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Chapter 1 概述

一、考古学

1、学科归属: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献历史学一起支撑起了历史科学

2、定义及研究对象: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只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注意近现代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研究范围

3、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证经补史

二、考古学文化

1、定义: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遗迹单一的文化因素均不能称为考古学文化

2、类型划分:

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不同,在其文化面貌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需要“文化类型”来区分,亦即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类型”

(1)发现初期,人们对于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先后顺序还不了解,常用不同的文化类型来区分。如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2)某一文化遗存在其发现初期很难确定是否属于一种独立的文化,有时也被命名为某一“文化类型”,一旦这类文化遗存被较多地发现,并被考古学界所公认,原来称作“类型”的文化遗存就改称为“某种文化”。

3、命名原则:

(1)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庄名)——最常用

(2)遗址的名称,如山顶洞文化

(3)某一遗址的某一期典型文化遗存,如庙底沟二期文化

(4)具有特征性的遗物,如彩陶文化——易混淆、不再采用

(5)族名,如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

4、形成: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生产活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

三、考古学的分支

三大分支: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

两大理论支柱: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相对年代确定,局限在于无法确定绝对年代

1、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从研究的年代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前者研究的年代范围是文字未出现前的历史阶段,主要研究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后者研究有了文字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主要研究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2、田野考古学

20世纪初,欧美科学家开始注重田野调查和发掘以及发掘技术,田野考古开始成为独立学科。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方法,需要特殊器材和设备和自然科学手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考古地层学

(1)基本原理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地层上,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存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后来的人再在这一文化层上面生活,又会在原来的“文化层”上堆积起另一“文化层”。如果有一时期没有人类居住,就会堆积一层天然堆积物,如水流冲击的淤土、风吹来的沙层及草木朽烂的腐殖土。这种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层”。

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晚于下层的年代,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遗址的编年历史;分辨层次时注意“扰乱层”和“断层”;在文化层的揭露过程中,要经常控制一个正确为清晰的断面,看清各层之间的界限和因扰乱而形成的破坏情况及其范围。从而追究各层之间的关系。

(2)探方发掘法和探沟发掘法

探方最为常用,整片遗迹

探沟适用于短暂的试掘好解剖城墙的结构和修筑情况

4、考古类型学

(1)定义: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以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

(2)类型式

一型无耳罐、二型单耳罐、三型双耳罐

早I式、中II式、晚III式

5、其他特殊门类的考古学

研究对象: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等

研究方法和手段:航空考古学、水底考古学等

四、文化年代的确定

1、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1)相对年代: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主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

(2)绝对年代:文化遗存形成时的距今年代(具体年代),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以及自然科学

2、自然科学测年中的碳十四与树木年轮测年法

(1)碳十四测年法

碳同位素14C包含在各种生物体内,由宇宙线的照射而产生,碳-14衰变称为非放射性的氮-14,半衰变期5730加减40年。测出标本中碳-14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断出生物死亡的年代。

年代越早偏差越大,必须与树轮年代校正,才接近于真实年代

创始人:利比,芝加哥大学1949年碳素革命

中国:仇士华、蔡莲珍,14实验室建成

缺陷:测年范围不超过5万年,准确度低,取样和工作强度大

(2)树木年轮断代

目前最精确的断代方法(测年范围10000年),可用于校正碳-14年代,反映气候变化的编年史

原理:同一气候区中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谱是相似的五、金石学

金:青铜器、吉金;石:石刻、碑

1、年代分期

萌芽:春秋战国到隋唐

形成:唐至明,北宋元祐七年(1092)吕大临《考古图》——“考古”最早出现兴盛:清至民国初年

2、各个时期代表作

春秋战国:《荀子》、《论语》——孔子到太庙研究欹器、韩非子《十过》

汉:司马迁《史记·自序》、许慎《说文解字》

魏晋南北朝:郦道元《水注经》

唐:石鼓出土的研究

宋:欧阳修《集古录》、曾巩《金石录》(失传)、赵明诚《金石录》集大成者《宣和博古图》

元:朱德润《古玉图》

明:陶宗仪《古刻丛抄》

清:人多、书多、研究领域多、水平高

曹昭《格物要论》——文物鉴定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

民国: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中国金石学收山之作

Chapter 2 旧石器时代

一、人类进化的几个阶段

腊玛古猿 1400万-1000万年

南方古猿 500万年

直立人(猿人) 200、300万年-20万年

早期智人 20万-5万年

晚期智人 5万-1.2万年

二、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1、北京人属于直立人

2、体质特征:谷骨骼各个部分发展不平衡,肢骨与现代人差别很小,头骨带有较多的原始性质(具体不再展开,战略性放弃)

