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

3.用水测量时间

一、教材简析:

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

教科书画了三幅水钟的图,说明了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可以让学生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利用滴漏来计时的。这样就可以引出下面环节,使学生对滴漏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

教科书首先让学生估计并观察从300毫升水中缓慢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通过实验学生们会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约1分钟左右)。

紧接着第二个活动是同样的瓶子装水,观察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别需多少时间。这个活动,同样希望重复多次。如果忽略观测的各种误差,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流掉50毫升水的时间差不多也是流完100毫升水的一半。至此,学生不难发现,利用流水是可以帮助我们“模糊”计时的。

教科书安排了第三个活动——推测并观察流完杯中全部的300毫升水需多少时间。通过观测,很显然流完全部的300毫升水的时间要大大超出仅流掉前100毫升水时间的3倍。而且,用肉眼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多时,水流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会断断续续呈滴状。

水流的速度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那用水怎么计时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古人有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他们是怎样让水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自然会再次关注古代的水钟,他们会找相应的资料去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二、教学背景:

在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光影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晚上怎么计时呢?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教科书将介绍学生认识两种水钟,一种是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受水型水钟。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观察滴漏,推测并测量在瓶子中积聚10毫升和50毫升水分别需要的时间。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利用滴漏计时的原理。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北白象镇第七小学钱晓爱《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的内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经过了多次试教,对教案进行了多次修改。 自从开始准备上这节课,主要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1、怎么让孩子明白做滴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验证水是否具有等时性,而不是用水来测量时间。2、如何指导孩子做这个活动,这个活动之后得出的数据要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致的倍数关系,势必对孩子的操作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个活动中,要注意的细节确实有很多,先堵孔,然后同时计时和放手,观察液面高度,等到液面到达一定高度,就堵孔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同学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以至于影响后面倍数关系能否顺利呈现。 上完这一课以后,我觉得教材的编排还是有欠考虑的地方。首先,在一个容器里装100毫升水,要全部流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流到还剩下一点的时候就不会往下流了。其次,让学生根据流完100毫升水的时间来推测流出10毫升、20毫升水的时间有难度。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比较短,学生测量起来也有难度。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做了一些改进。把书上的几个实验进行了整合。我的改进方法是:在一个漏瓶里装100毫升水,然后分别测量积聚20毫升、40毫升和60毫升水的时间。得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积聚同样多的水所用时间基本相等的概念。再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水流的速度会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再让学生思考,既然水流的速度不是匀速的,那古人又怎么能用水来测量时间呢?从而引出对古代水钟结构的分析。有了前面的探究,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古人是想办法让水位保持在一定高度来保持水流速度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在实验前,我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实验器材,然后给他们播放微视频,看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让他们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孩子们说了很多,特别提到了这个实验必须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样,让他们自己分工,每个孩子都明确了任务,有的计时、有的操作、有的观察……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都参与

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五年级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⑵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2.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记录50毫升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人制作水钟的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以及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利用流水的等时性可以制成计时工具,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能记录好流完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时钟一个、滴漏实验装置一套、烧杯、滴管、水笔 2.分组实验:滴漏实验装置一套、500和250毫升烧杯各一只、滴管一个、毛巾、适量的红墨水、 实验报告单 3.课件:用水测量时间 执教教师:马春华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时钟: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把时钟挂在黑板上)你们知道我们用时钟来 干什么? 2.提问: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是用什么计时工具来计时的? 3.课件出示圭表和日晷以及沙漏。 4.课件出示水钟:这是古人用来计时的水钟,那么古人是怎么会想到用流水来计时的,你们知道吗? 5.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学习新课

1.测量流完50毫升(3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 ⑴教师介绍并演示漏水实验装置。 ⑵谈话: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测量从300毫升水中流完5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说明:饮料瓶 里的水要加到300毫升的刻度,如果多加了或少加了,我们可以用滴管来调整。) ⑶提问: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流完的是50毫升的水呢? ⑷谈话:你们会用这个装置吗?(指时钟)这个时钟就给同学们计时用。 ⑸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⑹汇报交流:请你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流完50毫升的水用去了多少时间(全部组)。 ⑺谈话:对于刚才你们做的实验,你们满意吗?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⑻谈话:想再试一下吗?首先请每组小声商量一下自己组内的分工。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数据更精确,我们每组要测量2次,并取2次的平均值作为我们最后的数值,并把所有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老师提供的实 验报告单中。 课件出示: 实验一: 测量流完50毫升水用去的时间实验报告单 (水位:300毫升到250毫升)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正

