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文化史导论讲义原材料之二(第四章至第五章)

中国文化史导论讲义原材料之二(第四章至第五章)

中国文化史导论讲义原材料之二(第四章至第五章)
中国文化史导论讲义原材料之二(第四章至第五章)

?中国文化史导论·讲义·原材料之二(第四章至第五章)?

——本讲义为材料附编,编排无次序,且未经校对。仅供参考,请勿直接引用——

《亢倉子》:“凡蘧氏之御天下也,不治而不亂,天下之人惟知母,不知父,鶉居轂飲,而不求名譽,晝則旅行,夜則類處。及其死也,稾舁風化而已,命之曰知生之民。”

《史记·五帝本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索隠》:“按皇甫謐云:‘黄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索隠》:“舊解破四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按《國語》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陽與夷鼓同已姓。’又云:‘青陽與蒼林為姬姓。’是則十四人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稱青陽與蒼林,葢《國語》文誤,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陽當為玄囂,是帝嚳祖本與黄帝同姬姓。其《國語》上文青陽,即是少昊金天氏為已姓者耳。既理在不疑,無煩破四為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予谓古者同姓不婚,实如《效特牲》所言,以附远厚别为义;而其生不蕃,则相生诸说,则后来所附益也。何则?群之患莫大于争,争则乱。妃色,人之所欲也。争色,致乱之由也。同姓为昏则必争,争则戈矛起于骨肉间矣。晋语:‘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故也。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是故娶妻避同姓,畏乱灾也。’此为同姓不昏最重之义。”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音拟)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也。”

《文献通考·职役考一》:“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於中,一则不洩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

五唐代中央政府机构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中国政治之特殊性,第一,把政治作为伦理间之事,用礼教代法律,是曰政治之伦理化。这是把阶级国家融摄在伦理社会中之结果。第二,对内对外皆求消极相安,而最忌多事,几於政治之取消。是曰政治之无为化。此盖为阶级缺乏,武力萎弱之所必至。第三,权力一元化,而特置一自警反省之机构於政治机构中;政治构造国家形式却从此永绝进步之机。

孟繁清《专制主义与中国封建经济》:“作为一种践踏民众权力与民众尊严的政治统治形式专制制度,长期以来被一些人说成是东方社会的专有事物。如斯温在其《世界文化史》中说,专制主义是东方的产物,西方人气质与此不合。有些人,尤其是欧洲的学者,就是带着这种偏见来制造和理解东方专制主义这一概念的。最早如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亚洲蛮族的奴性使他们接受专制统治。后来孟德期鸠又用地理环境论来解释亚洲社会专制制度的必然产生。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体系中,东方国家被说成是普遍奴隶制下的专制政体。亚当?斯密及理查?琼斯等人则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东方专制制度的合理存在进行论证。现代的西方学者不但继续使用着东方专制主义的概念,而且某些学者力图在理论上使它更为系统化,如魏特夫等。”

明太祖曾诏曰:“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宰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明史·职官志》)

梁启超曰:“(略)及其立而为君,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膳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设为种种限制机关,使之不得自恣。盖遵吾先圣之教,则天之最不能自由者,莫君主若也。犹惧其未足,复利用古代迷信心理,谓一切灾异悉应在人主之一身,而告之以恐惧修省。及其殂落,则称天而谥,动以名誉,名曰幽厉,百世莫改(《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饮冰室合集》)。”

《汉书食货志》:“《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二者生民之本。”

《旧唐书食货志》曰:“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贡赋,盖敛之必以道也。量入而为出,节用而爱人,度财省费,盖用之秀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

吴兆莘《中国税制史》:“中国自有史以来,即已为农业经济国家;囿于尚古思想,一以农业为依据,此种信念牢不可拔,沿而及於后世,曾不稍变;以农业为本,而以其他生产及职业为末,典籍上触目皆是。是以其影响於典制文物者,无不以此为依归。赋税制度之生成、发展与转化,亦可於此中寻其消息焉。”