脑容量小,头骨低矮,前额低平,眉嵴粗壮,正骨发达,面部较短,吻部前伸,

扁平鼻子,铲型门齿,下肢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3、发现意义:石器、用火、自身体质,奠定了直立人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

华北地区小石器文化传统:北京人—许家窑文化—峙峪文化、下川文化

三、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代表

简答:什么是尼安德特人?

早期智人的统称,体制形态上比直立人进步,但仍保留一些较原始的性质,眉嵴发达、前额教倾斜、枕部突出、鼻部扁宽、颌部前突,脑容量较大,1300毫升以上,远比直立人复杂但仍保留原始结构,如前脑部分较小、后脑部分发达、沟回简单等。

尼安德特人的进化过程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主要包括两种观点:一认为是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演化的过渡类型,二认为是关系较远的表亲,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不是直系进化的结果。

四、山顶洞人——晚期智人代表

1、现代智人:指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亦称“新人”,与现代人的体质特征愈发相似。人种已分化形成。

2、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上室生活区,下室墓葬区出土3头骨,赤粉铁矿——原始宗教观念,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复活

体质特征:眉嵴较高、头骨较矮(与现代人无大差别)

生产活动:采集、渔猎,磨制、钻孔技术(骨角器、装饰、1.8万年)

Chapter 3 新石器时代

一、仰韶文化的聚落形态与社会形态

1、聚落形态:母系氏族阶段——半坡类型姜寨(陕西临潼)——仰韶文化早期(1)整体规划:环濠聚落,居住、制陶、墓葬区,五大建筑群和三篇公共墓群(2)中心广场:中心地位,所有大门都朝向中心广场

(3)居住形态:对偶婚,群婚残余;“知其母,不知其父”

(4)墓葬制度:同性合葬、单人葬、多人二次葬、男女区分葬、男子归葬(5)财产公有

2、社会形态:向父系过度——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晚期

公共墓地减少,房屋分间、前堂后室,农业进步发展,生产工具进步,男性崇拜,墓葬(葬制)变化:同性合葬、多人二次葬、同坑合葬等消失

二、仰韶文化中的瓮棺葬

以瓮、罐一类陶器作葬具,多葬幼儿和少年,也有成人,为二次葬

三、陶器

1、仰韶彩陶

(1)老官台文化(观众、甘肃秦安大地湾、陕西华县老官台)

器形简单,颜色不纯,火候低,制法简单

(2)半坡类型(西安半坡、临潼姜寨)

泥质红陶——生活

夹砂红陶——炊制

氧化状态,敞开式烧窑

典型:小口尖底瓶、彩陶盆、红顶碗、瓮

特点:红陶黑彩、直接彩绘、写实风格、内彩

图案:人面纹、鱼纹、人面鱼纹、直接三角纹

(3)庙底沟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

彩陶数量增多,彩绘技艺提升

特点:施白衣、外壁彩绘、曲腹

图案:弧线三角纹、圆点

(4)庙底沟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

出现封闭式烧窑、灰陶为主、窑面积增大、烧大型器物、袋足炊器

2、马家窑文化(甘肃、黄河上游)

年代序列: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受仰韶文化影响,中国史前彩陶最高水平

3、大汾口龙山文化的制陶成就

(1)大汾口、龙山文化之间比较有代表性且独特的:蛋壳陶、白陶鬶

(2)制陶成就——中国史前制陶最高水平

普遍采用轮制,左右对称,浑圆规整

烧窑方法普遍采用封闭烧窑,采用渗碳工艺

器形丰富多彩,很多带有礼器色彩

Chapter 4 夏商周

一、夏商周考古特点

1、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2、社会大变革时期

3、城市等大型建筑兴起

4、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

二、二里头文化对于夏文化的意义

二里头文化和夏代文化非常一致

1、时间

夏王朝:BC2070-1600

二里头文化:BC2010-1625

2、地域

夏王朝:活动中心区域为豫西、晋南

二里头文化:河南中部和山西南部,河南偃师二里头、山西夏县东下冯文献——“有夏之墟”、禹都阳城、少康帝丘(河南濮阳)

