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城乡一体化利弊的调研

关于城乡一体化利弊的调研

关于城乡一体化利弊的调研
关于城乡一体化利弊的调研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调研

【摘要】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各城市纷纷颁布了“三年大变样”的措施,而这一举措也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长期并存的任务。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差距;

㈠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通过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和空间布局一体化,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样,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可以在城乡一体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补农、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消除城乡差距。而产生城乡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历史原因:建国以来,我国为了提升国家实力,加强了工业化建设,而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因此,我国的财富,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我国多数居民的生活都处在较低的水平线上。

2. 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原因:在金融方面,由于农业效益低,农业银行、农业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日益下降。在税收方面,城市居民有税收起征点,而农民则没有税收起征点。在土地制度方面,当前的城市扩张热是有利于城市的,政策是偏向城市的。在户籍制度方面,城市户口有着更多的好处,如住房公积金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保障制度。在就业制度方面,更多的政策倾向于城市居民而不是农村居民。

3. 从公平角度分析,城乡差距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不公平发展理念和政策没有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打破,众多方面的制度、政策的城市偏好依然存在,结果导致当前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导致农村落后于城市。

然而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2、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乡村地域,城乡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农村离不开城市,城市也离不开农村。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

3、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

动,将会促进城乡间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从而繁荣城乡经济。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

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点。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

完全消灭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同时,城乡一体化并不会导致城乡的“低层次平衡发展”和“平均主义”,它不是降低城市的地位,而是将乡村的地位加以适当提高,使其在市场体制下处于与城市同等的竞争地位。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这将是一个市场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它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通过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要素,并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那么,该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呢?

1. 废除城乡差别的制度体系。要彻废除城乡户籍差别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户籍管理。在就业方面,要坚决取消城乡分割的就业歧视政策,创造城乡居民的公平竞争就业环境。

2. 统筹协调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全方位着手,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配置通畅便捷的城乡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城镇繁荣,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达到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预期目的。

3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国政府也应该设立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为农民建起社会保障体系。

4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体制,将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让农民与市民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就业竞争。

5 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根据目前城乡收入分配关系的现状,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点,贯穿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

【精品】案例分析报告范文2篇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2篇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2篇 【篇一 标题 分析背景和目标、基本情况、分析所用的理论介绍、分析过程、相关问题讨论和对策探讨、进一步的思考等 一、选题范围 在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做分析报告。 二、报告内容 所有报告均应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案由 即对案例提供内容的高度概括, 2.案情 案情材料应当事实完整、要素齐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涉及个人隐私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使用与案件原始材料相同的当事人名称、地名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案件原始材料应当附随报告提交,并注明案件来源或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3.案件焦点 应当根据案情归纳、提炼、列举出案件焦点所在,如本案焦点在于:1.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关于合同的履行方式

问题等。 4.争议与分歧意见 从学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炼出法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应当至少具有两种以上的观点、主张或意见,并清晰、明了地叙明各自的理由及其依据。 5.研究结论 应当明确表作者对于案件性质或其处理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并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两方面详细阐明其理由和依据,使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案例本身,或者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提出理论上需要深化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材料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a) 其中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i. ii. 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本行业情况,本公司概况)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包括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iii. 公司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与相关文献理论(即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现拟采取解决措施) iv. v.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审视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战略目标。其实质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统筹加以解决,逐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这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认真总结国内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和教训 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和地区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比较好地处理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例如,欧盟推行发展中小城市策略,促进城乡结合协调发展。日本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创新都市圈。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由于战略不当、措施不力,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现的问题,导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失衡,甚至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冲突,例如巴西,近500万原农村家庭无地可耕,他们不断开展夺地斗争,形成全国性的无地农民运动,从而使得农村暴力活动日益加剧。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工作健康推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国内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来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地的经验可以概括为: (一)城乡统一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在统一规划中,要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有效整合城乡资源,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城乡发展基础,把广大农村纳入城市规划范围,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到

