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刺参池塘养殖操作规程

刺参池塘养殖操作规程

刺参池塘养殖操作规程
刺参池塘养殖操作规程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指导书

在生产过程中所用

1、海水均要符合国家无公害养殖海水标准(NY 5052-2001)

2、饵料生产厂家均要有合法资质,其产品均要有合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的质检证明。

3、药品均要遵循国家违禁药品使用条例,严禁使用违禁药品。购进的药品要

有生产厂家的合法资质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刺参的池塘养殖

一池塘的建造与整修

池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刺参栖息的场所,直接关系到刺参的生长,建造整修池塘必须适合刺参的生态习性。

二养殖池塘的条件要求

建造池塘时,应选择无污染源的海区附近,每个养殖池塘的面积以30~100亩为宜,池水深度至少保持在1.2~1.5米,有条件的池塘,可使池水深度达到2~3米。为保证池塘能自然纳、排水,最好设高低2个进排水闸门,低闸门清池排水用,其基面与最低潮位一致;高闸门基部以半潮潮位为准,以便利用潮差向池内自然纳水。刺参养殖池塘的日换水量应在10%以上。池塘建成后,要翻耕池底,修筑环沟。养殖海参的池塘要求水源无污染,无淡水注入,周边无工业污染,特别是不得有油污污染,仅排水方便。池底底质以比较硬的沙泥质、泥沙质或沙质为好。水质要求盐度常年稳定,盐度范围28~33,PH值7.8~8.7,溶解氧5mg/l以上,有机物耗氧量1.4mg/l,氨态氮0.1mg/l以下。

三养殖池的整修和附着基的投放

1、池塘整修

池塘整修内容主要是对坝坡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止长年因池水冲荡和下雨冲刷对坝坡的破坏而造成池底的淤积,处理方法有石块砌浆、水泥板混凝土护坡等,也可采用压铺碎石和塑料编织袋等办法护坡。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泥质和烂泥底质,不适合刺参栖息生长。因此为了保证海参栖息生长具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定要把池底处理好,彻底清除污泥和杂物等。

2、附着基

采用堆状投石,人造预制件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为便于刺参栖息,池底投放石块构成人工礁,每亩投石量80~150立方米,人工礁可筑成垄式,高度、宽度均为30厘米,为便于清池,人工礁排列成条形或“韭”字形、“非”字形,主排距1~1.5米,支排距约0.5米。人工礁也可建成堆状,即每隔0.5~1米投石一堆,每堆直径约0.5米。即每隔0.5-1m投石一堆,每堆0.5m左右。

四放养前的准备

1、清池消毒、繁殖基础饵料生物,池塘建好后,应进行清池消毒,清除掉鰕虎鱼、蟹类、海星等敌害生物,消毒时进水30厘米,用漂白粉(每亩10~20公斤)或生石灰(每亩60~70公斤)均匀泼洒,2天之后将池内水完全排掉。重新纳入新鲜海

水,水深约0.8米,开始肥水,以增加池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可施加经发酵的有机肥(每亩约500~1000公斤)或无机肥(每亩20~30公斤)。

2、移植大型藻类

池塘内应尽量增殖海带、裙带菜、鼠尾藻等大型海藻,或移植大叶藻,为刺参提供良好的栖息生活场所。增殖海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采孢子投石法:使海带、裙带菜等的游孢子放散并附在石块上,然后投放到池塘中。②投放种菜法:将成熟的海带叶片、裙带菜的孢子叶绑在采苗绳上或装在网袋中,经阴干刺激后投放到池塘中。③沉绳增殖法:将海藻幼苗夹在苗绳上或将孢子直接采到苗绳上,再将苗绳沉到池底。

五苗种的放养

1 放养密度

放养参苗的季节,一般为春季或秋季。刺参养殖苗种的来源有三种,第一种为秋苗,即人工培育的当年苗种,体长2-4cm左右,每亩投放0.5万头-1万头,根据换水量的大小、水的肥瘦及池塘的水域生产力加以增减,成活率一般在l0~40%,1.5-2年可以收获。第二种为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种经室内人工越冬,个体大小在6cm左右,每亩放苗4000~8000头,当年秋冬可收1/4~ l/3,翌年夏眠前即可全部收获,成活率在70%以上。第三种为自然苗,50头~60头/kg,早春投苗,入冬前可收获80%以上,亩放苗2000头~3000头,成活率可达90%以上。采捕规格在250g/头左右,个别较大个体可达到500g/头以上。

放苗前,应检查参苗的质量。健康的参苗伸展自然,爬行运动快,体表色泽黑亮,肉刺尖而高,排出的粪便不粘连。如果参苗体色暗淡而粘滑,肉刺秃而短,活动缓慢,粪便粘连等,则说明参苗不健壮。

六放养方法

参苗放养入池,可采用直接投放法或网袋投放法。直接投放法,是将体长5厘米左右的大参苗直接撒到池底的石头或人工礁上,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参苗往往分布不均匀。袋投放法是将参苗装入网袋,袋内还装有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移动,由潜水员把参苗投放到指定位置,打开网袋,使参苗自行爬出逸散。这样,参苗爬出后用管足吸附在附近的石块或其它基质上,免受水流的冲击,又能有利地避免敌害,参苗的成活率高,在池塘底部的分布也较均匀。