考古——东下冯类型(夏县)

3、文化面貌/文化内涵

(1)青铜器

文献——九鼎

考古——二里头铸铜遗址

(2)大型建筑,居址分化

东下冯的城墙和二里头的宫殿

(3)墓葬出现等级之分

贵族墓(青铜礼器)、平民墓(陶器陪葬)、非正式埋葬(奴隶、战俘)

三、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

1、商

整体风格气势宏伟、纹饰精美,铭(金)文简单

基本组合有觚和爵,酒器发达,酒文化盛行

2、周

整体风格和花纹装饰均简单不及商朝,铭文发达,表明墓主人的长篇和书史性质基本组合有鼎和簋,酒器几乎绝迹,饮食文化盛行,乐器即编钟出现

四、列鼎制度

1、宗法等级制度是西周王朝加强统治的重要内容,墓葬制度严格规定(棺椁、乐器、车马器和鼎、簋等礼器数量,鼎奇簋偶)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公羊传》

2、列鼎制度也称用鼎制度。列鼎是指在一个墓葬中发现的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

3、西周中期成熟、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盛行、春秋中期破坏、战国诸侯九鼎

五、商代城址中的偃师商城与殷墟

1、偃师商城(早商)

(1)小城:南北1100米,东西740米,城墙宽6-7米,基槽较浅,面积80多万平方米

(2)大城:城墙宽度不一,五座城门

(3)宫城:多座宫殿(2、3、4号基址为军事用)

2、殷墟(商中晚期都城)

(1)核心区域:东起郭家湾,细致辛北庄,南起苗圃,东北至三家庄

(2)总面积30平方千米,内围东西6000米,南北4000米,总面积24平方千米,包括宫殿区、宗庙区和手工作坊区。外围发现建筑,推断为平民墓葬(3)宫殿区: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东北地,为殷都中心,数十座房基由北向南排列有序,分为甲乙丙三组,一般认为甲为居住建筑,乙为宫室宗庙建筑,丙为祭坛建筑,建筑时代不晚于武丁早期,壕沟和河流构筑防御体系

王陵区:洹河北岸的侯家庄和武官村之间

手工作坊区:宫殿区和宗庙区附近,包括玉器作坊、青铜器作坊、制骨作坊等宫殿和宗庙建筑多有夯土台基,太极上设柱础

(4)甲骨是殷墟的重要遗物之一;展示了商代晚期社会发展的高度水平

六、黄肠题凑

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对垒成的框型结构,见于《汉书》记载。黄肠指对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题凑指木枋的投一律向内排列。黄肠题凑多见于竖式穴土坑墓,目前只限于西汉一代,后世不再使用,以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石家庄汉墓、湖南长沙汉墓及江苏高邮汉墓等诸侯王墓为典型代表。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为绪论章,6学时。本章以考古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为线索,阐释考古学的知识、 方法论和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为: 一、西方古物学被认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前身,它的形成既与相关学科的成熟,又与当时的社会要求密切相关,学习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要了解下列的基本事实及其所包含的人类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1、为什么文艺复兴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的兴趣?因为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增强了经济实力之后,尚未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相应的地位,所以他们必须利用“文化再生”来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而古物最能达到此目的。进一步说,一门学科诞生的内 在原因与许多外在要求密切相关。 2、C.莱尔在1830-33年发表了《地质学原理》否定了“灾变说”,为什么能支持人类的诞生要早于B.C.4004年?人类诞生于B.C.4004年,被诠释为《圣经》所言,但面对着人类化石和人工制品与绝灭早于此年代的动物化石共存,地质学要屈服于宗教,就只能以“灾变”来解释地球史,但《地质学原理》坚持了科学,以渐变来解释。这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很有 启发意义事件。 3、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不仅对中世纪的遗物和建筑方面的遗存感到兴趣,而且对史前遗物的兴趣也在增加,但丹麦R.尼厄鲁普教授却在迷茫中。迷茫在于利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理解“史前遗物”。这是人们探求未知世界历程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碰到的问题,也是考 古学形成的契机。 ——大学学习要从考古学形成的历程中认识到一门新兴学科(或者一个新生事物)形成过程 中的本质,举一反三。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 一门学科必须具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是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遗物和遗迹,前者是可搬动的,后者是不可搬动的。 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是考古学形成之初的两个方法论,它们借用于地质学和生物学,理解它们。随着考古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被利用到考古学研究中来。

