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高考地理总复习练习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练10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是某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A.美国东岸的寒流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 2.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沿岸地区空气湿度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减缓向北航行油轮航速 D.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洋流的定位。图中洋流使等温线向北凸出,该洋流可能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暖流,或是南半球向北流的寒流。结合题中选项,南美洲西岸的寒流导致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故选C。第2题,该洋流若为北半球向北流的暖流,则可以加快向北航行油轮的航速,故C错误;随着洋流流动,污染物的污染范围会扩大,故B错误;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故A正确,D错误。 下图为南纬15°的海洋表面水温变化曲线,M为水温最低点。据此回答3~5题。 3.M处的表层海水常年流向为() A.向南向东B.向南向西 C.向北向西D.向北向东 4.受洋流影响,M东岸陆地的气候特点是() A.多云雾B.多降雨 C.多降雪D.多高温 5.如果M点水温明显升高,则() A.海鸟大量增加 B.沿岸降水减少 C.洋流速度加快 D.鱼类大量转移

答案:3.C 4.A 5.D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结合经纬网知,M位于南美大陆西海岸低纬度地区,为秘鲁寒流,向西、向北流动。第4题,本题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M点纬度较低,水汽蒸发旺盛,由于受寒流影响,多云雾天气。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排除其他三项。第5题,本题考查洋流变化对沿岸生物及环境的影响。如果M点水温明显升高,意味着水温异常升高,使得海洋鱼类数量大大减少,也使得以此为食的海鸟数量减少,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水温升高,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大大减弱,相反会带来降水,排除B项;洋流的流速与水温升高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 读印度洋某海域及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示时段最可能是() A.3~5月B.6~8月 C.9~11月D.11月~次年2月 7.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是冬季快于夏季,原因是() A.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 B.冬季赤道逆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 C.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 D.冬季赤道逆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 8.7月,图中R处的天然橡胶运往我国上海,货轮在马六甲海峡中() A.逆风逆水B.顺风顺水 C.无风顺水D.无风逆水 答案:6.D7.A8.C 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季节的判断。北印度洋海域盛行季风洋流,5~9月,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0月~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7题,马六甲海峡内,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冬季风吹拂下形成的季风洋流流向叠加,使海水流速加快;夏季两者流向相反,使海水流速变慢。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与冬季季风洋流的流向相反;南赤道暖流对赤道以北地区影响很小。第8题,7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海水整体上由西向东流,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风力微弱。 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下图为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如果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南半球,那么该洋流G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分别可能是() ①暖流②寒流③大洋东岸④大洋西岸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0.如果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美国本土附近某海域,那么该洋流G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附件2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气象部门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工作,准确、及时、主动地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气象灾害信息,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龙卷、冰雹、雷电、雪灾、低温冷害、冻害、沙尘暴、高温热浪、大雾、连阴雨、地质灾害、寒潮、森林草原火灾、其它共18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详见《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附表1。 全国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中灾害类别必须严格按照上述17类进行填写,不得随意增加其他灾害类别。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负责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等的组织管理工作。 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本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等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实时灾情监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报告上报,灾情综合管理系统中灾情直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国家气候中心负责灾情月报、灾情年报统计分析,重大灾害天气过程预评估,影响评估,参与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编写,灾害综合管理系统牵头开发及运行维护管理。 公共服务中心负责重大过程服务效益评估牵头组织编写工作。 县级气象部门、地市级气象部门负责本区域气象灾情调查、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省级气象局负责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汇总上报工作,负责本省灾情数据库建设和维护,负责本省灾情月报、年报上报,大型气象灾害过程调查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气象灾情收集、整理和上报 第四条各级气象部门通过设立气象信息员,实地采集数据或从政府和应急办、民政、水利、农业、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及时获取灾情及影响数据,灾情数据来源应确保合法可靠。 (一)灾情直报:当发生本规定第二条所涉及的气象灾害,且预估灾情达到小型气象灾害及以上标准时,或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时,县级、地市级气象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生的8小时内及时进行灾情数据收集和初报;按照上报终端内容、格式、单位认真填写灾情;灾情填写后应由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在灾情发生24小时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报有较大影响的灾情;对于需要更新或者修订的数据应在48小时内及时更正并经过确认审核后上报;从政府或有关部门获取到最新灾情数据或最终核报数据信息 AAAAAA

