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

公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尧臣,

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考取)进士第一,为.(担任)将作监丞、通判湖州。(皇帝)召试

..(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凭……身份)著作佐郎直.(通“值”,当值)(于)集贤院,知.(管理)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打开)

民仓廪

..(贮藏米谷的仓库),吏法

..(官府的法令,名作状,“按法令”)当.(判定,判处)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

..(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之所恤.(体恤)也。”乃请以.(用)减死论.(判定)。其后遂以.(把)(省略“之”,代

举措)著令

..(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至今用之。郭皇后废.(被废除),居(于)瑶华宫,有疾,上颇哀

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

..(有功劳),及后疾.(名作动,生病),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将)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于)御史,

考按

..(追查,核查)虚实,以.(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

..(掌权,当权),..(不实行),然自文应用事

无敢指言

..(指摘和议论)者,后文应卒.(最终)以.(因为)恣横斥(被斥责)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宋代行政区划)山川险易

..(险阻与平坦),还∕言某路宜益.(增加)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

某路∕宜.(应该)∕急为备

..(做好战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分辨)之,荐其.(其中)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

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因……获罪)主帅失律

..(出战失利),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管理,

主持)秦州;范文正公亦以.(因为)移书

..(送公文)

元昊不先闻.(使……知道),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于是)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其忠义智勇,名∕动(于)夷狄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东边称夷;北边称狄;南边称蛮;西边称戎),不宜以.(因为)小故置.(放弃,弃置)之,且任福

由.(因为,由于)违节度

..(指挥,调度)以致.(招致,导致)败,尤.(更,尤其)不可深责主将。由

是忤.(触犯)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被阻碍、搁置)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于)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正是)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才)以.(把)公言为.(当作)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被)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正)用事

..(掌权),请收

民房钱十之三

...(3/10)以佐国事。(命令)下(于)

三司

..(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永和阴.(暗中)遣人以.(用)利动公,公执.

(坚持)以为

..(认为)不可。

京师数.(多次)为飞语

..(流言),及.(到)上

之左右

..(经常)谗...(在旁侍侯的人,近侍),往往

(诽谤)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

..(处理政

事)亦自若

..(像自己平常一样)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

..[mó](切

磋相正),至于

..(到了)是.(正确)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

未尝自名

..(自称)。

公为人纯质

..(单纯质朴),虽贵显不忘俭约。遇.

(对待)人一.(全、都)以.(用)诚意,无所矫饰

..(虚假掩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

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

以.(把)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m

..ǐ.n]..然.(怜悯的样子),临.(亲临)其丧,辍.(停止)

视朝

..(临朝听政)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 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 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为州人顺赖。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元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 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周 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教学提纲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4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教学重点: 1读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呢?这是我想到了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 先留传给我们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 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 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研讨后,同学 们自然会得出满意的答案。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翻开学案导学设计第21 页,完成7——9题(15分钟) 2、解题: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 便后人稽考。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 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这 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 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 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 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 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3、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 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4、写作背景: 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柳宗元卒于元 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综括 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和柳宗 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韩愈赞扬宗元的政 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 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

《张黑女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张黑女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张黑女墓志铭》释文: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以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荡寇将军,蒲圾令。所谓华盖相晖,荣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爪)牙帝室,何图幽灵无间,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

里。妻河北陈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瓁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月一日丁酉,葬於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诮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通海翰。休气贯岳,荣光接汉,德与凤翔,泽从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雕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坤)塸丧烛。痛感毛群,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轁松户,共寝泉门。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全篇翻译: 北魏南阳太守张君墓记 张君名玄,字黑女,是南阳白水人.本是黄帝的后裔.中古时期,他的先人就曾在商朝和周朝做过地方官.等到了汉朝及后来的三国魏晋,曾有祖先作过司徒,司空的高官.这些祖先,才干突出,不需要名士推荐就为人朝野所知.他们做官的时候,不需要百姓劝勉或请愿就廉洁自律. 张君的远祖张和,做过吏部尚书,并州刺史; 祖父张具,为中坚将军,官至新平太守;父亲为荡寇将军, 作过蒲圾县令. 张家可谓是高官辈出,荣耀非凡. 张君取日月之精华,含五行之灵气, 素性高洁奇异,见识高远,气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 原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