3、《用水测量时间》 贵定县盘江镇洛北河小学:柳启福 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缓漏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2个装600毫升的矿泉水瓶、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受水型:水位上升多少看时间;泄水型:水位下降多少看时间)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滴水的匀速性)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师:各小组做好分工,各负其责,团结协作,操作要细心,保持安静)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滴漏孔的大小、操作误差……..)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10毫升和50毫升所需时间与推测的接近,300毫升所需时间与推测的时间误差较大。因为滴漏瓶里的水位降低,压力减小,滴水速度会变慢)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8、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保持滴漏瓶里的水位高度不变,就会使水流速度固定) 9、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观54页“受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1.记录三次滴漏100毫升水需要时间情况。 2.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流的速度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 3.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 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100毫升量筒、装200毫升水的烧杯、装水的一次性杯子,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汇总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水钟装置。 前几节课我们知道太阳、光和影都可以记时,老师的这个装置叫水钟,因为能用里面的水来测量时间。相信吗? 师演示,叫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发号喊“放”、堵放漏瓶、教师记时,学生查看。师看刻度分别报出10、20、30秒的时间。 说出你们想说的,知道为什么用水可以测量时间?谁能帮助解答这些问题?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二、滴漏实验 (一)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1.师:为什么太阳、光和影可以用来计时? 生:太阳的运动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生:他们的运动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师:水流的运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 师:把烧杯里的200毫升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10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少时间?重复测量三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过程与方法: 1.探究记录10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实际测量。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 3.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 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教师课前已经在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练习秒表的使用 ①功能键:把功能调到计时状态(0:0000)。 ②计时和暂停键:开始计时,暂停计时。 ③复原键:将计时状态复原(0:0000)。 一、视频引入 师播放视频:水钟。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预设:(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它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2)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3)中国的水钟,最先

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4)利用水流,也可以计算时间,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 师引出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1.阅读资料 师:古时候,人们用水来测量时间,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师出示资料:①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抱着箭杆,箭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受水型”水钟)②“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两种“水钟”是怎么来报时的? 生阅读资料,思考。(预设:“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2.讨论 讨论:①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成计时的工具的?②“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①古人发现,一定直径流出水的速度是有规律的,滴水的时间是一样的,由此想出用流水来计时,并且发明了滴漏。②引出滴漏实验。) 三、探究实验:滴漏实验 1.滴漏实验 师出示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师引导学生实验(一):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2.在瓶盖扎孔处用胶带封住,将它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在瓶口下方放置一个量筒。3.在瓶中装 300毫升水,揭掉胶带,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 100毫升水(量筒计量水漏出的的体积)需要的时间(用秒表测量)。重复观察3次,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 word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以稳固的速度往下流,人类依照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刻; 依照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估量2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 初步明白得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心观看的重要性;进展研究计时工具的爱好。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利用水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计时的准确性。 教学预备:去底、盖子上扎好小孔的饮料瓶,300毫升量杯,100毫升量筒,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日晷图):请同学们观赏一组图片。 谈话:日晷是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可它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使用。你明白在哪些情形下就不能使用了吗? 讲述:古人专门聪慧,他们又想出了利用其他的方法来计时,你明白有哪些方法吗? 讲解:古人曾用过流水来计时。 二、认识古代水钟: 出示课件(古代水钟):你明白这些水钟是如何样计时的吗? 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量时刻呢?水往下流时会有什么规律呢?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什么缘故用水能够测量时刻。 板书课题。 三、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 2、实验(一):测量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好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板书数据。

