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微生物的遗传

8微生物的遗传

8微生物的遗传
8微生物的遗传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微生物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 第四节、 基因突变 第五节、基因重组 第六节、微生物育种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三个经典实验 P204 1、 经典转化试验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F·Griffith 肺炎球菌 Avery 的试验

分别用降解蛋白质、荚膜多糖、 RNA 或DNA 的酶,作用于S 型细胞抽提物,再和活的R 菌混合,在离体的条件下观察转化实验。

2、 2、T2噬菌体的感染试验

3、 3、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试验 朊病毒的思考

具侵染性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蛋白质颗粒

基因和基因组 P207

基因是负载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基因组就是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

因此目前基因组指所有的DNA 序列(结构基因、调控序列和功能尚不清楚的DNA 序列)

最小的基因组 P207

? 总的来说,微生物的基因组都很小。

? 最小的基因组是大肠杆菌的MS2噬菌体,只有3000bp ,含三个基因。

? 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基因组是一种生殖道支原体,含473个基因

第二节、微生物基因组结构 一、大肠杆菌的基因组 P208 1、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3、结构基因单拷贝及rRNA 基因的多拷贝

4、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P207 -P208表8-1

说明基因组DNA 绝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序列 不含内含子或间隔序列。遗传信息是连续的。 注意

个别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 和tRNA 发现有内含子或间隔序列。 大肠杆菌有2584个操纵子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

i 基因P

O Lac Z Lac Y

lac A

有乳糖时

调节蛋白亚基

调节蛋白阻遏蛋白

RNA 聚合酶

i 基因

P O

Lac Z

Lac Y lac A

诱导物乳糖

无活性的

阻遏蛋白

转录翻译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通透酶β-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

mRNA 没有乳糖时

没有乳糖时都不需要,都不合成;有乳糖时,都需要都合成;需要时1:1:1,就能1:1:1,否则浪费或需要一个复杂的调节机构来调节

再如组成核糖体RNA 的16S rRNA 、 23S rRNA 、 5S rRNA 的基因串联在一起转录。

如不在同一转录物中,则有可能比例失调,影响功能,或者需要一个极其复杂的调节的系统.

结构基因单拷贝及rRNA 基因的多拷贝 一家要用的一份,多家要用的多份。

如rRNA 基因7个拷贝,便于在急需蛋白质时合成时,细胞可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核糖体生成 反映了基因组经济而有效的结构。

二、啤酒酵母的基因组 P209

1997年欧、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共96个实验室633位科学家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第一个完成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 1、重复序列多,且具有遗传丰余

2、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有间隔区或内含子 重复序列、遗传丰余

如tRNA 基因有250个拷贝,rRNA 基因有100—200个拷贝。 遗传丰余:功能不清楚的间隔区序列重复 重复序列的意义 进化的策略:

少数基因突变,其它重复基因代替 不同的环境中分别使用功能相同的或者相 似的多个基因的产物

三、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P210

发现于1982年。1996年美国基因组研究所和其他5个单位共40人联合完成其测序

第一个古生菌和自养型生物的基因组序列

完全证实了1977年由Woese 等人提出的三(原)界学说, 是“里程碑”的研究成果。

三原界学说

70年代初Woese 等对200多种原核生物16s rRNA和真核18S rRNA进行研究得出的,即:

所有生物是从共同祖先沿三条路线进化发展的,即形成了三个原界:

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

古细菌独立为界的原因

1、几乎有一半的基因通过同源搜索在现有的基因数据库中找不到同源序列。

如只40%左右的基因与其它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其中有些类似真细菌,有的则类似于真核生物,有的就是二者融合。

60%左右的基因与其它二界生物没有有同源性。

2、一般古生菌基因组在结构上类似于细菌。如环形DNA,功能相关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共转录成一个多顺反子转录子,基本上无内含子,无核膜。

但负责信息传递功能的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则类真核生物、与细菌载然不同。如古细菌RNA聚合酶类同于真核RNA聚合酶II和III,不同于真细菌RNA聚合酶,启动子也类真核,翻译延伸因子类真核。还有5个组蛋白基因可能有真正染色体。

