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富民不仅向佃户提供土地、耕牛、种子、农具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投入大量生产成本,而且对生产过程也非常关心。苏洵说富民对佃户“鞭笞驱役”,应有言过其实者,但其所反映的富民驱使督促佃客耕种土地,并对相关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则应是租佃制下富民群体之共同行为特征。胡宏言,“夫客户,依主户以生,当供其役使,从其约束者也”。其所谓“约束”者,当是指富民主户对客户的日常管理。他还列举了一些不从“约束”的表现,其中一条便是“习学末作,不力耕桑之业”。由此可见富民对佃客的日常“约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

这还可用宋代官田出租的“监庄”之制观照加以说明。官府将系官之田出租给佃户,招募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可影响到其秋成收入;官府根据所收秋成之多寡推赏,实质是对富民“监庄”之功效高低的酬奖;官府只招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说明富民已具备相关“监庄”之经验,而其经验的获得,当与他们对其私有庄田出租管理的实践密不可分。进而言之,富民将私田出租,其监督与否及管理水平之高低,应同样会影响其收成之多寡,也就决定了富民一般会对其佃户生产进行“监庄”性质的管理。实际上,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是全面而细致的,包括收获环节也不放过,即使遭遇酷暑天气时也是如此。正因为富民参与到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其田“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收成,与“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由此难获“美稼”的少地自耕者形成鲜明对比。

从佃客方面来讲,虽然取得完整的土地佃权进行经营是其根本利益之所在,但由于其贫困的经济状况,需要富民“借贷赒给无所不至”,甚至“借贷种种,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而富民关心佃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本望租课,非行仁义”,为保证其收成所得,他们往往要考虑对佃户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迫使佃户接受一些影响其自主经营的契约条款。且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于是形成了一个竞争性租佃市场”。这个市场存在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由于竞争,使佃农不得不考虑如何种好自己承佃的土地,以保证自已租佃权的稳定”,同样也会加重佃户自主经营权的非完整性,让佃户接受富民对自己生产活动的管理与干预,上引苏洵与胡宏所言就可见一斑。在宋代的两浙和江东路等地区,定额租逐渐取代分成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态,佃户虽然因此而增加了收入风险,可其经营自主性却得到了加强。但即使是在这种租佃模式下,主家也当不会完全放弃对其佃客生产活动的管理与监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民向佃户投入大量生产成本,为了保证其收成所得的实际利益,他们必然关心佃户的整个生产过程,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督促管理。

B.佃客难以获得完整的自主经营权,这是因为即使他们不需要富民的帮助,富民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会对他们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

C.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越来越多,佃户之间为了租用富民田地形成竞争,这样,富民对佃户生产活动的管理与干预也就更容易了。

D .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全面细致,特别是遭遇酷暑等恶劣天气时,为了提高粮食的产和品质,监督与管理会更加严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严格监督与管理,决定了富民收成的多寡,在地租形态由分成租转变为定额租之后也是如此。

B. 不管是苏洵说的“鞭笞驱役”还是胡宏说的“约束”,实际上都是指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的管理与监督行为。

C.佃客希望取得完整的土地佃权,但很多方面需要富民的帮助与支持,因而他们不得不接受富民对生产过程的干预。

D.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佃农在租佃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削弱,因为他们要考虑如何拥有稳定的租佃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富民具有管理庄田出租的经验,官府将官田出租给佃户时,会招募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来代为监督与管理。

B.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全面而细致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收成,这是少地自耕者难以企及的。

C.定额租取代分成租形态,增加了佃户收入的风险,而主家每年都有固定收成,从而加重了富民对佃户的剥削程度。

D.在租佃关系中,富民根据佃户所需,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帮助,这是富民为了保证自己的收成所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备受关注的2016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273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独自收入囊中。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

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10月3日接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通知时,他说:“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之所以能走上这条科研之路,和他一直信奉的科研准则有直接关系——“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