稷(粟)谷子原产中国距今六七千年在古代最为重要。商周时为

主要作物,周以稷代表谷神,

“社稷”合称。至南北朝时

一直占主要地位。

黍原产中国距今六七千年在商周时是重要的作物之一

适宜于高寒地区。子实可以

酿酒,在周代颇重要。

稻稻米原产中国距今七千年在古代南方是重要作物。稻、

梁(好粟)并称,稻米是珍

贵食物。汉以后更受重视,

但种植地区不及谷子,汉以

前的总产量远不及谷子,亦

低于麦、菽。

大麦原产中国

麦小麦或谓产自西方至少在前770年以前春秋以后地位开始重要。在北方和谷子或大豆轮裁。重要性仅次于谷子而与大豆相仿。

菽大豆原产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在《诗经》时代,不及黍、

麦,超过麻、稻。战国以后

日渐重要。在虞国至汉的一

段时间里,在粮食地位上的

重要性要超过后世。

麻大麻距今六七千年大麻子在古代供食用。后来

它的纤维的重要性超过了子

实。

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如何搞好中学实验室管理 我认为作为实验室管理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规范地管理教学仪器,以及合理地应用教学仪器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教学仪器保管帐的管理 基本要点:建立帐页、规范记帐、增减有据、帐物相符、保留老帐。教学仪器保管帐是实验室管理的最基本的环节。规范的教学仪器保管帐是我们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基础,记好教学仪器保管帐对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加强学校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虽然都执行教育部统一的标准,,虽然都是同一类型的学校,但是各个学校的的教学仪器数量肯定不会一样。通过教学仪器保管帐,我们可以知道实验室有多少种教学仪器,各有多少件,从而了解教学仪器的配备状况;可以判断实验的分组数;可以核算出教学仪器的总金额,掌握学校资产情况;可以获取其他许多有用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记好教学仪器保管帐。仪器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仪器总是要有进有出,记载这一动态平衡过程的载体就是教学保管帐。包括建立帐页、记帐要求、增减有据、帐物相符、老帐保存。这些是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仪器管理 包括仪器摆放,例如有些仪器可以放在实验室里,例如化学的试管架、方座支架等,生物的显微镜可以带箱放在实验桌的下边。物理实验室使用的方座支架由于使用频率不高不应放在实验桌上等。化学

药品要有专室存放,如果不能做到单室存放,也必须做到与其它类仪器分柜存放。要避免象天平等金属构件较多的仪器被药品腐蚀。 三、仪器说明书装订成册 任何一件仪器的正确使用都离不开说明书,即使仪器的使用方法现在弄明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忘记,为了保管好仪器,便于使用和查找,有必要分类装订成册保存。实验室里的仪器说明书是需要长久保存重要的资料。说明书里介绍了该仪器可以完成那些实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些实验有时可能不是现行教材所要求必须完成的,但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很有作用。说明书所介绍的一些实验注意事项,课本或参考书书中没有。说明书介绍了仪器的保养方法。有些说明书还画有线路图,写有技术指标,有利于维修时的参考。 四、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六防”。防尘:就是要防止灰尘落到仪器的表面和内部。防潮:就是防止潮湿空气对仪器的损害。在较长时间的潮气的侵袭下,木制仪器可能变形;金属仪器可能生锈;静电仪器可能失效;蛀虫会加快繁殖;影响绝缘强度、电气性能;造成弱电仪器的接触不良……。防潮的主要措施:降低湿度,提高温度;加强自然通风;放置干燥剂。防蛀:就是防止蛀虫对仪器的破坏。剥制标本、木制仪器、挂图等是防蛀的主要对象。防蛀的主要措施:放置防蛀药品;对标本室定期薰杀灭虫。防冻:就是防止冰冻对浸制标本、化学药品等液态仪器的损害。防冻主要措施:冬季采取保温措施;保证环

2018年试验检测人员培训计划

F o r p e r s o n a l u s e o n l y i n s t u d y a n d r e s a r c h;n o t f r c o m me r c i a l u s e F o r p e r s o n a l u s e o n l y i n s t u d y a n d r e s a r c h;n o t f r c o m me r c i a l u s e xxxxx工地试验室2018年 培 训 学 习

计 划 xxxxxx工地试验室 2018年试验检测人员培训计划

试验室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试验员的工作问题进行培训,其主要目的是在于提高试验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对检测工作的认识。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其具体培训计划安排如下: 一、培训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对试验员的培训管理,提高业务水平,使每个从业人员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母体试验室的指导下制定培训小组,坚持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落实原则。 二、培训范围 试验室全体人员 三、培训计划及内容 ㈠理论学习 1、应学习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试验室相关文件等。