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原文阅读及译文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 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 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 及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诗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年。其篆刻本秦汉印玺,敛纵尽其变,机趣 洋溢; 书摹猎碣, 运以铁钩锁法; 为诗至老弥勤苦, 抒摅胸臆, 出入唐宋间健者; 画则宗青藤、白阳,参之石田、大涤、雪箇。迹其所就,无不控括众妙,与古冥 会,划落臼窠,归于孤赏。其奇崛之气,疏朴之态,天然之趣,毕肖其形貌,节 概情性以出。故世之重先生艺术者,亦愈重先生之为人。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缶庐、苦铁咸所自号,浙江安吉人也。少 遭寇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 先生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濒死。由是茹痛习苦终其身。既补诸生,贫困甚,乃出 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久留吴会,尽交当世通 雅方闻擅艺能之彦,于杨叟岘,任叟颐磋磨尤笃。晚岁转客沪上,艺益进,名益 高。 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 挹其风操, 至范金铸像, 投置孤山石窟, 为游观胜处。 前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先生内峻洁而外和易,洒然物象之表,别蕴神理。老 病聋,然接对宾友,恣谈不倦。复数结侣入歌场,危坐端视,默揣节奏低昂,曲 终而后去。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先生不忧贫,遂时推所获恤 交游戚党。客有过,述市人鉴赏择取,类以耳为目,颇怪之。先生笑曰:“使彼 果皆用目者, 吾曹不几饿死耶?”虽戏语, 亦可窥见先生不自护其能而矜所长也。 先生卒年八十有四。岁壬申某月日,归葬杭州塘栖之超山。 曾祖讳芳南,国子监生;祖讳渊,举人,官海盐教谕;考讳辛甲,举人,截 取知县。所聘章恭人已死寇难,乃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前先 生十年卒。子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刻印与绘事。迈及妇、 女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著《缶庐诗》若干卷, 《别集》若干卷, 《缶 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卒之岁逢重九,尚集群流为登高之会。酒罢,揖别先生层楼上,对之竦 然,若古木,若瘦藤寒石,缥渺出霄光霞气中也。未几而先生死矣。 (节选自《散原精舍文集》) 译文 : 丁卯年的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在上海去世。在沪士大夫和他的旧交、诸 弟子及海邻国游客、爱慕崇敬先生的海外商人,都相继赶来吊唁哭泣。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小题。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 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 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 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 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 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 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 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 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 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 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 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 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 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 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 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 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 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 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 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 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 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 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溥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 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铭曰:是惟子厚之室, 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能:凭能力B.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C.斥时有 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穷:穷尽D.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肆: 放任,纵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虽少 年,已自成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A. B.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免而归者且千人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 C. D. 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 其俗以男女质钱 8.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于)江南B. 斥时(若)有人力能举之, 且必复用不穷C.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故)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D. 其经承 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亦)悉有法度可观。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石夫人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石夫人墓志铭铭文及译文 【铭文】 夫人讳婉,字敬姿,勃海南皮人也。魏故使持节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荆豫青三州刺史汝阳”公□之季女。禀气妍华,资性聪哲,学涉九流,则靡渊”不测,才关诗笔,触物能赋。