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xt血液与运动5

xt血液与运动5

xt血液与运动5
xt血液与运动5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一)填空题

1、血液是由和组成。

2、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约占,分为和。

3、离心后的抗凝血,上层是,下层是。

4、血液的比重取决于,其粘滞性主要来自于的摩擦力。

5、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男性为,女性。

6.青春期后,男性的红细胞数比女性,主要是由于水平较高。

7.正常白细胞数目为,血小板数目为。

8.白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能释放组织胺和肝素的是,与机体特异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

9.血型是依据的抗原特异性而走,临床意义较大的血型系统是和。

10.根据白细胞在光镜下将其分为和。

11.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将有粒白细胞分为、和

12.无颗粒细胞有和两种。

13.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主要是和。

14.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有、和。

15.缺气或贫血时,肾脏产生的增多,主要促进增殖分化,从而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二)判断题

1.只要红细胞的比容值增大,血液运输O2和CO2的能力就增强,反之则减弱。( ) 2.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作用。( )

3.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无机盐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其功能是维持晶体渗透压,体液的酸碱平衡,组织细胞的兴奋性等。( )

4.红细胞膜的表面积与红细胞体积的比值越大,其可塑性变形能力越小。( )

5.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愈高,则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愈强。( )

6.血小板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故不属于血细胞。( )

7.成人的各种血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

8.缺氧和雄性激素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因素。( )

9.脾脏是破坏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的重要器官。( )

10.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

11.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

12.在进行任何运动的开始阶段或短时间轻微的体力活动后,以及在赛前状态下,都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

13.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有关。( ) 14.流经肺泡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从肺泡内摄取的O2越多说明氧利用系数越大。( ) 15.碳酸酐酶既能催化的生成,又能催化H2CO3的解离,其反应方向主要取决于PCO2的大小。( )

16.静息状态下,静脉血的pH值大于动脉血的pH值。( )

17.运动时氧利用系数高于安静时的氧利用系数。()

18.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

19.运动时氧的利用率高于安静时的氧利用率。()

20.在血液中,O2和CO2主要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因此,物理性溶解的作用并不大。()(三)单选题

1.内环境稳态是指(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一个50kg体重的人,其血量为( )。

A. 4L B.2.5L C.5L D.3L

3.血浆的pH值稳定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缓冲对是( )。

A.Na2HPO4/NaH2PO4 B.NaHCO3/H2CO3C.蛋白质/蛋白质-Na D.KHCO3/H2CO3 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球蛋白 B.白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无机盐

5.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A.葡萄糖 B.Na+和Cl- C.K+ D.白蛋白

6.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水肿,其原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7.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与O2结合需酶催化 B.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作用

C.血红蛋白有缓冲作用你 D.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作用消失

8.急性感染时,明显增多的白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

9.机体的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相同的是()。

A.Na+浓度 B.K+浓度 C.胶体渗透压 D.总渗透压

10.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肾和肝 B.脾和肝 C.胸腺和骨髓 D。肺和淋巴

11.剧烈运动时,下列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贮

12.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不与B型血的红细胞凝集,该人的血型为()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13.血氧饱和度取决于()

A.红细胞比容 B.血液的温度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氧分压14.下列变化中可使血液氧离曲线右移的是()

A.CO2分压降低 B.温度降低 C.PH值升高 D.CO2分压升高

15.若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为15g %,血红蛋白达到60%的饱和度时,每100ml血液中的氧含量为()

A.20ml B.15ml C.12ml D.14ml

16.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D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骨髓

17.关于比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液>红细胞>血浆 B.血液>血浆>红细胞

C.红细胞>血浆>血液 D.红细胞>血液>血浆

18.血小板含量明显减少时,皮肤下易产生瘀血,其原因是血小板()。

A.易粘附在血管内膜 B.使血管回缩出现障碍

C.聚集能力下降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19.血浆中的碳酸氢盐主要在红细胞内生成是因为()

