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山界练习题

老山界练习题

老山界练习题
老山界练习题

《老山界》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1—6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12分)

2.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16分)

3.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

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16分)

4.“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16分)

5.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24分)

6.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16分)

(二) 阅读《老山界》选段,回答1—4题。

⑴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⑵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⑶“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⑷“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⑸……

⑹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

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⑺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⑻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⑼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做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⑽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30里,下山15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⑾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⑿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⒀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⒁“不要掉队呀!”

⒂“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⒃“我们顶着天啦!”

⒄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⒅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20分)

2.瑶民一家对红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4分)

3.⑿和⒅两节写景的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18分)

4.有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在朗读时加了重音,会起到一定的表达作用。请说明下列句子朗读时的重音应该在哪几个词上并简述理由。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14分)

5.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

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24分)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

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一) 参考答案:

1.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2分。意思对即可)。

2.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3分。意思对即可)。

3.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3分。意对即可)。

4.“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

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3分。意思对即可)。5.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2分。意对即可)。“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2分。意对即可)。6.略。如蟋蟀的鸣叫反衬出秋日夜晚的宁静。(3分。试根据描述得生动形象与否酌情给分)。

(二) 参考答案:

1、①老百姓对红军不够理解(“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②人又累又饿(“前面粮食缺乏”);③山高路险(“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不要求作分析。)

2、瑶民一家开始是“躲”“惊惶”,后来“拿出仅有的一点米,煮给我们吃”“向我们道歉”,

原因是一方面我们向他们作了政策宣传,另一方面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如送米,不准拆篱笆当火把。3、⑿是山脚下向上看,⒅是山腰上向上向下看。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面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积极乐观的精神。

4、“一袋”说明粮食不多,“三天”说明粮食对我们是何等重要,“整袋”与前面的“仅有的一点米”构成对比,说明红军拿出的米多,也说明了红军战士是倾全力帮助老百姓。(2分。只要任两点答到,理由正确即可得全分。)

5、赞成比较好,因为材料的倾向很明显,“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这也是一种纪念”、“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肯定了“选手作出思考、牺牲利益去体会一种精神”。反对一般不得全分,视其语言等最多得18分,如果能作全面的分析,兼顾正反两方面,一分为二地说,可加1—2分。

1、用简洁的文字,给各部分设计一个小标题。

2、如何理解题目中的“美丽”?

3、文章写袁隆平的“美丽”,为什么第9、10段却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与“美丽”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4,文章的哪些语句表达了“执著”一词的含义?

5、纵观袁隆平的一生,他是如何“永远”执著的?(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表现了袁隆平的“永远执著”?)

6、“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7、下列各句中,数据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三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②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在他研究的最初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8、下列两句,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用了两年时间,顶着烈日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稻穗。

②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9、作者插叙袁隆平6岁郊游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10、文章前3段说“美丽”与袁隆平无缘,而全文却表现他的“美丽”,这是为什么?

11、起初农学对于袁隆平是“艰苦和陌生”的,文中能体现“艰苦”的具体内容是

,能体现“陌生”的具体内容是。 12、“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指,从“义无反顾”一词中体现了袁隆平

的精神。(用原文回答)

13、仿句写句。

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

写:

13、体会下列各句的含义。

(1)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2)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

(3)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4)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

(5)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14、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时隔六十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

15、文中反复用“美丽”这个词语,说说“美丽”和袁隆平的一生有着怎样的联系?

16、文章以“”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袁隆平的人生历程,从孩提时代立下美丽的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的梦想,

的精神溢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

17、“时隔六十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句中“仍”能否删掉?为什么?

18、“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痴”的原意指“傻”,联系上下文说说本句中“痴”的含义。这句朴素的言语中,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

19、袁隆平曾获得无数荣誉,其中包括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你为他再拟写一份颁奖词。(提示:能突出他的科学成就、执着的精神与高尚的人格。)(50字左右)

20、文中列举了袁隆平的那些成就及赢得的荣誉?这对表现袁隆平这个人物有何意义?

21、文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美丽”一词的含义?

22、儿时的美丽园艺场是如何深深打动了一个纯真的孩子的心灵的?

23、第17段中,“一再声称不善言辞”和“雄辩而流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1、①美丽:源自对儿时梦想的执著追求。

②美丽:源自对艰难困苦的执著坚忍。

③美丽:源自对事业成就的执著攀登。

2、美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好看。本文“美丽”一词有新意:

第1段,“精干、充沛、睿智、幽默”四个关键词语,让我们了解“美丽”的丰富内涵。本文“美丽”还指袁隆平的精神:执著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3、理想与现实,美丽与贫瘠,造成强烈的冲突,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袁隆平的一种精神:“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表现他的坚定与执著。

4、①“看到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虽然大失所望,但是仍执著地决心从事农业工作。”

②“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身的追求。”

③“他执著的从事培育高产稻,不怕困难和挫折,终于获得巨大成就。”