中国考古学通论教案

中国考古学通论教案 中国考古学通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1( 遗物。 2( 遗迹。 3( 遗址。 4( 考古学文化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

分期方法。 二分法:三分法:六分法 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叠压关系。 (2)、打破关系 (3)、共存关系。 二、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2)、器物的分型。 (3)、器物的分式。 4(器物组合与分期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史前 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 2(文化系统

社科院考古学考研经验

关于报考:看到很多人或者我也是一样,一个目标就是社科院。当然我不否认功夫不负有心人和一些天才或者机遇,但我在这里还是想劝说同学们慎重。我的本科学的是考古专业,而且是在考古的传统院校,复习虽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但也觉得很认真了。可最后还是名落孙山。社科院的判卷很严格,所以调剂起来也没有优势。现在冷静的想想,虽然不后悔,也有些遗憾,因为如果不考社科院的话,任何一所院校,我相信我考上的系数都是很大的。所以,我劝说那些在本科阶段没有打下很好的基础、没有做出突出成绩、没有和社科院的老师有学术联系的同学,慎重选择自己的学校,可以先报考其他不错的院校,再图进取。当然,这些学校的同学要冲刺社科院,那就没有异议了。我说的是普通院校和跨专业考生。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考研失利,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老师也好、同学也好,联系可能招不满的、自己也还喜欢的学校,不要依靠网上调剂系统,一定要亲自联系。 关于专业课:看到过一些同学,特别是跨专业的同学,八月份的时候还在问考研需要哪些书籍,我想这就有些迟了,我的建议是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也就是寒假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常用书籍。到八月份的时候,基本书籍应当准备妥当的。 我当时报考的时候是有些犹豫的,是在十一国庆的时候才真正定下心来考社科院的。但在此之前,我一直是按照社科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八月份暑假的时候,应该是把大百科通读了一遍了,而且应当作出标记了。(很多同学一直在求购大百科的原版,我个人认为真是没有必要,甚至是不应该的。我的建议是使用打印版,而且分成四本,每本不要太厚,看的时候可以直接在书上作出标记。像是自己的笔记一样。如果到了十月份还在问从哪里下载大百科的话,我看就不要通读了。)至于断代八本,应当是同步的,在八九月份的时候也应该看完一遍了。至于诸如《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之类的资料,自己应该适当取舍,有余力的同学应该看一看,毕竟是比较好的著作,虽然旧一些,但里面的研究方法之类是值得学习的。此外,还是应该注意一些新出的著作,保持资料的更新,比如通论就不要用张之恒的旧版啦,刘庆柱先生新出的那本书也应该翻一翻的。如果有社科院的笔记,善哉啊! 从九月份或者十月份开始,就应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应该目标明确,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十月份之前是自己的基础时期,应该完成参考书目的阅读和基本知识的通读。从十月份以后,就进入考试时期了,应该训练自己的考试能力,分时期分专题进行填充。在前一阶段,应该有自己的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把不懂的地方当成名词解释来看。这个阶段就可以背一些总结性的东西了。建议的是,多去网上看看把历年的论述题总结起来,寻找与之有关的论文进行重点研究。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我想说三点:1、注意新的发现与研究。多看看文物报和新闻杂志,了解新的热点,例如某年考题名词解释“文化景观”。2、注意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例如某年考题“先周文化述评”,和雷兴山老师的书不无关系。而且,寻找资料的时候,切记要“投社科院老师所好。”3、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零碎的笔记、知识点。社科院的10道名词解释和4道论述题,有一半是比较常见的题目,而且很可能是重复考到的,这就需要扎实的基础,答出需要的,同时尽可能补充新发现的新研究的;另一半的题就要考大家平时的知识面了,论述题更侧重于知识的系统化。如果感觉自己基础薄弱心里没底的话,不妨去听一下新祥旭的专业课听说很不错。 关于英语:这次的英语分数我还是很满意的,68分,阅读的前两篇不到20分钟搞定,各错了一个,第4篇没看懂,也错了一个。(有点臭美了)当时做题的顺序,好像是先做了两篇阅读,然后头大了,血气供应不上,转而做小作文和大作文。如果听过一些讲座的话,作文应该是不难的。关于英语的学习,以后有可能的话,我会附上笔记。 我的建议是单词是基础,单词的唯一性就是反复背(有点废话了,可废话就是真理)。关于背单词我有几个建议:1、九月份的时候,你拿的单词书要背过一遍。2、九月份以后,背单词的时候应当是另一本或者是单词笔记。因为第一本你已经太熟了,顺序都记住了。3、看看网上的视频,了解一些单词的构造,对背单词还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汉字的部首一样,背多了真的有感觉,脱口而出的感觉。4、背单词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背单词一定要了解词性,特别是对句子没有语感的同学,要靠词性来断句的。 单词过关之后就是做题了,当然“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大家都知道,可真没觉得阅读有啥难的,单词会了,句子懂了,那就做题呗。建议大家一点就是学会快速定位,看文章要了解大意,要知道层次。学会将问题还原到文中,并且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答题。(话是这样说,我也知道实践起来有点难。等以后有新得了再告诉大家。)关于作文的模板什么的,以及常用的句子什么的,大家要自己总结。我以后有机会的话贴一些出来。关于翻译,我的观点是,能写就写几句吧,我当时只写了一句。 关于研友:还是找一个吧,同性的也好,异性的也好,每天互相鼓劲加油、互相提问单词,那种感觉真的很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专业课,还是英语,自己看懂了,记住了,不一定就是会了。只有自己写出来,或者是说

