体鸡鸭的嘲笑和啄打;他的兄弟姐妹对他生气;妈妈嫌弃他;女佣人用脚踢他;在沼泽地遭到猎狗追赶;在老太婆家受到猫和母鸡的讽刺;冬天昏倒在结冰的河上。

2.善良、谦虚、有坚定的信念、对理想执着追求

3.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环境怎样,只要你有着自己一份美好而执着的理想,并且能为自己的理想不懈的奋斗,总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六、 D

七、是的。两句话的语义重复了。根据专稿意思,下任秘书长还是非洲人。标题中的“乃”即为“是”之意。“莫属”还是“属于、是”之意,语意重复。删去“乃”或“莫属”。

八、1.它认为自己是粗笨的,丑陋的,不配接近美丽的天鹅。

2.作为一只天鹅,渴望与同类接近,那是他的本性,同时,“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是丑小鸭心中的梦想与追求,为了实现梦想,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丑小鸭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这儿苹果……春天的气息”,一方面,美丽的自然界与美丽而高贵的天鹅相映成趣,使故事充满诗情画意。另一方面,用自然环境的美丽来烘托丑小鸭美好的心灵,衬托人物的命运:丑小鸭变天鹅了。

5.只要你不懈地追求,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6.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小孩子给他面包和麦粒称赞他是最美的。7.感到难为情,太幸福了,一点也不骄傲。

九、1.cǔn mèi

2.植物根——黑色绳索地下水的细流——颤动的亚麻纤维

3.挖苦树根丑陋。

4.底下细流汇聚成地表渠水,流到地面上。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6.如同只有黑色丑陋的玫瑰花根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只有那些卑微,粗笨,像土地一样被践踏的下层劳动者才创造了人间的幸福。

7.B

8.篇末点题,揭示中心。

4 《诗两首》

1.略2.略3.略4.B

5.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6.“一切”强调了所有的不幸和挫折所带给人的忧郁都是暂时的,一会儿就过去了,劝诫人们正视“忧郁”,向往“未来”。

7.D

8.示例:你定的那个日子正是上级来检查工作的时候,这样吧,到时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我会抽空过去聚一下。

9.示例:有什么种子就有什么果子。要想收获果子,必先裁种种子。撒下爱心的种子,必收爱心的果实。勤撒善种并辛勤耕耘的人,必获丰富的回报。

10.依次填:廖化;猪八戒;孔明;李逵

11.人生遭受挫折

12.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意近即可)

13.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14.不能。因为诗中充满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镇静和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15.无论我们生活遇到什么损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战斗的决心,要相信一切都是短暂的,光明必将驱走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意近即可)

16.péngpài、shuò

17.抓住了风景中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时和岸石游戏;电闪闪出了她的形象;在冲激和飞旋中扬起了她的云裳。

18.彭湃、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19.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20.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21.第一节:面对选择困惑迷茫

第二节:作出选择

第三节:路径绵长难以回返

第四节:人生之路不可回头

22.提示:慎重选择。

23.略。象征手法。《走一步再走一步》。

24.略。未选择之路充满诱惑,也是正常人的普遍心理。

25.提示:独立思考,慎作选择,坚持不懈

5 《伤仲永》

一、yìyèchèn lì泯乞

二、属于曾经书写立即题上自己的

同乡四处拜访相称听说的情况

三、同“攀”,牵引。对……感到诧异,名作动。把……当作宾客,意动用法。

以……为利,意动用法。以……为奇意动用法

四、从自己;听说听到见闻;到,介词在比被。

五、1.C 2.B 3.C

六、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⑴吾吾仲永⑵其父仲永

七、1.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认识书写工具。

2.最后成为了普通人,就是因为后天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啊。

3.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4.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八、略。

九、 1.略。2.略。

3.(1)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2)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眼光短浅,“不使学”。

(3)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5)略

十、1.(1)很,十分(2)都,一起(3)看望(4)破旧(5)入迷、专注(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资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识书具即能诗。

3.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4.“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辛劳一分才。”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1.略2.A 3.D 4略

5.①无论是哪个年级,初中生成长的烦恼来自自身的最多,然后依次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生成长的烦恼来自自身的越来越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则越来越少②略③略

二、(一)6.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

7.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8.既写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又突出了“单是”的局部景观,让人体会百草园到处皆有乐趣9.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整体;局部

10.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

(二)11.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12.(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13.(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2)句中“跪”、“艰难”这两个词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14.D

15.“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三)16.①隶,隶属,属于。②扳,同“攀”,牵,引。③称,相称,相当。④固,本来。

17.乡邻们对仲永感到很惊奇,渐渐地,把仲永的父亲当作贵客接待。

18.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9.(1)略,(2)如: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第6课

