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陆超)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陆超)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陆超)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陆超)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

中国古陶瓷源远流长,不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而且工艺精湛,文化、科技内涵丰富。因此,它有着极高价值。正因如此,一些不法者在疯狂盗掘、走私古陶瓷的同时,还大量仿制历代名瓷、烧制伪赝品。由于不法者在仿制过程中借用高科技手段,使一些高仿伪赝品几乎达到了乱真的程度。对此,如何准确地、无损伤地鉴别它们是仿制品、出土品、传世品,以维护国家和个人利益,打击不法行为,已迫在眉睫。

已往,传统的陶瓷鉴定方法,多是通过眼观、手摸、耳听等感官手段,从陶瓷器的纹饰、器型、釉色、胎体、款识等方面来鉴别、判断,而若对古陶瓷的色釉、胎体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烧成温度、烧制氛围进行测试,大都会对古陶瓷器物造成损伤。面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仿瓷,传统的陶瓷鉴定方法显然已力不从心了。再者,传统鉴定方法,无法确定胎、釉成分;对器形、釉彩,甚至纹饰的叙述均无量化标准。从这几方面看,建立科学的古陶瓷鉴定体系已势在必行。

一古陶瓷科技鉴定的现状

目前,国内古陶瓷无损伤鉴定,主要是对陶瓷胎、釉成分、烧成温度、烧制时间、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测定、分析,其主要采用同步辐射X荧光、PIXE和X荧光、热释光、XRF定量分析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的使用,是需要标本数据库及一整套先进设备支持的。所以,此项工作多集中于科研院校,主要有以下几处:

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建立约含有2000个标本的数据库。其中景德镇瓷器胎、釉的主、次、微量元素数据比较多,可以作为鉴定景德镇瓷器的初步依据。现仍在收集相关标本进行测试。

另外,该数据库中还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越窑青釉瓷和南宋官窑瓷的数据,同样可作为初步鉴定的依据。与此同时,他们采用陶瓷烧制工艺制备了一套陶瓷专用标准参考物,这套标准参考物的主次量元素与一般瓷器的实际情况相符,其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也基本满足了中国古陶瓷测试的需要。各种检测表明,其所含各种元素的分布十分均匀,标准参考物质也接近瓷器标准,这就为XRF的定量分析和中国古陶瓷的科技鉴定提供了基本保证。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文物产地及其矿料来源的研究。最初,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与探索文化交流相关,其研究对象也主要是古陶器。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贾湖遗址出土古陶和有关粘土的分析,发现当时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陶器制作的。应该说,利用古陶产地分析的信息来探索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这在国际上还是第一次。近两年来,由于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在李家治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下,业已开展了汝瓷微结构和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完全具备了开展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研究基础。

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实验参数可控的专用装置,对无损测试的实验参数进行了分析探索,以便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并将XRF和SRXRF等无损方法和INAA等有损方法,通过对相同古瓷样品的测试,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旨在确立不同方法间测试数据的转换关系。此外,他们也开展了古陶瓷标准参考物质的研究工作。

4)陕西科技大学(原西北轻工业学院)于90年代初期即初步建成“中国古陶瓷胎釉化学组成数据库”,随后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对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与此同时他们利用XRF测定了耀州窑出土的历代瓷片和陕西汉阳陵出土的陶俑的微量元素组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古陶瓷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判别函数进行了研究,为古陶瓷的断代断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考古工作者的支持下,通过对耀州窑、长沙窑、磁州窑以及越窑等窑口不同时期逾千

种典型器物的复原图进行的扫描或数字照相——数字化——建库工作,初步建立了中国古陶瓷器型结构数据库,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耀州窑出土的碗与钵的器型结构参数进行处理,分别研究了它们的演变规律,并得到了依据器型结构参数进行辅助断代的判别函数。5)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利用PIXE方法开展了中国古陶瓷、古玉器和古代书画印章的分析和鉴定工作,业已积累了相当规模的数据库和丰富的经验。

二传统鉴定方法与科技鉴定方法的关系

传统鉴定方法与科技鉴定方法如何结合而建立起科学的鉴定体系来,这是与会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会专家们分歧较大。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大多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标本数据库的不断丰富、完善,科技鉴定方法必将居于主导地位,是鉴定结论的最终给出者;而传统鉴定方法,将逐步成为科技鉴定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步骤,一项前期工作。对此,文博界的专家则认为,科技鉴定方法不可能独立于传统鉴定方法之外,只能是科学鉴定体系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一种补充。

