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持续创新动力_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

基于持续创新动力_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

基于持续创新动力_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
基于持续创新动力_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向刚(1948.1-),男,云南大理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项目管理;龙江

(1956.1-),男,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重大风险动态识别、评价和管理机制研究”课题的资助(项目编号:70862002)、云南省科技厅“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课题的资助(项目编号:2009CB026)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2期

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的

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

*

刚1

,龙

江2,陆开文2,李兴宽1

,熊

觅1,陈晓丽1

,巫

1

(1.昆明理工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所,昆明650051; 2.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昆明650051)

摘要:基于创新型企业和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结合我国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和导向这一实践和理论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理论指导思想、评价准则、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其在云南省首批创新型企业评价的实际应用结果作扼要分析。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评价;持续创新动力;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绩效针对我国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和导向这一重要问题,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省科技厅密切合作,完成了“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并在云南省首批创新型企业的实际评价中实施应用。本文仅就所建立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理论指导思想、评价准则、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及实施评价结果作扼要阐述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理论指导思想

2008年以来,根据国家科技部等部门推行的“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进展,对首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创新型企业评价已经陆续实施。然而,由于对什么是创新型企业,如何评价创新型企业等基本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导致正在实施的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工作缺少明确的理论指导,存在一定盲目性。因此,建立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是我国当前创新型企业评价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

纵观当前国内创新型企业评价实践中体现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

第一种,认为创新型企业就是技术创新型企业,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创新型企业的评价主要变成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

第二种,认为创新型试点企业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创新型企业评价主要变为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第三种,注意到了单一、间断的创新并不足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具有持续性。这种理论指导思想强调评价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性,但忽略了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

企业持续创新动力和持续创新绩效。

以上三种创新型企业评价的指导思想中,前两种思想只注重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考察,忽略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忽略了单一的技术创新项目并不能够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只有持续创新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可靠源泉和坚实道路。第三种理论指导思想已经认识到了持续创新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在创新型企业评价这一问题上只注重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评价,强大的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得以实现的保障。但没有强大而持久的企业持续创新动力作为前提,强大的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很难形成或发挥作用;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效果必须通过企业持续创新绩效进行检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理论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较明确的、系统和科学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理论指导思想。

国内外著名创新研究学者野村郁次郎、远德玉等明确指出

:“创新型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持续创新”。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创新研究学术界的主流共识。因此,从根本上说,创新型企业的建设过程客观上讲就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过程。是否能够,或是否已经实现持续创新是评价创新型企业的根本标准。

根据企业持续创新理论,企业持续创新是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不断地推出和实施符合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创新项目,并持续不断实现商业化,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

这里的创新项目包括技术、管理、制度等创新项目,由此,企业持续创新是一个多种创新类型,多种创

2

21

新项目的集群动态系统集成的非线性复杂过程。

根据企业持续创新实现机制理论,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持续创新能力以及机遇要素是企业持续创新实现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三个要素相互耦合、共同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实现机制理论把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创新机遇纳入一个系统,对企业持续创新实现机理做了较好的阐释,为企业实现持续创新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即增强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捕捉创新机遇。

然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持续创新机遇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因此,不宜把持续创新机遇纳入创新型企业的评价。而企业持续创新绩效是企业在具备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的基础上,把握企业持续创新机遇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是检验创新型企业是否实现持续创新以及实现程度的客观基准,应把它纳入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当中。

因此,创新型企业评价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企业持续创新系统评价,其核心在于从三个子系统(基本要素),即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持续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绩效评价入手。系统评价具体的评价对象(即创新型试点企业)经过数年的建设,是否具备实现持续创新的基本条件、或是否已经成功实现了持续创新,即是否真正能够具备创新型企业条件,或已经成为创新型企业。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确立了“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进行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理论指导思想。

(一)企业持续创新动力

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是指企业内在的持续创新意识,以及其他推动、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强大而持久的持续创新动力是企业持续创新得以产生、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

因缺乏强大而持久的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而使企业持续创新不能实现,或过早终止的例子不胜枚举。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体制、机制原因,缺乏强大而持久的创新激励机制,企业持续创新动力不足。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与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认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已是现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也指出作为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因此,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持续创新动力进行评价,从而促使它们从达到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标准的高度,找出差距和动力不足的原因,努力增强企业持续创新动力,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导向作用。

