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应名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或分离),视网膜脱离仅是习惯用词。胚胎学上,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别由视杯的内层和外层发育而成。正常时,两层之间除在视盘边缘与锯齿缘处有紧密连接外,其余部分需依赖色素上皮细胞微丝状突触(villi of the pigment epithelial cell)包绕感光细胞外节,以及黏多糖物质的黏合而疏松地附着在一起,视网膜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目录

1症状体征

2用药治疗

3饮食保健

4预防护理

5病理病因

6疾病诊断

7检查方法

8并发症

9预后

10发病机制

展开

1症状体征

1.症状多数病例突然发病,有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不少病例曾有飞蚊和闪光感等前驱症状。

(1)飞蚊:患者诉眼前有黑影飘动,黑影呈烟雾状或点、片状,形态常变换,很似小虫飞舞。飞蚊为玻璃体后脱离的体征,它可能是围绕视盘的神经胶质组织,在玻璃体后脱离时被撕下悬浮于玻璃体后皮质上而产生,也可能后脱离时撕破了视网膜血管,或撕破了与玻璃体有生理或病理粘连的视网膜组织,发生出血所致。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这种飞蚊症状时,应扩大瞳孔,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仔细检查眼底尤其周边部,以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早期的视网膜脱离。

(2)闪光感:玻璃体发生后脱离,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可牵拉激惹视网膜,产生闪光感;或脱离的玻璃体在眼球运动时,击拍视网膜而引起。这一症状,可能随着玻璃体完全从视网膜脱离后会消失。闪光感也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应与飞蚊症一样给予足够的重视。

(3)视力障碍:不少视网膜脱离可以无任何先兆,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视力改变因脱离的部位及范围而不同,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有突然发生的视力显著下降。黄斑部的浅脱离除视力减退外,还有视物变形及小视症。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时可以无自觉症状,只在脱离范围逐渐扩展,波及后极部时始觉视力障碍。

(4)视野改变:与视网膜脱离范围相对应的部位有视野缺损。视网膜脱离后有的患者觉察到黑影自某一方向如幕布状逐渐扩展。颞侧视网膜开始脱离的病例比较常见,它引起的鼻侧视野缺损区恰好在双眼视野范围内,有时不易察觉,常在遮盖一眼时始被发现。又如下方视网膜脱离时,上方视野出现缺损,但一般人向上看的机会较少,还因上方视野被上眼睑遮盖,故上方视野缺损也可被忽略。

2.体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前节检查一般正常。少数伴脉络膜脱离病例或脱离日久者,房水可有闪光或有虹膜后粘连。玻璃体有液化或变性,可见玻璃体的后脱离和(或)上方的脱离。玻璃体内较粗的色素颗粒则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征。

(1)眼底表现:少数视网膜脱离因伴有玻璃体积血或混浊较重致眼底不能查清,但多数可看清眼底。脱离浅且视网膜下液较清晰者,透过视网膜可见脉络膜的黄红或淡红色调,但不能见到脉络膜的正常结构。新发生的球形脱离,视网膜为灰白色或暗灰色;稍久后,出现波浪状起伏,且可随眼球的转动而略现飘动。视网膜上血管管壁的中心反光在脱离区消失,血柱呈暗红色迂曲起伏爬行于脱离的视网膜上。脱离区内常可发现视网膜圆孔或撕裂孔。多数为1个孔(51.9%~80.2%),如有多数孔,可集中于1个象限也可分散分布。周边部小孔在检查中不易发现,小孔或不规则形裂孔常位于视网膜血管附近,须注意与出血相区别。

脱离时间较长的视网膜进一步发生退行变性和视网膜周围增殖,视网膜透明度明显减低,呈灰色,且常呈皱褶样或叠峦状外观,视网膜上裂孔可被遮盖而不见。早期脱离的视网膜下液来自玻璃体,很清晰。脱离久后,脉络膜发生渗出性反应,视网膜下液含较多纤维蛋白,色变黄且较黏稠。有的病例在脱离的视网膜后有散在的白色或黄白色小点状沉着物,手术后随视网膜复位可以完全消失。

玻璃体的增殖与视网膜表面的增殖程度可不一致,有的长期脱离的视网膜,视网膜已极菲薄呈萎缩状态,但视网膜前增殖并不显著而仅有视网膜下的增殖条索。增殖重者,玻璃体与视网膜牢固粘连,形成固定皱褶,常呈星芒状,且多见于后极部。严重的增殖可使视网膜全部脱离,仅在视盘及锯齿缘部附着,呈漏斗状。更甚者视盘亦被视网膜及增殖组织遮盖,成为闭锁的漏斗。

视网膜脱离自行复位者极少,绝大多数需通过手术治疗。自行复位后,在脱离区及其边缘的视网膜下可见不规则的白色线条,视网膜的血管跨越其上。病变区内也常有脱色素斑或色素沉着,其色调不同于未脱离区。

(2)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键,因此,检查发现裂孔显得十分重要。但裂孔因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受眼的屈光间质状态和视网膜脱离的形状等影响,有时很难查见。近20余年来,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结合巩膜压迫法及裂隙灯三面镜检查,视网膜裂孔的发现率可达90%以上。每个病例视网膜裂孔的数目、大小、形态、分布各不一致。裂孔可小于0.1mm,也可大于10PD,或为全周锯齿缘断离。找寻视网膜裂孔除了必要的仪器设备,还须认识和掌握视网膜裂孔发生的规律。

①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大致分为3种:

A.圆形裂孔:即萎缩孔。以视网膜退行变性萎缩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裂孔为最多,状如打孔机制作的凿孔,边缘清楚锐利。1个或多个成堆,多见于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区内。高度近视、外伤性黄斑孔或由黄斑囊样变性形成的孔,大都是单一的圆形孔,孔缘锐利,底部可见脉络膜红色背景。有时裂孔边缘有连于玻璃体的孔盖,或整个孔盖被玻璃体牵拉而撕脱。孔盖的大小及形状与裂孔同。对黄斑裂孔还应区分其为板层孔或全层孔,通过OCT检查可确诊(图1)。

B.马蹄形裂孔牵拉孔:这种裂孔形似马蹄,或呈半月状及箭头形。裂孔的凸缘经常指向眼底后极部,凹缘朝向眼底周边即玻璃体基底部。产生的机制是玻璃体与视网膜存在局部的粘连,如正常眼的锯齿缘后方或格子样变性的边缘,当玻璃体发生后脱离时,将粘连处的视网膜撕裂成孔,孔盖经常还黏着于玻璃体上。多数为单发孔,一般较大,多位于视网膜的上半部。少数在撕裂时伤及视网膜血管,则合并玻璃体积血(图1,2)。

