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万荣县疾控中心疫情处置方案

万荣县疾控中心疫情处置方案

万荣县疾控中心疫情处置方案
万荣县疾控中心疫情处置方案

万荣县疾控中心应急/疫情处置方案

1、如你是疾控中心疫情值班员,接到疫情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1)问明疫情发生地、发生时间、波及人口、主要症状、当前医疗救治情况,并作好值班记录;(2)非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立即要求疫情发生地卫生院核实情况并上报;(3)向科室负责人和值班领导汇报;(4)根据值班领导要求通知应急队员做好应急准备;(5)准备必要的流调资料供应急队员参考;(6)作好网络直报的准备。

2、若你带应急队赴现场调查处置,出发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1)人员准备:现场调查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消毒杀虫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

(2)资料和物资准备:赴现场前应准备必要的资料、物品,包括调查表(必要时需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在现场设计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和检测设备、相应的试剂和用品、现场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相关的专业资料、现场联系信息、电脑、照相机等。

3、出发前,流行病学调查组应随身携带哪些资料?

流行病学调查组应携带工作方案(预案)、相关调查用表(包括个案调查表、人口构成表、病例一览表、主动搜索登记表、控制意见书等)、调查器材(包括体温表、酒精棉球等)、电脑、个人防护用品等。

4、到达现场后,流调组应如何开展调查工作?

(1)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疫情的概况、当地历史暴发疫情资料和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当地的基本信息;(2)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3)进行队员分工;(4)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作出病例定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5)进行资料分析,提出病因假设,进一步调查验证假设;(6)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初步处理意见;(7)布置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8)根据需要做一些补充调查;(9)根据调查结果适时修正计划和控制措施。

5、出发前,消杀组应随身携带哪些消杀材料?

(1)消毒工具:根据疫情需要选择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天平(秤)、工具箱等;

(2)消杀药品:消毒剂、杀虫药;

(3)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镜、口罩、N95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电筒、皮卷尺、雨衣等。

6、到达现场后,消杀组应如何开展工作?

(1)准备必要的消毒器械和记录;

(2)根据流调组的意见,讨论设计消毒杀虫方案;

(3)进行人员分工;

(4)作好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5)采样进行消毒前监测;

(6)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和疫情发生地开展消杀灭工作;

(7)作好消毒效果监测;

(8)指导医疗机构作好院感控制工作。

7、疫情人员在接到疫情报告时应询问哪些内容?

疫情人员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详细询问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疫情发生时间、地点、目前发病人数、波及人口、主要症状体征、初步诊断等等。

8、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其形成原因分为哪几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根据其形成原因分为七类:

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食物中毒、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职业中毒、自然灾害、三恐事件。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尽快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内容有哪些?每次报告的原则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首次报告原则要快,应在结束初步调查后2小时内完成,主要针对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及事件的特征进行扼要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的判断等;

进程报告要新,主要用于动态反映某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进展、预防控制效果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前期工作的评价和对后期工作的安排或建议.

结案报告要全,是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如何分级的?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

12、手与皮肤如何消毒?

用0.5% 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 min~3 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 min~3min。必要时,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 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流动水洗净。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2min 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13、对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如何消毒?

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 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 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

有效氯5% ),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14、污水如何消毒?

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 L污水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 10 ml,或加漂白粉4 g。混匀后作用1.5 h~2 h,余氯为4mg/L~6 mg/L时即可排放。

对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时,应先测定污水的容积,而后按有效氯80mg/L~100 mg/L的量将消毒剂投入污水中(每吨水用有效氯为25%的漂白粉320-400g )。搅拌均匀,作用1h~1.5h。检查余氯在4mg/L~6mg/L时,即可排放。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作分期截流。在截流后,测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静止污水水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与检测。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入并截流新来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进行消毒处理。

15、饮用水的消毒方法?

