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活动有效进行必不可少的心理前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被称为“思维着的知觉”。

记忆:是故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迁移:已有的知识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时,因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方法的现象。

定势:(称心向)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使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法解决问题。

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变式:在组织学习感性材料时,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

个性:之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指决定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

需要:个体和社会生活中所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动机:推动和维持人们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因。

兴趣:人们探求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方面。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期中

1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3伴随各种心理个性而存在的特殊的心理现象是注意

4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皮层,这是人类心理最直接、最高级的物质基础

5同看一部电影,不同的人却又不同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解释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相对主观性

6吃糖时,觉得第二块没有第一块甜,这是因为感觉的适应的缘故,而吃糖后去吃苹果,觉得苹果酸了,这是一种继时对比现象

7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时,总是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讲解,这是利用知觉的理解性组织教学

8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9遗忘可发生在记忆的任何过程中,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10人处于注意状态时,行为上的变化主要包括适应性运动出现、无关动作停止以及呼吸变得缓慢轻微

11被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冯特

12专心做功课属于有意注意,而观看一副别出心裁的广告、围观车祸现场、身穿异服的人引起别人注意不是有意注意

13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

14记忆的开端是识记

15谈虎色变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表现形式

1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情绪记忆

17触景生情是间接回忆

18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是倒摄抑制

19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是反比关系

简答题

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使其对活动的意义认识得更清楚、深刻,引起人们注意

○2稳定的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干扰,是有意注意持续下去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策略: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

○2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时要善辩多思;做好观察总结

○3加强观察训练,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各种可能性,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进行观察训练

识记效果的影响因素:

○1识记的目的性○2识记材料的意义性○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位置

○5识记时的态度○6识记时的情绪状态○7识记时的理解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答:“熟能生巧”、“温故而知新”是我们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并熟练应用知识的必要途径,复习是我们每上完一些课程之后必须做的事情,但要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则必须科学地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及时复习则需要在学习后两三天遗忘最多之前进行复习,这样科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复习要适量。要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或进行适量的课堂练习,不能盲目地增多复习量,致使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中复习旧课,有更多机会去应用知识,更深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3复习计划要科学。每次复习的内容应适当,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倦,对复习材料的数量、时间要合理安排,对分量少,难度小的材料可集中复习,分量重、难度大的内容可分散复习;

复习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等因素而定,刚开始识记时,间隔时间要短些,以后可以稍长些。

○4复习要做到经常性和多样化。做到“学而时习之”,以平时分散复习为主,再配合阶段总复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在学习之后可以做些练习,并注意其中的含义,利用联想或分组的方法,运用主动的子测验等有效的记忆方法进行复习,教师可采用提问、做练习、调查、讨论、实验操作或课外小组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人们也通常使用“理解法”,“背诵法”“循环记忆法”及“练习和实验操作法”,还可以编写复习提纲、绘制图表、制作索引目录等,使脑内存储与脑外存储结合,有助于记忆内容的系统性。

○5适当的学习程度。过度学习的材料比低度学习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但花费在过度学习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学习程度以150%时,记忆效果最好,不要超时,也尽量不要少于,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利的。

第六章

1、思维的特殊形式是想象。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知是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概括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基础。

3、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和核心。

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基本)、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5、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6、思维的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7、解决思维的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问题、检验问题

8、思维的品质: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逻辑性、创造性

9、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的影响、动机状态、情感、功能固着、情境因素、个性特征

第七章

1、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

2、想象根据是否具有自觉的目的性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梦。有意想象又分为在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基础。有意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

3、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急切的创造欲望和动机,是激发创造想象的内部动力和首要条件。(2)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创造想象前提和基础(3)积极的所谓活动是创造想象的关键(4)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想象的起点

第八章

1、情绪情感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认识过程

2、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3、情绪的外部表现: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4、情绪情感的功能:驱动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

5、情绪情感的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6、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度及外部表现,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7、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者组成了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

8、情感的品质:情感的倾向性、情感的深刻性、情感的稳定性、情感的效能性

9、健康情绪情感的培养方法:

1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

2开拓宽广的胸怀 ○

3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

4培养幽默感 ○

5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 ○

6学会消逝与克服不良情绪

第九章

1、意志行动的特征:自觉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意志行动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

4、意志品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

5、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1加强正确的世界观教育 ○

2进行实际锻炼 ○

3发挥班集体的模范作用 ○

4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6、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2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所学知识的意义 ○

3科学使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 从形式上

从内容上 2、动机斗争分类

双趋式动机斗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式动机斗争:不想上班但怕失业

趋避式动机斗争:想当班委但怕影响学习 原则性动机斗争 非原则性动机斗争

4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

5是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7、培养学习兴趣:

1以丰富的内容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

2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3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

4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第十章

1、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2、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和基础

3、动机产生的条件:需要的强度、诱因

4、动机的功能:始发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5、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阔性、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效能性

第十一章

1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能力、气质、性格

2、IQ=100*(**实际年龄)

(智力年龄)A C A M IQ=10015(SD X X

) X:得了几分 X :团体平均分 SD :标准差

3、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因素、实践活动也个人的勤奋爱好

4、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5、个性的三个特征:

1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的统一 ○

2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

3个别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多种气质类型的表现及其纠正方法

表现:

多血质:热衷于感兴趣的事业,她们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神情愉快、朝气蓬勃、富于幻想、办事凭兴趣、很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胆汁质:精力旺盛、性情直率、待人热情、容易激动,易感情用事、性急暴躁,爱发火,在行为上表现出极大的平衡性。

粘液质:自我克制力强,生活有规律,反应缓慢,思维语言动作迟缓,很适应从事有条理有持久的工作。

抑郁质:忸怩、怯懦、多愁善感,办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反应慢,但细心

纠正方法

胆汁质:不要轻易激怒,培养其自制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进行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

