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顾客满意度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度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度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度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度监视、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

获取和利用顾客满意信息,以测量管理体系业绩,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顾客满意信息的获取、评价和利用。

(3)职责与分工

①办公室负责本程序运行情况的管理。

②售后服务部、经营部负责各类顾客信息的收集、识别、分析、协调沟通。

③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顾客信息、协助做好顾客沟通的相关工作。

(4)管理内容及要求

①公司通过以下活动,实现与顾客的有效沟通。

a. 提供产品信息;

b. 现场宣传;

c. 召开用户座谈会;

d. 收集顾客要求、处理顾客意见、解答顾客问询;

e. 开展顾客满意信息调查。

②产品信息

产品信息是指有关产品的说明、标准、价格、数量、交易条件、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产品信息可采用产品说明书、广告、电子媒体等载体。经营部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向顾客提供产品信息,

如进行产品宣传、编写和发放产品说明书等。

③现场回访

经营部应通过电话回访、市场调研等活动,向顾客征求公司产品性能、使用效果、抱怨和表扬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④用户座谈会

必要时,经营部应组织召开客户座谈会,以宣传公司产品、政策,同时收集顾客要求、处理顾客意见、解答顾客问询。

⑤售后服务部/经营部应对顾客意见进行及时回复,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处理。

⑥顾客满意信息

a. 经营部应建立顾客满意度信息监视、测量体系,收集、分析和利用顾客满意度信息,以测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顾客满意信息来源:

顾客调查信息;顾客提出意见(含投诉);公开信息;市场调研信息。

c. 顾客满意信息的获取

(a)经营部应经常收集顾客意见、建议、抱怨和投诉,分类汇总后报办公室。

(b)各部门应积极收集有关顾客满意的信息,并及时传递到办公室。

(c)经营部应收集、分类和汇总来自顾客和各部门的顾客满意信息,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组织顾客满意信息调查。

d. 顾客满意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a)办公室处应对收集到的顾客满意信息进行分类和汇总,应运用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正确评价顾客满意信息,测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并及时获得有益的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

(b)评价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需要时,可适时进行。

(c)评价等级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d)顾客满意信息评价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支持性文件及记录

①《顾客信息调查表》

②《顾客满意信息调查表》

③《市场调研记录表》

④《顾客意见登记簿》

(6)顾客满意度监视、测量控制程序流程图

顾客投诉管理办法

(1)总则

①为了迅速处理客户投诉案件,促进服务质量改善、完善售后服务、维护公司形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②凡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技术服务存在不满,以口头、电话或书面形式向公司申诉(以下简称客户投诉),依本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③投诉处理宗旨:及时、迅速、公正合理,控制在小范围和萌芽状态。

(2)客户投诉分类

①按投诉的内容分

a. 对产品质量的投诉:产品本身引起的结果的投诉事件。

b. 对服务质量的投诉:指产品以外通过努力可以克服或改进的质量问题。

c. 对服务态度的投诉:客户对公司工作人员态度的客观或不客观的不认可。

d. 突发性事件的投诉或人为不可抗因素意外情况。

②按投诉的性质分

a. 有效投诉:有效投诉有两种情况:

(a)客户对公司的产品、服务、货款等方面失职、违法、违纪等行为的投诉,并经过公司相关部门查实登记的。

(b)客户向公司提出业务人员故意、非故意,或失误造成用户或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的投诉。

b. 沟通性投诉:

(a)求助型:投诉者有困难或问题需给予帮助解决的。

(b)咨询型:投诉者有问题或建议向公司联络的。

(c)发泄型:投诉者带有某种不满,受委屈或误会等造成的内心不满,要求把问题得到解决的。

(3)客户投诉管理

凡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技术服务存在不满,以口头、电话或书面形式向公司申诉(以下简称客户投诉),依本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投诉处理宗旨:及时、迅速、公正合理,控制在小范围和萌芽状态。

①投诉电话管理:投诉电话由经营部负责接听,办公室、售后服务部负责对接。

②客户投诉调查处理:投诉调查处理负责人是办公室,职责是在技术专员的协助下处理投诉问题。

③业务人员处理投诉事件时,首先要询问投诉人,确认问题产品批号、购买日期、购买地点、问题严重情况并如实向公司反映。然后了解客户诉求,确认客户投诉理由,协助客户解决困难或者提供建议与帮助;最后在客户投诉处理表中登记。

④若投诉问题涉及退(换)货、现金赔偿的,要详细了解产品问题情况,详细记录,回公司后如实上报上级分管领导,不得自行许诺客户赔偿数额。涉及法律诉讼的要及时与公司法务人员沟通。