七养成期的管理

(一)水深

水深的控制:水越深越好,一般1~3m。

(二)饵料种类和投喂

池塘养殖刺参可分为非投饵型养殖与投饵型养殖。自然海区的海参,春末夏初摄食旺盛季节,整体与胴体比在2:1(出皮率50%)左右。池塘养参,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密度及海参出皮率等掌握投饵量。一般来讲,池塘较肥沃、养殖密度较稀的,比如放养密度小于2头/平方米,可不投饵。刺参靠摄食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如底栖硅藻类、微生物、有机碎屑、腐烂的小型动物尸体等,维持生长所需的营养。但这种方式刺参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养殖密度较大的,在摄食旺盛季节需要适量投饵。

投饵应掌握以下原则:

①出皮率小于50%时须投饵;②避免投饵堆积;③要适量投饵,尽量减少饵料在

池底没等被摄食完便腐烂变质的现象出现;④应选用遇水较易溃散且质优的饲料,切忌投放如成捆的海带等海参不能摄食的东西。

池塘养殖刺参的方向是适度密殖。由于放养密度较大,如果完全依靠池塘中的天然饵料,难以满足刺参对饵料的需求,势必影响刺参的生长。尤其是在刺参的适温生长期(即3~6月、10~12月),刺参摄食相当旺盛。为了加快刺参的生长速度,必须向池塘中投喂饵料。可用于投喂刺参的饵料种类很多,如海藻粉、鱼粉、虾粉、豆饼、花生饼、麸皮、发酵后的稻草和其它禾本科植物、酒糟、酱糟等,还可向池内投放富含底栖硅藻的海泥。这些饵料可单独投喂,有条件的情况下,以混合投喂为宜。混合投喂的比例为:淀粉类50%,海泥20%,鱼粉8%,海藻粉22%。日投饵量为鲜参体重的2~10%,并根据摄食情况适当调整。刺参的摄食具有夜行性和季节性,所以每天在傍晚时投饵1次即可;水温5~20℃时均需人工投饵,夏眠和冬季低温期不需要投饵;在刺参的适温生长期可增加投饵量。幼参在4~23℃均可摄食,成参在20℃以上开始夏眠,但23℃仍可少量摄食。池塘养殖的场合下,考虑到水质和刺参摄食量的减少,水温持续在20℃以上时就无需投饵,刺参的少量摄食靠天然饵料维持即可。刺参的摄食状况,可采用解剖法和观察法判断。取数个刺参,解剖开消化道,如果肠道充塞程度饱满,说明投饵量适宜。或者取数个刺参置于小水槽中暂养1~2天,观察排便情况,如果刺参排便较少且较细,说明投饵量偏低。由于大面积养殖难以准确计数池塘中存活刺参的数量,加上饵料在水体中的消耗损失,因此应经常检查调整投饵量。

八调控水质

刺参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池塘内水质清新,水流畅通。池塘进水闸门处可设置拦污网,防止漂浮垃圾和油污等随着潮流进入池塘污染池水。

一般日换水量保持在10%以上,而在适温生长期的日换水量应达30%。夏眠期间或池内水质恶化时应加大换水量。

低温期可少换水或不换水,暴雨过后或水源污染后不应立即换水。池内水色控制在浅黄绿色至浅棕色,透明度保持在50~60厘米。要定期监测水质,pH值7.8~8.4;溶解氧饱和或接近饱和;有机物耗氧量小于2毫克/升。

夏季高温季节,应增加水深,防止池水持续高温,可配置叶轮增氧机充氧或利用大马力渔船在池塘内高速航行冲浪增加溶解氧。有条件的可利用海水井,在高温期向池内注水降温。

另外还应注意避免雨季池水盐度下降,池塘养殖刺参的盐度不能低于25 ‰。可设置备用泵,小潮汛大雨天时,可用水泵向池内调水,或采用向池内加盐的方法,以防止池水盐度降低。

总之,水体交换量越大,刺参生长速度越快,出成率越高。有潮就进,有水就换,无自然纳潮条件,用水泵进行提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增氧机增氧、用水泵进行内循环,日增氧和内循环2次~3次,每次2小时-3小时,以夜间为主。

九适时清池

这里所说的清池,是指在海参养殖过程中,清除对海参生存不利的大型动植物(微小动植物等不易清除)。部分蟹类和底层肉食性鱼类对海参有敌害作用,通常,人们能够适时清除。但是,对于池内生长的大中型藻类的危害性,往往不被足够地重视。池内生长的大中型藻类(尤其是水清的池塘),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有些种类还能作为海参的栖息隐蔽物。正因为有这些好作用,加之少数人误以为大中型藻类可以作为海参的饵料,而不想将其清除。与自然海区不同,池塘有水温回升早变化大、水流不畅等特点。池塘水温在临近海参夏眠前后,许多藻类也处于老化、枯死腐烂阶段,且当水温突然升高时,其枯死腐烂的速度特别快。隐蔽其下的海参受腐烂藻类的污染侵害而又爬不出来,必定大批死亡。由此造成惨重损失的单位屡见不

鲜。应该权衡利弊,采取春季肥水或遮光的措施,以抑制大中型藻类的繁生,或者在大中型藻类老化前彻底清除。

十成参与参苗健康判定标准

成参与参苗的质量标准是成参养成或购置参苗的重要质量依据。健康成参的标准为:个体粗壮,体长与直径比例小;肉刺尖而高,基部圆厚,肉刺行数4行-6行,行与行比较整齐;刺参颜色多变,少数为紫色和白色是上品,以质灰褐色为多,带有灰褐色斑点为好,皮厚出成率高,绿皮参质量较差,皮薄出成率低。参苗标准:体态伸展粗状;肉刺尖而高,色泽艳;头尾活动自如,运动快,伸展自然;排便不粘而散,摄饵快,排便快。