多血质:充分发扬其活泼、热情、灵活机智的气质特点,克服其轻浮懈怠,见异思迁的消极的气质特点。

粘液质:充分发扬他稳重踏实,沉着自制的特点,克服其因循守旧,固执拖拉的消极气质特点。

抑郁质:充分发扬他真挚诚恳,谨慎细心的气质特点,克服其孤僻,怯懦、萎靡畏缩的消极气质。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动机需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情绪和情感 心境应激激情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晶体能力流体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价值 4、列表分析不同动机理论的基本思想 5、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6、简述动机与需要、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7、动机一般如何分类?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种类? 8、什么是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9、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10、情绪依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哪些种类? 11、情绪有什么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2、阐述情绪两因素的情绪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13、如何调节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14、什么是能力?说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5、能力如何分类?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关系 16、简述智力多元理论的主要思想 1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8、简述最初智商的计算方法,正常智商是如何界定的? 19、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21、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何行为特点? 2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23、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25、剖析自己的气质、性格,并分析人格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26、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引起的具有同样吸引强度的动机,但又无法兼得而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动机斗争。 双避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具有同样威胁程度目标引起的力求躲避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躲避而产生的难以选择的动机斗争。 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的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动机斗争。双重趋避式冲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就会体验到一种快速的紧张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智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禀赋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不同层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②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才会出现高级需要 ③高级需要满足后,低级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降低了 ④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缺失需要) 需要的发展进程: ①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②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③人的需要结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非都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还有多种结构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①按照起源分类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诞生,主要流派与标志性人物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与研究程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脑与心理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第三章行为动力 需要的定义、特征、分类需要层次理论 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动机冲突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四章认知过程 注意的概念、基本特征注意品质的培养 感觉定义、感觉剥夺实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的基本规律与应用 知觉定义、特征、类型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影响遗忘的因素与增增进记忆的方法 思维的概念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五章情绪 情绪概念、情商概念情绪与认知以及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主要条件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定义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智力测验的科学运用 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创造力定义、特征创造力的培养 第七章人格 人格定义三种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的影响因素强化与惩罚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的人格测验 第八章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定义、主要特点关键期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 毕生发展观埃里克森发展8阶段理论 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依恋 影响任务那个我成长的主要因素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学习心理 学习的含义特点分类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观奥苏伯尔认知接受学习观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 迁移的含义、种类、主要理论促进迁移的教学 学习策略的含义、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学习风格的定义、分类五种主要的认知风格。 《心理学基础》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9 分)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性格是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三、单项选择题(16 分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悉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C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2、直率、热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编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的学科中有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 第一节人类生活质量与科学心理学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人”、“心”的探索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论题主要集中在人性本质的四个重要命题上: 1.身心关系问题。 2.天性与教养问题。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 二.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所谓心理学,即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最早叫心灵,最早对心灵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3.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脑是心理的器官。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④人的心理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4.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中间环节 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5.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的伴随状态的注意,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能动的。 6.情绪表现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是社会性的,是对较抽象的事物的反应,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人的社会成熟水平的标志,情感发展水平越高,情绪调控能力就越强,人的社会精神面貌就越好。 7.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总的来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8.心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对人类心理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发生的事情是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由来、建立 1.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近代欧洲意识心理学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欧洲 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2.理性主义心理哲学的基本理念来自柏拉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 黑格尔、赫尔巴特。经验主义心理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伯克莱、休谟、米尔、孔德。浪漫主义心理哲学代表人物有卢梭、尼采、歌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建立。 二、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心理学又称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为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又称机能心理学,创始人为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卡尔,具有使用主义倾向。 3.塔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华生。 5.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弗洛伊德。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霍妮。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发心界说 一.普心分类 (一)心理过程(由个性心理抑制) 认知(基础)反映客观事物本身 情感、情绪(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关)反映客观事物与需要的关系 意志(目的)反映主观目的与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 情感情绪和意志相互影响,共同反作用于认知。 (二)个性心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发展) 个性倾向性 ↓ 需要(主要)反映个人与社会的客观需求 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性格具有社会意义 自我意识 二.什么是发心? 认知——思维(最复杂) 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路线图 社会性——人格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2)生理发展(18岁以前); 3)动作与活动的发展; 4)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心理的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一)种系心理 1.动物心理怎样变成人类心理? 1)原生动物心理——刺激感应→在一定范围内,动物针对外界环境作出趋利避害的反应2)环节动物——感应阶段 3)知觉阶段——脊椎动物 4)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标志:学会手语,能模仿人的动作,利用工具。 劳动的特点:制造并使用工具,集体劳动。 2.古人心理向现代人心理转变 文化(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创造出现的供人类享用的物质、精神。 (二)个体发展 人类:0~18岁逐渐社会化社会化:完全的自我→非我(环境的限制)→无我