C.锯齿缘断离:常发生于正视眼受严重的钝挫伤之后,重击的瞬间眼球变形,致视网膜在锯齿缘附着处发生撕脱。多见鼻上方,往往伴有眼球的其他外伤损害。少数病例可合并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脱离。检查时鼻上方可见暗红色的锯齿缘断离,被撕脱的玻璃体基底部如飘带样悬浮于玻璃体中。在视网膜周边变性基础上发生的锯齿缘断离也好发于年轻男性。颞下象限多见,常累及双眼且对称。数量自1个到多个,大小不一,从1个锯齿断离至全周断离。可双眼发生视网膜脱离,或一眼视网膜脱离,另一眼仅有锯齿缘断离(图3)。

②视网膜裂孔的分布:绝大多数裂孔分布在视网膜周边,赤道部、锯齿缘附近或二者之间。颞侧裂孔多,约占70%,其中尤以颞上象限最多,次为颞下。鼻侧者较少,鼻下最少。黄斑孔我国占5.4%~8.4%,较国外文献报道高。

如颞上象限有球形视网膜脱离,裂孔往往在颞上。以后因受重力影响,视网膜脱离迅速波及黄斑并向颞下发展。鼻上方裂孔引起的鼻上象限视网膜脱离也渐向下扩展,但较少影响到黄斑区。眼底上方的小裂孔常产生较浅的视网膜脱离,经一段时期后,上方脱离自行平伏,视网膜下液积留于下方。因此,对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眼也要仔细检查上方的视网膜。位于颞下象限或鼻下象限的视网膜脱离,裂孔常在脱离的最高处。由颞侧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一般颞侧要比鼻侧脱离广泛,同样由鼻侧裂孔所致者,视网膜脱离也是鼻侧较颞侧更广。

后极视网膜脱离和(或)下方视网膜脱离要注意观察有无黄斑裂孔或下方周边部的小裂孔,注意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及视网膜的变性区内细心寻找裂孔(表1)。

(3)眼压:视网膜脱离早期眼压可正常,以后渐下降。视网膜裂孔的大小和数量与眼压下降程度无关。但脱离范围愈大,低眼压的发生率愈高,视网膜完全脱离的其眼压明显低于部分脱离者。葡萄膜炎症反应强烈的,眼压更低。作外加压术或合并巩膜环扎的眼中可以发生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可能是硅胶块压迫了涡静脉,眼内液回流受阻,导致脉络膜脱离与睫状体水肿,致房角关闭。此外,也要注意可能有少数与视网膜脱离并发的开角型青光眼,以及偶因青光眼患者滴用强烈缩瞳剂所致的视网膜脱离。另有少数未治或手术失败的视网膜脱离病例,因长期葡萄膜炎致瞳孔闭锁、房角粘连而继发眼压增高。

2用药治疗

迄今为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以手术治疗为惟一手段。手术原则为封闭裂孔及解除或缓解病变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在与裂孔相应处巩膜面加以冷凝或电凝,从而引起局部脉络膜反应性炎症,放出视网膜下积液,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脉络膜等邻接组织发生局限性粘连以封闭裂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要设法缓解或消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如巩膜缩短、巩膜外加压、层间填压、环扎等球壁手术,以及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内注入某种气体或液体等,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设计的。随着玻璃体手术及激光光凝术的日益进步,使原来难以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有了治愈的可能。

必须提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变性与玻璃体变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从这一观点来说,手术治疗仅属对症治疗,并非病因治疗,为了在手术治愈后防止视网膜和玻璃体变性继续发展而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选用一些抗组织退行性变及改善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药物还是需要的。长期坚持内服中药杞菊地黄丸(成药)、驻景丸(成药)等具有一定作用。

3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预防护理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发病率约15%,所以当一眼已发生脱离时,另眼必须充分扩瞳后仔细检查眼底。如果发现有视网膜变性,特别是已存在裂孔与浅脱离、玻璃体变性(液化及膜形成)者,就要及时采取适当手术以防止脱离进一步扩展。

发现于周边部的裂孔,在相应巩膜面施加冷凝。倘若裂孔及其附近无视网膜脱离(即所谓干性裂孔),可行激光光凝。黄斑裂孔,只要玻璃体无明显异常,或虽有玻璃体后脱离,但在裂孔缘未见有粘连,仍保持有较好视力者,无论手术治疗或激光光凝均宜慎重。

5病理病因

与视网膜本身状况、玻璃体情况及眼球本身甚至遗传因素都有关系。

6疾病诊断

1.视网膜劈裂症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症多见于老年人,劈裂位于下方周边眼底,呈半球状隆起,由囊样变性融合发展而成。内壁菲薄透明,外壁缘附近可见色素沉着。如果其内外壁均有破裂,成为真性裂孔而发生视网膜脱离。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大多发现于学龄儿童。有家族史。病变位于颞下方,双眼对称,病变处视网膜血管常伴有白鞘。当其内壁破裂后,与锯齿缘断离很相似。

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病) 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波及黄斑部时出现变视症和小视症,与中浆病症状相同,应扩瞳后仔细检查周边部眼底。

3.葡萄膜渗漏(uveal effusion) 即脉络膜渗漏(choroidal effusion)。常伴有视网膜脱离。半球状隆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能随体位改变而迅速移动。无裂孔。

4.泡状视网膜脱离脱离面光滑,无波浪样皱褶,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清澈,能随体位改变而迅速流动,无裂孔,与本病不同。

7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眼底镜检查最为重要。查到全部的视网膜裂孔不仅是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根据,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准确且无遗漏地找到所有裂孔,极为重要。大概有80%的裂孔发生于眼底周边部,颞上侧尤为多见,颞下侧次之,鼻上侧更次之,鼻下侧最少。当视网膜脱离隆起较高时,这些周边部裂孔常被遮掩,必须从各个角度仔细寻找。在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仍无法找到的情况下,可加压包扎双眼,让患者静卧数天,待视网膜

略显平复后再行检查。视网膜脱离范围大、隆起度高者,往往存在几个裂孔,不能满足于1个裂孔,特别是1个小裂孔。除在脱离区寻找裂孔外,也应注意未脱离或脱离不明显区域,尤以上方眼底裂孔,因液体下沉,裂孔及其附近处不一定能见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位置和形态,有时也有利于裂孔寻找。眼底上方脱离,裂孔总是在上方脱离区内;下方脱离,如果脱离呈半球状隆起,裂孔可能在其正上方;如果是下方的广泛性脱离,裂孔可能在脱离区边缘较高一侧的上方;如果两侧高低基本一致,则裂孔常在其下方周边处。患者主诉有时也能提供一些寻找裂孔的线索。视野中暗区及闪光感最先出现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处往往是裂孔所在部位。