1963年,大隅良典进入东京大学学习,随后他果断选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的未来之路。1974年年底,他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师从197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1977年大隅良典回国担任研究助理,直到1986年才晋升为讲师,两年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才得以开展独立研究,此时他已43岁,但随后很快即做出“诺奖级”工作。1996年大隅良典来到国立基础生物研究所之后才成为正教授,距离他回国已将近20年。对于这样美妙的基础研究,大隅良典付出了足够多的耐心。

2012年获得“京都奖”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做研究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真的被一个课题吸引,并且对它感兴趣,那么你肯定会克服所有障碍,即便你的工作一时未获得赏识。人只能活一次。在所有事情都说完了做好了之后,你终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取材于2016年10月4日《中国科学报》)

材料二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华美实验学校第一次月考

高二级语文试题

2016年10月3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两人合办过4期“中日细胞自噬研讨会”。张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先生做了很多极其重要的工作,但从来不追求CNS(Cell、Nature 和Science三种最重要的期刊)。他批评过度追逐CNS的评估体系,认为CNS也有不少文章是错的;文章发出来就可以,重要的是工作扎实。”今年7月,大隅良典还在《发育细胞》杂志上发了一篇自噬机制的重要论文。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

大隅良典4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他坦承,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减少,科研经费也不足。他担忧当前重视应用研究的社会现状,认为“有用”这个词戕害社会,妨害基础科学。大隅良典说,现在的日本硕士研究生出于现实考虑,很难做出继续攻读博士课程的决定。他希望能让年轻人考虑5年、10年后的事情。(取材于2016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

1945年2月,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排行老四。祖父长沼贤海,是日本史学者、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他的父亲大隅芳雄是九州大学工学部矿山学教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用在大隅良典身上最确切不过。他对科学的兴趣萌发于对科学书籍的阅读。比他年长12岁的大哥大隅和雄,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为激活弟弟热爱科学的神经末梢,不惜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其购买科普书籍。大隅良典在很多场合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时,总是津津乐道,这些书主要包括八杉龙一的《生物的历史》、迈克尔·法拉第的《蜡烛的科学》、三宅泰雄的《空气的发现》等等,是这些科普读物在年少的大隅良典身上播撒了科学的种子,是这些书籍启蒙了他日后走向科学研究的殿堂。

大隅从小体弱多病,家住福冈市郊外,朋友大多是农家子弟,一到夏天他们便相约在一起捞鱼抓虾,捕获昆虫,寻觅萤火虫,采摘野芹菜、野草莓等。此外,大隅还喜欢摆弄显微镜、试管之类,还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

“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时候,大隅不由感言。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隅良典在获得诺奖后,忠告年轻科学研究者,要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与其进行大家都在从事的研究,不如从事别人没有触及过的研究。

B.上述三段材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小即有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提倡踏实严谨治学的目光长远的科学家形象。

C.从大隅良典幼时的成长经历可知,他之所以能斩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有浓厚的家庭学术氛围、科学书籍的启蒙以及丰富的自然体验。

D.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仍旧为日本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现象深表忧虑。

5.材料中有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大隅良典的经历对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有何启示。(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死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B.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年三十下午,母亲、妹妹、父亲包饺子,不让我和徐美红帮忙,丢猪后给徐美红打圆场,说明他们把来自大城市的徐美红看得格外尊贵。

E.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一气之下,她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8.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皮豹子,渔阳人也。少有武略。泰常中,为中散。太武时,为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又拜选部尚书。后除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镇长安。坐盗官财,徙.于统万。真君

..三年,宋将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杨难当,遂陷仇池。太武征豹子,复其爵位,寻拜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并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命诸将,十道并进。四年正月,豹子进击乐乡,大破之。宋使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镇仇池,至汉中,闻官军已西,惧不敢进。豹子与司马楚之至浊水,击禽崇之,尽虏其众,仇池平。未几,诸氐复推杨文德为主以围仇池,古弼讨平之。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寻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宋复遣杨文德、姜道盛寇浊水,别遣将青阳显伯守斧山,以拒豹子。浊水城兵射杀道盛。豹子至斧山,斩显伯,悉俘其众。