一、基础积累

1.pò péngpài zīpíng wǎn bǔ澜巅概篮

2.(1)奔流到海不复回(2)黄河落天走东海(3)黄河远上白云间

(4)黄河入海流更上一层楼(5)长河落日圆

3.(1)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2)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

4.(1)B(2)B(3)A

二、文段阅读

(一)

1.比成摇篮是因为黄河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成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

3.反复出现此语句,把诗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表达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的意思。由实到虚,步步深入。

4.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5.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接成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东。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6.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二)

1.Qióng zhuài shān sù

2.B A

3.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丢失,失落

4.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

5.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6.排比、比喻,(举例略)

第7课

一、基础积累

1.A 2.B 3.C

4.法都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5.“我”的见闻感受上学路上→上课→下课小弗郎士

6.①拟人②比喻③反复

7.祖国文字祖国语言祖国

二、文段阅读

(一)1.qídǎo cǎn gěng2.,::3.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4.“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5.D 6.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7.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8.(1)B (2)C

(二)1.嚣张:文中指因兴奋而没有限制。(意思对即可)泪眼盈盈:因伤心而泪眼模糊。(意思对即可)2.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3.回忆外婆给我洗鞋并晒鞋的往事。(意思对即可)4.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色,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只要能写出外婆对我的爱即可)5.①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②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我们回来。6.能围绕悲痛、伤心、怀念三个方面去描写,语句通顺,能写出真情实感即可。7.要求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只要有真实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第8课

一、基础积累

1.注音:

曲折(qū)曲调(qǔ)浊流滚滚(zhuó)丛山叠岭(cóng)

2.根据注音写汉字:

一(xiè)泻千里丛山(dié)叠岭险(jùn)峻

雄(jiàn)健逼(xiá)狭(qíqū)崎岖

3.散文李大钊守常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的丰碑。

4.从课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逼狭坦荡——崎岖

5.C

二、文段阅读

(一)

1.从“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一直到“极其险峻”。

2.B

3.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

趣。

4.①民族生命进程;②中华民族历史进程;③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④“曲折回环”“崎岖险阻;⑤“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5.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

(二)

1.chéng zhùrúyǔn huìqián

2.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变的样子。

黯然失神:情绪低沉,失魂落魄。形容十分沮丧的样子。(例子略)

3.指向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的路。

4.时光仍然属于这位老人,他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

6.珍惜青春年华,莫走错路,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9 《木兰诗》

一、基础巩固

1—3:略

4.D

5.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代父从军,不慕名利、勇敢、孝顺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③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互文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意思是: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6.C 7.略

二、能力提升

(一)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2.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3.表现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4.写出木兰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二)1.D 2.háng shuò3.因为因而(所以)4.①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5.C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0 《土地的誓言》

一、1.略2.A 3.cān cēn qiáng jiàng 4.(1)谰语(2)嗥叫

(3)炽痛(4)怪诞5.B

6.“土地黑黑的”改成“黑色的土地”,“眼睛似黑玉”改成“黑玉的眼睛” 7.D 8.B 9.①拟人②比喻③反复10.九一八事变端木蕻良曹汉文《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二、1.“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

绪。2.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3.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4.从全文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三、1.(1)比喻“我”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障碍。(2)在自己力量限度内所能做到的。2.抒情、议论。3.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4.A处:一把雨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

B处:一阵清风,吹干父亲额头上的汗滴。(只要比喻恰当,有真情即可)

第二单元

一、1.C 2.C 3.D 4.①C ②A ③A 5.B 6.C 7.A 8.B 9.D 10.D

二、①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市),东汉定都洛阳等②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③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④示例: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广泛植被,防止过度放牧,以减少黄河泥沙的输入量。节约水资源,给黄河留足生态水。

三、11.B 12.B 13.痛恨侵略者,嘲笑他们的愚蠢。

14.“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15.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强烈的爱国感情、痛恨敌人、有祖国必胜的信念。

16.韩麦尔先生因失去国土而痛苦万分,令人同情。

17.“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18.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位爱国志士。

19.表现了先生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因即将失去国土而痛苦的心情。

(二)2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1.外城穿粘贴跑

22.帖通贴,粘贴著通着,穿火通伙,伙伴(任意两个即可)

23.A.多年来,将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最终(木兰)胜利归来。

B.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如云的秀发,贴上好看的花黄。

C.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24.D 25.A

26.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了木兰天真活泼、淳

朴可爱的性格。

27.①木兰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②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冯婉贞等。

四、28.《最后一课》和《四世同堂》,虽然作者不同,说反映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课堂气氛和老师情绪的描写却又有类似之处,是因为他们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两篇文章都要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尽管韩麦尔先生上的是“最后一课”,祁瑞宣老师上的是开学的第一课,但课堂气氛都是“肃静”、“庄重”,人物情趣都是同样的激动、悲愤。