水井的消毒: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容器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min。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min

后即可使用。一般要求余氯量为0.5mg/L。井水消毒,一般1吨水须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8g左右,如污染严重,用量可加大10倍。

缸水消毒: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采用缸水法处理。当缸水浊度高于3度时,先经洁治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后,再将经洁治处理的水引入消毒缸中进行消毒。消毒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其用量随水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在4mg/L~8mg/L(每吨水用漂白粉16-32g),作用30min 。消毒后,测量余氯,在0.3mg/L~0.5mg/L者,即可饮用。

16、消毒面积与体积的测算方法

取卷尺,一人牵卷尺一端,固定在墙壁一角,另一人拉动卷尺测出室内墙壁的周长(m)。在测算面积时,除空气传播传染病对墙壁消毒的高度需到顶外,其他传染病对墙壁消毒的高度均为2 m。

17、消毒人员注意事项有那些?

(1)平时要定期检修消毒工具,出发前,再次检查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选择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要注意自我保护,既要防止或减少受到消毒因子的伤害又要避免受到微生物感染。

(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18、针对呼吸道传染的疾病宣传内容有哪些?

应经常开窗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确保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鲜空气输入;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空气消毒、家庭物品的消毒应按

使用说明书进行;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的患者,应及时戴上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19、针对肠道传染的疾病宣传内容有哪些?

要重点宣传饮用水和食物的卫生,严防病从口入关,提倡“吃熟食,喝开水,洗净手”,提醒居民少吃或不吃生食,瓜果吃前要去皮,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活用水注意卫生;必要时对餐具和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需经消毒后才能排放,做好“三管一灭”。

20、对易感者个人防护的宣教内容有哪些?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

(2)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注意均衡饮食,加强锻炼,休息充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照顾或探望病人,应该戴上口罩,及时洗手、洗澡、换洗衣服。

(5)注意饮食卫生。

(6)避免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

(7)不接触可疑媒介(畜禽、昆虫、花鸟等)。

(8)不良气候及高危场所做好防护。

(9)定期做健康检查,动态检测人体健康状况。

(10)注意学习掌握相关卫生知识,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2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如何评价?

根据事件性质和特点设计合适的问卷对疫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作为疫情控制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2、霍乱病人(带菌者)解除隔离的条件是什么?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隔离治疗。霍乱症状消失,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才可解除隔离。

23、霍乱病人接触者如何处理?

与霍乱病人共同进餐或密切接触的人必须接受医学观察1周,如接触者是食物加工人员必须暂离工作岗位,直至两次粪便培养阴性。

24、暴发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普查或抽样调查

按暴露因素分组,来分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罹患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发病组与对照组有暴露史的比例还需收集一定范围人群的暴露史资料以便计算有关罹患率。

25、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是什么?

判定公共卫生事件的存在→确定诊断标准: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三间分布→确定高危人群和性质→建立并检验假设、同时采取措施→用事实数据分析验证假设→使现场调查更系统完善→评价和完善控制和预防措施→书面报告

26、流行病学常用的频率指标有哪些?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罹患率、感染率。

27、在病因研究中如何形成假设?

求同法:相同事件之间找共同点

求异法:不同事件之间找不同点

共变法:因素出现频率波动时疾病频率或强度也发生变化

类推法: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明疾病的分布特征相似,推测两者有共同的病因

排除法:产生几个假设,逐一排除

28、如何推测暴露时间?

(1)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即为同源暴露的近似日期。

(2)从第1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最短潜伏期,再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这两个时点之间即暴露时间。

29、设计个案调查表,应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

第二部分(特殊需要的项目或研究变量):(1)临床资料:发病、就诊及入院时间及地点、主要症状、体征、检验结果、诊断与治疗经过。(2)流行病学史:既往史、接触史、预防接种史、发病前后活动、可能感染时间、地点、方式、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接触者。(3)控制措施:隔离时间地点、消杀情况。(4)结论:传染源、传播途径、可能传播范围。

第三部分(暴露因素):饮食、饮水、环境卫生条件、生产方式、气象条件、地理条件、历史疫情、其他可能因素。

第四部分(记事项目):调查人、调查日期.

30、怎样制定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设计原则:根据疫情实际适时调整计划,遵循“边调查,边调整,边控制”原则。

主要内容:(1)明确目的(2)掌握调查区域的背景资料(经济、人口、环境等(3)确定调查范围和对象(4)确定调查方法(包括设计相应表格)(5)确定人员、职责分工(5)确定调查指标和评估方法,资料分析(6)进度安排(7)后勤保障措施

31、不明原因肺炎的定义是多少?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发热(≥38℃);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32、流感样病例定义是什么?