(4)投诉处理工作质量要求

①业务人员对投诉业务处理要有责任心和工作毅力,对投诉事故处理原则上办结率不得低于80%。

②若投诉问题涉及退(换)货、现金赔偿的,要详细了解产品问题情况,详细记录,回公司后如实上报上级分管领导,不得自行许诺客户赔偿数额。涉及法律诉讼的要及时与总部法务人员沟通。

③在事故结束处理结束后要对投诉方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客户对问题处理情况的满意度并登记。

(5)投诉处理跟踪回访、改进措施管理办法

①投诉处理人员在处理投诉案件后要进行回访,回访方式分为电话回访和上门回访。

②客户不满意投诉处理结果的,要将客户的意见作为新的投诉案件进行重新处理。

③投诉处理人员要将回访时客户的意见建议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分管领导,在领导批示后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存档并督促其改进。

④投诉处理时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请参考顾客投诉管理办法。

⑤每年年末,投诉处理人员要整理一年的投诉处理资料,整理汇编成相关学习文件,在领导批示后下发给全体营销人员参考学习。

(6)投诉处理事件责任追究条例

①目的

为加大XXXXXXX公司投诉事件处理管理力度、转变各部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落实投诉事件责任,特制定本条例。

②投诉责任事件的追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责任:

a.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认真落实公司相关制度造成客

户投诉的;

b.未按时间、要求完成工作任务,造成客户投诉的。

c.相关工作人员“庸懒散拖贪”等办事效率低、作风恶劣等问题

导致客户投诉的。

d.不执行、不落实上级领导对相关工作人员布置的工作任务,

导致客户投诉的。

e.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不积极,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导

致客户投诉的。

f.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工作任务且无正当理由导致客户投诉

的。

g.对应当受理的投诉不予受理或虽受理但不认真调查处理,造

成投诉人反复投诉的。

h.对上级转办的投诉件不按时、不认真调查处理,不及时反馈

的。

i.投诉处理人员包庇、袒护、隐瞒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

j.存在其他问题需要追究责任的。

③相关责任人的处罚

落实责任人后,要依照本条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a.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要积极采纳投诉处理人员提出的建议,限期整改。

b.根据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批示,对相关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任给予口头批评、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扣除绩效处理。

(7)投诉处理人员职责与要求

工作人员在处理种子质量投诉时,要做到以下几条要求:

①到现场后要迅速了解情况、弄清事实、迅速通过有关渠道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认真倾听,表明您的关注并且向客户呈现出负责任的态度。

③保持冷静自信,记录客户投诉信息。

④不要打断客户,让他发泄愤怒或不满的情绪,要对客户表示同情和认同。

⑤要收集事实和调查准确数据,积极调查取证,为后续可能的赔偿工作做准备。

⑥处理顾客投诉不可随便答应客户的要求,要及时将客户诉求反映给领导,以免承诺顾客后失信于客户。

⑦强调共同利益并且告知客户会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激励客户参与商量解决方案。

⑧将调查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司领导和相关人员。

⑨对于不合理的投诉,要做到有礼、有理、有节,讲清道理,说服客人,不失客人面子,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同时不能让公司蒙受经济损失。

⑩投诉案件调查时,要记录现场真实情况,若涉及本人或他人的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假造。

(8)投诉管理流程图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GB/QC8.2-2011-R1) 一、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并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二、适用范围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过程 2.设计和开发过程 3.采购和外包过程 4.生产过程 5.服务过程 6.管理过程 7.资源管理过程 三、职责范围 1.总师办应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密切与用户的沟通,及时提供满 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2.总师办和工程技术部负责设计出高水平、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对 设计造成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取得的成果和效益。 3.计划供应部应确保供方评价、定点采购和满足产品的要求,供应 是否及时,统计进货检验合格率和性价比,对外包产品的进行控

制。 4.工程技术部应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按相关工艺要求 进行生产,生产环境的良好率。 5.售后部应及时、准确地获取、分析和利用用户满意信息,进行持 续改进,增强用户满意。 6.各部门应确保管理的高效率和有效性。 7.设备动力室应做好设备的维护,经理/人力资源部应测量公司各岗 位人力资源的配备、各类人员能力的考核和培训。 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合同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1.项目: a)合同履行率 b)用户检验合格率 1.2.方法 a)按期履行合同数/应履行合同总数*100% b)用户一次检验合格数/用户检验总数*100% 1.3.频次 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上各个项目的情况。 1.4.判定准则 是否满足策划的预期目标要求。 2.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1.项目: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目录 0修改记录 1目的 2范围 3 职责 4 工作程序 5 支持性文件

