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信息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信息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信息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信息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杜永明

【原文出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福州)2002年08期第5~9页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提要】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无论从速度、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信息量的极大丰富。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领域带来显著而根本的变化,信息时代也已经初露端倪。信息技术革命在国家安全领域引起的变革意义更加深远,它不但使信息技术落后国家面临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新难题,而且也给那些掌握了最新信息技术的国家造成了新的威胁和安全漏洞。在信息技术革命面前,一个国家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积极应对、创新求变,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的话则可能成为它的牺牲品。我国在21世纪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以便能集中精力来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兼顾中国国情和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为我国在21世纪的崛起制定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安全观/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战略

一、信息技术革命与时代变迁

影响安全的因素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时代因素,一个是国家因素。时代因素决定安全的全局性和最基本的特征,国家因素只是决定安全的结构和策略,并不能决定安全的本质。(注:朱阳明主编:《亚太安全战略论》,军事科学出

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第129页。)列宁也曾指出:“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6卷,143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所以,在讨论信息时代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时,我们必须先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即把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问题放到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下考虑,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发生极大的变化。首先,知识或信息在当今世界变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源。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时代变迁、交替的全部奥秘,乃隐伏于“资源——工具——生产力——时代”的连锁反应过程之中。人类有什么样的资源利用能力,就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可以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时代特质。(注:黄顺基主编:《信息革命在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 8年10月,第3页。)资源和如何利用资源的知识历来对于人类及其生活的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资源的占有以及如何利用资源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的国家实力大小。

在农业时代,由于人类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所以赖以生活的土地的作用要远大于知识的作用。到了工业时代,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为增加,所依赖的资源转向了能够带来巨额利润的农产品和能源矿产品,对这些资源的占有也自然成了工业社会国家实力的象征。同时,工业革命产生的知识财富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重要性,事实上,工业时代最先意识到知识重要性的国家也往往成为霸主。

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相比,知识在信息时代对于国家的作用发生了质变。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它使“信息”或“知识”本身成了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革命通过重塑国家及其决策者的行为方式能改

变世界权力分配,本质上是信息资源对于这些国家或决策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注:Robert O.Keohane and Jose ph S.Nye.Jr“Power and In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Foreign Affairs, 1998,Sep/Oct。)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曾说过:“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知识就是力量,一个领导着世界信息革命的国家注定比任何国家都有力量。”(注:Josep h S.Nye Jr.,and William A.Owens “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Foreign Affair s,Volume 75 No.2,第20页。)

其次,信息时代国家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程度大大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资本、金融、信息、技术构成的相互依赖的网络。互联网、电缆和卫星广播传送、蜂窝电话等信息传输技术的运用,正在使信息传播模式从一对多的广播模式(如传统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向多对多的互动传播模式转变,这些新型的传播模式使得人们能够轻易地冲破国家之间的藩篱进行沟通和协作,再加上目前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外交、军事等领域的互动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利用新兴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些都导致当今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关联密切的联合体。在信息技术革命强大的内在逻辑力量作用下,传统的以地理为界限的国家边界变得更加容易被穿透,因而日益显得模糊,国家的外部事务往往很难被抵挡在边界范围以外,而内部事务也很难仅仅局限在一国边界之内,国家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越来越高,这种相互依赖使得每一个国家的行为和战略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第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军事领域的活动日益以全球性的信息基础结构为依托。计算机、通讯、卫星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信息载体的种类和信息表达的形式,从而使人类开始在新的技术环境中生存、工作和发展。现在,民族国家对这种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国家安全方面的新问题:敌对国家

或组织现在可以通过摧毁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来达到以前靠战争才能取得的战略目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官员曾声称,给他10亿美元和 20个技术高超的黑客,他就能像关掉一台计算机那样“关掉”美国(注:马杰:《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0期,第51页。 )。中国著名信息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对中国信息系统的安全形势深表忧虑,他指出,未来战争不会是单纯使用武力攻击军事目标,很可能利用信息武器攻击国民经济。一枚信息炸弹就完全摧毁了伊拉克的防空体系,使得伊拉克的飞机上不了天,只能任凭美军狂轰滥炸。谁也不能保证中国的系统不会受到攻击。(注:《参考消息》1 999年6月27日:《港报报道中国信息安全专家拉响警号-网络疏忽可能爆发新金融风暴》。)

二、信息时代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大大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进程,全球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这是新安全观凸现的根本动因。关于新安全观,国内外理论界有很多的提法,如“综合安全”、“普遍安全观”、“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广义安全”、“大安全”等,这些提法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信息时代安全观的特点。概括起来,新安全观与传统的安全观念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安全边界扩大化。这里所指的安全边界,是指国家对其分布于主权范围外的利益的可控制和保护的程度。(注: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3期,第43页。)随着世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的安全利益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科技发展和全球化浪潮也使得国家参与和影响国家边界以外事务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这两方面因素导致国家安全空间较之以前大大地拓展了。国家安全的维护在信息时代表现为一场没有国界的斗争,日益引起民族国家重视的经济安全、环境安全、信息“疆土安全”和资源安全等仅靠一国的努力、在国家

领土范围内是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在这种情形下,民族国家有权利、也迫切需要维护自己的已被融于世界的国家安全利益。

第二,安全主体多元化。传统国家安全观的主体是国家,新安全观突破了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局限,安全从以国家安全为中心向上扩大到全球安全和人类安全上,向下延展到个人。按主体来分,现在出现了个体安全、人民安全、集体安全、地区安全、世界安全、全球安全、人类安全、共同安全。这种安全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也说明:在信息时代,只有把个人、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各个层次的安全结合、统一起来,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