流感样病例定义: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流感样病例暴发定义: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33、腺鼠疫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腺鼠疫以淋巴结肿大、寒战、高热为特点,病情加重生出现意识模糊、休克、心衰及败血症,I周后可病情缓解。

34、肺鼠疫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多继发于腺鼠疫,毒血症状明显,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紫绀,咯血,肺部可听到散在罗音或胸膜摩擦音,常于2-3日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而死亡。

35、败血型鼠疫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可原发也可继发。出现严重毒血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血现象,体温过高或不升,皮肤发绀和广泛淤血,可出现休克,呼吸、循环衰竭,于数小时至3日内死亡。

36、霍乱临床是如何分型,分别有哪些临床特点?

(1)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2)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3)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有循环衰竭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37、登革热潜伏期多长?传播途径如何?有哪些典型的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平均为4d,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传播,临床主要特征是突发高热,发热特点是持续5~7天后骤然退热,热退后1~2天体温可再度升高,这种发热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在高热的同时,有头痛、眼眶后疼痛、关节疼痛、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状。

38、出血热特征性临床表现是什么?典型病程分为哪几期?

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39、伤寒/副伤寒实验室指标有哪些?

伤寒/副伤寒实验室指标有以下3项:

(1)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

(2)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3)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副伤寒鞭毛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40、目前能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毒株有哪些?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

目前已发现能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毒主要是H5N1,H7N7,H9N2亚型毒株。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感冒,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1-3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和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41、如何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常规与快速检测?

常规检测一般按五个步骤进行:(1)前增菌和增菌;(2)分离培养;(3)纯培养及生化试验;(4)血清学分型鉴定;(5)报告。

在突发传染病疫情调查中,可同时进行快速检测,即直接将标本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经18-24小时后,在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如阳性可作出初步报告,供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参考。

42、检验霍乱弧菌的常用快速辅助诊断试验有哪几种?

有制动试验、早期玻片凝集法、PCR法等。制动试验能在几分钟作出初步诊断,早期玻片凝集法可在12h 内作出初步报告。目前我中心实验室能开展的是制动试验和早期玻片凝集法。

43、简述人禽流感患者原始样本采集的种类和时间。

(1)咽、鼻拭子和含漱液,采集时间为发病后1-3天;(2)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样本,急性期血清样本采集时间为发病后7天内,恢复期血清样本采集时间为发病后2-4周内采集;(3)死亡患者的肺组织、气管分泌物,在尸检时采集。所有采集的标本应在医院采集,一式二份。

44、食物中毒样品如何采集?

食物中毒样品的采集应做到及时、正确、有代表性并注意无菌操作。发生食物中毒时可采集下述样品进行检验:(1)剩余食物;(2)炊具、食具、容器棉拭子涂擦物;(3)呕吐物、粪便、洗胃液及咽喉涂抹样品;(4)血液。

45、食物中毒样品送检注意事项有哪些?

(1)采集的样品一般应在4小时内接种完毕,故必须及时送检;

(2)夏季送检样品时,应注意冷藏,不得加入任何防腐剂;

(3)应附详细送检单,应填明样品名称、份数、重量、来源、中毒表现、送检时间、有范围的检验项目、采样条件(容器是否灭菌、有无封条)、送样人;

(4)样品必须有牢固的标签,包装严密封闭;

(5)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以免影响结果。

(6)采样过程中履行必要的采样手续。(发生中毒单位负责人签封与开具收据等)

46、简述用于细菌培养鼻咽部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1)采样前数小时不得使用消毒药水嗽口戒涂抹病灶局部。

(2)采集样本时应小心、认真、准确、迅速。(3)采样时避免触及舌和口腔粘膜、唾液,防止污染。(4)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置于灭菌生理盐水管内,防止因干燥而使某些细菌死亡。

47、如何正确采集水样?