(二)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所谓的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为10年以上,至少5年),持续不断地推出和实施符合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创新项目,并持续不断实现商业化,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李学勇指出,大中型企业中,四分之三的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三分之二的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活动,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保障,也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它贯穿于创新型企业建设过程之中,事关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成败。在我国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背景下,企业应千方百计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和持续发展,把企业建设为真正的创新型企业。

(三)企业持续创新绩效

企业持续创新绩效是企业持续创新所获得的成绩和效果。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环境绩效、技术绩效等。

企业持续创新绩效是企业持续创新动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检验企业持续创新实现程度或实现与否的客观标准,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归宿。强大而持久的创新动力和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只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持续发展的条件。企业持续创新成功与否,企业持续发展与否,即企业是否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必须用持续创新绩效去检验。

(四)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企业持续创新实践表明,当企业有强大而持久的持续创新动力时,即使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较弱,企业也会千方百计去增强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持续创新;而若企业没有持续创新的动力,即使有持续创新能力,也不一定能发挥能力,致力于实现持续创新。

然而,无论是企业持续创新动力和持续创新能力都只是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创新、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必要条件。唯有持续创新绩效才是检验企业是否已经实现持续创新,成为创新型企业的主要基准。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和创新型企业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此图揭示了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之间的关系。

图1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

绩效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持续创新动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强弱,有了强大而持久的持续创新动力,企业就会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持续创新能力。反之,缺乏强大的持续创新动力,企业就缺少了进行持续创新的愿望,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反过来,企业有了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会增强企业进行持续创新的自信心和动力。毕竟持续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冒巨大的风险,因此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更愿意进行持续创新。

其次,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绩效的保障。没有强大的持续创新能力而要获得较好的持续创新绩效是不切实际的。持续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难以获得较好的企业持续创新绩效。

321

反之,企业获得了持续创新绩效,在持续创新动力较强的情况下,企业就会想办法用获得的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让企业获得更好的持续创新绩效,形成良性互动。

最后,强大而持久的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是会对企业持续创新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强大的持续创新动力让企业产生强烈的持续创新欲望,充分调动企业家及其员工进行持续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持续创新的良好氛围,这样直接影响持续创新的绩效。反过来,企业获得较好的持续创新绩效时,会进一步激发企业进行持续创新的动力。

也就是说,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共同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创新与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因此,创新型企业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评价要素系统,这就是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

二、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准则、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测度方法

(一)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准则

根据“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理论指导思想,我们建立了以下基本评价准则。

1.持续性准则。即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必须要体现出持续性。为了评价其持续性,从数据采集范围方面,应至少包括创新型企业试点开始前1年至实施评价年共5年的年度数据(2005-2009年)。企业自评估报告中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的基本情况、重大项目和战略规划的报告则要求以试点期为中心,结合本企业实际可延伸至近10年,甚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创新实绩报告;个别突出的企业持续创新绩效指标,如“持续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则要求有实绩数据的企业提供20年的经济效益相关数据进行建模和计算。

2.可操作性准则。即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具体指标及其测度标准的确定,数据采集和评价模型的建立,必须密切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和具体创新型试点企业近5年以来的部署和建设实践。如,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于2006年首批创新型试点工作开始时下达的创新型试点企业应完成的“七大任务”,全部纳入“企业持续创新绩效”基本要素评价系统。此外,定量评价部分的数据采集应与现有国家和企业统计口径尽量保持一致。

(二)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指标测度标准的确定

根据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理论指导思想和基本评价准则,构建了创新型企业初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向6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发放问卷调查,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修改补充完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见表1。

每一被评价企业的每一个定量指标得分采用与全部待评价企业相对比较得到,这一指标中最优的指标得分为100分,其他企业这一指标与最优指标比较得到该指标得分。定性指标采用以评分表方式,由专家查阅企业自评估报告以及听取企业答辩后对指标进行评分。定量指标包括12个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和10个持续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定性数据包括3个持续创新动力评价指标、3个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和1个持续创新绩效评价指标。把定量指标得分和定性指标得分相加得到企业总的得分。评价满分共100分;持续创新动力满分30分,持续创新能力满分30分,持续创新绩效满分40分;定性指标满分为60.9分,定量指标满分为39.1分。

表1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要素层权重指标层权重

企业持续创新动力0.3

企业家及领导班子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0.35持续创新激励机制建设0.34企业持续创新文化建设0.31