又归心至圣,信慕玄宗,东”被遗教,无文不揽。是以道俗瞻望,内外佥敬。宜辍机”垂诫,屈身敦义,使屡迁之孟,惭擅名于鲁邦;芒卯之”妻,愧见美于魏国。何图不幸,奄然息世。臣吏号绝,亲” 宾悲恸。以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葬于西岗。恨量石裁文,书德不尽,其辞曰:”玉生衔闰,桂出含芳,紫金天利,明珠自光。夫人窈窕,” 性实禀常,心如怀月,言似吐璋。颜如秋玉,色艳春葩,”云生公室,言归王家。委縠徐步,望若游霞,陈王羞赋,”齐女惭华。学既采玄,才亦成篇,心怀巨宝,口吐芳烟。”豪端流璧,素上题琁,阮姬格笔,昭君谢贤。平生自爱,”甚慎机微,言恐警气,行虑动衣。恨不自见,鉴镜之辉,”如何一旦,与世长违。兰刈由馨,膏尽缘明,堂潜玉迹,”室隐金声。唯闻琴绝,但见遗经,悲言玄石,何以能名? 译文: 夫人名叫石婉,字敬姿,是勃海南皮人(今天的河北南皮人),魏国前任使持节都督(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荆豫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仍然是职称)荆豫青三州刺史(还是头衔)汝阳公(封号)的第四个女儿,气质幽雅,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深不可测,才华横溢,诗词精湛,看见什么东西就能吟成诗赋.而且心地善良,信仰道教,经书道卷,无所不读.所以不管是学道之人还是俗家人,人人都敬重她.应该让孟母亲停止织布来听她的教育,孟母为了让孟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几次搬家.这样的 贤妻良母见了夫人也会感到羞愧,芒卯的妻子貌美在魏国是那么出名,但了她的也会感到惭愧.如此佳人,为何如此命薄,竟就这样悄悄离我们而去了.官员们悲痛欲绝,亲人门放声痛哭.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以上是年月日 时辰,要请历法专家来帮忙推算)下葬在西岗.只可惜要因墓碑的大小来写祭文,写不完她的美德,于是只能这么说:如美玉含在嘴里,如桂花散发芳香,如金玉天然而生,如明珠自然发光.夫人仪表出众,气质脱俗,心灵清净如古月,声音清脆如撞击金玉,容颜象秋天的美玉,色泽象春天的花蕾,生于公侯之室,嫁于王侯之家. 行动时 袅袅如轻纱,看上去就象天际漂流的云霞,曹值之赋和她比显得逊色,少姜之貌在 她面前不值一提.学问贯通玄道,文章出口成章,胸中包罗万象,口中吐气如兰,书法可抵瑰宝,书画可值万金,阮姬也要谦让, 昭君也要称臣.向来洁身自好,行止有度,说话轻声细语怕动了气,走路如莲怕衣服带了风.可惜我还没来得及亲自见一面, 来欣赏皎皎之姿,为什么一时之间,就与世长辞了呢?兰花被折是因为她的香气袭人, 膏油燃尽是因为她的光明如日月,从此以后厅堂再没有如玉的身影,室内也没有佳人清脆的声音.只能听到琴音不绝,只能看到留下的经书,悲痛啊,面对如此清冷的墓碑,又怎么能说得出我心中的刺痛.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思路。 2.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落实翻译(明确重点实词、特殊句式,做到信、达、雅)。 【高考体验】辽宁卷(2013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臵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学习过程】 1.整体把握,梳理思路:(传主在何时何地任何官职时做了何事有何意义,或体现了何种品质) 2.重要实词虚词积累: ①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 ②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后文应卒以 ..恣横斥死 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③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 ..虚实 ④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⑤事虽不行 ..,.然自文应用事 .. 宦者张永和方用事 .. ⑥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 ⑦是时 ..,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⑧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 ..... ⑨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⑩由是 ..忤宰相意 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 至于是 ..而后止 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 【提升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 C.多格.不行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 公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尧臣, 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考取)进士第一,为.(担任)将作监丞、通判湖州。(皇帝)召试 ..(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凭……身份)著作佐郎直.(通“值”,当值)(于)集贤院,知.(管理)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打开) 民仓廪 ..(贮藏米谷的仓库),吏法 ..(官府的法令,名作状,“按法令”)当.(判定,判处)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 ..(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之所恤.(体恤)也。”乃请以.(用)减死论.(判定)。其后遂以.(把)(省略“之”,代 举措)著令 ..(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至今用之。郭皇后废.(被废除),居(于)瑶华宫,有疾,上颇哀 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 ..(有功劳),及后疾.(名作动,生病),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将)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于)御史, 考按 ..(追查,核查)虚实,以.(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 ..(掌权,当权),..(不实行),然自文应用事 无敢指言 ..(指摘和议论)者,后文应卒.(最终)以.(因为)恣横斥(被斥责)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宋代行政区划)山川险易 ..(险阻与平坦),还∕言某路宜益.(增加)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 某路∕宜.(应该)∕急为备 ..(做好战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分辨)之,荐其.(其中)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 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因……获罪)主帅失律 ..(出战失利),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管理, 主持)秦州;范文正公亦以.(因为)移书 ..(送公文) 元昊不先闻.(使……知道),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于是)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其忠义智勇,名∕动(于)夷狄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东边称夷;北边称狄;南边称蛮;西边称戎),不宜以.(因为)小故置.(放弃,弃置)之,且任福 由.(因为,由于)违节度 ..(指挥,调度)以致.(招致,导致)败,尤.(更,尤其)不可深责主将。由

