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蜗居》中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蜗居》中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蜗居》中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蜗居》中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蜗居》中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周媛媛

内容摘要:近几年房价的连续上涨及上涨速度之快,给人们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蜗居》这部小说借着郭海萍买房这个主线故事写出了当前都市人群面临的普遍困惑,这种困惑不仅仅来自于房子、工作等物质压力,还有婚姻、情感上的精神压力。通过分析《蜗居》这部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其各自的人生观,探讨社会环境中物质交易对人们感情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进而把握作者对当今社会现实所带来影响的深层次剖析。

关键词:蜗居人物形象人生观

近几年房价的连续上涨及上涨速度之快,给人们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有些人很理性,有钱的人及时买房,等房价上涨到合适时候及时卖房,转手赚取了不菲的由时间带来的价值差价;无钱的理性人住着自己的两间房,看着房价上涨的新闻无动于衷,倒也怡然自乐。但是,过快的房价上涨及连锁反应式的其他物价上涨终究给绝大多数人带来了生活的压力,扰乱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计划,慢慢影响甚至扭曲了他们的人生观。中国高房价下每天上演的各种疯狂和苍凉,是《蜗居》最真实的蓝本。

小说《蜗居》借着郭海萍买房这个主线故事写出了当前都市人群面临的普遍困惑,这种困惑不仅仅来自于房子、工作等物质压力,还有婚姻、情感上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对于刚迈出大学校门、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蜗居》中涉及的三大主题分别是:楼市、腐败和情人问题。这三大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道德问题,都是道德沦丧导致的对金钱和欲望的变态追求。中国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腐败问题、贪官被捕被毙的消息层出不穷;情人成为男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分别成为近20年来社会所目睹的三大怪现象。《蜗居》所讲的悲剧一切都源于郭海藻为姐姐还房贷不得已向宋思明借六万元钱,金钱、权利和性的交易由此而起。郭海藻本来是个清纯的女孩,但当她不断地从宋思明那里得到金钱可以去购买昂贵的品牌衣服、出入高级酒吧宾馆,享受到金钱带给她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快感后,她对物质、金钱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的贪欲之心永无止境,无论人们在交易中获得了多少物质上的好处,都不会得到满足。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物质享受中,郭海藻对物质的依赖和需求越来越强烈,高层次的欲望和幻想不断出现。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人活在世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不停劳作,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人的本能。任何时期任何人都是这样。不同的只是在于这种欲望合不合理,个人能不能控制住那些不恰当的欲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就是这样一种低俗、不恰当的欲望。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的一切欲望都可以归为性本能,即性是人的最深层得欲望,如果这些欲望超出了它应有的局限,便会出现极端,形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本文即从《蜗居》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探讨。

一、《蜗居》中的人物形象及其人生观

1.“宋思明”人物形象及人生观分析

宋思明,一个不满40岁的中年男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睿智但不失幽默,做事谨慎、低调不张扬,但熟识奢侈的生活品质,对高档消费方式了如指掌。因工作应酬多,他经常出入会所,驾驶的车辆有轿车和吉普车型。他利用“厚黑学”在官场上随波逐流,玩转得如鱼得水,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逐渐扭曲,经常用一些所谓的“现实”来为自己不正确的观点做些冠冕堂皇的解释,例如“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讨论房子,都在炒作房子,都在囤积房子,你要是没有一套房子啊,你就会觉得被边缘化了,你就忽然有一种恐惧感。”是的,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在集体中人的思维方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人又是具有自由意识和分辨能力的,当一个人没有坚持住自己正确的立场,选择了错误的方向,纵然有很多证明它“合理”的理论来也是荒谬的。

宋思明比较有名的一句话是,人好不好,不是看他对社会作出多大贡献,而是看他是否在诱惑前选择放弃。那么我们看看宋思明在诱惑面前是否放弃了。对于宋思明来说,他的地位是很高的,呼风唤雨的地位给他带来了接触各种商界精英的机会,在这种诱惑面前,宋思明利用权钱交易,大量贪腐,在港岛绿洲的剪彩仪式结束后,他对陈寺福的话暴露了他贪婪的本性,他说我这个年纪如果再放弃这个机会,以后就没有了。对于他来说,距离退休还很远,想要得到好处有很多,为什么他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原来他要搞的不是一般的交易,而是一笔3亿的巨大数字的交易,那些小打小闹对于宋思明来说早已经麻木了。

在对待郭海藻的感情问题上,宋思明也一直用金钱和物质来维护和衡量。当宋思明第一次看到郭海藻的时候,就开始有意搭讪。在六万块钱之后,宋思明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郭海藻,享受了一夜风流后还不罢休,还想永远占有比他年轻很多的郭海藻,占有一个即将结婚的郭海藻。宋思明口口声声要对郭海藻负责,那么他所谓的负责都是什么,是金钱,物质。宋思明说过,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物质和金钱只是一部分,但是宋思明对郭海藻的“负责”除了物质和金钱再也没有其他的了。他还说过,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大

事,那些用钱解决不了的才是大事。那么他用金钱和物质来对郭海藻“负责”,可以说他把他与郭海藻的关系看成了小事一桩,因为他一直用物质和金钱来解决。宋思明和郭海藻相处这么长时间,所能给郭海藻的都是他最容易获得的金钱物质和权力,而郭海藻却浑然不知。

是宋思明真的对郭海藻有爱情吗?爱情是什么,旁白里说的非常好,爱情不是一句空的口号,是要有固定的性生活,互相的关怀,平时的相处,周末出去的逛街,如果没有这些实在的维系,爱情不过是一个空壳。宋思明哪一样都没有给郭海藻,他把郭海藻当成了临时旅馆。如果宋思明真的要对郭海藻负责,应该和他结婚,但是宋思明在对婚姻的态度上非常的坚决,他不会和原配离婚。宋思明在原配夫人提出离婚后,说过这样的话,我不会与你离婚,老了我们还要相依为伴。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宋思明是在对这个家负责,他知道宋太太和郭海藻这两个家庭,哪个是他的最终的归宿,至于郭海藻不过是玩玩而已。当宋思明知道自己快要出事的时候决定留在家里,和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当郭海藻挺着大肚子到公用电话去给宋思明打电话的时候,宋思明正在和家人照全家福,因为宋思明想留下个念想,不至于遗憾。可是他在和郭海藻相处那么长时间,有没有怕留下遗憾而留下合影呢?没有,当他快要出事的时候他早就把对郭海藻的责任都忘了。

