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思维和能力作为现代综合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成为越来越多教育者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对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十分有实际意义的学科。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创新;创新教育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然而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参与实践的机会,而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失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地理教学应当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阶段,本文就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进行分析。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改变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创新理念,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将其形成学科知识的系统,才能够理清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当学生具备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后,能够提高新知识纳入现有知识体系的效率,有助于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对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因为高中地理学习是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真理获得经验和体会的一个研究、学习过程。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内容创新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内容创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则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这些要求: 1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此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因为创新教育所培养的素质不是一般的素质,而是创新素质。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既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当前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特别是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 3 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创新》 第一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引言: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创新因而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本次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第一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和协调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首先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的重要价值视其本身为重要的目的,而非作为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手段。 2、谋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首先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价格统整的人。其次,新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强调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

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来源。 第二节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1、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2、凸显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体系在整体上谋求走向综合化,具体体现为:首先,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课程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恢复儿童生活的完整性,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儿童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帮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探究主题,过自己的有价值的生活。其次,新课程还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设置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再次,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第三节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构建 1、确立新型的知识观;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3、构建发展式的评价模式 第四节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1、建立民主的管理文化; 2、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3、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也往往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待学生往往是管束的多,理解的少,强制的多,宽容的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对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接受素质教育观念洗礼的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它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就成为一个容易被人神化的职业,在平凡教师的身上经常被笼罩着各种光环。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长期在自己的讲坛上高高在上,不能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距甚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的灵魂。其实,这样的学生观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模式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记,我主动你被动,这种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和“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诚然,课堂教学教师是重要的,是不能缺席的,但是这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使原本应该是产生思维智慧、迸发思想火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要一上课,教室内鸦雀无声,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听到,只有他一个人在讲,然后要求学生们作练习,然后再讲,几乎不提问谁,也不让谁在课堂上发言。今天回忆起来,虽然他教的成绩好,但学生没有了参与的乐趣,没有自主获得过程,所以学生们并不是很买他的帐。 其次,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容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发表时间:2016-01-12T16:12:52.343Z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作者:宁舒超[导读] 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摘要〕地理教学,三年一个周期中,仅根据个人情况梳理新课改以来所在的普通型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时,面临的困惑。根据 高考考纲要求,如何高三复习中重难点突出体现,如何解决学生答题不准等现实问题。将因此产生的困惑与部分问题自己的处理方法总结出来,以此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导。 〔关键词〕经验困惑方法 1 高一阶段的经验与困惑 1.1 困惑:必修一对于我校的学生,如果严格按照36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学生几乎全部知识点都是夹生饭,且对于学生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较大帮助。 原因,其一,必修一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的原理。原理性的知识,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完全是死记硬背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地球运动的内容,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3课时,大概只能讲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其二,必修一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平行班的孩子可以不必做过多的深挖,但是对于实验班的孩子,该在高一做提点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如果不提点,高二、高三有些内容再加进来有些来不及,高一的预热期必须有。但是,课时不足。其三,课表要求我们做的是提升公民地理素养,在必修一的教学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观测的活动,但是活动可以课余做,点评课堂做最好,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有利学生的成长和对知识理解、再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最大的困难的是课时量不足,学生勉强能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梳理,对于实地活动,几乎无力涉及。 1.2 经验。 1.2.1 必修一的经验,理论性较强,而且地理学科地图是基础,所以原理形成图、分布图、成因图等图形的记忆、描画很重要,再者必修一的知识点比较细碎,所以听写必不可少。适当的利用中秋、秋分、冬至等节气,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这一难点知识。 1.2.2 必修二、三两本的知识连贯性好,能形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逻辑思维模式。同时,必修二、三的对于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拓展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已经开始涉及,并考察!所以,必修二、三基本原理相对必修一稍少,但是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必修二、三主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重要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的答题用语,需要学生初步掌握!这里一般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老师示范一个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再让学生初步模仿分析一个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对学生比较实用。 2 高二阶段 2.1 困惑:从高考角度考虑,选修和区域地理的课时安排矛盾。高二如果按课时学习选修知识,则一个学期最多学习一本半选修,选修在高考中分值10 分。如果消耗一学期学习选修,则区域地理学习时间变短。高考地理全部是在世界地区和中国地图上考察一个区的发展情况,所以,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的底图!如果复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高考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出现问题,如果定位错误,高考44 分选择可能得不了多少分,而46 分的两道分析题,更是无从下手、瞎编乱造,“大题基本靠编”的后果,就是基本不得分。能否选修只重点学习一本书,将时间节省出来复习区域地理。因为区域地理就意味着高考一轮复习的开始。如果一来,我们基础的较薄弱的学生,能够扎扎实实的复习一遍一轮,至少可以巩固基础,才能更好的为高三的拔高做准备。 2.2 经验:选修,以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防治为主线,分类归纳,学生强化记忆。以听写或默写为主。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以练为主,练习读图判定,或者自己画图。地图,当心中有图,自然可以定位准确。只是,心中有图,很难做到。至少需要一年的巩固,才能够大概做到“心中有概图”。 3 高三阶段 一轮复习,该提升的难度要逐渐提升,因此,在高一阶段,我们就会将一些东西提前预热,这样到高三正式提升,学生不会觉得过度太大,突然变得很难。一轮尽量让基础弱的孩子多少再听懂一些知识,基本的技能尽量练会。同时,程度较好的孩子要求提高难度的知识要逐步掌握。一轮时,最好每天给学生讲一道分析题,逐渐渗透解题的方法。因此一轮重要知识听写不可少。 一轮复习末二轮复习起始之时,最好系统的讲一讲7 类不同大题的答题的方法和5类选择题的做法。因为一轮当中,我们逐渐的渗透,学生可能自己有所总结,此时再系统的复习一下,对于二轮系统复习辅以综合性练习巩固学生的解题方法,效果比较好! 经验1:4 月底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地理高考11 题选择,44 分,如果学生可以稳定的将选择题拿到8 题以上,则要求他们将重点放在46 分的分析题的解答上,因为选择8 道以上,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而此时,如果将分析题分数提高,地理高考及格就不难了。 