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变学生厌学,防止学生流失

改变学生厌学,防止学生流失

改变学生厌学,防止学生流失
改变学生厌学,防止学生流失

改变学生厌学,防止学生流失

孝南区陡岗中学张锋

求知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形成了厌学情绪。学生厌学的成因因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学生厌学大都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学生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大体是有规可寻的: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的家长,学生的老师以及学生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了解原因后要积极想法解决,寻找相应对策,防止学生流失,让广大学生接受应有的教育。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主要有:

一、学生自身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

厌学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太高,他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问题总是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适应不良现象尤为突出。学生不会学习,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孩子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直接原因,动机不足使学生的学习随意性大,自觉性差,目标不明确,因而学习效率降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一旦下降,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而选择放弃。当今学生因为学习动机不足而辍学的现象比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多得多,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他们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得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老师批评和家长指责。在家里家长逼着学,在学校老师逼,这种氛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再说多数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非常任性,他们学习的动机不正确,只是给家长学习,承受能力差,如果没有考好受到批评,自尊心就受伤害,就开始厌学了。

二、家庭教育因素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和家长行为不良

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为主,家长期望特高,采取的教养方式常走极端,不是过分溺爱,就是过分严厉。前者滋长了依赖和骄纵心理,使学生在挫折与失败面前无所适从,丧失信心而厌学;后者因标准太高,压力太大,丧失学习乐趣而滋长厌学情绪。还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自己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但多数学生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高、要求严,但是他们中大多数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学生的学业知识,学习方法的指导等不懂得,对学生学习上要求的过于简单,甚至只是絮絮叨叨的说教,这让孩子心烦意乱,进家门就有抵触情绪,不愿学习,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他们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学生,家长不读书,不看报,整大沉溺于聊天、打牌、打扮、钓鱼,甚至赌博、酗酒上,或忙工作、挣钱,无暇顾及子女学习,都将成为学生放任不羁、贪玩厌学的重要诱因。还有少部分家长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大量事实证明,凡是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父母喜欢看书学习的,具有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其子女也乐于学习,大多数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均较忧。

(二)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产生的厌学心理

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他们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老人成了留守家长,孩子成了留守学生。老人们忙于生计,操持家务已经不易,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这种“隔代教育”,由于在主客观存在着种种不足,很难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农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纪一般比较大,大都没受过很好的正规教育,有的还体弱多病,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老人对孙辈宠爱,放松了严格管教。他们多数人认为,带好孩子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至于教育问题,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更重要的有的祖辈甚至带有补偿的心理对待孩子,认为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在物质和精神上亏欠子女,现在可在孙辈身上补一补,特别在物质与金钱上竭尽所能,使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孩子犯了一些过失,也认为“树大自然直”,渐渐地把孩子陷入深深溺爱之中。正因为这样,许多孩子

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有的性情骄横,莫视校纪;有的玩性很重,上网吧、打游戏机。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疏于管教和引导,又缺乏亲情沟通,造成性格内向或者过于放荡而任意妄为,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而学习上又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三、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一)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从学校方面来看,现在有的校园里,仍然成绩是学生的秤杆、教师的秤砣。叫的是素质教育,搞的是应试教育。学校中频繁地进行考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出现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指责,他们很少受到表扬、鼓励、关心。一旦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就与老师感情淡薄,产生逆反心理,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不喜欢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就产生厌学心理。长期以来社会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的好坏,使学校背上沉重的包袱。初中教育长期以来以升学教育为主,注重选拔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进入高级学校,而不太关心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导致教师、学生、家长都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他们又将这种压力和负担转嫁到学生头上。初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升学无望的所谓“差生”。由升学无望所带来的悲观、失望,必然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和学习机会的放弃。

中学生正处于热情奔放、活泼向上的年龄阶段,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校生活却显得极为沉闷和单调,“考,老师的法宝;分,学生的命根”,教学内容繁重、枯燥而陈旧,教学方式呆板、单一而缺少变化,学生在学校只是一味地上课、读书和练习,其他活动则受到很大限制。许多学生幻想走出校门去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这也助长了学生中厌学情绪的发展。