1 目的 通过对公司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和项目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测和监控,以确保: 1.1能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现,并定量掌握其实现程度; 1.2对照能源基准和标杆,对能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1.3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的变化进行监视测量和评价; 1.4 进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其他要求遵循的评价。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能源管理的监测、测量。 3 职责 3.1 设备处和各使用部门负责对公司有关用能设备进行监测和数据测量,并保存能源绩效监测数据。 3.2设备处负责组织对公司体系运行控制,能源目标、指标完成,能源管理绩效,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等情况进行评价。 4 工作程序 4.1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监测与测量 4.1.1目标、指标检查、验证的内容包括: 1.各相关部门达到目标、指标的具体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 2.目标指标量化参数的达标情况。 4.1.2如发现偏离或与目标、指标不符合时,必须加以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记录,直至偏离及不符合消失。

4.1.3设备处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时,应测试能耗状况,评价能源管理方案实施后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并保存评价结果记录。 4.2设备处制定能源管理基准,管理代表者进行能源管理基准的评审,具体按《能源基准与能源绩效参数设定程序》执行。 4.3 能耗、能效相关的运行控制的监测与测量 4.3.1 设备处和其他相关单位不定期地按照能源管理各项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监督检查,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对能源采购、转换、分配、传输、使用与回收过程,包括燃料的装卸、贮存、运输过程,输配电线路,供耗能工质如供水、供热的贮罐、管道等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 4.3.2设备处每6个月对能源事故进行统计,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查。 4.3.3相关单位对检查中出现的不符合,提出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记录。 4.3.4各分厂负责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 4.3.5可行时设备处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的经济运行状态测试,配变压器的能效测试。对重点耗能设备的技术性能、运行状况、能源使用情况,与基准或标杆进行对比,识别出持续改进的机会,具体执行《季度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 4.4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遵循的评价 4.4.1 设备处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并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 4.4.2监测、测量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内容时,要针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条文标准及要求,逐一检查,其监测和测量的结果要有记录,具体执行《统计制度》的规定。

1、过程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 程 与 产 品 的 监 视 和 测 量 制 程 序 批准:审核:编写: 2014年7月10日发布2014年7月10日实施

1.目的: 对产品实现的必须之过程进行监视与测量,以确保满足客户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之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标的能力进行确认;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及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品保课负责对产品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 3.2总经办负责对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负责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定义: 4.1三不政策: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5.流程图: 6. 流程说明:

6.1 总则: 6.1.1 为了确保管理体系具备实现策划时预期结果的能力,保证管理体系不偏离文件的规定,最终 满足客户要求,各部门采用适宜的方法,对本部门负责的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适时进行测量,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 6.1.2 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管理体系过程包括:管理过程、产品实现过程和相关的支持过程,在 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时,应根据过程的特点,采用内部审核、日常监督、检查、定期评审、考核评价等方法进行监视,对于可以用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的过程参数或过程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量值。 6.2 主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2.1与客户有关的过程 正确理解并确定客户的需求,密切与客户进行沟通,及时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满意。 1)业务部负责对合同履行或完成情况的检查和统计; 2)业务部负责与客户沟通的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 3)业务部对客户满意度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等。 6.2.2 设计和研发过程 设计、研发出高技术水平、低费效比、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并为采购和生产服务提供正确的信息。 1)研发部组织对设计和研发进行设计评审; 2)对采购、生产、服务及客户使用中发现的由于设计造成的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3)业务部对同类产品的水平、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和评价。 6.2.3采购过程 确保采购产品质量满足要求、价格合理、供货及时。 1)品保课对原材料进公司后的进料检验合格率即批退率进行统计分析; 2)生管课对“供应商物料延迟供应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仓库的库存量、周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 采购负责对采购产品的价格和服务进行统计和分析。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063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 理程序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范围 1.1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六冶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的内容、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实施、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评价、结果的处理、监测记录和相关附录。 1.2 本程序适用公司各有关单位对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的监视和测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Q/LY G0 3.02-2007 《记录管理程序》 2.2 Q/LY G11.01-2007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