企业持

续创新能力0.3

R&D经费投入强度0.11 R&D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0.05人才引进投入增长率0.05技术改造及设备引进投入强度0.06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强度0.05 R&D人员比例0.05硕士以上R&D员比重0.05研发机构数量及层次0.06企业立项项目获政府支持总经费0.06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0.06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指数0.06

421

要素层权重指标层权重企业

持续创新能力0.3

新产品营销费用强度0.07企业“七大任务完成情况”0.07产学研合作情况0.06企业持续创新项目组织实施能力0.07企业持续创新重大风险管理能力0.07

企业

持续创新绩效0.4

企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0.10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值0.11新产品(工艺、服务)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0.12持续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率0.13获得专利授权数0.10技术标准级别及数量0.09

企业

持续创新绩效0.4

环保性能0.07品牌创建绩效0.07绿色创新产品数0.06新技术减排率0.07新技术每万元能耗降低率0.08

三、实施评价结果分析

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由云南省科技厅统一安排部署,以上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在云南省首批创新型企业的实际评价中实施。评价结果已经成为云南省政府认定首批省级创新型企业的主要决策参考依据。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在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中,企业对持续创新动力及企业持续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给予了充分肯定。企业普遍认为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在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同时,应该努力增强企业持续创新动力,取得持续创新绩效。这也表明我们确立的“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和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理论指导思想,达到企业的认同。

2.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创新型试点企业真实的状况。公认的名牌企业在评价时排名也比较靠前。总体评分高的企业,大多数的情况是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的得分都比较高,比如云南白药集团。总体评分低的企业,大多是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得分都偏低。

3.通过评价发现,企业具有强大的持续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具有强大的持续创新动力和强大的持续创新绩效。昆明船舶持续创新能力排在第一位,但持续创新绩效却处于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中游。这也说明了不能以持续创新能力评价取代创新型企业评价。

4.评价中发现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是,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的重大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若缺乏持续创新的重大风险管理能力,势必导致企业在持续创新过程中重大风险失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企业持续创新就此终止。我省云南铜业、云铝和昆钢等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均遭受较重损失,就是典型例子。因此,创新型企业必须提高持续创新过程的重大风险管理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企业持续创新的重大风险管理机制。有必要对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做进一步的研究。

5.评价结果为后续创新型试点企业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为云南省政府主管部门有效地引导创新型试点企业从全面增强持续创新动力、能力,取得持续创新绩效方面去努力实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目标,走上持续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日]野村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M].杨开峰译,知识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

[2]远德玉,陈昌曙.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研究[A].技术创新十年[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

[3]向刚,巫英,杨一杰.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经营者人因风险预警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3):11-16.

[4]向刚.企业持续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0-114.

[5]刘恕.科技部国资委共商六项措施推动骨干国企自主创新[EB/OL],(2006-04-14),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11930274.html,/jrzg/2006-04/14/content_253702.htm [6]张国宝.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问题[J].数控机床市场,2008(6):44-48.

[7]李学勇答记者问[EB/OL].(2006-07-24),http://www.scitech.people.com.cn/GB/ 411634619248.htm.

(编辑校对:余朝锡孙黎波)

521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一、引言 近年来,创新及创业的发展受到高度注重。从大学生创业“50万元以下的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到国家及各省市级创业扶持政策层层推出,全民创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国家发布了各种优 惠政策实行鼓励,如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支出加计费用化等,都大力促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策略。不过如何确定能够带来符合期望产出的有效投入成为企业不 得不解决的难题。通过实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判断出 何为有效的投入、何为无效的浪费,从而更好地制定符合企业现状的 战略。在系统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下,企业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 创新绩效,这极大地协助了企业提升创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有助 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和有效的资源配置。现如今,企业技术创 新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指标,还引入了大量的非 财务指标,但因为非财务指标在定量化过程中掺杂了过多的主观性因素,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偏差、企业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财务评价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基础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所 以基于财务视角来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准确把握和客观 评价技术创新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财务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绩 效评价方法实行系统的综述。 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技术创新。创新一词来源于ShcumpeetrJ.A.的《经济发展理论》,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之后Shcumpeetr提出创新概念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将生产条件和 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从而获得潜在的利润。对于技术创新的 概念界定一直存有较多争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MueserR.在搜 集大量相关论文并实行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后,得到了一个较为简洁准 确的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分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 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 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 分,综合得分达到70 分以上(不含70 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 见下表: 序号指标分值 1知识产权≤30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 4企业成长性≤20 1.知识产权(≤ 30 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 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序号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分值 1技术的先进程度≤8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8 3知识产权数量≤8