A.红细胞含有丰富的Hb B.红细胞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

C.细胞膜上有特异性载体 D.血浆蛋白可抑制与CO2与水的反应

20.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主要是( )。

A.红细胞叠连增多 B.血小板的聚集

C.红细胞的凝集和溶解 D.血浆小出现纤维蛋白

21.静脉输人0.9%NaCl溶液可使(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血浆渗透压下降

C.红细胞体积变小 D.红细胞体积不变

22.最能反应内环境稳态的体液部分是( )。

A.细胞内液 B.淋巴液 C.血浆 D.尿液

(四)多选题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点在于前者()

A、含有大量清蛋白

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缺乏纤维蛋白原

D、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2、红细胞消耗葡萄糖产生的能量用于()

A、供给细胞膜上Na+、K+泵的活动;

B、保持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

C、用于保持低铁血红蛋白不致被氧化;

D、用于结合和运输氧。

3、父母血型分别为A 型和B型,其子女的血型为()

A、A 型;

B、B型;

C、AB 型;

D、O 型。

4、血小板的功能有()

A、促进止血;

B、加速凝血;

C、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D、释放免疫物质。

5、正常人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是()

A、血液流动快;

B、血管内膜光滑平整;

C、纤维蛋白系统的溶解作用;

D、有抗凝物质存在。

6、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有()

A、溶解于血浆中;

B、与血浆蛋白结合;

C、与Hb 结合;

D、溶解于红细胞内。

7、促使红细胞释放氧的因素有()

A、Pco2升高;

B、pH值降低;

C、体温升高;

D、2,3-DPG 浓度升高。

8、影响血液粘滞性的因素有()

A、红细胞聚集的程度;

B、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

C、血流速度;

D、血浆蛋白的含量。

9、下列属于生理性止血过程的是()

A、血小板黏着与受损的血管壁;

B、血小板释放舒血管物质;

C、形成血凝块及血块会缩;

D、形成血小板止血拴。

10、关于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结合和携带氧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B、红细胞仅能够进行无氧代谢;

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

D、成熟的红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五)名词解释

1.贮存血量;

2.红细胞比容;

3.血型;4.渗透压;5.晶体渗透压;6.胶体渗透压;

7.血红蛋白氧容量;8.血红蛋白氧含量;9.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氧离曲线;11.氧用系数;12.波尔效应;13.碱贮备;14.体液;15.内环境;16.内环境稳态;17.缓冲对;18. 贫血

(六)简答题

1.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2.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3.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4.简述止血的生理过程。

5.血液是如何运输氧气的?

6.血液是如何将CO2由组织运输到肺部的?

(七)论述题

1.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试述运动训练对血液的影响。

3.试分析血液和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血液 教学任务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知血液的基本组成、主要理化特性。 2.掌握对血细胞的正常值、特性,血液的基本功能。 3.明确血量的一般概念及运动时的变化,明确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教学重点 血细胞的正常值、特性,血液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 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授课过程: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新课引入: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血液是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液体组织,它对内环境某些理化因素的波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且可及时地反映内环境的微小变化,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系统提供反馈信息。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血细胞内的物质不断地透过细胞膜而与血浆中的物质进行交换。 水:占90%以上 血浆(50-60%)无机物:电解质(Na、K、Ca等) 有机物: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红细胞(男:40%-50% 女:37%-48%) 血细胞(40%-50%)白细胞 血小板(1%)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一)血浆 1、水和电解质 血浆中含有大量水分,它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因素,水是血浆中各种物质的溶剂,参与维持渗透压等理化特性,实现血液与其它体液间的物质交换;水的比热大,可以吸热、散热,有助于正常体温的维持;水还与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有关。

血浆中所含的无机物,大部分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电解质。其中正离子主要是Na+,负离子主要是Cl-。这些离子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度和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2、血浆蛋白 血浆中含有多种分子大小和结构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其中白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正常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简写A/G)约为1.5—2.5。由于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及部分球蛋白均由肝脏合成,故肝病患者A/G比值会下降甚至倒置。 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作为多种代谢物质和激素的载体; (2)缓冲内环境的PH值; (3)免疫球蛋白等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4)参与生理止血; (5)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 3、非蛋白氮及其他 非蛋白氮(NPN)是指血浆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多肽等。 血液中还含有葡萄糖、乳酸及脂类等有机物。血脂通常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1)红细胞的形态、常值和功能 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大多呈双凹圆盘形,周边稍厚。其直经约为6-9um, 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经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 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红细胞的这种双凹圆盘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它和周围血浆充分进

