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交名词解释

道交名词解释

道交名词解释
道交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172个名词解释

一.道路基础知识

1. 滚动阻力Pf: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

2. 空气阻力Pw: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

3. 坡度阻力Pi: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4. 惯性阻力Pj: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5. 行车速度(设计车速):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是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

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6. 经济车速:汽车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耗油、磨耗最小的速度。

7. 车辆的自重:即车辆整车装备重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号的重量。

8. 车辆的载重:即车辆最大装载量,是指满载时的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

9. 交通流: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

10. 交汇交通流: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的状态。

11. 交通流参数:用以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

密度。

12. 当量交通量:为计算交通量,应将各种车种在一定道路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进

行换算,从而得到各种车辆间的换算系数,将各种车辆换算为单一车种。

13. 地点车速:车辆通到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速度,用作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用。

14. 行驶车速:车辆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求得的速度,不包括停车时间。用于评

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

15. 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用于评价道路通畅度,估

计行车延误情况。

16. 车流密度:某一瞬间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它表示车辆分布的密集

程度。

17. 车头间隔: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为车头间距。

18.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19. 道路等级结构: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

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车速由大到小,功能上由以“通”

为主转向以“达”为主。

20. 道路服务水平:道路的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

比,综合反应道路的服务质量。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用以区别道路上出现的各种不同车流状态。

二.交通量和通行能力

21.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22. 年平均日交通量:将全年统计的日交通量总和除以全年总天数所得平均值为年平均日

交通量。单位:pcu/d

23. 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

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单位:puc/d

24.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出现最大交通量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

25. 设计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美日)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小时

交通量按大小排序,取第30位小时交通量。

26. 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

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27. 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

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路段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28. 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道路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车辆数。

29. 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

的通行能力。

三.平面线形

30. 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31. 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32. 极限最小半径:圆曲线设置最大超高时采用的半径最小极限值。

33.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道路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时

路面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时采用的最小半径。

34. 一般最小半径:指设超高时的推荐半径,其值介于极限最小半径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

径之间。

35. 横向力: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离心力所提供的指向运动轨迹外侧的水平力。

36. 缓和曲线:当设计车速较高,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

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37. 超高: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布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

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曲线段的外侧路面横坡做成与内侧横坡同方向的单项横坡称为超高。

38. 超高渐变率:指旋转轴与车行道外侧边缘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

39. 超高缓和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一个

渐变的过渡段。

40. 加宽:由于前后轮在转弯时曲线半径大小不同,他们所占的车道宽度大于在直线上行

驶的宽度,则为保证车辆不占用其他车道而设置的一段宽度称为加宽。

41. 加宽缓和段:在圆曲线范围内加宽,为不变的全加宽值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其加宽

值由直线段0加宽值逐渐按比例增加到圆曲线起点的全加宽值。

42. 断背曲线:两同向曲线间以短直线相连而成的曲线。

43. 同向曲线:转向相同的相邻两曲线。

44. 反向曲线:转向相反的相邻两曲线。

45. 复曲线:不同半径的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

46. 行车视距:为保证行车安全,司机看到一定距离处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后,刹车所需

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47. 停车视距: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

车距离。

48. 会车时距:

49. 横净距: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

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即包络线)的距离。

四.纵断面

50. 纵断面: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反映路线竖向的走向、高程、纵坡大小、直线与

曲线的组合。

51. 地面线: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

52. 纵断面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立面设计线。

53. 设计标高:工程设计时中心线各点要求达到的高程称为设计高程(标高)。

54. 填挖高度:设计线与地面线各对应桩号点的高程差。

55. 最大纵坡:道路竖向设计时所允许的最大坡度,由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

件、保证车辆以适当的车速安全形势来确定。

56. 最小纵坡:能保证纵向排水,防止管道淤塞所必需的最小纵坡。

57. 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

58. 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

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

59. 锯齿形街沟:露出路面部分的侧石与路面边缘或平石,作为城市道路排除水的三角形

沟,街沟纵坡交替升降的为锯齿形街沟。

60. 纵断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垂直水平面方向上的投影。

61. 道路纵坡: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

62. 坡长:指道路中心线上某一特定纵坡路段的起止长度。

63. 转坡角:(变坡角)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

五.横断面

64. 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

65. 道路红线:道路的路幅边线,城市中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66. 路肩:公路和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作

用——保持车行道功能,临时停放故障车辆;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撑;供行人通过。67. 分车带:多幅路横断面范围内,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作用——分割车

流;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与绿化;设公交停靠站;在交叉口为增设进口道提供场地;