书法概述

书法概述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广泛使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特殊的传统民族艺术。早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已可看到书法的萌芽。在武丁时期的大字刻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字群的布局错落有致,前后协调;构字均称、平衡、讲求体势美;总体风格质朴、古雅、自然。从西周到战国,书法随着汉字形体的演进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现存的大量铜器铭文上看,西周书法的体势风格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有雍容大度、雄奇挺拔的《大盂鼎》、《大保鼎》;有圆润工整、柔和健美的《静晳》、《墙盘》;有端庄质朴、遭劲自然的《大克鼎》、《毛公鼎》;等等。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乱,书法有所衰落,但也还有一些好作品传世,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秦国的石鼓文,它气度雄浑、刚健奔放、体态大方、独具风神,受到后代许多墨客骚人的赞美和歌颂,被誉为“干古篆法之祖”,对后世的篆书书法影响极大。秦始王统一六国以后,将石鼓文一类的传统文字稍加省改,用以统一六国的文字。后人把这种字体称为小篆,而把秦以前的字体相对称为大篆或古文。秦代小篆著名的作品有传为李斯手笔的《泰山刻石》、《琅巉刻石》等。 秦汉之际,汉字的形体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由象形表意结构的篆书演化成了纯点画结构的隶书,于是产生了隶书书法。隶书有古隶(秦隶)和汉隶之分。古隶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这一段时间,是初创阶段的隶书。古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篆书的结构,书写比较便捷、自由,但笔道形态变化不多,行笔没有大的起伏,体势严密沉着,稚拙天真,依然保留着较多的篆书意味。入汉后开始出现了故意拉长的波捺,使篇幅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情趣。七十年代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和长沙马王堆的初汉帛书,即是古隶的典型。汉代中叶以后,文化人在古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进一步美化,逐渐形成了一种体势趋扁、波碟雄健、超拔挺秀的独特书体,这就是汉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隶书。汉隶除了一般的横竖依然采用与篆书相近的线条用笔以外,新增加了点、掠、波磔等特有的笔道形态,行笔明显具有藏锋、露锋、中锋、偏锋和抑扬顿挫的技法讲究。字的结体则完全打破了篆书内聚环抱、圆润均称的格局,特以分展外拓、独愤一笔(突出波碟或掠)取势,使点画的长短、伸缩、正斜、聚散等形成明显的反差。从表面上看,好象破坏了字体的均衡,但实际上是外散其形而内聚其力,注意了点画之间和部分之间的呼应关系,并没有失掉字的重心,反而能取得在参差中有整齐、从不平衡处求平衡、从险绝中见平正的艺术效果,使字的体势变得摇曳多姿。汉隶的章法也很特殊,多采用上下字距大、左右行距小的字群分布法,虽是直行却取横势,整齐而疏朗。优秀的汉隶书法,多保留在为数众多的汉碑中。例如法度严谨、秀丽多姿的《曹全碑》、《史晨碑》,方整厚重;沉着雄浑的《张迁碑》、《乙瑛碑》;瘦劲挺拔、凝练典雅的《礼器碑》;豁达大度、奇趣逸宕的《石门颂》等等,即是流传至今的汉碑书法的代表作。今人习隶,仍然以这些优秀汉碑为楷模。 从东汉到魏晋,是书法至臻完善并开始独立为一门独特艺术的时代。随着汉隶的广泛流行,又很快演化出几种新的书体,这就是章草、楷书、行书和今草。章草是对汉隶有条理、有法则的潦草写法,是当时日常用字为求趋速急就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汉隶快写体,所以它带有隶书的笔调。楷书(也称今隶、真书)是汉末