第五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第五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一、是非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时,致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2、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主要是在真毛细血管完成。 ()3、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可引起骨骼肌血管扩张。 ()4、运动开始时,由于迷走神经活动增加,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致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多。 ()5、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1/2 ()6、动-静脉短路主要分布在皮肤,起调节体温的作用,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7、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故又称交感缩血管纤维。 ()8、去甲肾上腺素可使除冠状动脉外所有血管舒张,外周阻力明显增加,血压升高。()9、当血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加强、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减弱,使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下降,血压降低。 ()10、非运动员,在心率超过180次/分是,心输出量将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心室充盈期缩短,心室充盈量减少,使搏出量减少一半以上,结果反而使心输出量下降。 二、选择题: ()1、健康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正常范围为 A、50~70次/分 B、60~80次/分 C、60~100次/分 D、70~100次/分 E、65~85次/分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表现为 A、静息时心率较慢 B、平常心率较快 C、心律不齐 D、阵发性心动过速 E、阵发性心动过缓 ()3、耐力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为安静时的 A、3~4倍 B、5~6倍 C、5~7倍 D、7~8倍 E、2~3倍 ()4、心指数等于 A、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 C、体表面积×心率/心输出量 D、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E、心输出量体×表面积/心输出量 ()5、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C、心肺压力感受器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一、概念: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主要包括各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 二、特点多表现为 1.外周血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 2.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以及出、凝血机制的功能紊乱。 3.出现骨髓、肝、脾、淋巴结等造血组织和器官结构及其功能异常。 第一节概述 一、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及组织组成。 二、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1.造血干细胞(HSC): (1)是各种细胞的起始细胞,主要存在与骨髓、外周血、脐血 (2)更新与分化是决定骨髓和外周血中各细胞比例的关键所在 2.造血微环境 (1)是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值、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2)主要由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以及进入骨髓的神经和血管构成。(3)在血细胞生成中,对造血干细胞起着调控、诱导和支持作用。 3.造血器官和组织的组成: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肝脾骨髓: ①胚胎早期: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约占体重的45% ②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血或溶血),肝脾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③婴幼儿时期,均为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随年龄增长,除四肢长骨和骨骺(读hou)端及躯干骨,被黄骨髓取代;在人体需要大量红细胞时(如出血或溶血),黄变红 (2)淋巴系统 (3)单核—吞噬细胞 三、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血液主要由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和血浆构成。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 淡黄色透明液体,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成分占45%,包括红细胞(男500万女420万)、白细胞(0.5万~1万)、血小板(10万~30万)。 1.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成熟红细胞具有结合和输送O2和CO2的功能 (3)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4)T、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5)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 四、血液病的分类 1.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2.粒细胞疾病如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哪种缓冲对决定着血浆的pH ( ) H2CO3 NaH2PO4 H2CO3 D.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2.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3.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 ) A.球蛋白 B.白蛋白 C.氯化钠 D.纤维蛋白原 4. 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5. 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肾素 6. 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7.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8.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细胞比容改变 9. 0.9%NaCl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 ) A.胶体渗透压+浓度 +浓度 D.总渗透压 10.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 ) A.凝集的快慢 B.叠连的快慢 C.运动的快慢 D.溶血的多少 11. 把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去,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A.不变 B.减慢 C.增快 D.先不变,后增快 12. 如将血沉增快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浆中去,血沉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A.不变 B.减慢 C.加快 D.先不变,后加快 13. 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心静脉压 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 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 D.脉压