第三,安全要素综合化。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所包含的根本要素为领土、人口、资源与政治主权,现在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环境等因素都进入了新安全观的视野。正是这些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新安全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而且,新安全观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及环境等要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在演变,在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核心要素。

第四,安全手段复合化。与安全要素综合化的趋势相适应,实现安全手段复合化的趋势在新安全观中也有了明显的体现。在传统的安全观念中,维护安全的军事手段一直是处于首要的地位。现在,在信息技术革命的作用下,一方面,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改变了相互间在冲突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动机以及争夺的内涵,对冲突所可能产生的复杂后果和利益得失也有更加全面而谨慎的评估;另一方面,随着安全要素的日益增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和渗透越来越复杂,单凭军事手段再也保证不了国家的绝对安全。比如说经济领域的安全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多的是利用国际通行的惯例、条约以及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仲裁机构来进行斗争,而以武力来解决经济冲突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现在,除了传统的军事手段外,一个国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及环境等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

第五,安全问题国际化。近年来,安全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安全边界的扩大、安全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民族国家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超出了国界,而经济、环境、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安全问题本身就与整个国际社会相联系。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的安全维护不可能只求自身平安,它还得考虑到与自己有关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以及国际社会整体的安全,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各人只顾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到头来只能是被动地应付来自外部的安全挑战,从而也就没有安全可言。

第六,安全关系多边化。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认为,国际社会中不存在所有国家的安全,只存在某段时间某些国家的安全,国家可以通过单边军事实力或少数几国的军事联盟来获得。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国家间冲突的原因和领域大大复杂了 (如环境恶化、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冲突也以非军事方式为多,国家安全的要素呈现综合化、跨国化的发展趋势,单凭单个或少数几个国家是难以对付这种安全局势的。正因为如此,在信息时代多边安全合作已经成为各国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三、信息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我国现在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迫切要求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制定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应该兼顾时代特点、国情和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把安全理论和对国内外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所作的分析具体应用到中国的安全实践上来,从而总结出我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些基本原则。

1、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合作维护我国安全利益

多边安全合作模式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条件下国家间政治、经济等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是在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的安全合作模式又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多边安全合作”,既指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所建立的、用以规范和处理国家之间相互安全关系的国际安全制度(主要是军备控制体系),也指地区性多边国际安全合作安排,它通常以国际会议、协

定、宣言或组织为表现形式。由此形成的规则体系,可以在国家间安全关系上“界定行为规范、制约国家活动、帮助国家的期望值趋同”。(注:秦亚青:《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反思新自由制度主义》,《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第43页。)

我国参与多边安全合作,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符合维护自身安全的利益,同时还是自身实力有限性所决定的战略选择。我国的多边安全合作应该立足亚太,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围内,由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将长期存在,我们不可能彻底打碎现存的国际体系、建立另一套体制,所以理性的选择是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安全合作来表明自己是一个“遵守规则”的大国,从而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避免受到国际社会的孤立。

在实际的安全实践中,我国政府对多边安全合作的认识和态度越来越积极,在参与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进行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方面有很大的进展。我国近年来在多边安全合作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一方面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开拓了新的途径。

2、拓展外交手段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信息时代外交领域的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公众对外交的兴趣和影响越来越大,而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对公众外交也有了新的需求。首先,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对国家对外事务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其次,公众在外交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公众获取及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及参与国家外交事务的物质基础已经远远超出了从前。第三,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为了增加外交的影响力,正在努力开拓新的外交途径,而通过提供财政和组织服务使民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对外活动,以在国际上扩大本国的外交影响力,这是推动公众外交发展的另一个因素。

现在一些西方国家仍在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政策,表现为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以人权、民主及自由等各种借口对我国采取遏制政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该灵活运用外交谋略,把外交做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手段。同时,还应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除通过外交正规途径进行斗争外,还要通过公众外交灵活地开展斗争,以增加与各国之间的互信、互谅,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化解冲突和矛盾,从而对我国安全的维护起到良好的作用。

3、加强国防建设推进军事领域变革

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不仅使基于全球性信息基础结构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乃至军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它也使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对国家安全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划时代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信息侦察技术使军事行为透明化;第二,军事安全的信息依赖性大大增加,这在增强了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增加了被敌方攻击的漏洞;第三,信息技术革命开辟了国家间新的战略竞争空间:太空和信息领域,如何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控制太空和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有效地展开进攻和防御,这将是未来信息时代军事竞争的焦点;第四,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改变了军事原则、安全理念甚至战争的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军事学教授罗伯特·R·莱昂哈德认为,在信息时代,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产生的许多原则已经过时了,然而美国的一些军事领导和文职领导仍然用他们来对待未来战争。他对美国的九大军事原则逐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21世纪的军事理论,提出了不同寻常的看法,并为信息时代的战争提出了一套新的原理。莱昂哈德总结出了信息时代的三项战争法则与七项战争原则。三条战争法则是:人性法则、节约法则和两重性法则;七项原则是:知与不知、扰乱与正面交锋、分散