传统鉴定方法与科技鉴定方法两者关系到底如何?不解决好两者关系,建立古陶瓷科学鉴定体系就无从谈起。

就两者关系问题,汪庆正先生认为:两者不可偏废。过去传统鉴定方法主要是靠眼光、凭手摸、靠古代文献资料、靠新出土的一些实物傍证。而现在,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一定要靠自然科学的测定。但是单纯自然科学测定是不可取的,因为标本的取舍要靠人文科学、靠考古发掘来决定。自然科学手段只能是补充,不能独立,对书画也好,陶瓷也好,“独立”是行不通的。所谓鉴定,不仅仅是断真伪。都是真的,还要鉴定它是好的,还是一般的,是精还是粗,这都是鉴定,离开人文科学就不行。但仅凭地层关系、靠眼看、手摸、翻资料、搞排比,依然解决不了问题时,就非得需要自然科学测定手段不可。鉴定需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掌握历史上已经有的资料;二是要有新考古发掘的资料,如窑址的新考古发现等情况;三是传世品的排比、分类;四是自然科学手段的测定;五是进行摸拟实验。这五项工作做好了,才能完成鉴定工作,如此两者的关系才能明确,且非得结合起来不可!

三古陶瓷科技鉴定所面临的问题

无论如何,古陶瓷无损科技鉴定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方还有待完善,有待提高。正如王昌燧教授所说,要保证古陶瓷科技鉴定的可靠性、精确性,还应做好8项基础工作:1)所收集的陶瓷标本应选自遗址或窑址明确、地层可靠的考古发掘陶瓷残片,特殊情况,也可选用档案记录准确或带有纪年的传世品;

2)每种陶瓷残片标本或整器的数量不得少于10件。当然所收集标本的数量越多,所得结果就越接近真实;

3)标本的化学组成数据应尽可能多地包括主量、次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4)应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标本的工艺信息,如原料来源和处理情况,烧成方法和烧成温度以及其他工艺内容;

5)无损检测化学组成时,需要一套元素种类和含量覆盖面广且分布均匀的中国古陶瓷测试专用标准参考物。所谓专用,不仅要求其元素组成和含量与中国古陶瓷尽可能接近,而且需经烧制而成;

6)必须建立容量大、操作性和通用性强的“中国古陶瓷物理、化学基础数据库”;

7)对所得数据可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各种方法以及其他方法运算和处理以求得最合理、最接近真实的结果;

8)将所得规律结合其具体烧制工艺进行演绎和归纳,以获得客观的、经得起检验的结论,甚至提出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长期艰苦而细致的努力,方能逐步完成。同时,我们要明确,从自然科学角度讲,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研究思路业已成熟,一些名瓷,如景德镇元明清官窑青花瓷器、越窑青瓷和南宋官窑瓷器等,已经具备了科技鉴定的基础,若与文物鉴定专家通力合作,完全可以开展具体的鉴定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多数名瓷至今尚不具备科技鉴定的基本条件。但对任何一种名瓷而言,其科技鉴定的研究程序是相同的,研究思路是成熟的、可靠的,即都要经过标本收集、测试分析、数据处理和演绎归纳等四个阶段。只要统筹兼顾,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总是能逐步完成这一系统工程的。

瓷器鉴定常见名词解释

瓷器鉴定常见名词解释 高岭土——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故名。“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不(音敦)子——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名词。 釉浆——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

烧炼而成。 钴土矿——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一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泥麻青——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回青——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

石子青——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晾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拉坯——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泥条盘筑——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外陶瓷艺术鉴赏 院系:滨江学院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13级英语(2)班 姓名:刘粉芳 学号:2013231005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而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了解陶瓷、茶叶和丝绸开始的。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有点瓷器的制作。到宋代社会安定的时候陶瓷工艺达到顶峰,中间有唐朝著名的唐三彩,后有元明清的青花,中国的陶瓷就成了一个独有的陶瓷文化。 一、陶瓷的发展 夏、商、周朝时期,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秦汉时期,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期,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 唐朝时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和刑窑。 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宋朝的繁荣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的稳定和文墨气息是各项技艺发展的基础。宋代制陶手艺卓越,比较突出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以及钧窑,这五大瓷窑代表了宋代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后世便有仿制也达不到宋时的高度。 元朝时期,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朝时期,”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至清代中国陶瓷已经有了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第一章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瓷器研究与鉴定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瓷器鉴定的内容与年代依据 第三节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第四节掌握瓷器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1、瓷器发展史的知识 2、瓷器烧造的工艺知识 (1)窑炉 (2)窑具 (3)器物成型 (4)化学原素与烧成气氛 第二章宋代五大名窑、民谣精品及瓷片标本赏析 23 第一节北宋官窑的鉴别 1、汝窑 2、钧窑 第二节南宋官窑的鉴别 1、修内司窑 2、郊坛窑