第三节、质粒P211

?游离于细胞染色体外的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DNA分子

?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简称CCC DNA。

?近年在疏螺旋体、链霉菌和酵母菌中也发现了线型双链DNA 质粒和RNA质粒。

?质粒对生物不是必需的,但赋予某些特性。

从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大多是三种构型:CCC型、OC型、L型

质粒类型P212

根据质粒所编码的功能和赋予宿主的表型效应

1、F因子

2、R因子

3、COL因子

4、毒性质粒

5、代谢质粒

6、隐秘质粒

1、F因子,又称致育因子或性因子

大肠杆菌决定性别的质粒

F因子------性菌毛-----雄性

雄性:根据F因子存在的方式的不同分为

F+菌株(F因子游离)

Hfr菌株(F因子整合在核染色体组上)

F’菌株雌性:没有F因子则无性菌毛称为F-菌株

F’因子和F’菌株

F’因子:游离但携带有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特

殊F因子

F’菌株:携带有F’因子的菌株

2、R因子,又称抗性因子,R质粒

主要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二大类

带有抗药性因子的细菌有时对于几种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呈现抗性;

许多带有抗重金属R质粒能使宿主细胞对许多金属离子呈现抗性,包括碲、砷、汞、镍、钴、银、镉等。

许多R因子也致育因子作用。

3、COL因子即产大肠杆菌素因子

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而得名。

大肠杆菌COL因子——产大肠杆菌素

可以杀死近缘(其他肠道细菌)且不含COL质粒的菌株,而自身不受其产生的细菌素的影响

(COL因子本身偏码一种免疫蛋白)。

许多细菌可产生------细菌素

细菌产生的一种能抑制甚至杀死密切相关种类或者同一种的不同菌株的物质

如一种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A)能强烈地抑制某些G+细菌生长,而被用于食品保藏。

4、毒性质粒

5、代谢质粒

质粒上携带有能降解某些基质的酶的基因

只在假单胞菌属中发现

能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降解成能简单形式,尢其是对一些有毒的化合物,如芳香族化合物,农药、辛烷和樟脑等,在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

6、隐秘质粒

可检测到,但不显示任何表型效应

如酵母菌的2μm质粒

1、抗性突变型(Strr— Strs )

2、形态突变型(细胞、菌落和噬菌斑形态改变)

3、产量突变型(青霉素500倍)

4、发酵突变型(能发酵某种糖到不能发酵该糖)

5、毒力突变型

6、营养缺陷型(Met—)

营养缺陷型P218

野生型:从自然界分离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前的原始菌株,均称野生型。

营养缺陷型: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的突变型,因而只能在加有该营养物或其前体物的培养基中生长。

与营养缺陷型相关的几个概念

1、基本培养基(MM)

?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组合培养基,称基本培养基。

?不同微生物的基本培养基是很不相同的,有的极其复杂,如一些乳酸菌,酵母菌或梭菌;有的极其简单,如大肠杆菌的基本培养基。

?相应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所有营养缺陷型菌株都不能生长

2、完全培养基(CM)

?凡可满足某微生物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要求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一般可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如蛋白胨或酵母膏等)

?相应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和所有营养缺陷型菌株都能生长。

二、突变的特点p219

1、不对应性

突变的性状和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2、自发性

3、独立性

4、稀有性(10-6~10-10)

5、诱发性(诱发剂可提高突变的频率,本质无差别)

6、稳定性(突变性状可遗传)

7、可逆性(正向突变、回复突变)

三、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验证

、变量试验

、涂布试验

、平板影印培养试验

、转化

DNA片段,整合

供体DNA一般双链

(线状双链,在细胞内

以单链整合;质粒;噬

菌体DNA,叫转染)

DNA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感受态的决定因素

细胞遗传性决定

和菌龄有关(有些菌种感受态出现在指数期后期,一些出现在指数期末及稳定期)