(二)教师自身的压力带来的“厌教”情绪

1、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滞后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弄得部分教师不知如何更好的教书。课程改革提出来了很多年了,可是现在走进我们农村老师的课堂教学,大多没有什么改变。从给学生“减负”开始,一方面老师教书不能违背教育政策,一方面要为学生升学考试成绩着想。有的学校看到了改革的重要性,但是改革不见起色,学校领导今天要求学习这所学校的

成功经验,明天要求跟那所学校的成功理念,(但更多的是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守着自己“教育法宝”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没有因地制宜,没有从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没有实地教研,照搬照套最终吃亏的有的是!从农村里的孩子来说,其实他们的学习负担应该并不重,由于农村条件有限,他们不可能在课外时间上个补习班,学习一些业余爱好和补习课业知识,所以课堂学习尤为重要,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教师的课堂教学,伴随了农村学生学习知识和成长。但是教师如何教的呢?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落后,知识老化、水平欠缺。教法的死板,僵硬和强制性要求,也容易导致学生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来。到校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这一观念不是学生自然而然萌生的,而是家长和老师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并且,一旦学生有背于他们的意愿,或是不能完成他们规定的学习任务,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学生学到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身心受苦的过程,他们如何能对学习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并产生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来呢?有的教师给学生课业压力太大,教育培养目标的片面化,课堂效率低下,满堂灌,课后为了补救,不顾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味拖堂、加课,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重复的背诵,来来去去的考试让学生厌烦,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不得不出现厌学心理,加之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娇生惯养的多,调皮,不听话,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育,老师越来越不懂怎样教书更好了!

2、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下降

教师历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诸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像蜡烛、园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近年来,让教师感觉自己的“荣誉”光环开始“褪色”或者已经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有不少人工作积极性的下降,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一是由于老师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买不起房买不起车,部分教师买了这些,也是靠家庭其他成员来支撑的,教师的在家庭的经济地位日益降低,让大多教师对教师这份职业不在觉得神圣,而是厌倦,觉得教书不如一个打工的农民。但是有的老师已经人到中年或年龄更大,已经没有下海的想法了,只想凭借自己多年的工龄当天和尚撞天钟,得过且过罢了。其二,太多的不公平不合理让他们心灰意冷,没有上进的心,没有工作的积极性了,只是凭着不误人子弟的良心来教书。广大的农村教师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作,但有的领导却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晋级、评先进等。那么,“领导不出门,尽知教师事”,靠的只能是纸上谈兵了。想晋级?那就要各种各样的证件、材料、表格。并且还要一一整理,教师们为此要付出

许多时间,而且,对于这些内容,多数教师都十分不在行,弄来弄去,耽误工作成为必然。这也罢了,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是,折腾了半年,结果下来往往让人大吃一惊:平时工作踏实、爱生如子的教师没晋上,而那只拿工资不上班的“贵族”们却顺利通过了!一次又一次,诸如此类领导“一言堂”的事屡见不鲜,怎么不让人寒心呢?有多少教师能在不公平面前“风雨不动安如山”呢?所以,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又怎能不降低呢?从而,教师不够关心学生,如果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出了点问题,找不到说知心话的人,进教室觉得有压力,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做好相应的工作。还有少数教师放弃差生、厌恶差生、挖苦辱骂差生以及教学方法粗暴等,怎能不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呢?第三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优越性可言,工作十几年的工资比不上一个没有读书的在超市打工的营业人员工资。成了社会看不起的职业。第四工作几十年的教师工资比不上省招刚分下来的教师工资。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农村偏僻,学校教学设施不全,实验器材严重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课业重,很多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没有专业教师,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课程只是填写在了课表中,课程却没有真正的开设。有的学校没有图书室,有图书室的,里面的图书也是过时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图书。有的学校没有微机室,没有网络教室。学生活动课几乎没有,上级部门安排的活动,缺少策划和安排,甚至是应付了事,在活动中,学生感受不到活动的意义和魅力,感受不到快乐,在学校生活的单调化,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烦恼情绪和厌倦心理。