成参与参苗发现体态色暗而粘滑,肉刺秃而短,粪便粘,活动慢,管足无力,必须进行药物治疗。

十一病害防治

1、烂皮病

养殖刺参经常出现皮肤溃烂或排脏现象,这是由于有机物或油污染、饵料不当、重金属离子超标、pH值变化较大或盐度过低等引起。应及时查找致病原因,切断污染源,改善水质。对皮肤溃烂的刺参,可由潜水员下水收集,放在容器中用青-链霉素(每升海水中含青霉素、链霉素各50毫克)药浴30分钟,重新投入池中即可。水体中缺氧、水质不良或缺饵时,刺参往往大量爬到池边、露空吸附在池壁上,此时一方面要检测水质,如果水质正常,则是饵料不足;另一方面要及时用小捞网将刺参放回水中,以防干露时间过长死亡。阴雨天,刺参不宜干露,因为雨水可使刺参“淡死”。

2、赤潮、黑潮、黄潮

三潮必须提前预防,当透明度达O.5m以下,必须进行防治。

生石灰泼撒:水深1.5m左右,将40kg/亩的生石灰碾成粉末,均匀撒落在池中,沉底变成白灰,对刺参无害。

刺参养成期间除了做好投喂饵料、调控水质、适当清池、防治病害等管理工作外,还应加强日常管理,观察记录刺参摄食情况和生长状况;巡池检查池塘堤坝闸门是否正常等。

收获和加工

一、收获

春季4~5月份,刺参的体壁肥厚,出成率高,商品价值大;但4~5月份也是刺参的适温生长期,所以在夏眠前收获为宜。9~10月份的刺参,因刚刚结束夏眠,皮层较薄,不宜收获。1~2月份新年春节期间,鲜参的市场价格高,可适量收获。刺参的收获规格为体重150~300克,自然伸展体长15~20厘米。

池养刺参一般采取轮流放苗、轮流收获的方式,每年以3:1的比例捕大留小。

二、加工

刺参的养殖产品,一部分直接鲜品上市,一部分被加工成干品和经过深加工成为即食性保健品。下面只介绍海参干品的加工技术。原料的来源与验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由海区捕获上岸,加工验收标准必须是鲜水刺参体重达300g以上,个体健康,且体表有光泽而无溃烂现象,肥满度好而自身无污染。原料处理:①去内脏:加工前,用尖刀在刺参背面中下部至肛门处,向其体内深切一刀至内脏,将其内脏、肠衣等全部挖出,只留刺参同体加工。②清洗:将刺参胞体放入容器内,用干净海水搅拌冲洗至刺参胭体干净为止。③沸煮:将冲洗干净的刺参胴体放入铁锅内,加入胴体重1:0.7的淡水,用急

火将锅内水和刺参烧至沸开,此时向锅内点少许凉水降温,而后转温火继续再烧,共烧至四个开,每烧一个沸煮开,每次都要及时向锅内加少许凉水降温控制沸煮点。④拌盐:鲜水刺参胴体经铁锅沸煮4个开后,用法篱捞,沥水后,放入塑料盆内拌入刺参体重45%的食盐。⑤下缸:将拌盐的刺参放入瓷缸内,放置在搭棚阴凉通风处,腌制12天后方可出缸。⑥烤参:也称为二次沸煮,将咸成品的刺参出缸再次放到铁锅内,同时加入刺参胴体重1:0.1的淡水,随后用急火将锅里刺参烧至沸开,此时稍添一点凉水降温,而后继续用慢火烧,共烧4个沸开,每烧一个沸开添少量凉水。⑦拌灰:刺参经铁锅二次沸煮后用荒篱捞出,沥净水后,放入塑料盆内,拌入刺参胴体重10%柞木碳灰搅涂于刺参体表,达到起干防潮作用。⑧凉晒,刺参体表拌入柞木碳灰后,稍等30分钟后,均匀平放在水泥平台上凉晒,以至水份全部晒干为止。⑨选级:刺参晒干,按个体大小分级,干成品刺参120头/kg以上为商品甲级刺参,80头/kg为优级刺参,60头/kg为特级刺参。120头/kg以下为幼参次级。⑩包装:刺参包装是加工工艺最后一道工序,采用规格18cmx25cm透明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塑料袋装入0.5kg刺参,抽空封口。

质量:水鲜刺参经上述加工成的干成品刺参,外观饱满肥胖,体表光滑、色泽新鲜,体表外刺坚挺、前后排列整齐,刺尖而不臃肿。以上述加工方法加工的刺参,鲜水刺参每23kg可加工1kg干成品刺参,鲜胴体重的刺参每11kg 可加工1kg干成品刺参。

海参养殖技术 (2)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 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

《CCTV7农业种植正版光盘——刺参的人工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辽阔的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刺参就是其中之一。本片就向您介绍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刺参苗种的繁殖和选育、产品参的养殖。 《CCTV7水产养殖正版光盘——刺参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1.虾池养殖刺参 2.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上) 3.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下) 4.海中丑八怪。 《正版图书——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图书 目录 一、概述 (一)我国主要的海参品种 (二)海参的价值 (三)山东省刺参增殖、养殖的发展沿革 (四)海参养殖的现状 (五)海参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刺参的生物学 (一)刺参的外部形态 (二)刺参的内部构造 (三)刺参的生态习性 (四)刺参异常的生理活动 (五)刺参的摄食和生长 三、刺参的繁殖