与集中、机会与反应、行动与安全、加速选择与目标、指挥与无序。见罗伯特·R·莱昂哈德著、王振西等译:《信息时代的战争法则》,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版。) 要满足信息时代国家安全对国防军事领域的要求,单纯地追求军事力量数量上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加快军事现代化的步伐。江泽民主席指出,当前我军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还不适应。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主要任务是解决现代化问题。因此,我军建设必须支持以现代化为中心,军队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现代化来展开。(注:江泽民:《关于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人民日报》1999年1月8日,第1版。)现代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等趋势,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我国军事领域的变革应该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加强军队的高技术质量建设。同时,军队还应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维护国内安全的新措施,因为现在许多民用设施也成了战时甚至和平时期敌方攻击的目标。 4、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筑造精神长城

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只有维护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它才能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文化日益与国家实力相辅相成,文化能够增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安全已经成了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国际上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渗透,这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及其内外政策的制订,另一方面也使本国文化与外部世界的思想文化价值体系与观念产生碰撞和冲突,这都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广泛的影响。

道德和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支柱,如果一个民族在道德和精神方面不求进取,那么它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也会被侵蚀掉。因此,新时期要求我们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道德规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环境,增强民族自豪感,锻铸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魂。

5、注重提升国力建立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信息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为来达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向度的能力:一个是外向的,它是指国家通过其经济、政治及军事来影响全球局势的能力;另一个是内向的,指一个国家在把内部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可调动的因素”时所具有的能力,而这种转化的效率决定着能否为国家提供最有效的民间支持和军事技术支持。(注:Ashley J.Tellis,Janice Bially,Christopher Layne,Melissa McPherson:“Measuring National Power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Page44 ISBN:0-8330-2792-1 MR-1110-A,(c)2000,http://w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11973274.html,/publications/MR/MR1110/。)以前人们认为,战争能力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力量排序,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在信息时代,除战争能力以外,经济、政治、文化及科技等方面实力的大小对国家的影响日益明显,这些以前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来说是次要方面的因素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现在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按照新的标准来重新审视自身的实力构成,并对本国国家安全保险系数进行重新评估。

在信息时代,国家间相对实力变化比以前更加频繁和不可预测,这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信息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门槛就比较高,而发达国家则有着绝对的优势,这样的结果就是在信息技术革命面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注: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6页。)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更是这样),它从理论创新到产品开发、应用过程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国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赶上甚至超过以前领先的国家,使其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既是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国在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硬实力”的同时,还要利用外交、国际传播

等手段来增强“软实力”,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在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赶超”战略,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某些领域甚至要超过发达国家;在依靠自身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国家利益的同时,还要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与依靠国际体系已有的规则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参与制定符合我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新规则。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落到实处,就是要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所谓特色,必然是由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的特点何在?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已经属于世界性的大国,但是,若与冷战后形成的世界五大力量(美、日、欧、俄、中国)中进行国力比较,中国还只是个地区性强国;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全过程,进入了或正在进入后工业社会,他们的科技水平已经到了信息时代的门槛前,有些国家正在跨越信息时代的门槛。但是,对中国来讲,我们离进入信息时代还有20-30年的时间距离。所以,在制定安全战略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时,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力量和条件,把自己已有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用战略、策略方面的优势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必然选择。

除了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外,我国还应该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特点的决策、执行机制,它应该能够保障足够合理、迅速和有效地处理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事变和危机事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总结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安全维护机制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都涵盖了包括国家安全和危机的界定、预警、智囊参谋、决策和执行等机制和相应的部门,而且它们机制内部的人员、资金和各种战略物质的调配也都有充分的保证,我们在制定自己的机制时,应该吸收它们的这些

优点,所建立的决策和执行核心机构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权力和资源调配手段及渠道,同时还要有法律上的依据和保证。

决策、执行机制和国家安全战略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安全体制,这两个部分要体现出辩证的统一:即长期性与应急性、制度化与灵活性、整体性与针对性的统一。总之,我们应该在制度上、实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应付各种安全挑战的准备,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

信息时代背景下谈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

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急剧增长,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对象之一,信息技术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对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应对不利影响的措施,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生影响 Researches about Influences of 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university students, influence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小时增至19.9小时。可见,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对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针对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一、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利用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群体中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其利用互联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追逐的热情。大学生该摆脱初高中时期的束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实物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基于此,面对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文化的强烈视觉冲击,大学生自然而然成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最大的使用群体。 (2)大学的学习过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熟练和科学地利用网络。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作为基本技能必须掌握,另外,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多通过网络完成,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甚至网络授课,网上答疑等,学生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及时准确地从网上获取所需信息。 (3)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网络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已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相关,人际交往、购物、娱乐、求职等等都可通过互联网通道即时实现。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有利影响 合理、科学的利用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许多便利。首先,网络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匿名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放松自我,根据自身情况实现个性化发展,其次,网络可以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网络信息的广泛与迅捷使得大学生可更快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发展,接触多种多样的文化,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的状况,对自己所处的情境有更深的认识,进而正确认知自我。再次,利用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发现更多的学习与发展自己的机会。网络上普遍的知识共享现象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免费的学习、娱乐资源,从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得以极大地丰富。总之,互联网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重要产物,为大学生的知识更新与创造带来了重大的便利,虚拟社区的蓬勃发展,引领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需求参与不同的社区,与社区成员进行互动。总之,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学习方式,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平等的文化参与机会,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张扬和自我意识发展,有利于主体意识发挥和激发感知想象力。 三、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正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计算机网络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大学生丰富自身学习生活的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极大妨碍了一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方面,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丰富庞杂,良莠不齐,一些免疫力差的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逃避现实,通过网络游戏、聊天等麻痹自己,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心理受到了极大地影响,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不愿与周围人交流,接受网络上劣质信息,使得自