四、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导致的厌学情绪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民工打工热的高涨, 在农村社会上早已经开始流行的某些轻视学习、轻视知识的思想,例如“有钱能使鬼推磨”、“读书能值几个钱”。大学生神圣光环已不再有。过去,农村里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十分光荣的事。如今,村里人并不再羡慕出了大学生的家庭。相反,高额的大学学费,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增多,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已使大学生们不再充满神圣的光环,吸引农村学生的偶像逐渐破灭。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都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冲击。特别我们孝感是打工地区,上东北或沿海开放地区的打工仔,几年间成了暴发户,其子女们的这种观念更深。每到逢年过节,这些在城里成为大老板的父母,都开着高级轿车回家,成为他们的孩子向人炫耀的资本,在他们的示范下,子女们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照样能干大事。挫伤了学生求学成才的积极性。在农村也存在早挣钱早成家的思潮的影响,许多农村里的学生,渴望早日能到城市去生活。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未成年民工,但还是有许多地方暗地里雇用农村里的孩子从事技术含量极低

的工作。留守在农村里的孩子们,一面想着城市里打工的父母,一面渴望着能过上城市的生活。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大部分都辍学而去。所以家长对自己孩子考不考大学都看淡了,在他们眼里,只要孩子能赚到钱就是有出息,孩子回到家里,他们听到的是谁今年在那里搞建筑,赚了几万,甚至几十万,谁又在城里买了新房……这些都充斥了孩子们的整个价值观。走进农村的课堂,问孩子们的理想是什么,太多的孩子很盲目,有的学生回答直接是打工赚钱!同时,五彩缤纷的社会时尚:卡拉OK、言情小说、恐怖电影、时尚消费、溜冰场、游戏机、网吧等,现代文化思潮和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无时无刻不在刺激他们的感官,诱惑他们的心灵,导致一些学生面临着选择的困惑,无心向学,部分学生因此贪玩而上瘾,养成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正常的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这样在他的价值观中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淡薄了,以至于引起无心向学,厌学情绪悠然而生!

五、情感缺失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导致的学生厌学情绪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上的断乳”现象给初中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不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使他们极力想摆脱父母的控制,与父母的交流沟通减少,形成情感上的暂时缺失。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同学、父母关系。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这些心理方面的需要,主要是从老师、同学和父母那里获得。如果这些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极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老师的不尊重,甚至歧视,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而学生往往会把这种不良情绪迁移到学习上,形成对学习的排斥心理。而与同学关系不良,则会使学生缺乏归属感,产生孤独感,学习的热情受挫,然后便是力图逃避这个环境,甚至辍学。初中生心理发展极不平衡,其中,心理上的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产生了种种心理矛盾与冲突,此时如果父母和其他亲人对孩子缺乏适度的关爱,缺少沟通和理解,或者给他们的学习施加过多的压力,那么往往会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求满足。另外,独生子女游戏玩伴缺乏,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这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找替代对象。而在网络中,有刺激的游戏,有不受拘束的同伴交往,还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失落。因此,在初中阶段如此多的孩子因沉迷网络而放弃学习就不足为怪了。早恋现象女孩比男孩严重。女孩的性生理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出现相对早于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她们对异性向往和依恋的情结开始萌芽,由于与父母情感上的脱离,特别是部分在童年期缺失“父亲功能”影响的女孩,往往更容易陷入与异性的依恋情结中。所以当前社会,网络成瘾、早恋成为学生厌学的

重要原因。

在这一时期,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有效指导和学校的配合教育,有些孩子一旦受社会上的不良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因此误入歧途而荒废学业。

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和人才观

我们应当梳理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一定都能学有所成,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自信,这也许就是根本意义上的成功教育。每一所学校都应当提出这样的工作要求——让孩子高高兴兴进校,充满希望离校。