5、童年时代学农的梦想成了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在面对落后、贫瘠和疮痍的时候,将“所有人不再挨饿”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在杂交水稻研究遭遇挫折时,百折不挠决不放弃;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6、在是写袁隆平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以后还坚持科学研究。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袁隆平执著的研究精神,作为人民科学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每时每刻惦记着事业,始终不渝。

7、①“三十多年”充分证明了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保持极大的优势,长期无人打破,袁隆平创造的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②一组数据充分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被广泛推广运用,不但实现了“所有人不再挨饿”的理想,更说明他的研究成果为世界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他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

③“整整两年”说明他们夫妇为了杂交水稻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14000个”表现了他们付出的艰辛,与“两年”相比更加体现了他们不辞辛劳、执著严谨的精神。

8、②句表达效果好。因为“整整两年”说明袁隆平夫妇为了获得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之多;“差不多”准确写出他到过的稻田之多,但不是全部;“14000个”则用具体的数据体现了他们付出的巨大艰辛,与“两年”配合表现了他们忘我执著的精神。而

①句删除了这几个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够具体,而且没有“差不多”,表达反而显得绝对。

9、这段插叙,描述了袁隆平童年时的美丽梦想,表明这是他一生的愿望,表现了袁隆平对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

10、文中说袁隆平心目中的“美丽”,源自他选择学农之路见到的美丽景象。文章着重表现袁隆平在追寻“美丽”过程中显示的性格美、心灵美,尤其是他在科研路上坚持不懈,永远执著的“美丽”。而文章前3段完全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内在“美丽”;这样的开头,欲扬先抑,具有独特的美。

11、艰苦:在风雨飘摇、国是艰难的年代;现实中的落后、贫瘠和疮痍

陌生:像他这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的人

12、杂交水稻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16、美丽。高尚的人格和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20、文中突出介绍了袁隆平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杂交水稻,赢得了国内国际多顶尖大奖,也产生巨大的影,解决人们吃饭的时间问题,为国内外广大人士赞颂,由此可见,袁隆平的过人之处。同时这样的成就和荣誉与他朴素、务实的为人,坚定、持久的研究相比较,更能突出他的“美丽”。

21、(1)“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他日后从事农业研究的精神基础。

(2)他是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他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这体现了这位科学家高尚的品质。

《老山界》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一)阅读《老山界》的选段,完成15—19题。(11分) 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⑥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⑦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⑧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5.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 16.选文第①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答案】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答案】这两句环境描写形象生动,前一句以“巨人”喻“山峰”,后一句以“井”喻“山谷”,二者结合起来,便很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这样的环境描写也衬托出红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18.“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分) 【答案】“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老山界

《老山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安排层次的方法。 2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朗读赏析精彩语段,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安排层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生:背诵《七律长征》。 2师引导:红军长征途中跨越了万水千山,你知道他们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什么山吗?这座山高30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板书题目作者) 二复习回顾 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 (1)课文是什么体裁?(回忆录) (2)写了一件什么事?(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品质?(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第一天下午动身,从山沟向上走,然后写傍晚天黑夜里露宿山腰,再到第二天黎明,下午两点多到达山顶。)结构层次怎样划分?(准备翻山翻山经过取得胜利) 2 生反馈,师评价补充,总结引入下一环节。 三重点研讨 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翻山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态度怎样?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打趣鼓劲,小心登

(完整版)老山界练习题

《老山界》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1—6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12分) 2.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16分) 3.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

“老山界”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精)

《老山界》语段训练(一)阅读《老山界》,完成12-15题(9分)半夜里,忽然醒来,才 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 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 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耳朵里有不可捉摸 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 奔驰,像,像,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2、按原文在 横线上填入语句。(2分)13、选段从多个角度对“半夜”进行描写,写____________觉突出 夜之_________________,写_______觉暗示山之_________,写_________觉反衬夜之 ___________。(3分)1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 睡着了”?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5、 “凡景语皆情语”。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 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4、选文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这里用了什么写法?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 清写出一两句来。(2分) 15、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上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分)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6 老山界(含参考答案)

6最后一课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瑶.民(yáo)歇.脚(xī) 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 攀.谈(pān) 煮粥.(zhōu) C.盛.饭(c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ū) 咀嚼.(jiáo) D.点缀.(zhuì) 澎湃.(bài) 疲倦.(juàn) 倾.斜(qīng)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B.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C.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D.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2)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老山界》教(学)案+中考分析+习题有答案

《老山界》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检查预习 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蜷缩()呜咽()点缀() 澎湃()咀嚼() 篱笆()酣然入梦()苛捐杂税()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难”体现在: 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 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⑶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五、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板书设计: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 走路难 间 翻山经过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 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 处境难 翻山以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 节(2)第23 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老山界(选段)散文阅读了理解与答案

老山界(选段)散文阅读了理解与答案 老山界(选段)散文阅读了理解与答案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选文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 1.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的情景。() 2.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 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 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意思对即可) 3.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意对即可) 4.略。如蟋蟀的鸣叫反衬出秋日夜晚的宁静。(试根据描述得生动形象与否酌情给分) 【老山界(选段)散文阅读了理解与答案】相关文章: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 【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方法导航】 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聚集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 【教与学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 (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 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可启发学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 3.用简洁、概括性的词语谈谈你读后,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 〔小结〕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 界陡、窄、险等都可以。