4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 (作为参考条件,最多加 2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2技术规范的情况 (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 高(7-8分) B. 较高(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低( 1-2 分) E. 无(0分) (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 强(7-8分) B. 较强(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弱( 1-2 分) E. 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1 项及以上(Ⅰ类)(7-8 分) B.5 项及以上(Ⅱ类)( 5-6 分) C.3~ 4 项(Ⅱ类)(3-4分) D. 1 ~ 2 项(Ⅱ类)(1-2分)

E. 0 项( 0 分) (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A. 有自主研发( 1-6 分) B. 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 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 过 30 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 可。 ) A.是( 1-2 分) B.否( 0 分)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 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 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

最新-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精品

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文章标题: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中国移动___公司是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在___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并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直接领导和管理。 ___是经济大省,交流大省和人口大省,___移动公司的客户数和运营收入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已连续9年稳居第一,客户规模超过5000万。 2019年,中国移动___公司提出了“国际化理念,本土化创新,中国式管理”的创新理念,积极构建通信企业系统化的创新体系,开展“跨部门跨公司.跨行业”的创新活动,营造“人人有创新企业有专利”的创新文化,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推进移动信息专家战略转型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提供了良好支撑。 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背景一、国家提出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国家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颁布实施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自主创新提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十一五“时期着力自主创新.并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时期的”六个必须”之一。 二、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行业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国家创新的重点突破领域.但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对外依存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较弱。 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外通信企业已在国内申请大量运营业务专利未来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通信企业的发展。 三、复杂的外部环境要求通信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渐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来看.技术变革、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传统语音业务的萎缩和增量不增收.数据业务发展压力的加大.信息化发展的大势.3牌照的发放等.都要求通信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更多的新业务.推出更多的信息化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提升企业价值。 四、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呼唤系统化的创新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通信企业缺乏系统化创新体系已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 主要体现在:①创新缺乏统一战略.统一理念.统一规划和整体推进,企业的创新往往是分散的,创新工作.创新资源难以整体协调,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深圳科研机构创新绩效分类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深圳科技创新

附件1: 深圳市科研机构创新绩效分类评价 指标及评分方法(试行) 深圳市科研机构创新绩效分类评价办法是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评价方法,针对目前深圳市科研机构的实际情况,按照全面调查、科学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绩效分类评价指标,并根据各项指标作用的大小,科学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并根据组建模式不同,设计不同指标、赋予相同指标不同权重,体现对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的不同要求,促进评价办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圳市科研机构创新绩效分类评价办法遵循科学原则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有2个,分别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二级指标有8个,分别是基础设施、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知识产出、技术产出、人才产出、项目产出、创新成果;三级指标有18个,其中“建成国家级创新载体或分支机构”、“PCT申请量”、“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的数量”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数量”4个指标是加分指标,即若有,则在评价总分上予以加分,如无不扣分,其余14个指标为评价指标。

表1 深圳市科研机构创新绩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核拨科技事业单位,适用表2所示创新绩效分类评价指标细化评分标准:一级指标有2个,分别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二级指标有6个,分别是基础设施、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知识产出、项目产出、创新成果;三级指标有11个,详见表2。 财政核拨补助科技事业单位和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适用表3所示创新绩效分类评价指标细化评分标准:一级指标有2个,分别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二级指标有6个,分别是基础设施、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知识产出、技术产出、创新成果;三级指标有12个,详见表3。

ERP绩效评价及企业管理创新

目录 企业治理,方法策略1 ERP绩效评价推动企业治理创新1 财务状况最优化一企业治理的现实目标3 “创新企业治理”高层论坛进行学者企业家思想大碰撞4企业治理108种手段5 实现公正和有道德的治理13 企业文化,名牌策略14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4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16 百事可乐企业文化的启发16 文化对标: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19 企业民主治理20 治理论文:对完善企业民主治理制度的考虑 20 以厂务公开推进企业民主治理22 外资企业民主治理工作初探23

