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必修一专题8试题

历史必修一专题8试题

历史必修一专题8试题
历史必修一专题8试题

2011年11月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1小题,共0分)

1.(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50题)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A.共产党宣言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C

【点拨】

【结束】

2.(2011年10月绍兴一中期中30题)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建立苏维埃政权D.获得“面包”与“和平”

【答案】D

【点拨】

【结束】

3.(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8题)晚清时期一个中国驻外使节在日记中写道:“昨夜叛勇已入巴黎,约千万人,哗言鼓噪,声言将吏、兵二部大僚,并民勇将军、巴黎提督、按察司皆改用其党。各官畏惧,皆避往凡洒(凡尔赛)等处,巴黎遂无主矣”。这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巴黎和会 B.普法战争

C.巴黎公社革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答案】C

【点拨】

【结束】

4.(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7题)德国历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其著作《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被当成人类的害虫加以谩骂.”导致“某些人”和“另一些人”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评价角度不同 B.阶级立场不同 C.知识层次不同. D.理论依据不同

【答案】B

【点拨】

【结束】

5.(2011年10月保定市摸底18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A.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

C.在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A

【点拨】

【结束】

6.(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21题)“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

【答案】A

【点拨】

【结束】

7.高中生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这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前者人物直接领导了后一事件

C.前者创建的政党领导了后一事件

D.后一事件丰富了前者创建的理论

【答案】D

【点拨】

【结束】

8.(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19题)1920年1月2日,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美33个城市中竟有4000人被怀疑为激进分子,以“激进分子”的罪名被逮捕,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出现这样的“红色恐怖”的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遭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A

【点拨】

【结束】

9.(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21题)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A.工人运动的发展B.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C.纲领有些地方是错误的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D

【点拨】

【结束】

10.(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23题) 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

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

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察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即它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当时的巴黎工人是在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的关键时期爆发的,所以条件特殊。

【结束】

11.(2011年11月扬州市期中16题)“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列宁的主张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仇视

B.十月革命是社会矛盾演变的必然产物

C.当时两个政权并存,面临一战战场的严峻形势

D.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断激起人民群众的反对

【答案】C

【点拨】

【结束】

12.(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8题)晚清时期一个中国驻外使节在日记中写道:“昨夜叛勇已入巴黎,约千万人,哗言鼓噪,声言将吏、兵二部大僚,并民勇将军、巴黎提督、按察司皆改用其党。各官畏惧,皆避往凡洒(凡尔赛)等处,巴黎遂无主矣”。这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 B.普法战争

C.巴黎公社革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答案】C

【点拨】

【结束】

13.(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48题)马克思主义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那么,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根本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究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A

【点拨】

【结束】

14.(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22题)《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C

【点拨】

【结束】

15.(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8题)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答案】D

【点拨】

【结束】

16.(2011年11月福州八县联考24题)“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具有空想性B.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C.不成熟的理论 D.僵化、保守

【答案】B

【点拨】

【结束】

17.(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27题)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西方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答案】D

【点拨】

【结束】

18.(2011年10月绍兴一中期中29题)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

进行实践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

C.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答案】B

【点拨】

【结束】

19.(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19题)阅读右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D.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俄国

【答案】A

【点拨】

【结束】

20.(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24题)观察下列图片

以上图片说明:

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

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十月革命后,苏俄最终摆脱了战争隐患

D.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性质。通过图片可以看出新生政权它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满足群众的要求,所以它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人民政权。B、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C项不全面。

【结束】

21.(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18题)《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改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超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C

【点拨】“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是指《四月提纲》,提出要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转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结束】

22.(2011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13题)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材料中“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答案】B

【点拨】

【结束】

23.(2011年12月广东百校联考19题)《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答案】D

【点拨】

【结束】

24.(2011年11月皖南联考17题)李大钊的《Bolsbevism的胜利》认为:“这件功业,与其说是威尔逊(当时的美国总统)等的功业,毋宁说是列宁的功业;是列卜涅西(即卡尔·李卜克内西)的功业,是马客士(即马克思)的功业。”“这件功业”是指

A.二月革命终结了沙皇专制统治B.巴黎公社沉重打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

C.《四月提纲》开创了俄国历史新纪元D.十月革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答案】D

【点拨】从材料中的信息列宁、马克思可排除B,从李大钊的《Bolshevism的胜利》可知与十月革命有关,从威尔逊知与一战有关,应选择D。

【结束】

25.(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18题)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右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点拨】

【结束】

26.(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22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下列关于这个“幽灵”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是“幽灵”得以“游荡”的根本推动力

B.“幽灵”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政治纲领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践“幽灵”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举命使“幽灵”变成现实,是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根据材料判断这个幽灵是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而这种学说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发展。故A正确。B项错误因为《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而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于1864年。C、D两项很容易判断,是正确的。故不正确的就是B。

【结束】

27.(2011年10月淮安联考21题)“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答案】A

【点拨】

【结束】

28.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16日颁布法令,规定把“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经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同时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这项措施:①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②反映了尊重与保护私有财产的传统观念③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④说明巴黎公社普遍地实行了公有制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C

