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2014-06-06 12:170
来源:北方网 T | T 字号: 打印
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霍洛维茨的演奏节制,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他手下的乐音宛如从心里流出来,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霍洛维茨着装普通,神态像一个儿童。
作为好的艺术家,其朴素何止于衣衫,更多在心灵。心灵朴素,犹如兰生幽谷,不香自香。追求朴素近于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朴素。它如此本真地显露自我,而无须在自我之外再加修饰或解释。河水、青草、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包装,都可以用朴素或真理命名。
所谓包装,很多时候是心虚的表现。包装不光指衣衫华丽,那些气势磅礴的人、拍胸脯的人、弹钢琴带出杂耍动作的人,都在包装自己。他们都力图以外在的修饰弥补内在的不足。他们唯恐别人不信,用豪言大话奢华精致劝别人信,别人反起疑心。
朴素是定力,是耐力,是恒心。也可说大美隐内,不求外露。此处之“隐”与“稳”字接近,急不得。肚子有货,心里有数,不必借助各种花样。此态近于平静,朴素和平静本是孪生兄弟。它们都美。
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文学大体上分为两路,一路是金派,咄咄逼人,急功近利,转瞬即逝。一路是玉派,含蓄蕴藉,谦冲雅静,尽得风流。宗白华说,庄子、苏轼的诗文,俱是玉质文章。
玉者,有光却抑光,别人看得见温润,看不到耀眼。这是君子的味道——既有才华,又有包藏。此味可进可退,可朝可野,可收可放,近于中和之美。中,说的是中庸,不偏不倚。和,说的是和洽,凡事不勉强。朴素平静,玉质文章与中和之美,都在讲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所谓朴素,是说内在更重要。用古人的话讲,叫“质胜于文”。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中得知,人的老师首先是大地,最终归于自然。大地朴素而生长万物,卑下而养育众生。世间只有人做过不自然的事,大地从来不搞不自然的名堂。所谓得道,说的是一个人不管做事还是做人,最高境界无非像大自然一样——自然而然。


人民日报悦读:化蛹为蝶,铸就自尊
2014-05-07 12:090
来源:北方网 T | T 字号: 打印
有一个小男孩把蛹捡回家,想看它是怎样化蛹成蝶的。过了些日子,他看见蛹上面出现了一个小裂缝,里面的蝴蝶在挣扎,好几个小时出不来,身体很明显是被卡住了。他不忍心就用剪刀把蛹剪开了,让蝴蝶出来。然而出来的蝴蝶翅膀还没长成,身体还很肥大,根本不能飞,不久就死了。小孩子不懂得:蝴蝶没有

了在蛹里的挣扎,也就没有了长出坚强有力的双翅的机会。
生活中有许多人没有真才实学却急于求成,他们时刻盼望着得到别人的帮助,有的人一辈子也等不到“贵人相助”,有的人等到了最后也成了“扶不起的刘阿斗”。人人都盼着成功,但世上没有不经历痛苦挣扎的成功。
也许生命的滋味,不是让我们来品尝苦痛的;也许生命的价值,不是让我们以成功作为标志的;也许生命的色彩,更不是等到辉煌灿烂才表明我们存在的意义。但人生都会负重前行。
我们常常放大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痛苦,以至于学会逃避,学会不负责任,学会低调处世,可生活的艰辛一样也不会少。比如说,放弃争取的时候,我们内心是痛苦的;逃避现实的时候,我们是自卑的;孤立无援的时候,我们又是那么茫然。
东汉学者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他说的“勤”应该指人“破茧”的一个过程。蝴蝶破茧要挣扎很长时间,是为了让翅膀长成而且变得有力,如果放弃必然是死于其中。
活着必须学会热爱生命,因为来之不易;也得学会真正地去爱人和爱这个世界,因为这是享用生命的基础。总是算计着爱与不爱,那只能是不断地摧折自己的生命。不管爱自己还是这个世界,爱只有成为“一项决心,一项判断,一项许诺”,我们才能真切地体味生命的卑微与尊贵。
“人的生命就如一件琢磨着的艺术品”。艺术品没有琢磨好,得到别人的欣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没有能力挽回和改正过去的一切,我们只能从现在开始对自己负责任,走自己化蛹为蝶的路,这是我们获得自尊的最好方式。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8期,原题为《自尊的最好方式》)




人民日报悦读:弱连接,看不到对岸的桥
2014-05-15 17:531
来源:北方网 T | T 字号: 打印
小圈子会在我们生病时“一碗热汤慰寂寥”,然而真正能使我们人生快速而富有戏剧性改变的,往往是那些与我们萍水相逢,永远不可能成为死党的路人。
社会学家兼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曾针对社交网络做过一项研究。他以波士顿郊区刚换工作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超过3/4的研究对象,是通过那些点头之交甚至完全不熟的朋友帮忙,才找到新工作的。根据此项发现,格兰诺维特写出了轰动一时的论文《弱连接的力量》,阐述非熟人的人际关系里富含的独特价值。
根据格兰诺维特的说法,并不是所有的关系和连接都是相等的。有些很弱,有些则很强,而连接的力量会随着时间和经验逐渐增强。由于经验和秘密的共享,我们与某人相处的

时间越长,连接也就越强。弱连接则指那些我们见过面,偶尔联系,但是还不太熟的人。他们可能是某位鲜少交谈的同事,或仅限于见面打声招呼的邻居,也可能是我们的前任老板,大学里教你的教授,或者一直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却未曾进一步发展成密友的朋友。
然而,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进一步发展,有的人却不行?一个世纪的社会学研究和几千年的西方思想,一致指出“相似性产生关联性”的原理。我们会“物以类聚”,正是因为彼此相像,因为出于本能,我们都喜欢和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
在强连接里,我们感觉很舒服,有“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的亲切感。但是除了彼此聊得来之外,很少能给对方实质性的帮助。因为彼此太相似了——甚至是连困境都相似——所以,除了陪着对方同病相怜,能给的帮助很少。
相较之下,弱连接感觉就很不同了。或是因为个体差异极大,或是因为住得很远,不可能结为密友。但这正是重点所在!由于弱连接不在我们的封闭交友圈里,反而能够引领我们接触新事物,自己熟稔的领域,在对方眼里都很陌生。透过弱连接,咨询和机会的传送远比透过密友圈更远更快——因为弱连接的人脉很少重叠。弱连接就像是一座桥,你看不到对岸,所以无从得知他们会带你到何方。
(摘编自5月11日《燕赵都市报》,原题为《送你热汤的朋友,送不了你未来》)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15日05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