8并发症

未手术或手术失败病例以后进展成为全视网膜脱离,相继出现葡萄膜炎、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也可致低眼压,甚至眼球萎缩。

9预后

视网膜脱离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玻璃体膜形成程度越轻,手术成功率也越大。反之则小。术前或术中未能找到裂孔、玻璃体与视网膜有广泛粘连术中未能给予解除、病理性近视视网膜与玻璃体均有严重退行性变性、高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小。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成功的机会也少。脱离时间在2个月之内的成功率高,时间拖得越长,成功率也就越低。

手术之成败以视网膜是否复位为标准。但视网膜复位,并不一定有相应的视功能恢复。例如病程超过6个月的陈旧性脱离,因感光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即使视网膜术后得到复位,视功能亦不能改善,视野的绝对性缺损依然存在。中心视力的预后,主要因黄斑中心凹是否受害(脱离、囊样水肿、囊样变性、星芒状固定皱褶等)及受损害时间的长短而异。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自行复位者非常少见。原脱离区内或其边缘(脱离与未脱离视网膜的交界处)出现黄白色线条,线条位于神经上皮层之下,视网膜血管跨越其上,称为线状视网膜病变。此种线条可能是神经上皮层下纤维蛋白液体机化的结果。自行复位区内有时还能见到色素斑及脱色斑。该区的整个色泽也和未脱离区不同。由于自行复位均在脱离后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所以与该区相应的视野缺损不可能恢复。如果线条横跨黄斑,则中心视力永久性损害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ERG)可以显示视网膜脱离范围及手术前后视网膜功能变化(图4,5,6)。

10发病机制

1.视网膜变性各种视网膜变性多出现于视网膜应力较大的区域,如锯齿缘、赤道部及黄斑部,这些地方又都具有血液供给欠佳的解剖弱点。锯齿缘的视网膜变性多呈菲薄囊泡状。赤道部的变性与视网膜脱离有关且常见的为格子样变性,它好发生在颞侧网膜,呈梭形,变

性区内视网膜萎缩,常伴色素沉着,并可能有1或多个圆形裂孔。视网膜血管进入变性区后闭锁呈白线似树枝,故有格子状变性之称。变性区前方为液化玻璃体,但在其边缘玻璃体纤维与视网膜紧密粘连,因此当玻璃体发生后脱离时,易撕破粘连处的视网膜形成马蹄形裂孔。双侧眼底变性区位置常对称。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炎症,也可在炎症部位产生与玻璃体的粘连,使已脆弱的视网膜易发生裂孔并导致脱离。有些病例虽有视网膜裂孔,但不发生视网膜脱离,尤其是视网膜的萎缩性孔与玻璃体无粘连者。再如特发性黄斑裂孔,以及大部分钝挫伤所致的黄斑孔也不发生视网膜脱离,说明视网膜裂孔虽是产生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但尚需其他条件的配合,才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2.玻璃体的变性儿童期玻璃体透明,很难看出其结构。随年龄渐长,玻璃体日渐发生退行性变性,出现条索并形成液化腔隙,称年龄相关性玻璃体退变。近视眼尤其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玻璃体退变出现更早。玻璃体退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后部和(或)上部发生后脱离,液化腔隙中的液体经视盘或黄斑前方后皮质最薄弱处流出,储留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间隙中。如果视网膜已有裂孔存在,或在玻璃体发生后脱离时,将原有因变性而产生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撕破,液化的玻璃体即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间的潜在间隙,形成视网膜脱离。

若仅有玻璃体变性和(或)后脱离,视网膜无病变并且二者也无粘连,就不致发生视网膜脱离。有人观察45~60岁的人群中65%的人有玻璃体后脱离,其中仅少数人发生了视网膜脱离。这也说明只有视网膜变性或病变与玻璃体的退变同时存在,共同作用时才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3.危险因素

(1)与近视眼的关系: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近视眼患者。在较大样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中,近视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病人很多。近视眼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较正视眼者轻。近视眼的病变主要在眼球的后节,自赤道起始,眼球后节渐渐扩张,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层萎缩变薄甚至消失,视网膜也继发变性、萎缩,同时玻璃体也出现液化。具有这些致病因素便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2)眼外肌运动的影响:4条直肌的止端位于锯齿缘前,其运动对视网膜的影响不大。而斜肌止于眼球的后部,上斜肌牵拉眼球下转,再加玻璃体的重力作用,可能与颞上象限视网膜容易产生裂孔有一定关系。黄斑部易发生囊样变性,可以继发成裂孔,有人认为也与下斜肌运动时的牵拉有关。有人观察了28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时裂孔的分布情况,发现68.4%的裂孔在视网膜的颞侧,其中47.49%与上、下斜肌止端的位置相对应,即裂孔在颞上象限,右眼多集中于10~11点钟,左眼1~2点钟方位,角膜缘后13~15mm处。此外还常在1 1~1点钟方位,角膜缘后16~22mm处出现大马蹄形裂孔。颞下象限的裂孔比较集中在右眼8~9点钟和左眼的3~4点钟,角膜缘后16.46~26mm处,呈前后水平走行。

(3)与眼外伤的关系:眼球受钝挫伤后发生锯齿缘断离,可发展成视网膜脱离。青少年眼外伤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患病率较高,占18.71%~20%。动物实验证实,在眼球挫伤的瞬间,眼球变形可引起视网膜远周边部发生撕裂。此外,重度外伤可直接在赤道部产生视网膜裂孔。外伤引起的后极部毛细血管循环淤滞、视网膜振荡与玻璃体牵引,可发生黄斑裂孔或

由黄斑囊样变性进而发展成孔。除这些与外伤有明确关系的视网膜脱离外,其他大多数病例,多半是视网膜和玻璃体已有变性或粘连,具备了视网膜脱离的内在因素,外伤仅作为诱因诱发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4)与遗传的关系:有些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发生于同一家族中,说明此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可能存在隐性遗传或不规则显性遗传。多数病理性近视眼具有较肯定的遗传性,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也较多。此外,双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两侧眼底的病变多半对称,这也表明某些视网膜脱离可能与先天性生长发育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