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摘要 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但不是在短期内形成或消亡。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因此冰川是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的产物。冰川个体规模相差很大,形态各具特征,生成时代前后不同,冰川性质和地质地貌作用等也都不一致。科学家也依靠不同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冰川分为了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我们似乎以为冰川一直亘古不变地存在在那里,似乎是没有运动。但是,相对比之后,你会发现,冰川其实一直悄悄地在运动。 而冰川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在极地和中低纬度的高山冰川区,冰川本身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并形成独特的冰川景观。规模较小的冰川只对附近的确气候发生影响,而较大冰川的影响则大得多。在冰川进行运动时,冰川也影响到了其周围的环境。冰川的推进,会毁灭其所覆盖着地区的植被,使得动物被迫迁移,而下层的土壤发育生长也中断了。而冰川的退缩,又会使得周围植被、土壤重新发展,自然地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而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使得冰川地貌的出现,原本是长满植物的地表,在受到冰川的侵蚀和堆积后,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冰川地貌。

关键词:冰川地理环境 Key Words:Glacier: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第一章冰川对气候的影响 冰川可以调节全球气温的变化速度,如现在冰川消退使得全球变暖速度变慢冰川与水循环的关系:冰川是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地表径流冰川对地貌的影响:冰川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冰川具有侵蚀搬运堆积的作用,这些作用对塑造地貌起重要作用.如冰川侵蚀形成了冰斗、刃脊、角峰、冰哑、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峡湾等等地貌;冰川堆积作用形成了冰碛丘陵,侧碛堤、鼓丘、冰水沉积、冰水扇、冰水湖、季候泥等地貌冰川对河流的影响:冰川是河流补给来源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内流区.冰川是河流补给的主要形式,如塔里木河. 第二章冰川对地貌的影响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冰水阶地等. 在冰河世纪,结冰的河流融化后冲刷河岸,带走了许多比较脆弱的土壤,造成了河岸的凹凸不平,挪威的峡湾就是这样形成的. 冰川所以能侵蚀地表,主要依靠冰中所含有的岩石碎块(冰碛),特别是冰川底部冰中所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单选题 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a海域沿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B.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C.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D.该地多冰川作用的峡湾地貌 2.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侧河流多向西北流 B.西海岸有暖流流过 C.该区域港口冬季封冻期超过半年 D.图中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相碰撞形成 海面空气发生平流运动时,若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导致大气底部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就会形成平流雾。平流雾根据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的差异一般划分为蒸发雾和冷却雾。渤海海城夏季海雾多发,严重影响沿海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安全。下图为1998-2018年渤海海面夏季平均水温分布图,下表为甲海区不同季节雾日的海----气温差条件统计表。据此完成3~5题 3.夏季,影响该海域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大气降水D.陆地径流