在当前并不完善的教育制度下,学校和教师不能只把自己看成教育制度的螺丝钉,没有反思,变相甚至直接去做有违教育规律和人的内在发展规律的事情,甚至还觉得这是为了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学校和教师唯分数马首是瞻,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味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和辍学。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划分的所谓“优生”、“差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希望。

大环境的改变、大体制的改进,从来都是由小环境小制度的改进来推动。改变不了大环境,我们就努力改变小环境;改变不了别人,就一定坚守住自己。从下课不拖堂做起,从不抢课做起;从不得不面对考分的压力,但不和同事进行分数的竞赛开始;从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做起……我们将得到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收获——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感、生命的充实感。

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是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的关键,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认清形势,端正学习态度。其次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信心教育、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增强学习的信心。

美国作家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叶子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翠绿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点亮学生希望之灯的最好办法就是激励。激励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激励有正向引导的作用。聪明的班主老师总是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或提高学生某些行为的

能力。

1、目标激励。我们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品行目标和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科学,不同的学生目标不一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得到”为最佳。一个合理的目标就是一个学生成功的平台,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不断的成功,学生就会有很强的自信,为他取得下一次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成就激励。优秀的班主任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们都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譬如,有的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有的同学文体好、有的同学心地善良、有的同学劳动肯干、有的同学尊师孝敬、有的同学值日认真、有的同学爱清洁、有的同会做家务、有的同学干活有技巧等等、等等,这些“闪光点”同学们有目共睹。班主任老师把这些“闪光点”作为班级某一方面的榜样,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他被认可了,他就会自爱。也许就是因为你的一句话可能使学生一生成功。而且,对于全班同学而言也是一种榜样激励,真可谓“一箭双雕”。

3、责任激励。班主任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赋予学生一个职责,我们陡岗中学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安排到班级一人一事上,分礼仪、普通话、练字、读记、作业、听课、日记、卫生、健身、节俭、守纪、唱歌、劳动、安全自护等十四个方面加以培养。哪怕是就检查一个座的卫生、一个人的作业。要知道,一个学生一旦把班级的事看做分内的事,他就爱这个集体。他既然能做好一件事,谁敢保证他做不好其他的事情?

4、奖励激励。我们为何吝啬我们的赞美和肯定。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对学生奖励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班会表扬机制,每周的班会我们就把这一周的好人好事(哪怕是细小的进步)统统表扬一下。每月我们可以设立各种标兵,如学习标兵、劳动标兵、文体标兵、尊师标兵、团结友爱标兵、孝亲标兵、守纪标兵、勤学好问标兵、希望之星、明星学生、做家务小能手以及十四种习惯的养成做得好等等。我们还可以奖励优秀集体,如先进值日组、先进学习小组、先进互帮互学小组等。还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值日组长、优秀课代表等。让人人都是先进、人人都是标兵,大家互相学习,一个生机勃勃的班级就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大熔炉。

5、宽容激励。要想学生不犯错误是不可想象的,班主任老师首先要承认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还是个孩子。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倘若我们对学生的缺点采取“恶性刺激”的方法,如:讽刺、训斥、挖苦、罚买物品、罚劳动、体罚、停课等,让学生在切肤之痛中“吸取教训”,这种刺激的结果往往孕育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怨恨心理,结果是学生越教育越差,最后达到不可教育的后果。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可达到教育的目

的,何必不管事情大小一味发脾气呢(非常严重错误另当别论,那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尊重和信任永远是教育成功的砝码。班主任以尊重为前提对学生进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6、感情激励。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情”。对学生生活上关心,学习上支持。思想上理解,都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代表并维护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息息相通的。通过情感交流,利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7、适时激励。《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人的行为要受到其情绪的影响,积极主动向上的情绪有助于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而消极被动低落的情绪则往往会使人心情郁闷、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使人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因而,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绪,也有个时机问题。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成果,这是对学生进行激励就是肯定了他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老师要有长远的育人计划,学生取得成功时,不要一句表扬敷衍了事,应该帮助学生确立更大的目标;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激励学生。这个时期学生最需要关心,“良言一句三春暖”在学生情绪低落时送上一缕阳光,将学生引出低谷;在学生学习工程中以及好的行为进行中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前进的动力。