词条标签:眼科眼外伤科眼底病科

视网膜脱离的MRI诊断

视网膜脱离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超低场MRI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999年8年19例经临床相关检查得到证实的视网膜脱离病例的MRI图像,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42.6岁。结果19例中MRI 图像上可见到脱离的视网膜与眼球后壁之间的积液征象,均为单眼发病。3例病史在1w内者MRI T1WI像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16例显示为T1WI及T2WI 均为高信号,其中10例病史均较长,Coats病1例,余5例病史不详。结论视网膜脱离的超低场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low fiel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retinal detach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992~1992,eight years of 19 cases of clinically relevant inspection confirmed cases of retinal detachment in the MRI images,including 12 cases of male,female 7 patients,ages 18 to 63 years old,average 42.6 years. Results 19 cases,MRI is visible on the image to from the retina to eyeball wall between the effusion after signs,are all occurs. History in 3 cases of MRI T1WI low signal,all within 1 week for high T2WI signal. 16 cases displayed as T1WI and T2WI were high signal,including 10 cases have a long history,the Coats disease in 1 case,more than 5 cases history is unknown. Conclusion The low field MRI manifestation of retinal detachment are more characteristic,has the important value to the diagnosis of retinal detachment. Key words:Retinal detachment;Ultra-low fiel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视网膜脱离过去一般不须行影像学检查,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逐渐普及,MRI开始逐渐应用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诊断,尤其当屈光间质严重浑浊,为了解视网膜脱离是否存在,或合并有眼球内肿瘤、玻璃体积血和其他病变时需要进行MRI检查。因此,有关视网膜脱离MRI诊断的文献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本文报告19例,经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MRI诊断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1992年~1999年8年,共计19例视网膜脱离病例,3例以眼科疾患行MRI检查,16例在行MRI头部检查时偶然发现。19例均为单眼发病,并经临床相关检查得到证实。病史1w~3年。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8~63岁,平均4 2.6岁。 1.2临床表现飞蚊症3例,闪光感5例,视力逐渐减退11例,视力迅速减退2例,失明1例,无自觉症状3例。 1.3 MRI检查采用常导型0.04T磁共振成像系统,所有患者均采用头线圈行

10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护理

10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护理 目的:就10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手术之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结果:护理组经过上述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43例(86%),有效6例(12%),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对照组,显效33例(66%),有效5例(10%),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组干预后,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可见该医院人性化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应该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标签: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护理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为巨大裂孔、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大马蹄形或多发性裂孔、同时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它往往都是按照一般治疗方法以及无法治疗或者不能用常规巩膜扣带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1]。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具有术后恢复慢、术后反应重、手术难度大等特点,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痛苦和身体伤害。因此,加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5例,年龄20~80岁,平均(40.2±3.45)岁;有63例患者采用硅油填充,有37例患者采用惰性气体填充,其中15例为特发性视网膜脱离,30例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5例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0例为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伴有30例高血压患者。10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5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之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50例护理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手术后至基本恢复这段时间由于疼痛、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压力很大,致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有的很快出现焦虑症状,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从而减轻操作带给患者的疼痛和痛苦[3-4]。平时经常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多与患者接触。针对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之间保持密切的交谈,使患者将心理的愁闷尽情的宣泄,解除其感情的压抑,

综合方法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综合方法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摘要】目的:用综合的方法对Ⅲ级膜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Ⅲ级视膜脱离36例,应用巩膜外冷凝、垫压、环扎、压力空气作分离膜牵引的操作工具,塑形充填于Ⅲ级膜视膜脱离的治疗。结果:30例治愈,治愈率为83%,未愈6例。结论:应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Ⅲ级膜视网膜脱离对于尚无配套内路手术条件的医院,或不能支付昂贵的手术费用贻误治疗的患者是可行的方法,可以使患者恢复部分有用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方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特别是Ⅲ级膜视网膜脱离致盲率高。随着玻璃体手术的日趋成熟,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因所在医院尚无配套内路手术条件,或因不能支持昂贵的手术费用贻误治疗。我科用巩膜外冷凝、垫压、环扎加压力空气作分离膜牵引的操作工具,塑形充填剂于Ⅲ级膜视膜脱离的治疗[1,2],取得了初步成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2009年,我科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26例,按赵东生膜形成分级法[4],Ⅲ级膜36例36眼。术前视力光感6例、眼前指数5例、0.02-0.08,20例、0.1,5例。均采用巩膜外冷凝、垫压、环扎加压力作膜分离。 2 治疗方法 2.1 材料:对于裂孔小的用硅胶作垫压块,裂孔较大的用3块异体巩膜作加压块。使用北京燕环数控通讯技术研究所生产的ECS-20型可控式冷冻器。 2.2 于裂孔边缘巩膜作冷凝,温度-50—-60℃,时间5-8秒.置加压物和环带,环扎带贴附在巩膜面收紧8-10MM。 2.3 排出视网膜下积液,放液点在视网膜脱离最高处,避开裂孔及血管,赤道后部,上下直肌2侧。 2.4 注气[3]:于颞上象限距角膜缘 3.5MM,右手持针,针尖对着眼球中心,并与眼球表面垂直,刺入眼内,直到通过瞳孔看到针尖位于中央为止。取5ML 干燥消毒注射器抽消毒空气6ML,按上方法推注入眼球到患者诉光感突然消失为上,然后立即放松压力,空气即自动回入针筒内,光感复现。反复数次推注和放松后于确有光感的情况下出针。湿棉棒压迫针孔处约1分钟,查无气体溢出,光感存在,调整所需体位。