初,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人叛应文德,诏豹子讨之。文德阻兵固险,以拒豹子。文德将杨高来降,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宋白水太守郭启玄率众救文德,豹子大破之。启玄、文德走还汉中。

兴安

..二年,宋遣萧道成等入汉中,别令杨文德、杨头等率氐、羌围武都。豹子分兵将救之,闻宋人增兵益将,表状求助。诏高平镇将苟莫干率突骑二千以赴之,道成等乃退。征豹子为尚书,出为内都大官。宋遣其将殷孝祖修两当城于清东,以逼南境。天水公封敕文击之,不克。诏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助击之。宋瑕丘镇遣步卒五千助戍两当,豹子大破之。追至城下,其免者千余人而已。既而班师。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寻以前后战功复擢为内都大官。

卒,文成追惜之,赠.淮阳王.,谥曰襄。子道明袭。(选自《北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B.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C.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D.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公”“王”都是古时的爵位封号,其中“王”为最高爵位。

B.“赠”表示朝廷对已逝官员的职位或爵位进行追封,如赠太子太保。

C.“徙”表示官职的调动,“徙于统万”指将皮豹子调到统万去任职。

D.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如“真君”“兴安”等,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皮豹子少有武略,被皇上器重,多次授官封爵,号“征西大将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B.皮豹子骁勇善战,被派往仇池镇守的宋将胡崇之听说他率领官军西进,恐惧不敢前。

C.皮豹子作战稳健,在武都之战中,宋人增兵益将,豹子向皇上请求增援,以保证取得胜利。D.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仇池之围解除后,他想退兵,但被古弼用语言说服而放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

(2)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注】①卢子蒙侍御:卢子蒙,作者友人,姓卢名贞;微之,即元稹,字微之,别称元九,为作者挚友。②咸阳坟: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卒于鄂州,葬于咸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标题交代了本诗写作缘由:阅览卢侍御旧诗,发现卢侍御与元微之唱和之作,而抚今追昔写下这首七律。

B.首联说自己与卢贞有相见恨晚之感,早年听到挚友元稹吟诵卢诗,追溯往事,借元稹以引出卢贞。

C.颔联用对偶手法说今日与卢贞聚首,批阅卢贞的旧卷,多有赠元稹之诗,为后文写元稹去世做铺垫。

D.本诗有叙有议,着重刻画主观心理,以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将细微深婉的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

E.颈联直抒胸臆、言浅意丰:思念故友,两人情难自禁而老泪纵横,别有一种伤心之事,实难探知。

15.请从情景关系这一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尾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诗人的邀请下,琵琶女在讲述完自己的身世以后进行了第二次演奏,结果演奏声“________________”,最后导致“________________”。

⑶苏轼在《赤壁赋》中,回想曹孟德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曾在长江岸边高举酒杯,“”,高声吟咏出千古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场面,如在眼前。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家梁思成就高瞻远瞩

....地提出完整保留老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可惜经历大拆大建运动的北京城如今已失去了古城的韵味。

②“蹭网”曾经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

....,从人均消费好几百的私家菜馆到路边烧烤摊,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③这个建筑设计事务所设在绿地中央广场的顶层,在这里,员工们可以居高临下

....地看到整个南昌城的风景,视野格外开阔。

④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做了具体而微

....的讲解,而今天的演练更让我有了切身的体验。

⑤文化名嘴纪连海受邀做客山东卫视《新杏坛》,他惟妙惟肖

....地为大家解读了唐僧为何去印度取经,取经路上一向桃花运极佳的唐僧是否动过一点凡心等问题。

⑥公众人物广受关注,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作用,所以更应该身先士卒

....,努力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 D.①②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何在继承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可取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是当代书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

C.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D.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①是先播种后浇水,②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③吸水软化后,种子④能放进去,⑤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⑥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

不超过15个字。(6分)