保留远期车行带拓宽的可能。

68. 路缘石:设在路面边缘和横断面其他组成部分分界处的标石。

69. 边沟:郊区道路或山区道路设在车道边缘用于排水的纵沟。

70. 红线宽度:指道路路幅宽度。

71. 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

72. 非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

73. 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

74. 路拱:对于双向行驶的车行道,路面常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拱形,成为路拱。

75. 路拱高度:从拱顶到路缘平石的高度。

76. 横坡(路拱坡度):由拱顶向两侧倾斜的坡度。为了使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带上的雨

水迅速排入雨水井或边沟。

77. 牛腿式出入口:为了使人行道路面连续无障碍,道路上人行道出入口多采用牛腿式出

入口,平石沿人行道边向前延伸,侧石下降,或侧石向出入口转弯。

六.道路线形

78. 道路定线: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

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性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的设计图。

79. 主导纵坡:道路中心线结合实际自然地面起伏所得土方填挖工作量最少的平均自然纵

坡度。

80. 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线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形

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于或大于180度。

81. 展线: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坡度常大于道路设计所容许的最大纵坡,加上工程

地址条件限制,需要顺应地形,使道路沿山坡盘绕而上,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点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为展线。

七.交叉口

1. 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相交的部位。

2. 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路口。

3. 分岔点:交叉口上的车流,在前进中有不同去向,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

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或者分流点)

4.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

为交汇点。

5.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交汇点称为冲突点。

6. 交通岛:高出路面的岛状设施,分为导向岛、安全岛和分隔岛。

7. 导向岛:为指示和规定右,左转交通方向设置的交通岛。

8. 分隔岛:为把同向或对向交通分开而设置的交通岛。

9. 安全岛:为行人提供躲避车辆的场所而设置的交通岛。

10. 交通渠化: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称为

渠化交通。

11. 缘石转角半径:为了保证右转车辆能够以一定速度顺利转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应

做成圆曲线,或多圆心复曲线,以符合相应车辆行驶轨迹。

12. 交通管制:用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手势指挥,使通过交叉口的不同道路上车辆的通行时

间错开,即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某一方向的车流通过交叉口。

13. 周期长:绿灯信号显示两次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即红,绿,黄灯显示时间之和。

14. 绿信比:即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15. 相位差:一般用于线控制或面控制,表示相邻两个交叉路口同一方向或同一相的绿灯

起始时间之差。

16. 相(相位信号):表示在信号化交叉口给予车辆与行人通行权的程序。

17. 两相控制:具有两个交通信号相位的控制。即东西停,南北行;南北停,东西行。

18. 点控制:单点定周期自动控制信号,根据车流量大小和交通特点,事先确定合理的信

号周期和绿灯时间。

19. 线控制:在一条主干线上根据流量大小,交叉口间距,车辆行驶速度,定出信号周期,

相位分配,相位差,形成一条“绿波带”。

20. 面控制:设在交通繁忙的中心区,把该区交叉口的控制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自动适应

网络交通系统控制,根据检测器测得的交通数据自动调节信号的周期时间,相位分配及绿灯时差。

21. 绿波交通: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

干道上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遇上绿灯。

22. 交叉口展宽:由于道路车辆到了交叉口,有一半以上时间要分给横向车辆使用,只能

用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增加车道数的方法,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使之与路段通行能力匹配。

23. 视距三角形:由交叉口内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

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的相遇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的范围内,有限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清除,以保证通视。

24. 环形交叉口:在由几条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半径较大的中心岛,使所

有经过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转车辆沿环岛逆时针行驶,并将行驶过程中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

25. 交织:是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

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动。

26. 交织角: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时的安全情况,它以右转车道外缘1.5m和中心

岛缘石外1.5m的两条切线的交角来表示。

27. 交织长度:在环状交叉口,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上形式时互相交织,交换

一次车道所形式的路程,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28. 匝道:匝道是用以连接上下各层道路供左右转弯车辆行驶的道路。

八.交通基本概念

29. Od分布:交通中各个交通发生或结束的点的分布状况

30. 路网饱和度:路网实际负荷与容许最大负荷的比值,反映了路网承担交通负荷的适应

能力,从整体上表征路网的畅通性能。

31. 交通事故率:单位时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

32. 道路非直线系数: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

度的一个指标。

33. 干道网密度: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F之比值。

34.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市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连线、交通

工具、场站和管理规则与人员组成。

35. 出行:通常指个人、货物或车辆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完成一次有目的的行程。