生理学第六章+呼吸与运动习题

第六章呼吸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2、解剖无效腔是因为支气管和气管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3、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4、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5、Hb 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6、H+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7、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8、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9、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二、选择题: 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的原动力。 A、肺通气 B、组织通气 C、气体运输 2、人体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 A、最大通气量 B、最大肺容量 C、肺活量 3、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的影响。 A、呼吸深度 B、呼吸频率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 4、若要增加肺泡通气量必须增加()。 A、肺通气量 B、呼吸深度 C、呼吸频率 5、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动力来源于()。 A、肺通气量 B、大气压差 C、分压差 6、正常情况下肺泡内保持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A、较低,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 7、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量取决于()。 A、Hb 浓度 B、氧分压 C、Hb 分子量 8、随着氧分压下降,血红蛋白解离氧呈() A、线性的 B、非线性的 C、“S”形曲线 9、呼吸的基本调节中枢位于()。 A、大脑皮质 B、脑桥与延髓 C、脊髓 10、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是使() A、呼吸加深加快 B、呼吸基本不变 C、呼吸减慢减弱 三、概念题: 1、呼吸; 2、肺活量; 四、简答题: 1、呼吸包括哪几个过程? 2、简述血液中二氧化碳、氧气、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 3、运动过程中肺通气功能的变化。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态度: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模型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型地设计技术。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活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说说你的感受。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

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分组实验、交流)全班汇报。 ( 6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7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第三章血液

1. 50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 A.2500ml和1000 ml B.5000ml和2500ml C.3500ml和2000 ml D.4500ml和2000ml E.60000ml和3500ml 2.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E.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 3.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 C.与血浆容量有关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 4.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B.葡萄糖C.球蛋白D.NaCl E.KCl 5. 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0.1%NaCl B.5%葡萄糖 C.2%尿素D.5%葡萄糖盐水 E.9%NaCl 6.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 E.NaCl的浓度 7.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D.血浆白蛋白浓度 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 8.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 9. 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血浆的粘滞性 10. 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 A.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B.组织液生成增多 C.淋巴回流量减少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有效滤过压下降 11. 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血浆NaCl 浓度升高B.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 C.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D.血浆A/G比值增大 E.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 12. 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A.红细胞的数量B.血红蛋白的含量