①检测、检验标准和规范; ②试验室程序文件、质量手册; ③各项检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及各试验报告的填写; ④试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2、明确各员工岗位责任制。 ①质量负责人应对各项检验、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 ②技术负责人应对取样和试验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发现问题立即上报; ③提升个人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员工整体文化素质。 ㈡实践操作 1.由试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带领试验员按照规范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组织力量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 制定《中国制造2025》,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推动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背景,具体有三点考虑。 适应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紧迫需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法国出台了新工业法国。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也不甘落后,去年9月,印度发布“印度制造”战略,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希望利用后发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使我国制造业发

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放眼全球,积极应对,努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找准定位,把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内在要求。2010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的来说,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在创新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比如,近八成的集成电路芯片依赖于进口,2013年进口额达到2313亿美元。在土地矿产等资源方面,2013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5.47万公顷,原油、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方面,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上年减少345万,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中国劳动力数量拐点已经出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势在必行,我们也别无选择。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

文化学概论课件

文化学概论 主讲教师:彭厚文 第一章文化释义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 ?“文”与“化”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卜辞。 ?古书中最早把文、化放在同一句子的文献是战国末年的《周易》,其《贲卦·象传》说:“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二字复合,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文治与教化。 ?二、西方的文化概念 ?在西方,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在德文中为kulture,在英文和法文中为culture。 ?西方古代的文化概念,其含义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有着重大区别。

?西方学术界两个有影响的文化定义: ?(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1871年,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二)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定义。 ?1952年,他们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提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描述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为主的定义,《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一类是以揭示文化本质属性为主的定义,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材料

化学实验学生操作的安全培训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化学组全体教师 为了提高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防护知识,从防火、防爆、日常急救、用电安全、危险物品及三废处理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在其中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 一、火灾 火灾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1.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防止火灾最有效的方法。为了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②废溶剂做好标识,严禁随意乱倒,应分类收集再集中处理;③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④严禁私自拉扯电线;⑤严禁携带烟火。 2.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①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灭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璃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灭火器。其 钢瓶内贮有CO 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 2 的喇叭筒的把手 上,打开开关,即有CO 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 2 气压 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 2 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3. 灭火方法 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①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湿抹布盖灭。 ②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直接用干粉灭火器。 ③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二、防爆 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①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②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③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④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

互联网思维学习心得体会

互联网思维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互联学习心得 智能感知与“互联+”学习心得体会 一、知识点总结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目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不足,处于价值链低端,生产经营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我国制造业形势严峻,但也面临极大的机遇,以数字化制造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其总体结构体现为“一二三四五五十”。 “一”,就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

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四”,就是确定了四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五五”,就是有两个“五”。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十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 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传感器作为工业基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的主机性能,其核心元器件发展滞后,制约着我工业由大变强的主要障碍。它已经列为我国工业强基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发展的主要趋势:智能化、微型化、无线化、集成化、多样化。技术发展路线为:由机械式、机电式(MEMS IC制备)总线式、无线式到智能型。 特别是基于光纤激光传感器在光电信息、先进仪器制造、

中国文化史导论笔记

一、文明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在内,属精神方面。 二、人类文化,从源头来看,分为三类: 1、游牧文化 2、农耕文化 3、商业文化(海滨) 其中,1和3属于一类。由于地域资源不足,内部有阻害,所以有工具感,有强烈的克服欲。由于向自然要生存,所以心理有对立感,无论对外界或是对外人,因此尚自由,争独立,侵略性强。 三、财富观: 游牧与商业文化财富观:一、愈多则愈易多二、愈多则愈不足 农耕文化财富观:生产有定额,生生不息,无需多藏,也不适合多藏。因此常感满足而实则不富。 富者不足,强者不安,安定者却不富,所以矛盾不断。 四、农业文化有大型小型之分,新农旧农之分。 小型农业国内部发展易饱和,外部又不易捍卫强暴。 新商业文化特征:有新科学新工业装备。 新农是有新科学工业装备的农业国。 五、分析文化要从文化的复杂性、完整性、发展性来看。 第一章地理背景 1、中国文化不仅孤立,而且特殊。 与古代三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文化产生于一个特别大的地面上。 人类文化的最先开始,先是要有河水灌溉,这样能保证农业生产,二是四周要有天然屏障,这样不仅可以集中人口,而且可以不受外敌干扰。 汭:两水环抱之内。两水相交而形成的三角地带。 中国环境的特殊之处: (1)中国水系复杂,哪里都有灌溉区域,且相互之间可以隔绝孤立。而小区域内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可以借着小水系进到大水系,密切接触。 (2)中国当时处得较北,气候和雨量不如其他三国易于产出丰富产物,所以中国人一开始是在勤奋的情况下创造文化的。其他三国是在多量的闲暇时间创造的。 中国文化的特殊之处: (1)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在大环境里面开始,因此易于养成并促进对政治、社会等人事方面的团结与处理,所以中国能迅速完成统一。 (2)中国文化因为在大环境下展开,又迅速形成了国家内部团结统一,所以抵抗外来异族力量强大。 (3)小地面上产生的文化,容易受地域局限达到顶点,然后停滞不前,只享受奢侈生活,内部安逸退化。而中国文化,由于在贫瘠地方产生,因此有不断的刺激促进文化前进,内部一致并前进。 2、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比较: 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但希腊虽有共同文化,却没有共同的政治组织。因此后来希腊被罗马取代,而中国是内部政治交替,文化改进。 希腊、罗马、基督教会是近代西方文化三大主源。 西方人看历史,是变动;中国人看历史,是转化、绵延。西方人看历史,是空间与权力的向外伸展;中国人看历史,是时间的与生长的自我绵延。西方人的看法是我与非我,中国