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关键词:国家安全环境新型安全观基本对策 摘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国家发展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 国家的发展,也就更没有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不会有“中 国梦”之伟大构想。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社会发 展等方面的战略决策都应受到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并与之协 调。但是,现如今,不论是就国际安全环境来看,还是就国 内安全环境来看,我国国家安全环境形势都不太乐观。我们 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者, 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必须清晰认识我们现在的处境, 培养国家安全战略意识,武装自己,为将来充满信心地接过 社会主义事业接力棒打下坚实基础! 正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战略的定义:是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重大的、全局性的、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谋划。它不是一个局部的、战术性的、非核心的谋划,而是从宏观上谋划全局、整体性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现代以来,战略一词逐渐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外交等领域,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战略一词逐渐演变为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质的、决定全局的一种谋划。而将战略一词应用到国家安全领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国家安全战略是从国家和国际的全局高度筹划和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它关系到各部门、各阶层,是真正的国家“大战略”,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一、周边安全环境 所谓国家安全战略就是要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因此首先要分析的是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安全形势,在这种安全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对策。那么我国

现在所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的形势具体怎样呢? (一)从外部来看 第一我国领土主权受到侵害。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主权,能不能独立地做出决策;第二个是管辖权,这个管辖权体现为领土完整,国家的独立意志能不能触及这个国家所有的角落;这两者是核心。第三个是国人的安全。从传统国家安全观来说,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前两个。主权和领土完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就领土完整来说,现在有一部分领土没有能够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有一些争议领土上,我们的主权还没有能够完全实现,而且也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第二,随着新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我们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广。海外利益的安全也成为了我国国家安全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相当一部分的利益挑战是在海外,比如说能源安全、海外投资设施安全等。实际上,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家,我们的利益是全球性存在的,不可能把它分成海外利益与国内安全,尤其是现在经济上全球相互依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出事都会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有的还相当大。比如,前几年利比亚出现大规模动荡,我们要紧急撤侨。那是我们的海外军事行动,但是非战争行动。海外利益安全,不只是公民在海外旅行时的人身安全,它包括在海外设施的安全、投资的安全,也包括在海外发起的可能对中国本土构成不确定威胁,但这跟战争不是一回事。 第三,话语和规则的制定权的争夺。我们在一个体系内生存,那么在这个体系内,所有的国家是遵循着一套规则,这是国际社会基本的行为规则,那么这套规则是由谁制定的?过去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制度是非中性的,没有任何一个制度设计对所有的成员都是平等的,这种制度不存在,所有制度都是有利于体系内的某些成员,而对另外一些成员不利,甚至是有害的。 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能适应国际社会的规则。让中国更加的国际化,这是我们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目标。从1978年一直到前几年,基本上我们对国际规则是被动参与的一个自适应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要适应国际体系的变化,而不是让国际体系来适应我们。但是现在情况在发生变化。2009年中国站到了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位置上。现在,我们对现有体系的不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 今年4月2日,我有幸聆听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关于国家战略方面的讲座。金教授深入浅出,给人以全新的视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金教授所讲,在这里我浅谈新时期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和深化。 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中华民族整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不受任何重大损害,保证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社会成长、政治现代化过程不受大的干扰,保证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边界主权及基本尊严不受外部势力的侵犯。 因此,中国国家安全在新时期的思考,不仅要有传统国防意义上的解释,更要有大战略的宽广意识,尤其要仔细把握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 (一)、必须考虑现阶段主要大国关系的特点,对相互间可能的对抗(或不易对抗)的前景做出评估; (二)、必须研究当下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各种主要威胁,分辨这些威胁的性质和轻重缓急;

(三)、必须梳理我国与一些邻国之间存在的主权纠纷,提出解决或缓和这些纠纷的大体思路; (四)、必须研判中国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对外部能源、原材料和市场的动态需求,规划保障这些需求的远投能力和战略安排; (五)、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精神,对于包括海外劳工、旅游者和留学生在内的中国公民群体可能面临的非传统安 全危险有所防范; (六)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前瞻性地分析国家安全的外部函数与改善条件,确定我们国家维护本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新使命。 一、应对大国摩擦:保持低强度与可控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大事件,标志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演化到一个新的阶段,以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为显著标志的“一超多强”的金字塔形力量结构逐渐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贸易和人员流动迅速占据了各国议事日程的靠前位臵,各主要大国之间全面对抗乃至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这一局面的形成恰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入新时期相吻合,有助于中国在“无大战”危险、无被入侵之忧的国际环境下加快国内现代化步伐,发展与改革方面的绝佳机会。至少在目前阶段,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外部的某个大国或国家集团,而是来自自身发展的放缓甚至停滞不前,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 就大国关系的冲突面来看,美国对华关系保持接触和沟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防范与遏制的一手。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它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依然是对我未来国家安全

布什2002《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布什新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了美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 布什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所面临的严重威胁是激进主义和技术的结合”。“9·11”事件表明,即使没有装备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利用飞机作为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就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当生、化和核武器随着弹道导弹技术一起扩散时,即使弱国和小的团体也能够获得对大国进行灾难性打击的能力”。布什政府认为,“据信伊拉克拥有化学武器,并计划获得核武器和生物制剂;朝鲜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弹道导弹生产商,并在积极的发展自己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其他的…无赖国家?也在寻求核、生、化武器”。 为了击败恐怖分子对美国威胁,美国必须使用所拥有的各种手段——军事力量、国土防御能力、司法制度、情报以及积极的措施。“我们反恐的重点次序是:破坏和摧毁全球的恐怖组织,并且打击它们的领导人,破坏它们的指挥、控制和通信,切断对它们的物资供应,断绝它们的财源。这样就能做到瘫痪恐怖分子的计划和他们实施恐怖行动的能力。” 另外,布什强调,对待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美国“要