浅析企业民主治理的法律关系25 非公企业实行民主治理的若干法27 试论改制企业的民主治理与决策30 中小企业法规动态等进展34 中小企业如何设计实效的渠道拓展模式34 企业境外商务纠纷投诉有"门"36 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如何破解?38 企业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国有企业监管,改革,进展信息 39《解构德隆》:企业危机风险监管机制的构建39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成本不应该泡沫化44 企业什么缘故要有社会责任45 企业社会责任大讨论话题十:专门行业应如何样履行社会责任?47

企业治理,方法策略 ERP绩效评价推动企业治理创新 摘要:在ERP应用过程中立足于治理创新,引入业务模式重组,需要完善包括ERP应用绩效评价在内的整个ERP应用体系。 编者按: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治理现代化,实现企业治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进展是我国企业应用ERP的战略目标。而实现那个战略目标,需要在ERP应用过程中立足于治理创新,引入业务模式重组,需要完善包括ERP应用绩效评价在内的整个ERP应用体系。国外的一些专家曾对MRPII应用绩效和企业评级提出许多考评的指标和方法,然而这些评价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深入开展研究我国企业ERP绩效评价体系有其必要性,同时对我国企业治理创新有着积极意义。一直以来,我国ERP专家金达仁研究评价体系并推动着评价工作的开展,以下是金达仁就评价体系方面在“2006广州ERP 应用年会”上做的演讲。 随着我国ERP应用的不断深入,应用ERP的企业应积极开展应用绩效评价工作。一方面,通过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科学地揭示ERP应用状况,促使企业从中分析

高企申报-创新能力评价

创新能力评价 《工作指引》规定:企业创新能力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一、知识产权(30分)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高(7-8分) B.较高(5-6分)

C.一般(3-4分) D.较低(1-2分) E.无(0分)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强(7-8分) B.较强(5-6分) C.一般(3-4分) D.较弱(1-2分) E.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一项及以上(I类)(7-8分) B.五项及以上(II类)(5-6分) C.3-4项(II类)(3-4分) C.1-2项(II类)(1-2分) E.0项(0分) 4.知识产权获得的方式 A.有自主研发(1-6分) B.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范围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得超过30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需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可。) A.是(1-2分) B.否(0分) 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近三年年平均项 A. 转化能力强,≥5项(25-30分) B. 转化能力较强,≥4项(19-24分) C. 转化能力一般,≥3项(13-18分) D. 转化能力较弱,≥2项(7-12分) E. 转化能力弱,≥1项(1-6分) F. 转化能力无, 0项(0分) 1.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体现形式包括知识产权、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成果鉴定以及有关文件规定的应纳入的其他科技成果类型。 2.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技术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引述 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变革成功的同时保持已有优势,即同时具有探索与开发的双元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在维持现有能力的同时不断塑造新能力。探索性创新(exploratory innovation)和开发性创新(exploitative innovation)正是企业这种双元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们与企业的事前战略目标更密切相关,不但体现出企业对新知识和新机会的不断探索,还更多地体现出企业对现有知识和资源的驾驭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主动适应性,而不仅仅是事后对创新成果的感知。同时,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在基本的行为适应方式上体现了创新活动的特征及企业绩效的来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两种性质不同、具有明显绩效差异的组织活动,它们对组织资源形成了竞争。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两种创新方式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二.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评价企业绩效的主要方法,在国内外经过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典范。研究内容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即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形成了各种绩效评价的观点;二是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基于不同观点形成了企业绩效的评价框架。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国外企业绩效的评价理论研究己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根据理论研究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成本评价理论阶段。该理论研究的是早期的一种简单将本求利思想,企业绩效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企业主服务。 二是财务评价理论阶段。这种理论始于20世纪初,通过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最著名的是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它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使财务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完善。在这一阶段,企业绩效评价主要为企业经营者服务。 三是价值评价理论阶段。这种理论由日本松下公司首先创立,20世纪初,日本松下公司提出了“剩余收益”绩效评价方法,使剩余收益取代投资收益率成为一种主要业绩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了经济增加值评价法(EV A),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绩效衡量指标方法,EV A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为上市公司的企业股东服务。 四是综合评价阶段。这种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韩国,该国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国有企业实施年度绩效评价。到90年代初,美国卡普兰和诺顿平衡计分卡的诞生丰富了综合评价的内涵,完善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使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1.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 Christopher(2001)等明确指出:“市场营销策略的最终目的的确是为了赢得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客户。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对构成整个经营环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更加广泛地定义和关注。包括供应商、企业员工、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机构或个人、分销商,以及与企业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其他企业在内的构成企业经营大环境的多重市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赢得和留住目标客户的能力。” 