最新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超详细)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1.H-E 染色的基本原理: .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 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 细胞的基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的特点、分类 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分布功能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淋 巴液流动;使器官表面光滑而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 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湿润,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 气体交换和保护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吸收和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和子宫等保护吸收和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呼吸管道等腔面。

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管,阴道(未角化)皮角化的:保护,分泌,防止水肤(角化)分丢失。保护。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保护 变异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保护,有利于器官扩张或收缩。 面。 3. 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4.上皮的特殊结构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名解) (名解)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 5.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填空) 第三章:结缔组织 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导论 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1(遗物。 2(遗迹。 3(遗址。 4(考古学文化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

分期方法。 二分法:三分法:六分法 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叠压关系。 (2)、打破关系 (3)、共存关系。 二、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 1 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2)、器物的分型。 (3)、器物的分式。 4(器物组合与分期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

考古考研知识点

北大版“考古学通论知识点概要”(转载自博雅论坛) 考古学导论 1、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 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3、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4、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5、考古三大杂志 6、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 达曼表 7、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8、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9、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大题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 一.解释题 人类化石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 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 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加工工具石锤石占 制作技术类 石料加工各部名称 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 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 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 技术模式 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 技术研究方法 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1. Tissue :即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组织可归纳为上 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型。 2. HE 染色法: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长用的组织学染色方 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 嗜酸性:易于被伊红等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 4. 嗜碱性:易于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 5. Microvillus :即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 下,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6. Cilium :即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下,纤毛的 便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微管。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7. 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 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含大量长杆状的线粒体。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8.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交错形成网络,带状环绕 细胞;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模,具有屏障作用。 9. Basement membrane即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 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两部分。具有支持、连接、固着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10. Gap junction:即缝隙连接,相邻细胞膜上有分布规律的柱状颗粒,称连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古学概论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断定绝对年代,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则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 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是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我们将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和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利用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探寻到的遗迹大体可分为三类:根据土色明暗判别的,如坑穴、壕沟、道路等;阳光斜射阴影显示的,如堤坝、坟丘、城墙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判断,如村落、都市、运河等。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一、出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国历史通论》的研究综述 王家范,1938年生,江苏昆山人。1957入华东师大历史系,1961年留校任教。80年代起,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以明清江南为中心课题,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也多有兴趣。著有《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及《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若干思考》等论文。其《中国历史通论》讨论的范围覆盖了直到今天为止全部的中国历史,全书分为前编、绪言、后编。我这里主要是对第五六讲做一简单介绍以及观点,我个人更侧重于与对农业的起源及对社会变革影响的研究。 三、分析与评价 (一)农业经济的内环境与外环境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向称以农立国,没有人会对农业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社会已经确定以多锄多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劳动力高度密集类型的集约农业。不同学者对农业起源有不同的概括;1、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狩猎采集群体为脱离日益不利于狩猎的生态,开始走出山林寻找山麓地带谋生,初步形成高级采集经济乃至刀耕火种的农业;二,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由山前走向河谷阶段;三,循着气候,地形的规律走向江河平原,顺着水流流向,向适合农耕的更优良的地区发展。随着农业的进步给游牧民族的形成奠定的基础,各个部落的地区位置,气候,土壤的不同,收获不尽相同,慢慢人类差距就被拉开了,各个部落开始争夺生存空间二展开战争。2、农史专家认为中国不仅是农业起源的最早中心地之一,至少在六七年前农业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人们懂得因地制宜,形成北方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水作农业两大系统并行发展的格局,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农业具有起步早、扩展快的特征。王家范先生提出以前学者过分偏重自然适应一面,而对挑战与迎战一面有所忽视,由于南方较北方地区更适合种植,因此北方争地局面较严重,更显示出顽强的活力,这也是中国前期文明的中心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第6章 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