对于宋思明来说,在郭海藻面前他最得意的最拿得出手的就是他的权力和金钱,但是这仅仅是宋思明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用宋思明自己的话说,他花钱从不考虑回报,没错,面对郭海藻这样一个普通人来说,不可能会有什么实质的回报,但是这些金钱和权力足以在郭海藻心里给宋思明建立一个有风度,有学识,关心体贴人的形象。宋思明用这些打动了郭海藻的心。

2.“郭海藻”人物形象及人生观分析

郭海藻是文中的女主人公,年轻靓丽,大学毕业。她是很简单的一个人,像所有的小白领一样,她也熟知各大品牌,爱吃哈根达斯,但却舍不得买。正因为有过这种煎熬,在她可以挥金如土的时候,才更无所顾忌,将喜欢的昂贵衣裙收入袋中。这个安身立命的小女子在工作中每次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主动离职,但却在与男友的甜蜜感情里保持稳定丝毫没有异心。因缘际会的相识,金钱债务的压力,海藻最初因为姐姐的房款而陷入和宋思明的暧昧关系之中,不知不觉的依赖起奢侈生活的腐蚀和激情四射的诱惑,直到水深火热无法自拔,伤害爱人背弃承诺,最终大错铸成无法挽救。郭海藻从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儿,换作无助堕落的小情人,到后来伤痕累累孤身一人,这其中多少千回百转的爱与痛,纠缠不清的是与非,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好多人都在同情郭海藻,说她是在用纯真的爱情对待宋思明,那么是这样的吗?本文从她对待宋思明的各种态度来分析。郭海藻借了宋思明的六万块钱,后被宋思明强暴,内心充满了自责和羞耻。她本来应该在宋思明看望她被她拒之门外之后,彻底和宋思明划清界限回归自己的正常生活,辞职搬家都在情理之中。但是她没有,她在宋思明第二次找她的时候就已经被宋思明完全俘获。郭海藻先前的那种悔恨、羞辱、愤怒早就被宋思明充满华丽的外表抹得一干二净。郭海藻坦然地穿梭于两个男人之间,在每个男人面前她的表现都很到位,面对宋思明没有被强暴后的那种愤怒,羞辱,反而很投入的拥入宋思明的怀抱。面对小贝,她依然小鸟依人,卿卿我我,寒酸地逛街。哪怕她对其中的任何一个人表现出冷漠,相信读者也能理解。但是她就是这么迅速的在两个人之间转换着,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小贝无法接受郭海藻对宋思明的暧昧和缠绵,最终离开她时,郭海藻不仅不反省自己,而是彻底摔掉了良心的包袱,直接以最快的速度投奔进宋思明的怀抱。看来这个时候郭海藻完全不知道在小贝离开的这件事情上吸取任何教训。郭海藻和宋思明过上了没人干扰的日子,用郭海藻自己的话说是从此过上了职业二奶的生活。从此她开始了非常奢华的生活,郭海藻多次说自己不是为了钱而是真的爱情。但是面对宋思明的这些物质和金钱,郭海藻曾拒绝过几次?第一次,当陈寺福把宋思明的钱转交给郭海藻的时候,郭海藻以一种报复的心理接纳了,挥霍享受了;宋思明给她的房子,她接纳了;陈寺福得到宋思明的钱后,给她买了一辆高级宝马,她也欣然接受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如果真的爱一个男人,那么就要全方位地爱这个人,但是郭海藻做到了吗?没有,她只是一味地享受,心安理得,从没想过钱从哪里来。

别人给苏淳一个金佛,当他把金佛给妻子郭海萍看的时候,郭海萍首先说的是让苏淳把金佛送回去而不是想着怎么花掉,这是一个女人对爱人真正的关心爱护,因为她怕这些会影响苏淳的职业生涯。反观郭海藻在宋思明一次次为她提供大量物质享受的时候,她从来不问钱来自哪里,不问是否会影响宋思明的职业发展,完全是拿来享受。这一点上,郭海藻远远不如宋太太,宋太太在面对外来的金钱的时候,还要关心是否会影响宋思明的发展,是否会被人发现。用旁白的话说,郭海藻和宋思明所谓的爱情除了翻云覆雨的床笫之欢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留下,郭海藻没有一次为了宋思明不明来路的钱而质问过宋思明。宋思明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刻,把自己的晚年托付给了宋太太,而不是郭海藻,他知道,郭海藻这个连饭菜都做不好的女人,能指望她做什么呢,不过是提供性服务而已。当宋思明说为郭海藻付出的时候,郭海藻很平静地说出她已经肉偿了。这是郭海藻表达她贪婪物

质金钱的内心独白!人的廉耻良知、女人的责任都被郭海藻遗忘了,唯一能让她生活下去的就是宋思明和他给郭海藻的享受。最后当宋思明无法保证和郭海藻的定期生活后,她希望用孩子来拴住宋思明。这是多么自私的想法!郭海藻享受宋思明的金钱却不为宋思明的职业发展操心,她希望用孩子来拴住宋思明却不为将来孩子的社会地位关心。这难道即是被吹捧的郭海藻纯真的爱吗?