在威胁真正形成之前将其摧毁,并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共识和自卫的手段”。要求美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采取“反应”的姿态,要在威胁形成之前对它们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不能让敌人先发制人。 二.通过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保持和平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在阿富汗发动了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胜利与盟国及其他国家如俄罗斯、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布什政府认识到,美国要完成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需要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支持,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报告》指出,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在许多领域都已经交叠在一起,美俄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新的战略关系,美俄将通过新的关系框架摆脱冷战的敌意,抛弃相互确保摧毁的旧观念,建立一种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布什政府认为,“美中关系是我们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强大、和平而繁荣的中国的出现。”中美之间尽管存在很多分歧,但是在目前的反恐战争和推动朝鲜半岛稳定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而且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和挑战。而同样是地区大国的印度,美国认为,美印之间有着良好关系,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并在维护地区稳

浅谈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06-04T09:51:00.94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作者:赵凤玲[导读] 如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也对现行教育体制带来了冲击。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由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教育结构及学生的获知途径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鉴于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教育思想,甚至教学体制也相应产生了变革。那么如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 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取长补短,从而实现了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介综合起来进行辅助教学,将其运用到能够说明问题的地方去,打破了时间、空间、学科等方面的局限性,优化了教学环境,使教学更加轻松、便捷。 二、化静为动,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出于对学生的兴趣、特点的重视,现行教材在教学内容呈现上,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但这些信息资源只能以静态的画面编入教材,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弄清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而多媒体课件用动态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不仅能活现教材内容,而且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化静为动策略,将抽象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寓教于乐,硕果累累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些枯燥的知识传授、乏味的课堂练习,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运用一些活灵活现的Flash动画或者制作一些小游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了教学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四、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大量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思考,通过学生自主实践,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网络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会和范围。 一方面,学生可以从网络平台上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了学生搜索、收集、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且大大丰富和充实了课余生活。 另一方面,教师的备课可从网络平台中获得更多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一、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师生间的交流 在一些课堂中,有的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把上课的精力放在了电脑上,忙于点击鼠标。一会儿是文字,一会儿是图片,再过一会儿又有音乐声起,再加上课件制作过程中,细节处理上的不完善,导致上课时手忙脚乱,影响了正常教学。与此同时,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教师不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另一方面,学生也无法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收到启发。 二、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因此,在备课时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想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这样滥用多媒体,反而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扮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会获得更好的效果。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三、追求华丽,忽略课堂教学的本质 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外表精美而没有实质内容;有的教师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以期引起学生注意;有的教师插入了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视觉、听觉产生了疲劳,同时出于好奇,分散了注意力,忽视了教学内容,造成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四、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迫使学生学习被动 欲速则不达。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信息量增大,知识传授节奏增快,难免造成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从而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网络垃圾带来的不良影响 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对于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染上网瘾,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对它的使用要适时、适当,它不能替代一切传统教学手段,只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才能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关键在教师。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2012年12月04日17:46 作者:知远 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战略,平衡国家实力要素的目的、途径和手段,以实现国家安全并保护、维护和促进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成功的话,这个过程最终将导致大战略或统一的战略的发展,这个大战略将把价值观和利益与产生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战略评估结合在一起,而这些政策将在一个统一的战略中加以表述。然后,这个战略将作为政府的一份统一文件。1 本文将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起源和发展。本文还将分析,美国总统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的规定,编制并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的要求和内容。本文随后将介绍和分析1987年、1988年、1994年、1998年和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以上这些报告是否实现了《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为美国提供一个统一的战略或大战略的意图。选择这五份报告的原因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报告代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和方向的新的或重大的变化。 背景:美国国家安全结构发展的历史回顾。 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是提供所需的政府机构和机制,组织国防机构,统一武装部队,将科学用于军事目的,动员军队的人力,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分摊国防的费用。2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孤立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一天结束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认识到,美国和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意识形态竞争的新时代。对美国来说,努力界定和完善国家安全结构和战略的过程始于二战期间,并在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案》中第一次正式阐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将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理念引入了关于美国未来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个问题的辩论之中。第一种理念与旧的保守政治文化有关,担心发展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制,会危及与美国民主有关的基本价值、原则和制度。他们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结构会浪费资源,严格地管制这个国家的青年,将权力过于集中在联邦政府,尤其是军队。这些人还担心,建立一个强大的行政部门会破坏国会和行政部门之间符合宪法的基本平衡。4 第二种理念是一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希望在世界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这种理念强调,美国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的时代,这种新的威胁需要更高程度的军事警惕和战备,可以为美国的国防动员国家所有的资源。此外,他们还认为,保卫美国的自由与保卫其他地方的自由是不可能分割的。5 “和平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美国领导人别无选择,只有通过捍卫整个自由世界的安全来保卫美国的安全”。6 最后,正如民主社会的所有政治进程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之间的辩论以妥协告终。在国防问题上产生一个多数人的共识,这是不可避免的必要妥协。制订战略不是一个理性的和系统性的过程。事实上,这是一个紧张的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和妥协,才产生了国家战略。7 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实施,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斗争,陆军部内部的斗争以及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的斗争。8 主要的不足在于:陆军和海军之间关于空中力量的作用之争;关于国家的安全结构不能再基于一种适用于平时的组织结构,又基于一种适用于战争的不同组织结构的认识;陆军和海军关于战后的作用和任务的分歧;和平时期的国

