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xz-12575

xz-12575

《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六世班禅致沃伦?黑斯廷斯的信函

及相关史实考辨

扎洛

在1772—1774年间第一次英国与不丹的战争(以下简称“英不战争”

)中,作为清朝藩属的不丹作战失利,其南部与库赤?比哈尔(Cooch Behar )接壤的三个山口被英军占领。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1738—1780年)为制止英国对不丹的侵略行径,致信东印度公司督办(G overnor )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 ,又译为沃伦?哈斯汀斯,1732—1818年),要求他停止针对不

丹的军事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六世班禅致沃伦?黑斯廷斯信函”(以下简称“班禅信函”)。“班

禅信函”本是为申明不丹属西藏管辖、反对英国侵略不丹而书,不料却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及其衣钵继承者们在其著述中,或随意删节,或大肆曲解,尽行混淆视听之能事。笔者在此专就“班禅信函”中涉及不丹的几个问题略做考证与辨析,请大方之家不吝指正。

一、信函译文

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班禅信函”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由克莱门茨?R ?马卡姆(Clements R.Markham )编辑,于1876年出版的《乔治?博格尔使团赴藏和托玛斯?曼宁拉萨之

行纪事》。①乔治?博格尔(G eorge Bogle ,1746—1781年)是沃伦?黑斯廷斯在收到“班禅信函”后于1774年派往西藏的使团负责人。博格尔出使西藏的有关文件装在一个箱子里完好地保存于他在苏格兰的老家中,在他去世百年之后经盖尔德纳(G airdner )整理由马卡姆编辑出版,其中包括博格尔出使西藏时的日记、备忘录以及给其家人和黑斯廷斯等的公私信函手稿等,其收录的“班禅信函”应该是原始的英译文本。然而最早面世的版本却是于1800年出版的塞缪

尔?特纳(Samuel Turner )所著《一位赴扎什喇嘛教廷使者的纪事》②一书收录的“班禅信函”,

该书早于前书76年出版。特纳是继博格尔之后于1783年由黑斯廷斯派往西藏的第二位使者,名义上是前往扎什伦布寺祝贺七世班禅的顺利转世认定。特纳没有说明他所引“班禅信函”的出处。因为特纳著作的出版时间较早,许多有关不丹的重要著作如H ?K ?科罗艾(H.K.

Kuloy )所编的《到不丹的政治使团》、③伦尼(D. F.Rennie )的《不丹及垛儿(山口)战争

①②③H ?K ?科罗艾(H.K.Kuloy )编:Political Mission to Bootan ,1865年初版,新德里文殊出版社1972年重印。其中包括阿什利?艾登(Ashley Eden )的《有关不丹国家及1863—1864年使团的报告》、彭伯顿(R.Boileau Pemberton )的《关于不丹的报告(1837—1838年)》、格里菲斯(William Griffiths )的《1837—1838年到不丹使团的旅程》、波斯(Baboo K ishen K ant Bose )的《不丹报告(1815年)》以及一份佚名的《关于不丹的真相》。

Samuel Turner ,A n Account of an Embassy to the Court of the Teshoo L ama in Tibet ,伦敦,1800年初版。

Clements R.Markham ,Narratives of the Mission of George Bogle to Tibet ,and of the Journey of Thomas Manning to lhasa ,伦敦,1876年初版。笔者在本文中的引文都根据该书1879年(伦敦)第二版。

史话》①等都引用了特纳的版本。其实,上述两个版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个别之处的用词上,②这种差别对于信函的总体内容影响甚微。