8、创设环境进行激励。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创设学生展示的平台。比如说我要激励某某同学,发现他的课间操做的非常的棒,于是我要在班级评选课间操做得最好的学生,等等。

当然,激励学生、关怀学生并不是一味讨好学生,也不是说不能批评学生。关怀学生是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帮助;激励学生是将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起来。同时,激励学生、关怀学生时要把他放在与其他同学的联系中,“不要一味赞美雄鹰,那样会伤害很多小鸟。”

三、提高家长素质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1991年中国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家庭环境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在82名选手中,有97%认为受到了父母进取精神的影响,43%认为主要是父亲的影响,29%认为是母亲的影响,13%认为是双亲共同的影响,因此,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到家庭的教育质量,家长品德素质决定子女品德面貌,家长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着子女的思想觉悟,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女汉,老子卖葱儿卖蒜”就是父母影响子女最好例证,因此提高家长的素质刻不容缓,一是做好家访工作,密切学校

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树立家长对孩子成才的信心。多与家长加强沟通,营造控辍保学的大环境。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社会开放日”等活动,请学生家长进课堂听课、学生家长可以到学校各科室考察,参观学校集体活动,还可以与校长、教师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让学生家长了解新课改,支持新课改,使广大家长了解并认同新的人才观和教育价值观,支持学校的工作,配合学校做好控辍保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经常开展家访活动,特别注重对学困生和贫困生的谈心和家访活动,及时掌握学生家庭和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实现教师、家长、学生的三沟通,有效地避免了误解和矛盾,加强沟通和交流,帮助学困生和贫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开设了学生教育心理咨询室,组织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构建起了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教育保障网络,形成良好的控辍保学大环境。

四、主动创造性的工作,体验工作的快乐。

班主任工作中不被动服从,多想方设发,积极主动工作。比如马上天气炎热了,防学生溺水肯定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任务,在学校没有下达工作要求时,我积极主动地与每一个学生及学生家长沟通,耐心细致的与他们交流,平时爱玩爱闹的学生时时提醒,召开具体班会,出黑板报宣传等,等到学校再要求时,我们班的工作已做在前面。再如天气炎热,上课学生爱打瞌睡的时有发生,,我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互相提醒,一个学生上课打瞌睡,同座或者是隔壁的同学及时提醒,提醒的学生自己站一会,再做下去。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学生中午吃午饭后,我及时要求学生休息半个小时,以保证下午上课精神充足,这样,别的班级吃午饭后在玩,我们班已经安静的休息了。这样时间一长,班主任积极工作,就会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享受到班主任工作的内在尊严与自信,焕发出自身生命的活力。最后插入做幸福快乐的教师结束)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存在比较普遍。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校现状来看,高二(12级)在高一入学时人数为870人,现在为660人,高一(13级)入学时人数为1140人,现在为1000人。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供给不起,也不是因为违纪被学校劝退或开除,而是因为他们从内心“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即产生厌学心理。从我们在校学生来看,各班仍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做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产生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这些都是典型的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生厌学外在原因分析 第一,学习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众所周知,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十几年的持续学习呢? 第二,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全霞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从申报了《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之后,在这两三个月时间中,我和课题组成员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我和我们同年级语文组成员主要查阅研究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和资料,了解小学课堂导入的发展趋势,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寻找值得继续探讨的方向,之后认真撰写了小课题开题报告。后来进行了再次修改并最终通过商定最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研究背景 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往多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厌学是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

率低,常常烦躁、多思多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围一切都不顺眼,甚至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2、研究意义与价值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找到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3、研究内容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新形势下各年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4)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5)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6)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汇报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汇报 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徐武友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强调要有好 心境,要爱好,要快乐。近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试教育被人声讨批判。可是,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学生厌学是当今中小学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厌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所以,在进行个人课题研究时,结合班级的情况,我选择了学生厌学的研究。 一、对厌学的理解与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生的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厌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因此,我对我班的学生厌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一般不愿做作业。2、经常迟到,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二、厌学原因 针对厌学的具体表现,我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总体可以分为自身因素 和外在因素这两类。 (一)学生厌学内在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2)学生学习目标不足或不明确 (3)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4)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二)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 家长不是十分了解教育规律,却常常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插手教育教学的工作,种种负面影响造成厌学的产生。 (2)学校因素 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等。