环腺苷酸CAmp可提高10000倍

Ca2+能促使细胞进入感受态

感受态出现过程

细胞分泌一种小分子蛋白质,成为感受态因子,感受态因子又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质的表达,其中一种是自溶素,它的表达使细胞表面的DNA结合蛋白及核酸裸露出来,使其具有DNA结合活性。

转化过程

每个受体细胞表面约有30 -80个转化因子(DNA) 结合点,当转化因子结合到受体表面结合点上时,DNA一条链被受体细胞膜上的核酸酶分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质结合,进入受体细胞,通过整合与受体细胞进行基因重组

2、接合

?定义: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

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

F+菌株×F-菌株

3、转导

?定义:遗传物质通过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

携带而转移的基因重组

普遍性转导

定义

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任何DNA小片段的“误包”,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

噬菌体

一般烈性噬菌体,也可温和噬菌体

效率:低

局限性转导

定义: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

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效率:高

第六节微生物育种

一、基因突变与育种

二、基因重组与育种

?原核生物基因重组与育种

转化

转导

接合

原生质体融合

?真核生物基因重组与育种

有性杂交P244

定义:指性细胞的接合和随之发生的染色体重

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

条件:凡能产生有性孢子的酵母菌和霉菌,原则

上都可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

准性生殖

?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有性生殖更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

?它可以使同种生物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且不以减数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常见于某些真菌,尤其是半知菌中

准性生殖的过程

1、菌丝联结

2、形成异核体

3、核融合

4、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

菌丝联结

形态没有差别但遗传上有差别的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的单倍体体细胞

频率低

形成异核体

异核体:同时有两种或以上基因型核的细胞,独立生活

核融合双倍体

百万分之一频率

理化因素可提高

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

?体细胞交换: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体细胞染色体间的交换,也叫有丝分裂交换。

返回

准性杂交的应用

2、强制异合

3、移单菌落

4、验稳定性

5、促进变异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答案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填空题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和。而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 是、、和 细菌转化噬菌体感染植物病毒重建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法 2.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Griffith转化因子 3.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无毒的R型细胞(活R菌) 32 4.AlfredD.Hershey和MarthaChase用P 35 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全部遗传信息 5.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 ______也是遗传物质。RNA 6.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 称______。 单倍体二倍体 7.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 颠换 8.______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Col 9.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重组形式有4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10.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_______,能清除或纠正不正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 伤,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 修复系统 11.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 基本培养基 12.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而未混合的两亲菌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长出的原养型菌 落是两菌株之间发生了遗传_______和_______所致。 交换重组 13.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 而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普遍性局限性 14.基因突变具有7个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微生物学教案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还是核酸,曾是生物学中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1944年Avery等人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验,无可辨驳地证实遗传的物质基础不是蛋白质而是核酸,并且随着对DNA特性(结构的多样性,自体复制特性等)的了解,“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基础”这一生物学中的重大理论才真正得以突破。下面分别介绍以DNA和RNA为遗传物质基础的微生物学实验证据。 一 DNA作为遗传物质 1.Griffith的转化实验 1928年英国的一位细菌学家F.Griffith将能使小鼠致死的SⅢ型菌株加热杀死,并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而且也不能从小鼠体内重新分离到肺炎球菌。但是当他们进一步将加热杀死,已无致病性的SⅢ菌和小量活的非致病的R型菌(由SⅡ型突变而来)一起注入小鼠体内后,意外地发现小鼠死了,而且从死的小鼠中分离到活的SⅢ型菌株(注意不是SⅡ型)。显然,小鼠致死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些SⅢ型菌的毒性作用,那么这些SⅢ菌从何而来呢?实验不难证明注入小鼠体内的SⅢ菌已全部被杀死,因此不可能是SⅢ的残留者,同时,也不可能是R型回复突变所致,因为来自SⅡ型的R型的回复突变应为SⅡ型而不是SⅢ型。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活的、非致病性的R型从已被杀死的SⅢ型中获得了遗传物质,使其产生荚膜成为致病性的SⅢ型。Griffith将这种现象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几年后,这一现象在离体条件下进一步得到证实,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factor)。Griffith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虽然当时还不知道称之为转化因子的本质是什么,但是他的工作为后来Avery等人进一步揭示转化因子的实质,确立DNA 为遗传物质奠定了重要基础。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 Avery和他的合作者C.M.Macleod和M.J.McCarty为了弄清楚Griffith实验中的转化因子的实质,他们分别用降解DNA、RNA或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选择性地破坏这些细胞成份,然后分别与无毒的R型细胞混合,观察转化现象的发生。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作用,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并在1944 年发表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为Griffith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提供了第一证据。为了消除“蛋白质论”者的怀疑,Avery等人将DNA抽提出来,进行不断的纯化,直到1949年,作为转化因子的DNA已纯化到所含蛋白质只有0.02%,这时的转化效果非但不减少反而增加,并随DN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已充分获得证实。 3.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 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为了证实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他们用 P32标记病毒的DNA,用S35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然后将这两种不同标记的病毒分别与其宿主大肠杆菌混合。结果发现,用含有S35蛋白质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大多数放射活性留在宿主细胞的外边,而用含有P32DNA的T2噬菌体与宿主细菌混合时,则发现P32DNA注入宿主细胞,并产生噬菌体后代,这些T2噬菌体后代的蛋白质外壳的组成、形状大小等特性均与留在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一模一样,说明决定蛋白质外壳的遗传信息是在DNA上,DNA携带有T2的全部遗传信息(图8-1)。 图8-1 T2噬菌体的实验