第三章宋代民窑的鉴别35 第一节宋代北方民窑的鉴别 l、以定窑为代表的印花白瓷 2、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刻花青瓷 3、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白地黑花瓷器 4、以钧窑为代表的花釉瓷器 第二节宋代南方民窑的鉴别 1、以越窑为代表的划花青瓷器 2、以龙泉窑为代表的青瓷器 3、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器 (1)青白瓷的兴起(北宋初期) (2)青白瓷的发展(北宋末至南宋初) (3)青白瓷的衰落(南宋中后期) 4、以建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 第四章历代名瓷的产生、发展、风格演变及其鉴定50 帝王与龙纹瓷器 元代枢府白瓷 元青花瓷器 宫廷御用黄釉瓷 明代红釉瓷器 永乐甜白瓷

宣德青花瓷 成化斗彩瓷 正德皇帝与伊斯兰纹饰瓷 嘉靖道教纹饰瓷 清代皇帝与万寿节瓷器 清宫习俗与插花瓷器 康雍乾珐琅彩 康熙开光纹饰瓷 康熙文房用瓷 雍正瓷 乾隆藏传佛教瓷 乾隆特种工艺瓷 乾隆御制诗瓷器 道光慎德堂款瓷器 同治婚礼用瓷 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 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瓷器 第五章元代瓷器鉴定的历史背景 229 第一节北方瓷窑的衰落 第二节龙泉窑青瓷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景德镇瓷窑的新成就 第四节青花与釉里红瓷器

专家如何鉴定古瓷器(图)

专家如何鉴定古瓷器(图) 故宫镇院之宝中华瓷王多釉色乾隆粉彩瓶高仿古瓷故宫瓷器瓷库中国讯鉴定一件瓷器一般要分四步走:辨真伪、定窑口、断年代和评价值。辨别真伪是前提,而这种鉴宝节目基本依靠传统的经验鉴定和“眼学”来完成最关键的辨真伪环节,其实是很不保险的。现在科学鉴定手段已十分发达,有了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这样的“高科技”,比过往的陶瓷成分分析鉴定可靠很多。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有很强的规律性,我们通过对陶瓷微观形态的观察就可以断定陶瓷的“年龄”。对于古瓷器的鉴定瓷库中国专家有他们自己的见解。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要长些陶瓷文化。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瓷、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花瓶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优秀教案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 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 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b5E2RGbCAP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 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p1EanqFDPw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 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 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 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DXDiTa9E3d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RTCrpUDGiT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 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5PCzVD7HxA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 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 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jLBHrnAILg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 刊于《收藏界》2008年第1期 伍秋鹏 古陶瓷鉴定与收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目前的古陶瓷鉴定方法,可以分为传统鉴定和现代科学鉴定两种。传统鉴定,有时又被称为“眼学鉴定”,即鉴定者通过手摸、眼看、听声音、闻气味、掂重量等基本方法,对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重量、声音以及制作、装烧工艺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然后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窑口和价值作出判断。现代科技鉴定,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古陶瓷鉴定领域,采用一定的科学检测仪器,对古陶瓷胎、釉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能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从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和产地做出结论。目前常用的科技鉴定方法主要有热释光测定、微量元素分析、老化系数分析等。 关于中国古陶瓷鉴定的发展方向,多数专家的意见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走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相结合的道路。但是,从目前古陶瓷鉴定的现状来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还是要依靠传统的眼学鉴定。这是因为,现代科学鉴定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诸如,仪器设备昂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花时较多,需要储备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大量古陶瓷标本,建立庞大的数据库,鉴定成本较高;以及鉴定技术不成熟,误差较大,有的鉴定技术已经被作伪造假者破解等问题。 传统眼学鉴定的主观性较强,常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印象。由于传统“眼学鉴定”的依据是鉴定者的经验,每个鉴定者的专业经验、擅长领域、所处的地域环境等不尽相同,使用的鉴定标准和依据不同,对于同一器物常有不同的意见。以致有人认为传统眼学鉴定不科学,缺乏统一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经验。此外,许多初学古陶瓷鉴定的人,常常感觉古陶瓷鉴定很难。有的人看了不少的书,对古代陶瓷的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和各个窑口的特点都很熟悉,但结果却是买了很多的假货,水平仍然没有多大的提高。他们常常困惑的是: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件陶瓷在有的情况下,大家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真即是真,假即是假;然而在很多的时候,大家却难于取得一致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或本质,简单地说就是:真假对比,识真辨伪。古陶瓷鉴定与日常生活中诸如钞票、烟、酒、电器、皮革、印刷品、出版物、衣服等物品的鉴定,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这些不同的物品,我们通常从包装、外观、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