党课心得体会3000字 党课心得体会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精品

党课心得体会3000字党课心得体会--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 战略 我坚信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会越来越强大,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离不开中国. 目前国际的局势存在多个方面,首先国际局势的总体是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但局部地区的局势比较严峻.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这也是世界局势总体趋于和平的重要原因. 纵观国际全局,国与国之间还是多以合作为主,虽然也伴随着争端的发生,但这不影响两国之间的合作.毕竟国家的发展才是两个国家的最终目标,我相信每一个国家元首所做的决策都不是为了把自己的国家推向经济衰败的深渊的,所以,只要是对国家的发展有利的,那么都将成为两个国家合作的开端. 另外各个国家之间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能够增加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意识形态以及整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不同,使得国家间已存的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没有消失,但是有所缓和. 国际形势的另一面就是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 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目前国际局势的 第二个方面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今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霸权主义在我看来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强行干涉别国内政,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的施加给一些弱小的国家.霸权主义是与人民的意愿相违背的,没有一个国家想任别的国家摆布,而之所以霸权主义依旧存在,那是利益在作怪,各取所需,正是这些国家的勾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国家之间应该和睦的相处,而不应该去侵略其他的国家,干涉别国内政,非正义的战争绝对是以失败告终,霸权主义也会一直被世界人民所唾弃.当今国际局势的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提炼版)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 1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演变 美国十分重视信息安全,是最早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战略的国家,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美国现行的信息安全战略属于“扩张型”信息安全战略。为实现扩张性战略目标,美国制定了较为系统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组建了从国家层面、部委层面到机构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在各个层面上力求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国防部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积极部署信息战:进行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对信息安全状况、信息安全政策落实情况和信息安全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革信息安全战略。 1.1克林顿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克林顿政府任职期间,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l世纪初,美国信息安全战略发展为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的信息安全战略,并且正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 1998年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总统令(PDD.63),第一次就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完整概念、意义、长期与短期目标等作了说明,对由国防部提出的“信息保障”作了新的解释,并对下一步的信息安全工作做了指示。1998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提出了“深度防御战略”,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没施的深度防御目标p】。2000年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颁布,是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重大事件。在该报告中,“信息安全”被列

入其中,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信息安全正式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框架,并开始具有其自身的独立地位。此外,在这一时期还成立了多个信息安全保护组织,其中包括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委员会、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同盟、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联邦计算机事件响应能动组等。 1.2布什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由于“9·ll”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地位不断升级。布什政府在任期间,美国把信息安全战略置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非常关注贯彻实施信息安全战略措施。 2001年美国发布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改为行政实体“总统关键基础没施保护办公室”,作为联邦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最高管理协调机构。2003年2月发布砜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进一步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吲。此外布什政府还渊整国家信息安全工作机构,设置直接向总统负责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职,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保密局信息战处、联合参谋信息战局、信息系统安全中心,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配套的工作机构,以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统一与效率。 1.3奥巴马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奥巴马政府虽然刚刚上任不久,不过依旧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战略,积极推进网络安全评估,试图改变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不力的情况,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走向现代化信息化 随着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以及教育中“两基攻坚”的完成,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追求学业成绩到追求“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转变。 科学教育质量观:“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唤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表现和发展,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维品质、思维模式等深层次的表现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爱好特长等非学业表现和发展。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面向全体的质量观,更是“每个人的质量观”,即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过程和表现的持续发展,是“过程化的质量观”,人的成长不可以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者某一次的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做出终结性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基于标准的质量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基础教育质量的方向和要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同时,它又是及时改进评价方式、评价技术,并有效监控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完全转变的利器。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评价面临挑战 要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必然要革新评价的理念与方式。只有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才能科学地收集、评价、分析、呈现和利用教育数据。当前,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目前,仍缺少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大数据。具体而言,微博、微信、百度等大数据更多来自于年轻一代的网民,网民的年龄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大;能够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过程的大数据还十分缺乏。 缺乏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分析既需要了解教育的专门人才,针对专业问题进行“词包”的研究,又需要大量懂得大数据分析的统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三者都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需要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基于共同问题开展研究。

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11973274.html, 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作者:李瑞琴 来源:《当代世界》2018年第02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 胁,明确将同中国协力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势必导致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共同进退,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其战略针对性和威胁度。 关键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俄罗斯;中国 DOI: 10.19422/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11973274.html,ki.ddsj.2018.02.007 2017年12月18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俄罗斯认为,《报告》毫无根据地将中俄等国视为威胁确立了对抗路线,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其目的是“不惜一切代价保留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明显弱化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将充分考虑应对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但仍保留改善俄美关系的机会和余地。 俄罗斯认为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 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 俄罗斯各方发声,认为美《报告》表示出对抗而非合作、攻击而非建设性的意图,只能增加国际局势的不安全,“修昔底德陷阱”现象已在《报告》中呈现。 一、俄罗斯认为《报告》颠倒黑白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报告》使用了进攻性的外交语言、侵略性的军事语言。《报告》将俄中视为美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认为俄罗斯和中国与美国在进行地缘政治对抗以在一些地区取代美国,并指责俄罗斯创建了有进攻性的基础设施。[1]对此,普京指出是美国在1987年首先违反了关于消除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此后美国一直在违反这些协定,俄罗斯有充分权利应对美国不断增加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威胁。[2]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报告》的 内容具有“帝国意味”,反映出美国不愿放弃单极世界格局的意图。[3]俄罗斯认为《报告》中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保留未来与美抗衡的主动权。 二、《报告》确立了对抗路线 俄罗斯外交部指出,美新安全战略的一大支柱是“以实力维持和平”,把俄罗斯等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视为对美国的挑战,这意味着美方无意与他国构筑伙伴关系,无意平等开展建

