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药理历年考题1dayin

分子药理历年考题1dayin

分子药理历年考题1dayin
分子药理历年考题1dayin

2005年

1.膜受体的种类及其调节机理

2.紫杉醇作用机制和阿司匹林抗炎作用机制

3.简述配体的分类

4.氧化应激,ROS与神经退性性疾病的关系

5.第一信使--第四信使的定义;脑内神经介质的四种信号传导途径

6.CYP450的组成,特性,功能

7.RU486抗早孕的作用机制

8.什么是TAM,并简述作用机制

9.简述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10.一线降压药种类,作用机制,举例

11.促胰岛素分泌的抗糖尿病药物分类,各有何特点

12.单克隆抗体应用状况和发展前景

13.与前列腺素,白三烯有关的抗炎药物及作用机制

14.那些离子通道可以作为药物靶点,药物作用机制和用于治疗那些疾病

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心律失常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心律失常、糖尿病

开放剂,高血压

15.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药物防治策略

脂质过氧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粒子流动增加–细胞膜电位变化–细胞多种功能的变化 1 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开放,使得兴奋性氨基酸释放;2 受体控制性通道开放,导致外钙内流,钙离子超载,加重对组织细胞的损伤。

细胞内成分的变化:使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发生过氧化作用,声称活性基团,再相互作用造成交联,最终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肿胀;激活中性粒细胞,聚集在微循环末端,造成毛细血管内亚升高,组织水肿,黏度增加。

16.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检测方法

1.G蛋白如何参与跨膜信息传递

2.简述卡托普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发生机制。

3.试述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类型,简述其作用机制并列举代表药物

4.目前哪些抗癌药以微管为靶点而发挥作用,简述紫杉醇抗肿瘤的作用机理

5.简述抗肿瘤单抗导向药物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心率失常药物的分

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6.陈述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几种解释。

7.简述三种抗病毒药物,说明抗病毒特性,适应症,作用机制和主要毒副作用。

8.什么是炎性介质,目前已发现的炎性介质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其生物功能。

9.试从引起过敏反应发生的过程考虑,可从哪些方面或途径去研究抗过敏药物。

10.已知两药作用于肾上腺素能β-受体,如何比较两药对受体的亲和力,如何判断是激动剂

还是拮抗剂。

11.就III类和II类抗心律失常药对离子通道的影响,并分析作用机制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的

产生机理。

12.抗糖尿病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

13.根据脑缺血的病性特点,试述临床治疗脑卒中的药物现状,及不足,今后研究方向。(同时列出一些你知道的代表药名称)

99期末

1.G蛋白在R信号介导中作用机理

2.学习记忆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基础

3.心肌钾离子通道的生理,药理学意义,钾通道阻断剂的抗心律失常原理

4.几种炎症介质类型,名称及生物学作用,抗炎药类型

99期中

1.按催化域同源性分类法列出一些主要PK的分组及成员

2.何谓受体,受体分类及亚型

3.什么叫自由基,何谓氧化应激,ROS可造成哪些生物大分子损伤,与哪些疾病的发生和

治疗有关系,NO是怎样生成的,NO合酶有哪几种类型,NO主要生理功能

4.药物代谢酶的调控方式和可能机制,药物代谢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5.什么是下丘脑LHRH脉冲释放,为什么LHRH激动剂能治下丘脑,可能用于抑制排卵,

产生避孕作用

6.试述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举出各类的药名,并简述其作用机制

7.举例说明近年来抗癌药物研究进展

8.

2001年题

1.G蛋白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结构功能特点

2.蛋白激酶分类

3.受体分类亚型简述

4.氧自由基产生的双重作用,举例说明。NO怎样合成的,NO合酶有哪几种类型,有何

特点

5.一个药物名称是什么

6.癌基因抑制调亡基因(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举出凋亡促进基因和凋亡抑

制基因

7.单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8.药酶分类CYP450组成及其特点,简述其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9.ACEI类药物与ATII受体阻滞剂降压机制,后者与前者比较有何优点

10.钾离子通道的基本结构分型,L型,T型,N型通道的分布和功能差异点。钙离子拮抗

剂治疗心律失常的原理

11.目前抗炎药物有哪些类型

12.细胞凋亡检测

13.老年痴呆

2002考题

1.HBV侵染循环,为什么HBV难以根治

2.免疫抑制剂FK506对T细胞活化的抑制机制

3.单抗药物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4.ACEI类药物与ATII受体阻滞剂降压机制,后者与前者比较有何优点

5.抗肿瘤药物进展

6.G蛋白定义及其功能

7.受体分类并举例

8.缺血再灌注药物机制

9.抗早孕

10.FK506

1.抗心律失常III

2.列举8种抗DM药并简述作用特点

3.什么是炎性介质,如何根据炎症介质设计抗炎药

4.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哪类药物可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分子药理学

1.G蛋白结构功能特点及其跨膜信息传递机理。

2.举出几种蛋白磷酸酶的化学鉴别方法

3.举例说明氧自由基的双重作用,NO是怎样合成的,合成酶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4.简述受体分类及亚型

5.细胞色素P450的组成及特性,简述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6.RU486抗孕机理,在控制生育领域,该药还有哪些应用前景。

7.目前抗癌药物研究进展

8.ACE1及AT2受体阻滞剂降压机制,后者与前者比较有何优点

9.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

10.目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抗糖尿病药物有哪些特点,增敏剂的机制

11.钙离子通道的基本结构,分型L型,T型,N型通道的分布和功能差异是什么,钙通道

拮抗剂治疗心律失常原理

12.单抗药物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13.目前抗炎药物有哪些主要类型

14.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凋亡促进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各三个

15.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抗AIDS药物主要分子机理,他们选择性如何产生,举例说明2-3个

药物名字。

10.脑缺血期间毒性氧自由基产生来源,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作用,寻找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方向

11.试述治疗AIDS和疱疹病毒感染的各种药物,说明其对病毒作用环节,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