董事会希望能扩大原有的通过尼泊尔到中国西藏的贸易通道,走迂回路线进入中国西部,以打开中国内陆市场。此前东印度公司通过这条艰险而繁忙的贸易通道“进口数量可观的黄金和其他有价值的商品”。由于西藏与南亚诸国的贸易多用黄金、白银支付,因此这条贸易线又是东印度公司套取硬通货的重要渠道。然而,英国人在印度日益得势的同时,由尼泊尔普里特韦纳拉扬(Prithvi0Narayan ,1722—1774年)领导的廓尔喀政权也迅速崛起,先后兼并了由尼瓦尔人(Newars )建立的加德满都、巴特岗(Bhatgaon )及帕坦(Patan )三个王国,并一度控制了西藏境内的贸易重镇聂拉木和吉隆。尼瓦尔人信奉佛教,因而与西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关系,通过尼泊尔到西藏的贸易线路吸引着南亚和中东的商人纷至沓来。而廓尔喀人(Gurkhas )信奉印度教,他们对尼瓦尔人三个王国的兼并及其对贸易通道的控制,迅速导致尼泊尔与西藏关系的恶化以及贸易额的衰减。东印度公司为保持对藏贸易线路的畅通,曾于1767年派金洛克(K inloch )上尉、1769年派詹姆斯?洛根(James Logan )前往支援尼瓦尔人的三个王国以抵抗廓尔喀政权的兼并,结果普里特韦纳拉扬干脆切断了这条贸易线路,禁止外国商人进入。英国人不仅未能实现扩大贸易的目的,甚至连原先的贸易利益也丧失了,于是东印度公司开始寻找其他通往西藏的商路。“公司董事会在标明时间为1771年4月10日、5月3日的信中,指示孟

加拉总督,为拓展孟加拉的贸易,探索通过不丹或邻接国家领土(前往西藏的道路)”。①因此,

当卡金德拉纳拉扬向普尔林求援时,正好符合普尔林及新任孟加拉总督沃伦?黑斯廷斯的心愿。

其实,早在库赤?比哈尔战乱纷扰之时,普尔林就在靠近库赤?比哈尔的朗布尔时刻观察着局势的变化,并随时向在加尔各答的黑斯廷斯汇报。在他们的通信中,黑斯廷斯指出他期望将库赤?比哈尔“正式兼并为孟加拉的一个省”,②而普尔林则建议黑斯廷斯将不丹人赶回北部

山区,使北部山区成为“我们的边界”。③黑斯廷斯根据普尔林的建议于1772年10月在加尔各

答与卡金德拉纳拉扬的代表签订了包括九个条款的条约,该条约的内容包括:东印度公司同意出兵驱逐不丹人,但卡金德拉纳拉扬方面应立即向东印度公司在朗布尔的税务官交付5万卢比作为战争开销,战后库赤?比哈尔将并入孟加拉,并永久性地将库赤?比哈尔每年税收的一半

交给东印度公司。

④于是,黑斯廷斯派琼斯(Jones )上尉率领英军于1772年底进入库赤?比哈尔。12月22日,

英军以死亡16人的代价占领库赤?比哈尔首府,而不丹方面死亡600人。⑤仍在使用弓、箭的

不丹军队无法与英军抗衡,很快就退回到齐恰卡塔这个传统的边界市镇,希望以此为界进行停战谈判。但是此建议遭到黑斯廷斯的拒绝,他命令军队继续向前推进。

由迪克森(Dickson )中尉指挥的一支英军在占领齐恰卡塔后,继续向不丹境内挺进,于1773年2月23日占领布华山口。但是,在那儿他们只坚持了3天,持续的大雨和不丹军队的不断骚扰使他们无法立足。为了避免不丹军队对英军形成包围,迪克森决定后撤到齐恰卡塔。在撤退途中英军遭到不丹军队用巨石和滚木的袭击,14名英军被击毙。但是,其后不丹人在

①②③④⑤同上。

参见〔印〕玛贾姆达尔:《不列颠与喜马拉雅王国不丹》,第35页。

参见1772年8月2日普尔林致瓦伦?黑斯廷斯的信函。转引自〔印〕玛贾姆达尔:《不列颠与喜马拉雅王国不丹》,第32页。参见1772年10月27日沃伦?黑斯廷斯致普尔林的信函。转引自〔印〕玛贾姆达尔(A.B.Majumdar ):

《不列颠与喜马拉雅王国不丹》(B ritain and the Himalayan Kingdom of Bhotan ),印度,巴特那巴拉特?巴宛(Bharati Bhawan )出版社,1984年英文版,第32页。Home Department ,Public Consultation ,9December ,1771,No.I.转引自〔印〕卡皮莱什旺?赖布(K apileshwar Labh ):《印度与不丹》

