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

情。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

系。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

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

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3.排比、设喻,连珠喷发。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

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像这样大面

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4.激情滚滚,一气呵成。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则得力于激情,激情则得

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烈的情感,文章才有了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

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1.预习提纲

(1)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2)疏通文义,质疑问难。

(3)细读课文,品悟感情。

(4)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5)探究异同,励志豪情。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7个生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时代背景。

3.读通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少年英雄》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在100多年前,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就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课题)。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

20世纪末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清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通过政治改良的方法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作“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

在日本他听到日本人谈到中国的时候,都说中国是“老大帝国”。

师:(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老大”的意思就是年纪大了。跟“老大帝国”意思相反的是“少年中国”。日本人之所以这样说中国,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地走向“衰亡”。“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4.看到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

师:说得好极了!“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那“说”又指什么呢?“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说”是用于议论的,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议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学生聆听歌曲并谈及感受,教师引出主题,再通过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介绍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让学生感受作为少年的责任。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提示:对课文的感知,要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2.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梁启超先生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

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

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

3.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时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

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

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4.学生放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用不同方式的读书,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受作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感情。

三、疏通文义,解决疑难。

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是怎样疏通文意的?(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是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试着自己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疏通文义。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还有结合语境的方式理解词语,进而大概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在此基础上大胆质疑,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布置作业。

1.继续读通、读懂课文。

2.找出全文阅读,并读熟。

结合本文的选段,找出全文阅读,达到对作者思想的全面理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体会本文所要表达的强国梦想。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大概讲述课文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找出作者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句子。(学生齐读)用原文来回答。(学生交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2)这句话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课件红字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预设:

生1:这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这就是是排比。

生2: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

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才能“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3)小结:说是排比,主要是从这组句子的结构着眼的;说是步步推进,则主要从句子的内容着眼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表情达意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它的表达作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大,语调要逐步提升。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路。(学生齐读)

(4)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生1: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

生2:句子的意思层层推进,不但容易记,而且越读越有劲。

师:你记住了吗?(生点头)那就请你背背看。

课件出示:

少年……则国……

(提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师:体会得很好。这位同学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还背了出来。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不妨请每个同学都试一试,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记住了。

(学生各自背诵)

师:据我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不仅背得很顺利,而且都饱含感情。读文章就该这样,尤其是读这类感情充沛的文章。刚才我们用的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

课件出示:

背读法,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2.下面,我们就用“背读法”学习下面这组句子,这组句子不仅长,而且有点“绕口”,特别难背。看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把它攻克下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诵读)

预设:

生1: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2: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感情非常充沛。

(2)我们先从句子的形式来看,这组句子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这里运用了四言韵语,这种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鼓舞。这一点,同学们刚才读的时候,我从你们的读书声中就知道你们已经有了一些体会。

接下来再看这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刚才有同学说用了比喻,是对的;我好像听到还有几位同学在下面说还有排比,这也是对的。这跟讨论前面一组句子一样,也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我想着重讨论比喻的问题。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遇到这种形象化的生动比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你们是怎样读这些比喻句的?

预设:

生:找出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3)本来是十分生动的比喻,我们如果急着去分析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还有什么味儿?难道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读法了吗?

生: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

(4)这段话中有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在书中也给了注释,我们首先借助注释,然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注意,我不要求翻译,而是用你们自己的话来描绘。

(学生自己阅读、想象,指名交流)

预设:

生: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透过朝霞,射向大地。(“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黄河从地下涌出,汹涌奔腾,浩浩荡荡地奔向汪洋大海。(“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而起,它的鳞爪在云中飞舞。小老虎在山谷里怒吼,成百上千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

四散奔逃。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飞扬。(“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这些都在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妙的花含苞初放,是那样的鲜艳、辉煌。宝剑刚从磨刀石上打磨出来,锋刃闪射出寒光。(“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歌颂了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一句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

锋利的宝剑比作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德的中国少年。)少年中国像个巨人屹立在东方,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她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无限广阔的

疆域,她的前途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未来的日子很长很长。(“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再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

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师生评价:

哪位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想象?(随机找同学说一说)

(5)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一组句子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

生: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教师边听边板书)

师:请大家注意,我这里用的标点是原句的标点。

3.你们看,思路理清了,记住就不困难了。下面要求你们不仅复述几个名词,而且要把

原句复述出来,谁来试试?