视网膜脱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视网膜脱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视网膜脱落的治疗 迄今为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以手术治疗为惟一手段。手术原则为封闭裂孔及解除或缓解病变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在与裂孔相应处巩膜面加以冷凝或电凝,从而引起局部脉络膜反应性炎症,放出视网膜下积液,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脉络膜等邻接组织发生局限性粘连以封闭裂孔。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要设法缓解或消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如巩膜缩短、巩膜外加压、层间填压、环扎等球壁手术,以及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内注入某种气体或液体等,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设计的。随着玻璃体手术及激光光凝术的日益进步,使原来难以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有了治愈的可能。 必须提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变性与玻璃体变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从这一观点来说,手术治疗仅属对症治疗,并非病因治疗,为了在手术治愈后防止视网膜和玻璃体变性继续发展而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选用一些抗组织退行性变及改善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药物还是需要的。长期坚持内服中药杞菊地黄丸(成药)、驻景丸(成药)等具有一定作用。 (二)视网膜脱落的预后 视网膜脱离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玻璃体膜形成程度越轻,手术成功率也越大。反之则小。术前或术中未能找到裂孔、玻璃体与视网膜有广泛粘连术中未能给予解除、病理性近视视网膜与玻璃体均有严重退行性变性、高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小。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成功的机会也少。脱离时间在2个月之内的成功率高,时间拖得越长,成功率也就越低。 手术之成败以视网膜是否复位为标准。但视网膜复位,并不一定有相应的视功能恢复。例如病程超过6个月的陈旧性脱离,因感光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即使视网膜术后得到复位,视功能亦不能改善,视野的绝对性缺损依然存在。中心视力的预后,主要因黄斑中心凹是否受害(脱离、囊样水肿、囊样变性、星芒状固定皱褶等)及受损害时间的长短而异。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自行复位者非常少见。原脱离区内或其边缘(脱离与未脱离视网膜的交界处)出现黄白色线条,线条位于神经上皮层之下,视网膜血管跨越其上,称为线状视网膜病变。此种线条可能是神经上皮层下纤维蛋白液体机化的结果。自行复位区内有时还能见到色素斑及脱色斑。该区的整个色泽也和未脱离区不同。由于自行复位均在脱离后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所以与该区相应的视野缺损不可能恢复。如果线条横跨黄斑,则中心视力永久性损害多焦点视网膜电图 (mERG)可以显示视网膜脱离范围及手术前后视网膜功能变化。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概述: 概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也是较复杂的视网膜脱离,称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本病起病急,发展迅速,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导致玻璃体和视网膜周围增生,故预后较差。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此型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占视网膜脱离的1.5%~18.1%。 病因: 病因:脉络膜循环障碍引起的低眼压是本病发生的基本因素。另外,高龄和高度近视也是促发因素之一。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基本过程为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液化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刺激脉络膜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渗出到脉络膜及睫状体上腔,发生脱离。同时,睫状体水肿致房水生成减少,引起明显的低眼压。低眼压又加重了脉络膜血管扩张,液体渗出加重,脉络膜脱离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葡萄膜炎反应一般认为是由于视网膜下的液化玻璃体刺激了色素上皮、脉络膜,使其发生渗出,以及视网膜下和脉络膜上腔液中含有的组胺等,引起的毒性反应所致。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视网膜脱离和裂孔的特点视网膜脱离范围一般较大,多在3个象限以上。脱离范围虽大,当伴有脉络膜脱离时,视网膜脱离为浅脱离,伴有小的皱褶,裂孔常隐藏其中,不易发现。有作者解释脉络膜脱离就像一个塞子或扣带将视网膜裂孔封住,不使它向高处发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脉络膜脱离的好转,视网膜隆起度也增加。晚期病例可见到视网膜有广泛的固定皱褶、视网膜僵硬等表现。视网膜裂孔多位于后极部,以黄斑裂孔和马蹄形裂孔多见(图1)。

2.葡萄膜炎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患者可主诉眼痛。检查时可有眼球触痛、睫状充血、房水闪光强阳性及瞳孔广泛后粘连等。玻璃体可有混浊和膜形成。常误诊为葡萄膜炎而延误手术。角膜后壁有时可见少许色素颗粒,但无灰白色角膜后沉着物,眼底无脉络膜炎或视网膜炎等改变可与原发性葡萄膜炎鉴别。 3.低眼压低眼压也是本病主要特征之一。眼压多在3.92mmHg以下。三面镜检查眼底时常因角膜出现皱褶而影响检查。前房加深,虹膜出现同心圆式皱褶,虹膜震颤和晶状体晃动。由于睫状体的脱离不但房水分泌减少,眼压降低,还引起Zinn小带松弛,晶状体和虹膜后移。

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共40只眼,行周边视网膜切开术及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患者视网膜复位、视功能情况。结果术中视网膜复位率达100%,术后1 w复位率为95%;随访1年后,复位率为87.5%;术后1 w,视力增加19只眼,达47.5%,视力≥0.01有4只眼,最好视力为0.02;随访1年,视力增加者22只眼,达到55%,视力≥0.01有6只眼,最好视力为0.03。结论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tinal incision and ex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tinal detachment effect. Methods Select 2011 April ~2012 April in our hospital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40 eyes,peripheral retinotomy and resection.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retinal reattachment,visual function. Results Postoperative retinal reattachment rate reached 100%,one week after operation the rate of reduction was 95%;after one year of follow-up,the rate of reduction was 87.5%;one week after operation,the visual acuity increased in 19 eyes of 47.5%,visual acuity 0.01 have 4 eyes,the best visual acuity is 0.02;one year of follow-up,visual acuity increased in 22 eyes. Reached 55%,visual acuity 0.01 have 6 eyes,the best visual acuity is 0.03. Conclusion Retinotomy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complicated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better effect,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Retinal incision excision;Retinal detachment;Curative effect 復杂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治疗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1]。临床实践表明,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具有一定的效果。本文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采用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共40只眼。其中男23例,女17例,21例左眼,19例有眼,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为(5 2.36 4.25)岁;视网膜脱离时间为15 d~8年,平均时间为(5.22 2.10)个月。其中严重10例为严重眼外伤,16例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4例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法,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晶体切除术,进行巩膜环扎并清除玻璃体皮质,然后将视网膜的下膜和前膜彻底剥除,最大限度的打开视网膜固定皱褶。松解视网膜切开的切口要选在视网膜牵引最紧张的部位并与牵引方向垂直的位置,切开前,要在切口处进行水下电凝,视网膜切

头位支撑架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头位支撑架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 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玉双 章水娟 (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浙江杭州310014 ) 摘 要 目的探讨提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体位依从性及增加舒适度的方法。方法选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后采取俯卧位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制的头位支撑架。结果实验组在缓解患者俯卧位时颜面部浮肿、 头晕、呼吸不畅、肢体麻木等不适感较对照组效果显著,实验组患者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结论头位支撑架的应用,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 关键词 头位支撑架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护理 Key words The head position support frame Complicated retinal detachment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2.4,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3-2165- 02 作者简介:陈玉双(1971-),女,浙江,本科,主管护师,从事眼科护理工作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难治性眼疾。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是治疗网脱的 有效手术方法[ 1] 。其目的是借助硅油或气体的上浮力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其复位[ 2] 。术后要求患者始终保持头低位及裂孔处于最高位, 有利于手术的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长时间强迫体位,会导致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并出现头晕、胸闷、呼吸不畅、肢体麻木等不舒适,患者常表现出烦躁、 不配合,从而影响手术疗效。鉴于此,我科研制了头位支撑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15~78岁;原发性网脱75例,眼外伤引起的网脱1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0例;使用惰性气体填充者50例,硅油填充者7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将填充惰性气体和硅油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用药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 方法 1.2.1 头位支撑架的制作 头架长60cm、宽42cm、高55cm,中心孔直经19cm×14cm,四个着力点为不锈钢支架,上面为海绵垫外包真皮(自行设计好后由家具厂制作)。(图1 ) 。图1 自制头位支撑架示意图 1.2.2 干预方法 1.2.2.1 对照组 (1)常规俯卧位,卸掉床尾床档,床尾前放方凳一张,上搁一软枕;(2)患者俯卧于床,头搁在凳上;(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4)督促患者保持正确的低头位休息,适当变换体位,避免头部过多活动。 1.2.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改为:(1)术后立即使用自制头位支撑架代替传统的方凳。患者俯卧位时前额搁在支撑架上。支撑架中间有一椭圆形小孔,使口鼻能悬空,避免憋气;(2)责任护士示范并指导患者行体位交替。患者可取俯卧位,低头坐位,健眼侧卧位,低头行走位。在保持面朝下的特殊头位的基础上,肢体可适当活动。除了行走位,另外三 · 5612·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12月第27卷第23期