【点拨】

29.(2011年11月黄山市七校联考12题)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了俄国革命任务的转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二者都主张

A、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民族革命是阶级革命的前提

C、反帝反封建二者缺一不可

D、要用社会革命来推动生产力革命

【答案】A

【点拨】

【结束】

30.(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49题)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

【结束】

31.(2011年10月淮安联考20题)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指()

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答案

【答案】C

【点拨】

【结束】

32.《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①原因与巴黎公社革命相似——与大规模的战争有关

②直接目标与太平天国运动相似——反侵略反封建

③领导力量与五四运动相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性质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点拨】

【结束】

33.(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25题)《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④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A.②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②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察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二月革命后,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而广大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与温饱,这是当时面临的新情况。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在二月革命前就是这种情况,布尔什维克当时掌握的不是军队只是武装。【结束】

34.(2011年11月河北省质检17题)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曾说,“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其意在表明

A.无产阶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B.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然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调整D.战争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

【答案】B

【点拨】

【结束】

35.(2011年10月山西二诊17题)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D

【点拨】

【结束】

36.(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28题)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景仰。”因为巴黎公社()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答案】A

【点拨】

【结束】

37.(2011年10月温州十校联合体14题)《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里的“代替”是指()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C.新教代替天主教

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

【答案】B

【点拨】

【结束】

38.(2011年11月苏州市期中17题)恩格斯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科学共产主义产生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史进一步发展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臀上政治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沦成果及实践经验D.进步的思想家在实践中观察出历史动向

【答案】B

【点拨】

【结束】

39.(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23题)某授课外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双休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

动,收集了下列四幅历史图片,请你为其拟订一个恰当的研究主题()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变化过程

C.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答案】D

【点拨】

【结束】

40.(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24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 世纪初期B.18 世纪中期C.19 世纪中期D.20 世纪初期

【答案】C

【点拨】

【结束】

41.(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7题)列宁面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的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列宁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新时代

D.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A

【点拨】本题考察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根据材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分析,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应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因此题干中所述的内容是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A项“建立无产阶级证券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应是巴黎公社,不属于十月革命的意义。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42.(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检测28题)(16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材料一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4分)

材料二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2)据材料二概述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分别是什么?(4分)其中第二项调查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会师图

(3)材料三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中、俄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分)

【答案】

(1)中心内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分)《共产党宣言》(2分)(2)主流民意:俄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在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4分)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等在中国大力宣传马列主义。(4分)

(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4分)【点拨】

第一问可以看出是《共产党宣言》,回答其中心内容。第二问第(1)小问根据表格调查内容予以判断,第(2)小问回答列宁的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第三问回答中、俄不同革命道路。中、俄不同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束】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高考历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第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第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20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0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6(2008上海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7、(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09年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09年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3(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4(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5(09年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6(09年广东卷B)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 18(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9(09年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2008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2、(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资料

编号0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 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重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1)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占据。(2)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3)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4)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逐步提高。 2、概况:年10月,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年4月,通过“”;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为访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 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2.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 ) 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

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 )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 ③互相牵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 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A、王族(姬姓贵族); B、功臣; C、先代贵族等; 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 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 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单元概述 1、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 专题八这一专题主要叙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界,形成了前后两大阶段。本专题讲述的是前一阶段的70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本专题主要包括早期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列宁主义诞生以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作为思想体系,是阐明和论证人类解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放的思想体系;作为运动,是争取实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运动;作为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也必定在实践中丰富、创新,并指引着千百万劳动群众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2、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国际工人运动各个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及对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了解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教师应驻注重整体学习环节的把握,调动学生机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精神的体验,使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三、课时安排与教学策略 第1课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第2课时: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师讲述和学生合作探究) 第3课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师讲授和情景再现,讨论) 四、评价反馈 观察法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从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和本课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准备的成果展示预习阶段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程度给学生一个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检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5.近代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6.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右图中的史实发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8.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1.佳士得拍卖公司曾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4.在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①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②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③德国的古典哲学。 (4)实践条件:马克思、思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运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 ①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②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③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④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第一国际 (1)成立标志: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 (3)原则:①政治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②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4)主要贡献 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 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5)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 (1)背景 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压境。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3)革命措施 ①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③制度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④待遇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工资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事件。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3.第二国际的斗争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2)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斗争:第二国际成立后,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通过自己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B.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C.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第一次会晤,开始了两位导师的共同战斗历程 D.《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主编《莱茵报》期间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1.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摩尔(指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这里的“国际”是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试题