讨论:三次实验所用时刻差别大不大?我们的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3、实验(二):测量流出20毫升、5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推测:依照流出100毫升水所需的时刻,大伙儿推测一下流出20毫升水和流出50毫升水分别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数据。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数据。 分析数据:流出2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流出5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 4、实验(三):测量瓶内装20毫升水时流出需要的时刻。 学生推测:假如瓶内的水流出只剩20毫升了,这2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长时刻呢? 学生实验。汇报。 摸索:什么缘故这20毫升水所需时刻这么长? 学生讨论汇报:水位的高低阻碍了水流的速度。 5、摸索:古人要想制造出计时较准确的水钟,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你明白古人是如何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吗? 6、出示水钟模型课件图,学生在图中指出解决水钟计时的关键部位。 四、知识拓展: 讨论:古人制造的水钟里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滴的,依旧像细线一样往下流的?什么缘故? 五、课堂小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一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 了解古代水钟的记时原理; 利用剪刀、塑料等简单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 经历思考—制作—检验—讨论—改进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和谐地开展探究活动是重要的; 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水钟记时的原理及设计制作水钟 【教学难点】控制滴水速度 【教学准备】每一小组自备一把美工刀或剪刀、两个塑料瓶、一个钟表、一支水笔和刻度尺;教师准备细铁线一截、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是说什么呢?……对呀,时间犹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绝不让一点一滴的时间浪费。今天的我们可以用手表、钟、手机甚至电脑等科技产品准确的记时,可在古代他们根本没有这些东西,他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太阳、蜡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一种记时方法,用水测量时间。(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二)正题 讨论:(书本p54)我们知道古代的水钟有两种: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这些水钟是怎样报时的?(受水型: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容器,容器内的水面随流水的流入而升高,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泄水型: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我们知道了水钟的记时原理,现在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能记时5分钟的水钟,你们可以作成受水型的也可以是泄水型的。不过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大家先思考一下。(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可能情况:打孔的大小、盛水量、标的刻度、记时、容器的形状..... 在制作时我们要打孔,要标上刻度,在剪塑料瓶时要注意你需要多少..... 孔太大太小都不行,那样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在制作时要注意孔的大小; ...... 制作:现在大家把材料拿出来,开始制作。在制作是老师建议各小组内应进行一下分工明确谁做计时?谁画刻度?谁量刻度……还有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剪刀和钻孔时要非常小心。(20分钟后)现在大家把手上的东西都放下,没做完的小组也放下等会儿有时间让你们做。现在请几位小组的代表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1、我们组做的是一个泄水型水钟,用矿泉水瓶做的水钟,先用剪子把上面三角部分断开,在盖子上扎一个小孔,然后倒扣过来,先计一分钟水钟的刻度,用刻度尺量出,再画一个刻度,再依次类推,可以推算几分钟的水钟. 2、我们组做的是受水型水钟,前面和他们小组一样,不一样的是在上面放一个吸管… 现在老师来检验以下你们的成果,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你们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2)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3.用水测量时间 教材分析: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在原有认知上,作出一系列的想象,猜测水钟报时的方法。教材中画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而这只是在思维上的一些考虑,实践中水是怎样计量时间的呢?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思维进行推断与预测,并进行验证,意识到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主要与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有关。并且知道我们人可以决定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多少事情,但时间的快慢我们是不能控制的。 “构建起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水位不同将影响水的流速”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古人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经历测量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构建起水的流动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两个量杯、适量的水、滴管、电子表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观看录像,情境引入 欣赏自然界流水现象的录像。思考: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教案-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 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 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反思】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 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 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 一、填空题。 1.如下图所示,人类根据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这一特点制作________用来计时。 2.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两类。一类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这种滴水计时器属于________另一类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这种滴水计时器属于 ________ 3.如图所示,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3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如果孑L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3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 4.如图所示,在做滴漏实验时,在保持瓶盖上小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最后逐滴往下滴,这种现象说明水流速度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5.“受水型”水钟的水滴以________的速度滴人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________,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二、判断题。 6.在同等条件下的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7.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8.古代的水钟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一点也不准确。 9.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水滴的速度是一样快的。 三、选择题。 10.水钟和日晷相比,水钟最大的优点是( )。 A. 更先进 B. 更精确 C. 更方便 D. 使用不受天气的影响 11.滴漏的滴水速度与( )无关。 A. 滴漏中的水位 B. 漏水孔的大小 C. 容器的颜色 12.用流水来计时如果解决好( ),计时将更准确、更方便。 A. 水流速度 B. 水流量 C. 水质的处理 13.下列有关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泄水型水钟的容器中水位逐渐下降 B. 受水型水钟的容器中水位逐渐下降 C. 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容器内水位都逐渐下降 D. 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容器内水位都逐渐上升 14.我国古代的水钟,最先是( )型的。 A. 受水 B. 泄水 C. 吸水 15.科学探究题。 (1)在做滴漏实验时,瓶子里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重复多次实验。 (2)观察并记录从滴漏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20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最新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科目科学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执教者赵丽单位文殊镇教委河口小学 教材内容分析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计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实践中水是怎样计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毫升、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出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记量积聚100 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实验过程,并根据上面的积累对积聚 10毫升、50毫升水所需时间进行推测和验证,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 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难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导学案、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500毫升、250毫升、50毫升量杯各一个、漏杯秒表。 学生准备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料准备 1.课前播放歌曲《时钟在说话》,引出时间。 2.提问:我们都用那些工具计时?(学生回答)引出表,然后练习 秒表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提问:那么古人用什么方法计时?(课件出示古代计时工具 的图片),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水测量时间》。1.课前歌曲能放松心情,以更愉悦状态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2.秒表的练习为实验做准备。 二、了解古代水钟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料准备 1. 课件展示“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的水钟,介绍其原理。 2. 学生完成导学案一。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引起探究愿望。 三、滴漏实验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料准备实验一: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 老师介绍实验器材。 2.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3. 学生实验 (1)小组讨论:怎样分工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一个人按住孔,一个人倒水,一个人按表,一个人记录。 注意:松手与计时同时开始!当水量积聚到100毫升时,记下时间,而不是水全部流完才记录时间。 (2)学生实验,并完成导学案中实验一,教师巡视。 4.比较各小组的时间,为什么会有不同?1. 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感受分工明确,合作实验的重要性。 2. 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看似均匀”到“实际不均匀”的探究过程,并发现问题,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小学科学_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以比较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科学探究 记录100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的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科学态度 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史,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测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完成第一次滴漏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 1.每人课前收集各种水钟的资料与图片 2.每个小组一个能容纳300毫升水的塑料瓶子(瓶盖上扎的小孔以直径2毫米左右为宜,孔内插入笔芯,笔芯外套上细橡胶管),竹夹子,一个量筒,铁架台,一个透明水杯,秒表。 【教学流程】 介绍古代水钟引出滴漏实验。 滴漏实验探究滴漏规律。 利用滴漏规律探求古代水钟奥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日晷、圭表,它们是利用光影有规律的运动来计时的,但阴雨天和晚上不能用,你知道古人还有哪些计时工具? 古人还曾经用流水来测量时间,这种计时工具叫水钟。(板书课题:用水测时间) 二、认识古代水钟 课前让大家搜集水钟的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古代两种类型的水钟:谁能说说这两种类型的水钟时如何计时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梳理:古代水钟类型(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 泄水型:利用水下降了多少来计时。 受水型:利用水上升了多少来计时。 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的?流水有规律吗? 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水钟”的制作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我们沿着古人探索的足迹一起研究水钟的秘密吧! 三、滴漏实验 1.这是老师制作的一个简易的水钟模型,用它来做什么呢?(课件出示) 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重复观察几次,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 2.为了测量规范准确,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补充: 松夹子和计时要做到同步。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液面凹面底部齐平。 3.交流:有何发现?(二次数据差不多),说明了什么?其他组有不同的发现需要修改补充吗? 板书: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以比较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4.现在知道了300毫升水里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大约时间,根据测量数据,请大家推测下,量筒内的水积聚到10毫升、50毫升、以及300毫升全部流完水的话,需要多少时间? 请各小组先估算推测,写在实验记录单二的第一列。