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早期症状有哪些? 1.症状多数病例突然发病,有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不少病例曾有飞蚊和闪光 感等前驱症状。 视网膜脱离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因营养供应问题视细胞首先损害,视细胞损害,首先影响蓝色觉。正常眼的蓝色视野大于红色视野,在视网膜脱离眼用白、蓝、红三种视标检查视野,脱离相应区不仅有形视野缺损,还以发现蓝色、红色视野交叉。 (1)飞蚊: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当飞蚊症突然加重时,应注意是否为视 网膜脱离的前驱症状。患者诉眼前有黑影飘动,黑影呈烟雾状或点、片状,形态常变换,很似小虫飞舞。飞蚊为玻璃体后脱离的体征,它可能是围绕视盘的神经胶质组织,在玻璃体后脱离时被撕下悬浮于玻璃体后皮质上而产生,也可能后脱离时撕破了视网膜血管,或撕破了与玻璃体有生理或病理粘连的视网膜组织,发生出血所致。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这种飞蚊症状时,应扩大瞳孔,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仔细检查眼底尤其周边部,以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早期的视网膜脱离。 (2)闪光感:玻璃体发生后脱离,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可牵拉激惹视网膜,产 生闪光感;或脱离的玻璃体在眼球运动时,击拍视网膜而引起。这一症状,可能随着玻璃 体完全从视网膜脱离后会消失。闪光感也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应与飞蚊症一样给予足够的重视。是视网膜脱离最重要的症状,可为脱离的先兆,玻璃体变性与视网膜有病理性粘连者,在眼球转动玻璃体牵引激惹视细胞而产生闪光感。如闪光感持续存在并固定于视野中的某一部位时,应警惕视网膜脱离于近期内发生。闪光感也可出现于已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是由液化了的玻璃体自裂孔进入神经上皮层下刺激视网膜细胞所引起。 (3)视力障碍:不少视网膜脱离可以无任何先兆,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视力改变因 脱离的部位及范围而不同,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有突然发生的视力显著下降。黄斑部的浅脱离除视力减退外,还有视物变形及小视症。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时可以无自觉症状,只在脱离范围逐渐扩展,波及后极部时始觉视力障碍。 (4)视野改变:与视网膜脱离范围相对应的部位有视野缺损。视网膜脱离后有的患者 觉察到黑影自某一方向如幕布状逐渐扩展。颞侧视网膜开始脱离的病例比较常见,它引起的鼻侧视野缺损区恰好在双眼视野范围内,有时不易察觉,常在遮盖一眼时始被发现。又如下方视网膜脱离时,上方视野出现缺损,但一般人向上看的机会较少,还因上方视野被上眼睑遮盖,故上方视野缺损也可被忽略。 (5)中心视力损害:因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及范围而异。后极部脱离时视力突然显著下降,周边部脱离初时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甚小。只有脱离范围扩展到后极部时,才出现中心视力障碍。 (6)变视症:发生于或周边部脱离波及后极部而发生浅脱离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 还有视物变形、变小等症状。 2.体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前节检查一般正常。少数伴脉络膜脱离病例或脱离日 久者,房水可有闪光或有虹膜后粘连。玻璃体有液化或变性,可见玻璃体的后脱离和(或)上方的脱离。玻璃体内较粗的色素颗粒则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征。 (1)眼底表现:少数视网膜脱离因伴有玻璃体积血或混浊较重致眼底不能查清,但多 数可看清眼底。脱离浅且视网膜下液较清晰者,透过视网膜可见脉络膜的黄红或淡红色调,但不能见到脉络膜的正常结构。新发生的球形脱离,视网膜为灰白色或暗灰色;稍久后, 出现波浪状起伏,且可随眼球的转动而略现飘动。视网膜上血管管壁的中心反光在脱离区

视网膜脱离的MRI诊断价值

视网膜脱离的MRI诊断价值 黄 群1,税永刚2 (1.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南 怀化 418000;2.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湖南 怀化 418000) 摘 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16例(17只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MRI图像特征。结果:部分性脱离11例(12只眼),完全性脱离5例;脱落部位以累及视乳头双侧者较多见(9/17),发生于单侧者多位于颞侧(6/8);脱落的形态多呈 v 字形(8/17)和月牙形(6/17),其次不规则弧形(3/17);病变信号强度T1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16/17),仅1例呈稍低信号,T2WI信号均高于玻璃体信号;合并玻璃体出血、混浊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脉络膜脱离1例。结论:视网膜脱离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磁共振成像;价值 中图分类号:R774.1;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08)10-1103-03 D iagnostic va lue of MRI in retinal detachment H U ANG Qun1,S H U I Yong-gan g2 1.Department o f Ra diology,Huaihua No1People s Hospital,H unan418000,P.R.China 2.Department o f Ophthalmology,Hua ihua N o1Peop le s H osp ital,Hunan418000,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ssess the MRI mani festations and diagnos tic value in retinal detach ment.Methods: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MRI findings of16cases(17eyes)with retinal detachment confirmed by operation.Results:11cases(12eyes)were found part detach-men t and5complete detachmen t.Discus opticus was more frequently involved position(9/17),hal f lesion more frequently involved tem-ple.Lesion morphous included: V shape(8/17),crescent shape(6/17)and irregular curve shape(3/17).On T1WI,lesions mostly presented moderate or slightly high signal intensity,only1slightly hypointensi ty;lesion si gnal in tensity was all hi gher than hyaloid body on T2WI.5complicated with virtreous hemorrhage or opacitas;1with melanoma of choroids and1with choroidal detachment.Conclu-sion:The MRI mani fes tations of retinal detach ment reveal some features and have a hi gh value in clinical diagnosis. Key words Retinal detachment;M agnetic resonance i maging;Value 视网膜脱离常规检查方法有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三面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及眼B型超声检查,但这些方法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1]。MRI 是发现和诊断眼球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对绝大多数疾病能作出正确诊断[2],尤其当视网膜脱离合并有眼球内肿瘤、脉络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和其他病变时常需要进行MRI检查,现在也越来越受到眼科医师的重视。本研究对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诊断视网膜脱离的16例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发生于左眼9例,右眼6例,双眼1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68 作者简介:黄群(1971-),男,湖南省怀化市人,毕业于南华大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工作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7岁。主诉均以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漂浮为主要症状,病程多在3个月以下,最短1天,最长的约1年。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经手术和临床治疗均得到证实。 MRI检查采用GE Signa1.5T E XCI TE 型超导磁共振仪,8通道头颈联合相阵控线圈,仰卧位,头先进,扫描时嘱患者闭目制动。常规行轴位FSE/ T1WI(FOV=16,TR=575ms,TE=Min Full)、FSE/ T2WI(FOV=16,TR=4025ms,TE=85ms)、FSE/T2WI (FOV=16,TR=4025ms,TE=85ms)加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冠状位FSE/T2WI(FOV=16,TR=4025ms,TE =85ms)加脂肪抑制序列扫描,部分患者加扫了轴位FSE/T1WI(FOV=16,TR=575ms,TE=Min Full)脂肪抑制及矢状位FSE/T2WI(FOV=16,TR=4025ms,TE =85ms)脂肪抑制序列,层厚/距=3.0/0.5mm。 1103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18卷第10期 J M ed Imaging Vol.18No.102008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方法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方法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对眼睛伤害非常大的眼部疾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属于视网膜脱离的其中一种类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玻璃体内形成的机化条索牵拉视网膜所致脱离。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诊断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方式方法。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 1.可合并有裂孔,常无裂孔。 2.视网膜脱离比较局限,常常不扩及锯齿缘。 3.脱离的视网膜呈峰项状,可见条索牵引(多在脱离最高处),脱离的边缘呈扇形或牙形,一般不高。 4.多发生于下述眼病: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增殖性病变,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玻璃体内寄生虫,玻璃体内异物,眼球穿通伤,白内障摘出时玻璃体脱出等。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诊断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时能有所帮助。天津254医院眼科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视网膜脱离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而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属于视网膜脱离的其中一种类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牵拉视网膜或视网膜萎缩或眼外伤引致视网膜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诊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方式方法。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 1.视网膜有裂孔存在。 2.视网膜下液清亮而不能移动。 3.玻璃体内有色素颗粒或玻璃体内出血。 4.有闪光感和飞蚊症前兆症状,进行性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病史。 5.视网膜呈青灰色或灰白色隆起,呈皱纹状,血管爬行于隆起的视网膜上,呈弯曲状,时隐时现,色调暗红。