xx古代瓷器纹饰 xx古代瓷器纹饰 【一路连科图】瓷器装饰题材。一路连科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颂语,谓此行可以连中三元。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份称登科。科举考试分乡式、会试、殿试三等,乡试列为首者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夺魁称状元。清代瓷器上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一路连科”之意。此外,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花瓶,称“一路平安”,这些题材不仅是对赶考学生的祝福,也是对人们美好未来的希翼。 【八仙图】“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八仙所持之物: 张-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清初仍较流行。 【八吉祥】瓷器纹饰。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期。八吉祥图案为: 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它们(或称八宝)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北京雍和宫法器说明册》载: 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物。****,佛说****圆转万劫不息之物。宝伞,佛说张驰自如,曲复众生之物。白盖,佛说遍复三千净一切药之物。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物。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物。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禳劫之物。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物。 元代瓷器上八吉祥的排列无一定规则。明永乐开始按轮、螺、盖、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亦有不按顺序排列的。有印花和彩绘两类,印花多见于元至明永乐年间,宣德开始以彩绘为主,有青花、斗彩、五彩等,清代出现粉彩、珐琅彩品种。

正确的瓷器鉴定方法

正确的瓷器鉴定方法 具体到瓷器的鉴定上,本 质鉴定内容就是对瓷器胎土、 釉色和彩料的认定,也只有对 胎土、釉色和彩料进行综合判 断,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鉴别古 董瓷器的真伪。胎是骨,釉是 衣,对胎土和釉色的鉴定最为 关键。当然我们首先要了解胎 和釉在各个时期的特征。 元代的胎土在淘炼中不是 很细腻,含有杂质,经过长时间自然的变化颗粒更明显,铁锈点和火石红斑都会带有沉着的色感。明代早期的胎土则淘炼得比较细腻,结构也显得紧密。明代中期胎土的淘炼则更为细腻,有了高质量的胎土才可以制作出如成化鸡缸杯等极为精细的作品。明代至清早期、后期胎土又变得粗糙,并导致瓷器制作整体水平的下降。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胎土的淘炼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和杂质,也显得疏松,整个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元和明代青花瓷器多数都为青白

釉和小部分白釉,另外各种单色釉瓷器的釉面都特别肥厚润洁,以至于釉面结构也相当紧密。清以后青花瓷器的釉面则有更多的变化,有青白釉、白釉、灰釉等,而且釉面的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变得稀薄和松软。 鉴定中对元、明、清瓷器的彩料也要有细微的分析研究。如青花、五彩、釉里红、粉彩、斗彩、珐琅彩、墨彩和各类单色釉。如青花彩料元代最有特色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明代青花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永乐、宣德时期还用苏麻离青为主;成化、弘治、正德以国产的平等青为主;嘉靖、隆庆、万历大量使用进口的回青料;天启、崇祯浙料用的较多。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分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称“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浓郁深沉的特点。 了解各朝瓷器的胎土、釉色、彩料特点是为了更好地去掌握鉴定的本质内容,寻找到各朝瓷器在胎土、釉色、彩料方面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也是为了更好的鉴定。共性的特点就是器物经过长时间自然变化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物理性的转变特性,料深沉,光泽内敛有厚度,在整个器物的用色上有浓淡深浅的变化,另外,各类釉上彩的彩料都有自然的润光从彩料深处溢出,光芒闪烁让人心动。当然在瓷器鉴定中还是要全面地分析和判断,但从初始鉴定的角度来看,对胎土、釉色、彩料的认识应该还是最为关键的。胎土都有结晶,有润光,结构相对紧密,有一种厚重感。釉面温润如玉,有一种内在的宝光由里而外自然释放。彩料的特点和釉面相似,青花瓷器的用料深沉,光泽

(整理)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说市场中流通的就没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就成为各位藏友首先需要学习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近些年在实践中的观察和研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瓷器收藏品市场 如今的收藏市场极为混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术观点方面:由于我们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很多的基本建设都在同步发展,在大兴土木工程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遗迹、遗址遭到破坏,也有部分得到发掘,还有更多的一部分被盗掘的现象。就考古范畴来讲,很多的遗址都通过科学的方法发掘出来了,使很多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得到了修正。比如说,传统说法北齐时期(550—577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通过这两年在河南巩义市一个瓷窑遗址的发