29.由同学自己谈感想。

30.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是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的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韩麦尔先生也有一反常态的表现,在教堂钟声敲了十二下,普鲁士兵収操的号声响了以后,他的坚持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勇气似乎像泄气的皮球一样,全部泄完了,他便得脸色惨白,全身无力,头靠着墙,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韩麦尔先生也和祁瑞宣老师一样被亡国的痛苦和由此而产生的悲愤弄得失去了自我控制力。

五、略

11 邓稼先

一、略。二、略。三、略。

四、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3.要点:他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真诚、朴实、热爱祖国,没有私心,具有奉献精神等。五.1.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两弹元勋③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④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2.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3.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六、1.歉觑 2.敬重、体贴、略有惧怕 3.表演时说话的内容与脸上的表情不一致。 4.父亲对工作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略。二、略。三、略。

四、1.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2.学者: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革命家: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3.要点: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五、1.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2.“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3.“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4.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六.1.①深知自己是袁世凯悬赏捉拿的要犯。②对沃克医生的为人不了解。2.①沃克曾当过军医。②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3.医德,医术。4.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镇定乐观的精神,机智,善于识人。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略。二、略。三、略。

四、1.“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的情形。2.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3.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并没有在耳聋的打击下消沉下去,而是直面这一残酷的事实,一方面尽可能处理日常杂务,另一方面坦然面对耳聋带来的孤独和安静,倾听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冲动,用“心”观察和思考人生,用音乐表现心灵中复杂多变的情感和自我信念、意志,传达对自我或大自然神秘的,难以名状的感悟,使音乐成为贝多芬灵魂的表现,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五、1.比作密不通风的磐石和不见天日的囚室。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耳聋带给贝多芬的极大不幸。2.罗曼·罗兰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画了一位与贝多芬经历相似的文学人物,成就了一部著作。3.观众看到贝多芬指挥不正常而表现出惊讶。

六、1.D 2.有一年秋天的夜晚,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贝多芬3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景象。 4.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略。二、略。三、略。

四、1.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2.全文好像一出舞台剧。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人物:以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人物之间的交流。全文结构好像是舞台剧的结构。

五、1.左拉抓住他体质差,不善言谈的特点。2.肖像、语言、动作温和少言、坚毅、聪慧。3.详写。因为左拉是四个人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形象特别、个性鲜明、有详写的必要。4.他担心亲爱的文学朋友误入荒谬的学说中,也担心文学创作的正确道路被埋没。5.客观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外貌,对人物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给予由衷的欣赏和赞扬。

15.孙权劝学

一、略。二、略。三、略。

四、1.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1.①告诉②像③好处④于是2.略。3.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4.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对话(语言)描写。6.略。

六、1.①背着②写③更换④去世,死2.C 3.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②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4.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第三单元测试

一、1.A 2.惯—贯搏—博历—沥既—即3.A 4.B 5.C 6.D 7.称呼+礼物+祝福8.①喜欢“超级女声”的学生远多于关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学生②学生关注“超级女声”是因为这一节目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二、(一)9.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10.起稿政治宣传单进行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队11.视死如归12.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13.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二)14.①交假币自责愧疚②表心意深受教育15.不能。这一段交代假币来历和辰

的经济状况,为后文辰自责,赎罪埋下伏笔。16.①老教授穿着寒酸②收到钱后被小偷偷走③收到假币却不知道学生在欺骗他。这三张假币来历不寻常,留下它是为当年帮助和爱护学生的行为留下见证和纪念17.示例:辰:可以及时直接向老教授说明情况,表达内疚,向老师认错,免得内心长时间受到良心谴责。老教授:可以暗地里找辰谈话,及时指出他的错误,也可以允诺辰缓交学费或帮代交学费,这样可以让辰及时明白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三、(一)28.略19.B 20.(1)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2)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3)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21.(1)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二)22.(1)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2)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23.(1)因此不积累半步的路途,就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2)日行千里的马跳一下,不能跳跃十步远。24.锲而不舍。25.(1)“青于蓝”“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通过学习,一定可以增长知识,得到提高。(2)“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三个比喻说明人经过学习可以培养品德、改变本性。

四.作文:略

16 社戏

1.C

2.絮叨怠慢撺掇皎洁悠扬漂渺依稀踊跃

3.C(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4.D(成分残缺,应在“学习”后加上“的号召”)

5.C “从内容、结构形式方面考虑)

6.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土地庙或土地神一种区域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7.D8.D 9.A 10.B

11.“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念的书,享受到自由;可钓虾、放牛,体验到许多乡间生活的乐趣。

12.双喜:聪明能干、心细如发、热情、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六一公公:淳朴乡民的形象。热情好客、宽厚善良、珍爱自己的劳动成果、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1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偷”反映了小伙伴们的诚恳待客的热情;“偷”显示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