(1)采取管道水时,应先放水5-10分钟,将管道中的积水排除,再点燃酒精棉球或洒精灯将管道出水口(龙头)消毒,后徐徐打开用灭菌瓶在龙头下约5cm处采样。采样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并防止水样及瓶口、瓶塞污染。

(2)采取地面水、井水水样时应取用配有重力采样品的灭菌瓶,将采样器放入水面下20公分左右,拉动系绳打开瓶盖。灌满水样后放松系绳,瓶盖自动盖好,将水样取出水面。

48、发生不明原因传染病突发疫情时,现场采样检测人员应携带哪些个人防护用品?

长筒靴、防护眼镜、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防护面罩、鞋套、防护隔离衣、白大衣、长筒橡皮手套等。

49、急性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1﹚现场急救:立即使患者停止接触毒物,尽快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现场清洗不够彻底时,患者到达医院后应立即重复清洗。经呼吸道吸入中毒时,给予吸氧,加速毒物经呼吸道排出。经口中毒者尽早引吐、洗胃、导泄等。

﹙3﹚加速排出或中和已进入体内的毒物,可给予透析疗法,以及针对性治疗。

﹙4﹚消除进入体内毒物的作用:尽快使用特效解毒疗法。

50、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应做哪些工作

﹙1﹚初步核实中毒状况并记录。接到急性职业中毒应询问并详细记录发生的单位、地址、联系电话、报告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状况(包括毒物名称、中毒人数、波及范围;目前已采取的应急救治措施等)。

﹙2﹚汇报和请示:立即向科室和中心领导汇报,并提出相应应急措施,请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赶赴现场应急处理:根据中心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带上应急物质(包括采样、监测仪器、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现场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急救和事故原因调查。

﹙4﹚结果与报告:根据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监测数据、病人临床诊断,初步作出调查结论,逐级上报。

51、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现场分区

﹙1﹚热区(红区):指事故区或紧邻事故污染现场,用红线将其与事故外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救援人员必须装备个人防护器具以避免化学污染或受到损害。

﹙2﹚温区(黄区):围绕热区以外的区域,用黄线(洗消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服装,避免二次污染的危险。所有出入此线区域的人员必须进行洗消处理。

﹙3﹚冷区(绿区):在洗消线外,患者的抢救治疗,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

52、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分级

1)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以下的。

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以上(含50人)或者死亡5人以上(含5人),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含5人)的。

53、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现场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1﹚现场采样、监测人员必须服从现场负责人和对方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

﹙2﹚现场采样、监测工作人员要熟悉采样工作程序,外部现场检测质量保证程序和现场采样、监测工作安全操作制度。

﹙3﹚进入现场前要充分向对方安全管理人员了解所进入现场的基本状况:包括各种危害因素的状况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特性等。根据上述情况采取穿戴相应的防护服、口罩、安全帽或隔离衣等防护措施。

﹙4﹚进入现场需用交流电源时,必须由对方电工进行接线,严禁自行接线。

﹙5﹚进入需要防爆处理的工作场所,必须使用防爆仪器进行采样、监测,不得带入火种等任何危险物品。

﹙6﹚需进入急性化学性中毒事故、放射性事故现场时,除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外,必须进行剂量、停留时间等参数估算,还必须报现场负责人和中心领导的批准。经两名以上工作人员相互检查确认所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合适有效时,方能进入现场,并严格控制停留时间。

﹙7﹚遇到意外事故,立即采取紧急处理,并分别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报告领导或对方安全管理部门。

54、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报告的时限

1、发生急性职业性中毒的用人单位立即报告各有关部门,最初接诊的医疗机构,在患者确诊后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并在24小时进行网上直报。

2、一般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报告时限,在一般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终止后二周内进行网上直报。

3、重大以上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报告时限:必须实时报告。

55、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报告主要内容:

发生单位、发生场所、毒物名称、产品名称、接触人数、发病人数、确认人数、死亡人数、现场初步急救、职业病报告、事故原因、其他。

56、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基本格式

事由、事发企业基本情况、事发经过、基本事实、事故发生原因分析、结论意见、事故责任分析、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57、个人防护用品穿戴及脱的顺序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脱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附下面)突发疫情调查报告提纲(业务)

标题-XXX地XXX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事件概况(前言、引言)