郭海藻曾经很多次表现出后悔,但是那不是主动的后悔,而是被别人刺激后被动地后悔。第一次,当小贝发现郭海藻和宋思明的事情后,郭海藻表现地非常后悔,为什么是被发现后才后悔?难道小贝要是不发现,郭海藻就可以认为她和宋思明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吗?第二次,当宋思明渐渐疏远怀孕的郭海藻,她后悔地想起和小贝在街上漫步的情景、雨中的情景,难道非要宋思明把郭海藻抛弃了,郭海藻才后悔吗?从这两次所谓的“后悔”来看,郭海藻不知道该如何对待真心爱她的人,也不知道该如何真心的爱别人。对待爱情和责任,她没有一个基本的清醒认识。在权、钱和性的交易中,她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分辨,恬不知耻的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这样的人生观已经完全扭曲了。

3.“郭海萍”和“苏淳”人物形象及人生观分析

《蜗居》是个悲剧,一个由生活压力带来的悲剧。但是在同样的生活压力下,郭海萍和其丈夫苏淳却患难与共经营生活,拥有了成功婚姻。

郭海萍原本在某公司做文案工作。为了存钱买房处处节衣缩食,斤斤计较,但对妹妹海藻疼爱备至。每周与妹妹相聚一次,都会为了妹妹买好的吃好的。一个学化工专业又转行做普通文员的中年女人,大学毕业后没有甘心回到自己生长的小城,而是留在大都市打拼,她的心里自然是有一份希冀和梦想的。而现实摆在眼前,梦想变成了心里的折磨,这一切都只因为偌大一个上海市里,没有任何一寸地方是真正属于她的。在一个租住的十平米的小屋子里结婚生子,一住就是五年,这换来的并非是海萍对这间屋的深厚情感,而是她越来越无法忍受的厌倦和压抑。买房子,成为了郭海萍最强烈最明确的生活目标。支撑着三十多岁姿色平平学历不高还生过孩子的郭海萍举步维艰走下去的是她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毅力,善良的她其实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很难达到。但她懂得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即使困难重重也不放弃。而事实证明,只要实实在在去做了,就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当海萍一家在自己的房子里其乐融融的时候,她比谁都心安理得,因为她知道,来之不易的幸福是靠她一点一滴的付出换来的。

在生活的压力下她也迷茫过,“而我青春年少时候的理想上哪儿去了,我的理想就被这匆匆的人流推得无影无踪,是啊,我曾经的坚持、内心的原则、少年的立志就被这孩子、

被家庭、被工作、被房子、被现实生活磨砺的不剩些许。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有原则的,我不想抄近道,我更不想投机取巧。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插队,比我先拿到票,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放弃了原则,而省了十几年的奋斗我真的不服气。有的时候我都在怀疑我这份儿坚持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甚至在责怪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大家有规不遵,为什么要让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蜗牛受罪呢?”。但是她自始至终都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和方向,保持了一颗清醒的头脑。当别人给她丈夫一个金佛时,她没有被意外之财冲昏头脑,喜形于色,而是坚持让其送回去。因为她相信只要你有信念有追求,只要你坚持,你一定会比随波逐流强。行得远行得正人的一生是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低的时候你应该高兴,因为很快就要走向高处,但高的时候其实是很危险的,你看不见即将到来的低谷。

她的丈夫苏淳踏实稳重,感情专一,温柔体贴,但却有些唯唯诺诺,欠缺魄力。他和郭海萍是大学恋爱到走向婚姻的成功范例,这样的婚姻便自然要经受共同创业共同经营共同支撑的漫长考验。身为船厂一名设计作图的普通技术性员工,他对自己的事业从没有任何计划和野心,可却在妻子决心要买房的巨大压力下,泄露了商业机密,差点遭受牢狱之灾。不过福祸相依,正是这次意外让他有了重新设计人生的契机,也体现出了他与妻子海萍之间患难与共的脉脉深情。他虽然有些唯唯诺诺,但他有自己的原则,能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得知是因为宋思明的关系而让自己升官之后,他毅然辞职而去。

二、主要人物形象对比

1.郭海萍与郭海藻人物形象对比

为达到一个目的手段可以有很多。有人脚踏实地,有人投机取巧;有人坚持到底,有人半途而废。海萍海藻两姐妹都想要在江州站稳脚跟,姐姐选择了和丈夫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而妹妹海藻却为了安逸的生活抛弃了男友小贝,做了贪官的情人。姐姐活得很辛苦,她受尽了用人单位的欺辱却依然勇敢地面对生活,最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做和擅长做的事,开办了对外汉语学校,也住进了自己的房子;妹妹活得很安逸,做着贪官的情妇,过着贵妇的生活,可是她对爱情的背叛和道德的背离使她先是失去真爱,后是丧失了生育能力。不同的人生观使姐妹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种下了各自的因果。

如果说郭海藻一开始的不幸是姐姐海萍急于买房造成的,那么之后的道路则完全是她自己的选择。她向往安逸的生活,向往不劳而获,渴望借宋思明的特权为她解决一切问题,她向往高档的消费,向往奢华的享乐,向往贵妇的生活,在欲望的道路上,这个原本单纯

的女孩越走越远。她忘了生活没有捷径可走,太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是虚幻,还幻想着为宋思明生儿育女,宋太太失手将她打得丧失生育能力是她咎由自取。给她教训的其实不单单是一个宋太太,而是生活是社会的价值和道德体系。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2.苏淳与宋思明人物对比

苏淳看似是悲剧的,因为做为一个男人,他没有给自己的爱人提供最温暖的港湾,他具有中国男人身上的每一处优缺点。老实憨厚,中庸之道行的顺风顺水,尤其在海藻的事上,但却在一套房子上面迷失了方向。但是他为了自己的爱人能更好的生存,能更好的满足海平,虽然没有冲冠一怒,却做出了另所有人都惊讶的事情。尽管那资料价值有多大他不知道,却做为一个男人,他竭尽全力去做了,在海萍的心目中,他是最温暖的依靠。老实人有自己的活法,所有人都认为他辞去科长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尾,他却自力更生,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而这条路,却是所有人都向往的。苏淳的角色很漂亮,因为把现代社会中一个老实人的角色安排的很好,很圆满。