14.合理。看社戏只是全文的线索,作者要表现的是“我”与农家少年的美好友情和他们纯朴的品质,而看社戏前后的情节正是表现这一主题的重点。

15.变得淡而不明听得不真切,若隐若现

16.表现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行速度之快。

17.急切而陶醉船行极快却还以为慢;似乎听到歌吹了;望见几点火便想像为戏台;听到笛声而“自失”等。

18.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19.C 20.D

21.买卖中付给出力的中介人的报酬(意思对即可)。

22.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

23.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容易打动听琴的人。(意思对即可)

24.反衬阿庆的心灵手巧,身心全在胡琴上。(意思对即可)

25.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意思对即可)

2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表达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的认识即可。

17 安塞腰鼓

1.C 2.C 3.B 4.A 5.A

6.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安塞腰鼓的气势、声响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也发出共鸣。

②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纤细、柔弱,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7.本题语言赏析角度很多,可从整句与散句相结合,独词成句的作用,排比、对偶的修辞作用,语言句式与鼓点节奏的配合等方面赏析。

8.突出后生们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9.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茂腾腾的后生;朴实的;沉稳而安静;呆呆的,不曾响;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10.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的英姿。人和鼓的静则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11.单独成段,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而转到动。

12.“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13.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清脆而幽雅。写出雪的急骤。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下雪过后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丛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写出雪的洁白与韵味。14.第④段写下雪时的宁静,第⑤段写雪给人们带来了兴致和希望。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更具诗意(情趣),也更能表达作者喜爱雪的情感。

15.这样写好。通过比较更突出江南雪的特点。

16.炫耀、浇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雪的大和毫无顾忌,很有生气,极富动感。纠缠。写出雪的密和行人在雪中奋勇前行的姿态。游离:写出行人在雪中缓慢移动的情态,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17.瑞雪兆丰年,农夫因这场雪而有了丰收景象的憧憬。雪留下了一片洁白,使人们更加向往和谐幸福的生活,树立起纯洁洒脱的生活信念。这些憧憬和向往将永存心间,不会消失。

18 竹影

一、1.C 点拨:A项中“惬”的读音应为“qiè”;B项中“差”的读音应为“cī”;D项中“撇”的读音应为“piě”;“轴”的读音应为“zhóu”;

2.BC 点拨:B项中“箫箫”应写作“萧萧”;C项中“板”应写作“版”。

3.D 点拨:应认真揣摩句子之间的联系,尤其要注意句子的关联词,如:“其实”承接谁?“所以”又承接谁?仔细一琢磨,排序也就容易了。

4.照着真竹描画竹子。

5.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势、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

6.不多余。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以画马来写画竹,突出表现了竹画的不容易。7.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画神似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8.第一段侧重于父亲谈画竹子与画马的区别,第二段侧重于父亲谈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9.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求神似,像符号;西洋画要像真物一样,不管是色、形,都求一样,像照相。

10.“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11.A

12.父亲说到做到。

13.第三件事: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第三件事: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成的。

14.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自己的理解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

19 观舞记

1.C 点拨:A项“解”应读xie;B项“宿”应读xiù;D项“供”应读gōng。

2.D 点拨:A项“换——幻”;B项“吒——咤”;C项“帖——贴”

3.C 点拨:“息息”应为“呼吸”。

4.(1)A 描绘 B 点染(2)A 赞美 B 说出

点拨:要联系语境来揣摩。如(1)的A句,文学家用文学体裁来表达,选“描绘”最恰当。

5.B 点拨:要了解反问句的特点:肯定或否定的反问,所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读懂了这一点,再确定了作者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就容易选择了。

6.(1)排比(2)比喻(3)比喻(4)比喻

7.(1)肖像(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

8.谢婉莹儿童文学繁星纸船

二.9.表情、动作。

10.排比,渲染出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1.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是相通的。

12.感动的“美”,身体、神态、服饰。13.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14.我们看到她忽而……铮铮的弦响。” 15.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舞姿的优美。

20 口技

一、《虞初新志》清张潮清林嗣环

二、píng yì hōu yè hǔ jī

三、(1)擅长(2)设置安放(3)全、都(4)适逢正赶上(5)围绕

(6)呵斥(7)心情(8)即使(9)喂奶(10)扬起举起(11)只(12)说梦话

四、妙:(1)妙处好处少(1)稍微坐(1)通“座” 指(1)指头

(2)美妙(2)少年(2)坐在(2)指明

五、1少顷2既而3一时4未几5俄而

六、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2 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具备了。

3 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

4 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

5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6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7 于是宾客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颜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七、1.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善”

2.三个1.梦中惊醒2.渐入梦乡3.火场百象

3.三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4.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八、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九、⑴遥闻/深巷中犬吠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十、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⑷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十一、⑴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静。