《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著作推荐阅读》

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著作 推荐阅读 ——“阅读传统经典”系列话题之一 (西元2008年4月) 观子史,尊孔孟,味易老,友庄禅,美风骚。 一、推荐阅读之依据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最可观者,也是最富价值的东西,一是伦理精神,二是艺术精神。诚如北大楼宇烈先生所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是人生修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程度如何,也就被视作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下的体现。” 除了传承和弘扬伦理精神及艺术精神外,还应该养成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敬意和信心。这三个方面,就构成我今天推荐阅读的主要依据。 (一)传承和弘扬传统伦理精神 这部分我要说的是: 第一,传统伦理精神在我们今天社会还有留存多少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还需要这些精神么?第二,传统伦理精神纠竟有多少真正融进了我们的人生修养实践之中呢?

文化主体意识:是指一个民族要自觉地以自己所独有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不断地省察和传承,并发扬光大,使其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首先,传统伦理精神正在失落。 近代以来的失落。 文革期间的失落。 改革开放以来的失落。 其次,我们需要重建这种伦理精神,特别是力行这种伦理精神。 我曾课堂上给学生提出过五点要求——学习传统语文,阅读传统经典,力行传统道德,弘扬传统精神,复兴传统文化。 我想,它也适合于一般知识青年吧。 《论语学而》说:夫子温良恭俭让。 儒家在修养论上强调“知行合一”。 王阳明说:不行不足以为知。 《易传》说:修辞立其诚。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引金岳霖先生语:中国哲学家“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哲学的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二)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化而养成,这种礼乐教化一方面讲的是礼仪,是一种伦理教育,体现出一种伦理精神;另一方面是乐,是一种艺术教育,体现出一种艺术精神。(这个“乐”的概念是广义的。) 有学者说: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

《从物流视角看的转型升级与中国制造2025》

敢教日月换新天—— 从物流行业视角看转型升级与中国制造2025 课程背景: 面对如今中国崛起的新常态时代的到来,作为物流行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你是不是弄不明白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你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忧心? 中国制造业未来前路在何方? 你的客户是不是想方设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却无从下手? 员工是不是经常抱怨经常碰到一些新概念却没有学习的途径? ——我们独家研发的课程为您解决以上所有难题,帮您在短时间内理解“中国制造2025”概念,了解全球各行业竞争趋势,提升竞争力,在互联网、全球一体化的竞争的时代坚如磐石,应对自如。 学员收益: 树立学习意识、危机意识、宏观意识,学会将诸多事件结合分析; 牢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前世今生,了解中国各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史; 熟悉全球各国工业的竞争状态,掌握新常态的几大特征; 学会把握互联网时代发展方向的实用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体会; 学员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深入理解各项知识。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学员对象:物流行业企业中高层骨干 授课方式:1、主题讲授,2、视频欣赏,3、现场演练,4、案例研讨