二、基本情况

(1)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

X镇位于…,辖个行政村,面积,人口(数量、常居、流动。(如在集体性单位发生的,还要有该集体的人员情况)、交通状况、当地医疗卫生组织的情况。

(2)疫情概况:当地该疾病既往流行情况;本次事件发生、波及范围等。

三、事件发生经过未开展调查前本次疫情发生的经过。

四、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1)流行病学调查

①流行特征:“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是否为流动人口。

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分组年龄。年龄出现差异主要与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等不同有关。性别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职业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民族:主要是考虑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有些疾病的爆发和大流行是因流动人口的带入性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

◆时间分布:各时间段分布情况(月、旬、周为单位)、高峰时间。(首例、指示病例进行描述)

◆地区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行政村或屯)。主要是反映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和作用不同。(突出重点地区或小单位)。

②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症(一般、特殊)。

(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肠道传染病。

(3)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样本:病人样本(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 )、动物样本、环境样本(如水)等。

(4)其他:调查可免疫性疾病时应了解发病人群的免疫水平。

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依据调查结果,对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社会等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本起事件进行定性。

六、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及效果简述对事件的调查、控制经过,已经实施了哪些防制措施( 包括对病人的救治、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如何等内容。

七、存在问题与困难及今后的工作建议主要是针对本次疾病爆发流行原因、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提出改进的建议。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县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灌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 临床诊断病例: (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 实验室确诊病例: (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

疫情防控专项应急处置预案

XX项目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专项应急预案

施工单位:XX项目部EPC单位:XX项目部 XXXX年XX月

1 目的 当前时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正在全国发生和蔓延,为了有效的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在本工程范围内传染和传播,并使可能发生的疑似病例得到正确、及时、快速的处理从而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本工程后续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稳定安定大局,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XX项目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专项应急预案。 2 范围 (1)本预案规定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2)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域防控新冠肺炎染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进一步明确建筑业、房地产业开工要求的紧急通知》嘉港防[2020]号 《关于切实加强交通建设工程节后复工疫情防控管理通知》浙交[2020]8号 4 疫情防控组织机构与职责 根据各级政府部门的疫情防控要求,为了保障项目返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配合建设单位、政府部门做好疫情防控。项目部成立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项目部成立疫情排查小组、消毒检查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宣传教育小组、应急处理小组。

(1)项目部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1)组长:XX 2)副组长:XX 3)组员:XX (2)项目部疫情防控分组 1)疫情排查组:XX 2)消毒检查组:XX 3)后勤保障组:XX 4)宣传教育组:XX 5)应急处置组:XX 防疫人员联系电话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前言 疟疾是我国法定乙类急性传染病,我市曾是疟疾的高发地区。目前我市的疟疾流行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8-2015年未发现本地病例。但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境外务工或到高疟区务工人员的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由于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在我市疟疾流行环境与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疟疾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为有效控制疟疾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二、目的 一旦发生疟疾突发疫情,能迅速查清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突发疫情的判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1、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

性疟继发病例。 2、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四、组织准备 1、应急办在中心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疟疾疫情处置的牵头工作。 2、加强对应急队成员培训、演练,储备必要的杀虫剂、抗疟药品、设备器材和应急队员个人防护用品。 五、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一旦出现突发疫情,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六、突发疫情报告 当发现疟疾突发疫情时,执行职务的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中心领导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七、应急处置 (一)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

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方案

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防止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电站应对传染病疫情事件突发应对的能力,维护电站正常的生产秩序,为做好电站应对传染病疫情事件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及时控制、缓解和消除传染病疫情的危害,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现场处置方案适用于×××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理。 第二章事件特性

×××位于贵州省×××。距离最近的医疗点3—7公里,距离×××县城37公里。交通十分不便,环境比较封闭,天气炎热潮湿比较适合蚊虫生活,传染病易得以滋生和蔓延。而且职工都在同一个食堂生活。如果出现传染病疫情将会波及电站所有职工。 第四条传染病分类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第五条传染病症状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总则 1.1 目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1.2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苏州市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订本技术方案。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新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对事故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要根据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落实具体救治方案。 2 现场调查与处理 2.1 现场调查的目的 2.1.1 确定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物质; 2.1.2 对急性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2.1.3 向现场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 2.1.4 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 2.1.5 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 2.1.6 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 出发前准备 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急性职业中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 2.2.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 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 2.2.4 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中的组织分工。 2.3 现场调查