⑵犬吠-----以动写静,烘托深夜寂静的气氛。

欠伸、呓语-----声音微弱

大啼、呜之、絮絮不止-----说明四口由睡到醒,秩序渐进。

拍儿、呜啼、初醒声-----一时齐发,用短促排比句式,急促的语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高潮。

⑶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更为全面的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⑷①莫名其妙、惊诧莫名、莫可名状②走马观花

⑸①F H ②D ③B ④C ⑤A E G

⑹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失火救火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善

⑺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

⑻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

⑼善正面侧面

⑽急切而向往的心情。

⑾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

⑿众妙毕备

⒀“妙”在于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合唱。

⒁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第四单元检测题

1.C 2.D 3.4.A 5.B 6.D 7.D 8.B 9.B 10.D 11.D 12.B

13.清朝林嗣环研究

1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15.A

16.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17.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方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18.(1)有人(2)这,这样

19.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

20.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这样的私心是人之

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1.(1)何人不起故园情。(2)落花时节又逢君。(3)黄梅时节家家雨。(4)马上相逢无纸笔。(5)宾客意少舒。(6)深林人不知(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2.“跑”与“飞”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23.D

24.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25.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一样,都是手指一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

26.小铁一直是个努力的孩子

27.略28.略

21 伟大悲剧

一、1.噬馨毋冽遵赢厄癫拯沛孀

2.lǚ shān sǒng ái yàng kān 3.①显示自己的威力、威风

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③一般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④

4.①毛骨悚然②姗姗来迟③告馨④吞噬⑤怏怏不乐

⑥语无伦次⑦凛冽⑧耀武扬威

5.D B A C 6.D

二、(一)

1.运用比喻、拟人;描绘出暴风雪造成的险恶环境;暗示了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

2.(1)“悲伤地”表现了他要与妻子永别时的痛苦;“坚决地划去”表现了他对处境的清醒认识。(2)“跪下来”表达了国王对英雄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

3.“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4.妻子指男子的配偶,遗孀指死了丈夫的妇女。这里体现了斯科特已决心直面死亡,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怜。

5.事例具体;结局应是悲惨的;能体现崇高精神。

(二)

1.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2.“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3.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这一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4.他们虽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5.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6.斯科特等人到达南极点后极度绝望的心情。

7.南极位于南半球,他们的冬夏季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因此,1月恰好是南极大陆的夏季,是那里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候。只不过由于南极大陆号称“风极”,那儿的风雪一年四季都相当惊人。所以,斯科特他们才会接连遭遇狂风暴雪的袭击。

三、(一)1.把南极比作“暴风雪之家”,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很不适合人类生存和活动。

2.人类只有到达南极,才知道气候的威力有多大。

3.A 4.风速大气温低气候变化莫测。

5.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从这里找到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这表现了气象学家不畏艰难进行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

6.因为南极是一个理想的实验室

(二)1.南极大陆冰盖的增减与我们的关系

2.概括具体总分

3.南极大陆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地方,以长年被冰雪覆盖。

4.“一是表面蒸发……四是快速冰流”

22 在沙漠中心

一、1.mízhì gè lí huá qí dì yè shāi kāng

2.(1)大限(2)虫豸(3)芸芸众生(4)筛糠

3.《人类的大地》法圣埃克絮佩里《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

4.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寒冷疲倦缺水坚强勇敢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一)

1.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2.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

3.无处可逃

4.“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感到自己要冻死了”

“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

5.(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二)1.因为“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人们只是通过飞机这个工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寻找真理。

2.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3.表明了当时处境的艰难,就如“救命的稻草”之于溺水的人;同时也说明了“我”的顽强和乐观精神。4.平静、坦然、乐观的心情。

5.积极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保持平静和乐观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

三、1.爱德蒙获得自由的经过2.用小刀划破布袋和绳索

3.被当作尸体装入布袋,扔进海里4.游泳技术高超

5.比睡在最柔软的床了还要舒适6.一条银蛇(一条火龙)

7.囚禁他的地方——伊夫堡

23 登上地球之巅

一、1.C 2.B 3.B 4.C

二.

1.砭滞

2.踩踏形容山高大雄伟

3①身体虚弱;②山高,严重缺氧;③摸黑登山。

4.进一步说明登山的困难。

5.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

三、1.徽垦事

2.xiáxiāntuí

3.在于突出他自强不息的个性。

4.他想给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华民族多注入一些阳刚之气,展示中国人生命价值的崇高与博大。他

想以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大家,社会不但需要政治家、企业家,还需要奋发向上的、勇敢的探险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渴望创一番事业的念头,使他果敢地迈出了“壮行中华”的第一步。

5.略

24 真正英雄

一.1.2.3.略。4.②④①③ 5.B 6.替罪羊千里马丧家犬铁公鸡7.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8.(1)删去“使”;(2)开发建设;变为绿洲,盛开绚丽的花朵,高楼林立等