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考

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考 周鹏机械13-07 20130786 关键词:中国;国家安全;国际环境;国家安全战略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和本国国情,逐步形成并坚持奉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即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家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国家安全风险的能力有了飞跃性提高,但是我在国际体系中在更大程度上仍处于守势,这决定了在战略指导上应采取防御性姿态。当然,在新的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内涵和外延也必须有新的发展,以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利益。 一.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国家安全战略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为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这两大新因素的推动下,国际战略格局正在酝酿着激烈动荡,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国际机制和国际制度将继续由西方国家主导,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呈 现群体性崛起及其战略地位的上升,欧美中心地带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相对下降。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格局的调整。 (一)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正在崛起。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如何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最大限度地防止受到负面冲击,同时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战略力量决策者们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一个落后的发展中

国家逐步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并对地区和世界事务越来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由国际体系的被排斥者、外在者、被反对者逐步变成参与者和改造者;由过去被国际社会忽视和偶尔借重的对象变成既被重视、被借重同时又加以防范和制约的对象。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必将加速中国的国际角色的新一轮的转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崛起需要面对比历史上其他崛起大国更加复杂的“崛起困境”。能否有效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西方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的对立、中华民族复兴同霸权国家遏制企图的抗争以及中国快速发展与其他国家利益的冲突等产生的新的重大矛盾,是否能够打破历史上大国崛起必然引发国际战略格局剧烈动荡,甚至爆发军事冲突的定律,关键在于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 (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要想在21世纪里有大的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此,需要及时认清世界政治的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激发出更大的战略智慧,洞察未来世界可能的走向,及时消除自身存在的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谋求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也就是说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 中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延续,取决于众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因素,与民族经历、思想文化、军事遗产、地缘条件等都有直接紧密的关系。 具有生命力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不仅应该在认真梳理和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国际关系背景的改变及由此带来的前提和约束条件的变化,同时应该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创造。理论要具有对历史更强的解释力和对未来的预见性,就绕不开对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历史发展演变的逻辑或内在规定性。在借鉴中创造,在创造中传承,对待那些传统的和经典的战略理论如此,对待新近出现的相关理论,也应如此。在此既需要做“具体的和朴实的”分析,也需要从宏观和概括的视角进行探索。时代呼唤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 在当前及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安全战略的总体思考至少应着眼于以

信息时代的网络安全

在脑中建起一道“防火墙”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这个社会上最繁忙、最富有挑战性、最具活力地改变着教育理念。毫无疑问,大学生正生存在日易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今天听了陈老师关于“信息时代的网络安全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讲课,深深感受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它顺应时代发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无形中为我们大大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给大家带来诸多便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经常接触网络的大学生。但作为双刃剑,有利必有弊,我们不能沉沦于弊,也不能因为这个虚拟的社会,而卸下防御。 信息时代的网络安全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及智能卡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多层防御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们网络生活的安全。互联网以其开放性的优势,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打破地域的限制,让我们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构想,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文字、图片、声音,更快更好的获取信息,开阔我们的视野。互联网以其不断创新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社交平台、聊天工具、网上购物、寻医问药等功能,可以使我们与亲人之间的通讯更为便捷、及时、有效,并且能够进行面对面的视频对话,方便我们的生活。例如,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火车票网上订购的功能、淘宝网或其他网站购物、微博人人里与亲朋好友的沟通、新浪金融界等网站的最新资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许多好处,加快信息查询,便捷现代通讯,缩小世界范围等,真正实现了“指尖”生活。就连我们写的作业都要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发给老师,网络对我们来说实在有太多的益处了! 不容置疑,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大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使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足不出户”、“尽览天下风云”;它为我们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摆脱了“两点一线”读书生活的单调。但我们更不能忽视,网络这把双刃剑,具有形形色色信息包括有害信息,对大学生产生负面效应,刺伤了许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大学生。就像陈老师讲课时所举的例子,一些大学生缺乏防御意识,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受人欺骗;而有些大学生则以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忘了网络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法律保护的一部分,在网络上肆意散播谣言。当然,现实生活中不止这些。我们可以在网络资讯上看到,有的大学生轻信网站教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探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探析 档案管理关系到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由于受到信息科技革命的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肩负的使命。为此,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为我国的档案管理事业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标签:信息化;档案管理;探析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11973274.html,ki.16723198.2017.01.029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整个社会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毋容置疑,档案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给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带来史无前例的挑战。如何迎接机遇,应对挑战,使档案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管理方式,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肩负的历史重任,同时这一实践课题的提出也为我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带给档案管理工作的机遇 档案管理之所以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因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解决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档案需求的矛盾。因此,信息化时代下给档案管理也带了不可估量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方能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能够制胜。 1.1促使了档案的载体、记录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不再采取传统的文本纸张形态,而是出现了一大批类型的新型载体和记录方式。例如,声像型的影片、照片、唱片、录像带,机读型的磁带、磁盘,还有就是将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引入档案管理等等。这些存储文件具有体积小,存储大,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方便查找,这些新型载体的档案需要特定的保管技术,只有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以新型载体管理档案才能行得通。但是,要注意的是,即使出现这些新型载体,传统的档案载体也不能丢弃,要使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来进行档案管理。 1.2解决了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与档案需求之间的矛盾 “社会对档案的需求是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社会需求的变化必然对档案工作方式发生重大的影响。”近30年以来,我国对档案的需求很大,这些需求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许多需求者在查阅档案时,有时候会精确到某一专题、某一地区的全部档案等,这些档案有时会分散在不同档案