(India and Bhutan ),印度,新德里新度出版公司(Sindhu Publications Ltd.),1974年英文版,第16页。

袭击齐恰卡塔的英军时却损失惨重。1773年4月2日,不丹德布王希达尔致信黑斯廷斯要求和谈,黑斯廷斯置之不理。

与此同时,由琼斯上尉和斯图尔特(Stuart )上尉指挥的英军占领了孙尼亚西人(Sannyasi )的拜昆特普儿(Baikunthapur )土邦。拜昆特普儿土邦为了抵御英国的北扩,与不丹结成反英同盟。1773年4月英军北上占领了不丹的达岭喀(Dalimkot ,藏语称brda -ling -kha )山口。

英军的长驱北上在喜马拉雅山诸国引起很大震动。廓尔喀王普里特韦纳拉扬看到不丹的失败后,意识到他将可能成为英国人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因此,他不顾与六世班禅的紧张关系,

派出使者请求六世班禅“调解不丹与披楞(P ’e -re ,即英国)之间的冲突”。①不丹德布王希达

尔因为战事不利,在其内部又遭到反对,也屡次派人请六世班禅出面调停。通过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六世班禅对东印度公司过去在印度的侵略历史及其对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野心已有所知,人们告诉他“东印度公司就像一个皇帝(great king ),喜欢发动战争和征服他人”,②英国人是“诡诈、有野心的民族”,“他们打着贸易的幌子,设法潜入一个国家,首先侦探这个国家的地理

和居民情况,然后就企图侵略这个国家,成为那里的主人”。③为了制止这种侵略行径,他写信

给黑斯廷斯。

当时英军在不丹南部的森林地带深受疾病困扰,“部队大半因病死亡,琼斯上尉和其他军官亦染上了致命的疟疾”,④英军进退维谷。黑斯廷斯在收到班禅的信函后,借机停战,同意与不丹谈判,并于1774年4月25日在孟加拉的威廉堡(Fort William )签订《东印度公司与不丹之间的和平条约》。有关“班禅信函”对于停战的作用,人们评价不一。不过事实表明,英国过多地侵占不丹的土地从而引起西藏及清朝的敌视,将使黑斯廷斯无法实现其既定的通商目标,因此英军的军事行动只能适可而止。同时,东印度公司为实现这一目的也需要一些好的借口,因此黑斯廷斯宣称做出停战的决定,完全出于对六世班禅的尊敬。这样也使他有了期待已久的与西藏直接发生联系的借口。

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次英不战争是英国为了实现其经济利益而向喜马拉雅山区扩张的战略步骤之一,打通与西藏的贸易商道进而打通进入清朝腹地的计划亦属蓄谋已久。因此,把英国势力北扩的原因归结为不丹人的“侵略”,显然与事实不符。

四、18世纪西藏与不丹的关系

“班禅信函”的所有目的在于制止英国对不丹的侵略,因为“盖此不丹大君,乃达赖喇嘛之一臣属,达赖喇嘛驭御此方,具无限权威(惟因年甫冲龄,现今政务委托眇身)”。六世班禅指出他反对不丹逮捕库赤?比哈尔土王,但是不丹已经遭到彻底的失败,对不丹进一步的侵略将被视为对西藏的挑战,必将遭到达赖喇嘛及其属民的一致反对。六世班禅在“斥责”不丹的同时也坚定地表达了对藩属安全的责任,至少从颇罗鼐(pho -lha -nas ,1689—1747年)时代起西藏地方政府与清朝的驻藏大臣就对不丹的内政外交负有这样的责任。但是黎吉生(H.E.Richardson )在评述“班禅信函”时却认为,“宣称不丹人是达赖喇嘛的百姓,是一种夸大。他们的联系是一种松散的可变的中央亚细亚式的关系,不丹人尊敬达赖喇嘛,把他当做一位伟大的

①②③④同上,第1页。

同上,第139页。

〔英〕马卡姆:《乔治?博格尔使团赴藏和托玛斯?曼宁拉萨之行纪事》,第137页。

参见嘉木样?久麦旺波著、许德存等译:《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传》,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78页。