(一)繁殖能力 (二)生殖腺的发育与分期(三)刺参的生殖习性 (四)刺参的个体发育 (五)刺参的敌害 四、刺参的人工苗种繁育 (一)刺参人工育苗的设施与要求(二)亲参的采捕与促熟 (三)刺参幼体饵料的培养(四)采卵与孵化 (五)幼体选优 (六)浮游幼体的培育 (七)稚参培育 五、刺参的中间育成 (一)刺参室内中间育成 (二)虾池及高潮区水池中间育成(三)低潮区水下中间育成(四)内湾笼式中间育成 (五)海上筏式中间育成 (六)塑料大棚中间育成 六、刺参的池塘养成 (一)养殖场的选择与建造

(二)清池除害与池塘处理 (三)隐蔽物的制作与投放 (四)进水及饵料生物的培养 (五)参苗的出池与运输 (六)参苗放养 (七)水质调控 (八)饵料与投饵 (九)日常观测与管理 七、其他养殖方式 (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二)海上筏式养殖 (三)海底沉笼养殖 (四)陆上水泥池养殖 (五)潮间带围堰养殖技术 八、刺参增殖技术 (一)增殖场的环境及选择要点(二)放流增殖途径与方法 九、刺参的采捕 (一)采捕期 (二)采捕方法 十、刺参的加工 (一)刺参鲜品的加工

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健康养殖刺参技术

1 / 7 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健康养殖刺参技术 xxxx天宝 xxxx渔业技术推广站 xxxxxxxxxx水产工作站 刺参在我国自古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滋补健身海珍品之一,它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糖类丰富而不含胆固醇。现代医学证明,刺参体内含有粘多糖,具有增强体质,防止衰老和动脉硬化,抑制人体细胞异变,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等功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刺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刺参成为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中极少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品种之一。目前,刺参养殖模式随不同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不断开发呈多样化,如: 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浅海网箱(笼)养殖、虾参混养、鲍参混养、参藻混养、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等,其中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以其管理方便、养殖周期短、收取方便、增产增效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最大亮点。 2006年以来,由于大菱鲆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深水井大棚工厂化海水鱼养殖步入低谷,许多大棚处于半闲置和闲置状态,如何发挥原有设施资源,调整养殖产业结构,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从2006年底开始,日照市东港区渔业部门积极引导养殖业户通过技术引进和集成技术等途径,开

发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参3000m,取得了良好养殖效果。经示范带动与辐射推广,2009年养殖户发展到118家,养殖规模达到7万平方米,当年养成达到100g/头以上商品规格,产量达到3~5kg/m,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参取得成功。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刺参健康养殖已成为调整养殖产业结构、优化养殖模式、节水减排、增产增效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了我国沿海大棚工厂化养参的快速发展。 一、工厂化刺参健康养殖的环境条件及要求 1、养殖池要求 2 / 7 养殖池为原海水鱼养殖池。养殖池在塑料大棚内,为砖、水泥结构,棚顶是钢筋支架,外盖白色塑料薄膜,最外层加盖草帘或毡布(毯)帘,内设合适的人工参礁。这样既保温又避光,使之冬暖夏凉,能较好的保持水温。 2、大棚内照明设备安装要求 为便于工作人员在养殖棚内操作管理,必须在棚内适当安装照明设备,应安装防漏电开关、防水灯口,要求安全、便于操作。3、人工充气配备 为保证养殖池内有足够的溶解氧,必须配备足够的充气设备,设充气石,一般每个养殖池设充气石8~12个。充气后池内的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5毫克/升。 4、海水井地下海水井的配备22

海参池塘养殖知识

海参xx养殖知识 一、海参池塘环境条件。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 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保护种质资源。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海参苗种质量要求。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 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海参放苗规格密度。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五、海参人工参礁设置。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六、海参病害防治。目前海参常见病有摇头、肿嘴、化皮、排脏、溃烂等腐皮综合症及弧菌病等为最严重,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方法: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1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2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一般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为1.34m2,每667m2放400根~600根,按每池的进排水流向平放,或每2根管”井”字型摆放,或每3根管垒在一起呈三棱形摆放。 3

池塘养殖刺参安全越冬技术

池塘养殖刺参安全越冬技术 入冬后我国北方地区寒流活动频繁,水温下降,刺参活动与摄食减弱甚至停食,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只进行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理过程,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发病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养殖科研与生产的实践,总结出池养刺参安全越冬的技术措施。 一、越冬前的准备 1.池塘清整与消毒 入冬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为保证刺参安全越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连续养殖两年以上未清整的池塘当年秋末要彻底清整一遍。排干池水,拣净刺参,清除池底和参礁上的淤泥及杂物,必要的话再回填新沙,曝晒半月以上。然后加水覆盖整个池底与参礁,每亩施生石灰50kg~100kg,一周后排干,重新注满水,泡池一周后再放掉纳水。 (2)养殖时间不长或当年春季刚清整的池塘无须排干水彻底清整,但也要进行底质改良与池水消毒。方法是每亩施生石灰15kg~20kg。一定要将生石灰用水化开后全池均匀泼洒,以免伤害刺参。 2.水质培育 适度肥水是保证冬季池水溶氧的有效手段。池塘经清整消毒后都过于清瘦,应适度肥水。一般每亩施发酵后的鸡粪等有机肥30kg~50kg。为减少有机污染,可不直接把肥料泼洒于池内,而是将其分装入若干网袋内,挂在进水口处,随着加水使肥料缓缓流遍全池。施肥后还再泼洒光合细菌、EM等微生物制剂,促进单胞藻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入冬前池水透明度保持70cm~80cm,并加到1.5m~2m的水位。 3.加强秋季育肥 趁秋后刺参摄食力较强时,增投优质、高效、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饵料,饵料中适当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等,以增强刺参体质,提高的免疫力,为安全度过冬季恶劣环境打下基础。 4.提前做好疾病预防 秋末水温下降阶段正是池中弧菌繁殖高峰期,除按上述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加强秋季育肥外,还要按“冬病秋治”的理念,将饵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既可防止秋末细菌性疾病发生,还能使刺参体内有一定的抗菌药积累,提高越冬期间的抗病能力。 二、封冰前的管理 从入冬到池水结冰前的一段时间刺参的摄食与活动能力逐渐减弱,无需人工投饵,靠摄取池内天然饵料即可,该阶段主要是加强水质管理。