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如皋市白蒲镇勇敢小学赵福云 摘要: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厌学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三、学校教育的失误;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那如何矫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孩子们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试着从加强家校联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上好学习心理课、指导课余生活、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等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过于紧张而精神崩溃,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自我结束宝贵的生命。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他们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 1、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成为流行时尚,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自我成长却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中有高尚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行为易冲动。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劣的影视节目及游戏机、网络文化的欣赏之中。据调查发现,厌学症患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 2、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2、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部分同学在数学这一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出现倒退,第一个就栽在数学上。这样导致了不少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于是,我对部分同学的数学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访问,造成数学成绩不好,出现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学习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依然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跟随老师的步调一致,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不定计划,课前不预习,坐等上课,对老师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做笔记,不主动积极思考,没听到“门道”课后不巩固,不总结归纳。 二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每天就只是赶做作业,学习一点目的性都没有,应付老师,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缺乏自主钻研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极为重要,能够为学生排除其对数学的恐惧,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意对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注意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

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厌学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一、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二、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 三、师生关系不良;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那么如何矫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孩子们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试着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 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他们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是产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没有减弱的趋势。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 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 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现在农村大部分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一起,还有的将孩子托付亲戚、朋友。这些孩子他们得到的仅仅是生活上的一些帮助,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也有一些家长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由于家长在外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来

小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及辅导方法

小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及辅导方法 近几年,老师们会时常苦恼:现在,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也逐年加大,如改造农村校舍,改善教育手段,农村地区实行远程教育。农村教育的变化如此之大,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这么优越,应该说教育前景是美好的,可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当不好了,孩子是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老师,这一点我也深有感悟,孩子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这就是厌学现象。所谓“厌学”,是指“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开始就不爱学习的孩子是根本没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许多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厌倦学习呢?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厌学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厌学心理表现,而这些厌学心理又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 1、思想上厌学心理表现。到学校学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可厌学的学生在思想上不是把学习当成是求知的课堂,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烦恼、负担和精神压力。他本不愿意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去应付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这种思想上有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到较多知识的。 2、行动上厌学心理表现。思想上的厌学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厌学,而行动上的厌学则主要表现在“懒惰”上。我曾对我们三(2)班做过调查:我班43人当中,厌学、懒惰的学生占24%之多。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当老师讲课时他没兴趣听,不是在跟别人小声讲话就是在做小动作;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拖延,实在推诿不了的就敷衍一下。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而且添字、漏字、错字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有的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 二、学生厌学根源探寻 要让学生摆脱厌学心理障碍,我们就必须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心理、教育上去疏导,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智力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我对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来自社会的、

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江 西 师 范 大 学 自 考 教 育 学 专 业 本 科 毕 业 论 文姓名:蒋亚艳 准考证号:012209250272 论文题目: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时间:2011.03.05

目录 摘要以及关键词----------------------------------------------------------------------- 2 引言-------------------------------------------------------------------------------------- 3 厌学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 3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得环境-------------------------------------------------------- 4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 4 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 5 厌学症的辅导策略: 一、加强家校联系---------------------------------------------- 5 二、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5 三、上好学习心理课-------------------------------------------- 6 四、指导课余生活---------------------------------------------- 6 五、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6 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6 参考文献-------------------------------------------------------------------------------- 6 摘要: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厌学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三、学校教育的失误;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那如何矫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孩子们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试着从加强家校联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上好学习心理课、指导课余生活、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等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丹凤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本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厌学是指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基于学习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厌学这个概念仍需推敲,应考虑厌学能否涵盖荒学,逃学,辍学,拒学这几个相近概念。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 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倾向或者厌学行为,有40%以上的中小学生严重厌学并且沦落为“差生”,不少教育者一味责怨学生,嫌弃厌学者,缺乏人性理解和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以需要探明问题症结,总结客观规律和寻求有效对策的科学研究,进而开展教育价值观的反思批判。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通过研究,找出农村中小学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为教师寻找应对学生厌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