课程内容: 第一模块看过去——让人看不懂的宏观经济 一、全球步入“逆全球化”时代 1、一次扩张:俄罗斯扩张引大宗商品暴跌 2、两次公投:英国脱欧引发全球金融强震 3、强势出击:中国从改革开放到资本扩张 4、民粹崛起: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策体系 5、讨论:这些对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二、“世界工厂”辉煌已逝 1、三十狂飚:中国制造的辉煌 2、六大忧心:中国制造之痛 3、三座大山:中国制造业的成本高企 4、制造业的疲软对中国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三、大国空巢——少子化与人口老龄化 1、各国经济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 2、少子化与老龄化叠加的恶性循环 3、人口结构对制造业、服务业的反效果 4、人口结构对物流行业市场的深远影响 四、史上最牛中纪委 1、中纪委的政治考量 2、中国四个利益分配矩阵 3、经济版图的新变化 4、中国政治体系新环境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五、我们的“新常态”是什么? 1、从经济周期来分析新常态 2、投资结构分析新常态

中国文化史导论

学校代码:10052 学生学号:S110426 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生学期论文《中国文化史导论》书评 姓名:马楠 年级: 2011级研究生 院系单位: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系 课程名称:西北民族志专题研究 任课教师:张亚辉 完成日期:2012.1.25

学生姓名马楠专业民族学研究方向 论文题目评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 成 绩 评 语 任课教师:年月日

评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 摘要:《中国文化史导论》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撰写的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本文不拟对钱先生这部著作作全面评述,仅就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按照书中的思路和逻辑的顺序,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和融合,家国同构的政治观等问题作一些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中国文化史中西方文化家国同构 中国文化史导论》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撰写的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之一。《中国文化史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最早是1948年由上海正中书局出版的,但书中的内容却是1940年上半期写成的,即写于抗日战争时期。那时家离国破,河山沦丧。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亡国灭种的危险。他希望通过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来振奋民族精神,唤醒国人爱国热忱。所以《导论》不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钱穆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感情,而且也蕴含着深切的现实关怀。此书是钱穆对中国文化研究的纲领性和奠基性的著作,他在序中称:“迄今四十六年来,余对中国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1可见此书在钱穆整个学术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书中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主要包括:中国文化之地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独特的中国文化性格、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古代中国的国家民族宗教等观念、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等等重大问题。在论述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钱穆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对中西文化予以了系统的比较,在对比中捕捉到了中国文化的特殊价值,并主张偏重于人文科学的中国文化应该积极向偏重于自然科学的西方文化学习,以应对在西方文化浪潮冲击下日益严重的文化危机。本文不拟对钱先生这部著作作全面评述,仅就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按照书中的思路和逻辑的顺序,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和融合,家国同构的政治观等问题作一些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一、文化观 钱穆对中国文化的阐释,集中表现为他的中国文化观。关于文化的本质,“五四”以来,学者们意见不一。胡适区分文化与文明,认为先有文明,然后才有文化。他指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2。”他反驳了西洋文明为唯物的、东方文明为精神的这种“东方民族夸大狂的病态心理”,认为凡文明都是人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精神的或单是物质的。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3”梁漱溟指 1见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P1. 2胡适.我们州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J].现代评论(4卷).1926(7). 3桨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试验室技术人员培训

(商品混凝土基础知识) 预拌混凝土使用要点是什么? 1、预拌混凝土运到工地后,90分钟内要求用完,时间越长坍落度损失越大,将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在使用前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2、预拌混凝土搅拌车到达工地后,严禁往罐车内加水。若到达后时间不长,混凝土坍落度小不符合交货验收要求,可由搅拌站技术人员添加适量水进行调整,搅拌均匀后可继续使用。若到达工地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超出交货验收的坍落度要求,施工单位有权进行退货。双方对坍落度有争议时以现场实测的坍落度值为准。 3、商品混凝土胶凝材料多、砂率较高、坍落度较大、特别是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均在160mm以上,混凝土流动性好容易密实,所以在浇捣时不须强力振捣,振捣时间宜在10秒~20秒,否则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多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4、预拌混凝土由于掺加了外加剂等成分,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较长。一般初凝时间为5小时~8小时,气温高时为4小时~6小时,终凝为8小时~14小时。因此混凝土提浆抹面时间应适当掌握。气温低时混凝土墙、柱边模的拆模时间应适当延迟,以免混凝土构件发生脱皮、起壳等外观质量问题。 5、浇捣梁板混凝土时,在梁与板交界处,宜先浇捣梁部位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浇捣板面混凝土,这样可避免或减少发生在梁板交界处的沉降收缩裂缝。 6、混凝土浇捣成型后应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具体的做法是:在混凝土进入初凝前(用手轻按混凝土板面能留下指痕),用平板振动器快速复振一次。再用木抹子压实抹平,可以起到减少表面裂缝的效果。