36. 泊车:指车辆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停车,并享受一定的服务。

37. 停车泊位周转率:一个泊位在单位时间内停放的车辆数(停放时间的倒数)。

38. 交通小区:是研究交通生成、分布的基本空间单位;是在城市交通调查中,通过系统

的分类法,将城市分成若干个区域,用以分析各个区域之间的交通流向状况。

39. 钟摆现象:某一时段中,某一方向的出行占据绝对优势。

40. 出行距离:从出行起点到终点实际走过的距离,非空间直线距离。

41. 出行时耗:由出发点至到达终点所花费的时间。

42.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交通结构):指城市居民出行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构

成。

43. 末端交通方式:除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摩托车,步行以外的交通方式。

44. 出行时辰分布:出行量受一日中时段的影响在各时刻的分布状态。

45. 日出行率:调查的日出行次数与被调查的人数之比。

46. 往返出行:外出后立即返回住处的出行。

47. 巡回出行:外出后顺便去若干目的地的出行。

48. 主导线:OD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双线,将其与城市路网对照,城市路网分布点应与主

导线分布相一致,否则,说明道路系统需改善。

49. 出行生成强度:单位用地面积和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出行量。

50. 期望线:连接各个交通小区重心点之间的直线,以宽度表示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量大

小。

51. 道路用地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包括公共停车场、广场)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值,

又称道路网面积密度。

52. 路网连接度指数:总的交叉路口与断头路口的比例。其数值越高,说明断头路越少,

成环成网率越高。

53. TOD:城市快速交通引导城市土地开发。

54. BRT:公交车捷运系统,是一种具有专有或部分专有路权、高效率收费系统及现代车

辆,提供舒适、便捷、安全服务之先进公交车系统。

九.公共交通

55. 载客量:车辆中装载的乘客数量。

56. 运载能力:单位时间内沿路线一定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

57. 运送速度:公交车辆运送乘客的速度。是衡量乘客在旅途中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

依据。

58. 运营速度:公交车辆在路线上来回周转的距离。是标志客运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59. 平均行驶速度:路线长度与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的比值。重复系数:公

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路网总长度之比。

60. 公交线路网密度:在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

度。

61. 换乘系数:居民出行一次,到达目的地所需换乘的次数的平均值。

62. 满载系数:实际载客量与额定载客量之比。

63. 一辆车的生产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客运周转量。

64. 在册车数:实际中为保证运营过程中一些车要轮流进行保养和修理,公交企业所购置

的车辆数应多于全市行驶车数。

65. 站点通行能力:单位时间内站点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60/t停(车次/小时)

66. 行车间隔时间:公交按一定的行车间隔时间准时沿规定路线来回行驶。

67. 公交枢纽站:在公交客流集中,线路密集的地区,设置于路外专用场地上的公交场站

设施。

68. 公交等时线:衡量公交服务水平和大型人流集散点公交可达性。

69. 接驳(接运)系统:指将乘客从出发地接至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车站以及从车站送

达目的地的交通服务系统。

70.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在城市机动车道不宜拓宽,车流密度较大,并沿路侧用地许可的

情况下,可将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后退,做成港湾式停靠点。其长度能容纳两辆车,宽度为2.5~3m。

71. 路抛制:出租汽车的一种运营方式。挥手即停,流动揽客。

72. 前自行车模式: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不高,自行车作为主导交通方式。

73. 后自行车模式:经过自行车交通衰退,小汽车风行的阶段后,出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的目的,对自行车交通的重新认可和回归。

74. 行人优先区:在城市的特定区域中,排除大量的汽车交通,改建成适合行人活动的区

域,以恢复其原有的吸引力。

75. 客运周转量:乘客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数量和距离的乘积,是客运需求大小的一个指

标。

76. 步行影响区:一般步行的转运距离多分布在600-800m(步行10分钟以内),在人口

或就业岗位密度很高的地区,在步行影响区范围内应实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以保证足够客流量。

十.对外交通

77. 道岔:用于线路的连接,使机车能够从一条线路顺利地驶向另一条线路。

78. 车场:车站的重要部分,将办理同一作业的股道两端用梯线连接起来组成。

79. 中间站:除了办理列车的交会、越行和沿零挂列车的调车作业外,尚需办理客货运作

业,在某些中间站还要办理机车及部分检修作业。

80. 区段站:除了办理中间站的作业外,还要更换机车、乘务组以及机车的整备、修理、

检查等。

81. 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并设有比较完善的专门调车设备的车

站。

82. 工业站:是工业企业专用线的接轨站,为某一地区的工业企业服务或主要为某一个大

量装卸作业的大型工业企业服务。

83. 港湾站:主要为有大量装卸作业的河海港服务的车站

84. 铁路枢纽:位于几条铁路干线回合的地点,由各种专业车站和有关线路联系组成的,

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作业的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有机整体。