宗教人物和强大的邻邦的统治者。但格鲁派的统治并没有达到不丹”。①这一观点因为其著

《西藏及其历史》被吹捧而流行一时,但却与历史事实相距甚远。

包括不丹人的著述在内的大量历史文献证明,不丹自吐蕃松赞干布时代起就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616年,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阿旺南杰由于在活佛转世纠纷中失败,流亡不丹,他

在不丹依靠当地竹巴噶举派势力的支持,逐步统一不丹,并以“夏仲”

(zhabs -drung )之名自封为王。阿旺南杰去世后长期匿丧不发,到18世纪初,出现了三个阿旺南杰的转世系统,不丹由此而陷入长期的内部斗争。1712年不丹第八任德布王竹?热杰(’brug rab -rgyas ,1707—1719年在位,即《颇罗鼐传》中所称的旺帕觉,wan pha -jo )因为认定却列南杰(phyogs -las -rnam -

rgyal ,1708—1736年)为夏仲?阿旺南杰的转世而遭到普遍反对,引发不丹内乱。②1729年竹?

热杰请求西藏政治领袖颇罗鼐出兵救援,但颇罗鼐因为“卫藏战争”之后政局初定,无力南顾,故未出兵。竹?热杰遂被政敌捕俘而亡。其后不久,竹?热杰之同盟噶毕东珠(Ka -s pe don -grub )与新任德布王米旁旺布(mi -pham -dbang -po ,1729—1736年在位,汉文史料中称其为

“诺颜林亲齐类喇布吉”

)发生冲突,噶毕东珠因为实力不济而向颇罗鼐求救。1731年颇罗鼐出兵不丹,大败敌军。此后,经五世班禅、萨迦法王和噶玛巴等居间调停,颇罗鼐使不丹内部双方达成协议:暂时将不丹国土一分为二,中部、东部由德布王米旁旺布管辖;西部的帕罗等归噶毕东珠管辖,由西藏地方政府保证在噶毕东珠去世后,将帕罗等地交回给不丹德布王管辖,而

德布王米旁旺布则承诺保证噶毕东珠的生命安全。③为了监督双方履行承诺,西藏在各处设

“第巴(sde -pa )”一名,并要求双方送人质留驻拉萨。随后双方“分别派使者向文殊化身大皇帝和藏王颇罗鼐进贡致敬”,并在上呈清朝皇帝的表文中称:“自今以后,惟有感戴皇恩永远安

乐。敬求者,布噜克巴(即不丹)人等多有不知法度者,求大主赏以敕印,以便管辖”。④清朝赐

封米旁旺布为“额尔德尼第巴”,并自此形成定规,此后的不丹德布王均以得此封号为荣。不丹

每年向达赖喇嘛和清廷驻藏大臣贡献方物,并就此形成被称为“洛恰”

(lho -phyag )的进贡传统。1736年,噶毕东珠去世,西藏地方政府如前承诺将其辖地交回德布王管辖,并出资将噶毕东珠一方“不顺附之番民一百余户”,安置在不丹南部达岭喀(brda -ling )、达木桑(’dam -

sang )地方,并给予牛羊种子等。⑤同年,不丹德布王米旁旺布还亲自到西藏进贡朝佛。

根据《七世达赖喇嘛传》记载,1740年(藏历铁猴年)不丹德布王班觉(dpal -‘byor ,1736—1739年在位)请求辞职,达赖喇嘛“根据不丹全体僧俗众人的提名,委任大臣阿旺坚赞(ngag -dbang rgyal -mtshan ,1740—1744年在位)为德布”,⑥可见当时不丹内政的重大决策每每仰赖西藏。

班禅系统在不丹社会的巨大影响不仅因为他是西藏仅次于达赖喇嘛的宗教领袖,还因为其前辈如四世、五世班禅在17世纪西藏与不丹的冲突中担任调停任务,因此深得不丹人的信任,四世班禅洛桑却坚还曾于1612年、1628年两次到不丹传教。18世纪60、70年代,由于八

①②③④⑤⑥章嘉?若贝多杰:《第七世达赖喇嘛传———如意宝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第513页。