第6章夏商周考古 一、名词解释 1.偃师商城 答: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2.利簋 答: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时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其特征为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铭文载武王伐商之事。因而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准,而且证实了古文献对武王伐商史事的记载。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3.甲骨文字 答:甲骨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者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

兴起以后,甲骨文还绵延使用了一段时间。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成,上承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4.妇好墓[川大2006年] 4.妇好墓 答:妇好墓的墓主是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1976年发现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文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盘龙城 答: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其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属于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6.人祭 答:人祭是用活人来祭祀祖先(人鬼)、神灵或自然界万物,主要流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在中国,人祭约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河南陕县邯郸涧沟、河南洛阳王湾、陕西沣西客省庄的遗址中,曾发现龙山文化杀祭坑。到了东周时期,已逐渐衰落,且越来越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秦汉及其以后保留了献俘的传统,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可编辑)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参考书目: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结构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 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 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 11世纪 ,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

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Archaeology.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我们认为夏鼐先生的表述是准确的。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1、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遗存、文物),是物质的遗存。 这是考古学与狭义的历史学的最大区别。狭义的历史学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而考古学主要研究的是实物资料。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犹如车的两轮,鸟之两翼,不可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2、上皮细胞的侧面: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模基模内折半桥粒)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上皮细胞的侧面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04、060103历史地理硕士培养方案解析

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103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地理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包括环境史与生态文化的一门同历史学和地理学都有密切关系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在继承沿 革地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其学科理论体系主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近几十年间。 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它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技术地理三大分支学科等。 研究历史地理学的目的是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为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高中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的专门教学、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部门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品学兼优的管理与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熟练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系统的历史地理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方面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简介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2—3年,视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1. 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共36—38学分,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习环节与补修课等。 2. 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 3门。并且 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3 .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或考查、考试等评定成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 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204考古系(5)060100 考古学 (5) 03汉唐考古朱岩石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 ②2075中国考古学通论 ③3142汉唐考古 二、导师介绍 朱岩石,考古系硕士生导师,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队长。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汉唐考古学、东亚历史考古学。主要代表作:《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东魏北齐邺南城内城之研究》、《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邺城遗址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遗迹发掘与研究》,《历史与文化特集-东亚地区六至七世纪佛寺塔基考古学研究论集》(日文),日本东北学院大学,2006年3月。《论邺城皇家园林的功能及其意义》(日文),发表于《国学院大学大学院纪要》1997年第29辑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LM和EM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0.2 μ m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 0.2nm是光镜的1000倍 EM的种类 1. 透射电镜(TEM) 电子密度高一一色深 电子密度低一一色浅 2. 扫描电镜(SEM) 石蜡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一透明一包埋一*b切片一染色一圭寸片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粉红色----嗜酸性 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中性 PAS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细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 细胞核 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 (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 化学成分:膜蛋白膜脂糖类 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 PPT2 P10~24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岀的分泌蛋白 染色质的组成 PPT2 P29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 PPT2 P28