第六章血液病病人护理_-测试题

第六章血液病病人护理测试题 52 一、选择题 22 (1).关于贫血的概念主要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B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最低值 B.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最低值 C.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 D.网织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最低值 E.骨髓造血细胞生成量少 (2).贫血病人的护理评估,其伴随身心状况下列哪项除外: A B A.消化系统症状 B.低热 C.呼吸困难 D.注意力不集中 E.单位时间心排出量减少(3).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是: C A.铁的摄入不足 B.铁的吸收不良 C.慢性失血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不良 (4).血液病出血倾向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E A.保持衣服轻软 B.避免皮肤摩擦 C.可行局部冷敷 D.高维生素饮食 E.深部肌注射 (5).血液病继发感染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B D A.用紫外线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 B.女性清洗会阴,每日2次 C.鼻腔涂抗生素软膏,每日2次 D.常规测体温,每日2次 E.餐前餐后,睡前晨起用漱口液漱口(6).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 B A.铁剂治疗 B.病因治疗 C.少量输血 D.增加营养 E.补充维生素 (7).关于口服铁剂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C A.应在饭后服用 B.禁饮浓茶 C.不能与氨基酸同服 D.避免与牛奶、咖啡同服 E.液体铁剂需用吸管服用 (8).服用铁剂后可排出黑便的原因是: C D A.引起肠黏膜溃烂、B.腐蚀肠壁血管 C.生成硫化铁所致 D.引起上消化道出血E.铁剂颜色本身呈黑色 (9).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抗生素药物是: A A.氯霉素 B.氯丙嗪 C.磺胺甲基异恶唑 D.保泰松 E.度冷丁 (10).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E A.感染、出血、贫血 B.网织红细胞减低 C.无肝脾肿大 D.全血红胞减少 E.骨髓增生低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趋化性 7.血浆 8.血清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11.体液 12.血液凝固 二、填空题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和____。血浆是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在脱水时,其值____;贫血时,其值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与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主要是由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 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越不易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女子为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和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下段是____。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 ____。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增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___和很强的____。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 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三步。 26.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 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和____。 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和____。 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__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___。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条件反射; 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 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条件刺 激强化的因素, 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 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 所以形 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 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 产物C0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 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 pH 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 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 血浆中有 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 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 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 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 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 血 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 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 部被重吸收, 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 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 吸收; 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 将所产生的 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 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 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 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 就成了终尿, 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 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 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 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 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 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 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骨骼肌的挤压 3 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等容收缩相延长 C 心室射血期延长 D 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 横桥ATP 酶活性 C 胞浆游离Ca2+浓度 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相 B 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5血液与运动5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一)填空题 1、血液是由和组成。 2、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约占,分为和。 3、离心后的抗凝血,上层是,下层是。 4、血液的比重取决于,其粘滞性主要来自于的摩擦力。 5、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男性为,女性。 6.青春期后,男性的红细胞数比女性,主要是由于水平较高。 7.正常白细胞数目为,血小板数目为。 8.白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能释放组织胺和肝素的是,与机体特异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 9.血型是依据的抗原特异性而走,临床意义较大的血型系统是和。 10.根据白细胞在光镜下将其分为和。 11.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将有粒白细胞分为、和 12.无颗粒细胞有和两种。 13.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主要是和。 14.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有、和。 15.缺气或贫血时,肾脏产生的增多,主要促进增殖分化,从而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二)判断题 1.只要红细胞的比容值增大,血液运输O2和CO2的能力就增强,反之则减弱。( ) 2.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作用。( ) 3.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无机盐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其功能是维持晶体渗透压,体液的酸碱平衡,组织细胞的兴奋性等。( ) 4.红细胞膜的表面积与红细胞体积的比值越大,其可塑性变形能力越小。( ) 5.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愈高,则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愈强。( ) 6.血小板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故不属于血细胞。( ) 7.成人的各种血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 8.缺氧和雄性激素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因素。( ) 9.脾脏是破坏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的重要器官。( ) 10.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 11.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 12.在进行任何运动的开始阶段或短时间轻微的体力活动后,以及在赛前状态下,都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 13.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有关。( ) 14.流经肺泡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从肺泡内摄取的O2越多说明氧利用系数越大。( ) 15.碳酸酐酶既能催化的生成,又能催化H2CO3的解离,其反应方向主要取决于PCO2的大小。( ) 16.静息状态下,静脉血的pH值大于动脉血的pH值。( )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汇编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 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

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 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 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D.悬浮稳定性差 E.可塑性差 4.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 A. 血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血液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血液与运动测试题及答 案 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组织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2.一个人体重为50kg,其血量约为多少: A.4L B.2.5L C.5L D.3L 3.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体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铁的吸收 B.促进雄激素的释放 C.促进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 D.促进蛋白质的吸收 4.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A.肝脏 B.骨髓 C.胸腺 D.脾脏 5.血小板含量明显减少时,皮肤下易产生瘀血,其原因是血小板: A.易粘附在血管内膜 B.使血管回缩出现障碍 C.聚集能力下降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6.关于红细胞、血浆和血液比重,正确的叙述是: A.红细胞>血液>血浆

B.血液>血浆>红细胞 C.红细胞>血浆>血液 D.血液>红细胞>血浆 7.在过敏反应时,哪种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A.嗜碱性粒细胞 B.嗜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8.剧烈运动时,血浆中明显下降的成分是: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贮备 9.人体如输入0.6%的NaCl溶液,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血浆渗透压下降 C.红细胞体积变小 D.红细胞体积增大 10.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与哪一物质之比: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粒细胞依据颗粒的嗜色性不同分为()、()和()。12.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可明显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下层是 ()。 13.血液的基本功能是()、()、()和 ()。 14.缺气或贫血时,肾脏产生的()增多,主要促进()增殖分化,从而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1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组成,其作用是()。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和。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和。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和。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 和。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由窦房结细胞所控制的心律称为,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 7、心电图的P波代表过程,QRS综合波代表过程,T波代