参见雍正十三年十二年十七日《副都统马喇等奏报安置来投之阿旺等人折》,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下册),黄山书社,1998年12月,第2497页。《卫藏通志》卷15,载《〈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10页。

参见〔英〕迈克尔?阿里斯(Michael Aris ):《不丹:喜马拉雅王国的古史》

(Bhutan :The Early History of a Himalayan Kindom ),阿里斯及菲里普斯出版公司(Aris &Phillips Ltd.),1979年英文版,第259页。

详情参见扎洛:《颇罗鼐平息不丹内乱始末》,载罗贤佑等编:

《民族史论衡》(一),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英〕黎吉生(H.E.Richardson ):

《西藏及其历史》(Tibet and its History ),伦敦,香巴拉出版社,1984年英文版,第64页。

世达赖喇嘛年幼,六世班禅作为八世达赖喇嘛的上师在西藏和不丹等信仰藏传佛教的地区享有崇高的威望。

1768年希达尔任不丹第16任德布王期间,西藏与不丹的传统关系继续得到巩固。希达尔在其上任之初便向六世班禅献礼白银1000两为已故德布王竹?丹增颂经超度。此后每年按惯例向西藏地方政府和六世班禅纳贡。博格尔在使藏途经不丹时也发现,当时不丹国库的主

要开支之一就是每年向六世班禅进贡。①而希达尔在获得清朝乾隆皇帝册封的“额尔德尼第

巴”名号后,大肆炫耀,“使不丹像清朝的一个行省”。

②不仅如此,19世纪早期英国派往不丹的政治使团也不只一次地指出不丹与西藏之间的这种旧有关系。比如,1838—1839年彭伯顿(R.Boileau Pemberton )在出使不丹的报告中就指出,与清朝和西藏地方的关系是不丹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他写道,在不丹每年向西藏进贡之后,不丹法王夏仲活佛和德布王就会收到来自拉萨的檄谕(orders ),檄谕写在上好的麻纱白葛布上,其中主要晓谕法王、德布等勤理国政、弹压内乱、整肃法纪、抵御外敌等,并要求及时呈报国内情形。如果执行不力,便要罚款1万不丹卢比(Deba Rupees ),贫穷的不丹德布王只好以分期付

款的方式拖延、逃避。

③我们无须列举更多的史料以证明18世纪不丹对清朝和西藏地方政府的臣属关系,仅从上述材料来看,无论是不丹统治者的任免、内部纠纷的调解,还是其国际安全,达赖喇嘛和清廷驻藏大臣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黎吉生把18世纪西藏与不丹的关系说成是“一种松散的可变的中央亚细亚式的关系”,显然无视历史事实。不丹与西藏关系的改变是后来英国殖民侵略的结果,英国通过1865年的《辛楚拉条约》、1910年的《普纳卡条约》使不丹成为英国的“保护国”。黎吉生无视西藏与不丹之间关系的这种变化,以一种笼统的结论掩盖了18世纪西藏与不丹关系的客观实际。

此外,英人还通过对“班禅信函”的有意删节,混淆视听。除了上述马卡姆、特纳之书曾全文抄录“班禅信函”外,后来西人之各种著作多不提不丹与西藏的藩属关系,荣赫鹏所著《印度与西藏》是笔者所见西人著述中引述该信篇幅最长者,但他选择性地省略了“盖此不丹大君,乃达赖喇嘛之一臣属,达赖喇嘛驭御此方,具无限权威(惟因年甫冲龄,现今政务委托眇身)”这句对“属下”一词做了具体定义的关键句子,其意也在抹杀西藏与不丹的历史关系,为英国对不丹的殖民统治制造舆论。

(扎洛,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责任编辑:丁克定〕

①②③参见〔英〕彭伯顿:《关于不丹的报告》(Report on B uutan ),载H ?K ?科罗艾编:《到不丹的政治使团》,第238—239页。

〔英〕马卡姆:《乔治?博格尔使团赴藏和托玛斯?曼宁拉萨之行纪事》,第38—41页。

参见〔英〕马卡姆:《乔治?博格尔使团赴藏和托玛斯?曼宁拉萨之行纪事》,第37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