2017山东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

2017年度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海洋科技奖、渔业科技奖)拟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 一等奖 1节能环保型循环水 养殖技术研发与示 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 研究所,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 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 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中国科学 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1.曲克明 2.刘寿堂 3.朱建新 4.张宇雷 5.崔正国 6.尤锋 7.刘鹰8.宋协法9.刘晃 10.李勇 2 克氏原螯虾产业技 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济宁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东平县第 一淡水养殖试验场 1.朱永安 2.孟庆磊 3.陈奇 4.安丽 5.王兰明 6.李娴 7.张龙岗8.朱树人9.董俊 10.付佩胜11.刘峰12.张广月 13.杨玲14.张志山 3 斑点鳟健康养殖关 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1.菅玉霞 2.王雪 3.胡发文 4.李莉 5.刘元文 6.潘雷 7.高凤祥8.房慧 4 水产品中激素及标 识残留物测定技术 研究及应用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1.徐英江2.田秀慧3.张秀珍 4.宫向红 5.任传博 6.黄会 7.任利华8.刘小静9.刘慧慧 10.薛敬林11.韩典峰12.张 华威 二等奖 1 新型铜合金网衣网 围研发与应用示范 威海正明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 司、荣成市斥山金海渔网绳有 限公司、荣成市泓泰渔业有限 公司、威海正通海洋科技有限 公司 1.姜泽明 2.石建高 3.常忠岳 4.李连森 5.田金玲 6.刘阳 7.刘瑶8.王刚9.张志新 10.徐玉珊11.韩淑丽12.王德 强 2 中华鳖高效生态饲 料和生态养殖新模 式的开发与应用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1.宋理平 2.冒树泉 3.胡斌 4.秦玉广 5.吴君 6.许鹏 7.马国红8.张延华9.王秉利 10.王爱英11.卢红12.张媛媛 3 黄河三角洲南美白 对虾高位水池养殖 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滨 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省 1.王玉清 2.郑述河 3.孙同秋 4.张凯 5.王淑生 6.王冲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目前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参种质资源退化,优良种参和参苗缺乏 由于缺乏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种参保护措施,自然海区的海参采捕缺乏监管,通过近十多年的肆意滥捕,造成当前海参自然资源匮乏,种参质量难以保障,养殖所用亲参大多是从养殖池塘中采捕的,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的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降低,为海参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2.由于海参营养生理学和饲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饲料的加工工艺也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对海参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的研究缺乏系统研究或处于空白阶段,海参高密度池塘养殖中应用的人工饲料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饲料原料的选择。目前海参人工饲料一般选用鱼粉、海虹肉、扇贝边、豆粕等高脂、高蛋白或高纤维的原料。未脱胶的海带粉、褐藻胶粘性较高,也不利于海参摄食和消化,长期使用这类饲料,会使海参体质下降,容易患病。另外饲料黏合剂的选择具有随意性或者不加以考虑,严重影响饲料品质。其次是饲料配方。目前海参营养学处于初级阶段,养殖用饲料的配制缺乏营养标准,这样配制的饲料不能满足海参生长各阶段的营养需要,消化率低,增重效果差,特别是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时,海参摄食量降低,有厌食倾向,造成部分饲料大量溶失,同时又污染了水质,容易引发海参病害。第三是饲料的加工工艺。海参饲料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研制优质环保的海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而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池塘养殖阶段所用的饲料几乎都是简单的混合饲料。饵料原料粒径过大,没有应用合适饲料加工工艺和黏合剂,饲料原料在水中随意分散或溶失,再因海参自身索饵活动能力较弱,只能摄食自身周围小范围的饲料,造成海参所摄入营养不均衡和部分海参摄食量不足,这可能是海参体重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对海参养殖池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了海参的健康和摄食能力,提高了引发病害的几率。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克服或降低简单海参混合饲料的不足,开发各养殖阶段优质的环保型海参人工配合饲料成为当务之急。 3.海参病害严重,缺乏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成为海参池塘养殖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2002年,山东就出现育苗期的海参烂胃、化板症以及保苗和养成阶段出现以摇头、肿嘴、排脏、烂皮、形体萎缩、解体死亡为主要特征的腐皮综合症,其传染性强、发病快、流行性广,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后来扩散到全国海参养殖区。2004年春天开始养殖的海参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这种死亡现象在室内越冬的幼参和池塘养殖的成参都有出现,2005年春天海参“腐皮病”最为严重,在一些地区的生产单位造成恐慌,认为海参养 殖产业也步了中国对虾产业的后尘,将一蹶不振。有些生产单位甚至不敢买苗组织生产,严重制约了海参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给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海参“腐皮病”虽然有所缓解,但在个别地区仍然严重威胁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海参“腐皮病”主要以原发性细菌感染为主,真菌以及寄生虫性疾病多为继发性感染。目前海参疾病防控方面没有效果明显的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大多数抗生素疗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本技术来源三个背景。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加上年久失修等因素影响,进、排水渠道及池塘内淤泥、鱼类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淤积严重,池埂坍塌,病害越来越严重,用药增多,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水产养殖病害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化、集约化程度逐年提高,加上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渔用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各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容易滋生,导致水产养殖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十亿元。三是渔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农业外源性污染的不断加剧以及水产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和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使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渔业安全已成为近年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西省开展现代渔业鱼池改造,并配套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推广过程中降低死亡率8%,减少鱼药使用,提高鱼的品质,亩增收节支27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一、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鱼种放养前严格清池 池塘淤泥过多,使池变浅,水体空间变小,削弱了池塘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能力;淤泥中大量的有机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毒,抑制养殖生物的生长;淤泥中有很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劣时,生物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而致病微生物却大量滋生蔓延,导致疾病爆发流行。因此,池塘养殖成鱼,在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清池。清池包括清除淤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 1.1清除淤泥 根据池塘的产量水平,养殖二到三年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淤泥一次。方法是:年底捕完鱼后,排干池水进行晒塘,待淤泥晒干后,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把淤泥全部清除到塘基上,同时挖深池塘,使池塘深达3—3.5米,保持池塘水深2.5—2.8米,扩大池塘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自身的生产潜力。对于无法晒塘的池塘,应使用污水泵或水下清淤机尽可能地清楚淤泥。 1.2池塘水体消毒 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消毒池塘水体,方法是:(1)干法消毒:排干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通常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