测量企业绩效的方法有很多,如V enkatramanandRamanujam(1986)通过归纳整理,将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具体分为:财务绩效、事业绩效和组织效能。此外,在针对市场导向的研究中,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简析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简析构成 根据我国的国情,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举足轻重,技术创新就成了诸多创新活 动的核心。为此,我们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构建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四个一级指标: 1.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 它主要反映某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 2.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研发、技术改造、技 术引进及技术推广等活动,该指标可用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经费投入来衡量。 3.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反映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 成效,因此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 4.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在一个给定的科技投入与制度体系下,外部环境对地区创新能 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企业所处地域的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部门的扶植与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四个方面。 简析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主要是根据2020年我国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 简要分析,并得到了一些参考性的结论: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无论是企业人才的储备、企业的实力 以及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人士以及企业对基础创新的投入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2.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总量丰富,而且 科技经费投入较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在专利发明以及科技成果转让方面有着较 强的优势。西部地区虽然有较为丰富的人才储备,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科技经费投入 不足,造成科技人才浪费,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中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在科技人才、科技经费、设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3.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投入为主,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动用能力比较低,化解 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比较差。 4.总体上,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存在明显的投入 不足问题,一方面是独立研究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不足。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双创)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真正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转换为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创新产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创新绩效的高低决定了国家创新战略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处于创新贫乏期,高资本投入、高能源消耗、低产出效率、低劳动力资本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绩效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怎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对推动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和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实地调研,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本土化设计问卷,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和Excel2013等工具进行数据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信度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及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检验等实证研究来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总共包含六章内容:绪论、相关概念和理论、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假设与实证分析、结论以及对策建议。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显著性程度有差别。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心理资本能够在两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两者中具有调节作用。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这些对策建议对企业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智能制造及转型升级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智能制造及转型升级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一、项目总体情况 (一)项目实施依据 1.《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执行计划的通知》(榕政综〔2016〕70号); 2.《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政府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榕政综〔2015〕299号); 3.《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福州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榕委发〔2016〕5号); (二)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为适应技术进步新趋势,更大力度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地区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设备更新换代、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为重点,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从扶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升规模、开拓市场、整合品牌资源和创新资源等方面入手,给予引导、扶持和保障,实现主导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服务业提升发展。 (三)预期投入情况及实施后达到的主要效益 (1)扶持产学研合作项目132万元; - 1 -