7、高温天气或者大风天气浇捣混凝土时,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模防止混凝土构件表面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 混凝土基础知识(一) 混凝土作为土木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原料,因其具有原料丰富、造价低廉、制作简单、坚固耐用、耐火、抗震等许多优异性能,使它成为世界上用量最多的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需要,混凝土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各种特性混凝土、专用混凝土相继开发出来,并广泛用于工程建设之中。2 1世纪,人类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混凝土逐步高性能化;大量应用工业废料,降低水泥熟料用量,使混凝土走上"绿色环保的道路"。混凝土作为最基本的主要建筑材料,必将继续为人类文明进步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现有的混凝土按类别分为普通混凝土、专用混凝土和特性混凝土,其中专用混凝土有:道路混凝土、大坝混凝土、海水混凝土、装饰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特性混凝土有:高强混凝土、膨胀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侵蚀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耐火混凝土、防护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 为使广大员工能系统地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知识,本文对各类别混凝土知识做简要介绍。 混凝土基础知识(二) 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 普通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粗细集料(碎石或卵石及硅质砂)加水拌合经水化硬化而成后种人造石。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常常加入某些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 在混凝土中,粗细集料起骨架作用,所以也称作粗细骨料;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与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集料表面并填充集料间的空隙,硬化后将集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程大纲

《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程大纲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历时久远、源远流长,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把握是非常必要的。本课程在丰富的古代文化中,择几个角度进行重点论说,使同学们对于中国文化史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文化史内在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养。在讲授过程中,做到文献方法讲授与文化史的讲解相结合,力争实现如下目标: 1. 通过对要点的讲授,引导学生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拓展知识结构与思维体系。 2. 在文化史的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搜集,从而使学生提高学术思维,掌握正确的文献研究方法。 3.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文化取向、思维导向,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分2个模块,含7个专题。模块一(专题1)为“概论”,模块二为“第二讲:中国古代婚姻文化”(专题2),“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国古代称谓文化”“中国古代的姓氏与避讳”课程共60课时,其中下述6个专题拟用45课时,绪论和结论共用5课时,阶段研讨共用8课时,其余2课时用作机动(如个别专题超时所用、法定假日等)、辅导与答疑及考试与课程论文指导等。 专题1:绪论 1.讲授要点 (1)学术界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历程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3)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因 2.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中华书局2014年版。 (3)中国文化史(上下册)陈登原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4)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下册)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试验人员岗前培训材料

试验人员岗前培训材料 北京铁研徐盐铁路监理站中心试验室按照业主要求和工作开展 需要,将于2016 年2 月底对本试验室新进场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 要培训内容是试验工作控制要点及工作方法。 1、水泥质量检验 1.1合格条件 水泥质量保证资料(指“水泥出厂合格证”或“水泥试(化)验报告”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方为合格。 水泥供应商应为业主指定的合格供应商,承包商不得在业主指定范围以外擅自自购水泥。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其内容应包括:出厂日期、品种、牌号、等级、合格证编号,厂检验部门印章及部门负责人、检验人员的签名应齐全清晰。 其中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技术指标均应符合国家的规定。 凡无出厂合格证或出厂后存放时间过久(一般常用水泥超过三个月,快硬水泥超过一个月)的水泥和对材质(包装)有怀疑的水泥,均应监督承包商按规定取样进行复试,其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按试验结果确定使用范围。 依据工程特点和所处环境条件,核查承包商所选用水泥品种等级是否正确,使用的工程部位和对象是否明确。 核查现场使用的水泥是否与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标明的品牌、等级及批量一 致。 1.2技术要求与标准 常用五种水泥的国家标准为:GB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其品种标号和品质指标见上述规范。 常用五种水泥的品质指示:

①氧化镁:熟料中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0%,如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允许放宽到6.0%。 ②三氧化硫:矿渣水泥中不得超过4.0%,其余品种水泥不得超过3.5%。 ③烧失量:Ⅰ型硅酸盐水泥中不得大于3.0%,Ⅱ型三酸盐水泥中不得大于 3.5%。普通水泥中不得大于5.0%。 ④细度: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 ,普通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80μm方孔筛余不得超过10.0%。11 ⑤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2 小时。 ⑥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⑦强度: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GB175第6.8 条或GB1344第6.6 条表中所列数值。 复查试验 a、取样方法:水泥需要复查试验时,其取样方法和试样数量应为: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出厂批量(500t 为一个出厂批量,不足时也作为一个批量)的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从不同部位的20 袋(散装水泥20 处)中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试样应充分拌合均匀,用洁净密封桶(袋)包装,即送试验单位(对水泥品质有争议时,使用单位应通知水泥厂共同取样)进行复验。 b、水泥复查试验报告水泥复查试验的技术鉴定结果,由试验室发出“水泥试验 报告” 。 1.3核查方法 核查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填写是否齐全,各试验项目和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品质指标)。 使用的水泥品种、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核对合格证与使用时间是否相符。 将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上的代表批量汇总,对照水泥提料计划(或材料汇总表)的需用量,看是否基本一致。 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必须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单、试块强度报告单上的水泥品种、等级、厂牌相一致。 核对其出厂日期和实际使用日期,看是否超期使用。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上的抗压、抗折强度均以28 天标养为准,作为技术鉴定水泥质量是否合格的

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 深发【2016】8号

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 为提升深圳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强化创新驱动,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政府效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制定如下措施。 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深圳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供给,引导新需求;必须充分认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化解企业经营压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增强市场机制内生动力;必须加快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注重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我市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到8-10家,政策支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营商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城市发展竞争力跻身全球一流水平。为提升深圳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强化创新驱动,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政府效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制定如下措施。

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一)培育引进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鼓励企业壮大规模拓展实力,充分发挥大型企业支撑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大型龙头企业和跨国企业培育引进计划,新增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企业给予3000万元奖励,对首次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给予1000 万元奖励。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专责工作小组,加大对中央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等大型企业的引进力度。对中央企业迁入或在深圳新设立公司的、大型企业迁入并达到总部企业认定标准的,采取“一企一案”方式给予综合支持。 (二)推动国企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市属国资发起设立规模为1500亿元的混合型并购基金,整合利用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和上市公司平台,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以并购重组方式培育若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将国资委系统的主要资产集中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或境外重大并购。优化国有企业经营考核办法,兼顾企业近期效益和长远发展。 (三)支持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扩产增效。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培育工程,制定重大工业项目引进计划,完善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抓紧启动一批投资总量大、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

互联网学习心得

智能感知与“互联网+”学习心得体会 一、知识点总结 1.1《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目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不足,处于价值链低端,生产经营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我国制造业形势严峻,但也面临极大的机遇,以数字化制造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其总体结构体现为“一二三四五五十”。 “一”,就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就是确定了四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五五”,就是有两个“五”。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中国文化史导论

“中国人很早便知以一民族而创建一国家的道理,正因中国民族不断在扩展中,因此中国的国家亦随之而扩展。中国人常把民族观念融入人类观念里,也常把国家观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观念里。他们只把民族和国家当作一个文化机体,并不存有狭义的民族观与狭义的国家观,‘民族’与‘国家’都只为文化而存在。因此两者间常如影随形,有其很亲密的联系。‘民族融合’即是‘国家凝成’,国家凝成亦即为民族融合。中国文化,便在此两大纲领下,逐步演进。”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民族界限似乎不是很清楚。那时候,也有蛮、夷、戎、狄等的称呼,说明当时也有华夏与四夷的分别。但是,这其中的区分标准并不是血统与种姓,而更多是文化,即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所以说,古代中国人更多的是使用文化的异同来分别民族的不同。除此之外,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古代的统治者都是慎用武力,而重视文化教化的作用。这也跟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精神有关。当时中国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华夏民族文化比其他以游牧文化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先进得多的,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会不自觉地接受并认同汉族的文化。而后,随着政权更迭,战争动乱等各种原因,各民族小聚居、大杂居,彼此尊重和认同对方的风俗文化,渐渐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正是有了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心中的那种宽容博大的民族观念,才不至于发生民族之间的很严重的矛盾,整个中华民族才具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就是现在,这种民族观念也是非擦汗那个值得我们学习的