8微生物的遗传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微生物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 第四节、 基因突变 第五节、基因重组 第六节、微生物育种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三个经典实验 P204 1、 经典转化试验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F·Griffith 肺炎球菌 Avery 的试验 分别用降解蛋白质、荚膜多糖、 RNA 或DNA 的酶,作用于S 型细胞抽提物,再和活的R 菌混合,在离体的条件下观察转化实验。 2、 2、T2噬菌体的感染试验 3、 3、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试验 朊病毒的思考 具侵染性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蛋白质颗粒 基因和基因组 P207 基因是负载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基因组就是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 因此目前基因组指所有的DNA 序列(结构基因、调控序列和功能尚不清楚的DNA 序列) 最小的基因组 P207 ? 总的来说,微生物的基因组都很小。 ? 最小的基因组是大肠杆菌的MS2噬菌体,只有3000bp ,含三个基因。 ? 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基因组是一种生殖道支原体,含473个基因 第二节、微生物基因组结构 一、大肠杆菌的基因组 P208 1、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3、结构基因单拷贝及rRNA 基因的多拷贝 4、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P207 -P208表8-1 说明基因组DNA 绝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序列 不含内含子或间隔序列。遗传信息是连续的。 注意 个别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 和tRNA 发现有内含子或间隔序列。 大肠杆菌有2584个操纵子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 i 基因P O Lac Z Lac Y lac A 有乳糖时 调节蛋白亚基 调节蛋白阻遏蛋白 RNA 聚合酶 i 基因 P O Lac Z Lac Y lac A 诱导物乳糖 无活性的 阻遏蛋白 转录翻译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通透酶β-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 mRNA 没有乳糖时 没有乳糖时都不需要,都不合成;有乳糖时,都需要都合成;需要时1:1:1,就能1:1:1,否则浪费或需要一个复杂的调节机构来调节 再如组成核糖体RNA 的16S rRNA 、 23S rRNA 、 5S rRNA 的基因串联在一起转录。 如不在同一转录物中,则有可能比例失调,影响功能,或者需要一个极其复杂的调节的系统. 结构基因单拷贝及rRNA 基因的多拷贝 一家要用的一份,多家要用的多份。 如rRNA 基因7个拷贝,便于在急需蛋白质时合成时,细胞可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核糖体生成 反映了基因组经济而有效的结构。 二、啤酒酵母的基因组 P209 1997年欧、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共96个实验室633位科学家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第一个完成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 1、重复序列多,且具有遗传丰余 2、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有间隔区或内含子 重复序列、遗传丰余 如tRNA 基因有250个拷贝,rRNA 基因有100—200个拷贝。 遗传丰余:功能不清楚的间隔区序列重复 重复序列的意义 进化的策略: 少数基因突变,其它重复基因代替 不同的环境中分别使用功能相同的或者相 似的多个基因的产物 三、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P210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e)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基因型(geno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表型(pheno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饰变(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8.1.1 三个经典实验 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2.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微生物基因组随不同类型表现出多样性。 8.2.1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拟核,nucloid)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其上结合有类组蛋白蛋白质和少量RNA分子,使其压缩成脚手架形的(scaffold)致密结构(大肠杆菌DNA分子长度是其菌体长度的1000倍,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压缩进细胞中)。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于1997年由Wisconsin大学的Blattner 等人完成。 大肠杆菌基因组结构特点:

微生物遗传题库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优点是 ( )。 选项A)生长快速 选项B)易得菌体 选项C)代谢类型多 选项D)所有以上特点 答案:D 2.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遗传型是指生物的 ( )。 选项A)蛋白质序列 选项B)氨基酸序列 选项C)核苷酸序列 选项D)多肽序列 答案:C 3.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变异是一种发生在什么层次的改变 ( )。 选项A)表型层次 选项B)遗传层次 选项C)代谢层次 选项D)翻译层次 答案:B 4.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

红色灵杆菌在不同温度培养时出现的菌落颜色的变化属于 ( )。选项A)变异 选项B)修饰 选项C)饰变 选项D)退化 答案:C 5.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识记转录是 ( )。 选项A)DNA转变成RNA 选项B)DNA转变蛋白质 选项C)RNA转变成DNA 选项D)RNA转变蛋白质 答案:A 6.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识记催化转录作用的酶是 ( )。 选项A)DNA聚合酶 选项B)RNA聚合酶 选项C)反转录酶 选项D)转录酶 答案:B 7.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难认知度:识记基因重组是 ( )。 选项A)遗传物质交换 选项B)基因重新组合 选项C)基因共同表达 选项D)遗传物质交换和基因重组

答案:D 8.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供体是 ( )。 选项A)提供交换DNA的生物 选项B)接收DNA的生物 选项C)提供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选项D)接收蛋白质的生物 答案:A 9.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受体是 ( )。 选项A)接受交换RNA的生物 选项B)接受交换DNA的生物 选项C)提供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选项D)接收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答案:B 10.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识记下列属于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是 ( )。 选项A)接合作用 选项B)转化作用 选项C)准性生殖 选项D)转导作用 答案:D 11.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认知下列不属于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是 ( )。 选项A)孢子杂交 选项B)转化作用 选项C)接合生殖

8.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汇总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 一、名词解释: 遗传型;表型;表型饰变;质粒;基因突变;诱变育种;营养缺陷型;完全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细菌的基因重组;转化;局限性转导;接合;双重溶源菌 二、填空题 1.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 2.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3.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P32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35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4.H. Fraenkel 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______也是遗传物质。 5.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______。6.近年来对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表明,能进行独立生活的最小基因组是一种______,只含473个基因。 7.大肠杆菌基因组为______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______。 8.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______,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______,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9.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______。 10.詹氏甲烷球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完全证实了1977年由______等人提出的______。因此有人称之为“里程碑”的研究成果。 11.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3种类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2.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需采用_______的方法进行分离。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或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选择性地破坏这些细胞成分,然后分别与无毒的R型细胞混合;结果发现,只有( )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作用,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1)RNA (2)蛋白质 (3)DNA (4)毒素 2.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由于现在发现许多调控序列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 )。 (1)RNA序列 (2)DNA序列 (3)调控序列 (4)操纵子序列 3.最小的遗传单位是( )。 (1)染色体 (2)基因 (3)密码子 (4)核苷酸 4.大肠杆菌及其他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就是以( )形式在细胞中执行着诸如复制、重组、转录、翻译以及复杂的调节过程。 (1)环状 (2)核酸 (3)真核 (4)拟核 5.大肠杆菌中,有些功能相关的RNA基因串联在一起,如构成核糖核蛋白体的3种RNA基因转录在同一个转录产物中,它们依次是16SrRNA、23SrRNA、5SrRNA。这3种RNA在核糖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习题 一、填空题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三个经典实验。 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 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 5、质粒通常以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型、型和型。 6、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和。 7、在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而在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和过程 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遗传。 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 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二、选择题 1、最小的遗传单位是()。 (1)染色体(2)基因(3)密码子(4)核苷酸 2、细菌直接摄取外界游离的DNA片段发生变异称为() (1)转导(2)转化(3)接合(4)转换