85. 航道:在河流中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

86. 回转池:为了便于船舶在港内运转,在水深适当区域布置的供回转的水域。

87. 回门:是船舶出入港口必经之处,是两个外堤堤头与岸边之间的航道。

88. 锚地:供船舶停泊、接受检疫、检查、进行编解船队作业、水上装卸和供应燃料饮料

食品或用作避风的水域。

89. 港池:船舶直接靠近码头装卸货物用的水域。

90. 净空障碍物限制面:根据飞机的使用特性和助航设备的性能,对机场及其附近一定范

围,规定集中称为净空障碍物限制的平面、斜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及其附近的山,高地,铁塔,架空线,建筑物等的高度。

91. 飞行区:共飞机升降和调动作业的区域。布置有飞机起落的跑道、滑行道、等待起飞

机坪、迫降带等。

当代文学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伤痕文学 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 元小说“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由于马原的小说 而引起注意。 全景式报告文学是在中长篇报告文学或系列报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犹如某一专题的小型百科全书,以其视野开阔、信息量大、现象剖析渗透等特点引起读者重视。以钱刚、李延国的作品为代表 文化散文源于贾平凹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大散文。这类散文多以对历史文化 的反思和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求索为主要内容。以文化氛围的宏大和思想意蕴的恣肆为特征。呈现出深邃、阳刚、博大、沉雄的气概。以余秋雨、马丽华为代表。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与作者作家自发的写 作,明确提出来自1989年《钟山》杂志的卷首语。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代表作家有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等。 新历史小说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中后期,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 文学形式。是先锋小说或新写实小说中诸多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观念在关于历史的文学叙述中的投射。代表作家苏童、刘震云、叶兆言 朦胧诗派又称“新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采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 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朦胧诗孕育于文革中的地下文学,1980年前后,朦胧诗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新潮小说又称先锋小说,出现于80年代前期。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

语文课程论 名词解释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沿革 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 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 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蒙学教材: 1、综合类:《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2、伦理类: 程端蒙的《性理字训》“天理流行,赋予万物,是之为命。人所禀受,莫非至善,是之谓性。”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信,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学教材: 《昭明文选》,宋代谢仿得《文章规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孙洙《唐诗三百首》等。 3、历史类: 宋代王令《十七史蒙求》;胡寅《续千字文》;朱熹《小学》 4、诗歌类:《千家诗》 5、名物常识类:《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6、工具类:《字学举隅》,《文字蒙求》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识字教学(二)阅读教学(三)写作教学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1、熟读、精思、博览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2、多读、多写、多改 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3、从模仿入手 4、联系日常生活4、先放后收 5、激发儿童的兴趣 科举制度: 起于隋朝的人才选拔和官吏任用制度。 唐朝科举分两类: 常科:秀才、明经、进士、明书、明法、明算。每年定期举行。 制科:皇帝主持,根据需要临时下令举行。 唐朝进士极盛时每年不超过50人,平常10到20人。进士及第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 宋代极盛时每年有四五百人,平时也有上百人,进士及第就可授官。 考试内容和方式: 唐朝到宋朝初年: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宋以后主要考经义。 经义: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作文阐明义理。到了元代,则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需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任意发挥。明代中期以后要求文章必须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字数和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550字、650字后改为700字。 第二节近现代语文教育 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 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第三节当代语文教育 一、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 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这不

英国道路交通法

英国道路交通法 第1条鲁莽驾驶导致死亡因在道路上鲁莽驾驶机动车,导致他人死亡,是有罪行为。 第2条鲁莽驾驶在道路上鲁莽驾驶,是有罪行为。 第3条粗心与轻率驾驶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不多加小心,或不集中精力顾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是有罪行为。 第4条饮酒或药物影响下的驾驶或照管机动车(1)在道路上或在其他公共场所正在驾驶或正在试图驾驶机动车者,正处于酒精或药物影响下的不合格驾驶状况,为有罪行为。 (2)在不影响第(1)项规定效力情况下,正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对机动车照管者,正处于酒精或药物影响下的不合格驾驶状态,是有罪行为。 (3)按照以上第(2)项规定,若某人证明,由于饮酒或药物影响,在对案件有决定影响的关键时间,境况使得他没有驾驶的可能性,他将不被看作曾经照管过机动车。 (4)在判定是否存在第(3)项所提及可能性时,法庭可忽视对人的伤害及对车辆的损伤。 (5)本条中,若某人正常驾驶能力正在削弱,则认为他当时是不合格驾驶状态。 (6)当警察有理由怀疑某人正在或已经违犯了本条的规定,拘留他可不用拘留证。 (7)当按第(6)项被授权拘留某人时,警察可进入(需要时可使用武力)任何被拘留人所在场所或警察有理由怀疑其所在的场所。 (8)第(7)项在苏格兰不适用,不管为何目的。 第(7)项的任何规定不得影响苏格兰法律中有关警察进入的准许条款的效力。