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工作报告

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工作报告 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自20**年底正式推进以来,街道按照市府办发(20**)110号文件精神,精心组织,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抓落实,在20**年底圆满完成 了城市社区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市委市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制定民生改善政策提供了真实、可靠、有效的依据。 一、组织安排到位,工作保障有力 自工作启动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把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纳入日常工 作重点来抓。一是及时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为 副组长,联系调查点社区的机关干部、财政所所长、统计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 小组,确保了工作组织领导协调到位;同时落实专门指导员1名,调查员3名, 确保了具体实际工作有人做。二是及时制定《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 确保了工作开展有的放矢。三是全力保证工作开展中办公经费、人员务工补助等 日常费用开支。 二、服务到位,基础工作开展扎实 辖区涉及3个调查点,分别是南街社区点、普贤路社区点、公园路社区点,每个 点抽取10户调查户,共30户调查户。一开始,被抽中的少部分居民户对这项工 作都不理解配合,不愿意接受登记,甚至在工作人员上门的时候有相当大的抵触 情绪,推这推那。为此,办事处工作组领导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3个社区点逐一 登门做宣传解释,现场办公解决被抽中的困难家庭户的实际困难,并落实1+1对 口帮扶措施,从而赢得了调查户的理解与支持,维护了调查网点稳定。一年来, 帮扶调查户8户,解决就业岗位8个,临时救助1户3000元资金。 三、调查工作开展到位,各项任务落实有效 严格按照《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组织开展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按 时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 1、基础培训工作落实。协调市农调队对调查员、调查户进行了基础培训,明确 账页所需填写内容,强调摘要填写方法,确保了日常业务水平规范。 2、日常指导到位。建立健全入户指导登记台账,包括调查户的家庭人口、基本 情况、从业情况、收入情况等,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掌握调查户的总体情况进 行督促检查,提高了入户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及时检查账页上存在的问题,跟调查员沟通,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将记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 反馈给调查员,通过调查员反馈给调查户,由调查员指导调查户解决这些出现的 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记账户的记账水平,保证记账质量。通过以上举措便于及时 发现问题,如调查户收入出现明显波动时可以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确认是否符合 实际,便于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1952.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关键问题初探

1952.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关键问题初探 ——以渭南市华县为例 邵帅郝晋伟 摘要:在分析总结现有关于城乡一体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刻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渭南市华县的规划案例,从产业发展、城乡设施配套、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城乡空间管制、完善保障机制等几方面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关键问题,华县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并引发了愈来愈多的深层次结构矛盾。为破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问题,中央政府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农”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城乡一体化”一时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并相应地出现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这一新的规划形式,在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对城乡关系和城乡一体化内涵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既有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往往偏离了“统筹城乡”这一基本命题,成为类似于城镇体系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形式,并未实现创设这种规划形式的初衷,受到较大质疑。 城乡一体化思想源于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强调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融合,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也认为,城乡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城乡需要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乡村城市化”这一理念最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恩格斯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他指出,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及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等的消失,就是城乡融合。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具体的城乡发展的特征和结构上存在差别,但都有向城乡融合逼近的趋势。[1] 国内对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大规模研究主要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2008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新的城乡规划法要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因此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更具有研究意义。城乡规划学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用不同理论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关建议。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来看,有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从研究范围来看,从宏观的省域范围到微观的村域范围均有涉及;从研究的区域来看,东西部地区均有涉及,但东部地区研究较为深入;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为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及实践(赵钢等[2],2009;袁奇峰等[3],2009;胡滨等[4],2009;扈万泰等[5],2010;杨德智等[6],2010;舒沐晖等[7],2010;马璇等[8],2011;黄闯[9],2011),城乡统筹发展的定量评价指标(陈国生[10],2009;马和等[11],2009;谢晖等[12],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讲稿)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题目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该专题的准备和制作过程中,具体分工如下: 现在我们有一种不太准确的提法,城乡一体化,把“发展”两个字去掉,这就容易引起很多误解,像城、乡两者能不能够一体化?不能够一体化,我们讲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其中就包括了统筹城乡,统筹城乡发展。就这个问题,我想分四个大的方面来谈。 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 (一)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第一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到底是什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最近这几年在社会各个方面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最现实的背景,是我们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严重地扭曲了城乡关系,所以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什么是“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讲的是在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和相对非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同时并存着比较发达的城市工业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农业。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本来就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从理论上来讲,是想打破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结构,但很多制度、很多的政策措施恰恰不是有助于消除这一种“二元”结构,像我们的户籍制度等等,恰恰相反,反而强化和固化了这样一种“二元”结构,使城乡隔绝状态得到制度化和固化。即使到现在,包括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没有被彻底地打破。 (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化和固化产生的消极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化和固化,它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一些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呢?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城乡不平等交换的长期存在,这是造成今天城乡之间巨大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为了加快工业化,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这些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的,我们既没有自身的积累,也很难从国外借钱,怎么办?我们搞了一个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从农民那里把农产品买过来,像农村销售的工业品,价格是高的,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我们从1949年或1950年,到改革开放之前,30年,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就达到八千个亿左右,我们现在讨论“三农”问题,其症结和根源正是这样一种长期形成和不断强化的城乡经济社会结构。 第二个消极影响,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脱节。本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两者是有机联系的,但我国在城乡隔绝的状态下面,虽然城市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相当快的发展,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工业化在快速推进,但并没有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