(学生稍做准备后,由一人复述,基本上背出了原句。)

4.现在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作者用了这一连串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生1:为了写出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师:是呀,当我们的眼前呈现出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时,自然会感觉到少年中国和中

国少年是那样地朝气蓬勃,富于青春的活力,他们在地球上的出现,犹如红日东升,

黄河奔流,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一组比喻是把什么比喻

成了什么?

生2:把少年中国比喻成“红日”等事物。

生3:本体还应该包括中国少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这段话的思路,更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感情,也提高了

记忆能力。谁愿意来试着背诵一下?(指名学生来背诵)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切记——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5.体会作者的情感。

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

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齐读: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

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

品读课文,借助注释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想象中的画

面描绘出来,以此来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同时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

语言特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三、展示社会主义新面貌,探究异同。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应该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从清末的被肆意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

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啊。他

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

的想法。

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

生1: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生2: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力量来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祖国建设贡献,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小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对文章的理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在畅谈当代少年的理想时,教师指导学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四、布置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为主题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中国说》,鼓

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让当代少年感受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是学习《少年中国说》最重要的目标之

一。

让学生重温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品读中慢慢地领悟

文字间所流淌的爱国之情比教师死板灌输给学生要好很多。多读多悟,可以很全面地让

学生体会到朗读给理解文章所带来的益处。

朗读后背诵也成易事,理解情感更成易事,所谓“品读易达情”,在这一课得到很

好的验证。《少年中国说》对中国少年的启迪,对美好祖国前程的展望都给当代少年带

来了很大影响。学生跨越了时代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直接抓住了文

章的精髓,也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但教师在朗读的辅导时间上有些长,用了一课时,在以后的教学上可适当加以调

整,以便课堂时间被利用得更充分。

另外,在文章第2自然段的结构上,部分学生的理解显得吃力,这也与此文属于文

言议论文有很大关系,教师还应探索更好的角度去剖析结构。

反思过去,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在教学上,这一点尤显重要。在日后的教学中,

借鉴以往,改正不足,才能日臻完善,给学生一个活泼有效的课堂。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 古诗词三首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出示课件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长汀县腾飞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措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一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三、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次习作在“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习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写出景物变化的要求。 四、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教学时不宜提太高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 第二,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诵。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第三,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的顺序。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习作教学,可安排在语文园地后进行,以便更好地迁移运用“交流平台”中体会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以及“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把句子写具体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体会它的价值不可估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去年,我们学习过课文《颐和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风景独特的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在153年前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 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2.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齐读生字词,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 2.说说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 5.指名接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古诗词三首》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为了祖国,毅然远赴战场。由于远离家乡,他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于是,他借助边疆特有的风景,融入自己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成为千古绝唱。 学情分析 诵读是语文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教学中应以层次性多样性的诵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实现诵读,领会、品评、鉴赏这样的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枫桥夜泊 学习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 生:《枫桥夜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诗歌朗读指导 1. 听朗读。 2. 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 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出示课件 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 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 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 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 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 ( 出示课件 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 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 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 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 安 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 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 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 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 9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 的意境? (出示课件 10) 新课 教学 ) 分钟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 清新,景色美 妙。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出示课件 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 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 件 12 )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 泉、石”等意象,表现出 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 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 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出示课件 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 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 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 谐?并说说原因。 (出示课件 14) 明确: 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 境的寂静、 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 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 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这里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5. 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 生概括。(出示课件 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6.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 来。 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法与学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那么,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推销员,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师: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熟悉新型玻璃。你们都想学习了解