12.细胞色素P450是由什么功能组成,它在体内转化反应的主要特征有什么

1.氧自由基包括哪些,自由基系列引起生物大分子哪些损伤,与哪些疾病发生有关,何谓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有哪几点要求,NO如何生成,概述NO生理功能

2.简述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现阶段可以从哪方面入手

3.简述NO生成途径及生物学意义,Fenton反应

4.调节转导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功能酶蛋白是那两类,他们的作用机制和自身的重要分类特征是什么,同时列举一些你知道的代表酶名称

5.请列出PK磷酸化的蛋白氨基酸残基的种类及你知道的多底物多功能PK亚家族名称

99级分子药理试题:

1,试述G蛋白在受体信号介导中的作用机理

2,试述学习记忆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脑内第一至第五信使:

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的细胞外信使,能启动信号及联反应的细胞外信使包括:神经调质、神经递质、神经冲动、作用于细胞表面的激素。细胞表面受体分两类:离子通道的一部分、与G蛋白偶联。

第二信使:分两类————c AMP c GMP DAG IP3 AA; 细胞内Ca2+

第三信使:转录因子

第四信使:基因蛋白表达,包括Fos,JunB

第五信使:一般认为是第四信使的二聚体或多聚体。

脑内存在4种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神经递质与细胞膜受体复合物的结合

神经递质与G蛋白偶联受体间的结合

蛋白酪氨酸激酶的直接激活

熟知的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甲酸和VitD等亲脂性细胞外信号透过细胞膜激活受体

信号转导途径在神经系统的三项主要功能上起作用:

介导某些短时突触传递

介导突触传递短时作用发展起来的所有慢作用

各种细胞内信使途径间的相互作用对调节神经元对各种类型突触传入和环境刺激的反应负有责任,因而神经元能协调大量的神经过程。

3,简述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理及防治药物类型

(1)、能量代谢:再灌注过程中,氧恢复供应,线粒体代谢活动加强,产生大量自由基,可进一步造成细胞和线粒体自身的损伤。缺血再灌注早期: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超氧化物介导储铁蛋白释放铁离子,NO生成。进一步导致过氧化氮的生成,蛋白硝基化和脂质过氧化,成为选择性敏感神经元细胞膜损伤的主要形式。

缺血再灌注可导致: 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离子代谢紊乱、进行性蛋白水解、翻译能力丧失不能阻止损伤的发展、残存的信号传导减弱、最终导致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损伤包括:膜损伤离子漏流、膜电位降低、酶活性降低、DNA损伤导致能量合成障碍。

(2)、细胞内钙离子及离子代谢: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钙超载触发多种反应(存活细胞)信号转道通路紊乱应激能力降低线粒体功能耗竭,导致继发性损伤

同时,细胞内钙超载代谢活性物质(AA,NO等)炎性细胞因子合成释放(IL1,6,8,TNF) 炎症反应

(3)、产生自由基:其中自由基产生的途径有线粒体产生氧自由基、PG产生过程中产生自由基、黄嘌呤脱氢酶在缺穴状态成为氧化酶,活性巨噬细胞活化,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因涉及氧的反应,所以也可能产生氧自由基。

(4)、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受体门控离子通道,持续去极化,突触前膜去极化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离子代谢紊乱,水肿。

(5)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反应的继发反应。

(6)、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引起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也可以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以及CASPASE9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7)、其他:应激性反应、细胞功能耗竭、活性物质释放、继发反应等

药物类型:抑制自由基生成、清除自由基(丹参、银杏叶提取物);降低细胞内钙,减少钙内流;保护线粒体(如艾地苯醌),改善脑功能障碍,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线粒体肿胀,抑制脂质过氧化;其他,如溶栓药治疗急性缺血(SK、UK等)以及用于预防作用的抗血小板药。

4,目前口服抗糖尿病药有哪几类,简述其作用机理

(1),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酰脲类(如优降糖、格列美脲)作用靶点主要在胰岛β细胞,K通道关闭,钙通道打开,钙内流,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促进胰岛素分泌。非磺酰脲类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不易引起继发性失效,对Katp通道选择性更强,因此对心血管副作用小。Byetta刺激胰岛素分泌有赖于葡萄糖,不引起低血糖,对β细胞有增值作用和化生作用,减缓胃肠排空,抑制食欲,减体重。

(2)双胍类(二甲双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生成,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对糖的利用,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不引起低血糖,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可能会使肝肾功能受损者出现乳酸性酸中毒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小肠刷状缘竞争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从而减少淀粉、糊精、双糖在小肠的吸收,使正常和糖尿病人饭后高血糖降低,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故不导致低血糖。[药理作用是使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减少;减少餐后胰岛素的分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逐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酯TG)。副作用是胃肠胀气,若抑制上游酶胀气较严重,作用于双糖酶则较轻。桑枝提取物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延缓并发症发生。吃药时必须和地一口饭一起吃。]

4.胰岛素增敏剂:主要作用靶点PPARγ(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受体与RXR形成二聚体,调节基因表达,激活调节糖和脂肪代谢的胰岛素反应基因。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肪细胞的信号转到,诱导棕色脂肪组织分化。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胰岛素的存在。载体正常时,在胞质内,异常时则糖代谢降低,罗格列酮针对载体异常,噻唑烷二酮类可减少脂肪细胞对不好的因子的脂肪分泌。[改善糖耐量,降低血糖、血胰岛素,减少肝糖生成及转化,抑制糖异生,降低TG机游离脂肪酸,但会造成肝功受损,体重中度增加,浮肿,中度贫血。低血糖副作用小,合用其他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却会引起低血糖反应,曲格列酮有严重肝毒性。]

5.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机制与多元醇途径有关,葡萄糖Sorbitol 果糖,醛糖还原酶是限速酶,Sorbitol多,则引起并发症(提示Sorbitol途径与并发症有关)。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醛糖还原酶,可改善半乳糖性或糖尿病性白内障及神经传导速率,Sorbinil改善糖尿病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1型糖尿病人服用伯纳司他6个月后,使增高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适应症:改善神经疼痛或感觉异常以及糖性白内障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6.金芪降糖片、桑枝颗粒剂等中药。金芪降糖片可改善糖代谢,降血糖,改善脂质代谢,降血脂(TG),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免疫功能。