理程序》 2.3 Q/LY G17.03-2007 《改进管理程序》 2.4 Q/LY G012.06-2007 《事故、事件、不符合管理程序》 3 职责 3.1 两级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应为本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工作提供资源保证,并为监测结果负责;项目部(车间)主管生产的经理(主任)组织安排项目部(车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及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监视、测量的日常工作。 3.1 两级公司由质量安全处(科)负责管辖范围内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3.2 两级公司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主管工作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含记录)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ISO13485-2016) 1.0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及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及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0范围 适用于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3.0职责 质量管理部负责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0程序 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直接作用是证实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4.1.1过程监视方式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过程审核(也称工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过程及其输出的监视和测量(可行时)、过程有效性评价、质量分析会等。 4.1.2过程测量方法是将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根据公司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生产部的交验合格率、采购物资的合格率、研发部设计输出文件的失误率等,按部门工作考核办法考核,以保证目标的完成。a)质量管理部负责使用控制图,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关键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布趋势进行分析,评价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b)当过程产品合格率低于控制下限时,质量管理部应及时发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包括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规范、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纠正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产品特性,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和形成文件的程序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如进货、半成品及成品)进行。对产品特性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所提供的产品是否已满足要求。 4.2.1研发部负责编制进货、半成品及成品检验规程,明确检验方式、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检测方法、判别依据和使用的检验工具和设备等。 4.2.2采购物资的监视和测量 依据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和采购物资技术要求,编写《进货验证规程》,确 定检验项目、检验数量等,对于无检测手段的采购物资,可通过供方检测报告、公司样品试用等方式进行。对于所有的进货物资,必须检验合格方可入库。4.2.2.1对采购的物资,由库房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资品名、规格、数量、包装无损后,做出待检标识或放入待检区域并报质量管理部检验。 4.2.2.2检验员按《进货验证规程》进行检验,并填写《进货检验记录》。 4.2.2.3库房管理员根据检验员的合格结论,办理入库手续。 4.2.2.4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在物资上贴上不合格标签或放入不合格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2.2.5紧急放行 a)当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在可追溯的前提下,由生产部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报总经理批准后,一联自存,一联交质量管理部,一联交库房;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Process and product of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control Procedure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控制,确保对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的正确性,流转或交付使用的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全过程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规程的制定。 3.2质量部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实施,建立并保存记录。 3.3 生产部负责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自检 3.4厂长、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紧急放行的审核与批准。 4.过程活动 4.1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总要求 4.1.1总要求 a) 质量部负责(必要时生产部配合),对具体的产品,依据其产品标准和规定产品特性的设计文件编制产品检验规程,确定检测控制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和使用的测量设备。关键过程,出厂检验应编制检验指导书。 b) 检验控制点包括:进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控制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检验控制点,装配测试、出厂检验检验指导书或检验表格规定的检验内容等。 c)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必须按检验规程进行,严格对照产品标准,设计文件、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对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做出科学、客观的判定结论。用于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应符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d)质量部负责对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在检验控制点对产品实施测量,对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标识、放置。对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或过程制品,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e) 供销、生产和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对作业过程进行监视、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自检、互检。在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时,支持和配合检验人员的工作。 f) 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检验人员,必须在技能、经验或培训方面取得相应的资格。 g)检验规程的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1.2 记录建立及保存 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建立和保存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检验记录应符合以下方面的要求: a)包括检验项目、标准或设计要求、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等内容。当检验项目有量值要求时,应在要求栏中描述规定的量值、在检测结果栏内填写实测量值。 b) 符合《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控制程序 S10.1 版本号:2 编号:SKT-C-S10.1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受控状态: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过程符合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 3 职责 3.1 总经理领导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3.2 管理者代表具体组织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工作。 3.3 各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职责、权限实施与部门专业(业务)管理有关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4 技术质量部是过程监视和测量的主管部门,除承担本部门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职责外,还负有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职责。 4 程序流程图(见本程序最后一页) 5 程序 5.1 总经理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管理评审进行策划,配置必要的资源,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策划输出文件,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监测依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策划,实施与监测对管理评审所需输入汇总资料的审定,并报总经理批准。 监测依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5.3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进行控制;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负责对过程进行日常的监视和测量。 5.3.1 对生产现场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人、机、料、法、环)的日常监测由现场检验员负责。 5.3.2 技术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台帐的建立和工装的检验检定。 5.3.3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测量。 监测依据:《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4 各部门按照有关程序文件的要求,按时开展各自专业管理及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对有关的整改,纠正活动实施监视、测量控制并保存有关记录。 5.4.1 技术质量部负责新产品实现的策划、开发、持续改进和工艺主管工作,对生产现场的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及检查考核,并保存相关记录。 监测依据:《持续改进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产品防护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5.4.2 市场部负责对顾客服务进行策划、顾客满意情况的收集、分析、传递及跟踪,负责与产品有关要求(合同草案)的评审,并保存相关记录。 监测依据:《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5.4.3 物流部负责原材料等物资的采购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符合技术要求;会同技术质量部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及所供原材料等物资的质量、符合性、服务、价格等进行评价,建立合格供方名单,并保存有关记录。 监测依据:《采购控制程序》 5.4.4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确保生产现场、工作环境达到规定要求,并保存有关记录。 监测依据:《生产过程控制程序》、《设备、工装和环境控制程序》 5.4.5 行政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权限落实和人员培训工作。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监视和测量过程,确保公司产品实现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并按照既定策划要求进行,以保证产品实现过程各阶段质量目标的实现,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满足客户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各阶段质量目标达成所涉及的所有过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总目标的批准及监视和测量过程资源的配置。 3.2公司战略规划小组负责公司总目标达成的归口管理及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督管理。 3.3质量目标责任部门负责单一目标达成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督管理。 3.4质量目标分解责任部门负责公司分解目标的达成。 4工作程序 4.1公司总目标 4.1.1公司总目标内容确认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根据战略定位、市场需求、内部资源等情况,确定公司年度总目标,设定目标时间为每年12月份,总目标包括以下模块:

4.1.2公司总目标指标确定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根据公司上一年度总目标完成情况确认下一年度总目标,具体指标参照使用《公司质量目标分解表》。 4.1.3公司总目标监视和测量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按月(部分按季度/年)收集公司质量总目标月度完成情况,由各责任部门将相关监视和测量的结果汇报给战略领导小组,由战略领导小组对各责任部门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总经理批准。

4.2质量目标分解 4.2.1分解质量目标内容确认 战略规划小组根据公司总目标按照目标模块对相关目标项进行分解,部分目标由相关分解责任部门共同负责该项目标项,监视及测量监督工作由目标项责任部门负责,具体参照下表,例如:产品不良数量分解项,责任部门为质量部,分解质量部门包括设计部、工艺部、采购部、生产部、质量部,按具体分解要求进行目标项分解,具体参见《公司质量目标分解表》。

IATF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满足使用要求。2适用范围 适用于证实产品要求符合性的检验、监视、测量和试验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质量部是监视和测量设备归口管理部门。 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 4 术语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验证):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实验室:用于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金相、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测量:确定数值的过程。 监视:确定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或活动的状态。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5 工作程序 质量部根据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配备适当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确认是否达到预期使用要求。 测量设备的管理 测量设备统一给本公司管理编号,实现A、B、C分类管理: A类计量器具:公司最高标准器,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 B类计量器具:用于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主要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用于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物资管理的计量器具;各种通用和专用计量器具。 C类计量器具:各种设备上,用于一般指示计量器具;固定安装在设备上,一般不可拆离的计量器具;对于计量值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的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购置 a) 使用部门主管填写申请,经质量部经理(或计量管理员)审核,并经分管副总经 理批准后采购。超过2000元的需经总经理批准后采购。 b)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测量设备, 采购部应选择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带有CMC标志的计量器具 进行采购。 c) 自制专用量具研发部或使用部门负责设计,经质量部经理(或计量管理员)审核,

3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doc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文件编码:QLSH/CX-10/31-2010 发行版本:A/0 编制部门:质检中心 编制人:李巧英蔚峰 审核人:李艳芬 批准人:李胸有 2010-06-30发布 2010-07-01实施

1 目的 为规范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以验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厂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产品标准,协调各生产车间检验事宜。4.2 中心化验室、质检中心分别负责南、北区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的归口管理。 4.3 生产技术部负责协调采购产品验证事宜,并审核对采购产品的紧急放行。 4.4 中心化验室、质检中心负责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验证。 4.5 相关车间负责对产品包装物进行验证,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取样点,配合本过程的实施。 4.6 储运车间、原料车间负责采购产品的入库验收。 5管理内容 5.1 产品标准的管理 5.1.1 生产技术部确定原辅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指标及相应的方法标准,并由检验部门按要求进行产品检验。 5.1.2 未建立的检验项目可委托具有较强检验能力和有可靠信誉度的单位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作为对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出厂数据。 5.1.3 实验室应依据原材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产品所执行标准等相关要求,每年定期修订检验计划,明确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检验频次。检验计划应经生产技术部批准、发布后方可实施。应控制质量检验计划的发放范围和修订状态,确保产品检验管理和操作岗位能得到有效版本。 5.1.4 生产技术部应确定对产品出现不合格、装置开停工、原料(工艺)变更、生产异常波动等非正常状态时的检验要求。 5.2 产品检验过程控制要求 5.2.1生产技术部要按照有利于生产操作,有利于质量监督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进行产品检验工作控制,必要时下达分析计划,确保对生产的每批成品进行内在质量检验和包装(容器)质量进行检验或验证。计划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产品检验部门应严格执行。 5.2.2 检验部门应根据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要求,选择和配备抽样、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及其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doc