掘,发现了北魏(420—534年)的白瓷,使白瓷的出现年代又往前提了;还有,南京发现了三国时期(220—265年)釉下彩,使釉下彩的出现时期从唐代(618—907年)提到了三国。这些都是在科学的发掘过程中对原有的观点提出了修正。再比如说,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研究发现,有些学者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个宋代钧窑,现在有了北宋说;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从北宋到明初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都有不同的依据在支持各种学说的论点。这些发现虽然丰富了学术气氛,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一个学说的出现,我们的市场就会随之出现一种观点、出现一种“产品”。比如说,唐代青花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扬州唐城遗址发现的唐代青花,经过考证是河南巩县窑烧造的,可以说在三十年内没有更多的动静,没有更多的学术争论,市场见到的也少之又少。现在随着郑州市一个发掘报告,证明在河南郑州市发现了两件从唐墓出土的塔式罐是唐代青花,在市场上就见到了大量的唐代青花。也就是说一些本来是纯学术上的争论,被市场商业化运作所利用,或者是借着学术上的争论,出现一些相应的产品。那么就目前来讲,我认为唐代的青花有三种情况,A、真品;B、

中国古代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中国古代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摘要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鱼纹装饰比较特殊的发展阶段,该阶段鱼纹由陶器装饰为主,逐步转向以瓷器装饰为主。本文从鱼纹装饰的涵义、鱼纹装饰的技法、鱼纹装饰的形式(包括构图方式、鱼纹形态、组合形式)等几个主要的方面,分析和研究了这一时期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关键词陶瓷,鱼纹,装饰特征 1引言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不定和隋代的时间过于短暂,唐代就成为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陶瓷蓬勃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唐代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绘画和雕塑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陶瓷鱼纹装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鱼纹装饰由陶器向瓷器上的逐步转移,鱼纹装饰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调整时期。 2鱼纹装饰的涵义日趋世俗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鱼纹装饰开始较多地

出现于陶瓷器上,其涵义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一种原因是当时普通阶层的人们更多地希望生活富裕宽绰,期望年年(连年)有余的思想观念;另一个原因是唐代皇帝姓“李”,“鲤”同“李”为谐音,故唐代多喜爱鲤鱼,皇室之中以鲤为佩,兵符也改用鲤符,将鲤鱼视为祥瑞。由此,鱼纹装饰中的吉祥涵义逐渐显现,崇拜和信仰的象征性逐步淡化,世俗化的趋势得到增强。 3继续完善在陶器上的装饰 唐代早期陶器上的鱼纹装饰以单色釉为主,之后逐步向多色釉发展,并且出现了三彩装饰。三彩陶器的最大特色在于高度发挥了低温铅釉的性能,运用黄、红、蓝、褐等色釉,制作成复杂、华美的装饰。图1为唐三彩鱼纹盘,盘内绘鱼纹和植物纹组成的适合纹样,并施以黄、绿色的釉。 4探求鱼纹在瓷器上的装饰技法和装饰形式 4.1 鱼纹在瓷器上的装饰技法 瓷器由瓷土上釉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材质坚硬,表面光滑,和陶器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魏晋南北朝时期,瓷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修订稿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自动化姓名:** 学号:*** 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china”来自哪里。 论文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 一:陶瓷简介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古陶瓷胎质鉴定 在传统标形学鉴定中,对古陶瓷胎质的鉴定仅凭人眼直观,其结论也非常简单,多以形容词来表述。形容颜色就是黑、白、酱、紫、灰、黄、红等等;形容质感就是饼干、糯米、致密、疏松等等。这种鉴别方法不但远远落后于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的造假者,也没有真正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面对严峻的作伪形势,鉴定者必须摆脱传统经验的束缚,拿起高科技的武器与之战斗。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鉴定古陶瓷胎质是否可行,是否实用?回答是肯定的。 科技鉴定的可能性 古陶瓷的胎都是采用天然矿物材料制作的。既然是天然矿物,就应该有各自特有的矿物结构和成分指数。古陶瓷制胎工艺相对简单,在元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多数采用单一原料生产(一元配方),少数采用二元配方。虽然元代以后景德镇窑开始采用二元以上的多元配方,但都是使用周边地区矿料。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窑口、不同品