经验2:选修内容可以重点强化15 课时左右,而后,做综合模拟试卷的时候,遇到再讲,在5 月中旬时,对选修做一定的小结,小结学生一年以来遇见的所有类型的选修,还有哪些选修知识点没有遇到,以防止有漏掉的备考范围。 经验3:从高二时的4 月到高三时的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给学生及时提点,可以自己编一些题放在月考试卷当中,让学生逐渐习惯高考用时事做引考查自然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法。 经验4:地理考试从2013 年起,自然地理的比重比之前加大很多2013 年选择中有6 题,2014 年有9 题。而自然地理是最能够拉开分数差距的,所以,的自然地理者的天下,因此在复习中,侧重一些自然地理的原理理解及应用。 经验5:答题要求:高一敢答(鼓励学生想到了,就写出来,不怕写错),高二会答(经过思考,逐渐有逻辑的写,对答案做一定的取舍),高三精答(规范答题,言简意赅)!作者单位: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广州天河中学地理科林卫丹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 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也不能把自己的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这需要自己去探索,不能一味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对优秀教师来说,固然是成功的,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师适用,而有的教师就有可能不适用,只可以适当借鉴,切不能盲目跟从。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更适用于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已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改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教师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改变教师权威形象,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构建体现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最新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培养良好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改日渐深入,“问题学生”好像也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在课堂上就会与老师顶起牛来,弄得教师异常尴尬。课堂之外,他们也会给老师“出难题”,搞得教师们头疼。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觉得难以应付,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不免也长叹一声:现在的学生啊,是越来越难教了! 很显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课程背景下如 何管理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为什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理了呢?这里除了我们教师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外,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下面,我想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的体会和前人的理论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为什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理了呢?究其原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导致了学生“难”管;陈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导致了学生“难”管;落后的课堂管理导致了学生的“难”管;落后的德育导致学生的“难”管。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如上原因中我更加关注的是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的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确定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学的过程应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

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不仅如此,新课程下的学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我们的教学和管理的目标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抱着陈旧的师生观念不去改变的话,很自然就会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的转变势必要求我们改变陈旧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下一段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①真正贯彻“课改”精神的课堂,应该营造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应该至始至终地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得教育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是一项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没有建立在新型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课改”,必然会是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只能做做样子罢了。 那么,如何建立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呢? 一、更新“教师观”和“学生观”,重新定位角色。 树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重新调整好角色定位,是建立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所建立的师生情感关系必定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所充当的角色绝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9-03T16:24:49.4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刘开列[导读]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二中学535400 摘要: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地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参加多元、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 三、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地图、模型等重要的教学道具的作用,让学生在演示、想象、类比等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 比如,对“中国的铁路骨架”这课内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现场画示意图、演示特定旅游线路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比起单纯由教师画图讲解更活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而在讲解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过程中,笔者先给学生梳理出这一节的三个重点内容——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穿插一些经典案例。参考文献 [1]刘平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索.教育界,2013,(28)。 [2]宋玉椿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复习.考试周刊,2012,(75)。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课每一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每一研究课题,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要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探究报告)。下列课题供参考,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或设计其他课题。 1.连续观测一个月(至少半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2.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 3.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4.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5.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 6.针对“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你支持哪一方意见?用搜集的资料论证你的观点。 7.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8.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 9.找两幅或两幅以上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对比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该区域面积、人口等统计资料,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10.对比你的家乡与你所观察或通过传媒了解的地理区域,分析这两个区域在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11.你的家乡附近有山地或丘陵吗?如果有,目前该山地、丘陵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怎样?你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2009-10-23 09:12:43 阅读23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一书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新的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新课程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具体的设计与操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使新课程得以落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好书。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其主要内容:一是围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六个基本理念,结合小学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并且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六个基本理念的含义,帮助我们教师具体理解新理念对小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和带来的变化。二是阐述了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上产生的变化,以及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第二部分汇集了40个教学设计实例。这些实例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与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提供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尽管新课程实验刚刚在一、二年级进行,但本书不仅适用实验区的教师应当按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组织教学,同样适用其他学年的教师也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 地体现新课程的理与方法。 事实上,许多第一线教师在学习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尝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理念、运用新方法。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实验结果的真正提高取决于每一个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本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教学第一线教师亲自实践与探索的结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一书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新的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新课程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具体的设计与操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使新课程得以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唤起学生的需求,激活学生所必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 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1 、运用多种手段,刺激思维。 “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据此,尝试开展了课堂讨论,组织课堂竞赛,让学生到黑板上绘地理板图,在黑板上演示一些练习,并说明思路,让学生操作地理模型,上讲台指图,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看地理录像片,使学生能形象地观察到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学生不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思维,促使他 们努力探究地理科学知识的奥秘。 