宋思明是愚蠢的。市委书记评价他是大奸似忠,确切的说他应该是大愚若智。从海藻留在车里的血,从选择扶持陈寺福,从同学聚会中的那个电话,无一不显示出他的愚蠢。其实他脑子是很灵的,却在过度相信自我中做出了一个个错误的判断。欲望的一点点膨胀,使极具自恋的他走向了灭亡。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句俗话可能他听都听不进去。年少得意,一路高升,让他很快忘记了自己最开始来上海的困苦与奋斗。钱场、情场的短暂得意让他开始忘乎所以,温柔圈里害死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个老老实实,一个曾经叱咤风云,最终还是悲剧下场。在金钱的态度面前他们持不同的态度,苏淳还是维持着小人物的唯唯诺诺,终不敢将别人的钱占为己有,宋思明却被欲望迷了眼,迷失自己。在婚姻的问题上,苏淳始终没有出轨,宋思明却又霸占海藻的青春,不肯放手。官场上的宋思明尽善尽美,用尽心机。而苏淳却坚守自己的穷日子,踏实生活。两人最后的下场也完全不同。

三、总结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风得意,事事顺心。面对挫折能够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彻悟人生的大度。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

痛楚。”而且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但是郭海藻为了生活的安逸,背叛爱情、践踏道德,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沦落为贪官的情妇,在物欲和情欲中迷失了自我,这样而产生的究竟是爱情还是欲望与金钱的交易不言自明。

宋思明和郭海藻没有真正的爱,因为宋思明所需要的只是她的身体,而郭海藻需要宋思明给予的物质享受。钱是现代交际的一大因素,但是不能代表所有,今天的社会当一个女孩在强调钱的重要性的时候,也不会只考虑钱一个因素。还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婚姻爱情里面。他们还要为爱的人操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职业生涯,关心他们关心的人。而性也不能代表婚姻爱情的全部,但是可悲的是,宋思明和郭海藻都仅仅对其中的一样拼命追求享受,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约束。任何人在面对社会生活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绝大多数人都会像郭海萍和苏淳那样因为家庭孩子而轻松地克制掉,少数人会很痛苦地克制掉,只有极少数不能克制而玩火自焚。可喜的是那是极少数,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社会传统的道德、主流的人生观还是盛行其道的。

参考文献:

1.叶檀,《中国房地产战争》,山西出版集团,2009年10 月第1版。

2.培根,《培根人生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3.冯友兰,《一种人生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4.李宗吾,《厚黑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第2版。

5.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周朴园是曹禺的剧作《雷雨》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家长,伪善、无情、冷酷、自私、专制、残忍、狡诈、懦弱、卑鄙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一、在戏剧情境的巧妙安排中揭示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戏剧家要使各种人物在较短时间之内,就能通过有力的动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须为他们安排一种特殊的情境,即戏剧情境。在《雷雨》中,以下三个戏剧情境对展现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剧中人物动作展开的时间、场所等等,这些因素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具有独特作用。在《雷雨》中,作者将整个剧情安排在一个郁闷的夏天,从早晨到午夜,仅一天时间,周朴园出场的时间实际上只在上午、下午和午夜,但就是在这一天之中,周朴园的性格暴露无余。时间高度集中,人物的性格刻画也就相应集中,这种集中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深刻。同时,作者又将与周朴园有关的剧情都安排在周公馆内,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如第一幕的景,周家客厅的摆设,是按三十年前侍萍喜欢的样式摆设的,同时突出了一张旧相片,实际上这是鲁侍萍的相片。鲁侍萍与周朴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内见面的。可以说,这个场所是曹禺先生的精心设计,使鲁侍萍与周朴园的见面格外扣人心弦,使周朴园伪

善的性格暴露得更为彻底。 (二)突然事件 突然事件的安排对推动剧情具有重要作用,而剧情的展开又不断地揭示人物性格。如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展开了她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这一突然事件打破了周公馆三十年的沉寂,一个三十年前被周朴园抛弃而跳河自尽的女人忽然出现在眼前,使气氛骤然紧张,悬念陡然产生——人们不禁好奇: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在家人面前表现出对侍萍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侍萍真正出现后会如何?在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之前,我们对周朴园的印象是重情重义,他对侍萍的种种“怀念”之举,甚至已使读者为之感动。但随着突发事件的展开,矛盾冲突逐渐激烈,周朴园的伪善面纱遂被揭开。 (三)特定的人物关系 这是构成戏剧情境的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在《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周蘩漪、周萍、鲁大海、周冲、鲁四凤等人物构成了复杂的关系,有夫妻、父子、母子、母女、兄弟、兄妹等关系,其中,周朴园是众多人物关系的核心和纽带。周朴园与他们的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发展对揭示周朴园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朴园在周公馆是家长,高高在上,专制骄横。为了树立他的家长威严,逼蘩漪喝下一碗苦药,尽管蘩漪并不情愿。周朴园之所以要逼蘩漪喝药,是因为他意识到蘩漪有些反常的行为,危胁到他的家长威严,因此借着喝药这件事来压制蘩漪的“反抗”。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周朴园对蘩漪的问候只是义务式的关心,而没有夫妻的真情,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修订稿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 析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 《雷雨》繁漪封建社会形象悲剧 正文: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繁漪是曹禺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快乐地散布在她的脸上”。①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②的女性。 一、繁漪是资产阶级的新女性 繁漪是个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

的绚丽光彩。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于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日益深刻,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同时,刚刚过去的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要求民主,争取人权,要求自由的新思想、新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这种时代的特点,这种时代里要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氛围,无疑给繁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抗争的精神动力。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们奋起,勇敢地走上了抗争之路,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被社会、被封建家庭剥夺了的幸福。这种抗争的勇气和行动使她们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她们压抑——抗争——再压抑——再抗争(不惜以自毁方式抗争),正是“五四”以来时代新女性精神觉醒的典型性历程。③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们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的精神营养,除去存留于灵魂深处的旧时代的种种烙印。于是,她们不得不以“半新”(相对现代新女性而言)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周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 二、繁漪的反抗精神及反抗的不彻底性