天津医科大学授课教案-第十四章视网膜病doc

(共页、第页)课程名称:眼科学课程内容:视网膜病 教师姓名:颜华职称:教授教学日期: 2009年5月8 日10 时-12 时 授课对象:七年制系年级十八班(硕√本专科)教材版本:眼科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授课方式:讲课学时数: 2 听课人数:120人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黄斑病和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和治疗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0.2学时 老年性黄斑变性 0.4学时 近视性黄斑变性 0.2学时 黄斑囊样水肿 0.2学时 黄斑裂孔 0.2学时 Stargardt 病 0.2学时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0.2学时 视网膜脱离 0.4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重点:老年性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脱离 难点: 老年性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脱离的分类及临床诊断和治疗 外语词汇: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或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or sin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 近视性黄斑变性Myopic macular degeneration 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 黄斑裂孔Macular hole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 复习思考题:1.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分类及临床治疗方法 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资料:Ophthalmology 主任签字: 2009 年月日教务处印制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配合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配合 发表时间:2012-11-27T16:33:08.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王雅琴(通信作者) 蔡春琴[导读]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配合要点。王雅琴(通信作者) 蔡春琴(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眼科部 318050)【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复杂性网膜脱离的手 术配合,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器械处理。结果通过护士的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有助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顺利开展。【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手术配合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指常规巩膜扣带手术难以获得成功而必须联合玻璃体手术的视网膜脱离,包括合并屈光间质混浊、巨大裂孔、后极部裂孔和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及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视网膜脱离[1]。复杂视网膜脱离是我国的常见致盲性眼病。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良好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对24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璃体切除术治疗,手术顺利完成,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30~69岁,平均45.3岁。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9例,左眼7例。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5例,糖尿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6例,外伤性视网膜脱离10例,术中行硅油填充的15例,惰性气体填充的9例。住院时间5~12天,术后无一例感染。1例于术后3月取油时出现网膜脱离,再次行硅油填充。 1.2 手术方法 24例均采取局麻,采用2%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混合液进行球后麻醉,行常规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置灌注管,放角膜接触镜或广角镜,将导光纤维、玻璃体切割头插入眼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中处理视网膜前膜和视网膜下膜,注入重水平复视网膜,采用冷凝或眼内激光技术进行视网膜光凝,眼内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12%~18% C3F8),检查眼底,关闭切口,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和激素,包扎术眼。 2 手术配台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手术前1天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手术医师、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鼓励和安慰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指导患者抑制咳嗽和打喷嚏,以免震动造成手术意外。仔细检查各项术前准备是否完善,排除各项手术禁忌证。若有异常指标或手术禁忌证,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强凋术后卧床休息及床上大小便。 2.1.2 仪器及器械准备:检查调试眼科显微镜、玻璃体切割机、激光机、冷冻器、二氧化碳及氮气等是否正常。检查常规显微器械如针持、剪刀、牙镊、无牙镊、开睑器是否齐全,另备后节玻切头、眼内光导纤维、激光光导纤维、气液交换管道各一根,角膜接触镜一套,冷凝头,激光保护镜,硅油注射器等专用器械,准备硅油,重水,惰性气体(C3F8),6-0可吸收缝线,眼内灌注液备用。 2.2 手术配合 巡回护士将患者接人手术室,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术方式及手术部位,查看血液化验结果,连接心电监护仪,告知患者术中需配合的注意事项。患者取仰卧位,同定好头部。协助手术医师使用络合碘消毒,铺无菌巾,并以手术贴膜覆盖,用剪刀沿着眼睑方向剪开贴膜。巡回护士抽取2%利多卡因2ml+0.75%罗哌卡因2ml的混合液给医生行球后麻醉,然后按压眼球,使麻醉药弥散并防止球后出血。并在注射后检查患者的光感情况及出血情况。一般术者及助手位于患者头侧,玻璃体切割机,显微镜位于手术床左侧,器械车位于手术床左侧及玻切机前,激光机或冷凝机位于右侧。 协助术者调节好显微镜及座椅,术者按常规行三切口手术,在手术中边切边观察视网膜的情况,裂孔的位置,玻璃体增殖的情况,如果增殖严重,则巡回护士递上消毒好的眼内镊或眼内剪,剥除增殖膜或黄斑前膜或内界膜。然后注入重水平复视网膜,帮助医生连接好激光机并调节好参数,戴上防护眼镜,进行视网膜光凝。气液交换,将重水置换出来。最后根据病情注入眼内填充物:长效气体或硅油。以加可吸收缝线缝合三切口及结膜。巡回护士抽取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给术者行球结膜下注射。典必殊眼膏涂入术眼,以纱布遮盖术眼。在手术过程中不断与患者交流,并安抚患者,使其能顺利配合手术的完成。根据患者术者麻醉情况,必要时追加麻醉药。 2.3 术后仪器及器械维护 术后将各种仪器设备归位并定期维修保养,显微器械等精密仪器十分昂贵,术后维护需小心、谨慎,术后仔细检查有无破损,破损需及时更换。术后及时清点手术器械,器械清洗干净后精细部位用保护套套好消毒下次备用。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均需销毁,使用的金属器械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去污、清洗、晾干、高压蒸汽灭菌备用,导光纤维、激光纤维采用低温等离子消毒备用。 3 讨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手术精细而复杂,具有一定的风险。手术不仅需要配备精良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同时需要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玻璃体切除术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了解视网膜脱离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熟练使用各种设备器械及显微镜,判断及排除各种常见故障,术后要及时保养维护,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以备用。同时要有娴熟的手术配合技巧。手术护士要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掌握手术要点、难点,以及每个手术步骤的手术配合要点。 由于该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能存在恐惧心理[2]。所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需要手术室护士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体贴,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亲切,使患者能够放松、自如、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后康复。通过手术的配合,使手术室护士提高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技能,协助手术的顺利完成,把并发症降低到最低程度。参考文献