5,心肌钾离子通道的生理、药理学意义,钾通道阻断剂的抗心律失常原理

目前根据通道的特性及药理学性质,将其分为四组,即电压敏感的、钙敏感的、受体偶联的及其余类型包括K(ATP)钾通道等,共15种亚型。

通道开放:使细胞功能减弱,心肌细胞降低膜电位,耗能减少,从而对缺血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通道阻断剂钾通道阻断剂选择作用于心肌延迟整流钾通道,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从而抑制IK,延长动作电位的时程,二期(平台)的延长。它对细胞则起正性加强作用,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电生理效应表现为动作电位时程的延长和心肌复极过程的抑制,尤其时心室肌,普肯耶氏纤维。

6,简述单抗的特点与单抗导向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特点:(1)来源于单克隆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分子在结构上高度均一,甚至在氨基酸序列及空间构型上均相同;(2)抗体识别的是抗原分子上单一抗原位区,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3)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无性细胞系,可长期传代并保存,且可持续稳定的生产同一性质的抗体。

单抗导向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抗体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用单抗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已经不在局限于靶向治疗,生长因子中和封闭抗体、受体信号传导阻断抗体、抗血管抗体等多种类型抗体的出现为肿瘤的抗体治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瘤抗体药物的特点:(1)抗体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抗体与药物偶联物或与毒素偶联物对表达相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作用强,对抗原性无关细胞作用弱或无作用。(2)抗体药物具有更高疗效。抗体或抗体偶联物在体内显示特异性分布,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3)抗体药物对肿瘤相关分子靶点的特异性作用。(4)抗体药物对抗药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显示,抗P-170糖蛋白单抗与药物或毒素构成的偶联物对具有多

药抗性(MDR)的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可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

依据抗体作用靶分子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抗体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1).抗体免疫偶联物以抗体为载体的免疫偶联物能选择性地将“弹头”(效应分子)带到肿瘤局部,进而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或相应的细胞组织。(2).封闭类抗体药物指抗体与肿瘤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因子或膜蛋白特异结合后,封闭这些蛋白因子的功能活性,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生长抑制等现象的一类抗体药物。(3).作用于信号传导类抗体药物其靶点主要包括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法尼基转移酶和转录因子NF- B等。(4).效应子杀伤类抗体药物依靠其带有的抗体Fc片段,特异地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其Fc片段介导一系列效应子免疫学杀伤功能杀伤肿瘤细胞。(5).抗独特型疫苗类抗体药物6.Rituxan、Herceptin、Mylotarg、Panorex等已用于临床的抗体药物

7,1)病毒复制周期中有哪些环节可作为药物筛选模型的目的靶

病毒的复制周期为:吸附穿入细胞脱壳成分合成组装释放

病毒复制的每个步骤都可构建一个筛选模型来寻找拮抗特定步骤的化合物。

2)哪一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艾滋,又可用于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拉米夫定活性形式为拉米夫定三磷酸,作为底物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病毒逆转录酶,而抑制病毒DNA合成,它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以及病毒性乙型肝炎

1 何谓受体(略),受体的分类及亚型

受体按照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分类:大体分为细胞膜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其中细胞膜受体又分为与G蛋白相偶联的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酪氨酸激酶受体,而核受体主要包括甾体激素受体、视黄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以及过氧化酶增殖体激活受体。

受体的分类、亚型:α(α1、α2),β(β1、β2),M(M1、M2)及N(N1、N2)。

1,什么叫自由基?何谓氧化应激?氧自由基可造成哪些生物大分子损伤?与那些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系?NO是怎样生成的?NO合酶有哪几种类型?NO主要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自由基又称游离基,指外层轨道含有未配对的电子、原子团或特殊状态的分子。

Redox稳态平衡被破坏,或是由于ROS的生成过多,或是由于一种或多种抗氧化系统的能力降低,redox 信号的稳态便失去平衡,这种稳态失调有时是短暂的,有时是长期慢性的,便会引起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这称为氧化应激。确切的讲就是各种生命机体包括微生物面对ROS水平的升高有能力作出反应,或是提高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或是增强有清楚ROS活性的蛋白质和酶的表达,该过程为氧化应激反应(oxidative stress respone)。

大分子损伤:氧自由基对核酸、蛋白、膜多局未饱和脂肪酸(PUFA)引起过氧化反应,生物大分子出现交链或断裂,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对核酸影响,可致使突变、致癌;对核苷酸作用,使NAD、NADPH 失活;使硫代物、蛋白质巯基功能失活;对膜结构作用,导致离子转运障碍等。

疾病:与肿瘤(ROS是有力的致癌物)、糖尿病(氧化应激于糖尿病有关,其并发症与ROS增多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关。

NO的生成:高等生命体的NO是通过NO合成酶(NOS)催化L-精氨酸的末端胍基上一个氮原子的氧化而生成。

NOS主要有三种亚型:神经元型NOS(n NOS),诱导型(i NOS)和内皮型NOS(e NOS)。

NO主要生理功能:NO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分子,可以直接结合于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铁原子,使之激活并产生第二信使,使c GMP水平上升,通过第二信使cGMP来参与对不同组织、生理功能的调控:(1)使内皮Leu舒张,扩张血管(2)NO在脑内很重要,起递质作用,易化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功能(3)易化细胞免疫反应,介导炎症反应,棉衣调控。

NO与O2—反应生成自由基活性更强的OONO—,可调节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功能、电子传递及影响DNA 合成,造成许多病理性损害。

8,简述药物代谢酶的调控方式和可能机制,试述药物代谢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调控方式:

1. 诱导

内源物代谢:干扰机体内环境,导致疾病。如苯妥英或利福平引起的甲低、骨软化。

外源物代谢:(1)肝毒性:PB加重APAP的肝坏死,乙醇诱导NDMA的致癌性。(2)药物:代谢增加而失效,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和不良反应。如诱导剂增加环孢素的用量,华法令的半衰期缩短,利福平使避孕药失效。

