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答案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答案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答案【篇一: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王道俊郭文安主编】

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

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地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三)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1原始的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1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 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

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包括半

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

1 人类的发展或进化;

2 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大体分为生理发展,心理,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特点;

1未完成性(可塑性,人的需教育性和可教育性);2 能动性(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

这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的等活动之间

的最根本的区别。);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1 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

也不会逆向发展)

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2不平衡性(人的

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

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技能

3 阶段性(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

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 4

个别差异性

5 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

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是指自然,历史,

有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儿童来说是客观的,

先在的,给定的;人是具有能动的主体,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

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对其环境的反

作用与相互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

3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生活,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

的发展,进而还能够有意识的选择,利用环境的条件与资源来为年

轻人一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

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2 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知识的认识价值,能

力价值,陶冶价值,实践价值)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的发展有四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能动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

育的制约与影响。

1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和改革

1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2 。。。。。。。。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4.。。。。。。。。制约受教育权;

5.。。。。。。。。。。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1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2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 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1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 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1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2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3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1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理念;2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3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指挥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1 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2 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3 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包括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

1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

2 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的原理;

3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实现科教兴国,前提在兴国科技,关键在国兴教育,教育为本)

举措: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普及义务教育的立法;对贫困学生的

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面临的问题:教育公

共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努力办好教育:普及和

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

狭义: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

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

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

系统,他们有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1 国家或

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标;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 课程目标;

4 教学目标。

内容结构:教育目的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 就

教育所培养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2 就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

什么阶级利益服务)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

面发展学说。

1 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

制度的制约;

2 。。。。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的性

质与方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含义: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

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价值分类: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或教育的理想价值和教育的工具

价值,前者指教育重视个人,个性发展的价值;后者指教育重视对

社会发展的价值)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

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应当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培养社会所需要

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来设计。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

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

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通了道路;2 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1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2 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3 要坚持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

(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我国的。。。。。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性质: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全体学生

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

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

教育;

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

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现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

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教育。)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p112

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以及组织运行的

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

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

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p117现

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概念: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变革: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

向发展;2 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p12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p126(分支型学制)我国现行学校

教育制度的改革。 1 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 继

续调整中等教育机构;4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p137;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

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从育人目标角度来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角度

来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

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的路径。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

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文件。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

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

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也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1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p139 ;

2 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

3 普通教

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1 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课程的基本因素是社会,知识,学生三要素);2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p144);3 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

(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含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

性目标;结果性: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体:描述

学生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目标;)

1 课程内容的概念;(概念: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

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

系和经验体系)(1 课程内容与教材;2 课程活动与学习活动;3 课

程内容与学习经验p148)

2 课程内容的选择(间接经验的选择:科学的基本事实;科学的基

本概念;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直接经验的选择:直接经验选择

的依据和标准;直接经验的结构和体系p150)

]

3 课程内容的组织(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1 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

2 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p154;

2 新课程的基本理论:(1 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2 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标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意义:1 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任务:1 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 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p183

【篇二: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

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

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

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

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

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

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

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

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

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从

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

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

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

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

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

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查阅资料、问

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

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教

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

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成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与受教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也不会自觉地改造自然,更没有用语言来传授经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其特点就是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发展: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出生到承认的

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指儿童的成人过程。这既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婴幼儿向成年人,个人小我向放眼世界、胸怀群体以至人类大我的转化过程,也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可能性与选择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遗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因素,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的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环境的给定型: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

1、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状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3、辨析环境与教育

环境原本包括教育,亦称广义环境,教育是从环境中分化出来的。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的区别,主要在于环境对年轻一代发展的影响是自发的,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专门为培养他们组织起来的。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是在以自

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

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自己。

(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

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到决定于他自身的态度,决

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取决于他能动

性的发挥情况。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人在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来,会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

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

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5、学校教育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年轻一代通过掌握知识或的身心发展,

使他们按社会发展和家庭及个人所期望的要求社会化、专门化、个

性化,以保障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从而积极而有力地促

进社会向前发展,这是学校就教育的主要特点、优势和作用。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

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

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社会才能,实现其人

生抱负。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

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和专业的组织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比

例关系。

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关系:

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质。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文化知识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教育促使个人人的发展,必须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所制约;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我们今天在教育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追根溯源都与文化传统中的消极因素有一定关系。正确认识文化传统对教育传统的制约关系,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4、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5、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6、教育应怎样发挥现代教育应有的生态教育功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文化只有通过教育的传递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这一功能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积累,更在于他的更新与创造。

8、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流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

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

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

现在个人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

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方面:

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10、为什么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教育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仍是其根本不的特性。每一时代的教育应当从以往的教育中继承什么,应当在哪一方面做出新的改革和发展,也是与这一时代的生产

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

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文化的演进,迟早会引发

和推进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当做绝对的独立性,便会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

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11、如何让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指导?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主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目的,社会的发展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认识历史的能

动的创造者;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人是自我教育、自我

发展的主体。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教育的基础性,实质上是

指人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教育的先导性,是

指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教育的全局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

的影响。

12、为什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

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

人才,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没有基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规律。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依靠教育。我们在建设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

个中华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

明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以无论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内容来看,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应置于突出的战略地位,我们应以战略的眼光看教育,要认识到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所

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3、国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巨大成绩:

1)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2)普及义务教育立法;3)对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4)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

14、国兴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育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2)教育公平面临严重挑战。

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问题;

②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③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引发的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

15、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巩固和完善近年来建立起来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义务教

育学校建设的基本指标体系或质量底线,积极扩大优质教育面,着

力引导和扶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转化为优质学校,鼓励已有的优

质学校办的更好,办的更有特色,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让百分之

百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乐于上学,读至毕业,有所收获,全面合格。

2)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3)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4)从宏观上来讲,要:

①明确教育的战略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改革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育思想。③作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④进行合理的教育投资⑤调整教育结构⑥改革教育的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16、制定教育总体规划的基本论据和方法

①要根据人口的调查和预测。

【篇三: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

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

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

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

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

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

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

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

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

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

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

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

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

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

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

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

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

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

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

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

验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

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

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

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

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

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

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为

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因为动物活

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也不会自

觉地改造自然,更没有用语言来传授经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

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

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其特点就是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

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

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

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现代的学校教育与古代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区别?

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

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

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

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

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

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

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

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5、教育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

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

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

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

发展的人。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

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

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

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

能的发展变化上,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

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

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

在状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

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不过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

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实距,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

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

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况且环境和教育对人

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所以说在同

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到决定于

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

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