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 2.师:怎样才能了解新型玻璃的这些知识呢?我们一块来读读课文。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 5.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玻璃有兴趣呢?那就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上台写出所学玻璃的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实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 四、拓展延伸 1.最近,一个商场要装修,请你帮帮忙,他们该用哪种玻璃?为什么? 2.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商场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练习句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3.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说一句话。 师: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玻璃?你们设计了哪些玻璃? 二、展示、推销 1.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新型玻璃或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 2.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要求: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自行准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自然之趣 大自然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面。观山,鲜花遍野、树木丛生;看水,流水淙淙,汩汩多情;听鸟,啁啁啾啾,宛如天籁……还有那日月星辰,轮换变转;还有那风霜雨雪,变化多姿。朝晖夕阴,四季更替。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以她多情的方式召唤我们投入她的怀抱。 聆听着大自然的召唤,投入她的怀抱。去雨后的空山、夜泊的江边、边疆塞外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中感受大自然不同格调的美,到神奇的“鸟的天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在追寻月迹的童趣中感悟纯真之美。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你一定能感受到她的壮美与神奇。 本单元教材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我们在欣赏本单元优美诗文的同时,也可以运用我们自己的慧根,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大自然景物的众态之美。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 课文古诗词三首2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理解诗 词的大意;想象三首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 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词) 人寄托的情感。 四季之美1课时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运用时 间顺序描写景物;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 以致用。 鸟的天堂2课时 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 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赏析描 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

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月迹1课时 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习作______即景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及其动态的变化,突出景物的特点。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2 交流写景文章中的一些写作技法;学习 制作海报的方法;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欣赏有关田园生活的古诗词。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1古诗词三首 文本分析: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展现了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人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水声,浣女归来的喧笑声,以及渔船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枫桥夜泊》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长相思》描写了将士们在边塞军旅途中因风雪声大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此外,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窃读记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5、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部编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20.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2)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课件14) 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

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整体备课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

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 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 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 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 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 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第7单元 18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尼、艄”等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哗”,会写“斯、艇”等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威尼斯的静态美与动态美。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威尼斯风光图片(PPT),学生朗读小资料(PPT)。 2.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 课题。指导“艇”的书写。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读读这些词语?(PPT) 小艇船艄翘起雇定祷告操纵自如哗笑码头停泊 师:“哗笑、停泊”这两个词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我们一起来读。学习生字。 2.请四位同学接读课文。 生1:第1自然段。 生2:第2、3自然段。 生3:第4自然段。 生4:第5、6自然段。 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围绕小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师随机板书:样子,驾驶技术,与生活的联系。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我们刚刚从图片中看到了威尼斯的景色非常美,可作者为何要单单写小艇 呢?(PPT)(因为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非常重要。)

2.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呢?(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小艇的重要性的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于威尼斯而言,“大街”指的是什么?(生:河道。)“汽车”指的是什么?(生:小艇。) 是啊,多么巧妙的比喻啊,作者用短短的一个句子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艇的重要 作用。 四、指导写字 规范书写“尼、斯、艇、纵、艄、翘、垫、帘”等生字。 五、课堂总结 威尼斯的小艇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平时注意仔细观察,抓 住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因而写得如此生动、形 象、具体。我们也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六、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生: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关系。(板书) 2.复习本课生字词,学生齐读。 二、深入学习,全面把握 (一)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1.当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船。 2.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 (学生读,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小艇的课件。) 3.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分析句子。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4.谁来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5.大家看,作者用“独木舟”与小艇比较,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的特点。 (粘贴 “独木舟”的图片) 那么,用“新月”比喻小艇的什么特点?——两头翘起。 用“水蛇”比喻什么呢?——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6.用了这样几个句子,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 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7.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8.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 们现在正顺流而下,两旁是小桥、流水、人家。我读课文,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 好。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做相应的“摸摸柔软的垫子”“穿过小桥,仰望小桥”“推开 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 9.下面我请乘坐小艇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体会课文第3自然段的描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1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备课 单位:九龙街道杨庄小学时间:2015.10.18 备课人:王桂红 一、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课文4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略读课文《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 2.《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七子之歌(三首)》《采蒲台的苇》《东史郎日记一则》《真实的故事》《我是中国人》《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别了,我爱的中国》《爱在废墟上》 3.《主题式·经典诵读》16篇:《圆明园》《圆明园四十景诗(之一)》《仰望国徽》《愿把牢底坐穿》《就义诗》《一句话》《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仰望星空》《祖国的春天(节选)》《唐人街》《希望,展翅飞翔》《发现》《我的“自白”书》《《时局图》题诗》《刑场口占》 二、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近代中华”这一专题,安排了28篇文章,其中人教版教材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6篇。所有这些文章都是在展现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典型事例为主,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本单元的选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包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学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