2. 抑制(酶蛋白水平)

可逆性:快速、可逆的结合,竞争活性中心,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和亲和力,强度-Ki<1 μmol。

准不可逆抑制: 可逆但作用时间长,形成中间代谢复合体(M1复合体),中间代谢产物形成时间长,解离速度慢。

不可逆抑制:活性丧失,不可逆的共价结合,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总量、酶的数量和抑制剂在酶与其他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分配比。

可能的机制:CYP450可催化多种底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底物与氧化性P450结合后,从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的供体上得到一个点子后,使铁由三价还原为二价,还原的铁原子与分子氧结合。最后由特定的酶将含氧的P450-底物复合体还原,形成RH—Fe3+(O22+)复合物。该复合物脱去一分子水,并将氧原子传递到底物上。氧化的底物释放后,还原型的P450重复循环。

意义:新药开发的成本不断上升,而批准率却在不断下降,据估计,约三分之一的候选药物在Ⅰ期临床试验就由于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动力学或安全性、有效性的原因被淘汰,虽然组合化学、HTS、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给新药开发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仍需要重新规划传统的药物开发过程,更加重视药代动力学的作用。研究药物在人体的动态变化规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指导新药开发。药代动力学的意义就在于指导先导物的设计和筛选,优选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改进等。

9, 什么是下丘脑LHRH脉冲式释放?为什么LHRH激动剂能治疗下丘脑或垂体功能不育症,又能用于抑制排卵,产生避孕作用?

LHRH大量持续应用后,垂体细胞受体被激素占满而无法合成与释放FSH及LH;另外,LHRH有垂体外作用,大剂量应用后促使卵巢上的LHRH受体增多,降低卵巢产生雌、孕激素所以有避孕作用2.调和其他的激素类的药品药效发生改变又治疗下丘脑或垂体功能不育症了

10,试述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举出各类的药名,并简述其作用机制

强心苷类:如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强心苷与心肌细胞膜Na+,K+—ATP酶结合,结合后,酶活性降低,使细胞内Na+增多,通过Na+/Ca2+交换,排出的Ca2+减少,导致细胞内Ca2+增加,从而增强心肌收缩性。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如氨力农,米力农、多巴酚丁胺等。前两者通过抑制心肌磷酸二酯酶,增加心肌c AMP 的含量而发挥正心肌力作用,舒张血管,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后者为β受体激动剂,主要激动心脏的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指数,增加心输出量,但不明显改变心率。对血管的β2受体也有一定激动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

减负荷药:利尿药促进体内潴留水、钠的排出,减少血容量和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输出量;血管舒张药如硝酸酯类、肼屈嗪等;β受体阻断药抑制交感神经张力而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上调心肌的β受体,一直RAAS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并减慢心率和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室的舒张功能,改善CHF时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药理学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或适应证等。 3.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量效关系:指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5.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6.药物选择性:药物对某种组织或者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较少或不产生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药物的选择性。 7.不良反应:药物产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或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8.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9.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10.效价(强度):药物达到同等效应时,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剂量越小,效价越高。常用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一定剂量产生的效应来表示。) 11.治疗指数TI:LD50/ED50,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值越大,越安全。 12.安全指数:LD1/ED99,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13.安全范围:ED95与LD5之间的范围。 14.耐受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需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 15.快速耐受性:短时间内多次用药后立即发生耐受性。 16.耐药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下降,使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失效。 17.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的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相结合并能产生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18.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与效价成正比,是作用强度即效价的决定因素。 19.内在活性:也称效应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20.激动剂:也称兴奋药,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21.拮抗剂:又称阻滞药,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2.部分激动剂: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的双重特性,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 23.向下调节(受体脱敏):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24.向上调节(受体增敏):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造成,突然停药可至“反跳”现象。 25.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6.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是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27.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28.极量或最大有效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现中毒的剂量。

药理学重点整理(20201101083151)

、名解 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4、效能(效应力、最大效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5、效价:达到一定效应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所需剂量越小,强度越高。 6、治疗指数(TI):半数中毒剂量(TD5o)/半数有效剂量(ED5o)的比值。越大越安全 7、耐受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8、耐药性 :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9、受体: 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合物 并与其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传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或药理效应。 10、亲和力 :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相比较,亲和力越大药 物作用的强度高。 11、内在活性 :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又称为效能 的决定因素,内在活性越高,其药物的效能越高。 12、拮抗剂:对受体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a =0)的药物。 13、部分激动剂:对受体亲和力高,内在活性弱(a =0-1 )的药物。 14、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 15、变态反应: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16、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损害性反应。 17、极量:治疗量的极限,一般比常用量大,比中毒量小。 18、两重性:药物既能产生对机体有利的治疗作用又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 19、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脂溶性药物分子可溶于脂质 而通过细胞膜。其转运速度主要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越高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20、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的转运。 21 、被动转运:药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的转运。 22、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23、首过消除(第一关卡反应):口服药物进入体循环之前,在肝脏和肠壁细胞部分破坏,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 24、生物利用度:经肝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

实验药理学样卷-理论考核_[1]

福建医科大学20XX级药学、药剂、药分、临床药学本科 《实验药理学》考试卷(理论部分) 20XX年XX月 专业:年级:组别:学号:姓名: 题号一是非题二选择题三名词解释四问答题 总分分数11 12 9 18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负责人日期 一、是非判断题(是打上“+”,非打上“-”) 1. 悉生动物需在隔离系统饲育。() 2. 某药临床日用量为80mg,家兔的等效剂量应为 3.73mg/kg(1.5kg家兔和70kg 人的体表面积比为0.07)。() 3. 长期毒性实验的给药途径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的途径相同。() 4. 配制生理盐液,氯化钙需要先稀释后加入。() 5. 主动脉条剪成螺形条片,对药物作用敏感,稳定性好。() 6. 所有的新药临床前毒理都要求做药物依赖性实验。() 7. 长期毒性实验的动物要求至少用两种,包括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8. 测定LD50应观察14日。() 9. 在乙酰胆碱对蛙腹直肌收缩效应实验中,标本通氧只为了混匀即时加入的药液。() 10. 阿托品为N胆碱受体阻断药。() 11. 豚鼠回肠含有μ受体及δ受体。() 二、选择题(选择一个最适答案,填于括号内) 1. 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论,应选择足够的样本数,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药效强者样本数应大 B. 两组样本数相同时,实验效率最高 C. 同体实验比分组实验效率高 D. 小动物的例数应多于大动物 E. 变异系数大则样本数应大