4.甲海区的海雾大多 A.出现在较冷海面上,属于冷却雾 B.出现在较冷海面上,属于蒸发雾 C.出现在较暖海面上,属于冷却雾 D.出现在较暖海面上,属于蒸发雾 5.夏季最易出现冷却雾的海城是 A.①B.②C.③D.④ 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 B.沿岸暖流流经洋面,水汽丰富 C.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 D.气流下沉使得雾不易扩散 7.火烈鸟在此集聚的原因是 A.此处寒暖流交汇,营养物质丰富,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 B.浓重的海雾使得火烈鸟不容易被猎人发现 C.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 D.该地草木繁盛,适合火烈鸟栖息 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川逐渐融化,“西北航道”备受关注。图为读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冰川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冰川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人教111 2011212551 傅萧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但不是在短期内形成或消亡。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因此,冰川是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的产物。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到地面上,如果温度降到零下,受它本身压力作用或再度结晶而造成的雪粒,称为粒雪。当雪层增加,将粒雪往更深处埋,冰的结晶会越变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则因存在于粒雪颗粒间的空气体积不断减少而增加粒雪变得更为密实,形成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形成后,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体,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成冰川。 冰川个体规模相差很大,形态各具特征,生成时代前后不同,冰川性质和地质地貌作用等也都不一致。 科学家也依靠不同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冰川分为了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 地球上七大洲都有着冰川的分布,冰川的面积占了陆地面积的10%以上。南极大陆有着世界上最集中的冰川,大片大片的冰川覆盖在南极大陆的表面。而我国的冰川面积也占了大约亚洲冰川面积的50%。中国冰川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六省区。中国冰川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山脉。这些山脉山体巨大,为冰川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积累空间和有利于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而中国的山岳冰川按成因可分为大陆行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 我们似乎以为冰川一直亘古不变地存在在那里,似乎是没有运动。但是,相对比之后,你会发现,冰川其实一直悄悄地在运动。 冰川的运动,和流水的运动其实有些相似,中间速度快,两边速度较慢。冰川表面有许多裂隙,有些裂隙有几十米深。裂隙的存在,说明冰川有脆性。不过,经过了数百年的观察,冰川上的裂隙极少超过六十米深。多数裂隙远远小于这个深度就闭合了。这又说明冰川下部是塑性的,它可以柔软地适应各种外力作用而不致发生破裂。因此,可以把冰川分为两层,表面容易断裂的这一层叫做脆性带,而下部柔软的那层叫做塑性带。塑性带的存在也是冰川能够运动的根本原因。 而正是因为在外力增高时,超过了冰的破裂强度,冰发生断裂。在长期的受力下,冰下部塑性变形。冰川下部受到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总是处于受力状态,于是,下部冰层的可塑性表现地更加充分,从而使得塑性带得以出现,而表层缺乏长期受力的则在外力突然增加后做弹性或脆性变形成为了脆性带。而冰川运动则是冰川对河床的刨蚀和搬运,对于环境也有着显著影响。 冰川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在极地和中低纬度的高山冰川区,冰川本身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并形成独特的冰川景观。规模较小的冰川只对附近的确气候发生影响,而较大冰川的影响则大得多。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冰川则对水圈的水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冰川上方大气降水到达冰川后不存在最基本的蒸腾,而蒸发量和渗透量也是非常的小。所以,到达冰川的降水基本可以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这既可以为河流提供补给来源,也可以积极为河流进行调节。冰川的此项活动可以讲长期处于固态的水转化为液态。但是冰川对于河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温干旱的年份,由于降水少,消融多,冰川自然而然可以为河流调节。 而冰川的冰盖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冰盖也能增强地球的反射率,从而促使地球进一步