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在校巩固率,使广大农民兄弟能安心生产或外出打工。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研究发现,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教师,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与逃学有显著相关。国内的研究中,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专家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10%左右。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悲剧。 本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分析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力的产物。厌学的学生作为“主体”,对问题解决有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最基本的是要有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不能自暴自弃,要鼓起勇气,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自己坚强的学习意志,在家长与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勇敢的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主动认真地改正厌学态度。 关键词:自信意志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教学艺术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校、教师、学生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为此,学校要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基础与保证;教师要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指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还是厌学,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为一个问题所困扰:学校为教与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然而却有许多学生厌学、消极对待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厌学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也十分棘手的教育问题,对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自己学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出这个问

题的解决对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厌学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厌学原因分析 中学生的学习在个体整个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其学习兴趣浓厚、态度断正,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与坚实的基础,否则,若出现厌学等负面现象,则会对以后学习起到消极影响,影响以后学习潜能的发挥。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学习的黄金阶段,只要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理想,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认真学习,就能在老师的教导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无穷的学习乐趣,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智力,并且可以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中学生的厌学原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细致观察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学生自身因素与非学生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是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这同时体现出个体的学习差异。学生自身因素又包括智力性因素与非智力性因素,其中非智力性因素是主要的,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是差不多的,智力极好与极差的都是极少数。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的智力性因素:我们通过细致观察研究,发现在厌学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太高,较普通学生低一些,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歧视这些学生,而是说智力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对于这

小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

小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 (一)常看电视和动画片的原因。 在电视、动画片中,场景转换非常迅速,孩子在看的过程中,每个点上的观察思考的时间都很短暂,容易形成移动性思维,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孩子习惯于这种速度,在课堂上会无法与动画片的信息播放速度相提并论,而孩子长期长时看电视对动画片的播放频率产生依赖,那么,面对说话速度“缓慢”的老师,没有生动画面切换的课堂,孩子一定会通过小动作、开小差、看着黑板发愣来进行自我平衡和弥补的。而且平时也会出现“粗心”“急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二)自身因素。 1、缺乏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正如出现师生谈话中问到:“你将来打算做什么职业?你三门功课总分想达到几分或每门功课有设想吗?”他都是摇头没答案。当问到他英语的学习方法时,他说:英语背单词是先看两遍,再背一遍,最后默到本子上:默不出的就看书。这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成绩?因此不管是默写还是练习都出现一次次的不合格,这样学习效果不好导致目的实现率很低的恶性循环,最后产生了厌学情绪。 2、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主动性缺乏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学生一节课40分钟,几乎每10分钟老师就要点名提醒一次。 主动性缺乏症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有个学生是这样: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能按时完成,每天必须把她请在身边做作业,动脑筋的题一题可以做10__20分钟。这种厌学症状怎么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呢? (三)学校教育方面的弊端在哪里? 1、教育方面的弊端。 在教育方面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使得学习竞争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哪里能谈得上喜欢呢?为了适应潮流校领导不得不让我们这些任教的主课老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优或补差,这样中高年级学生又形成了平时“素质教育”,期中、期末“应试教育”。 2、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缺乏学习,用老办法教新学生。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我从平时的工作中感到,由于现在衡量学生与老师的成功尺度还是以分数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除非是公开课那是积极运用素质教育强调的教学方法,但这是形势所逼,教师的无奈之举。这是孩子丧失学习兴趣的一个根源。 3、师生关系不良。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由于老师希望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对于学生出现的失误总感到失望或沮丧。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显现出厌烦的情绪,因此会出现对学差生有时会有鄙视的眼光。从问卷中的另一题看“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有的占27%,这个结果说明由于多数学差生平时在纪律方面犯错较多,有时老师会先入为主不弄清事实冤枉了一些学差生,这样的劣质情绪传染给学差生,会加剧他们产生讨厌老师、讨厌学习的厌学情绪的产生。