《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从周朴园如何对待生命中的两个女人看人性的复杂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一篇。作为戏剧,戏剧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刻画艺术两方面。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者上,我将人物形象分析和人物评论写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的基础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观察,高二(6)和高二(17)班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缺乏条理性。理性思维的质量有待通过表达训练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目标: 1、把握剧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理解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周朴园与侍萍、繁漪之间复杂的关系。 2、掌握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周朴园对侍萍感情的复杂性,以及从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资本家特有的性格上的两重性。 五、教学难点:对周朴园复杂的内心感情世界的体会和把握。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当爱已成往事》导入。 歌词中: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雷雨》中:三十年了周朴园都在打探梅侍萍的消息, 当他们再次重逢时, 又有多少往事被重提, 又有多少爱恨还在心里? (二)、人物感情分析 1、周朴园对梅侍萍三十年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1)保留着旧的家具和陈设 (2)记得侍萍的生日 (3)保留着关窗的习惯 (4)雨衣、衬衣都喜欢旧的,记得绣着“萍”字的旧衬衣 (5)熟悉侍萍关窗的动作 (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4)“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5)“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6)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2、两个对比,你怎么看?怎么理解? 答案:(1)、对侍萍怀念的前提是,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这时候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2)、周朴园年轻时的确喜欢过侍萍。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侍女,漂亮伶俐,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 (3)、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 (4)、曹禺后来解释道:“因为两次婚姻的不如意,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怀念变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曹禺谈《雷雨》) (三)、从周朴园对蘩漪的态度看周朴园作为中国第一代资本家的代表,身上所特有的双重性格特征。 1、观看《喝药》片段的影片 2、 “喝药”一段要她做出服从的榜样。病的好坏为次要,维护他的权威是主要。 3、 血腥的原始积累

《雷雨》中繁漪的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形象分析谢谢咯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对白、行为举止、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而隐秘性格的各方面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通过繁漪一系列的典型事例来揭示社会造就了繁漪的悲剧。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黑暗、罪恶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她叛逆、挣扎,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并撕毁了自己所在罪 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个性解放人性扭曲封建专制民主自由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以说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人物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本着对艺术的这一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现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 首先,《雷雨》剧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的繁漪,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被周朴园续娶为妻。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的空虚。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俗话说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如果对繁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而在新版《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同时她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主要通过繁漪对侍萍貌、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旧式女人的表现)。 例如: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对周冲的选择大加阻挠,提醒周冲说:“她始终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人”。并决然地说:“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雷雨》序)。在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显然不是出于对四凤的嫉妒,因为四凤与周冲的相爱对她有利,这恰恰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2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3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 4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7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8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9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1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13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14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 1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 16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17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18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19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2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21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 22 Childhood PTSD in Anne of Green Gables 23 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 24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25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26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 27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 28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29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30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 31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32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33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 34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 3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36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37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38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39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40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41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 k Cat 42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雷雨》人物分析

雷雨中的喷薄火山 ——分析周蘩漪的人物形象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这是雷雨里对周蘩漪的出场描写。曹禺先生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而我更想说“蘩漪对我是个诱惑”。看着蘩漪,我分明像看到了雷雨中的一座火山,“热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是她的人生哲学。——我欣赏蘩漪,我疼惜蘩漪。 “果敢阴鸷”只是表面,在这副令人疏离的面孔之下,是敏感而炽热的灵魂。 蘩漪是美丽的,“静静的长的睫毛”,大眼睛,细瘦,“似乎是一个水晶”。蘩漪也是“明慧”的,有着“对诗文的爱好”。作为一个漂亮而受过教育的“中国旧式女人”,能被“正统”的周朴园娶进家门,想必至少是称得上小家碧玉吧。我不禁想象,做姑娘的蘩漪在深闺里,“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或许轻吟《诗经》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时,也是含羞而热切地幻想过和未来丈夫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的。 然而现实粉碎了她的美梦。她的丈夫是一个封建家长——专治、冷漠。十几年的婚姻生活,蘩漪始终没有得到周朴园平等的爱。看着周朴园拿着侍萍的旧照片,她轻蔑地说“哼,又是那个女人的照片!”而这一个“又”字,谁能说没有一丝醋意和心酸?纵使她不爱他,她到底是不希望他对其他女人心心念念的。而我想,初入周家的蘩漪还有着

少女的纯真,即使眼前的丈夫再不如人意,她多少还是试图过能感化他的,当她第一次发现周朴园保留着侍萍的照片和当年的摆设时,她不是没有愤怒和嫉妒的,一个年轻妻子,对此不会没有抗争。但年复一年,周朴园没有变也不会变,蘩漪知道“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什么事都要依着他”,她麻木了,是周朴园十几年来的”凶横”,把蘩漪“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于是,她的大眼睛“灰暗”,“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压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诚然,蘩漪变得“阴鸷”,“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可是这怎么能怪她?她不过是个弱女子——对鲁贵、四凤来说,她是太太,而实际上,她也不过是周朴园的奴隶,在这个封建家庭里讨着生活。当看到第一幕里周朴园强制繁漪喝药时,周朴园的“被要求做冷峻”、蘩漪的“恳求”和最后被逼无奈的屈服,我们怎么能不同情、不愤慨、不震撼?他不是被周朴园当做妻子,而仅仅是“服从被的榜样”!蘩漪是多么的无助啊!曹禺先生说“《雷雨》里,宇宙正像是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在这样的环境里,蘩漪的脸上怎会不是布满阴云呢?可怜的蘩漪,我怜悯她。这样一个孤独无靠的她,纵使她做了多错多恶的事,我都恨不起来。 她不是没有反抗,“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他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而来的力量”,她诅咒这个“永远是不干净”的、“活活地闷死人”的家庭的“罪恶”。她“想起朴园严厉的脸”,却到底还是“厌恶”着让四凤把药倒掉;她能对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周朴园 《雷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 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 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 治者。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 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 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 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最后以 失败告终。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 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 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 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 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虽然 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 片摆放在显眼处。但也只不过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好在别人心中树立 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 修一修。”从这几点上就足可以看出周朴园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 然而,三十年来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种种怀念又不全是假的。他对侍萍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因为个性,总是比较复杂的,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还常常盖有各种各样的掩饰物的。周朴园是虚伪的,那是从整个地来看他。但这并不等于完全否认周朴园具有任何真正的感情,也绝不排斥他对侍萍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但当三十年后,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遇,当周朴园得知侍萍并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由对鲁妈的陌生和好奇 转变为对待侍萍的提防和小心翼翼。他用质疑的语气问侍萍“你为什么到这里来?谁指使你来 的?”还有后面他对侍萍说的“痛痛快快地,想要多少钱吧?”很显然他是想通过钱来收买侍萍,从而保证他的名誉、地位、形象不受损伤和威胁。 ——周朴园与鲁大海