最新海参养殖技术文章

最新海参养殖技术文章 2011年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方法 1 大连市民发明养殖器抽屉里养海参鲍鱼 2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3 大连长生岛无糖浓缩即食海参全面上市 4 普兰店市沿黄海岸线夏秋季海参养殖浅谈 5 海南省海参人工繁育及养殖获成功 6 什么都抵不过一颗善良的心 7 东营市河口区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机遇积极发展海参、大闸蟹养殖 8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四要点 9 海参苗种的选择、运输与投放技术要点 10 海参健康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11 海参越冬病害高发原因浅析 12 关于胶南市刺参养殖业的调研报告 13 潮沟养殖海参技术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探讨 15 浅谈围海海参养殖海域使用权评估 16 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特征 17 扇贝网笼替代人工礁海参养殖技术 18 池塘网箱培育海参苗试验 19 海参养殖的春季管理 20 海参价格大幅上涨 21 刺海参的育苗与养殖 22 刺海参育苗及养殖技术 24 提高刺参育苗单位水体出苗率的技术措施 26 旅顺海参情况简介 27 黄河三角洲海参的生物饵料培养技术 28 低盐度海水地区发展海参养殖几个问题的探讨 29 刺参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30 海参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技术

31 隋锡林教授:著名海参增养殖专家 32 苍南县刺参产业化浅海吊笼养殖技术研究 33 网箱培育海参苗技术 34 来自绿唇贻贝的废物用作海参苗的食物源 35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海参育苗及池塘筑礁养殖试验 36 山东省莱阳市《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技术研究》成果显著 37 海参苗技术 38 海参的生态培育与养成技术 39 盐渍土地区地下咸水微循环工厂化海参养殖技术初探 40 海参和海蜇生态混养模式尝试 41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育苗技术 42 春季海参养殖注意事项 43 海参苗长途运输的方法 44 我国科研人员海参育苗获成功 45 春夏海参养殖注意事项及病害预防 46 海参苗种放养技术要点 47 耕水技术养殖海参效果好 48 海参的真正价值 49 北方池塘养殖海参的几个做法 50 文登抓好三个亮点加快发展海水健康养殖 51 贝壳装包造礁底播海参养殖试验 52 海参陆基工厂化健康养殖面临的问题 53 一种海绵动物对室内养殖海参危害的初步研究 54 海参育苗及增养殖技术 55 绥中海参池的命运 56 海参养殖技术之一:稚参的培育方法 57 海参养殖技术之二:刺参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 58 海参养殖技术之三:刺参育苗及增养殖技术 59 海参养殖技术之四:

海参养殖技术经验

海参养殖技术经验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 1.封冰前的池塘管理 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加上秋季的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很重要。北方池塘一般在12月初到中旬开始结冰,在结冰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旧水”。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的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家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低温后死亡,冬季在冰下破坏水质。同时11月前后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15天按每亩2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或2-4克/米3的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米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2.封冰期的管理 北方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冰期90天左右。在封冰期也应定期巡视池塘,封冰后如果水位不够或池塘因渗漏闸门漏水等,可以向迟内注水加高水位。 冬季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强弱,产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照的强弱,一般明冰的透光率可达30%,乌冰一般在10%,而覆雪30cm的冰下透光率不到1%。实际测量表明在无大雪覆盖的海参养殖池塘,冬季水体因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而生物耗氧较少,其溶解氧一般均可达饱和以上,有时甚至可达饱和度的180%,不会发生缺氧现象,无需开冰眼增氧,只要及时扫除积雪就可以了。 3.化冰期的管理 在3月初随着气温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强度的增加池塘开始化冰,化冰是从池塘内部冰下开始的,此时一般池塘水温可达7~8℃,而化冰后水温会下降3~5℃,如遇大风降温天气水温下降更多,很可能对海参造成伤害。化冰会在池塘表面20~40cm形成低盐水层造成水体分层,应及时排掉表面低盐水层并及时加水保持水深在1.8米以上。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发病原因分析 一是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悬在离池底40厘米以上,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还有部分参池建在离海岸几千米甚至万米处,进排水使用同一个渠道,致使水质质量差,交换量小,进水处无过滤和沉淀池。 二是虾池筑礁不合理。有的参池采用石礁,石块小,间距与堆距都在5米~6米之间;有的参池采用编织袋装泥,仅三袋搭成三角形,间距与堆距也在5米~6米;还有的采用瓦片搭成人字形,刚进水就被潮水冲垮,既不利于海参栖息与度夏,又不利于底栖硅藻的附着,阻碍了海参的正常生活与摄食。 三是清淤消毒不彻底,导致水质败坏。有很多参池养殖多年很少清淤和消毒,使池底和礁石堆积了很深的海参粪便、淤泥和杂藻,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后开始腐烂变质,从而滋生出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影响了海参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海参瘦小体弱而发病。 四是放苗密度过大,造成天然饵料严重缺乏。很多养参户,不顾养参池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基础饵料的容有量,片面地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惜代价地增加放养密度,在养参条件并不理想的参池,每亩放苗量竟达到10万头之多,又不舍得投饵,这样当海参逐渐长大时,天然饵料严重缺乏,海参的生长空间也逐渐缩小,造成海参缺氧缺食,体弱患病而死亡。 五是养参业者技术素质差,缺乏科学养殖和防病意识。这是海参养殖迅速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许多养参投资商从来就没接触过水产养殖,对于海参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了解甚少,海参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无从谈起。一旦海参发病,束手无策,不仅延误了海参疾病的治疗,而且加速了病害的发展和传染,最后导致海参死亡。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一、日常养殖管理 (一)清塘 新池塘建成后及投放苗种前,均需进行清塘,旧池塘一般2-3年清塘一次。将池塘、沟渠积水排净,反复冲洗清除池底污物、杂物,挖出过多淤泥,然后封闸晒池1周以上,期间再次翻耕,把底层未氧化的底泥翻到表层继续氧化,使有机物彻底分解。晒池后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蟹类、野杂鱼类等敌害生物,并防止藻类大量滋生。消毒要求使用生石灰及次氯酸钠溶液(水产用)、含氯石灰(水产用)等国家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兑水全池泼洒,浸泡7-10天后将水排出,再引入海水浸泡2-3天,将水排出,重复进排水1-2次。严禁使用敌敌畏等农药、原料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消毒。 (二)基础饵料培养 根据养殖海区水质肥瘦,放养海参苗种前可提前10天放进海水,以利于底栖硅藻等单胞藻类繁殖,为海参苗种提供充足的基础饵料。按45-75千克/公顷的用量施用氮磷比为5:1-10:1的复合肥进行池水施肥。可根据水色适当调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投放到水中硝酸盐含量低于10mg/L。不得使用未经国家登记注册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三)苗种投放 1.苗种选择 苗种应购自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或育苗生产单位。购买的苗种须具有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选购时应注意同批次苗种规格整齐,以体长2cm以上,活力与附着力强,经刺激反应灵敏,收缩有力。 2.投苗时机 春季4-5月份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秋季10-11月份池塘水温22℃以下时投放。放苗以早上或傍晚为宜,并做到四不放,即“下雨天不放、大风天不放、高温天气不放、阳光过强不放”。 3.投苗规格及密度 春季海参苗种规格以50-3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120000头/公顷左右。秋季放苗以20-1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48000头/公顷左右。放苗密度依池塘条件和参苗大小合理调整。 4.投苗方法 投放大批海参苗种前可先投放少量苗种进行试验,观察7天左右,看活动、摄食等无异常后再大量投放。投苗时注意购苗地与池塘水温差应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5‰。投苗时将海参苗种均匀洒放到参礁所在水域,3天以内观察海参苗种分布、活动、摄食与存活情况。 (四)水质调控 按时观测水色、水温、水位、盐度、pH值、底层溶解氧及

海参养殖技术

精心整理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

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近几年刺参的价格居高不下,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参池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但养海参从近几年来看,品质在褪化,病害在加重,加上海参养殖技术的落后,养刺参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降低风险,使养参者更好的掌握海参养殖技术,特编写本材料,供大家参考。 海参的生态习性如何? 自然海区,海参多栖息于水深3-20米的浅海,生活在水质清澄,饵料丰富,无淡水流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或泥沙底,盐度28‰~32‰,PH7.8~8.4,水温不高于30℃,冬季不结冰的区域。海参饵料以单胞藻,底栖硅藻,有机碎屑、混在泥沙里的有机质和小型动物尸体为食,捕食时利用触手连泥沙一并吞入。

刺参对水温的要求如何? 刺参是一种寒温带种类,生存的水温-1.5~30℃,水温低于3℃时摄食量减少,处于半休眠状态;水温10~15℃时摄食量最大;17~19℃时摄取食量又大大下降;超过20℃时进入夏眠。因此说,刺参的适温范围3~20℃,水温低于2℃或大于23℃时则停止生长。受水温的影响,刺参在1年中有2个生长季节,一是春季的3月中旬—5月底,另一个是秋季的9月—11月。 刺参对盐度的适应性如何? 刺参属狭盐生物,对盐度的较适范围26‰~34‰,盐度低于20‰时便有大量的个体死亡、溃烂。水温20℃以下时,水温越高刺参对低盐的耐受力越强。 亩放2000~3000头。放苗密度还要根据水质、换水量的大小,水体的肥瘦程度及是否投饵等随时调整。 苗种投放时要注意哪些环节? 苗种投放前最好选用20ppm的青霉素或20ppm的氟星药浴30分钟,杀灭各种病菌。放苗时穿好潜水衣,将参苗放在水桶中,均匀撒在石块、瓦片上,手的起点离水面10cm左右,这样做即可提高参苗的成活率,又可保持水底硅藻的有效繁殖。二是采用网袋投放法:1cm左右幼参附着和活动能力很弱,如直接投放在池中必然造成大量死亡,可将参苗装在20目网袋中,每袋100头~200头,网袋中放进小石块,以防漂浮和移动,放在人工参礁上。网袋口敞开,让参苗慢慢从网袋中爬出。