3、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由于现在发现许多调控序列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 (1)RNA序列(2)DNA序列(3)调控序列(4)操纵子序列 4、琼脂糖胶电泳是根据()和电泳呈现的带型将染色体DNA与质粒分开。(1)数量(2)相对分子质量大小(3)凝胶用量(4)线型结构 5、由于个别碱基的置换、插入或缺失引起的突变称为() (1)染色体突变(2)基因突变(3)自发突变(4)人工诱导突变 6、插入顺序和转座子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携带有编码转座酶的基因,该酶是转移位置,即转座所必需的;另一共同特征是它们的两端都有()。(1)反向末端重复序列(2)不同源序列 (3)同源序列(4)不重复序列 7、Mu噬菌体是一种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噬菌体,其基因组上除含有为噬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因外,还有为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因此它也是最大的()。 (1)噬菌体(2)插入顺序 (3)转座子(4)转座因子 8、F‵是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F‵×F—的杂交与F‵×F—不同的是给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起转入受体细胞,并且不需要整合就可以表达,实际上是形成一种部分二倍分二倍体,此时的受体细胞也就变成了()。(1)F+ (2)F‵(3)F—(4)F 9、形成转导颗粒的噬菌体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烈性的,主要的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的(),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 (1)裂解机制(2)包装机制(3)识别机制(4)侵入机制 10、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 (1)重组频率(2)融合频率(3)突变频率(4)调控频率 三、是非题 1、Avery和他的合作者C.M.Macleod和M.J.McCarty为了弄清楚Griffith实验中的转化因子的实质,他们分别用降解DNA、RNA或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度的S

第8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练习题试卷部分

第8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练习题试卷部分 一、选择题(20小题) 1.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B )。 A.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C.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D.平板影印培养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2.当根癌土壤杆菌感染植物细胞之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核染色体组上的细菌DNA是(B)。 A.完整的Ti质粒; B.只是Ti质粒中的T-DNA小片段; C.完整细胞染色体DNA; D.Ti质粒并携带部分细菌染色体DNA。 3.抗阻遏突变株是由于( B)发生突变产生的。 A.调节基因或启动子; B.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 C.调节基因或结构基因; D.启动子或操纵基因。 4.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即(B)。 A.形态突变株; B.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C.产量突变株; D.抗原突变株。 5.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即(C )。 A.形态突变株; B.抗原突变株; C.条件致死突变株; D.产量突变株。 6.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它是(D )。 A.形态突变株; B.抗原突变株; C.产量突变株; D.抗性突变株。 7.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非选择性突变株,它是(B)。 A.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B.产量突变株; C.抗性突变株; D.条件致死突变株。 8.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非选择性突变株,它是(B )。 A.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B.形态突变株; C.抗性突变株; D.条件致死突变株。 9.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非选择性突变株,它是(B)。 A.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B.抗原突变株; C.抗性突变株; D.条件致死突变株。 10.下列有一类突变株不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即(C )。 A.营养缺陷型; B.抗性突变株; C.抗原突变型; D.温度敏感突变株。 11.产生温度敏感突变株(T S)是由于突变导致了(A )。 A.某些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和稳定性发生了改变; B.某些重要蛋白质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C.某些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D.DNA分子GC含量发生改变。 12.下列有一种特性不属于基因突变的特点,它是(A )。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 一.选择题: 71085.71085.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 A.A.缺失 B.B.插入 C.C.颠换 D.D.转换 答:() 71086.71086.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 A.缺失 B.插入 C.颠换 D.转换 答:() 71087.71087.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A.接合和转化 B.转导和转化 C.接合和转导 D.接合 答:()