全国各区县近年天气数据:安徽宣城泾县

近年全国各地历史气象数据—— 安徽宣城泾县 2011/1/1——2019/12/31

日期:2011/1/2 白天:小雪,北风 ≤3级 夜间:小到中雪,东北风 ≤3级 最低温度:-2℃ 最高温度:2℃ 早上-1℃ 中午1℃ 傍晚0℃ 日期:2011/1/3 白天:小雪,北风 3-4级 夜间:晴,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3℃ 早上-1℃ 中午2℃ 傍晚0℃ 日期:2011/1/4 白天:多云,东风 3-4级 夜间:多云,西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4℃ 早上-1℃ 中午3℃ 傍晚1℃ 日期:2011/1/5 白天:阴,西北风 3-4级 夜间:阴,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4℃ 早上-1℃ 中午3℃ 傍晚1℃ 日期:2011/1/6 白天:多云,北风 3-4级 夜间:多云,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2℃ 早上-1℃ 中午1℃ 傍晚-1℃ 日期:2011/1/7 白天:晴,东北风 ≤3级 夜间:多云,东北风 ≤3级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4℃ 早上-2℃ 中午3℃ 傍晚0℃ 日期:2011/1/8 白天:多云,西风 ≤3级 夜间:阴,北风 4-5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6℃ 早上0℃ 中午5℃ 傍晚2℃ 日期:2011/1/9 白天:阴,北风 3-4级 夜间:阴,东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5℃ 早上-2℃ 中午4℃ 傍晚1℃ 日期:2011/1/10 白天:多云,东北风 3-4级 夜间:阴,东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4℃ 最高温度:2℃ 早上-2℃ 中午1℃ 傍晚-1℃ 日期:2011/1/11 白天:多云,东北风 3-4级 夜间:晴,东北风 ≤3级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5℃ 早上-2℃ 中午4℃ 傍晚1℃ 日期:2011/1/12 白天:晴,东风 ≤3级 夜间:晴,东风 ≤3级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6℃ 早上-2℃ 中午4℃ 傍晚2℃ 日期:2011/1/13 白天:多云,东风 3-4级 夜间:多云,东南风 3-4级  最低温度:0℃ 最高温度:7℃ 早上1℃ 中午6℃ 傍晚4℃ 日期:2011/1/14 白天:阴,北风 3-4级 夜间:小雪,北风 4-5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5℃ 早上-1℃ 中午4℃ 傍晚2℃ 日期:2011/1/15 白天:多云,北风 4-5级 夜间:晴,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8℃ 最高温度:2℃ 早上-5℃ 中午1℃ 傍晚-1℃ 日期:2011/1/16 白天:晴,东风 ≤3级 夜间:多云,东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2℃ 早上-3℃ 中午1℃ 傍晚-1℃ 日期:2011/1/17 白天:多云,东北风 3-4级 夜间:小雪,东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2℃ 早上-1℃ 中午1℃ 傍晚-1℃ 日期:2011/1/18 白天:中雪,东北风 ≤3级 夜间:小雪,东北风 ≤3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1℃ 早上-2℃ 中午0℃ 傍晚-1℃ 日期:2011/1/19 白天:小雪,东北风 ≤3级 夜间:中雪,东北风 ≤3级 最低温度:-2℃ 最高温度:0℃ 早上-1℃ 中午0℃ 傍晚-1℃ 日期:2011/1/20 白天:中雪,东北风 3-4级 夜间:小雪,东风 ≤3级  最低温度:-1℃ 最高温度:0℃ 早上0℃ 中午0℃ 傍晚-1℃ 日期:2011/1/21 白天:阴,东南风 ≤3级 夜间:多云,东南风 ≤3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0℃ 早上-2℃ 中午0℃ 傍晚-1℃ 日期:2011/1/22 白天:晴,东风 ≤3级 夜间:多云,西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5℃ 早上-1℃ 中午4℃ 傍晚2℃ 日期:2011/1/23 白天:阴,北风 3-4级 夜间:多云,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4℃ 最高温度:6℃ 早上-1℃ 中午5℃ 傍晚2℃ 日期:2011/1/24 白天:多云,东北风 ≤3级 夜间:多云,东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6℃ 早上0℃ 中午5℃ 傍晚2℃ 日期:2011/1/25 白天:晴,东北风 ≤3级 夜间:阴,东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 最高温度:6℃ 早上0℃ 中午5℃ 傍晚3℃ 日期:2011/1/26 白天:阴,东风 3-4级 夜间:雨夹雪,东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0℃ 最高温度:6℃ 早上1℃ 中午5℃ 傍晚3℃ 日期:2011/1/27 白天:中雪,东风 3-4级 夜间:大雪,东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0℃ 最高温度:3℃ 早上0℃ 中午2℃ 傍晚1℃

地理环境对因纽特人的影响

本科学生《文化地理学》课程 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 2008 级 姓名田小丹 学号 084130079 任课教师陈亚颦职称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 2011年12月25日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因纽特人为例 摘要: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环境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本文以因纽特人为例,试图探讨地理环境对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发现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因纽特人的生理性特征,还影响其饮食、服装、建筑、交通、经济活动、社会关系、文化、宗教等。 关键词:地理环境,因纽特人,雪屋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地理环境对不同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经济活动层次越低越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与资源的制约,但同样也有人文环境影响的影子;经济活动层次越高受人文环境尤其是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越明显。因纽特人主要居住在北极圈内外,气候寒冷,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对其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因纽特人基本概况 因纽特人,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又称爱斯基摩人(Eskimo),主要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1、历史 爱斯基摩人是大约是在一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属于东部亚洲民族。“爱斯基摩” 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人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因