传染病的2020疫情的应急处理预案.doc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知道你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治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疫情报告 1、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方赛娟和校长陈一峰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校内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2、学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向责任医院报告,责任医院核实诊断后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4、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三、“疫情分级响应”部分 1、一级响应: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由学校采取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预防服药、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落实防治措施。 2、二级响应: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学校应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指导学校开展扑疫工作;学校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3、三级响应: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学校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提出疫情控制建议,并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检诊,协助学校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疫情概况,研究安排扑疫工作。 四、“部门职责”部分

疫情应急处理及防控措施预案

疫情应急处理及防控措施预案应急处理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疫情在公司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指导思想,实行快速响应,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疫情报告 公司的分管主任和总经理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公司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公司一旦发生疑似疫情和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农牧部门和检验检疫局。公司发生任何疫情疑似病例遵循同样的报告机制。 三、现场集结 1、小组组长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集结方式及地点,迅速集结小组成员,布置现场控制工作,进入紧急状态; 2、迅速安排及开展扑疫工作,发放应急物资,药品、器械等,立即开始现场防护和隔离工作。

四、现场处理 1、对感染人员进行隔离,要求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接触感染人员; 2、已经与感染职工发生接触的人员进行消毒处理; 3、分析现场情况,界定危险范围,迅速对感染车间或者区域进行隔离,隔绝一切人员进入感染区域,设置警戒线 4、对感染车间相邻或者有业务关联的车间或部门进行隔离,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处理。设置警戒线 5、疏散无关人员,最大限度地防止引发其他事故 6、调集救助力量,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程度 7、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报告险情动态 8、保证物资运输、医疗救护通道畅通。 五、总结 疫情控制后,工作小组应及时写出书面总结,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办法,确保各车间整改到位。 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月xx日 防控措施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种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保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因传染病疫情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负而影响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员工安全手册》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所有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4.作原则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 (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要求;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 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

疫情控制技术措施

疫情控制技术措施 疫情控制技术措施一、病人的隔离治疗 严格管理传染源,按照《附件3:肠道病毒消毒方法》,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消退为止。 二、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三、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四、疫点消毒处理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疫情发生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具体消毒方法见附3。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五、密切接触者的处置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包括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同班者、教职工、家庭成员等。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方案.doc

Q/XXX-XXXX XXX公司企业标准 Q/XXX-XXXX-XXXX-003-2012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2019-06-30发布2019-07-01实施 XXX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本企业突发事件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本应急处置方案的起草部门:安全生产部。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起草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审定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批准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安全生产部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应急处置方案2010年首次发布。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XXX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 《XXX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应急处置方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风险的来源、特性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3.2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4 事件分级 4.1重大疫情 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4.2较大疫情 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

扫黑除恶专项工作方案

扫黑除恶专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xxx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精神,切实增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护全体师生的合法权益。为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全面提高广大师生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了解认同,按照市、局两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决定在我校开展以“全面扫黑除恶、构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维护全市、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服务和保障全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校园内欺凌霸凌学生的现象;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工作长效机制,实现校园治安持续稳定。 二、活动主题 全面扫黑除恶、构建平安校园 三、组建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全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组织领导,我校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统一部署和督促检查。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张子涵 副组长:高冬冬、林晓琳、于琳 成员:各教研室负责人、各辅导员 四、工作内容 (一)学习文件 积极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区领导同志重要讲话。 (二)观看视频 要求各班级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观看校园扫黑除恶专题教育视频。通过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扫黑除恶案件,以案说法,揭露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进一步的了解了对师生的危害,使所有人自觉加入到扫黑除恶的活动当中。 (三)全覆盖宣传 制作条幅宣传标语,在校园显目位置进行悬挂,利用教学楼电子屏进行不间断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扫黑除恶的知识。 (四)签订承诺书 各班级组织《学生手册》学习,严禁学生以任何形式成立“小团伙”寻衅滋事、打