(三) 种系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 1. 区别:本质不同, 2. 联系:霍尔复演说→个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复演种系发展 胎儿的发展复演动物的进化过程 儿童的发展复演人类的进化过程(心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改变) ↓ ↓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第三节 发心的研究内容P 8 (一) 心理发展理论 1. 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Which :提出“遗传决定论”——霍尔 提出“环境决定论”——华生 How much ——“共同决定论” How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2. 发展的内因与外因 ↓ 心需要(动力) 3. 连续性和阶段性(量变和质变) (二)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 0~1s :乳儿期↘ 1~3s :婴儿期→婴儿期 3~6、7s :幼儿期 6、7~11、12s :童年期 11、12~14、15s :少年期 14、15~17、18s :青年初期 18、19~35s 35~60s :成年中期 60~ :成年晚(后)期 2. 个体年龄特征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内在一致性与不平衡性 ↓ ↓ 认知、情意都不发展 情感、意志滞后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 心理:只要属于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 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 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叫工作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即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用的对象。 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情绪智力:用来表示情绪和理智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 10.具体形象思维 11.社会性微笑 12.气质 13.类型 14.视觉悬崖 15.埃斯沃斯的贡献 16.同化 17.个性 18.心理年龄特征 19.依恋 20.《 21.自我意识 22.儿童动作发展 23.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6.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7.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 【 B.4~5月 C.6~12月 D.1~3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 2.最近发展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他人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3.发现学习 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过自己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4.先行组织者 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给学生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5.自我效能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学习策略 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7.上位学习 指学习者在已形成若干观念的基础上学习包摄程度更高的知识,这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 8.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程序、环境以及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谋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导教和促学。 9.教学策略 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 10.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搜索方式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成功解决。 11.创造性 是个体利用一定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心理特性。 12.教师职业倦怠 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状态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问答题 1.如何客观把握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⑴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 ⑵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⑶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 ⑷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 ⑸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基础心理学》(专升本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我国学者多认为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人格主要体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5、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心理现象。 6. 人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7.分化抑制使有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分析,并做出准确反应。 8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9知觉的基本特征(或者说规律)主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等。 10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分为采取阶段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 11.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能接收、加工或到体内其他细胞。1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这两个最主要的特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个体的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15.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16人的心理现象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两个部分。 17.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巴甫洛夫把有机体的反射区分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无条件反射和个体生活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条件反射两种。 19.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20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21. 奥尔波特(G. W. Allport)认为人有两种特质: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2 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进行及时复习。 24.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25. 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 26. 按照能力的功能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三种。 27.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8.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表象编码和语义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需要: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及渴望达到平衡的内部状态 4.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力图做出成就以赢得人们的尊 重. 5.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6.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根据情绪的状态把情绪分为三种:(激情、应激、心境). 8.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积极)情感有关,右侧前额皮层与(消极)情感有关.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平衡,先快后慢).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指(分析)和(综合). 11.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巴甫洛夫根据神经活动特点将高级神经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郁型). 13.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14.表情有三种形式(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语调表情). 15.加德纳在多重智力理论中提出了七种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运动智力) . 16.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 17.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18.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诱因) 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三、单项选择 19.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D ).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弗洛伊德 D. 斯金纳 20.古语云“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1.毕业生择业时面临多种选择,是(D)的表现.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2. 体现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每个人的整体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色彩的心理特征是( B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23.人格是指一个人的(B). A.心理过程 B.整个心理面貌 C.气质 D.性格 24. 信念、价值观与世界观属于(B)的范畴. A.个性心理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自我意识 D.认识过程

北师版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b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c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里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 4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关键期:心理学中指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的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7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1或13~20)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和不信任(0~1)、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有爱亲密对孤独疏离(8~25)、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 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b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c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0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认知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 11发展的阶段特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b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整体性d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期): 儿童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进行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1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是经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第二章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就越差;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选择功能是注意的首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种类:a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b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c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 5感知的含义: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填空: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和()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包括()、()、和()。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等。 4、()年()心理学家()在莱比西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开始。 5、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和()。 6、采用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变量,第一个是()、第二个是(),第三个()。其中,对()要严格控制。 7、实验法可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 8、调查法主要有()、()和()等几种具体方式。 二、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心理倾向 3、心理特征。 三、简答: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4、现代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派别? 5、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6、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7、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8、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四、论述: 思考: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名词解释: 1、反映 2、反射 3、意识 4、无意识 5、自我意识。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心理现象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

2、从动物心理发展的历程说明心理、脑、外部环境三者的关系。 3、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试对意识结构进行分析。 4、什么是自我意识?阐述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 试论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名词解释: 1、反映 2、反射 3、意识 4、无意识 5、自我意识。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心理现象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 2、从动物心理发展的历程说明心理、脑、外部环境三者的关系。 3、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试对意识结构进行分析。 4、什么是自我意识?阐述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试论心理的实质。 第四章注意 一、选择题: 1、教师上课既要注意自己讲的内容,又要注意时间,还要注意学生的听课反应,这说明注意的()。 (1)范围广(2)稳定性高 (3)分配能力强(4)转移深度快 2、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一种()。 (1)经典性条件反射(2)工具性条件反射 (3)定向反射(4)泛化反射 3、任何人的注意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分钟以上。 (1)20 (2)30 (3)40 (4)50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现象。 (1)同时对比(2)后像 (3)适应(4)继时对比 二、填空题: 1、注意的功能主要有()、()、和()。 2、鉴别一个人注意品质的主要依据是()、()、()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