9.①.蕴含的感情包括两个方面:悲痛和力量。感情变化的脉络是: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主要是表达力量。行文中两种情感水乳交融。②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③在文中,“整个国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④开拓精神、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和神奇的想像力,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二、

1.沉痛哀悼七位勇敢的公民,表达追求理想的信念。

2.他们始终以高度……以至献出生命。

3.这是特定称谓,既指向无限宇宙进行挑战的人,又指乘坐“挑战者号”的人。

4.崇敬与哀思。

5.无法寄托人民的哀思。

6.“不同”是指他们所来的地方,“一致”是就他们的追求与肩负的使命而言的。

7.“英雄”不仅仅是称号,更要有英雄的实绩。

8.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返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三、

1.探秘、过程、合作、成就

2.抓住“越是……越是……越要……”的句式特点。

3.①人们在创造和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表明了科学的快乐在于过程②快乐与幸福主要取决于人的兴趣和价值观,而不限于财富,做一个科学家要有科学的价值观。

4.能联系材料和选文、从合作、勇气、献身精神,科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对科学的理解,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25 短文两篇

一、

1.kuā zhuān xū lǎo

2.

①追赶;②赛跑;③落下;④想要,喝水;⑤到⑥黄河,够;

⑦向北;⑧他的;⑨从前;⑩撞;⑾绳子,断;⑿所以,这里;

⒀坍陷;⒁积水,聚集

3.

①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②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③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④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二、

1.《山海经》,《淮南子》,神话

2.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

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3.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5.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6.“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7.(《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9.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10.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三.1.往北它代发鸠之山在那里淹没来(介词,表目的)黄河

2.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字叫“精卫”。

3.女娃;溺而不返

4.它的形状像鸟,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

5.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和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初一语文下第五单元

一1.A 2.B 3.B 4.C5.A

6.(1)现在的初中生的“追星”有很大的盲目性,多数以偶像派影视歌星为主(1分,意思对即可),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演艺人员以及对人类社会有过杰出贡献的中外名人却遭受冷落(1分,意思对即可)。

(2)需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误入歧途。(2分,意思对即可) 7.略

8.B

9.(1)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10.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

11.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12.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3.距离;同“返”,返回

14.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

15 、“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接近即可.

16.表达他角逐失败后极度失望、痛苦和无奈等内心感受。

17.坚毅、执着,绝不半途而废的高尚人格和坦然面对失败的绅士风度。

18.拟人。反衬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失败后万分痛苦的心情。“堡垒”指南极。为了突出南极的难以征服,反衬斯科特的伟大。

19.环境描写。衬托斯科特沮丧、失望的心情。

20.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

21.宁可受苦受累,也要为子女的心情愉快而实现自己的诺言。

22.既表现出“我”对父亲高尚品格的赞美,也也表现出父亲高尚品格对“我”成长留下深深的烙印。23.不同意,去掉后一来解释不了姐姐哭个小停的原囚,二来有损“父亲”高尚人格的表现力。

四.略

26 《斑羚飞渡》

一、1.C 2.(1)跑跃跳(2)拥挤争夺3.B 4.C5.C6.①来也轻轻,去也轻轻。(安静角度)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图书。(爱护图书的角度)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约用水角度)餐具洗净,别忘共同卫生。(卫生角度)二、1.①量词,群、组。②悲伤。③动乱。

2.①“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句。②“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一声吼叫……”句。

③“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句。④“但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句。3.回来,我们死了孩子们怎么办?我们要用我们的死换来孩子们的生!(此答案不惟一,只须合情合理即可)4.(1)作者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起了名目,进而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得意叙述清楚。这一点看似微小,但在写作时很重要。(2)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这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但作者用了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设置的悬念,这样来写飞渡的情景,更能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3)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作用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4)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团体精神。三、1.斑羚飞渡(或试跳成功,成功飞渡等均可)。2.孩子,准备好了吗?一定要踩着我的背飞过去!3.一反问一感叹,以我认为的“绝对不可能”反衬出斑羚的聪颖和伟大的献身精神。4.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5.①从“老斑羚凭着娴熟的……”到“笔直坠落下去” ②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③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完成了对接一样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斑羚坠崖时的悲惨情形,表现了老斑羚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四、1.反复强调黄蜂对生命的留恋与作者对黄蜂的理解、同情。2.对现在无法挽救黄蜂生命的无奈,将希望寄托在明年,表现对黄蜂的喜爱。3.D 4.提示:第一、尊重生命;第二、人与动物可以和谐相处;第三、人应该去了解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能写出2点,言之成理即可)

27 《猫》

一、1.略2.略二、3.郑振铎《郑振铎散文集》

5.拖摇怂恿隐约蜷伏

6.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7.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8.开头的作用:开门见山,照应结尾,奠定基调。结尾的作用: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9①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②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③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④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10.冬天的一个早晨,在家门口偶然捡到的。

