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一、说教材本单元的语言实际运用要求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与对象。单元训练目标为演讲与辩论。本文为演讲的范文,学习此文后,要求学生能演讲,会演讲。

(一)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二)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

(三)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力目标: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

(四)、重点:1、各种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2、语言运用的规则。

难点: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现的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在听课文录音前学生先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同时通过多媒体显示当时相关的图片,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说学法

本文语言感情充沛,表现在运用了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和反义词等,这些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句式变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自己动口动手,置身其境,在实践中理解提高。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发问,讨论,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月中国各大媒体每天的头条新闻是什么吗?对,就是两会,两会中的一会就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政协中有一个党派叫中国民主同盟,而在建党之初有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名字是闻一多和李公朴。为了更好的认识一下他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章,题目叫《最后一次讲演》。

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

(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二)、新课学习

1、这次讲演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请大家阅读预习提示,然后作简单回答。

(以速读方式,让学生简明、扼要介绍作者与背景,听说训练兼顾阅读能力培养)

2、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讲演的场合对象?(显示场合与对象)

明确本文讲演的特定场合与对象

3、听课文录音,提出听的要求。(1)闻一多讲了哪些内容?(2)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此问完成目标1)

4、学生揣摩闻一多爱憎之情,模仿讲演语气,每人朗读一段文章,然后谈感受:你认为哪句话最有力量?

让学生感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在口语中的表达作用。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

5、教师小结,明确哪些句子有力量,为什么有量。(投影出示语言特点与表达上的作用)学生进行句式变换,比较。

先让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朗读到讨论,由比较到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完成目标2)

6、教师小结过渡到口语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听得人民群众精神振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注意了场合与对象,根据场合与对象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投影出示板书)

(三)、分析语言实际运用中“得体”的要求

教师举语言运用不注意场合与对象的例子,学生分析不当的原因,再让学生补充例子。

这样设计是由现象到原因,再到现象,不是简单机械的循环,而是举一反三,是由理解到运用。(完成目标3)

(四)、实践与拓展

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学习<最后一次讲演>所想到的》为题准备讨论准备三分钟,作一次讲演。

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文道统一,二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课

讲演能力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我们今天只是一个开头,大家要勤学苦练,十年后,希望你们当中能有演讲家出现!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3《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13 最后一次演讲 预习目标: 1、扎实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3、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预习重点: 1、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扎实掌握 2、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预习难点: 1、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色 2、演讲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下列词语:(4分) (1)卑劣: (2)毒手: (3)诬蔑: (4)蛮横: 3、文学常识填空:(1分)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湖北省浠水县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3分)

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略 2、(1)卑鄙恶劣(2)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3)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4)(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3、民主战士 二、1、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3、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导学案 学习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设想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最后一次演讲预习

一.检查预习 1.背诵《七子之歌·澳门》作词: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预习生字词词语解释【背诵】多音字 3.了解闻一多,填空: 闻一多(1899~1946),原名_______,湖北浠水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4.早晨齐读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面对李公朴被暗杀一事,对敌人持何态度? (2)闻一多是从哪方面揭露敌人本质的? (3)闻一多是如何鼓励年轻一代的?给予了哪些期望? (4)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情怀? 三. 早读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谁读的好。【读的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四.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1)“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 何表达效果? (2)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五段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本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④、⑤段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 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6)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五.体会文章主旨,完成点拨五三

最后一次演讲学案 附答案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 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重点) 2. 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二、演讲词的特点: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三、听读录音,学生试读: 提示:注意讲演的气势与感情,把握文章的强烈感情。 四、感知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补充闻一多当时演讲的时代背景。 1)李公朴先生为什么会遇害?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2)补充闻一多演讲背景: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闻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闻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提示:体现在6—10自然段。 五、研讨写作特色: 1、前面,我们侧重领会了本文的思想内容,课后布置同学们朗读课文,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讨论提示: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讨论提示: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例如:对敌人:无耻。对李先生:光荣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讲演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 六、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练习演讲(先让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七、介绍作者闻一多:

部编版初中语文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 昌平中学八年级孔婷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揣摩语言,理解即兴演讲的特点。 3.注意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老师想先检查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战士。省浠水县人。出版诗集《红烛》《死水》,、朱德称赞他:“为而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 2.字词,不要忘记学生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1.解题:大家齐读一遍题目,“最后一次演讲”,你看这个题目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2.学生交流:为何是最后一次演讲呢?这样的最后一次演讲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表的呢? 3.师: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我们了解下本课写作的背景。(生读或者回答)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但国民党却阴谋发动

战。一方面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战士公朴先生在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即兴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 三、听演讲感爱憎 过渡:闻一多先生在最后的一次演讲中到底说了什么?接下来,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和恨。下面,请大家听一段音频, 要求:听音频,在听的过程中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同时,边听边思考:演讲的主要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 闻一多在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赞颂了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们斗争到底,表达了对和平的坚定信心。 感情基调:义愤 四、品演讲知情绪 过渡:这篇演讲词激昂慷慨,正气凛然。闻一多在这篇演讲词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自己爱憎情感以及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那么,他的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找出令你感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最后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播放视频)

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同学们知道,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 月 15 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板书标题、作者)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这是一篇演讲词,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自己给红色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li è)污蔑(miè )卑鄙( bǐ) 蛮横( hèng)赋予( yǔ)挑拨离间( ji àn) 三.读课文,析内容 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八年级语文《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二、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背景、作者及相关人物。 2、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背景、作者及相关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上学期学的《谈骨气》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介绍相关知识: 1、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