要想真正读懂这本书,我们就需要首先明白钱穆先生这本书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这里的“文化”是与“文明”相区别的,按照钱穆先生的对比,“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 。如果按照这种划分方法,则文明可以媒介在不同的客体之间相互传播,而文化则必须由群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接下来,笔者就对钱穆先生这一精神方面的产物进行简要的特点概括,并指出其中的一些疑问。 一本书逻辑思路及学术贡献 (一) 文化地理差异论 通览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我们可以发现他会将中西精神文化角度的差异原因归于东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并由此来阐释中国文化独具魅力特点的起源。这一点便是钱穆先生在全卷中突出表现出的文化地理差异论。 钱穆认为,中国的地理独特性体现在,中国文化自始自终就处于一个大的环境之下,由此易于养成并促进其对与政治、社会凡属认识方面的种种团结与处理的方法与才能,在这一大的框架之下,通过后世的对知识的不断淬炼最终向内心凝聚而形成一个认知的共同体。由于这种统一与整体感,中国人的知识与文化,往往更加重视综合,即是先形成了文化发展的粗狂的大框架,随之对于知识的总结常重人生实际经验之综括与汇通,从而进一步将这一框架具象化,这样的知识演进往往看不到抽象的由一个概念演绎隐身或偏于形式方面的逻辑和理论。同时在这一大的地理环境之下所孕育的,是一种与季风气候相匹配的古代农业经济,,农人因为习惯于一亩之地的年定收成,而这一收益也全非由人类自由安排,由此形成的是一种“和平”与保守的文化。由这种知识及经济结构所形成的历史观,必然是“常偏向时间的与生长的自我绵延” 。这样,我们也就能简略解释中国文化为何具有如此强韧的连续性。 而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则是处于一个由海洋或者其他自然人文屏障隔离开的一片一片分裂的地域当中,而优秀的文明往往是发端于这些分裂的部分中的一个小的主体,在这个小主体中,往往凝聚了后世得以发扬光大的文明的精华,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强大,文化会由这一点向四周扩散,并逐渐形成较为庞大的文明结构。无论是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日耳曼文明还是当今的欧洲文明无不是由这一发展逻辑演进而来的。由这种分裂的观感和由点及面的线路,西方人的知识与文化,更倾向于有推概而来(抑或是一种演绎),这种方式产生的知识,常易于超乎直接经验之外,其出发点常为一种悬疑或者假设,由此直线延伸,俞推俞演,这样的知识演进更多的具有逻辑性和冒险性。与中国的对比较为明显,在这一海洋地理环境所孕育的则是一种商业文明,这种文明因为需要向外不断拓展,因此具有更强的财富观及冒险精神,财富由物质的转成精神的,因此其企业心理则更为积极,这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向外拓展的西方文明。有这种知识结构及经济结构所形成的历史观,则是“常偏向于空间的与权力的向外延伸” 。这样,我们同样可以解释为了西方文明具有如此的扩张性。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钱穆先生是如何来叙述这一特点之下产生的中国文化史如何演进的。我们最需要的注意的是,这种阶段的划分,并非指中国文化的变异与转换,而是说中国文化的推据与充实。 二文化史中“中国认同”的概念模糊 (一) 何谓“中国认同” “中国”是我们习焉不察的一个词。在目前而言,它在地理版图上所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台湾)疆域内的领土,在政治意义上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在国际体系中具有完全合法性的国家及其政府代表的权力机构。但在文化意义上,一旦考虑到地理意义和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之内的文化和族群多样性的现实,何谓“中国文化”,或者何谓“中国性”(Chineseness),就成为一个问题了。这一问题,在晚清的天朝体系崩溃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端。 处于康乾盛世当中的大部分中国人,可能仍然沉溺于几千年来天朝朝贡体系的自我幻想当中。但此时的东方世界显然明显出现了分化,因为满人的统治,在文化上日朝两国已经不再认同原本的“中华”了,东亚国际体系俨然已经成为了“国际”,传统的朝贡体系也演变成为了贸易体系。尤其是在文化上认同的削弱,

试验人员培训资料

一、二、 三、 试验人员培训资料 思想认识,观念的提高。 面对试验检测行业的越来越规范,我们检测人员首先要提高思想意识、观念要转变。加强对试验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严格把试验检测质量关,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规范、文件的学习 我们每一位试验人员都应该加强规范、文件的学习,掌握控制施工质量所必备的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其中需熟悉掌握的主要规范有: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18046-2008 )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2008)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12) 《建筑用砂》(GB/T14684-2011 )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 )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1-2010 )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 )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 GB1499.1—2008 )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14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