11.它被诬陷吃了小鸟,遭到痛打,最后被赶出了家门,以致最后惨死。

12.不大喜欢愤怒愤愤的十分的难过

13.因为以“毛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

14.表示猜测,因为这而判定猫吃了鸟,突出我的主观臆断。

15.我的良心受伤了因为第三只小猫被我误会吃了小鸟,而且我痛打了小猫,以致小猫最后惨死。这对我的心理触动很大,引发了我良心的自责,因此详写。

16.略

17.对比手法

18.文章前两段是通过比外形、比性格、比本领,来写这两只猫的特点。

19.文章前三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两只猫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即对自家的小猫,是“溺爱”和“娇惯”,而对邻家的猫则是“讨厌”和“憎恨”。后来通过捉老鼠一事,作者改变了对邻家猫的态度。

20.文中的加点词语“机灵”和“伶俐”不能互换,因为“机灵”指聪明灵活、反应快,“伶俐”只是指中看、好玩而已。正因为邻家的猫机灵,才能捉老鼠,作者也因此改变了对邻家猫的看法。

21.a.形容胆怯无能b.形容速度极快,勇猛无比。

22.语言要生动形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喜爱之情。

28 《华南虎》

一、1.jiǎo zhà qiè páo xiào lǜe 诱搐壑羁斓2.①抽搐②石破天惊③不羁④唧唧喳喳

二、1.牛汉史成汉“七月”诗派2.“十年动乱” 象征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2.老虎: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禁锢自由的囚具,代表邪恶。(“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18《陋室铭》导学案语文版

18.陋室铭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记住相关的文言字词解释。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习重点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学法指导朗读法,导读法 【自主学习】 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 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 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 (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 (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 (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 (11)惟吾德馨()() 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 (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题目中的“铭”是指:。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 .........贫乐道 ...的情 ..怀.。4、读一读,问一问 学习质疑: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 (4)有句古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文章的开头三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5)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 。 (6)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④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读一读,记一记(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答:。(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4)孔子云:何陋之有?答:。【小结拓展】读一读,论一论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令许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作者认为只要自己“德馨”,纵然身居陋室,也同样安贫乐道,心美如饴。他要是生活在当代,纵然不是“傻帽”,也肯定是个迂腐不堪的社会“弃儿”----落伍者。对此说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言为心声 ——语言描写导学案 一、进入新课 1:A. 母亲扑过来要哭了。 B.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A.奶奶突然帮我求情了。 B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问题探究: 1、此2组片段的B组句子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2、比较一下, B组句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中心有何好处? 二、明白概念:什么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妙处: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揭示。 想一想,下列语言表达哪一句是合情合理的: 1、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2、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3、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4、小花对老师说:“我要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5、心爱的小狗丢了,小强说:“我的小狗不见了,我会不开心的。” 6、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 小结: 语言描写还得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第一把钥匙: 例: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1、秀才 2、富翁 3、流浪汉 4、县官) 小试牛刀: 设置情境: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2017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 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 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 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 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自主预习新发现】 一、 áng xiǎn chóu yān chàn tǐng kuàng啸 挚奠仰慕 3.芒孺裹层 4.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任人宰割:任免别人随便欺侮。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用惭愧。 【合作探究新课堂】 第一课时

一、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二、 1.①行为描写。②语言描写,如“我不能走”。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选用典型事例往往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里的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才感染了所有的人。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 3.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二课时 一、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 《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回忆录一方面描写了老山界的悬崖峭壁山高路险,另一方面无时不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主义精神。使读者在感受老山界的险阻的同时,又为红军不畏艰难的气概所折服。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我们的爱国之情。 2.学习革命志士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 2.联想想象法:切身体会红军当时的处境,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几个难点分析: 1.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可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来理解。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放佛近在咫尺,而且洪大响亮;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复,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混杂在一起,变化多端,反而变得细切。这些声音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2.如何理解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相互争夺之意,用在红军战士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山路很难走”,且“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而“机关枪身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因而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饭。“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1)