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中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2、介绍闻一多: 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3、介绍李公朴: 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三、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1、字:蔑miè劣liè捶chuí赋fù诬wū 2、词: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赋予——给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分析结构,理解作者的感情。 2、明确讲演稿的语言特点。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明确讲演稿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讲演稿一般都是事先写好稿或是拟有提纲。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当即讲演,没有事先的准备,这种叫即兴讲演,闻一多先生的这次讲演虽然是一次即兴讲演,但是言出于心,因而顺理成章. 二、分析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斥罪魁,颂英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及练习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讲演词,可采取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讨论,课后练习,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特点。 二、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要让学生体会本文口语的特点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三、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四、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领会闻先生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感叹句和修辞方法(设问、反问、重复)的运用。 教学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体会感情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课题及作者)。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准备回答问题。 (在引导学生阅读题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介绍时代背景)。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可联系曲啸、蔡朝东的讲演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加以说明) 二、教师范读。 提示: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三、整体感知情感。 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思考:整篇文中作者情感幅射至哪些对象各是什么情感 点拨: (1)、反动派(特务):痛恨、憎恶、彻底失望。 (2)、牺牲者(昆明青年、李先生等):悲伤、沉痛、自豪。 (3)、听众(青年学生、市民):热切、希望。 2、根据情感,朗读、体味。 注意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情感的转换等。 3、学生实际操练,教师指导,熟读成诵。

最后一次演讲

闻一多 主备人:谢淑君审核人:李团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演讲稿这一文体的特点。 2、理解不同的句式对表达演讲者感情的作用。(重难点)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重点)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可能对写作背景不甚了解,应着重给予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是初二时我们学过的诗人臧克家文章中的一句话,同学们还记得这两句话是写谁的吗?(闻一多)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闻一多先生,聆听他的“最后一次演讲”,看看他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这两句话的。先看本节课学习目标。 1 指生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2、介绍写作背景: 师:这次演讲的历史背景如何呢?1946年7月11日晚,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的经过。之前,已有人多次警告闻一多,反动派要暗杀第二个人就是他了,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准时参加了大会。那天的大会,只有一个教授参加,这就是闻一多,可见当时形势的严峻。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闻一多气得脸都白了。本来,为了防止出事,事前说好不请他演讲,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演讲”。为什么称其为“最后一次演讲”? 生:大概是因为闻一多不久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吧? 师:不错,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无耻的反动派暗杀,这时他生命当中的最后一次演讲! 3、文体特点介绍: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演讲词,属议论文体裁。演讲,是一种在公开场合,用口头语言宣传自己主张的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演讲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我只选对我们学习本课有用的来讲。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13 最后一次讲演 课题最后一次讲演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 2.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闻一多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 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只闻一多先生一人。闻一多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 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 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闻一多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 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 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演讲后三个小时,就被 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 的崇高事业。 读准字音 污蔑 ..(wū miè)屠.杀(tú)捶.击(chuí)卑鄙.(bǐ) 蛮横 ..(mán hèng)赋予 ..(fù yǔ)卑劣 ..(bēi liè)毁.灭(huǐ) 挑拨离间 ....(tiǎo bō lí jiàn)

课 前 预 习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悲愤:悲痛愤怒。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新 课 导 入 每当清明时节,我们在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革命时代,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 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 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新 课 展 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依据是什么?请从文章 中找出答案。 “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一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鲜明观点表达的特色。 2.体味本文口语化的特点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1.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视频片段。 师:同学们了解演讲吗?谈一谈你们对这种语言艺术的了解。(学生自由交流)教师介绍演讲词的特点: 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不同寻常的演讲。这是一篇著名的演讲,是生命与血所谱就的壮丽篇章。因为,闻一多先生在做完演讲的当天傍晚,就被国民党统治当局枪杀于昆明街头,所以人们将它题名为《最后一次讲演》。 2.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后,大屏幕展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

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便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有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三个小时后,他就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 3.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子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介绍李公朴。 李公朴(1902—1946),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杀害。 二、自主探究 1.积累生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诬蔑(wū miè)卑劣(liè)捶击(chuí)赋予(fù)蛮横(hènɡ) (2)解释下列词语。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意。 提示:让学生注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播放视

频) 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同学们知道,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 月15 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板书标题、作者) 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这是一篇演讲词,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自己给红色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li è)污蔑(miè)卑鄙(bǐ) 蛮横(hèng)赋予(yǔ)挑拨离间(ji àn) 三.读课文,析内容 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学生先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重音、停顿、语速和语气等问题,找出你最喜欢 的段落,反复朗读,然后展示读给大家听。 参考: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依据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李阳 《最后一次讲演》是初二语下册第13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 四、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

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学法 本文语言感情充沛,表现在运用了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和反义词等,这些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句式变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自己动口动手,置身其境,在实践中理解提高.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发问,讨论,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3分钟) 1、学生致欢迎辞导入 (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 (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二、新课学习 1、这次讲演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请大家阅读预习提示,然后作简单回答. (以速读方式,让学生简明、扼要介绍作者与背景,听说训练兼顾阅读能力培养) 2、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讲演的场合对象?(板书场合与对象) 明确本文讲演的特定场合与对象

最后一次讲演 公开课(省级获奖教案)

13最后一次讲演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济宁高新区济东中学鲍昌姣 【教学目标】 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播放视频) 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 同学们知道,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 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 月 15 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 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 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板书标题、作者) 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这是一篇演讲词,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 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自己给红色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liè)污蔑(miè )卑鄙(bǐ) 蛮横(hèng)赋予(yǔ )挑拨离间(jià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