如:在教学中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内容提出相关疑难问题,上课时由学生充当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老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为了能主动表现自己,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思维,有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展示才华,拓展思维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 的唯一标准。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 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给学生独立 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 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 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 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 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 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 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 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 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 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指导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 堂指导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对其中的三种进行简单介绍: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和直接指导。所谓趣味指导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指导方式。材料指导可以是一 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带有地理知识的一句话。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 自己搜集。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形象生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接指导就是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的指导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适合高中生的理 解能力和思维模式。 2.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1)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 引学生,将学生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 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接受新 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 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针对学习比 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量知识的传授。(3)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几个人一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 同提高。 (4)改良考核机制。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分数、升学率等教学成果,也应把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 面考虑在内。对于传统的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片面评判的评判标准我们应及早抛弃,新课程 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仅 仅限于考试分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 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是 否优秀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 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 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教师将 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 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 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 例如,可以看树叶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 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 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 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 三、课后巩固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5-06-11T11:24:58.09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期供稿作者:陈小丽 [导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包括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双方相互转变。 陈小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中学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作者感触颇深,特作以下探析,权作引玉之砖,以期共同推动地理教学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逆向思维视听手段兴趣培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1-056-02 教学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强化学科的感染力,是全面优化学生素质的最佳途径。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得到培养,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智力基础,这是每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包括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双方相互转变。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却与其息息相关的思维过程,主要表现为:"倒着想"或" 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中的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优劣,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健全思维品质意义重大。一般而言地理教学过于注重正向思维的培养,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转变需要一定的心理过程和方向,因此,在一定方面强化了正向思维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因此,通过什么举措来提升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作者做了以下探索: 1、在新课讲授,积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针对教材中的一些实践性内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或者集体讨论,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中运用逆向思维共同归纳一些地理概念、原理或者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推理或者验证,不仅触及地理的本质而且养成运用科学的地理思维去探索。(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地理规律的一些反向问题的真假。针对教材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即便学生一时三刻无法回答,只需教师及时点拨,学生就可以通过自身思维获得真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去感知,可以进一步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性。(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世间万物均是矛盾的统一体,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理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辩证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论出一些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进而强有力的论证已知地理结论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化繁为简,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地理教师有针对性的讲授一些和学生认知习惯相背离的问题,进而进一步消除思维定式,有助于逆向思维的拓展,即使这样的思维定势可定会令学生无所适从,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便会利用逆向思维,进一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而且紧密联系了新旧知识的关联性。(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一些习题,只要把一些特定条件进行恰当的互换,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活跃逆向思维的空间。(3).正逆互用,促进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一些习题,除了证方面的引导以外还可以从结果出发,实行反向推理。进而获得一些概念或者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相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关联性。 二、现代化视听手段的运用。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可以通过一些良好的视听工具更好的了解世界和享受生活。现代化视听技术和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普及对传统的地理教学影响巨大。因此,如何优化传统地理教学手段,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地理教学的缺陷,进一步优化地理教学,在这一巨大举措中,一些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应用到地理教学中,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有效的降低了师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水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视听教学有助于学习欲望的调动。地理学科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原因以外,最主要的是地理教学无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趣味有效结合,令学生感到地理学习是一种了无生趣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学应注重这方面的结合,而地理视听教学手段由于形式多种多样、情节生动有趣,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变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为妙趣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欲望,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2.有利于培养学生智能的开发。众所周知: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中的基础,缺乏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人的理性认识无法得到提高。然而有趣传统地理教学手段局限性,我们只能运用一些文字、地图、书本插图或者一些简单化教具来讲解地理科学内容,由于缺乏一些真实性感知,给学生学习地理带来一定难度。而地理视听教学则由于其形象鲜明、典型、动画逼真,把一些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简单化。这些是传统的文字讲授不可企及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身的特色。地理是一种探索自然性和人文性规律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一些基础性知识,而这些枯燥乏味的地理名称、地理概念、地理规律令学生苦不堪言,以至于一些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可见,提高学生地理记忆能力的至关重要。地理视听教学由于独具新颖、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视听器官,有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增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信息的储存来说,单纯朗读能识记10%、单纯听到能识记20%、单纯看到能识记30%。可见,视觉对人知识的获得作用显著,而视听结合能达到65%。由此可见,地理视听教学,对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升是其它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格外关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知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机融合,赋予学科时代性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