2. 异丙肾上腺素对血管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A. 对冠状血管无舒张作用 B. 扩张肾血管,明显增加肾血流 C. 具有较强扩张肠系膜血管的作用 D. 主要舒张骨骼肌血管 E. 显著扩张脑血管和肺血管 3. 药物与受体亲和力最小的是() A. pD2 =1 B. pD2=2 C. pD2=3 D. pD2 =5 E. pD2=8 4. 量效曲线可为用药提供何种参考() A. 药物的毒性性质 B. 药物的疗效大小 C. 药物的安全范围 D. 药物的给药方案 E. 药物的体内过程 5. 作用于阿片受体的药物进行生物检定,应选用以下何种标本?() A. 蛙腹直肌 B. 小鼠输精管 C.血管平滑肌 D.支气管平滑肌 E. 大鼠膈肌标本 6.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法进行某项实验,给药剂量为20mg/kg,药物配制浓度和给药容量宜为 ( ) A. 2g/L;0.1ml/10g B. 2g/L;0.2ml/10g C. 100mg/L;0.2ml/10g D. 200mg/L;0.1ml/10g E. 500mg/L;0.4ml/10g 7. 急性毒性实验常用动物为() A. 兔 B. 猫 C. 狗 D. 猴 E.小鼠 8. 用过量去甲肾上腺素,应用下列哪一种药物才能反转其血管收缩作用?() A. 普萘洛尔 B. 异丙肾上腺素 C. 酚妥拉明 D. 阿托品 E. 新斯的明 9. 下列药物中,无抗惊厥作用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 苯妥英钠 C. 硫酸镁 D. 地西泮 E. 哌替啶 10. 异丙肾上腺素的降压作用在应用普萘洛尔后() A. 翻转 B. 减弱 C. 加强 D. 不变 E. 为双相变化 11.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 A. 5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所需要的时间 B. 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要的时间 C. 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时间的一半 D.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 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要的时间 12. 乙酰胆碱作用的消失主要是通过() A. 突触前膜摄取 B. 效应器细胞摄取 C. 突触部位的胆碱酯酶水解 D. 神经末梢的胆碱乙酰化酶催化代谢 E. 扩散到血液中被肝肾破坏 三、名词解释 1. 3Rs 原则 2. 场刺激 3. 肾上腺素升压的翻转效应

期末药理考试重点

什么是副作用?说明其产生原因和特点。 答: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产生原因与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广泛有关。 特点:(1)每个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常随治疗目的不同而变化。 (2)(因)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 (3)一般症状轻、对机体危害不大,且可以预知。 药物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哪三种?试列表比较。 答: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定义和意义。 答:血浆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意义:(1)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 (2)反映体内消除药物的能力 与阿托品相比,山莨菪碱的作用特点及临床作用。 答:a:解除平滑肌痉挛和改善微循环作用突出,主要用于内脏绞痛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b:不良反应较阿托品轻,抑制腺体分泌,扩瞳作用弱,几无中枢兴奋作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肾上腺素为何能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如何通过相应受体发挥作用。 β受体阻断药主要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美托洛尔的β受体阻断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临床:1 高血压 2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 某些心率失常 4 充血性心力衰竭 5 其他如甲亢不良反应:1 一般反应胃肠道症状偶见超敏反应 2 心脏抑制 3 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4 外周血管收缩和痉挛 5 反跳现象 美托洛尔的β受体阻断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阻断β1受体 1 心脏抑制 2 抑制肾素释放 在林场上为何将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同时用于帕金森病治疗? 答:进入中枢的左旋多巴转变为多巴胺,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发挥抗帕金森病作用卡比多巴只为外周多吧脱羧酶抑制药,但它是左旋多巴的辅助药与左旋多巴合用 1 可减少多巴胺在外周组织的生成,减轻多巴胺对外周的不良反应 2 使进入中枢的左旋多巴增多,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浓度,增强左旋多巴疗效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石菖蒲的镇静作用 【目的】 1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学习镇静药物的实验方法。 2、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研究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原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的原理:在活动箱内,将一束或几束光线照射到对侧光电感应器上,动物在箱内每活动一次,感应电流发生改变,经过放大装置,使电脉冲驱使继电器启动, 通过记录器记录动物活动次数。 地西泮是镇静催眠的代表药。石菖蒲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其挥发油对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小鼠自发活动次数为指标,观察药物的镇静作用。 【动物】小鼠6只,实验前禁食12h o 【药品】0.05%地西泮溶液,石菖蒲水煎液,生理盐水 【主要器材】动物自主活动仪1台,电子称1台,1ml注射器2支,烧杯2杯。 【方法】将6只动物随机分为甲乙丙组,甲组灌胃生理盐水,乙组灌胃石菖蒲水煎液(连续 两天),丙组灌胃地西泮1次,0.2ml/10。给药后1小时各组动物放入小动物自主仪,先适应2分钟,再记录5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 【结果】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锦官,顾健,王志旺?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药理 与临床.1999.15 (30: 19 [2] 刘新民.石菖蒲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研究.1992. (4): 57 [3] 吴启端,吴清和,石菖蒲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2006,17 (6) :477-480 实验二、石菖蒲对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 【目的】 1、学习小鼠跳台原理和操作,正确运用跳台实验仪器对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 2、观察石菖蒲对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疗效作用。 【原理】鼠跳台实验装置由DT-200小鼠跳台测试箱和DT-200小鼠跳台测试仪组成。测试箱由6个小房间构成,一次可同时试验6只动物,每个小房间有一橡皮台,箱底是可通电的 铜栅,在训练期通电小鼠跳下平台在箱底不断被电击,这个过程中小鼠获得记忆,24 h后测 试时观察小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和 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比较各组老鼠记忆保持的 能力。 戊巴比妥钠能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宁心安神的作用,能够促进学习记忆。本实验以小鼠跳下潜伏期及5min内错误次数作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学习