种陶瓷的胎质,其矿物特性和元素成分是有明显特征和差异的。如果我们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了解它们的矿物特性,鉴别它们的元素成分和含量,就可以从中获得鉴定真伪、时代、窑口和品种所需的科学数据。 以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及其后世仿品的胎质对比 为例,冯京元大都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哥窑瓷片样品的瓷胎特征成分为Al2,O3(三氧化二铝)、TiO2(二氧化钛)和Fe2O3(三氧化二铁)。其中Al2O3和TiO2含量高为传世哥窑的特征。Al2O3含量一般在24%-29%,TiO2含量平均高于1%。历代景德镇仿品瓷胎中的TiO2含量都在0.5%以下,现代仿品瓷胎中TiO2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此外,我们又测得龙泉黑胎青瓷的瓷胎成分中TiO2含量低于传世哥窑,平均为 0.75%,在1%以下,且釉的成分也与传世哥窑存在较大差别,据此可以断定这两种青瓷属于不同品种,证明了传世哥窑并非龙泉窑所产的说法。 我们在对许多品种的古陶瓷的研究中都会发现一个普 遍规律,就是前期产品的质量要好于后期产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原料,并非后人的制瓷技术不如前人,而是前人先行选用的是优质原料,给后人留下的是劣质原料,当原料资源全部枯竭了,生产也就截止了。今人在制作仿古瓷时,由于古瓷原料的枯竭,只能使用替代品或改变加工工艺,这就为我们通过胎质鉴定来辨别真伪和断代提供了客观依据。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和器皿。总之我国陶瓷的发展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萌芽,以及奴隶制的出现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出现了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的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瓷器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挂釉、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经 1300℃以上高温烧制成的器物。 商代的原始青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几个发展阶段。 东汉青瓷刚刚从原始瓷中脱胎出来,也是原始瓷器踏入成熟期的门槛,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跃进时期,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为普及,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特别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出了白瓷,成为瓷器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唐代制瓷业在规模、技术、艺术上都超越前代,瓷窑遍及大江南北。唐代由于瓷器产区日广,各地区出现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如越窑、邢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其时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一白一青,遥相辉映,即陶瓷史上所称的“南青北白”。同时被作为唐朝象征的唐三彩在这一时期广销海内外。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元代的制瓷业在宋、金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突出成就是大量烧制青花瓷和发明了釉里红装饰法,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瓷器生产空前繁荣,景德镇窑名满天下,民间窑厂遍布南北,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彩瓷方面除青花和五彩瓷进一步改进提高

中国古代瓷器常见纹饰的喻意

中国古代瓷器常见纹饰的喻意 在我国古代瓷器上常见纹饰有:百花、山水人物、渔樵耕读、耕织图、十六子、百子图、博古、八仙、八宝、三星人、云龙、穿花龙、九龙、九龙闹海、海水龙、云鹤、团鹤、云凤、凤穿花、云蝠、团蝶、牡丹、凤牡丹、丹凤朝阳、水仙、兰草、兰石、石榴、莲池荷花、并蒂莲、秋葵、菊花、月季、海棠、四季花、玉兰花、团花、团菊、折枝、牡丹、缠枝莲、山石芭蕉、山石.牡丹、秋叶怪石、山石竹鹊、花卉蝴蝶、喜鹊梅花、海马瑞兽、雄鹰独立、鹰石、三鱼、荷花翠鸟、花鸟、锦维牡丹、松鹿、松鹤、松鹰、松下老人、二老赏月、人鹿、仕女、牧牛图、三羊开泰、五子登科、米带观砚、山高水长、万寿无疆、安居乐业、歌舞升平、双燕、五谷丰登、年景、松寿梅、重阳菊花、七夕图、狮球、海兽、天鹅、天马、花蝶、葫芦、竹石、菊石、松石、折枝花、折校果、灵芝、葡萄、蟠躏螭、朵花、梧桐、缠枝花、团莲、把莲、勾莲、冰梅、草虫、鱼藻、蝈蝈、蛐蟀、佛手、白菜、西湖十景、庐山十景、羊城八景、太白读书、仕女歌舞、印谱、秦砖汉瓦、金石文字、皎洁明月、银河在天、七珍八宝、寿星、钟尴、罗汉、二老图、五伦图、太平有象、蝴蝶探花、喜字、八仙庆寿、眼麟、福禄寿、蜂蝶、梅雀、杏林春燕、水浮莲、西蕃莲、苟药、芙蓉、富贵白头、松下三老、合和