71088.71088.转化现象不包括 A.DNA的吸收 B.感受态细胞 C.限制修饰系统 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答:() 71089.71089.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A.生长速度快 B.易得菌体 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D.所有以上特点 答:() 71090.71090.转导噬菌体 A.仅含有噬菌体DNA 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 C.对DNA酶是敏感的 D.含1至多个转座子 答:() 71091.71091.在Hfr菌株中: A.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 B.在接合过程中,F因子首先转移

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 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答:() 71092.71092.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 A.AGGCAA B.CTTTGA C.GUAAAU D.CGGAGA 答:() 71093.71093.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A.青霉素 B.紫外线 C.丫啶类染料 D.转座子 答:() 71094.71094.在大肠杆菌(E.coli)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 __________水平上。 A.转化 B.转导 C.转录 D.翻译 答:() 71095.71095.转座子___________。

第8章微生物的遗传

第8章微生物的遗传 一、术语及名词 1.基因组(genome) 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且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组成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2.拟核 (nucliod)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的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称为拟核。 3.遗传丰余 (genetic redundancy) 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以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称之为遗传丰余。 4.质粒(plsmid) 细胞中除染色体以外的一类遗传因子,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5.转座因子(transposableelement) 也是细胞中除染色体以外的一类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 6.质粒的不亲和性(incompatibility) 如果将一种类型的质粒通过接合或其他方式(如转化)导人某一合适的但已含另一种质粒的宿主细胞,只经少数几代后,大多数子细胞只含有其中一种质粒,那么这两种质粒便是不亲和的(incomp atible),它们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胞中。质粒的这种特性称为不亲和性(incompa tibility)。 7.消除(curing) 所谓消除是指细胞中由于质粒的复制受到抑制而染色体的复制并未明显受到影响,细胞可继续分裂的情况下发生的质粒丢失。质粒消除可自发产生,也可通过人工处理提高消除率。 8.插入突变(insertionmutation) 当各种IS、Tn等转座因子插入到某一基因中后,此基因的功能丧失,发生的突变。 9.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而导致的遗传变化称为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其发生变化的范围很小,所以又称点突变(point mutat ion)或狭义的突变 10.同义突变(same—sense mutation) 这是指某个碱基的变化没有改变产物氨基酸序列的 密码子变化,显然,这是与密码子的简并性相关的。 11.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是指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的改变。有些 错义突变严重影响到蛋白质活性甚至使之完全无活性,从而影响了表型。如果该基因是必需基因,则该突变为致死突变(1ethalmutation)。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一.选择题: 149 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 A. 缺失 B. 插入 C. 颠换 D. 转换 答:( ) 150 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 A.缺失 B.插入 C.颠换 D.转换 答:( ) 151 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 A.接合和转化 B.转导和转化 C.接合和转导 D.接合 答:( ) 152 转化现象不包括 A.DNA的吸收 B.感受态细胞 C.限制修饰系统 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答:( ) 153 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 A.生长速度快 B.易得菌体 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D.所有以上特点 答:( ) 154 转导噬菌体 A.仅含有噬菌体DNA 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

C.对DNA酶是敏感的 D.含1至多个转座子 答:( ) 155 在Hfr菌株中: A.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 B.在接合过程中,F因子首先转移 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 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 答:( ) 156 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 A.AGGCAA B.CTTTGA C.GUAAAU D.CGGAGA 答:( ) 157 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 A.青霉素 B.紫外线 C.丫啶类染料 D.转座子 答:( ) 158 在大肠杆菌(E.coli)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水平上。 A.转化 B.转导 C.转录 D.翻译 答:( ) 159 转座子___________。 A.能从DNA分子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 C.是一种碱基类似物 D.可引起嘌呤和嘧啶的化学修饰 答:( ) 160 当F+F-杂交时 A.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细胞中 B.F-菌株几乎总是成为F+