全国各区县近年天气数据:广西南宁

近年全国各地历史气象数据—— 广西南宁 2011/1/1——2019/12/31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19℃ 早上13℃ 中午18℃ 傍晚16℃ 日期:2011/1/2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6℃ 早上8℃ 中午15℃ 傍晚12℃ 日期:2011/1/3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0℃ 早上7℃ 中午9℃ 傍晚8℃  日期:2011/1/4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7℃ 最高温度:9℃ 早上7℃ 中午8℃ 傍晚7℃  日期:2011/1/5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9℃ 早上6℃ 中午8℃ 傍晚7℃  日期:2011/1/6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8℃ 早上5℃ 中午7℃ 傍晚6℃  日期:2011/1/7 白天:多云,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4℃ 早上8℃ 中午13℃ 傍晚11℃ 日期:2011/1/8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0℃ 早上7℃ 中午9℃ 傍晚8℃  日期:2011/1/9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7℃ 早上5℃ 中午6℃ 傍晚5℃  日期:2011/1/10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8℃ 早上5℃ 中午7℃ 傍晚6℃  日期:2011/1/11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4℃ 最高温度:8℃ 早上5℃ 中午7℃ 傍晚6℃  日期:2011/1/12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0℃ 早上7℃ 中午9℃ 傍晚8℃  日期:2011/1/13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8℃ 最高温度:13℃ 早上9℃ 中午12℃ 傍晚10℃ 日期:2011/1/14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7℃ 最高温度:13℃ 早上8℃ 中午12℃ 傍晚10℃ 日期:2011/1/15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多云,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12℃ 早上6℃ 中午11℃ 傍晚9℃  日期:2011/1/16 白天:多云,东北风微风 夜间: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3℃ 最高温度:12℃ 早上5℃ 中午11℃ 傍晚8℃  日期:2011/1/17 白天:多云,东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风微风  最低温度:7℃ 最高温度:12℃ 早上8℃ 中午11℃ 傍晚9℃  日期:2011/1/18 白天:小雨,东风微风 夜间:小雨,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7℃ 最高温度:10℃ 早上7℃ 中午9℃ 傍晚8℃  日期:2011/1/19 白天:小雨,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9℃ 早上6℃ 中午8℃ 傍晚7℃  日期:2011/1/20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9℃ 早上6℃ 中午8℃ 傍晚7℃  日期:2011/1/21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1℃ 早上7℃ 中午10℃ 傍晚8℃  日期:2011/1/22 白天:阴,东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3℃ 早上7℃ 中午12℃ 傍晚10℃ 日期:2011/1/23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0℃ 早上7℃ 中午9℃ 傍晚8℃  日期:2011/1/24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阴,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8℃ 最高温度:12℃ 早上9℃ 中午11℃ 傍晚10℃ 日期:2011/1/25 白天:阴,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1℃ 早上7℃ 中午10℃ 傍晚8℃  日期:2011/1/26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6℃ 最高温度:10℃ 早上7℃ 中午9℃ 傍晚8℃  日期:2011/1/27 白天:小雨,东北风微风 夜间:小雨,东北风微风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10℃ 早上6℃ 中午9℃ 傍晚7℃