眼科鉴别诊断(清晰整齐)

鉴别诊断 老年性白内障: 1.与并发性白内障鉴别:并发性白内障多由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青光眼、高度近视等引起,常为单眼发病。根据病史及检查,患者既往无眼部疾病史。 2.与核硬化鉴别:由于晶状体终身生长,随年龄增长晶状体核密度逐渐增加,颜色变深,透明度降低造成,但对视力无影响。根据病史及检查,患者有明显视力下降伴晶状体混浊。3.糖尿病白内障:有糖尿病史,白内障多为双眼,白内障发展迅速,该患者无糖尿病史且病史长,可排除。 虹膜睫状体炎: 1.与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鉴别: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也会出现前房房水反应,但前房浅、前房角关闭、眼压急剧升高。多数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眼压偏低或正常。 2.与急性结膜炎鉴别:急性结膜炎眼部有分泌物,结膜充血,视力不受影响,无眼内炎症表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鉴别: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一般为单眼眼压升高,反复发作,角膜后羊脂样沉着物伴房水混浊,通常视盘视野无异常。 2.与急性结膜炎鉴别:急性结膜炎眼部有分泌物,结膜充血,视力不受影响,眼压正常。3.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鉴别:如晶状体膨胀期青光眼、继发于晶状体半脱位的青光眼、继发于葡萄膜炎的青光眼等,都继发于原有的眼部疾病。 视神经炎、视盘血管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鉴别: 1.与视神经炎鉴别:视神经炎患者年龄较轻,视乳头水肿较明显,可有眼球转动性疼痛,视诱发电位异常,视野有缺损。 2.与视盘血管炎鉴别:视盘血管炎是视乳头内血管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多单眼发病,常见于健康男性青壮年;视力正常或轻度减退,视乳头充血水肿,但没有局限性视乳头色淡区。 3.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鉴别: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老年人,视乳头非充血性,色泽灰白,视野缺损多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或扇形暗点,与视乳头的改变相对应。 4.屈光不正:屈光质及眼底无异常,但屈光检查异常,矫正视力提高。 5.癔病:屈光质及眼底无异常,患者行动与视力不符,VEP无明显异常,暗示治疗有效。 视网膜脱离: 1.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鉴别: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脱离的视网膜由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牵拉引起,可见到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常见于眼外伤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 2.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鉴别: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由炎症、肿瘤及视网膜屏障功能破坏等因素使液体大量渗出并积聚于视网膜下,视网膜虽隆起但无裂孔,常伴有玻璃体炎症、眼底占位性病变、视网膜血管异常等。FFA可见病变部位荧光素渗漏。 3.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鉴别: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裂孔,玻璃体和视网膜无增殖膜,视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和治疗 *导读:视网膜脱离(以下简称网脱)作为眼科的重大疾病,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的。为了让大家了解该病,本文就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作一简要叙述。…… 所谓原发性网脱绝大多数可以发现视网膜裂孔,属于孔源性网脱;继发性网脱除由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因玻璃体内广泛纤维增殖,视网膜被牵拉引起者,能在部分病例见到裂孔外,其余均属非裂孔性。 一、发病原因原发性网脱是视网膜变性和玻璃体变性相互影响的结果,其变性原因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变性区多具有血液供应欠佳的解剖弱点,如锯齿缘、赤道部及黄斑部。变性也可以发生在炎症的基础上,发生过炎症的网膜较正常视网膜脆弱,常见的变性有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霜样变性等等。在变性区域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这是形成网脱的重要因素。2.玻璃体变性:正常成年人玻璃体透明度很高,随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出现退行性变性,出现条索并形成液化腔隙;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玻璃体退变出现更早,退变到一定程度则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其间隙中的液体储留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间隙中,若此时网膜有裂孔存在,则液体经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的潜在间隙,形成网脱。因此,只有视网膜变

性或病变与玻璃体退变同时存在,共同作用时,才发生网脱。3.与近视眼的关系:网脱多发生于近视眼患者。因为近视眼的病变主要在眼球后节,自赤道起始,眼球后节逐渐扩张,脉络膜血管层逐渐萎缩、变薄甚至消失,视网膜也继发变性、萎缩,同时玻璃体也较早出现退行性变,这些致病因素同时存在,便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4.与眼外伤关系:眼外伤后,眼球变形可引起网膜远周边部发生撕裂;赤道及后极部的毛细血管循环瘀滞,视网膜震荡,可继发黄斑囊样变性或裂孔。当然,很多外伤后网脱的病人,多半是视网膜和玻璃体已有变性或粘连,具备了网脱的内因。所以,对于有视网膜变性,玻璃体变性等眼底病变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外伤,一旦受到外伤,要定期去眼科详查眼底,因为很多病例不是在受伤的同时就出现网脱的,而是在几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的。5.网脱还与眼外肌运动、遗传因素等有关,在此不再赘述。 二、临床表现1.飞蚊症:患者诉眼前发现黑影随眼球运动而飘动,呈点状、片状或烟雾状。此时应警惕视网膜出现裂孔,甚至已经发生网脱。2.闪光感:这可能是网脱的先兆。3.视力障碍:很多网脱可以无任何先兆而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根据网脱的部位、范围不同可以有视物变形、小视症,周边网脱时可无自觉症状。4.视野改变:网脱后病人自觉眼前某方向有暗影呈幕状扩展,另外,很多病例在双眼视物时无自觉症状,而在遮挡一眼时出现症状。所以,有眼底变性疾病的人可以经常遮挡一眼,眼睛向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