第5条酒精含量浓度超限状态驾驶或照管机动车(1)当某人在饮入了大量酒精以致其呼吸、血液,尿样中酒精含量超过了规定限度之后,(a)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驾驶或试图驾驶机动车;(b)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照管机动车,是有罪行为。 (2)在某人被指控违反了第(1)项(b)段规定时,若证明某人当时已涉嫌违反规定,其呼吸、血液、尿液中的酒精含量已超过规定限度,以致已没有驾驶可能性,可作为其辩护理由。 (3)法庭在判断是否存在第(2)项所提及可能性时,可忽略对其本人的伤害及对其车辆的损伤。 第6条呼吸测试(1)当着装警察有理由怀疑: (a)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正在驾驶或正在试图驾驶或照管机动车者,其机动车正在运转,而其体内含有酒精或他已经违犯了交通规则;(b)某人曾经体内含有酒精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驾驶或曾试图驾驶或照管机动车,而目前体内仍含有酒精;(c)某人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曾经体内含有酒精驾驶或试图驾驶或者照管机动车,且机动车行驶时已经违犯了交通法规。 按照第9条规定,警察可要求当事人提供一份呼吸抽样,进行呼吸检测。 (2)当遇到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行驶的机动车负有责任的事故时,按本规则第9条规定,警察可要求有理由相信在本事故时间内驾驶或试图驾驶或照管机动车的当事人提供呼吸抽样进行呼吸测试。 (3)当某人被接以上第(1)(2)项规定要求提供呼吸抽样时,可以在附近进行。 若被按第(2)项规定要求时,提出要求的警察认为合适,也可以在警察指定的警察署进行。 (4)当某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按要求提供呼吸抽样,是有罪行为。 (5)在以下情况下警察拘留某人可不用拘留证:

儿少分章节重点考试资料缩印版

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growth):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乃至全身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变。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生长发育指标体系:体格发育指标,体能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三个鲜明的发展特征: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3.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婴儿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5-12,青春期10-20 女孩比男孩早1~2年,青年期18-25。3.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平衡的。第一突增期: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长(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第二突增期;青春期(女9-11至13-15 男11-13至15-17); (1)突增期意义:1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4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在时间进程上是不同的。(2)程序性:1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2近侧发展律(瘦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3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3)Scammon生长模式:1一般型: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2神经系统型:发育最早,一次突增,先快后稳;3淋巴系统型:发育最旺盛,一次突增,有升有降;4生殖系统型:发育开始最晚,一次突增,先慢后快。5.子宫型:子宫,肾上腺发育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2赶上生长: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3生长关键期:生长关键期是器官和组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受到干扰,常导致永久性的缺陷和功能性障碍。 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性别特征) 体成分(身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的范畴。(体成分的两成分模型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的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青春期的年龄区间为10~20岁,WHO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1.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2.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3.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女性青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0~18岁,男孩为12~20岁。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趋成熟;3.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4.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加快,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5.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更明显;6.青春期心理发展骤然加快,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可能出现一些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青春期发育类型:早熟型(盆宽窄肩的矮胖体型,突增维持1年左右)、晚熟型(瘦高,维持2年以上)、一般型(介于二者之间,维持两年左右) 矮身材: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P3。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生长迟缓、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迟缓。高身材指个体的身高高于其性别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按原因分: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巨人症。 性早熟(sexual preiocity):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活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一般分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引起;假性性早熟,多因性腺或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环境污染物种的激素成分,外源性性激素药物,含性激素制剂的不当应用也可引起;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一方面的单独提前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体质性性早熟,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特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本质上属健康人群。 青春期性发育障碍(delay puberty):一般指男童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判断标准。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后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以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①遗传因素: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如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是遗传影响的具体表现,身高、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都与家 庭遗传有关,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 的长度的比例等作用很大;双生子研究。②环境因素: 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4)生活作息制度5) 气候和季节6)环境污染7)社会家庭因素。 双生子研究:MZ同卵,DZ异卵 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 异相对作用大小。越接近1,遗传作用越大。 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含义以及特点:1)横断面调查; 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对象对某几种指标的一次性大标本调查。特点:通过 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在一个较大地区范 围内通过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建立该地区儿 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标准;也可将本地区本人群的调查 结果与其他地区人群结果作比较,以了解本地区儿童 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少年保 健工作效果依据;对同地区同人群的连续多次调查, 可比较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长期趋势。调 查规模达时间短,需较多测试人员,调查前应该有详 细的计划严格的人员分工和测试程序,调查项目不宜 过多,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对所 处的内外环境属性有明确规定2)追踪性调查;是一 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进行的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儿童少年 的生长发育动态。制定生长速度正常值,揭示生长发 育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 发育的长期影响。调查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人群, 故反应的生长发育规律较横断面调查更加准确,更能 确切的反映人群或个体的生长速度。费时长,调查中 人员和对象都容易流失,从调查开始即应采取措施保 证其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样本流失。尽量使用同一 型号的测试器材,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使前后结果有 可比性。3)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 方法混合,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研究样本易 流失的缺点。节约时间和工作量。只具有部分的追踪 性质,获得生长发育速度是近似的,将会出现两组不 同对象的重叠,产生差异,需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修 匀。 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实际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 长发育现状,处于什么等级、发展趋势如何;2.为评 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 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评价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 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 质综合评价报告等四类内容组成。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一:等级评价法和离差曲线图法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二:指数法:利用数学公 式,根据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 连,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身高坐高指数:根据人体 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从纵截面角度反映体型,分 为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生理功能指数:身高肺活量指数和体重肺活量指 数=肺活量/身高或体重;BMI营养状况指数。三:Z 分法:Z标准差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离差法。它不以 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而是以中位数为中心,将资料 从偏态分布大体转换为正态分布,再取+-1Z、+- 2Z、+-3Z为界值点,建立正常值。通过正态转换过 程,实测值即被转换成Z分,由此确定发育等级。四, LMS法:三大优势:1.对百分位数法、Z分法既沿袭 又修正。2.只要使用的样本量达到要求,所制成的正 常值或标准课精确到个位。3.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 会出现交叉、颠倒或重叠,从而使所定正常值或标准 的精确性显著提高。五:发育年龄评价法:是指用某 些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 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四 种: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 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 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对儿童来说, 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性格、提高儿童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精神方面的各种问题)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1.智力发展2.情绪反应 适度 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4.行为协调,反 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 定和健全 心理障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偏倚称心理卫 生问题,若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超过相应年龄的允 许范围,称心理障碍。(20%)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主要有: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力 差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儿童。注意 有些属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出现的暂时性适 应不良。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以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过度活动、学习困难为特 征的综合征。通常起病于7岁之前, LD学习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写、表 达、推理、计算能力等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特殊性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 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 2、情绪问题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恐怖。(焦 虑指突如其来出现的、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若 经常反复出现,已形成儿童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强迫行为:指儿童以强迫观念和 强迫动作为主,伴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恐惧: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式产生过分强 烈、持续的紧张、恐惧和回避情绪。心境障碍:又称 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经高涨或低落 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撒谎、攻击性行为。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口吃、遗 尿。5、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 称自闭症,是由脑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功能、语 言沟通缺陷为主,伴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特征的儿 童期发育行为障碍。表现:交流障碍、言语发育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智力落后、感觉异常。 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少年(尤 其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 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 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原则:保密、限时、自愿、 情感自限、延期决定、伦理规范。 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智力。 生命指标:婴儿死亡率:IMR是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 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 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它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 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保健事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疾病指标: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 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反映学生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命质量指标:包括日常功能指标、心理社会功能评 定、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综合性生活质量评定 量表。 六、视力不良:视力低下,是在采用远视力表站在5m 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 5.0 。(近视不能仅凭上 述检查而必须通过眼科的散瞳验光才能确诊)。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 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严 格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 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 预防近视的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预防近视 眼的基本措施是限制过多的长时间近距离视近活动, 每日可3~4次向5m以外的远处眺望,远望时宜选择 固定目标,每次5~10分钟,避免刺眼的强光刺激; 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书距 离保持在30~35cm左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 方读写;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认真做好 眼保健操:活动有助使眼压下降;4.合理饮食,注意 营养:合理营养是预防近视眼的综合措施之一;5.