吴昌硕墓志铭 阅读答案翻译

吴昌硕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年。其篆刻本秦汉印玺,敛纵尽其变,机趣洋溢;书摹猎碣,运以铁钩锁法;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画则宗青藤、白阳,参之石田、大涤、箇。迹其所就,无不控括众妙,与古冥会,划落臼窠,归于孤赏。其奇崛之气,疏朴之态,天然之趣,毕肖其形貌,节概情性以出。故世之重先生艺术者,亦愈重先生之为人。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缶庐、苦铁咸所自号,浙江安吉人也。少遭寇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先生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濒死。由是茹痛习苦终其身。既补诸生,贫困甚,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久留吴会,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于杨叟岘,任叟颐磋磨尤笃。晚岁转客沪上,艺益进,名益高。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挹其操,至范金铸像,投置孤石窟,为游观胜处。前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先生内峻洁而外和易,洒然物象之表,别

蕴神理。老病聋,然接对宾友,恣谈不倦。复数结侣入歌场,危坐端视,默揣节奏低昂,曲终而后去。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先生不忧贫,遂时推所获恤交游戚党。客有过,述市人鉴赏择取,类以耳为目,颇怪之。先生笑曰:使彼果皆用目者,吾曹不几饿死耶?虽戏语,亦可窥见先生不自护其能而矜所长也。先生卒年八十有四。岁壬申某月日,归葬杭州塘栖之超山。 曾祖讳芳南,国子监生;祖讳渊,举人,官海盐教谕;考讳辛甲,举人,截取知县。所聘章恭人已死寇难,乃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前先生十年卒。子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刻印与绘事。迈及妇、女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著《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卒之岁逢重九,尚集群流为登高之会。酒罢,揖别先生层楼上,对之竦然,若古木,若瘦藤寒石,缥渺出霄光霞气中也。未几而先生死矣。 (节选自《散原精舍文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迹其所就迹:考察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引导语:《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文章着重论述柳宗元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风义。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感

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感 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柳宗元流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韩愈在记述柳宗元的上述事实后,大发了一通感慨。韩愈说:“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其意是说,唉,读书人到了穷困落难的时候才能看出节操和义气。现在一些人日常家居彼此表示仰慕友好,置酒晏设游

戏相约频繁往来,夸言奉承,强作笑颜,争相表示谦恭卑下,拉着手表示愿意掏出肺肝给对方看,流着眼泪指着青天与太阳发誓:生死与共,永不背叛,真好像可以信赖的样子;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即使是头发丝般的小事,也会翻脸如素不相识,对方落到陷阱里,不仅不伸手相救,反而又推又挤,还有落井下石的,这种情况几乎处处可见。落井下石的行为是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做的,可他们却自以为做的很好。如果听到子厚的风格,这些人是应该有所惭愧的。 可以说,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的高度评价,对世风、时弊的辛辣抨击,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发,就是到了十多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无以附加的了。 柳宗元的事迹,由韩愈记入碑文并加以评说,已流芳百世。其实,为柳宗元作传的韩愈的高风亮节更是难能可贵。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属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又同时被贬,可以说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但是,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同期为文者,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作为同朝为官者,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却截然不同。柳在政治态度上属于变革派,韩则是保守的,他对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很不赞同,严厉指责。柳是信仰佛教的,而韩愈一生以儒家道统观念的“卫道者”自居,极力排斥佛老,他曾因上《论佛骨表》反对宪宗迎接佛骨进宫供奉而被宪宗命令处死,幸得人相救才免于一死,但被贬到距长安七千六百多里的潮州任刺史,直至穆宗即位才又内召为国子监祭酒。韩柳作为同朝的不同政见者,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作为朋友和文友的关系。在《柳子厚墓志铭》中,韩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译文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孙明 复先生墓志铭译文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老苏先生墓志铭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