(完整版)6老山界同步练习(含答案)

6 老山界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A.景观 B.壮观 C.奇观 D.景象 2. 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 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 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 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 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 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_______________。 (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B.快速奔跑,勇敢抢断,巧妙传接,如此高超的球技,实在叫人眼花缭乱,扼腕叹息。 C.虽然正是初夏,各厂商对饮料消费市场早已虎视眈眈。 D.参加招聘的人太多,他本不抱希望,接到录用通知时,他高兴得泪如泉涌。 第二部分

(一)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①。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6.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陡山高,试举例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老山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山界》阅读练习及答案《老山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7——13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

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7.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8.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6 老山界 预习须知 一、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长征胜利后不久,时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作者就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二、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他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满望:十分希望。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攀谈:闲谈。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绝壁: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二、主题概述 课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路远,表现出爬山的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长征途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四、思考探究 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2.文中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4.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四个方面的困难: ①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②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③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很饿; ④处境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这些都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练习题

老山界练习题

————————————————————————————————作者: ————————————————————————————————日期:

《老山界》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1—6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12分) 2.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16分) 3.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

老山界(选段)阅读答案

老山界(选段)阅读答案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选文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 1.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的情景。 2.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 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 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3.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4.略。如蟋蟀的鸣叫反衬出秋日夜晚的宁静。

老山界课后题答案

老山界课后题答案 老山界课后题答案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边境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同志写下著名的革命回忆录《老山界》一文,使“老山界”这个地名传遍了神州大地。越城岭,俗名老山界,为五岭之一,东安舜皇山处其中段。陆文中所描述的红军过老山界的几个具体地点,如“雷公岩”、“塘坊边”、“雷霹岭”等正好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陆定一称老山界(舜皇山)为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拟依托舜皇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地理地缘优势,将老山界景区打造成为“重走老山界红军路”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经典红色旅游区,修建陆公亭,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线路及沿岸景点开发。 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以后,部队先后进入广西、湖南边境和湖南、贵州边境。本文描写的是中央军委机关纵队在这一带行军的情形——编者注)听说要爬一个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答案1、①老百姓对红军不够理解(“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②人又累又饿(“前面粮食缺乏”);③山高路险(“这座山是怎样的陡”) 简单点就是行动难,睡觉难,处境难,吃饭难....‘还是小的很’

的作用:暗示了其他险阻更多 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这是我今天的作业哦,恰巧看到你的提问,我只好把自己会的告你一下了啦,其他的很抱歉.... 1、“难”主要有:山高路险;人又累、又饿、又冷;装备笨重;敌人追击;老百姓对红军还不够了解。 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相比较而言的,这更可以看出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 2、①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陡峭、山路险峻,可见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②“叹息”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敌人的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③“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战士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灌输”是“输送”的意思,“灌输”一词表明这“一个坚强的意志”已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老山界”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老山界》语段训练 (一)阅读《老山界》,完成12-15题(9分)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像,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2、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入语句。(2分) 13、选段从多个角度对“半夜”进行描写,写______觉突出夜之_________,写____觉暗示山之_____,写_____觉反衬夜之______。(3分) 1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凡景语皆情语”。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这里用了什么写法?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清写出一两句来。(2分) 15、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上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分)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陆定一《老山界》课文阅读

陆定一《老山界》课文阅读 老山界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

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饶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老山界》阅读理解答案

《老山界》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陆定一《老山界》节选,回答问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通读选段,写出本段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在选段中标出粗体词语“此”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找出选段中表示观察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时间:半夜里 地点:半山腰 人物:我及红军战士 事件:冻醒观山景 2.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3.天上、面前、四围、上边和下边 4.半夜里……睡不着。||天上……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睡着了。 5.表现手法: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作者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似乎也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

(完整版)《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 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教法: 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板书:老山界难 二、自主学习 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回忆录;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以翻山为索 (决定翻山、翻山经过、翻山之后) 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 时间地点所做的事情 第一天下午山脚 傍晚 天黑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上半夜山顶二天下午午两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的,半夜里从中我们看到老山界的险峻难走,特别是红黎明的时候军战士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艰苦乐观的生活。 下午两点多钟下山 2、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老山界》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老山界》语段训练 (一) 阅读《老山界》,完成12-15题(9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像,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2、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入语句。(2分) 13、选段从多个角度对“半夜”进行描写,写____________觉突出夜之_________________,写_______觉暗示山之_________,写_________觉反衬夜之___________。(3分) 1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凡景语皆情语”。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这里用了什么写法?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清写出一两句来。(2分) 15、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上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 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分)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缀”换成“挂”可否?为什么? 3.“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5.“除此以外,就是寂静”一句中的“此”指什么? 6.指出选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二) 阅读《老山界》中的选段,完成11—14题。(12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