改 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应每年两次进行视 力检查;7.健康教育: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宣教。8.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 七、龋齿:龋齿是牙齿在身体内外因素作用下,硬组 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 缺损的儿童少年常见病。患牙不能自愈。患龋后不仅 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对生长 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特点:1.龋患率: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 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 城市。2.龋均(总龋牙数/受检总人数)和患者龋均(总 龋数/患龋总人数)都是反映龋齿患病程度的重要指标, 防龋工作重点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3.5岁 乳牙无龋率,12岁恒压龋均。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 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 其第2乳磨牙;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第6、 7恒牙)尤其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恒龋的 好发部位相同都以咬合面为主。 四联致病因素论:1、细菌和菌斑,是根本原因。主 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可合成葡糖基转移酶,使 蔗糖转化为高分子细胞外多糖,使牙齿内的酸度增加, 有利于菌斑的形成。2、食物因素,是物质基础,碳 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致龋的主要食物,不仅可以 酵解产酸,降低菌斑的PH值,而且参与菌斑形成和 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蔗糖消耗量和龋齿发病率 间存在高度正相关。3、宿主,是重要条件。指牙齿 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4、时间因素是发生过程。 儿童系统防龋法: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 菌斑。3.讲究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4.健全学 校口腔疾病防治网。 八、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 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一类贫血总述。防治要点:一般 治疗(饮食),病因治疗,铁剂治疗,针对性防治综 合措施,预防铁中毒。 九、肥胖:肥胖是在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因能 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 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 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 起;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男女18岁时都分别取BMI值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 界指点。体脂率男超过20%,女14岁以下超过25% 或14岁以上超过30%为肥胖。肥胖的防治: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的 不良习惯。限制过量进食,对体重定期检测,加强体 育锻炼与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1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情况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②全面锻炼③准备和整理运动 ④运动与休息交替 体育课的结构:开始部分2-3min,准备部分6-12min, 基本部分25-30min,结束部分3-5min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强度,密度,时间三大 因素 靶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的心率,是判 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常用指标,是运动时需要达到的 目标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主要指标。健康人 130-180。=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评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指标还有脉搏(心率)曲线图、 平均脉搏、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中学生 1.6~1.8) 学生一天应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饭前 饭后一个小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时大量排汗,必须 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在补充水分和 电解质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补充钙等无机盐。 预防运动性创伤方案?1安全防范法2保护帮助法3 量力适应法4准备活动法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1主观感觉,包括运动时的排 汗量,运动后的心情,睡眠食欲等方面的自我感觉, 其他身体疲劳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2客观 评价:内容包括测试脉搏,监测体重,分析运动成绩 的变化、进行体能和其他形态、功能的测量等。 健康监测体系(三部分):健康体检、检测结果报告、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1始动调节:大 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刚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 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 时间。伴随工作时的能量消耗,工作能力将逐渐提高, 该现象称~。据此,在学日、学周、学期开始时规定 的学习难度、学习强度都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强。2 优势法则:各种脑、体力活动内容,在大脑皮质上各 有其代表区域。皮质能从机体受到的大量刺激中,选 择最符合自身目的和兴趣的一些刺激,在脑皮质引起 强烈的兴奋区域,即优势兴奋性。其兴奋性高于其他 区域,而且能将皮质其他部位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加 强自身的兴奋性,又使那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因此, 优势兴奋性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组织 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该内容的持续时间应适应受 教育者的年龄特点。3动力定型:如果儿童体内外的 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在大脑上的兴奋、 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形 成动力定型。因此,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学习 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应从小培养。4镶嵌式活动: 伴随学习性质的变化,脑皮层的功能在定位上(兴奋 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轮换,称为~。 因此,教学安排中应注意课程性质的轮换,脑力与体 力活动交替,以确保脑皮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的 工作能力。5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 其功能限度,皮层反馈性的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 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早期疲劳的表现, 对保护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 育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早期疲劳表现,适当组 织休息或安排其他活动,脑皮层功能活性将很快恢复; 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劳逸结合措施,学生的疲劳状 态就会持续下去并逐步加重,甚至发展成病理性的 “过劳”状态。 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遗传;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生活条件;养育和生活 方式。 疲劳: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 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 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现象,出现早 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试述学生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价学习疲劳的意义。第 一阶段又称早期疲劳。机制是优势兴奋性降低,不能 实行对周围区域的抑制(内抑制障碍)。表现为上课 时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转移。条件反射实验 出现错误反应增加。有些人的早期疲劳内抑制表现不 明显,主要反应是兴奋过程出现障碍。早期疲劳的重 要特点是:兴奋过程或内抑制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有障 碍性表现。第二阶段又称显著疲劳。机制是大脑皮层 的保护性抑制加深、扩散,特点是兴奋过程和内抑制 都减弱或发生障碍。具体表现:上课打呵欠和瞌睡; 对条件刺激的错误反应增多,反应量减少,反应时延 长,有时甚至出现后抑制现象。 学校的作息制度符合哪些原则?1、符合皮层的功能 的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使学习活动与休 息的交替安排合理化2、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 水平的儿童少年应区别对待,分别制度3、既能满足 学习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学校 与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5、制度一经确定,不 要轻易改变 一日生活制度:1课业学习:小学1、2年级不超过 4h,3、4年级5h,5、6年级6h,初中7h,高中8h; 2、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 学50分钟3、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h,中学 生2-2.5h,其中至少有1h体育锻炼时间。中学生每周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3次,每次45min。4、睡 眠:小学生10h,中学生9h,大学生8h。5、休息: 每节课休息10min,第2、3节课间休息20min。炎热 夏季保证短时间午睡。6、自由活动:每天看电视或 课余上网时间不宜超过1h。7、进餐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 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 行为。特征:1.明显偏离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 的期望。2.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各异。3.有个体聚集性 和群体聚集性。4.有鲜明的后天习得性。5.青少年行 为有良好的可塑性。导致的危害:危及健康和生命, 产生潜在危险,引发性传播疾病。分类:易导致非故 意伤害的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 神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 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 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 害。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因素(年龄 性别种族心理行为特征生理缺陷与特征),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 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教育干预, 技术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称为“四E策略”。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 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 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一类行为 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上下学途中、其他与学校 活动相关的所有暴力行为。分为躯体暴力、言语/情感 暴力、性暴力三种形式。 教学楼的卫生原则:1.保证教学顺利进行。2.光线好、 通风好。3.方便师生课间休息和户外活动。4.保证师 生安全。 教室内部设计的卫生要求?1 足够的室内面积 2 良 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3防止噪音干扰 4 便 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采光系数:或称自然照度系数,为综合评价教室的采 光状况,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 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一般最低采光系数 不低于2.0% 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黑板面平均 垂直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教室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上有 足够照度,照度充分均匀;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没 有或者尽量减少眩光作用;不因人工照明导致室内温 度过高而影响空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桌椅高差:为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1/3坐高+1~2cm 课桌椅尺寸有11个型号,不同身高不同型号,桌椅 配套,同号搭配。 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 黑板上有足够光照;照度分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 应自学生作为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 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 适的学习环境。 玻地面积比不低于1:5 黑板反射系数<20% 投射角不小于20~22°,最小开角不小于5°。 室深系数不小于1:2。 采光方向:南北向双侧,左侧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政策和学校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 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 系列性执法活动。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学术界的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完成了文艺工作者、作家的组织化。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伟大开端。 2.1958年“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方法之一,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式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4.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第二次文代会对建国四年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总结;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5.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类似于当时苏联文学的那种"解冻",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各地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得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郭小川《一个和八个》、《在桥梁工地上》等 6.《红豆》:《红豆》通过写1949年某教会大学的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讲述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的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表现了知识分子在人生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的欢乐。思想和艺术贡献:知识分子的主题;人物塑造没有观念化的痕迹;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倒叙的手法。 7.历史剧: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的戏剧。不论何种戏剧形式或剧种,都可以运用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展示情节,创作故事。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证,这样就容易妨碍作者的创造性,戏剧效果不强;一种是只取一点历史因由,随意创造,这样又缺乏历史真实感。五六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涉及话剧、京剧、昆曲等多种戏剧样式。以话剧而言,数量约在20部之间。它们的作者主要是老一代的剧作家,如郭沫若、田汉、曹禺等。这些作家在处理他们所不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时,往往生硬而捉襟见肘;比较而言,“历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