《雷雨》中的蘩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的蘩漪人物形象分析 她是一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这就是蘩漪,《雷雨》中的蘩漪,她敢爱敢恨的突出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蘩漪是个颇具评论价值的人物,我对蘩漪的恨和爱有着自己的理解。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蘩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的能力和思想的人。 蘩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或恨上。这贯穿在她的许多言行中,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刀子“雷雨”般的性格。 在《雷雨》整部剧中,蘩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有四处。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是表现出来了,但这属于消极抵御。这可以从她的语言中看出来。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虽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周朴园。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这次蘩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蘩漪去看病,蘩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蘩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这次冲突中蘩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因为最后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第三次冲突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每一落千丈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蘩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蘩漪一方。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这次蘩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肃医治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而周朴园此时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每次冲突之后,都使她们的关系发生变化。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 虽然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蘩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能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感到痛苦,使出一切力量进行反抗,却从没想到要与周朴园彻底绝裂,到周家以外去呼吸更为自由的社会空气;她虽竭力反抗,但她并没有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与对手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对她的反抗前途也没有什么更为考虑。所以在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这使她的反抗带有某些苍白的病态。 蘩漪不仅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而且还有个性解放的要求,但她却不知如何获得个性解放。 蘩漪在周家过的是蜇居似的生活,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什么都要听周朴园的摆布,这使她“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但这并没有把她内心的渴望完全浇灭。因此,当五四风暴席卷全国,反对旧礼教,个性解放的呼声象春风般吹进周公馆时,蘩漪便从一个“石头人”

繁漪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对白、行为举止、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而隐秘性格的各方面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通过繁漪一系列的典型事例来揭示社会造就了繁漪的悲剧。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黑暗、罪恶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她叛逆、挣扎,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并撕毁了自己所在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个性解放人性扭曲封建专制民主自由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以说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人物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本着对艺术的这一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现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 首先,《雷雨》剧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的繁漪,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被周朴园续娶为妻。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的空虚。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俗话说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如果对繁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而在新版《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同时她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主要通过繁漪对侍萍貌、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旧式女人的表现)。 例如: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对周冲的选择大加阻挠,提醒周冲说:“她始终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人”。并决然地说:“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雷雨》序)。在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显然不是出于对四凤的嫉妒,因为四凤与周冲的相爱对她有利,这恰恰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

鸿门宴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鸿门宴》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一、关于项羽的形象。 1、自矜功伐,自尊自大。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来处理之后,使放弃了进攻打算。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自矜功伐而最后终于遭致失败,就是项羽这一悲剧形象的实质。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说鸿门宴的斗争虽然是刘、项斗争的开始,却已经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2、优柔寡断。项羽虽然英勇善战,骄横残暴,却又有他优柔寡断的一面,耳朵根软,容易轻信别人,他听了曹无伤的告密,马上大怒,要出兵进击刘邦,因刘邦冒犯了自己的尊严;而项伯一对他说刘邦的好话,他竟又允许“善待”刘邦。 3、刚愎自用。他自恃兵力强大,骄傲轻敌,没有足够的警惕心,在刘邦一副委曲求全的可怜相面前,他更加硬不起心肠,丝毫听不进范增的进言,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迟迟不表态、终于放刘邦安然离去。他尽管能够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夺不到天下。 4、昏暗无谋,敌友不分。竟然十分愚蠢的出卖朋友,绝敌营内应。他傻乎乎地向对手泄露身在对方营垒愿意为自己充当间谍提供情报的曹无伤,彻底断绝了对方人员投靠己方之路,从而也切断了对方内部的重要情报来源。 5、意气用事,麻木不仁。运筹军事,如同儿戏,关键时候突然改变急击刘邦的决定,缺乏战略头脑,沛公逃席却安然受璧,麻木不仁,毫无政治军事斗争的敏锐性,根本就看不到事情发生后所形成的极大潜在隐患。 6、不善用人,养奸贻患。在关键时刻不听范增计谋,甚至后来竟然怀疑并撵走这位忠心辅弼自己的军师,而对充当内奸的叔父反而言听计从,竟然毫无怀疑,一直重用。 二、关于刘邦的形象。 1、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刘邦本来是一个不事产业的无赖,贪财好色。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他错误地采取了“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导致与项羽产生冲突。但是在张良的诘问下,又能够虚心地承认错误,接受意见。项伯来报信,他发现这个人很有利用价值,就拼命地巴结他。面对强敌,他明智地没有采取硬拼的行动.而是冒险前去向项羽谢罪。到了项羽面前。他更加是一副无辜被诬的样子,而且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结果竟逃过了这一大劫,为日后的决战争取了时间。司马迁本着