城乡一体化理论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认识,综合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思考 一、国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探讨 1.马恩列斯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他在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乡村城市化”这一理论。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的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24页)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就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以及大家共同享受福利。 斯大林认为:“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58页)由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 2.现代学者的理论认识 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没有“城乡一体化”的词语,比较相近的是“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 composition)。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向较小的村落或尚未工业化的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是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他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它

城市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成功案例分析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城市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案例分析 基于国家发展改革委选定的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的六个典型案例简介,我们对六个案例做系列的基本情况梳理并对其中存量盘活的方式做重点关注。铜陵市城市排水一体化PPP项目为第二批国家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城市排水污水一体化运营管理,有效盘活铜陵城市排水一体化项目存量资产约7.88亿元,实现政府、投资方、城市居民的共赢,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质提效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基本内容。该项目是指将包括市新民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日)相关实物资产、11座城市排涝泵站、城市污水提升泵站9座(含狼尾湖泵站)、总长约290公里道路排水管(渠)及总长约206公里主城区污水管网在内的污水处理厂厂网一体、排涝泵站站网一体的资产“打包”对社会投资人转让,转让项目总资产约为78203.74万元(资产评估价)。还包含新建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其他在特许经营期内需建设的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设施。考虑到为有效降低特许经营期初的污水处理服务费价格,本项目特许经营期限为30年。 (二)资产转让程序。本项目以公开挂牌的方式在经省国资委确定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产权交易。

(三)资产转让款的使用安排。资产转让价款应优先安排支付下述款项:1.原资产产权所属公司剥离的债务;2.职工安置费用(如有);3.城市污水处理及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4.污水处理及排水设施等购买服务费。 (四)项目公司情况。项目公司名称:铜陵首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6804万元。铜陵首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将《特许经营协议》项下项目收费权(即购买服务费应收账款)质押给工商银行进行融资。 二、项目运作模式 根据铜陵市人民政府对铜陵市城市排水一体化项目整体招商的要求,本项目采用TOT模式进行运作。由于本项目一方面应符合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应符合国家关于公用设施产业化特许经营政策的有关规定,所以本项目在实施中需要将已建设施的资产产权转让和授予特许经营权同步进行,具体运作模式为: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探讨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探讨 【内容摘要】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结构不断转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的二元结构,必然向城乡一元的现代化结构转变,这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我国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①,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述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在逐步拉大。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政府运用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间接的原因是,在国家人为政策性干预下,城乡居民在税负、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尤其是始于1958年的以城乡分割为特点的户籍制度,不仅在身份上强化了城乡的先天差别,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权益保障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且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差别制度化②。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结构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综合国力明显提高,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700多美元,农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由28.1%下降为12.5%,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例由70%以上下降为46%,城镇化率由17.9%提高为43.0%。这些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问卷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问卷 你好!以下是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一份调查问卷,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将相应的选项填在括号中。谢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1、性别() A. 男 B. 女 2、你家里是否有电脑?() A. 有 B. 没有 3、你一般上网时是干什么的? () A. 打游戏 B. 查资料 C. 聊天 D. 其它 4、你一般上网多长时间? () A. 5小时以上 B. 3~5小时 C. 3小时以下 5、你一般在哪里上网?() A. 家里 B. 网吧 C. 其它地方 6、你去过网吧吗?() A. 是 B. 否 7、你的网龄是多少?() A. 5年以上 B. 3~5年 C. 3年以下 8、在网上聊天室是否文明?() A. 是 B. 否 9、你是否经常想着上网?() A. 是 B. 否 10、你聊天时,对方一般是谁?() A. 同学 B. 学校以外的朋友 C. 陌生人 11、你是否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经常使用手机上网?() A. 是 B. 不是 12、促使你上网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 学习需要,如查资料 B. 很多人都在上网,自己也想 C. 无聊呗 D. 其他 13、你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地点?() A . 学校 B . 家里 C. 网吧 14、你对网上资料最感兴趣的项是:(多选题)() A .社会科学 B. 教育 C. 情感交流 D. 文学艺术 E. 游戏攻略 F. 聊天 15、你对上网的认识是什么?() A. 利大于弊 B. 弊大于利 C. 不知道 D. 其他 16、你觉得自己能够控制上网时间吗? 17、你认为上网是否对学习有影响() A 没有 B 有影响,但是不大 C 影响比较大 18、是否因上网有逃课经历(任何课程)?() A 是B否 19、你认为你的父母或师长对网络了解吗?() A了解B一点点 C 一点也不懂 20、父母对你上网持什么态度?() A. 禁止上网 B. 可以上,前提是完成作业 C. 不限制,相信你能把握好时间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 《区域经济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学生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经济) 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年月号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课题背景 (2) (二)研究目的 (2) (三)研究方法 (2) (四)文件综述 (2)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 (4)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 (4) (二)、目标的一致性 (6)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性 (6) (一)、收入差距加大,给国家稳定带来隐患 (6) (二)、种植收益低,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6) 三、区域城镇体系建设 (7) 四、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 (一) 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8) (二)开发自然资源 (8) (三)完善经济运行机制 (9) (四)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9) (五)做好扶贫工作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经济)2012级1班 指导教师:韩春花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城镇化发展城乡壁垒