语文中的名词解释

语文中的名词解释:什么是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

道交法及条例

民法通则: 第八十八条: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合同中有关质量、期限、地点或者价款约定不明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内容不能确定,当事人又不能通过协商达成协议的,适用下列规定: (二)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合同法: 第六十一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 易习惯确定。 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

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零九条: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 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 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主张利息适用的法律依据建议法院参照自然人之间的借贷规定予以处理。法律依据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21、公民之间的借贷,双方对返还期限有约定的,一般应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出借人随时可以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暂时无力返还的,可以根

儿少卫生学练习题名解+问答

《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091班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长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3、成熟指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4、生长轨迹现象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时,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就会出现向原有生长曲线靠近的倾向。这种倾向称做生长轨迹现象。 5、头尾发展律指在胎儿期和婴儿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首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延伸到尾部(下肢)部。胎儿期和婴儿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6、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的形态发育遵循下肢发育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发育的规律变化,称为生长发育的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7、遗传度是指在群体表型特征两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遗传度介于1和0之间,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8、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9、性早熟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 1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11、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指“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12、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13、临界照度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称为临界照度,也就是需要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极限值。标准规定的的临界照度为5000lx。14、学生健康监测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确定的监测学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15、玻地面积比采光口有效的采光面积与室内地面积之比。 二、简答题 1、近年来,儿少卫生学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和开展健康促进学校,为儿童少年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3)核心任务: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2、请说出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3、以身高为例阐述青春期生长突增现象。 身高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了男女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突增开始的年龄,女性比男性早2年左右。女孩约在9~11岁开始,男孩约为11~13岁。突增的幅度也不一样。男孩每年可增长7~9cm,最多可达10~12cm,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平均增加28cm;女孩每年约增长5~7cm,最多可达9~10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5c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