全国各区县近年天气数据:北京平谷

近年全国各地历史气象数据—— 北京平谷 2011/1/1——2019/12/31

日期:2011/1/5 白天:晴,北风 4-5级 夜间:晴,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2℃ 早上-8℃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6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7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0℃ 最高温度:-1℃ 早上-7℃ 中午-1℃ 傍晚-4℃  日期:2011/1/8 白天:多云,北风 4-5级 夜间:晴,北风 4-5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1℃ 早上-8℃ 中午0℃ 傍晚-3℃  日期:2011/1/9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3℃ 早上-10℃ 中午-4℃ 傍晚-6℃  日期:2011/1/10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3℃ 早上-9℃ 中午-3℃ 傍晚-6℃  日期:2011/1/11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3℃ 早上-12℃ 中午-4℃ 傍晚-7℃  日期:2011/1/12 白天: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2℃ 早上-8℃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13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2℃ 最高温度:0℃ 早上-9℃ 中午-1℃ 傍晚-4℃  日期:2011/1/14 白天:晴,北风 4-5级 夜间:晴,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16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3℃ 早上-10℃ 中午-4℃ 傍晚-6℃  日期:2011/1/17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18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3℃ 早上-12℃ 中午-4℃ 傍晚-7℃  日期:2011/1/19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2℃ 最高温度:-2℃ 早上-9℃ 中午-3℃ 傍晚-5℃  日期:2011/1/20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21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2℃ 最高温度:0℃ 早上-9℃ 中午-1℃ 傍晚-4℃  日期:2011/1/22 白天: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4℃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23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2℃ 早上-11℃ 中午-3℃ 傍晚-6℃  日期:2011/1/24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25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4℃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26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2℃ 最高温度:-1℃ 早上-9℃ 中午-2℃ 傍晚-4℃  日期:2011/1/29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4℃ 最高温度:-2℃ 早上-11℃ 中午-3℃ 傍晚-6℃  日期:2011/1/30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2℃ 早上-7℃ 中午0℃ 傍晚-2℃  日期:2011/2/11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0℃ 早上-11℃ 中午-1℃ 傍晚-4℃  日期:2011/2/12 白天: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0℃ 最高温度:-4℃ 早上-8℃ 中午-4℃ 傍晚-6℃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 2.1 文件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2.2 文件结构 A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个部分构成。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质量控制部分的结束符为“******”,附加信息部分的结束符为“######”。具体结构详见附录1:A文件基本结构。 2.3 台站参数 台站参数是文件的第一条记录,由12组数据构成,排列顺序为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观测项目标识、质量控制指示码、年份、月份。各组数据间隔符为1 位空格。 2.3.1 区站号(IIiii),由5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区号,后3位为站号。 2.3.2 纬度(QQQQQ),由4位数字加一位字母组成,前4位为纬度,其中1~2位为度,3~4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S”、“N”分别表示南、北纬。 2.3.3 经度(LLLLLL),由5位数字加一位字母组成,前5位为经度,其中1~3位为度,4~5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E”、“W”分别表示东、西经。 2.3.4 观测场拔海高度(H1H1H1H1H1H1),由6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为拔海高度参数,实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们学历史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在发现美洲大陆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挫折,他第一次去美洲时,像西直接横渡大西洋,经过37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第二次去,绕了一个大圈,是顺着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却只花了20天。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时,绕了一个大圈,时间却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得益于洋流的影响了,那么洋流除了对航行有影响外,对我们的地理环境还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内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洋流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在气候的学习中我们也知道洋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因素。那么洋流究竟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先来看这一张图片,这是位于大西洋两岸的两个地方,一个位于大西洋东岸的挪威的港口城市卑尔根,另外一个是大西洋西岸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岛,它们都是位于北纬60度附近,但是两地的景观植被却有很大的区别,大洋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呈现荒凉的苔原景观,而大洋东岸的挪威却是茂盛的森林景观,同纬度的挪威的港口城市卑尔根,人口稠密,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为什么两地的纬度相近而景观却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因为两岸的洋流不同,那么流过北大西洋东岸和西岸的洋流分别是什么洋流?流过大洋东岸的一支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暖流之一。它从高纬流向低纬,温度较高,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0—70度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均温比西岸高16~20摄氏度。由于暖流的影响,在北极圈之内出现了像摩尔曼斯克这样的终年不冻港。暖流温度较高,容纳的水汽含量较大,因此暖流控制的海区,成为大气温暖的下垫面,加之蒸发较强强烈,空气不甚稳定,因此降水量较多,挪威的卑尔根因降水丰富而成为挪威的雨城。所以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寒流对气候有怎样的影响呢?外面先来看世界的自然带分布图,注意观察荒漠带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并思考: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地方,尽管靠近海洋,却沙漠广布,你能说出这些地方分布有什么规律吗?仔细观察,这些地区附近海域的洋流有什么特点?洋流跟这些地区沙漠的形成有关系吗? 这些荒漠都分布在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比较低,气流以下沉为主,下沉气流本来就比较干燥,在加上处于冷下垫面的上的空气特别稳定,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所以空气的湿度比较小,天气冷而干燥,陆地上的沙漠一直延伸到海边,甚至使这些海区内的岛屿也成了沙漠。所以说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南美洲3—30形成了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沙漠,在这个位置,原本应该有着三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洋流对海洋航运也有影响。哥伦布两次到达美洲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就是途径的洋流不一样,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洲,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花费时间较长。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洲,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速度快,所用时间少。此后,欧洲人就经常利用这条航线去美洲。 一般来说,轮船顺流航行较快,节省能源;逆流航行则较慢,耗费能源。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得影响的同时,也会有不利的影响。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也许我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事件,它沉没的原因是遭遇冰山,泰坦尼克号是从英国到美国的轮船,但是在横渡大西洋时不幸遭遇冰山沉没,它大致沉没的位置是北纬41度,西经49度,但是事实上北纬40度附近会不会形成冰川呢?冰川只是存在高纬高寒地区,北纬40度附加还处在中低纬地区,那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有冰川存在呢?据考证,这块冰川是来自于格陵兰岛,