8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一节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 第三节基因重组和杂交 第四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及保藏 常用术语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间不同个体不完全相同。 遗传型:生物的全部遗传因子及基因。 表型(表现型):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 下通过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等生物学特征的总和。 第一节 一、证明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遗传物质是DNA 2.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且其中含有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3.植物病毒重建实验---遗传物质是RNA 二、基因组(genome) 基因组是指单倍体细胞中所含的全套遗传物质。 三、质粒(plasmid) 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质粒所含的基因对宿主细胞一般是非必需的。 根据质粒所编码的功能和赋予宿主的表型效应,可将其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1.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又称F质粒,其大小约100kb,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接合作用)有关的质粒。 携带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相当于雄性),无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相当于雌性)。 F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菌株称之为高频重组菌株(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简称Hfr)。 2.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包括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二大类,简称R质粒。抗性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是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产细菌素的质粒(Bacteriocin production plasmid) 细菌素一般根据产生菌的种类进行命名: 大肠杆菌(E. coli)产生的细菌素为colicins(大肠杆菌素),而质粒被称为Col质粒。 4.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编码各种毒力因子 5.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 如假单胞菌: 具有降解一些有毒化合物,如芳香簇化合物(苯)、农药(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辛烷和樟脑等的能力。 6.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 四、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TE) 转座因子是细胞中能改变自身座位的一段DNA序列。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三种类型: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转座子(transposon,Tn) 某些特殊噬菌体(如Mu、D108)。 第二节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 第四节基因突变(mutation) 一、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 突变:自发突变:环境因素的影响,DNA复制过程的偶然错误等而导致,一般频率较低,通常为10-6-10-9。 诱变: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对生物体的DNA进行直接作用,突变以较高的频率产生。 (一)突变率和基因符号: 微生物发生突变的强弱用突变率表示。所谓突变率是指每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概率。突变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 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的内切酶。

11.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的一个群体可以是质粒,也可以是基因组相同的细菌细胞群体。作为动词,克隆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 填空 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的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和切除修复. 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5.基因中碱基的置换(substitution)是典型的点突变。置换可分两类: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被称为转换;而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被称为颠换。 6.诱变剂导致DNA序列中增添(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7.DNA序列通过非同源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转移到同一染色体上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的现象,被称为转座.凡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称转座因子,包括原核生物中的插入顺序转座子和E.coli的Mu噬菌体. 8.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死亡率可明显降低,此现象称为光复活.最早是1949年有A.Kelner在灰色链霉菌中发现.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习题集,答案

1.Griffith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转化因子。 2.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无毒的R型细胞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3.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P32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35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全部遗传信息。 4.H. Fraenkel 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5.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 6.近年来对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表明,能进行独立生活的最小基因组是一种生殖道支原体,只含473个基因。 7.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拟核。 8.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9.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重复,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遗传丰余。 10.詹氏甲烷球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完全证实了1977年由Woese等人提出的三域学说。因此有人称之为“里程碑”的研究成果。 11.詹氏甲烷球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其中有的类似于真细菌 ,有的则类似于真核生物,有的就是两者融合。 12.质粒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CCC型、OC L 型。 13Col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大肠菌素是一种细菌蛋白,只杀死近缘且不含。Col 质粒的菌株,而宿主不受其产生的细菌素的影响。 14.用一定浓度的吖啶橙染料或其他能干扰质粒复制而对染色体复制影响较小的理化因子处理细胞,可消除质粒。 15.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3种类型:.插入顺序_、转座子和某些特殊病毒。 16.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修复系统,能清除或纠正不正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伤,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 17.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选择培养基(或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需采用影印平板的方法进行分离。 18.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而未混合的两亲菌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长出的原养型菌落是两菌株之间发生了遗传交换和重组所致。 19.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而在局限性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20.根据感受态建立方式,可以分为自然遗传转化和人工转化,前者感受态的出现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后者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或人为地将DNA导人细胞内。 21.大多数酵母菌株含有一种称之为2μm的质粒,它们是封闭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周长约6Kb,以高拷贝数存在于酵母细胞中,每个单倍体基因组含60-100个拷贝,约占酵母细胞总DNA的30%。 22.线粒体的核糖体在大小上类似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近缘关系,支持真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是由内共生细菌演化出来的假设。 23.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准性生殖_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准性生殖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