前言 (一)课题背景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我国二元结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来的战略要求,其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北省也响应号召,积极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并且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城乡一体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中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西方列强侵占之时,尽管催生出了诸如上海、广州等畸形繁荣的近代大都市,但城市生活方式却未能传播到乡村,城市精神始终未能在中国大地萌发滋长。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后,城市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折中:从城市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化的过程。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从近代开始的,因此,城市学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 (二)研究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经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国,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何打破城乡壁垒、消灭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如何在体制上和实践上取得突破、统筹发展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经提出并开始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在实证研究方面,许多文献都对城乡差距及城市化与城乡差距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本文是对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的论述,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指出中国目前城乡一体化的程度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和展望。并且从城乡一体化发展来展开对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区域发展的研究 (四)文件综述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模板

随着网络的普及,使用网络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中学生再完成作业时也会需要用到网络,调查中学生的习惯,可能获得一些新的视角。针对中学生的上网行为制作一份问卷调查,更有助于企业调查未来年轻人的需求。 调查对象:在校中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网络使用普及度,日网络使用时长,网龄,上网用途,月均花费,常用网站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中学生的上网行为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具体可参考以下问卷范文: 您好,我们是XXX,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中学生上网的调查,想邀请您用几分钟时间帮忙填答这份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帮助。 Q1:你目前所读的年级?(单选)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其他 Q2:你的性别?(单选) 男 女 Q3:你平时是否有上网的经历?(单选) 是 否 Q4:你一般使用哪种方式上网?(多选) 电脑上网 手机上网 Q5:你通常在哪里上网?(多选) 家里 网吧 图书馆 其他 Q6:你平时什么时间上网?(单选) 课余时间

有时逃课 经常逃课 其他时间 Q7:你一般每天上网多长时间?(单选) 1个小时以下 1-2小时 3-5小时 5小时以上 Q8:你通常上网都做些什么?(多选) 聊天 玩游戏 听音乐看电影或其他视频 浏览新闻 查找学习资料 网购 逛论坛 发微博 收发邮件 其他,请注明 Q9:你花费在这些事情上的时间比例是?(填空)聊天____________ 玩游戏____________ 听音乐看电影或其他视频____________ 浏览新闻____________ 查找学习资料____________ 网购____________ 逛论坛____________ 发微博____________ 收发邮件____________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 Q10:你是否有网友?(单选) 有 没有 Q11:你对网友的看法?(多选) 虚幻不可靠的 无聊时的消遣 有独特的神秘感 能使自己畅所欲言 其他,请注明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创新思路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创新思路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时机已逐渐成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抓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标签: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创新体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归宿,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必须创新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破除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切实纠正城市偏向,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推进城乡互动、城乡交融。 一、经济战略: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 推动城乡一体化,首先要稳步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相对城市化而言,城乡一体化不是对城市化战略的推翻,而是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后所表现出的一种客观规律。“城市化初期,城市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和集聚处于主导地位,农村居民‘离土又离乡’会快速提高城市居民的密集度。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后,区域社会开始向城乡融合即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城市对农村的扩散、辐射和带动作用也会逐步增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城乡地位平等、互补互促、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由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所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还要注意不能脱离各类城市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不能不加区别地实施城乡一体化政策,在政策制定上,应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多样化发展,而不是单纯从大城市或小城镇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来推进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把农业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农业用地变为城市用地,更重要的是应注重质的变化。通过适宜的城市化战略,切实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出路,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变他们靠天吃饭的现状,让广大生活在温饱,甚至贫困线上的农民也有机会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是采用“优先发展小城镇”,还是“优先发展大城市”,或是其他的城市化战略,具体到各地区,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策略,特别是我国东中西地带发展的非均衡性,使得这种城市化的差异更加有所不同。总之,在制定城市化战略的同时,既要考虑由于人口拥入城市而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也要顾及充分利用聚集经济效益,并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主要着力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这“三个一体化”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抓手。 关键词:现实途径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尽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进而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出台的一个个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一整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事关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密集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跟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生产进入“黄金期”,粮食年产量站上历史新台阶;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几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大多数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仍面临不少挑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加快推动,将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关键词:“三个一体化” 广西正处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城