当我死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联想领悟诗的意境。 3.通过熟读背诵,把握三首诗歌的韵律、节奏,理解诗的内涵。 4.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思乡、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 诵读。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联想领悟诗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48年余光中随父母迁香港,第二年赴台,主要诗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想起自己的经历: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二十岁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头lú( ) 埋zàng()瞭.望()未餍.() 饕餮 ..( ) ..( )鹧鸪 3. 解释下列词语。 未餍:饕餮:: 4.朗读背诵这首诗,并归纳主题: 诗人通过倾诉自己死后要葬在()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之情。 二、合作探究 1.你感受到全诗传达给你的什么情感? 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借助了哪些意象?) 2.你认为哪些诗句最富有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乡愁》每节抒写了一件事,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件事。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四、巩固练习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doc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温故互查】觅韵魅慕【导学过程】 一、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2.qí shè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inɡyuān 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 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二、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 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5.欲扬先抑的写法 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达标测评】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 【中考链接】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 【拓展阅读】1.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乡间庙会的经历庙会引发的思考2.示例:女人和孩子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3.主要内容:走亲戚、做买卖、看戏。理解:(1)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2)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1.略2.略 【导学过程】一、1.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画画儿 2.读书渐渐加多,对课也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敬慕尊重爱戴4.不给“我”讲解“怪哉虫” 读艰涩难懂的书 二、1.“我”更喜欢长妈妈,因为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只要是她知道的,都肯讲给“我”听 2.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鲜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快乐的心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新教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 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 (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吹嘘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qí,záo, dǐng.2.C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生活《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B 5.D 6.C 7.A 4.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一)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 3.单是……无限趣味。 4.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例子略。 5.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6.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7.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8.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二)1.略。 2.捕鸟的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5.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三、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1.襟惰掸骊嘱,徊栅惧圃簪蒲 2.扎:zā捆扎zhā扎针zhá扎挣夹:jiā夹缝jiá夹袄 3.D 4.①拖抄倒转抡②床头床角床上床下混合 5.①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②哀而不伤。爸爸爱花儿;毕业典礼。 6.A 7.B 8.A 9.(1)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今天早晨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担心;“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是爸爸去世的一种预感;最后写夹竹桃“垂下好几枝”暗示爸爸去世。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五) 古诗文默写填空 1.“今夜月明人尽望,”是唐代诗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代着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5.代诗人的《赤壁》中,“,”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写的一首词。词中“,!”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代文学家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后两句“,”,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和“,”。 12.唐代文学家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盈盈一水间,”。 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着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8.《幼时记趣》选自《》。作者,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19.《论语》是经典着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名丘,字仲尼,时期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欢迎大家来到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 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 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 3、根据课下注解掌握“铭”的文体知识。 自学检测一: 1、本文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属于古代的骈体文。常见的铭有()()。 答案:刘禹锡,唐代,“诗豪”《秋词》 2、警戒自己,称颂功德座右铭墓志铭 任务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自学检测二: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 ()西蜀()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诗两首》 1.略 2.略 3.略 4.B 5.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 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6.“一切”强调了所有的不幸和挫折所带给人的忧郁都是暂时的,一会儿就过去了,劝诫人们正视“忧郁”,向往“未来”。 7.D 8.示例:你定的那个日子正是上级来检查工作的时候,这样吧,到时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我会抽空过去聚一下。 9.示例:有什么种子就有什么果子。要想收获果子,必先裁种种子。撒下爱心的种子,必收爱心的果实。勤撒善种并辛勤耕耘的人,必获丰富的回报。 10.依次填:廖化;猪八戒;孔明;李逵 11.人生遭受挫折 12.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 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意近即可) 13.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 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14.不能。因为诗中充满了诗人面对困难 和挫折的镇静和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 来临”。 15.无论我们生活遇到什么损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战斗的决心,要相信一切都是短暂的,光明必将驱走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意近即可)

16.péngpài、shuò 18.彭湃、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19.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20.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21.第一节:面对选择困惑迷茫 第二节:作出选择 第三节:路径绵长难以回返 第四节:人生之路不可回头 22.提示:慎重选择。 23.略。象征手法。《走一步再走一步》。 24.略。未选择之路充满诱惑,也是正常人的普遍心理。 25.提示:独立思考,慎作选择,坚持不懈 《伤仲永》 一、yìyèchènlì泯乞 二、属于曾经书写立即题上自己的 三、同“攀”,牵引。对……感到诧异,名作动。把……当作宾客,意动用法。 以……为利,意动用法。以……为奇意动用法 四、从自己;听说听到见闻;到,介词在比被。 五、1.C2.B3.C 六、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 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爱莲说》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 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 任务一:了解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字茂叔,()哲学家,人称()先生。他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代表作是《》答案:1、议论性感想杂文 2、周敦颐北宋濂溪理学太极图说通

书爱莲说 任务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自学检测二: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蕃.(.).淤.(.).濯.(.).涟()亵.(.). 噫.()鲜.(.).不蔓.(.). 2、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节奏?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世人/甚爱/牡丹”是主谓宾结构。 二、四字短句,一般按照两个字划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三、注意一些特殊词语,如出现“而、则”,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如“濯清涟/而不妖,” 四、根据语意划分,意思关系密切的词语划分在一块。如“水陆草木之花”,“草木”和“花”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划分成“水陆/草木之花”。“自李唐来”,“李唐”关系密切,所以划分成“自/李唐来”,不会读成“自李/唐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