药理简答题答案详解

1、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2、简述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机制 3试述治疗高血压联合应用氢氯噻嗪、肼苯哒嗪和普奈洛尔的优点。 4简述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5.改变心肌的血液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供血 6简述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7简述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8试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包括哪类,各举一代表药。 9利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10述高效能和中效能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11比较各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2血的类型及抗贫血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13双香豆素可与哪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为什么 14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及过量的解救药。 15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局部雾化吸入的主要不良反应。 16简述茶碱类平喘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7平喘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8试述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用途 19.简述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 20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并各举一代表药物。 21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疗程及适用情况。 2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代谢紊乱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3状腺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4碘化物的不良反应。 25胰岛素主要用于何种糖尿病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剂型 26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27格列本脲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8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29抗甲状腺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0试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 3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 33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34试述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5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及其共同特点有哪些 36.CCBs(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的分类、代表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1章)。37.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2章) 38.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5章) 39.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26章) 40。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8章) 41.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27章) 42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43.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2章)

药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2. 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后,并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肝静脉重新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3.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4.药时曲线下面积:是指由坐标横轴与药-时曲线围成的面积。它代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的药物的相对累积量,AUC与吸收后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应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5.半衰期与稳态血药浓度的关系:假定按半衰期给药,则经过相当于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态。①首次加倍剂量,可加快到达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ss的时间。②给予稳态所需浓度最大剂量。 6. 尿液的酸碱性对药物排泄的影响: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而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吸收少,排泄多。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会浓度。 2.效能:指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 3.半数有效量ED50:产生最大效应的50%时所需的剂量。 4.药物效应: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组织能够被观察、记录、测定到的功能、代谢等。 5.耐受性: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6.耐药性:在化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药性或耐药性。 7.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而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8.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剂和激动剂可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其药理效应强弱取决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 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胆碱能神经的递质,受体是什么? 答:递质是乙酰胆碱;受体是两大类:M型胆碱受体(M1、M2、M3、M4、M5受体)和N型胆碱受体(N N、N M受体) 2.肾上腺素能神经的递质,受体是什么? 答: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是α受体(α1和α2受体)和β受体(β1和β2受体) 第五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 1.新斯的明对哪里的作用最强 答:对骨骼肌及胃肠平滑肌兴奋作用强。(对腺体、眼、心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2.肌松药的分类,去极化型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答:肌松药分为除极化肌松药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去极化型肌松药,又称非竞争型肌松药。以琥珀胆碱为代表,其与N2受体结合后,产生Ach样作用,使得神经肌肉接头除极化。但与Ach不同,Ach被AChE快速分解,而除极化型肌松药在突触间隙保持高浓度,可与受体持续结合,从而产生持续兴奋受体效应。随后受体失去兴奋性产生肌松。其肌松作用包括两个时相:I相阻断(去极化)、II相阻断(脱敏)。 第六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 1.儿茶酚胺类药物包括哪几个药物? 答: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完整

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绪论及总论 1、药物: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的物质。 3、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4、药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 5、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合成药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6、剂型:这些药物的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7、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8、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效学。 9、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兴奋: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效应。 11、抑制: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效应。 12、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3、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14、直接作用:药物对直接接触到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作用。 15、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会对药物的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节,即为药物的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7、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8、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9、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20、副作用: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1、毒性作用:是有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22、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药物和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后作为抗原而引起的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的免疫反应,并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23、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24、药物的量效关系:定量分析与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 25、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称半数致死量。 26、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物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7、治疗指数: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28、安全范围ED95~LD5之间的距离或95%有效量~5%致死量 29、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30、受体的功能:与配体结合、传递信息。 31、受体的特性:饱和性、可逆性、特异性、灵敏性、多样性。 32、受体的调节:增敏调节和脱敏调节 33、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药效与被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药理效应;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定量作用定律;药

14年《药理学(本科)》实践考试试题

1.在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简介的实验中,分离颈部血管和神经,正中切口的长度是多少cm a A.5—7 B.8—10 C.3 D.2 E.4 2.在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简介的实验中,20%乌拉坦溶液麻醉动物的剂量是 d A.1ml/kg体重 B.2ml/kg体重 C.4ml/kg体重 D.5ml/kg体重 E.8ml/kg体重 3.下列给药部位最合适的是 c A.耳缘静脉上三分之一之上 B.耳中静脉上三分之一之上 C.耳缘静脉中间三分之一段 D.耳中静脉中间三分之一段 E.耳缘静脉下三分之一之下 4.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A.肝素在体内具有抗凝作用 B.肝素在体外具有抗凝作用 C.枸橼酸钠在体内具有抗凝作用 D.枸橼酸钠在体外具有抗凝作用 E.本实验中在动脉插管中充满的液体是枸橼酸钠 5.家兔颈动脉鞘内白色较细的是 e A.颈总动脉 B.颈内静脉 C.境内动脉 D.交感神经 E.迷走神经 6.在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动物是a A.家兔

B.豚鼠 C.狗 D.大白鼠 E.猪 7.心脏上主要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是 c A.α1 B.α2 C.β1 D.β2 E.A 8.经耳缘静脉给予去甲基肾上腺素后,家兔血压的变化情况是 c A.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E.不变 9.在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简介的实验中,去甲基肾上腺素的给药剂量是e A.0.1ml/kg体重 B.0.2ml/kg体重 C.0.3ml/kg体重 D.0.4ml/kg体重 E.0.5ml/kg体重 10.耳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时,针头与血管所成的角度是c A.10° B.20° C.30° D.40° E.50° 11.关于小肠的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紧张性收缩是小肠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 B.分节运动是纵型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 C.小肠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 D.小肠蠕动的速度约为0.5-2.0cm/s