二仙、刘海金瞻、竹兰梅菊、子孙葫芦、竹林七贤、四灵、十鹿、百鹿、三秋、九秋、八桃、九桃、西厢记、三国演义、封神榜、文王访贤、水浒、空城计、隋唐演义、陈平卖肉、木兰从军、加官进爵、赤壁赋、饮中八仙、大乔二乔、四妃十六子、婴戏百子图等。许多装饰图案的构思,有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和表达人们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生 活的祝福。下面重点介绍20种我国古代传统瓷器纹饰及其喻意。1、二龙戏珠为二条云龙一火球;龙据说是“四灵”之长,“四灵”为龙、凤、龟、麟。《广雅》载“有鳞曰蛟龙,有冀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蜻龙,末升天曰蟠龙。”在传说中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如果图案为多条龙戏珠,称为“群龙戏珠”。如果图案为二条云龙盘旋中间有一寿字,则称为“云龙捧寿”。表示吉祥安泰相祝颂的意思。2、龙凤呈祥为一龙一凤;传说龙是鳞虫之长,凤为羽虫之尊。那里有龙出现,那里就有凤来仪,那里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龙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为一种祥瑞和吉祥的象征。此外也有称之为“龙祥凤瑞”。3、龟鹤齐龄为一龟一鹤;传说中的龟是四灵之一,为甲虫之长。是长寿的象征,可兆吉凶。故古时以龟甲刻文。《尔雅·释虫》中记载“十龟:一神龟、二灵龟、三摄龟、四宝龟、五文龟、六篮龟、七山龟、八译龟、九水龟、十火龟。”日本人对龟有特殊感情,常有以龟字为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

精心整理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自动化姓名:**学号:*** 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china”来自哪里。 论文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 一:陶瓷简介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古陶瓷科学鉴定-羟基鉴定法

古陶瓷科学鉴定-羟基鉴定方法 1928年C.V.拉曼实验发现,当光穿过透明介质被分子散射的光发生频率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拉曼散射。光照射到物质上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发光波长长的和短的成分, 统称为拉曼效应。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是以拉曼效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其信号来源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其谱线数目、位移值和谱带强度等直接反映了分子的构成及构象信息。拉曼光谱的应用范围遍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纯定性分析、高度定量分析和测定分子结构都有很大价值。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分析技术,由于它能够获得物质的分子信息而被应用于文物的分析中,特别是拉曼光谱作为无损的分析方法,可应用于文物的原位分析。 羟基是由氢和氧两种原子组成的一价离子团(-OH),即氢氧根。字中左边的羊表示氧,右边的表示氢,读音取氢(qing)之qi,取氧(yang)之韵母a ng,合起来念――“抢”。 羟基在高温下不稳定,在常温、常压地表环境下是稳定的,其在陶瓷釉面中的含量与陶瓷烧造出窑时间成正比关系。羟基是鉴定古陶瓷真伪的定性、定量物质。

羟基鉴定方法原理及优点 原理(一)我们知道陶瓷在烧造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反应之一是釉料的脱水反应。反应过程如下: 1、100~110℃吸附水开始排出。 2、110~400℃其它矿物杂质所带入的水排出。 3、400~450℃结构水开始排出。 4、800~1000℃时排水结束。 由于中国古陶瓷的烧造温度均在1200℃以上(除陶器外),同样现代仿品的成瓷温度亦均在1280℃左右。因此从理论上可以得知瓷器在烧造结束后,其釉面中不存在结构水、离子水、吸附水等。我们对新烧造的陶瓷做了大量的检测,检测结果与理论推算完全相附。 (二) 新仿品和古代真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仿品与真品之间的本质区别,也就无法找到正确的鉴定方法。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 【一路连科图】瓷器装饰题材。一路连科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颂语,谓此行可以连中三元。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份称登科。科举考试分乡式、会试、殿试三等,乡试列为首者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夺魁称状元。清代瓷器上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一路连科”之意。此外,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花瓶,称“一路平安”,这些题材不仅是对赶考学生的祝福,也是对人们美好未来的希翼。 【八仙图】“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八仙所持之物:张-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清初仍较流行。 【八吉祥】瓷器纹饰。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期。八吉祥图案为: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它们(或称八宝)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北京雍和宫法器说明册》载:法螺,佛