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城乡一 体化住户调查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镇化的专题调研报告第三篇: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第四篇:关于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第五篇: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调研报告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主要工作做法。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工作队和北乐村两委班子各屯屯长组成的7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全村4个屯6个村民小组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二是抓宣传教育。通过召开两委班子、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养殖种植大户代表座谈会,统一了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讲清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工作组深入村屯和农户家中进行广泛宣传和调查走访,使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势在必行,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增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三是确定工作思路,找准推进工作的切入点。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在全村4个自然屯都确定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流

转地块加以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在工作中我们运用了对比方法。一是算账对比法。为农民明明白白的算了一笔账,把农民自己种地为收入主要手段的和土地流转后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进行对比。二是种植技术对比法。把农民自己种的地与附近农场管理的地从地的质量和产量及改良程度进行对比。是农民认识到现在自己经营土地已经不能够成为主要的致富手段,必须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二)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一是北乐村基本情况。北乐村有四个自然屯,设六个村民小组。农户总户数673户,人口2600人,其中老年人和儿童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常年在外打工人员980人,在家种地利用农闲期间短期打工人员356人。离土离乡外出打工250户。拥有耕地22148亩。其中,土地自主流转面积7400亩。北乐村在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 二、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大量的工作,已经有户农民工作被做通,可以流转的土地大约可达到6400亩。有名农民有打工意愿。有35户农户同意搬迁进城。一是把市委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精神实质传达到了村屯,宣传到了农户家中,使受灾后茫然无措的农民看到希望,有了新的寄托。 (二)切实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受灾群众捐款3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目标下镇村居民点体系重构方法探索与实践

城乡一体化目标下镇村居民点体系重构方法探索与实践 潘爱丰刘瑾何文 【摘要】随着城乡统筹观念的深入人心,居民点体系规划要求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本文从居民点分类构成入手,从城镇和乡村一体化目标出发,以行动规划为指导,厘清城乡居民点重构的整体思路,较为深入的探讨镇区及农村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在城镇维度,探讨了城镇内部居民点空间发展、设施全面协调及共建共享的发展策略;在乡村维度,探讨了依托小城镇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策略。最后,以大王·稻庄示范区为例,从现状与规划、城市与农村两个维度全盘统筹,进一步阐释了镇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方法,使其率先形成调整整合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实现城镇和乡村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镇村居民点;重构;探索与实践;大王·稻庄示范区 1“城乡一体化”、“居民点”的概念及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统筹是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思维为指导,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城乡统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统筹的最终目标。 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区域为对象,以指导城、镇、村建设为导向,以协调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力求实现规划空间由点向面、由体系向网络、由广域向纵深的延伸,主要包括城乡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一体化、道路交通网络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生态环保及生态建设一体化、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等。 居民点是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居民点是城镇人口聚居的场所,是集中的居住社区,属城市化地区,可分为城市和城镇,一般以居住用地形式存在;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聚居的场所,一般可分为农村集镇(乡镇)、中心村和基层村,是分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库”,属非城市化地区,一般以村庄建设用地形式存在,可分为集镇和村庄,空间分布形态多为“城中村”、“城边村”、“生态农村”。对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有利于推动农业的“两个转化”,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居民点建设,有利于加快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