(2)扶持购买关键重大智能装备项目480万元; (3)通过市级技术中心认定奖励30万元(我区配套15万元); (4)通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奖励30万元(我区配套10万元); (5)省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补助资金290万元; (6)2015年市智能化技术改造资金398万元; (7)2016年市级技术改造及省级技术改造市级配套资金合计821万元;(我区配套205万元) 在项目带动下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5亿元,比增15.9 %,居全市第六位;技改投资完成23.9亿元,比增19.6 %,居全市第七位;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 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为加强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领导,确保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按时保质顺利完成,市经信委成立专项绩效评估小组,我局组织企业积极参评,对项目绩效进行自评后向市经信委提交相关的绩效评估数据自评表以及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等相关资料数据,由市经信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三、存在问题 由于专项补贴基本是事后补贴,事前有经过摸底入计划库,企业在申报专项前进行的一些经济指标预估跟实际情况往往有点出入,进行绩效评价量化指标往往按计划数进行设置,造成- 2 -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 发表时间:2009-12-08T16:47:03.967Z 来源:《价值工程》2009年第11期供稿作者:陈晓霞谢茂水 [导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的影响 陈晓霞谢茂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郑州450001;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概要介绍了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分析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探讨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基本原则和测评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WTO accession,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severe challeng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presents Relations among Private enterpris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analyses current status and feature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ropose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science the appraisal system, and has discussed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appraisal metho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ppraisal system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6·5;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 0 引言 民营企业,在中国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民营企业又是中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生存能力,改变其市场被动地位,将有助于稳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国经济现在和将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自主创新,作为民营企业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掌握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所处产业链位置,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大舞台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而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评价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国民经济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兴衰是决定当今中国能否繁荣富强的基础之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关键是要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9版民营经济蓝皮书显示,2008年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657.42万户,较2007年底增加54.37万户,增长9%;注册资金达到11.74万亿元,较2007年底增加2.35万亿元,增长25%;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虽同比增长20.4%,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但与2007年相比则出现6.3个百分点的回落,而2008年1月至11月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较2007年增幅则回落21.8个百分点。说明在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之下,尽管民营经济抗风险、抗冲击能力较强,但自身也受到较大冲击。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更好地拓展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 2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企“走出去”积累了条件。首先,上规模民营企业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行业排头兵。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133.63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24.24%。其次,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国技术创新的70%、国内发明专利的65%和新产品的80%来自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在广东、浙江等一些沿海省市,民营企业已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力量。目前,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已走出国门,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生力量。同时,民营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虽然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表现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缺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大部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以模仿引进为主,产学研合作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外研究机构合作研发尚未深入展开,民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创新层次较低。大部分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中通过研发活动掌握核心或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能力较弱,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不强。 3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 3.1 区域创新差距明显、省市之间发展不均衡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北京、重庆、辽宁、浙江、广东、云南、河北、吉林、江苏、湖北等10个省市的通讯化工、医药、造纸、金属制品、设备制造、化工等20多个行业的822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自主创新能力调查,建立了2006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数据库。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呈现东强西弱特征。 3.2 技术创新的方式逐渐倾向以国内自主开发为主发展 上述调查的结果还显示,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以“自主开发”的方式实现的比重为48.9%,名列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各种方式的首位;企业采用的其他技术创新方式依次为:“与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开发”和“国内引进”;相比之下,与国外合作开发或引进的比重则较小。由此可见,企业当前实现技术创新的方式主要依赖于国内新技术资源。 3.3 不同行业创新形式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 在不同的行业,因竞争激烈程度和技术发展速度的不同,在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是正常的。从调查的结果看,在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中,原始创新倾向的主导地位最为明显,选择原始创新的样本企业数是选择引进模仿创新样