1.目的 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控制,确保对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的正确性,流转或交付使用的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全过程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规程的制定。

3.2质量部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实施,建立并保存记录。 3.3 生产部负责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自检 3.4厂长、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紧急放行的审核与批准。 4.过程活动 4.1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总要求 4.1.1总要求 a) 质量部负责(必要时生产部配合),对具体的产品,依据其产品标准和规定产品特性的设计文件编制产品检验规程,确定检测控制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和使用的测量设备。关键过程,出厂检验应编制检验指导书。 b) 检验控制点包括:进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控制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检验控制点,装配测试、出厂检验检验指导书或检验表格规定的检验内容等。 c)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必须按检验规程进行,严格对照产品标准,设计文件、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对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做出科学、客观的判定结论。用于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应符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d)质量部负责对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在检验控制点对产品实施测量,对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标识、放置。对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或过程制品,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e) 供销、生产和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对作业过程进行监视、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自检、互检。在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时,支持和配合检验人员的工作。 f) 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检验人员,必须在技能、经验或培训方面取得相应的资格。 g)检验规程的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1.2 记录建立及保存 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建立和保存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检验记录应符合以下方面的要求: a)包括检验项目、标准或设计要求、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等内容。当检验项目有量值要求时,应在要求栏中描述规定的量值、在检测结果栏内填写实测量值。 b) 符合《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 c)适用时,应记录检验依据、测量设备和环境条件等相关内容。 4.2 来料检验 a)对于各种外购产品件,由生产部门仓管核实进货数量、规格、型号、和检查外观包装情况。 b)生产部仓管根据来料情况填写《送检单》,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建立检验记录,

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文件

CYJ/CX16-2004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修订状态:0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用以确定和评价所策划的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及适用法规的遵循情况,实现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活动有关的各个过程。 3 术语 3.1 监测: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产生影响或具有影响的关键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3.2 监控: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产生影响或具有影响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性分析的过程。 3.3 监督:对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的过程。 4 职责 4.1 公司安全科 4.1.1 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监督实施和归口管理; 4.1.2 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对整体结果在年终进行汇总、分析、评价。 4.2 工程项目党支部 组织对环境绩效进行监测,并对整体结果在年终进行汇总、分析、评价。 4.3 质监科