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物。****,佛说****圆转万劫不息之物。宝伞,佛说张驰自如,曲复众生之物。白盖,佛说遍复三千净一切药之物。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物。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物。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禳劫之物。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物。元代瓷器上八吉祥的排列无一定规则。明永乐开始按轮、螺、盖、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亦有不按顺序排列的。有印花和彩绘两类,印花多见于元至明永乐年间,宣德开始以彩绘为主,有青花、斗彩、五彩等,清代出现粉彩、珐琅彩品种。 【八音图】瓷器纹饰。钟、磬、琴、萧、笙、埙、鼓柷、圉八种乐器叫八音。八音也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圉等属木类,笙、芋等属匏类,管、萧等属竹类。清代瓷器上绘有八音图。 【三多九如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随园笔记·庄子天地篇》载:“华封人祝尧曰:‘使圣人福,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尧辞曰:‘多富则多事,多寿多辱,多男多累’”,九如:如山、如阜、如陵、如 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 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也是祝颂之辞。瓷盘上绘佛手、桃、石榴、,喻多福(佛与福音近)、多寿、多子,绘九个如意指代“九如”,合

古代瓷器底足鉴别

古代瓷器底足鉴别 陶瓷鉴定,不外乎看器型、辩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情况、文化背景等,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单一个器型就够复杂了,如《中国陶瓷》中所列典型器型就极多;而胎又涉及众多窑口,即使同一窑口不同年代其胎土也不尽相同。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故然要学看器型、辩胎釉、论纹饰,但更重要的是迅速找准突破口。这样,才有感觉,才能由浅入深捉到一些真品,真品捉到了(哪怕捉到一只),就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兴趣,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那么其突破口是什么呢?本文从陶瓷器底足着手讲述一些鉴定方面的 常识。 小小底足好似人的内脏,抓住“五脏六腑”,综合分析,较易找到感觉,避开假货,捉到真品。例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纹及切削纹)、“跳刀痕”、“棕眼”、“火石红”(窑红)、“垫烧痕”、“湖米底”、“敲底”、“沾窑砂”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 “乳突”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只突起。元代“乳突”明显,明早期“乳突”也较大,洪武中期渐小,永乐、宣德有细小“乳突”,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但

到嘉靖万历时又出现“乳突”,一直到崇祯才没了“乳突”,这就是说“乳突”是明及明之前古瓷特征之一。 “旋痕”包括“跳刀痕”,在明末清初较为明显;而明初时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时底足内壁也有旋转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间隆起一脊梁。而在明正德时底足处往往有放射状的田螺纹。 “棕眼”(针鼻孔),康熙时底釉处往往出现大小不一的“棕眼”,疏密不均,但无论大小都从“棕眼”中清晰地看到胎体,而光绪民国及现在仿康熙的作品,“棕眼”大而浅,一般从“棕眼”里看不到胎体。 “火石红”(窑红),明前由于胎土中含铁量高,加温时露胎处氧化成砖红,甚至羊肝色。明之民窑削足之处火石红就特别浓显,仿品之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尽显轻浮不定,有的还偏黄.明后期已较淡,但明宣德时还常见火石红斑。直到清早期仍可见到火石红。 “湖米底”,明与明前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高,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吹风的砂底处氧化成米饭烧焦似的片片的痕迹。 “敲底”,道光时钧红,由于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

中国古代陶瓷简述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讲述的题目是《中国古代陶瓷的成就简述》。 众所周知,陶瓷的英文名是china,就是把C小写后的中国(China)。这样大的一个名号挂在貌似不这么大的陶瓷上面,由此可见,陶瓷在我们国家、在世界的地位真是不一般。 陶瓷,陶瓷,陶和瓷其实是两个词。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苏省发现了1万年前的陶器的残片,说明我国已有万年的制陶历史了。瓷器的发明也可以追溯到近四千年前。中国发明瓷器对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此被世界人民誉为瓷器之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陶器。 早在商代时期,灰陶就已经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白陶则制作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及建筑明器等。这个时期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这时,汉代出现了一种加铅的釉陶,人称“铅釉陶”。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时代的三彩器、明、清至今的紫砂壶和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别具一格且倍受人们所赞赏。 然而陶器终究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再次发现,原来某种特定的泥巴经过高温烧造以后,就会变得更加坚硬、细腻、漂亮和实用,于是瓷器也就应运而生了。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东汉魏晋时则正式形成。早期瓷器以高温色釉,特别是以铁元素为着色剂的青釉为特征,白瓷烧制又难于青瓷,北齐到隋唐时,白瓷开始成为自身发展系列。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说。即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 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为装烧瓷器的重要窑具之一。各种瓷坯,均须先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 说到宋代的陶瓷业,最有名的莫过于青花瓷了。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代,制造技术传播至近东、日本等国,最后传到欧洲。 宋代无疑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宋瓷的美学风格,可以说是沈静雅素自成一路。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辽瓷则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因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辽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异,烧瓷品系与工艺也大体与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