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导学案 【探究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用实践来验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探究重点、难点】 重点:滴漏实验 难点:通过记录瓶中100毫升水流出的时间预测50、300毫升水流出的时间,分析数据,得出水流速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学情分析】 通过研究圭表和日晷后,学生对计时工具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这一特点有一定认识。可是太阳钟只是白天使用,对于晚上怎样计时,学生应该说已经有一定的思考,这对于学习这节课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利用水流的特点来计量时间,学生是有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的,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本节课内容,能够理解和利用滴漏计时的原理。 【探究准备】 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塑料瓶、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导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谈话:在古代,人们利用太阳来计时,但到了晚上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交流看法。)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建议:谈话导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也可出示圭表,引导学生明白,太阳钟只能在白天使用,晚上便派不上用场,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 二、科学探究 活动一:古代的水钟

1、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2、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建议:有条件的可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项活动是为第二项活动做好铺垫,是探究滴漏实验的引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大部分的时间分配到“滴漏实验”这个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记录、研讨的时间。)活动二:滴漏实验 1、实验一: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重复几次。 2、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3、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滴入量筒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4、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5、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建议:瓶子小孔的大小关系到流水速度的控制,孔太小会耽误大量时间,学生打孔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最好是教师先打孔;两次滴漏实验,第一次是泄水型的,第二次是受水型的,这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设计出不一样的水钟。)三、活动延伸 设计自己的水钟,探究如何做到让水以固定速度往下流。 (建议: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探究古人是如何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这样安排成课外实践,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空间,也能从中发现水钟计时存在的问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封面)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 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开展推测和验证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构建起水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概念,并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难点: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也就是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的影响。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两个量杯、适量的红色的水、塑料瓶、电子表、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情境引入 1、利用影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 2、并提问题:古人是如何在夜晚和阴天计时的。 二、古代的水钟 1、利用动画出示古代水钟,演示水钟工作过程。 2、解释水钟工作原理,引入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三、滴漏实验

1、挑战一:测量积聚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 (1)学生试测 简介器材,提出要求。 学生试测后,统计数据,交流分析,体验实验的操作需要细致,需要相互合作 (2)实测,统计数据,分析数据 (3)做出解释:相同的水量,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孔,所用的时间基本相等。 2、挑战二:积聚10、5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1)推测分别积聚10、5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 交流:推测结果,并说明推测的依据。 (2)交流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 (4)表达与交流: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3、分析各组数据,找出用时不同的原因。 (1)一号瓶和二号瓶瓶身粗细相同、孔眼大小不同。孔眼大用时短,流得快;孔眼小用时长,流得慢。 (2)二号瓶、四号瓶孔眼大小相同、瓶身粗细不同,水量相同,瓶子细流得快,瓶子粗流得慢。 4、各组还用自己原来的瓶子,实验:把三百毫升水流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科学》五年级下册:3.3《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