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 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①悫笃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闻于蜀之人久矣闻闻名 B.间而出其所有间间或,断断续续 C.举进士再不中再又,还 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除授于官职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 3 分)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 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

王尧臣墓志铭阅读答案

篇一: xx墓志铭阅读答案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节选自xx《xx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xx军事才能杰出。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 ⑴“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参考 答案: (一)(19分) 4.a(3分) 5.b(3分) 6.b(3分) [1] 篇二: xx墓志铭阅读答案 篇三: xx墓志铭阅读答案 篇四: xx墓志铭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诗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年。其篆刻本秦汉印玺,敛纵尽其变,机趣洋溢;书摹猎碣,运以铁钩锁法;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画则宗青藤、白阳,参之石田、大涤、雪箇。迹其所就,无不控括众妙,与古冥会,划落臼窠,归于孤赏。其奇崛之气,疏朴之态,天然之趣,毕肖其形貌,节概情性以出。故世之重先生艺术者,亦愈重先生之为人。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缶庐、苦铁咸所自号,浙江安吉人也。少遭寇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先生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濒死。由是茹痛习苦终其身。既补诸生,贫困甚,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久留吴会,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于杨叟岘,任叟颐磋磨尤笃。晚岁转客沪上,艺益进,名益高。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挹其风操,至范金铸像,投置孤山石窟,为游观胜处。前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先生内峻洁而外和易,洒然物象之表,别蕴神理。老病聋,然接对宾友,恣谈不倦。复数结侣入歌场,危坐端视,默揣节奏低昂,曲终而后去。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先生不忧贫,遂时推所获恤交游戚党。客有过,述市人鉴赏择取,类以耳为目,颇怪之。先生笑曰:“使彼果皆用目者,吾曹不几饿死耶?”虽戏语,亦可窥见先生不自护其能而矜所长也。先生卒年八十有四。岁壬申某月日,归葬杭州塘栖之超山。 曾祖讳芳南,国子监生;祖讳渊,举人,官海盐教谕;考讳辛甲,举人,截取知县。所聘章恭人已死寇难,乃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前先生十年卒。子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刻印与绘事。迈及妇、女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著《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卒之岁逢重九,尚集群流为登高之会。酒罢,揖别先生层楼上,对之竦然,若古木,若瘦藤寒石,缥渺出霄光霞气中也。未几而先生死矣。 (节选自《散原精舍文集》) 译文: 丁卯年的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在上海去世。在沪士大夫和他的旧交、诸弟子及海邻国游客、爱慕崇敬先生的海外商人,都相继赶来吊唁哭泣。 先生因为诗书画篆刻记得负盛名几十年。他的篆刻以秦汉印玺为基础,收敛放纵竭尽它的变化,充满趣味。书法摹仿猎碣,运用铁钩子锁法。写诗到老更加勤奋刻苦,抒发胸臆,融会贯通唐宋名家的技艺。画作学习青藤,白阳,参考石田,大涤、雪箇。考察他的成就,没有不驾驭包容各家妙处,与古代大家之法暗合,不落窠臼,最终能体现自我独特个性。他奇崛的气韵,疏放朴实的态度,天然的乐趣,完全像他的形貌,节操性情也由此表达了出来。所以世上的重先生艺术的人,也越来越重视先生的为人。 先生名俊卿,字昌硕,后来用字流传于世,缶庐、苦铁都是自己所起之号,浙江安吉人。年轻时遭遇战乱,所住的村落遭屠杀,所住人家几乎全部被杀光。祖母严氏、母亲万氏和弟弟妹妹及妻子章氏都惨遭杀戮,先生带着父亲辗转迁徙,也多次从濒临死亡的困境中脱离出来。因此终其一身都饱含痛苦。考上诸生之后,贫困严重,于是离家到江苏出任小吏,不久晋升直隶州知州,代理安东令,一个月就辞去了。长期留在吴会,全部结交当时通达高