组织对质量管理的综合绩效进行监测、监控、监督,并对其结果进行汇总及评价。 4.4 体系管理办公室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组织每年度的内部体系审核,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及建议,提交管理评审。 4.5 工会 负责对公司员工劳动保护情况(职业病防治工作及女职工、未成年工的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4.6 各科室/分公司/项目部 实施本单位、本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4.7 财务科 负责对工程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费用的投入、统计,并在年度进行汇总。 5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 5.1 监视与测量的内容 各科室/分公司/项目部应对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进行监视,对有量化要求时应进行监测,并保持测量相关的数据。当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对过程进行监视时,应进行监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1 范围 1.1本程序文件规定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六冶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的内容、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实施、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评价、结果的处理、监测记录和相关附录。 1.2本程序适用公司各有关单位对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的监视和测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Q/LY G0 3.02-2007 《记录管理程序》 2.2Q/LY G11.01-2007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2.3Q/LY G17.03-2007 《改进管理程序》 2.4Q/LY G012.06-2007 《事故、事件、不符合管理程序》 3 职责 3.1 两级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应为本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工作提供资源保证,并为监测结果负责;项目部(车间)主管生产的经理(主任)组织安排项目部(车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测量及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监视、测量的日常工作。 3.1 两级公司由质量安全处(科)负责管辖范围内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3.2 两级公司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主管工作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监视、测量工作,并负责本部门系统的垂直测量和监测工作; 3.3项目(车间)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施工现场(车间)的环境因素、危险源测量和监测工作、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监视、测量工作,并负责与本单位外的监测单位联系,委托其进行自己不能进行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监视、测量的内容 4.1.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符合性情况。 4.1.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标准、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 4.1.3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因素的运行控制。 4.1.4 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的情况。 4.1.5事故、事件、不符合项的处理情况。 4.1.6个体防护的管理、使用情况。 4.1.7排污设施的日常管理,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排放、能耗等的控制情况。 4.1.8公司员工,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国家规定的专项健康检查;作业场所对员工造成伤害的噪声的排放;事故、职业病、事件等不良绩效。 4.1.9爆炸、火灾及火警隐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现场设施、设备安全;现场的安全管理。 4.1.10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对相关方的管理等。 4.2 监视、测量应考虑的因素 4.2.1重要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情况; 4.2.2 环境因素对重大危险因素、风险水平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2 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包括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检查)。 3.2 技术部负责组织多方论证小组对所有新的制造过程进行过程研究。 3.3 生产车间负责实施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保持制造过程能力。 3.4 技术部负责按检测数据绘制控制图,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3.5 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纠正措施,管理者代表和技术部分别负责跟踪验证。 4 程序 4.1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1 过程监测的范围 过程监测的范围涉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包括: a) 管理过程; b) 产品实现过程; c) 支持过程。 4.1.2 过程监测的内容 4.1.2.1 过程监测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定过程能力是否能满足策划的要求。 4.1.2.2 过程能力包括: a) 管理过程能力:主要是本公司质量手册第4章和第5章中各过程的能力,如文件控制 情况,记录控制情况,管理职能的实施情况,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等; b) 产品实现过程能力:主要是本公司质量手册第7章中各过程的能力,如产品生产过程 策划的实施情况,产品要求识别、评审及与顾客沟通的实施情况,过程设计开发的实施情况,采购控制的实施情况,生产与服务(包括设备保证、工艺保证和人员保证)的实施情况,监测装置控制实施情况等; c) 支持过程能力:主要是本公司质量手册第6章和第8章中各过程的能力,如资源提供 与控制(包括人力资源、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实施情况,监视测量(包括顾客满意、内部审核、产品监测)的实施情况,不合格品控制的实施情况,数据分析的实施情况,改进(包括持续改进和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等。 4.1.3 过程监测的责任部门、方法、时机和要求 4.1.3.1管理者代表负责按《内部审核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规定的时机和要求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对质量体系全过程(包括各个子过程)的执行情况集中进行监视和测量,并作好相应记录。 4.1.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三级文件规定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包括各个子过程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每季度对各职能部门至少抽查一次,并填写《过程监测记录》。对发现的一般问题,要求有关人员立即纠正。对发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应开具《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交有关责任部门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管理者代表进行跟踪验证。 4.2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2.1 工艺纪律检查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过程检验和验证控制,对材料、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标识,以防止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材料和产品非预期使用、流转和发货。 2.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检验、产品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进行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产品部 ●负责提供进货、过程、最终检验或试验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图样或标准样件等,并明 确控制方法。 3.2.工程部 ●负责制订生产/装配全过程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3.3.质量部 ●负责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负责对不合格来料进行原因分析,分类处置。 ●负责对来料的进厂检验报告定期检查。 ●负责来料的检验和试验。 ●负责保存相关的检验和试验记录。 ●负责制订来料、生产/装配全过程和最终产品相关的检验指导书;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 产品图样及工艺文件等进行生产过程巡检、产品终检及出厂检验。 3.4.物流部 ●负责生产过程的生产材料、零部件件及辅助材料的配套上料; ●负责产成品的入库、出货管理。 3.5.生产部 ●负责生产/装配全过程的自检/互检及半成品的专检;并按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处置、入库 等工作。并配合检验员、维修员的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3.6.采购部 ●负责按审批后的采购计划采购物料。 ●负责已检验完的物料的入库。 ●负责不合格品的退货协调工作 4.术语和解释 4.1.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5.程序