表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的作用,心房起着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mmHg,舒张压一般为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第六章 血液

名词解释 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溶积百分比 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通过小于其直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叫渗透性脆性。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简称血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速度。将掺有一定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于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观察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即为ESR。 溶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并进入血浆中的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纤维蛋白溶解:指在出血停止和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逐渐溶解的过程,简称纤溶。 红细胞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液混合,会发生红细胞互相集聚,继而产生溶血的现象,是一种免疫现象。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包括ABO、Rh、MNSs、P等类型。 问答题 1、血液有哪些功能? 答:1、维持内环境稳定:酸碱平衡、水平衡、体温恒定 2、营养功能 3、运输功能: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是许多激素、离子、脂质、维生 素和代谢产物的载体 4、参与体液调节:血液中的激素、细胞因子等调节靶细胞的活动 5、防御和保护功能: 白细胞能吞噬、分解外来细菌和异物及体内坏死组织; 淋巴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免疫物质(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溶血 素等),都能对抗或消灭毒素、细菌; 血浆内的各种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系统物质,参与凝 血-纤溶、生理性止血等过程 2、红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答:1、红细胞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通过小于其直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的特性。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叠连 3、红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O2,CO2等气体自由通过;尿素可以自由通过;电解质中负离子(CI-,HCO3-)较易通过,正离子(Na+,K+)很难通过。

血液循环系统概述

论文题目: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概述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2014年 11月7日 1

目录 1.血液循环系统 (3) 1.1.前人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3) 1.1.1.古代西方学者的研究 (3) 1.1.2.东方人的认识 (4) 1.2.血液循环系统的定义 (4) 2.红细胞的流变性质 (4) 2.1.红细胞的沉降率 (4) 2.2.红细胞的变形性 (5) 2.2.1.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作用 (5) 2.2.2.红细胞的变形性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6) 3.血液的组成及其性质 (6) 3.1.血液的组成 (6) 3.2.血液的性质 (7) 3.2.1.血液的非牛顿粘性 (7) 3.2.2.血液的粘弹性和触变性 (7) 4.血液流变性质的定量描述 (8) 4.1.法林效应 (8) 4.2.轴流现象 (8) 5.血液循环系统动力学描述 (8) 2

1.血液循环系统 1.1.前人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1.1.1.古代西方学者的研究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们就开始认识到心脏、血管和脉搏之间的某些关系。如公元前4世纪,希腊医圣Hippocrates(460~375,B·C)就清楚心脏的位置以及它和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所观察到的是人尸体中的现象。在尸体内,几乎所有的血液都被驱入静脉,而动脉中则是空的。因此,他们断言动脉内充满来自肺进入的空气。Hippocrates认为,人体健康与否取决于体内4种液体的平衡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四素论学说。四素论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4种液体,即红液(血)、黄液(胆汁)、黏液和黑液(贮存于脾)。每种液体都有一定属性,血液温湿,胆汁温干,黏液冷湿,黑液干冷,认为只有4种液体的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 古代西方学者对血液循环作过较系统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应为亚里士多德(384~322,B·C)。他对血管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指出血管的重要性,心脏是最早成熟和最后死亡的器官。他描述了心包和心脏的轮廓,大血管在心脏的出入口。他认为血液是从心脏流至全身其他部分,并营养全身。 古罗马的盖仑是古希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一个伟大的医学泰斗,成为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生理功能的先驱,盖仑还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通过科学而巧妙的设计构思,进行了很多心血管功能的有益探索,对血液循环发现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盖仑通过解剖动物,研究了心脏、血管和脉搏,指出心脏有左右2个心室。他认为血液由肝生成。血液在“自然灵气”的推动下,一部分由肝分别送往身体的各部分,另一部分由肝静脉经下腔静脉注入右心室,后通过心室隔膜上的小孔,一滴一滴的流入左心室。血液在左心室注入由肺进入的“活力灵气”,从而使原来的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动脉血再分布至全身,进入脑部动脉血中的“活力灵气”变为“动物灵气”,从而使全身有了感觉。 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