第三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一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保护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 详见完美笔记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细胞衣 (一)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 纤毛 1. 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 (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0?1um.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 纤毛 (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 5-10um,直径约0.2-0.5um,光镜下可见 (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 2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 ATP后附着相邻微管, 产生位移或滑动) (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 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 (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 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 nm的间隙。

中国考古学通论名词解释

作用。 年时所提出,共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因为欧洲探险家将铁直接引进,使美洲直接从石器时代跳至铁器时代 2铜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又称金石并用时代。为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的文化发展阶段。其显著特征是: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石器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以红铜(天然铜)器为主体的金属器,采用冷锻和冶铸两种技术成器,多属小型工具和饰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矿资源比较丰富而产生的合金铜。 3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运用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4盟誓春秋时期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而举办的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先挖好小坑,歃血为盟,将盟书与牺牲者埋入坑中,如有违背,便如此牲。史书有多处记载反映当时的政治形势,主要的盟誓遗址有侯马盟誓遗址和温县盟誓遗址。 5“列鼎制度”,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如簋等都是“礼器”,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陪葬的则是日用陶器。 这种以陪葬礼器组合来“辨等列、明尊卑”的制度,在周人墓葬的考古发掘中获得证实。湖北京山相当于王国君的高等贵族墓,随葬九鼎八簋;上村岭虢国墓中,相当于公卿大夫的中等贵族墓,随葬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同地相当士的末流贵族墓,随葬三鼎二簋或一鼎一簋。与此相配合的是:五鼎或五鼎以上的贵族,可随葬真车真马;而五鼎以下的贵族,只能随葬象征性的车马器;同时,三鼎或三鼎以上的贵族才能用双重椁。 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主要使用釉里红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即釉里红瓷,也常简称为釉里红。 7经幢石料制作的建筑物,上刻佛教经文或佛像。经幢:读音jīng chuáng ㄐㄧㄥㄔㄨㄤˊ。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 对于每一位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成功与否与你的参考书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选对了参考书,就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在考研复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呢? 人大没有指定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中国文物学概论》,李晓东,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基础》,周静罗雁冰康忠镕,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王蕙贞编著,文物出版社 《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博物馆技术》格林.汤姆森,吉林大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度,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就业,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辅导,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2015年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说考研难度较大,但是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文博硕士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门类,这么宽广的原因,是因为其内容庞杂,需要多学科的一起研究,跨专业考研是完全可以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文博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考古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和教育单位的文物陈列、保护,博物馆管理和研究;公安、海关、商检、拍卖典当、珠宝行等的文物鉴定、评估、保护。 三、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介绍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总额4.5万元,学制3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考古学方法论、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献研读、考古论文写作、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

《考古学通论》考点整理 1、“金石学”是专门研究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正式诞生于北宋中叶。 2、名词解释:考古学: 3、考古学研究对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实物资料包括_____和_____;考古学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化层”是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地层。 5、名词解释:“考古学文化”: 6、“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_______和______。 8、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编写报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0、考古学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述题:考古学和其他学科关系:

12、考古学年代可分为_______、_______,其中相对年代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进行研究。地层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考古学发展简史: ●古代考古:______的《考古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__________的《古玉图》现存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_________著有《金石萃编》。 ●近代考古:1921年___________发现并提出了“仰韶文化”;1922年北大成 立了__________;1924年北大考古学研究室设立了_________。1926年,__________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1927年___________成立。 1928年_________________成立,内设考古组,同年_________在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1929年在_________的主持下先后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等。 ●现代考古:___________于1979年在_____成立。 ●________被誉为“埃及学奠基人”。 14、1819年丹麦人_________把古物按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进行分类。1865年_________提出了“新石器”和“旧石器”。 15、旧石器主要以_打制_为主。制作工艺包括_____和_____;其中,打片包括_______和_______。直接打击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名词解释:北京人: 17、甘肃省_______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旧石器的地区之一。 18、名词解释:山顶洞人: 19、简答、论述题: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阶段分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