《雷雨》繁漪的人物分析

《雷雨》的女主人公——繁漪 初读《雷雨》,复杂交错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我深深为之折服。细细品位后,从剧作的结构分析,感到卷入冲突最深处的人物是繁漪。 《雷雨》这部话剧的主旨是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对人和人性的摧残、虐杀,而繁漪在周公馆的种种挣扎与抗争,正是在精神领域中,以人的个性追求同封建专制展开的生死搏杀,繁漪的悲剧无疑是悲剧题旨的最有力的体现。 门当户对繁漪作为名门之女,被周朴园续娶为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她和周朴园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的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空虚。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为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而繁漪本身却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繁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终于,当周朴园的长子周萍出现的时候,繁漪的心燃起了希望,多年来对自己的默默的压抑使她丢弃了伦理辈分之见,义无反顾的与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坠入爱河,但好景不长,没多久,繁漪便发现周萍的悔意滋生,并且逐渐对她冷漠,但这仍不能浇没她心中爱情的火焰,直到她发现周萍深爱的人是四凤,而并非自己时,她痛彻心扉,由挚热的爱转为极大的恨,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繁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 《雷雨》这部话剧以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刻画和揭露了一个封建专制性资产阶级家庭中的种种罪恶和它的最终破产。而繁漪作为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正是处在黑暗现实中的广大妇女命运的真实再现。繁漪所发出的悲愤的呐喊,着实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的民主精神,同时也使《雷雨》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秀剧作。 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

刘备和宋江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明清小说人物论 ——刘备与宋江形象的对比分析众所周知,刘备和宋江分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中十分关键的人物。所以,对刘备和宋江的评价当然也是如洪水般倾泻,当然也是“源远流长”。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给予地非常立体,生动可触。他们共有的特点是性格上的复杂性,有内在外在的因素,这些因素把他们层层包裹,勾勒出表面看似简单却又最难以捉摸的人物特征。这两个人物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小说里面,但是他们的许多特点确实值得让人去对比分析的。本文分为几个大点来一一评述。 一、仁义 细看刘宋二人,在“仁义”方面可谓是各自小说里面最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是做得最好的两人了。在古时可谓怀“仁义”之心的人,便是拥有最大人心的人。《三国演义》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刘备和他的兄弟关张结义时定下的目标。这也成了后来刘备所一直奉行的道德依据,是他事业做好做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水浒传》中,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举动非常之多,无论是对待不相识的路人还是对待结石的好汉,能够帮上忙的一定会伸出援手。小说中多次可以看到宋江给予别人的“十两银子”,救他人于困苦之中。同样宋江这般的“仁义”也是他后来得以笼络人心的法宝。刘备被誉为“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宋江“及时雨”的称号,便是两人在“仁义”上面的默契使然。但是从社会地位来看,刘备的举动涉及的范围要比宋江的广,时代的不同造就的英雄也会

有差异,刘备的“仁义”大体是面向他的百姓的,或者说是面向他所管辖的地域的,不论是新野还是蜀川,刘备的仁义施加的对象宽而广。而宋江的“仁义”从刚开始的在其乡里乡间的施行到后来的梁山,所以施行的范围相对来说小了很多。施行的对象也与刘备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宋江没有自己真正的百姓)。总得说来,他们两位因为“仁义”得人心,因而得各自自己的事业。 二、忠君 刘备所奉行的是“兴复汉室”,就是忠君的体现。他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外人对他的尊称乃是“刘皇叔”,从这看来他的忠君也是有历史的原因。但是古时宣扬的便是忠君思想,故而即使不是皇室后代,我想刘亦能如他后面所行。从他的仕途“剿灭黄巾”、“征讨董卓”、“对峙曹操”便可以看出他忠君的坚持和决心。宋江,出身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可以说宋也是当时社会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他所接受的思想也便是“忠君”了。在行事上以“忠”、“孝”为先,时时想着要忠于君主。他的上梁山之路是经过内心强烈的挣扎的,他不敢也不愿意对抗正统的朝廷,宁愿忍辱受苦也不干“灭九族的勾当”。在“无奈”地选择上水泊梁山后,他虽然表面与朝廷为敌,但是内心还是非常期盼招安的,这也是后来他为什么不顾梁山这么多兄弟好汉的反对,接受朝廷招安的原因。刘宋两人以不同的方式选择了“忠君”的道路,他们内心所经受的欣喜、挣扎、彷徨从某种意思上来说是一样的,虽然方式不同,却是天下知音。 三、“虚伪”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繁漪所处的时代背景、语言对白、行为举止等诸多的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的性格形成的各方面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繁漪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周朴园用卑鄙的手段将她骗进了周公馆,周朴园仗着资产阶级的封建制度的权威,在精神上折磨着她,使她在精神上忍受着无比的煎熬。她的性格渐渐地变的烦躁、冷酷无情。而恰恰这个时候,周萍带着年轻人所特有的热情冲动闯进了她烦闷的生活,使得她将要枯死的心,得到了一丝的滋润和抚慰。尤其是当周萍引诱她时,所表达的热情,更是点燃了她生命的火花。在这个时候,她认为周萍是唯一能给她幸福的人。她疯狂的爱上了周萍,并且把自己的生命、名誉都寄托在了周萍身上。繁漪在这种乱伦之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但是最后,周萍又去追求年轻、美丽的四凤,抛弃了繁漪。繁漪在这种难以容忍的情况下,开始激烈的报复周萍,想要把她积累了一生的愤怒都爆发出来。繁漪在《雷雨》中是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代表,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黑暗、丑陋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她的叛逆、挣扎,有力的抨击了资产阶级封建专制的统治,并撕破了自己所在的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与个性的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封建社会;性格形象;爱情悲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引言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而繁漪却是曹禺这部代表作中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而且还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者”。然而,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①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一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形象。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完美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不但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的幸福。在《雷雨》中,繁漪是可悲的,她的结局也是凄惨的,悲剧产生的背后总是会有我们深深的思考。下面就是对《雷雨》中繁漪形象的的分析。 一、人性的扭曲,悲惨命运的开始 《雷雨》剧中的繁漪是一位名门之女,正当是花样年华的她,在18岁的时候,被逼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的,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