中国医科大学15春《药理学(本科)》满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本科)》在线作业 1. 经耳缘静脉给予去甲基肾上腺素后,家兔血压的变化情况是 A. 降低 B. 先降低后升高 C. 升高 D. 先升高后降低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2. 苯海拉明不具备的药理作用是 A. 镇静 B. 止吐 C. 抗过敏 D. 减少胃酸分泌 E. 催眠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3. 关于磺胺嘧啶下述正确的是: A.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C. 无肾毒性 D. 杀菌剂 E.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4. 在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简介的实验中,下列麻药的给药方式中最理想的是 A. 全部快速推注 B. 全部缓慢推注 C. 前三分之一快速推注,后三分之二缓慢推注 D. 前三分之一缓慢推注,后三分之二快速推注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5. 能干扰DNA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从而抑制DNA合成的药物为: A. 长春碱 B. 丝裂霉素 C. 喜树碱 D. 羟基脲 E. 阿糖胞苷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6. 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这种现象是因为: A. 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 B. 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 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的苯妥英钠增加 D. 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E. 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7. 何药只能由静脉给药才能产生全身作用: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间羟胺 D. 异丙肾上腺素 E. 麻黄碱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8. 维拉帕米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 A. 阻滞心肌细胞钙通道 B. 阻滞心肌细胞钠通道 C. 负性肌力作用 D. 负性频率作用 E. 负性传导作用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9. 异丙基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A. 点滴可使收缩压升高 B. 点滴使舒张压降低 C. 点滴使平均动脉压略降低 D. 无变化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10. 关于小肠的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紧张性收缩是小肠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 B. 分节运动是纵型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 C. 小肠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 D. 小肠蠕动的速度约为0.5-2.0cm/s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11. 在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的实验中,学生自主设计给药顺序,下列不是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先用起效慢的药物,后用起效快的药物 B. 先已知的药物,后未知的药物 C. 先用激动药,后用阻断药 D. 先用作用可逆的药物,后用作用不可逆的药物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12. 硫脲类药物的最严重不良反应是: A. 粒细胞缺乏 B. 药热 C. 甲状腺肿大 D. 突眼加重 E. 甲状腺素缺乏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13. 下列哪一个药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可减轻粘膜水肿: A. 异丙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氨茶碱

药理学重点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4.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5.效价: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反映药物和机体的亲和力。 6.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7.安全指数:LD1/ED99的比值,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8.耐受性: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 9.耐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 10.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 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反应。 11.受体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而 产生效应。 12.受体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3部分激动剂:对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的药 14.副反应: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发生,多数较轻微,并可预料,不可避免。 15.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与 剂量无关。 16.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现中毒的剂量,即治疗量的极限。大于常用量而 小于最小中毒量 17.两重性:药物既能产生对机体有利的防治作用又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 应。 18.半数致死量:能引起50%的实验出现死亡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19.半数有效量:能引起50%的实验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20.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1.首关消除:药物口服后进入体循环之前,部分在肠粘膜和肝脏中极易被代谢 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作用。 22.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和速度 23.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24.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 部分药物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 25.恒量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速度消除,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 26.恒比消除(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消除,即药物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问答案题 1. 新斯的明是何累类药物,其主要临床用途和禁忌症? 新斯的明是抗胆碱酯酶要 用途:重症肌无力,手术后腹气涨和尿潴留,室上性心动过速,抢救筒箭毒碱中

药理学重点整理

药理学 一、名解 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的体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和排泄。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4、效能(效应力、最大效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5、效价:达到一定效应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所需剂量越小,强度越高。 6、治疗指数(TI ):半数中毒剂量(TD 50)/半数有效剂量(ED 50)的比值。越大越安全。 7、耐受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8、耐药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9、受体: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合物并与其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传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或药理效应。 10、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相比较,亲和力越大药物作用的强度高。 11、在活性: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又称为效能的决定因素,在活性越高,其药物的效能越高。 12、拮抗剂:对受体亲和力高,无在活性(α=0)的药物。 13、部分激动剂:对受体亲和力高,在活性弱(α=0-1)的药物。 14、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 15、变态反应: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16、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损害性反应。 17、极量:治疗量的极限,一般比常用量大,比中毒量小。 18、两重性:药物既能产生对机体有利的治疗作用又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 19、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脂溶性药物分子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其转运速度主要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越高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20、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的转运。 21、被动转运:药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的转运。

药理实验、计算题

1.按实验药物对兔瞳孔的作用中步骤,给甲、乙俩兔左眼分别滴阿托品后新福林、新福林后阿托品,瞳孔大小变化有何区别,对光反射呢?为什么? 2.试述阿托品、匹鲁卡品、新福林、毒扁豆碱对家兔瞳孔作用的原理及可能出现的结果。 3.阿托品、新福林对家兔瞳孔有何影响?机理有何不同?对光反射的影响如何? 4.氯丙嗪对小白鼠激怒反应影响实验中,小白鼠的选择有何要求?什么叫“阈电压”? 5.观察氯丙嗪对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应采用何种实验模型?设计实验结果的正确记录表格。 6.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实验中,家兔敌百虫中毒的典型症状中哪些是M样症状?哪些是N样症状?阿托品、解磷定对上述两类症状的缓解是否有区别? 7.如敌百虫灌胃15分钟不出现中毒症状,应该怎么办?敌百虫灌胃量700mg/Kg,一只2.5kg的家兔用7%的敌百虫液应给多少量? 8.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实验中,阿托品和PAM解救疗效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何阿托品需与PAM合用? 9.为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应预先服用阿托品,这种说法是否对?为什么? 10.在血药浓度半衰期测定实验中,采用的是何种麻醉药?给药量如何定?如麻醉过浅,临时补充麻药,一次量不应超过多少?给肝素后取血和给SD后0分钟取血意义有何不同? 11.血药浓度半衰期测定实验中,Vd=A/C0是如何计算的?耳缘静脉注射SD前采 血0.5ml及i.v.后第0分钟采血0.5ml,测出的血药浓度是否一致?为什么? 12.做血药浓度半衰期测定时取出的血样本0.2ml加入已有7.8ml 6%三氯醋酸的溶液中,目的是什么?离心后取哪一部分液体多少量作为待测液? 13.血药浓度半衰期测定实验中,取血是从何处?在取血前应注意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本实验中取了哪几次血? 14.在血药浓度半衰期测定实验中,为何要绘制标准曲线?操作中需用到离心机,它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15.请按血药浓度半衰期测定的实验结果,绘出一次静脉内给药的时量曲线,并列出该曲线能反映出的信息。 16.采用什么方法鉴别普萘洛尔和酚妥拉明? 17.在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及受体作用分型实验中,工具药为哪些?待测药为哪些? 18.给予酚妥拉明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家兔的血压有何影响?(可用示意图表示) 19.在强心药物对离体蛙心作用实验中,你观察了哪几种强心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其机理有何不同?实验条件选哪种? A.克氏液、室温、未通氧; B.克氏液、37℃、通氧; C.任氏液、37℃、通氧; D.任氏液、室温、未通氧; 20.做蛙心实验时,蛙心的起搏点在何处?蛙心插管时应注意什么? 21.离体蛙心实验中,蛙心插管内任氏液高度一般多少为宜?确定其高度目的何在?