8-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病例调查登记表》等。

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

xxx县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概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在我市常在冬春季流行,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流行性感冒潜伏期一般为l~3天,主要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为及时发现我县的流行性感冒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澧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流行性感冒病例暴发时的预防控制工作。澧县卫计局、澧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流行性感冒诊断依据 参照卫生部和《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ws285—2008)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执行。

2.1.1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1.2临床表现 2.1.2.1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比较明显。 2.1.2.2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1.2.3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1.2.4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罗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2.1.2.5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2.1.2.6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2.1.3实验室检查 2.1. 3.1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2.1. 3.2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诚意学校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 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 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隆汉 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 成员: 姜山青、谢远见、王腾达、李春晖、曹泗梅、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罗隆汉)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负责学校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传染病

病例、传染病爆发,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启动并指挥落实预案。 2、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制定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与制度,协助组长在疫情出现时做好指挥与预案落实。 3、总务处(段赛武、王腾达):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并对教室、办公室、厕所及学校各公共场所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2)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 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管理好卫生室工作,并指导班主任做好晨检午检,做好资料收集,汇总和上报。 4.教导处(谢远见)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课表。 5.政教处(段宪忠、李春晖)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6、班主任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做好晨检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 (2)一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段赛武主任汇报,

继续教育课程作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整理文本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2、根据本讲,突发事件的应对往往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处置,这体现了突发事件的()。 正确答案:D、综合性和系统性 3、自然灾害的间接影响不包括()。 正确答案:C、建筑物倒塌、溺水等 5、下列不属于应急响应分级中的事件等级的是()。 正确答案:A、较小突发事件 6 "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对优势不包括()。" 正确答案:D、资源优势 7、自然灾害卫生工作周期不包括()。 正确答案:C、事后评估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3、灾后卫生应急工作面临主要挑战有()。 正确答案:A、灾区通讯、交通中断 B信息不通 C医疗卫生需求不清 D灾区环境卫生条件差 5、自然灾害导致()从而引起传染病流行风险增加。 正确答案:A、”生态改变” B环境恶化 C医疗服务破坏 D生活形态改变 6根据本讲,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B、具有突发性、群体性 C易造成巨大损失 D难以避免,但可通过相关措施减轻E分布广泛且不均等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自然灾害在全球广泛分布,并且均匀分布。 正确答案:错误 4、应急计划与预案属于应急响应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 6在本讲中,突发事件应对的关键环节的准备环节不包括科研。 正确答案:错误 7、洪涝、台风、海啸、甲型H7N9均属于自然灾害。 正确答案:错误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整理文本 3、下列()不是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 正确答案:B、事后评估 2、"我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机制不包括()。" 正确答案:B、中非合作机制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我国传染病类突发应对机制包括()。 正确答案:D、指标监测 E事件监测 5、突发事件的应对重点包括()。 正确答案:B、报告规范 C报告时限、通报 D信息发布 E启动预案及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本讲,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形势。 正确答案:A、近几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B各类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特大时间相对较少 C传染病事件为主,食物中毒和其他事件所占比例小,但病死率较高 E学校事件数和病例数所占比例较大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2、灾害衍生突发公共事件不是灾害卫生应对的重点。 正确答案:错误 3、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国家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工厂、幼儿园、学校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麻疹在江苏省广为流传,在使用疫苗前,麻疹是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隔2~3年全省出现一次大流行。1959年是有疫情记载以来疫情最高的一年,发病率高达1000.4/10万。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麻疹疫苗,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至1998年江苏省麻疹发病率降至最低,仅为0.87/10万。但近几年来,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出现麻疹发病大幅回升现象,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2~6/10万之间,一些市的麻疹发病率超过10/10万,并不时出现暴发疫情,对儿童健康威胁极大。 为及时发现我市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徐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奥鲁国际教育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奥鲁国际教育 2020年5月21日

奥鲁国际教育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发展公司成立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牛晓波 副组长:吕亭 成员:郝阳阳、张霞、郭志鹏、吕婷、杨欢、王雅、王欢庆 领导小组及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 教育,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求员工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员工,及时发现并建议其及时诊断出病因,进行休息治疗,痊愈后再上班工作。