三、“国家安全学”参考文献

三、“国家安全学”参考文献 1、徐国光、刘跃进主编:《国家安全学基础》,内部印行,2002年版。 2、但彦铮:《国家安全学》,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3、子杉:《国家安全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 构》,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2月第2版。 4、布赞:《新安全论》,朱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版 6、吴庆荣:《国家安全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金钿主编:《国家安全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版。 8、夏保成:《国家安全论》,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9、李少军:《国际安全警示录》,北京,金城出版社,1997年版。 10、桑松森主编:《外国间谍情报战》,金城出版社,1996年9月版。 11、李竹、吴庆荣:《国家安全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2、罗祥意、陈尤文:《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 版。 13、国家安全部法制办公室:《国家安全有关法规选编》,北京,时事出版 社,2000年版。 14、沈伟烈、陆俊元、孙建军:《国家安全地理》,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 年版。 15、刘廷友:《国家安全行政领导管窥》,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年。 16、李良栋等主编:《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4月版。 17、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版。 18、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9、(德)贝克?哈贝马斯等著,王学东等译,《全球化与政治》,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 20、倪建民:《国家安全——中国的安全空间与21世纪的国略选择》(上 下册),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论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及发展战略

论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及发展战略 二十一世纪刚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缓慢衰落和新兴国家的强势崛起又一次强力的冲击了已经激荡的世界格局,实力依旧雄厚的大国正在极力维持着现有的世界格局,新兴国家在极力摆脱这种旧有的格局体系,这样的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但其中又深蕴着巨大的危机和阻力。 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强势崛起,虽然这样的崛起一直很低调并且掩人耳目,但是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进一步实施,原本老牌帝国的地位和实际利益遭到挑战因此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和部分诸如印度、越南等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渴望在大国角逐中谋求更多的国家利益和提高地区影响力,中国一直奉行的希望偏安一方的韬光养晦政策是时候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提出这个战略时,中国领导人就时时注意避免被置于镁光灯下,在国力还未达到世界一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与他国的利益摩擦,一心一意集中力量谋发展。但是在东面与日本因钓鱼岛问题存在擦枪走火的情况,在南面诸多南亚小国拉帮结舍,依附大国在搅浑南海问题,蚕食中国南海的利益,西南部野心勃勃的印度大象蠢蠢欲动,一直将中国视为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北部俄罗斯虽说是中国的传统盟友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防中国,何况300年来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就是这只北极熊。朝鲜那只喂不饱的白眼狼不仅经常不听老大哥的话还引狼入室,朝核问题成为了美日在亚太部署军事力量限制中国的一个借口,中国西部随着一批政治强人的倒台,阿拉伯之春的多米诺骨牌逐渐向东蔓延。中国的周围国家安全形势已经达到了空前严峻的状态。 管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中国坚定不移的奉行和平崛起的政策,但是笔者认为在1500年地理大发现后没有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崛起,无一不是在夹缝中发展,后通过战争战胜原先的霸主终成世界一极。想要崛起的新兴国家与既得利益的国家必然存在利益、意识形态等冲突,一旦这样的矛盾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诉诸武力,纵观世界历史,美欧强国无一例外,因此当历史又一次轮回到中国头上时,这些国家必然会极力阻扰和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结合的情况下,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利益需求和日益渴求的地区影响力必然会挤压到他国的国家利益,由此带来的国家利益摩擦不可能能够有意的去避免,只会愈演愈烈。随着美国的核心战略东移,一位美军高级将领说:“你们(中国)的好日子结束了,我们回来了。”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在经济、军事上步步为营,企图在中国周围形成包围圈,其毫不掩饰的险恶用心就是想极力阻遏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想用嘴皮子劝服他国相信中国的和平政策,无异于痴人说梦。笔者认为在大政策及战略方针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国防建设,强化军事力量甚至准备好战争的准备,比如虽然中国与美日等国的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短期内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存在,但在将来尤其是美国的地位和利益进一步受到威胁时爆发局部冲突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美国还未完全从中东乱局中回过神来,日本还在极力摆脱限制其军力发展的体系,印度、南亚各国的实力与中国还有较大差距的时候,中国应该牢牢把握住这可能是最后的黄金十几年,狠抓发展,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发展。中国不能像北宋那样明明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却不注重军事的发展以致成为一个经常被异族侵扰的国家。一旦美国从中东乱局的阴影走出来,将其主要的军事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日本在其日益强大的右翼势力挟持下重新武装成军国主义,印度等南亚各国在飞速发展过程中缩短了与中国的差距,积累了进一步与中国叫板的资本,那么恐怕地区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了。中国应该效仿西汉,大汉王朝在建国初期积贫积弱的时候注重国内发展,实行修生养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等到开国将近100年的时候武帝依仗几十年积累的雄厚资本开始对匈奴进行军事回击。虽然中国目前看上去是四周受敌而且没有可靠的盟友,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但是这是一个新兴大国所必经的孤独历程。若中国领导人在外界压力和外国胁迫下减缓了军事力量的发展,被其他大国限制甚至被牵着鼻子走,幻想着仅以外交和经济手段去调和一系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