海参养殖现状问题研究

摘要 由于海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海参品,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海参热销全国各地,市场对海参需求正在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全国各地海参养殖面积连年翻番,尤其是非海参原产地海参养殖面积的增加,使得全国海参产量在近几年也翻了几番,对于海参养殖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烟台市个体海参养殖模式情况调查,并介绍了现在正在推广的健康养殖模式。 关键词:烟台;海参;养殖模式;调查

Abstract Because sea cucumber has a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medicinal value, it is seen as an important sea cucumber product, which has a high econo mic value. In recent years, sea cucumber sales across the coun try, the dema nd for sea cucumbers are on the rise; on the other hand, sea cucumber farming area of the country doubled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increasing the non-cucumber sea cucumber farming area of origin, so that the national sea cucumber product ion in recent years has tur ned of itself, the requireme nts for sea cucumber farming tech no logy is also ris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Yan tai sea cucumber breed ing patter ns of in dividual surveys, and is now being in troduced to promote healthy culture model. Key words: Yan tai; sea cucumber; breedi ng mode;survey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一、海参池塘环境条件。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保护种质资源。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为此,一定要加快建立海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海参地质资源不受破坏;二是可通过网外引种、国内运海区进种和优良品种杂交等有效途经,解决海参种质退化问题;三是要搞好海参新品种繁育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快海参品种的改良换代,推动海参养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参苗种质量要求。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海参放苗规格密度。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 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五、海参人工参礁设置。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六、海参病害防治。目前海参常见病有摇头、肿嘴、化皮、排脏、溃烂等腐皮综合症及弧菌病等为最严重,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方法:一是放苗前必须对参苗进行药浴,可用青、链霉素各30 ×10-6药液浸浴30分钟;二是在海参快速生长期,每半月用生石灰消毒一次,亩用量50~60-公斤;三是向池中施放光合细菌或 M等有益菌,以净化水质和改善底质;四是投放添加抗生素药饵,添加量不超过0.1%;五是对已养过后池塘要进行彻底清淤消毒,确保参池底质的优良环境。 七、海参饵料投喂。饵料投喂应根据养殖条件、放养密度而定,在低密度情况下,一般通过施肥繁殖底栖饵料生物,以投放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主。在养殖密度较大和摄食生长旺盛季节需要知量投饵,投喂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藻类碎屑和人工全价配合颗粒饵料,投喂量一般占海参体重的3% ~5%。 八、东参西养问题。池塘养参在我省由东部沿海向西部沿海拓展。由于西部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地势平缓,泥沙底质、石埠缺乏,水质指标不够稳定等特点,必须加大各项技术措施。一是要注重搞好参池建设、护坡及池底铺设白色聚

高产海参的养殖技术

高产海参的养殖技术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10218592.html, 近年来,养鲍池的利用率及效益很低,不少地方的池子几近废弃,导致生产物资、设施的极大浪费。在潮间带养鲍池堆石养殖海参能够有效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实现养鲍养参一举两得。 1.场地选择 养参池应选择潮流畅通,风浪较小,盐度稳定,没有污染且野生海藻较多的岩礁底质的海区。特别注意多雨季节不应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块石垒法在池内要顺着潮流的方向堆积块石,以防风浪将其冲毁。块石的大小以10~20公斤为宜。垒石时距坝埂应达0.8~1米,每排石的宽度以1米为宜,高度为1.2~1.3米,摊间距0.5~0.6米,池埂的水泥坝高度在2米以上, 3.参苗投放 为了在生产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的海参苗以1龄参苗为好,大小在50克左右,应选择体表无伤,活力较强,参刺完整,内脏无排出的参苗。于6月初按每亩8000~10000头参苗投放,到第二年的6月左右每头参的重量可达到150克,养殖成活率80%以上。 4.水质控制目前最好的壮阳药 养参池的水位应在1.5~1.6米,夏季多雨的季节至少达到1.8米,以防止池水盐度波动较大,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另外,炎热的夏季池子的水位应尽量保持高水位。并且多纳勤换,使养参池水温尽可能降低。寒冷的冬季纳满水少换水,保持适温,使海参快速生长,个体增重显著。 5.饵料投喂 海参主要以泥砂中的底栖硅藻及海藻的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饵科,因此,生产上应多投喂海带、鼠尾藻、海带草等磨碎与海泥(刮取池底表泥)的混合物。也可将捕捉的鱼、虾、蟹及螺磨碎与地瓜粉、玉米粉及海泥混合投喂。投喂量为参体重的10%左右,每日投喂两次,傍晚的投喂量占80%,早晨占20%,夏季及寒冷的冬季依情况确定不投或少投。 6.日常管理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防止大量淡水注入: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有专人看管,以防偷窃,科学地进行水位调整,防止海参逃入大海,造成不必要损失;勤于观察海参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常检测水质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油污及有关化学物质污染侵蚀养参池。 参虾混养技术 海参在我国沿海有60多种,可供食用的20余种,其中刺参、乌参、乌元参、梅花参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名贵海味品。现将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澈、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幼小个体多生活在大叶藻基部及礁石、砾石下,成年个体逐渐移向深水区,即分布在水深8~20米的海底。 刺参用触手扫、扒底质表层中的底栖硅藻、海藻碎片、细菌、微小动物、有机碎屑等,将这些物质连同泥沙一起摄入口中。其摄食量相当大。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最高,8月中旬最低。当水温达到20℃~24℃时,要进行“夏眠”。在我国的黄、渤海区,其“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