(完整word版)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是常考题。概括人物形象时要“察其言、观其行”,了解人物的职业身份,重在分析人物性格心理。人物形象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或对比其他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3)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 (4)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了人物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变化过程。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

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 5.如何判断谁是主人公? 小说是以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从而集中概括地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任何一篇小说中的人物都不是单一的。哪怕是一篇小小说(短篇)其中描写的人物至少也要有几个。那么如何辨别认定小说中的主人公呢? ①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的开端。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应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述 曹禺戏剧的四大名著:《雷雨》(1933)、《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 二、《雷雨》线索 (一)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鲁贵的多角关系; (二)周萍、蘩漪、四凤、周冲的多角关系; (三)周朴园、鲁大海的劳资关系。 三、《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一)周朴园 1.家庭中专制的家长:(1)对待妻子、对待儿子的权威性;(2)对待儿子的慈爱。 2.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1)为了利益不惜枪杀工人、收买罢工代表;(2)在德国的时候曾经倾心社会主义。 3.真心怀念鲁侍萍的男人:(1)长久以来一直怀念鲁侍萍,有真心的悔恨;(2)当鲁侍萍 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又取防范的态度。 (二)蘩漪 1.反抗家庭专制:吃药和下楼两件事体现她的反抗和无奈。 2.追求爱情:(1)爱情追求是痛苦生命的自我拯救;(2)拒绝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追求自我;(3)爱情失败既想委曲求全又疯狂报复,但终存善良。 3.在等级秩序和文化教养两方面看不起下等人。

4.外貌上:可爱与可怕两种风格相结合。 这个形象代表作家的反叛愿望,也包含作家对女性的期待。 (三)周萍 1.外貌上体现出他具有理智无法控制热情、欲望的特点。 2.渴望拯救自己,所以真心爱四凤。 3.曾经反叛父权制,但是最终复归于父子伦理。 这个形象代表作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拯救。 (四)四凤 1.青春纯美:具有拯救周萍精神忧郁的功能。 2.敬重、孝顺母亲:导致爱情与母女亲情的冲突。 3.自尊自爱:鄙夷鲁贵的奴才气。 代表作家对女性的形象期待。 (五)鲁侍萍 1.外貌上:底层人的质朴自爱与上等人的教养相结合。 2.爱情上:一直深爱周朴园,但是又自尊自爱。爱恨交织。 3.亲情上:热爱自己的子女。 4.命运感:害怕自己的女儿走自己的路。这种害怕之中,包含作家对命运的形而上思考,也包含对阶级不平等的批判。 (六)周冲

《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摘要】《哈姆雷特》可以说是莎士比亚在戏剧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都使这部作品充满了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中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达,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借鉴参考意义。 【关键词】《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雷特》主要描述了丹麦老国王突然死去,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狄斯在其服丧期未满的时候就迎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作为王后。守卫士兵看见老国王的幽魂出现了并告诉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通过与父亲幽魂的对话知道了是克劳狄斯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还认贼作父,为了报仇他导演一部父亲被毒杀的剧,克劳狄斯看后出现了异常的变化于是他就断定了是他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其中的女主人公奥菲利亚因为情人的失踪和父亲的死去而选择投河自杀,雷欧提斯将仇恨投到了哈姆雷特的身上,于是他与克劳狄斯密谋他与哈姆雷特比武并在比武用的剑上涂毒和在酒里下毒来毒死哈姆雷特,不料毒酒被王后误喝下,雷欧提斯也被毒剑所伤在快要死的时候他将真相告诉了哈姆雷特,虽然哈姆雷特也中毒了但他在临死之亲杀死了克劳狄斯报了复仇。《哈姆雷特》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读者对其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所深深影响,对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是印象深刻,也就有了那句著名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复仇是《哈姆雷特》这部剧的主线,其中又串联着各种的人物关系,每个人的性格又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人文主义思想在这部剧中又体现的十分明显,在分析人物性格的过程中不能脱离贯穿整部剧的人文主义主题思想,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这部剧的人物形象及其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是整部剧中的主人公,他的父亲被人毒害、母亲被人霸占,自己却生活在仇人的权威之下,使他的性格变得十分的暴躁与刚烈。他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他的父亲被他的叔父克劳迪斯害死母亲又被其霸占,开始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个真相,可以说是认贼作父,父亲的幽灵告诉了他的真相。期初他还不敢确定父亲的幽灵告诉他的是真是假,他为了避免克劳迪斯的怀疑就开始装疯卖傻,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他精心设计一部父亲被害死的剧,他在暗中观察克劳迪斯的反应,当克劳迪斯出现了紧张的不正常反应时,他确定了父亲确实是被他害的。在爱与复仇之间他充满了矛盾,在处理母亲的事情上他也充满了矛盾,还有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极大推崇者,他的行为也处处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自由博爱自然受到了群众的拥戴。他在大学时候就开始学习人文主义思想,替父报仇就不再是他个人的行为了而是上升到为了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幸福上了。他的性格中又有一些优柔寡断,他有几次机会可以杀死克劳狄斯,当克劳狄斯在神的面前忏悔的时候,他本可以就杀死他但他认为他是在忏悔,这个时候杀死他会受到神的怪罪,于是放弃这个极佳的机会,也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他的思虑要多于行动,在行动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所以这就造成了他性格中的那份快乐与忧郁的矛盾统一。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封建势力的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也和其性格有着巨大的关系,他的性格养成也和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有关。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但当他面临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压迫、钩心斗角又感到了极大的迷惑,在宫廷之中充满了尔虞我诈、权利的斗争,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获得一己私利宁愿违背事实真理屈服于强大的专制制度前。这都让哈姆雷特感受到深深的困惑,是逃避还是去战斗是哈姆雷特面临的选择,最后他勇敢地选择去与封建专制战斗,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值得人们赞扬。可以说哈姆雷特所处的时期是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宗教建思想相碰撞的时期,也是新兴阶级与封建势力相对抗的时期,同时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新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新兴阶级在传统思想和封建势力面前还显得很弱,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