许多人都知道农作物收割之后受潮长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其实,黄曲霉在农作物的生长期间也可以形成。比如玉米,土壤中的黄曲霉“种子”会在玉米棒中“萌发”。对农业生产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科学家们①。比如可以与不超标的混合,把总的含量降到比较低。这种玉米不能用于人的食物,②。可以喂给成年的猪、牛、鸡等食用,黄曲霉素很难残留在肉中。此外,③。经过蒸馏,黄曲霉毒素无法进入酒中。

21.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5分)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5字以内)(2分)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45字以内)(3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网络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便可享受购物、缴费、挂号等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材料二:担心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儿今年中秋节回家探亲时,为父母从手机上下载了看病软件,又手绘了8页示意图,帮助老人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发表你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7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_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 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 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 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适曾主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 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 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 如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 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2017—2018学年 七年级上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共计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 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拼写有误的是哪一项() A、烂漫(làn)酝酿(niàng)应和(yìng hè)混为一谈(hùn) B、烘托(hōng)抖擞(sǒu)创伤(chuāng)花团锦簇(cù) C、澄清(chéng)拆散(chāi)贮蓄(zhù) 煞有介事(shà) D、棱镜(líng)娇媚(mèi)憎恨(zèng) 众目睽睽(ku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宛转嘹亮憔悴决然不同 B、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 C、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 D、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5、下列句子与原文相附的是()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 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 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 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

全国 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高考语文全国卷3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群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俊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志出现,是因为猛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文言文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初一上语文试卷(人教版)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上册测试试卷 文 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亲爱的同学: 走进2011年的10月,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驿站,也攀上了语文的又一级台阶。在这个庭院里,花香满径,足够你采英撷华。当初中的第一份语文试卷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你的人生中缓缓打开! 一、积累与运用 (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诱.惑(y òu ) 耸.立(sh ǒng ) 藐.小(m ǎo ) B 痴.想(ch ī ) 屡.次(l ǚ ) 凹.凸(āo ) C 凝.成(n ín ɡ) 嶙峋.(x ún ) 虾.蟆( xi ā ) D 瞬.间(sh ùn ) 迸.溅(b ìng ) 鹤唳. ( l ì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沟壑 暴燥 明查秋毫 专心志致 B .宣腾 搔扰 获益非浅 坚忍不拔 C .坠落 宽恕 头晕目眩 仙露琼浆 D .刹时 呵责 险象叠生 一丝不苛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 A .这件工作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大家都为之怡然称快。 B .福尔摩斯办案非常细心,他真是明察秋毫!” C .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初中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4、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用所给出的词填空,将词的代号填入文中即可。 学习语文,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字要________地写,话要________地说,课文要________地读,练习要________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仔细细②规规矩矩③清清楚楚④踏踏实实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 ___,志在千里。_____ 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2)、绿树村边合,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________,禅房花木深。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 _________________。 (5)、何当共剪西窗烛,。 (6)、写出一个含有“日”的完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

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

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2011.6 注意事项:①本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②本学科考试时间为 ??分钟,满分 ??分。 一、积累与运用 ( ?分)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写出拼音。??分? ①吞??ì ( ) ②欢呼?◆è( )跃 ③ ?é( )伏 ④自怨自艾.( ) ?根据所提供的词义在横线上写出词语。( 分) ( )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 )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一点也不动心)。 ???他忽然低下头了脑袋,??????????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着说:“在安徽。”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叫我久久不能忘怀,从此我再也不去破坏他和他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分)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了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最近部分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出现了纰漏,有关部门及时分析并解决了问题。 ?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工作的基本条件。 ?虽然我进初中快一年了,但小学时代同学们愉快的笑容,至今还在我耳际萦绕。 .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分) ( )如探汤. .????????????? ( )颜色 ..不变?????????????? ( )策.勋十二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分?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主人公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真实、准确是消息写作的原则,十分讲究时效,《三个太阳》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松鼠漂亮、驯良、乖巧。非常讨人喜欢。全文采用并列的行文方式,反映了松鼠的特点。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诗集有《猛虎集》《并没有冬天》等。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品。( ?分) (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 )??????????????????????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 雪》) ( )?????????????????,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 )相呼相应湘江阔,????????????????????。(郑谷《鹧鸪》) (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 ? 在下面横线上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字)( 分) 新华社北京 月 ?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有记者问,据报道,日本冲绳县石垣市议员拟于今年 月向市议会提议指定所谓“尖阁列岛日”条例。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刘建超说,我们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已通过