本程序分为进厂检验、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检验控制程序。 6.1.进厂检验 6.1.1来料到货确认 来料到公司后,采购部将《暂估入库送检单》交物流部物控员,物控员先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核对数量及标识是否和《暂估入库送检单》一致,符合后按单收货,查看库存和第二天的生产计划,判定是否为急用物料(急用物料为2天内需使用的物料),若是急用物料需在《暂估入库送检单》上写明急用,表明需优先检验,签字确认后将来料摆放在待检区。 6.1.2 检验 物控员将《暂估入库送检单》送质量部检验组长,检验组长接到《暂估入库送检单》后,按优先程度编制检验计划,检验员严格按照《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抽样、测量、检查、试验和验证等一系列工作,将数据记录填入《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相应的表单,若本批来料全部合格,则需检验组长确认签字,否则需经过SQE工程师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意见且签字确认,《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一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程序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符合,确保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集团部室过程的监视、测量及纠正控制的要点及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集团部室管理体系运行及质量、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能源等管理过程和绩效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 术语 监视: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进行定性的管理,保证各类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 测量:对管理体系过程的目标指标等进行定量测量,以判别管理工作的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各类目标指标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 4 职责与权限 4.1分管领导主持所分管专业的监视和测量工作,并对所分管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4.2企管部是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程序的制定、修订并组织实施。 4.2.1负责组织集团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和目标的监视和测量,并向总裁、管理者代表汇报。 4.2.2负责对集团各部室的工作动态进行监视。 4.3各部室负责分管专业内的过程和目标的监视和测量。 4.3.1生产运行部负责生产运行、产品质量、能源管理过程和目标的监视和测量。 4.3.2安全环保部负责安全与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管理过程和目标的监视和测量。 4.3.3计划管理部负责集团经营目标的监视和测量,同时每日监视和测量集团的主要生产运营点,并向总裁报告。 4.4二级集团(公司)

4.4.1负责制定本单位《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及年度监视和测量计划并组织实施。 4.4.2负责对本单位内部生产运行产品质量、安全与职业健康、环境保护、能源等管理过程和目标进行监视和测量。 5 管理流程及要求 5.1集团级监视和测量 5.1.1集团监视和测量流程图 5.1.2监视和测量的策划 各部门每年初(一般在元月份)对本职责范围的监视和测量进行策划、制定监视、测量计划并执行。分清哪些要监视,哪些要测量,哪些既要监视又要测量。策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本公司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实施控制,确保有关监视和测量活动有效实施,为产品满足规定要求提供保障。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家用空调产品所需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及过程半成品、最终成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3 职责 3.1 原材料检验部负责原材料检验管理规定和检验标准的制定并监督其有效实施,负责进料检验、原材料质量鉴定等活动的具体实施。 3.2 成品检验部负责成品检验管理规定和检验标准的制定并监督其有效实施,负责过程巡检、在线关键工序检验、成品下线检验及相关产品试验、成品质量鉴定等活动的具体实施。 3.3 技术中心负责提供检验所需技术标准等辅助性文件;参与相关不合格品紧急放行的评审。 3.4 物控部、物流管理部负责按程序要求报检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及成品。 3.5 品质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负责配置适宜的监测设备,提供相关操作培训,并对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4 工作程序 4.1 检验标准及检验管理规定编制

4.1.1 原材料检验部依据技术文件及标准制定适宜的原材料检验标准,作为检验活动的依据和指导。 4.1.2 成品检验部依据技术文件及标准制定适宜的成品检验标准,作为检验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 4.2 检验活动(除过程巡检)的一般流程: —合格—放行物品报检—检验准备—检验实施—判断处置— —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4.3 原材料检验 4.3.1 材料报检 原材料到货后,仓管员应及时用《供应商装车清单》或填写《报检单》报原材料检验部检验。(注:一般情况用装车清单,非SAP 系统采购或库存重检时用报检单。) 4.3.2 检验准备 检验员接《供应商装车清单》或《报检单》后及时进行如下准备:a.需确认其报检属性是否完整,否则将判定不合格,若需要紧急使用的由物控部启动《产品例外放行风险评审表》进行评审,经评审同意放行的,原材料检验部需按确认检验要求进行检验。 b.按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准备检测设备,必要时对检测设备进行调校。 c.依据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到仓库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以备检验。抽样时应考虑加严检验和正常检验的原则。 4.3.3 检验实施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328-63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为了对本矿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维护和管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矿管理体系范围内所有以证实职业健康安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和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管理手册中的相关术语。 4 职责 4.1企管科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主控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建档、统计、组织外委校准等管理工作。

4.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日常管理及维修保养。 5 工作程序 5.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 5.1.1各使用部门依据测量要求及所需的精度,选择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填写《监视测量装置配置申请表》,交企管科对其所需的装置进行确认,以确保该装置的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5.1.2企管科将各部门的《监视测量装置配置申请表》进行汇总,报机电副矿长批准后交供应科制定采购计划或内部调剂。 5.1.3企管科组织有关单位对采购的监测和测量装置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监测和测量装置执行《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5.2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 5.2.1企管科对全矿在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登入《监视测量装置台帐》,并制订《监视测量装置周期检定计划表》并落实检定及填写《监视测量装置周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