高一历史周测 命题人:A级部历史组 1.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 2.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规模较大,工程坚固,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又能水淹对方。但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下列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修筑长城 B.开凿灵渠 C.北击匈奴 D.秦扫灭六国 3.《华阳国志? 蜀志》中记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指汉水)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 A.楚国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秦统一前郡县制已经推行D.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个太尉 4.2006年,商代“子龙鼎”等四件珍贵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也是最早的带有“龙”字铭文的青铜器。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子龙鼎”是先秦时期形体最大的青铜器 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辨认的甲骨文 C.国家重视文物保护,抢救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 D.在商周青铜器中“子龙鼎”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5.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又创立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创立一个的“世界”不包括 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统一了文字 D.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 6.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 A.赢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 7.“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 8.下列有关西周时期“礼”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维护着政治的安定B.保证了社会的和谐 C.是西周文化的主框架 D.具有历史的偶然性 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B.学者的研究论著C.秦简的记载D.民间的传说 10.秦朝在北方构建的有效国防体系除直道、长城外,还包括 A.蒙恬率领的边防军B.西南夷的“五尺道” C.屠睢对岭南的征讨D.史禄主持开凿的灵渠 11.下列有关秦朝“朝议”的评述,不正确 ...的是 A.成为皇帝决策的依据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D.具有现代的民主色彩 12.下列对李斯“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②国家政治从属于皇帝一人③汉代以后不再适应社会需要④说明皇帝具有天下独尊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下列有关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以监察为主要职能B.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C.属于地方行政区划D.分为13个主要监察区 14.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是 A.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 B.淡化了“国”和“家”的结合 C.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D.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权 15.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嫡妻之长子为嫡子。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 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 16、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 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 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8、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练习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练习 一、选择题 1.“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这本书应该是 A.《权利法案》 B.《共产党宣言》 C.《社会契约论》 D.《论法的精神》 2.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著作的内容还包括: ①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蕴含了A.阶级斗争理论 B.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C.资本全球扩张的理论 D.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4.马克思在论述某次革命时说“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论述的这次革命是 A. 巴黎3月18日革命 B.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 美国南北战争 D. 俄国十月革命 5.“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6.史学界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法国的无产阶级还缺乏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历史条件”。“客观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法国无产阶级政党不成熟 B.巴黎公社领导者没有建立可靠的工农联盟 C.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社会发展没有达到要铲除资本主义的水平 7.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女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这些女工在游行中高呼的口号可能是 A.“打倒战争!”“要面包!” B.“打倒资产阶级!”“打倒战争!” C.“要和平!”“要社会主义!” D.“要面包!”“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8.列宁认为目前要从反对沙皇制度向反对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或者说实现国民公会过渡,而只要政府肯履行它所许下的召开立宪会议的 “诺言”,就有可能把立宪会议变为国民公会,并号召人民把布尔什维克选 进立宪会议。这说明列宁主张 A.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9.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最主要的主张是 A.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B.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C.号召俄国人民退出世界大战D.建立苏维埃政府 10.著名学者金雁认为“对外战争冒险失利触发了社会危机后,全俄便急剧卷入革命漩涡。随着貌似强大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 分 100 分,考45 分 一、(共60 分,每小 2 分) 1.《文解字》解:“宗,尊祖也。”也就是,宗法的“宗”的本是宗。明宗法制以什么 ?() A.B.地域C.信仰D.血 2. 据周公征以后,“封建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行宗法制B.行封建改革C.分封侯国D.任人唯 3. 通宗法制的行,西周形成一个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定,下列在相关范内一定能成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子、嫡③ 侯国——侯嫡子、嫡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子、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4. 下列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形成了分封的制度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承 5.于春秋期生的“楚王鼎”事件,正确的是() ①春秋期,一些侯国力日益壮大②春秋期,周王的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期,分封制受到冲,以系④春秋期,社会治秩序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③ 6.《荀子 ?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姓独居五十三人。”可,同姓族是西周 分封的主体。些同姓族受封,周王会予他()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犁 7.秦始皇在咸阳行的一次功宴上群臣:“天下共苦,斗不休,以有侯王。宗,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不哉!”始皇解决上述,“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坑儒B.推行郡制 () C.攻打匈奴D.修筑城 8 故,名思就是“ 去的皇”。皇是中国古代最高治者的住所,最高治者称“皇帝”,那么“皇帝” 一称呼最早可能出于() A.西周B.秦朝C.西D.唐朝 9.秦始皇在中央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成中央政机构,其直接意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 B .地方力集中到中央C.建立中央集制度D.防止大臣自恣 10. 除分封制,建立郡制以后秦朝() A.郡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官 C.家族力在地方迹D.以下不得立基 11.斯塔夫里阿斯在《全球通史》中:“在中国达数千年的史上,有三次大革命,它从根本上 改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构。第一次生于公元前221 年,??第二次生于1911 年,??第三次在1949 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制建立 B .儒家学成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制确立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课标要求]: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③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实践和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②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 ③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第一国际: 成立的历史条件:①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②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成立时间:1864年地点:英国伦敦圣马丁教堂 灵魂人物:马克思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主要斗争: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斗争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意义: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 成立的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3月18日革命 成立时间:1871年3月28日 革命措施: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②民主选举和监督 ③最高年薪的规定 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②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③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④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经验宝贵,教训深刻,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3、第二国际: 背景:国际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潮,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泛滥 成立时间:1889年7月14日成立地点:法国巴黎 特点: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修正主义泛滥 结果:修正主义日益占据上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