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和辅导方法

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和辅导方法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当前中国学生普遍厌学。中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本文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三)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四)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五)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并提出一些辅导方法:(一)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二)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四)增强学生心理水平特别是抗挫水平的培养。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陈静等在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高中生更为严重,达60.13%。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存有的棘手问题。 本文将从中学生厌学的表现、产生厌学的心理原因以及辅导方法三方面实行论述。一.表现。 中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一、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二、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三、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仅仅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所以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二.原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本文仅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1、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实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有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三、学生本身对为什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 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这种厌学情绪感染到周围一些‘免疫力’比较弱的同学,形成不良学风。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厌学的现象需要我们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逐步将厌学转化到我想学,我能学、我会学。 一、找出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很高,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困难的比例也有上升趋势。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没有及时克服或及时的引导而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多失败而少成功,最后他们会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紧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上,导致学习困难。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有些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课外补习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习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认为,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存在比较普遍。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校现状来看,高二(12级)在高一入学时人数为870人,现在为660人,高一(13级)入学时人数为1140人,现在为1000人。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供给不起,也不是因为违纪被学校劝退或开除,而是因为他们从内心“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即产生厌学心理。从我们在校学生来看,各班仍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做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产生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这些都是典型的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生厌学外在原因分析 第一,学习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众所周知,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十几年的持续学习呢? 第二,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研究的问题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四)研究方法 (1) (五)研究的重点、目标和创新之处 (2) 二、文献综述 (2) (一)概念 (2) (二)相关研究 (3) 三、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 (3) (三)研究呈现 (3) 1、家庭因素 (4) 2.学校因素 (4)

3.学生自身的原因 (5) 四、结论与建议 (5)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当代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手段,了解了中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厌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了解厌学的心理现状;(二)了解厌学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原因;(三)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原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背景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重要职责。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交谈,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思想、心理和情绪千差万别。同时,我发现具有厌学情绪倾向、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使得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充满艰难与挑战。为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助于今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我选择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研究的问题

主要了解中学生厌学的心理现状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个别访谈,反映出家庭、社会、学校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班主任工作和其他教育者提供信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并找出对应的对策,以把学校变成学生学习的天堂,使学生愿意学、乐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研究方法 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为主。通过文献查阅、网络查找、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资料分析和研究。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文献资料,利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文献初级搜索和跨库全文搜索。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发放给学生填写,分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三种问题设计形式。访谈法是在访谈提纲的指导下与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谈话。 (五)研究的重点、目标和创新之处 研究重点:对中学生的厌学现状,厌学心理进行解剖。 研究目标: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教育转化,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研究的创新之处:通过对特定学校特定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个别突出学生进行深入访谈,请其对自己对产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全面总结,并以此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指出: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并对其产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日期:

浅谈当前中学生不爱学的原因及对策 韦州中学王金凤 [内容摘要]中学生不爱学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中学学生的不爱学情绪,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中学生不爱学情绪原因分析对策 一、绪论 中学生不爱学习是当前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爱学情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少自主性,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二是缺少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差;三是缺少自制力,缺乏有效指导;四是缺少自强精神,没有远大理想。在不爱学习的原因上,大多数研究者把它归结为社会因素如读书无用论影响,校外游乐场所影响等;学校因素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评价单一、教师素质不高、学习负担过重等;家庭因素如家长教育不当、不良的家庭环境等。故而研究者多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探求解决中学生不爱学,厌学问题的策略,如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更新教育观念,修正学校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等等。但这些只是企图通过改善客观外在的条件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①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从不爱学习者心理上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制、自强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从源头上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往也有研究者主张采用心理干预的办法来解决不爱学问题,其中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的应用最为普遍,他们也仅仅是想着如何消除不爱学这一消极心理状态,而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这一方面,积极心理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现实的依据。我们认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克服中学生的不爱学情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