建筑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建筑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评价研究 摘要:针对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评价问题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熵权和未确知测度的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方法。利用熵权确定施工企业自主创新指标权重,结合未确知测度函数得到的测度矩阵计算综合测度向量,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评定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应用到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 施工企业;自主创新;熵法;未确知测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企业,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能够使得一定的投入获得更大产出。企业竞争优势源自于可持续性自主创新。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大都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大,在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等方面科技含量低于其它行业。对自主创新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同时,也具有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如何客观、科学、有效、定量地评价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施工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科学地认识自身能力,采取适当的自主创新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少学者对企业自主创新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局限于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1][2],对如何定量评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还有很多欠缺,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自主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自主创新指标体系,并把熵权法与未确知测度法相结合运用于施工企业自主创新的评价过程中,为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建筑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主上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也就是通过引人或自主开发,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对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要进行企业自主创新评价就需要合理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进行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本文根据指标选取中应坚持的全面性、系统性、可比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原则,来构建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熵权法与未确知测度对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施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熵权法与未确知测度的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设X为评价对象,其有m个一级评价指标,即一级评价指标空间为I={I1,I2,…,I m},对于每一个一级评价指标I i∈I,有k个二级评价指标,则二级评价指标空间为I i={I i1,I i2,…,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oc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关注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逐渐认识到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的联系,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情况,与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等,都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绩效。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决定了有利于企业能否获得创新所需要的稀缺资源从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Lee[1]认为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Borgatti[2]指出企业社会资本能促进资源知识的传播,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本文主要是在研究已有文献基础上提出知识获取是企业社会资本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提出相关理论观点。 二、研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Bourdieu[3]最早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认为社会资本是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和。Nahapiet[4]提出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关系、认知三个基本维度。本文将社会资本分成三个层面:市场层面、技术层面、关系层面。本文提出假设:企业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1.企业的市场层面社会资本 企业市场层面社会资本包括企业与内外部构建的联系网络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5]。通过与供应商与顾客之间不断的交流沟通来不断革新自己的产品与理念,实现进步与发展。企业通过与顾客、供应商等对象的信息、技术交换不断推动企业产品、服务的升级换代,形成企业自身的有效竞争力。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市场层面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 2.企业的技术层面社会资本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企业想要生存和长远发展必须把握科学技术等核心能力。企业利用自身研发人员、技术积累、项目攻关、与外部科研合作、专利发明授权等方式形成企业新的知识或新的技术能力,这就是企业的技术层面的社会资本。耿新认为企业的技术层面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企业的知识的学习与转移,从而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的技术资源。 3.企业的关系层面社会资本 任何企业都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中,都必然要与外部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审计、社保机构等沟通联络,这种网状联系成为企业的关系层面的社会资本[6]。包括攻关媒体、政府政策、政治环境、融资借贷等方式,所以说,企业的关系层面的社会资本对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品牌形象、维持有效的资金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在衡量企业的综合指标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为分析全国的各大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优势和不足,选取了重要城市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64-02 1 企业创新能力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概念首次引入经济学并成为经济学 中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新组合包含五个方面: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者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虽然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很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不同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供给来源或者建立企业新的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它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 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来探讨,从线性过程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思想的概念化阶段、开发阶段、作业阶段和产出阶段。从这一过程来看,第一阶段其实就是根据企业的创新战略作决策的过程(创新决策),第二、第三阶段就是研究开发过程(创新实施),第四阶段是生产和市场化过程(创新实现)。另外,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来实现,这就需要组织能力(创新管理)。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把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并以此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3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为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如下:①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根本途径。②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③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1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 关注。总的来说,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的因素众多,其评价理论和方法尚处在探索之中,加上综合评价需要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常用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是多元统计学法,包括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浅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徐彩 (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是社会的主体,研究金融创新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企业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快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字:金融创新;企业绩效;影响;策略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飞速发展,同时伴随产生的还有大量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也得到了具体的运用。金融创新不仅能够调节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企业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创新不仅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和效益,并为之带来新的改变。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宏观机理和微观机制,探寻现代企业利用金融创新提高自身绩效的方法,以期我国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国内外对金融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熊彼得时代,但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解释。从宏观层面上看,金融创新就是金融业的全部发展史。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金融创新的历史悠久,不仅包括金融发展的每一件重要的事项,还包括货币的发展史;第二,金融创新的内容丰富,例如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从中观层面上看,金融中介功能的发展比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这些创新包括将已有的产品、技术和制度直接应用过程中创新或者重新发明创造,改造的过程中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从微观层面上看,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标志着金融创新微观层面的出现。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有四种形式:第一,以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风险管理型创新;第二,增强流动型创新是将原来的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和转换性能都加强;第三,信用创新型创新是创新出以分散风险为目的的信用违约互换等;第四,股权创造型创新是将债权转换为股权的金融创新工具。 二、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新变化 (1)金融创新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金融创新改变企业生存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管理经营模式。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要选择合适的金融创新产品组合,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2)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使企业财务政策发生新变化。一方面,企业利用金融创新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平衡企业的财务杠杆,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增加流动资产的比重;另一方面,使用金融创新产品进行风险管理代替企业通过减少股利发放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金融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新利益 (1)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资金问题。金融市场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地方,还是企业进行融资筹资资金的主要场所。金融创新为企业带来新的金融创新工具例如可转换公司债券, 企业利用这些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并且通过一定时期把创新工具转化为其他形式比如说普通股之类来获得收益,降低融资成本。企业投资者可以通过转换金融工具,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调节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比重。 (2)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获得收益最大化,所以企业选择投资 对象的时候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选择报酬高风险小的产品进行投资。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以保

2018年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取利润与发展的源泉,尤其 是对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是由处在时代前沿的先导性技术发展起 来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其竞争力的核心,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 还是取决于其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评价仍 以财务评价为主,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因此,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上市企 业评价体系即体现其发展潜力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就显得极为必要。 正是基于上面的考虑,本文选择了“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进行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论文的基本理论。第 三部分,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实际出发,设计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整个论文的理论框架。运用密切值法,在已有理论 的基础上,建立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应 用该模型。第四部分,运用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第五部分,运用 AHP方法和多级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进行评价。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上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 地促进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和其它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或战略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新企业管理者分析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状况和确定技术能力发展目标;最后,能为监管部门加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关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国内外有多套指标体系,其中影响较 大的有—— 1.综合创新指数( SII),依托欧盟的创新联盟记分板(IUS,前 身是欧洲创新记分板( EIS)),分驱动力(人力资源、研发体系、金 融支持)、机构活力(机构投资、联动和创业、知识产权资产)、产出(创新主体、经济效益) 3 个维度 8 个方面 25 项指标。 2.全球创新指数(GII),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联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