公司所有办公场所,按照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 二、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职责 1、综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2、安全运行部等各部门:保护易感人群,协调公司综合管理部等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平度公司、沧口分公司:做好各分公司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根据发展公司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三、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要将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作为的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通风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尽量不使用空调, 确要使用空调的,必须定期换气。

疫情应急处理方案

疫情应急方案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控制H7N9禽流感,确保CSMC同仁健康安全,在出现应急事件后能有效处理,结合G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方案。 1职责 1.1 为切实做好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决定成立H7N9禽流感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 组。 1.2 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由管理中心协理任领导组长,厂务/总务管理处及生活区管理处 主管分管应急急救组、疫情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工作; 1.3工作小组名单及职责 1.3.1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利 成员:安卫组、庶务组、工务组各组长 职责:统筹安排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 1.3.2 应急急救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安卫组成员 职责:所有队员必须服从组长的领导,根据组长的安排做好应急急救工作,必须保持个人通讯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组长的任务安排 1.3.3疫情处置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医务室护士 职责:所有队员必须服从组长的领导,根据组长的安排做好应急急救工作,必须保持个人通讯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组长的任务安排 1.3.4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庶务组成员 职责:所有队员必须服从组长的领导,根据组长的安排做好应急急救工作,必须保持个人通讯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组长的任务安排 2应急措施 2.1 疫情发生,根据本方案的要求,领导组召开紧急会议,对防控工作安排和部署,明 确责任人,制定防控方案,迅速组织人员、物资到位,并督促各工作小组落实各自的职责。 2.2 应急措施 2.2.1C厂若有疑似H7N9症状之员工,应急急救组应立即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一 分院医院诊断(该院为常熟市传染病专科医院)。 2.2.2病员及应急急救组人员由医务室发放口罩、手套后,应佩戴口罩、手套等相应 防范措施。 2.2.3送医车辆回公司后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 2.2.4通报:若有疑似H7N9病例,疫情处置组应立即向各级主管通报,并传报至常 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流程如下: 2.2.5密切接触者的处理:疫情处置组对病员作业周边人员及同宿人员作调查后, 配合政府医疗部门做好相应预防检查措施,安排预防性健康检查、医学观察 或应急性预防接种或隔离。

发生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发生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一、日常防控重点工作 通过师生员工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勤)和发热症状监测;健全学校和医疗机构送诊绿色通道,规范学生发热症状预警处置,及时甄别处置常见传染病,加强家校联动,引导学生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防控工作。 二、疫情处置重点环节 发生疫情后,全面调查患病学生校内校外生活史、患病学生家庭成员感染情况追溯、确定停课范圉;划定最小防控单元以及判断延伸的重点场所等,落实区城人群病例搜索与核酸检测排查。 三、疫情调查相关信息收集 发生疫情后,应核实涉疫学校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主办方、地址、复学时间;教学人数规模、生源情况、集中教学、住宿方式、校医配备、医疗条件、教室宿舍通风情况;日常防控制度、人员防护、日常消杀、就餐环境、测温记录等,研判追踪患病学生校内校外生活史,落实密切接触者判断和管理。 四、最小防控单元划定 发生疫情后,山卫生健康(疾控机构)、公安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深入分析涉疫区域人群特征、区城功能等人数,按流行病学调査结果划定最小防控单元。最小防控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可随调査深入,因时制宜加以调整。 五、扩大防控范围 发生疫情后,山卫生健康(疾控机构)公安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提出对最小防控单元及相关重点场所实施隔离管控措施山所在街/镇政府会同学校主办方负责在涉疫校园组织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延伸范围遵循山小到大的原则,从一个班延伸至一个年级、一个校园(学院/专业系)甚至成片学区。对最小防控单元及相关重点场所人员实行精准管控,并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丄作。 六、精准管控重点人群 (-)密切接触者和潜在密切接触者管理。 所有密切接触者按相关管理规定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排査。潜在密切接触者按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排査。在接受医学观察期内, 健康码一律更改为红码。对14岁以下儿童可在家庭成员陪护下实施隔离。密切接触者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