《仇锷墓碑铭》翻译

赵孟頫《仇锷墓碑铭》原文及翻译 有元故奉议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副仇公墓碑铭(元朝已故奉议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锷墓碑铭。)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脩国史赵孟頫为文并自书丹篆额。(翰林学士知制诰(官名)、兼修国史(官名)赵孟頫作文并亲自书写碑志篆刻碑头上的题字。) 仇氏望陈留谱云、宋大夫牧之,世入金,有更朔平临潢二县令者,讳辅即家临武备寺寿武库使,十五年遂出知威州,廿年稍迁巩昌路总管府治中,治皆有声称,廿五年进阶州尹未赴,遭内艰,於是,御史廉得公威州巩昌数事荐诸朝,廿七年乃以一碣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副使起公。明年制改肃政廉访司,即用公为副使,间岁自免去。北过高邮,乐其土风,因留居焉。大德四年八月十日以疾卒,年五十一。(仇氏起源于河南开封陈留镇,名人有宋朝大夫仇牧之。仇氏几辈之前就归顺于元朝,可以追溯到朔平县、临潢县的两位县令。仇锷最早担任临武备寺寿武库使,十五年出任威州知府一职,二十年迁任巩昌总管府治中一职,所治理的地方都政绩斐然,二十五年任阶州尹,但因为母亲丧期而没有去赴任。后来,御史廉得公得知仇锷在巩昌的几件事情,并推荐到朝廷,二十七年,朝廷以碣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副使一职重新启用仇锷,第二年改制政廉访司,仇锷 —1—

被任命为副使,年内仇锷自行辞官而去。在经过北方的高邮时,因为喜欢当地的风土人情而留居高邮。大德四年八月十日因病而终,享年五十一岁。) 自承务郎三迁官至奉议大夫,卒之日无赢囊,副褚侨家巷处之旧,聚哭一辞曰,善人亡矣,至大四年,其子治济濬浩,乃克自力奉公之丧,还卜大都宛平县西山下庄之原藏焉。(从担任承务郎到官至奉议大夫,仇锷至死都没有积攒什么私财,副褚桥家巷的旧相识们,在一起哭诉说,好人去世了。至大四年,仇锷的儿子仇治、仇济、仇濬、仇浩,亲自为仇锷治丧,将仇锷的灵柩送回到大都宛平县西山下庄的故乡。)窆(bian)以四月辛酉,其域距祖莹五里,公性开疎,与人交,府裏倾尽,为政多本教化,而持身丝毫不敢欺方,少未仕,见白金遗道旁,初不顾,已而计曰,我幸见之,不则他人持去矣,即俯拾,俟有问,求者至,自言适贷得,将营亲葬,公询验,果然,出金还与之。(辛酉年四月下葬,坟茔距祖坟五里。仇锷生性开阔坦荡,与人相交,坦诚大方,为政时始终持身居正,从来不以官者的言行欺压别人。年少还没有入仕的时候,在路边捡到白银黄金,等候一段时间见没有人来,他想到,幸好被自己看到,否则就要被他人捡去了,随即将金银捡起来,等待寻找的人打听过来。寻找的人说这些金银是刚刚借来为了给自己的亲属办丧事,仇锷亲自询问查验,见对方所说属实,于是拿出金银还给对方。)在威州,民张氏兄弟讼家财,吏展转贿赂,更数岁,—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