总结归纳:高寒气候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总结归纳:高寒气候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一、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2月18日12时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D.2月19日l2时 2.春节假期期间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罗斯海是南极洲附近大洋中纬度量高的海域,全年覆盖冰层,多冰山分布,是南极周边海区中海冰输出最强的海区。下图为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和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 A.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 B.整体呈上升趋势 C.受风速影响较小 D.波动变化与风速一致 4.影响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变化趋势 的根本因素是 A.地形地势B.海陆分布C.全球变暖D.风速变化 5.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变化可能会使得 A.周边海域盐度上升B.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 C.附近水汽交换减弱D.南极科考范围扩大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重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景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6.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 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7.乞力马扎罗山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冰川沙漠地形与全球气候演变

第九課: 冰川、沙漠地形與全球氣候演變 一. 導言: 本章中我們要來研討另兩個營力—冰川與風力,並它們所造成的地表外觀與可能災害。有名的鐵達尼號事件是與冰山的流動有關;大陸華北近年來常有的沙塵暴與風的營力有關;冰川與沙漠地形雖不存在於台灣,但在地表上它們佔有了相當大的面積,是我們須關切的。 二.冰川: 冰川是極大體積的冰,藉著其自身重量並重力的作用,在地表上 緩緩移動。因冰川都存在於高山與高緯度的寒帶地地區,為一般熱帶、溫帶地區所罕見。美國境內最富冰川景色之所在是在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位在極地區;夏天晝長夜短,夜間僅二到三個小時,冬天則反是;阿拉斯加州境內有100,000 條冰川(圖9.1) ,佔地約29,000 平方英浬。此外加州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 ,是冰川留下的自然景觀,是巧奪天工之傑作(圖9.2) 。 1.冰川之構成: (a) 形成冰川的基本條件非常簡單,即積雪大於溶雪;也就是每年下雪量大於雪的融化與蒸發。大部分的冰川是與極地地區極冷天氣有關;但在熱帶或亞熱帶高山地區亦有冰川存在。因為在潮濕空氣中溫度隨高度每一百公尺下降 0.6oC/ km,故在雪線高度以上將終年積雪(圖9.3) 。 (b) 當雪越積越厚,會逐漸凝結成冰,其自身雪的重量會使其往下壓縮,逐出空氣使雪重新結晶,成為顆粒較粗且較密的結構,稱為粒雪(firn)或萬年雪;雪逐漸形成粒雪期間很長,須幾年甚或幾千年之久;最終它本身重量使它從高山上滑下,或從冰層最厚處往外移動;其移動速率很慢,大約每日移動幾十公分,最快不超過1-2 公尺左右。 2. 冰川之型態: (1) 高山冰川或山谷冰川(又稱阿爾卑斯冰川Alpine Glaciers) :這是今天世界上最多之冰川,佔了高山山谷地區很大面積(如圖9.1) 。 (2) 大陸冰川(冰原或冰被) :這種冰川佔據大陸相當面積(例如格林蘭與南極冰被,圖9.4) 。 3.冰川系統:一個完整的冰川系統包括以下部分(圖9.6) (a) 積蓄帶(Zone of Accumulation) :其上冰川取得新的來源

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论述“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气候的变化会对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气温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气温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