药理学8 肝素的抗凝血试验

试验8 肝素对小鼠的抗凝血作用 【目的】 1.熟悉抗凝血药的筛选方法。 2.观察肝素的抗凝作用和硫酸鱼精蛋白的解救效果。 【原理】 肝素为硫酸化的糖胺聚糖,分子量为3~30kDa,其中硫酸根约占40%,硫酸根呈强酸性,带大量负电荷。肝素能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等活化型凝血因子的亲和力,产生体内外抗凝作用,主要灭活IIa和Xa,也灭活IXa, XIa, XIIa, 激肽释放酶和纤溶酶等。 硫酸鱼精蛋白呈碱性,带有大量正电荷,如果肝素过量造成出血,则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解救。 【材料】 1.器材:注射器、电子秤、玻片、针头; 2.药品:0.05%肝素溶液、生理盐水、1%硫酸鱼精蛋白,苦味酸; 3.动物:小鼠12只,20 g左右,雌雄兼用。 【试验步骤】 1.小鼠标记,称重; 2.分组,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为A(生理盐水)、B(肝素)和C(肝素 +硫酸鱼精蛋白)组; 3.给药: 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10 g,10 min后测定凝血时间; B组:腹腔注射肝素,0.2 ml/10 g,10 min后测定凝血时间; C组:腹腔注射鱼精蛋白,0.1 ml/10 g;10 min后腹腔注射肝素,0.2 ml/10 g, 10 min后测定凝血时间; 4.测定凝血时间的方法 ①眼球后静脉丛取血2滴。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法:左手拇指及中指抓住头 颈部皮肤,左手掌尽量将小鼠全身皮肤向左移,慢慢使小鼠右眼球突出,小鼠头向下充血。取长约2cm的毛细管从内皉间45度角进针,至有抵骨

质的感觉,然后毛细管向外拔出约1-2mm即可有血滴流出。 ②采出的血滴分别置于洁净的玻片(自来水清洗后用生理盐水润洗,晾干) 上,计时; ③每隔30 s用针头(自来水清洗后用生理盐水润洗)自滴血内连续挑起纤 维丝为止,计时。另一滴血作为最后挑起纤维丝的对照。 ④正常小鼠血液的凝血时间为0.5-2min,如果观察10 min无凝血可计时为 10 min。 5.汇总全实验室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平均值,标准偏差,Student T-Test 得到P值。 【结果】

药理学考点大全-重点总结-试题总结-期末考试必备

药理学 一、名解: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药效学: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4.首关消除: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10.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12.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较大药量反复进行肠肝循环可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时间。 13.半衰期: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14.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16.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吗啡,Adr,ACh 17.耐药性: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是细菌与药物反复作用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大多由质粒介导,但亦可有染色体介导。 二、填空题 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效动力学。二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代动力学 4.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 副作用_,_毒性反应_,_变态反应,_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类型。。 8.氯丙嗪可与_度冷丁(哌替啶)、_异丙嗪_配合组成冬眠合剂。 9.阿托品在眼科的应用①_治疗虹膜睫状体炎;②扩瞳作眼底检查。对眼的影响有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11.毛果芸香碱用于虹膜炎的目的是防止_虹膜与晶状体粘连_ 。对眼的影响有①缩瞳②降低眼内压③调节痉挛 13.阿司匹林的解热阵痛抗炎主要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酶,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15.硝酸甘油抗急性心绞痛的给药途径为:口腔黏膜吸收和皮肤吸收;作用特点:1.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16.舒张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流量、3.重新分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内膜血液供应、4.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缺血的损伤。 23.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特点为:增加心肌收缩效能、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31.麻醉前给药东莨菪碱优于阿托品因为①_镇静;②_兴奋呼吸中枢 _③_抑制腺体分泌__。 37.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的增大依次可出现镇静__、_催眠_、抗惊厥和_麻醉_等作用。 40.普萘洛尔的主要适应症是_抗高血压_、_抗心绞痛_和_抗心律失常__。 44.阿司匹林具有解热_、镇痛_、抗炎抗风湿等作用,这些机制均与抑制PG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45.硝酸甘油可用于治疗_各型心绞痛_ 和_急慢性心衰_。硝苯地平不宜用于劳累_型心绞痛。 51.四环素对_绿脓__杆菌、_伤寒杆菌、_结核__杆菌无效。 三、简答题: 1.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⑴对眼的影响: 1 缩瞳:兴奋瞳孔括约肌。 2 降低眼内压:虹膜拉向中心,根部变薄,前房角间隙变大,易于房水进入巩膜静脉窦循环。 3调节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增厚,屈光度增加,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二)临床应用: ①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充血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单纯性青光眼) ②治疗虹膜睫状体炎:与扩瞳药阿托品交替使用。 ③口腔干燥(口服) 1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