2018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 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 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 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 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 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 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 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 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 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 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 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 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 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 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 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 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 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初一语文试题卷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北塘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题卷2008.11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6分) 1.请将下列文字抄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正确、工整、美观。(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quán()释白驹过xì()huò()达群星荟cuì()3.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舟已行矣,,求剑若此,?(《刻舟求剑) ②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⑤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⑥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冰心《嫩绿的芽儿》) 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冰心《纸船》) ⑧鲁迅在《社戏》中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 ”,写出了船行之快。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而置之其坐.②及返,市罢. ③遽契.其舟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中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对青少年具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 .... 啊。B.太湖烟波浩淼,天下第二泉历史悠久,吟园曲径通幽,无锡山水真是美不胜收 .... 呀。C.贾里在学校主动接受擦破了书脊的新书,这一行为在他爸爸看来,真是可歌可泣 .... 。 D.数学老师一句巧妙的点拨,让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茅塞顿开 .... 6.一天中午,小李同学到办公室向王老师请教问题,发现王老师正忙着批改作业。此时,

他怎样说话才得体呢?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哎,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有时间吗? B.王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请停下来回答我。 C.哎哟,王老师好忙哦,请教您一个问题,可不可以? D.王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有时间吗? 7.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它与前面两句话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主动地抓住机遇,事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热情地帮助别人,友谊会为你打开一扇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请假条中有三处错误,请分别指出来。(3分) 请假条 吴老师:我因患急性胃炎,不能到校上课,特向您请假。请您批准。 此致 敬礼 请假人:李薇 ① ② ③ 9.名著阅读。(5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具有怎样的性格?他行为中的哪件事最让你佩服?请概括回答。 性格:(3分)事件:(2分)二、阅读分析(43分) (一)(3分) 10. 对下面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诗人借古战场的遗物抒写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B.“折戟”是情感的触发物,又暗含岁月流逝,物在人非之感。 C.杜牧把赤壁战役的胜利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讽刺了周瑜在作战中投机取巧的行为。

2018年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绖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初中苏教版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阶段性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在凉山yí(▲)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净化一切。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或将一块石头烧过,经cuì(▲)水冒出蒸汽,再在上面绕三圈以除掉一切wū(▲)浊。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用后只能用手压灭而不许用唾(▲)沫淹灭。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火把节之歌》)

2.名著阅读:下面对《小王子》主要内容的描述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先用横线划出错误的地方,再把正确的依次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小王子》是英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从小王子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对生命与人生的思考。 ⑴ ; ⑵ 。 3.小明的奶奶不理解“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

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的意思,请你代小明给奶奶作一点解说,50字左右。(3分) 4.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学过的符号修改划线部分的不妥之处。(3分) 到了小院门前,看见爷爷伛偻着背在忙碌着,在阳光的映衬下,满头银发泛着特有的光泽,

5.阅读下面材料,探究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4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所下载的客户端或APP了解新闻、资讯以及其他想要获取的知识。这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化阅读。智能社会让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成倍增加,吃早餐时、等公交时、坐地铁时,人们都习惯性地拿出手机阅读各类信息或文章。一些前沿的时髦的话题和热门的网络词汇也张口就来。不过,针对同一个问题,各种客户端、APP、公众号等提供的信息很多时候有重合之处。但当人生遇到真正的困扰时,除了看些“心灵鸡汤”寻求安慰外,这种阅读无实质性帮助,像一些专有名词其实也不了解其真正的内涵,有点像什么都懂什么也不懂的样子。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III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