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立体构成作业

立体构成作业

立体构成作业
立体构成作业

作业:

(一)折纸的立体构成:

1、将一个平面化的几何图形,通过纸的折叠,造成具有凹凸效果的半立体。(类似浮雕)

图形是有骨架的,重复排列。15X15CM 4个

2、刻纸

设计一个可以进行切割的几何图形。通过折叠,弯曲,使部分图形与原平面脱离,形成有三维的立体空间形态。15X15CM 4个

要求:1、该图形必须兼具平面图形和立体形态的二重性。既可平面观察,又可立体。

2、该图形可以从形态的正形和负形认识形态变化呼应的组合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35CM以上

方法:

1、垒积构造(搭建)(粘结)

2、插卡(编)构造(不用粘接)

3、框架构造

4、网状构造

(三)面材35CM以上

方法:

1、折板构造

2、插接构造

3、拼接曲面体构造

(四)块材(点材)35CM以上

方法:

1、单一形体重复组合方形或圆形

2、方圆形体的重复组合

3、大小形体的重复组合

(五)材料与结构的认知

每位同学尝试选用一种材料(利用材料材质的特性或工艺特性),制作一个立方体(20X20CM)

要求:1、表现材质特性、肌理效果

2、表现结构

空间构成作业指示书

空间构成作业指示书 一、教学目的 1. 初步理解空间的概念,学习三维空间里通过点、线、面等限定元素,将指定的空间进行分隔、围合,为以后的建筑空间打下基础。 2. 巩固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学到的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构成原理与方法,掌握空间限定的基本手法(分割、围合、抬起、下沉、顶盖、设立等等)。 3. 通过模型初步体验空间的感染力,体会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培养对空间形态美的感受与把握能力,通过作业过程,认识到创造不同空间形态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局部空间与局部空间之间存在的多种关系(包括穿插、邻接、间接、主次、对位等等)。 二、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在9m(长)*15m(宽)*9m(高)的空间,要求分隔、围合成多个空间,各个空间可以有横向、纵向的流通变化,分隔的空间单元不要太复杂,要有主次空间。要注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符合统一、对比、尺度、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 2.具体要求: ①层数不超过三层,最小层高2.1m,各层空间要能满足人的直立行走。 ②垂直分隔时,所有间隔尺寸要求都用模数,最小单位为300mm。(1、2条具体要求是针对把9m*15m*9m的空间看作建筑内部空间的分隔) ③若把提供的空间看作外部场地空间,最好有一定的主题。 ④模型以1:50的比例来做。模型内部可放置同比例人体模型,以加强对人体尺度的体验。 ⑤不允许有完全封闭的空间。 三、作业成果 1.模型:要求底板21cm*36cm,其中18cm*30cm为空间构成范围。 标题栏内容统一用仿宋字,内容如下表:

空间构成 7cm 班级指导老师0.8cm 姓名日期0.8cm 学号 2cm 2.5cm 成绩 2cm 0.8cm 2.5cm 2.基础作业:每周一张“建筑空间构成分析”的徒手作业,A4规格,图纸内容为1~2个建筑作品分析(轴测/透视图+构成方式的分析示意图+简要文字说明),仿宋字照旧。

立体构成教案 (1)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地位 1、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独立的基础造型课,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称为“构成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课程策划、课堂组织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课程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三次元的空间中,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立体空间形态,发掘色彩、肌理、质感的潜在作用,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再造出具有生命动力、自由韵律和形式美感的丰富形态,掌握各种空间及形态的正确关系。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中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②研究三维实体的形态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训练,学习运用立体空间思维在三维空间里组织形态的方法,掌握造型规律,开拓设计思维,锻炼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③培养合理协调眼(观察)、脑(理解)、手(表现)的能力。

立体构成作业2

立体构成作业2 设计说明:该作品主要由点(面片,木棍)及软线构成。叮当叮当,一阵风吹来,所有的点结构相互碰撞,奏出风的旋律。该作业灵感主要来自于风铃。是模仿风铃形状做的。主要想表达不同季节,不同的风。春风吹拂,夏风澎湃,秋风凄凉,东风凌冽。全都在风铃不同节奏的碰撞交响中表现出来。点(面片,木棍)结构表面的横向不同色彩,也是表达了风的蕴意,不同色彩横向排列给

人以轻快的感觉。 硬线构成(中国馆) 设计说明:该作品全部用硬线(筷子)构成。硬朗的结构正式中国古木建筑的风格,模仿中国馆表面形状,红色的喷漆,正式中国喜庆的象征。所有的结构没有螺钉链接,现在全是用胶水链接,结构完美,藏头藏尾,主要想表达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明榫暗卯,不用螺钉就把所有结构牢牢链接在一起。并且不损整体结构的美观。该作业在灯光照射投影下显得格外的有意境,

寓意屹立不倒的东风文化。 软硬线构成(篝火) 设计说明:该作品是由软线和硬线结合构成的。写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饥饿,所以该作业的灵感来自于吃。我们都饿了,那原始人是怎么吃喝的呢?四周由筷子构成的结构,正是模仿原始人生火 造饭的支架。中间挂着泥土成烤的陶瓷。一锅热水正在沸腾,该作业表达的原始人的聪明才智。善于利用自然界中的工具。君子善假于物。作业特点,底部四方形结构是用来做稳定用的,着并不 是原始人的智慧。

综合构成(旋转木马) 设计说明: 该作品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还记得我们儿时坐过的旋转木马吗?该作业就是模仿游乐园里的 旋转木马。木马的形状改成了小车型,小车的下面挂着糖果,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孩子的喜爱。该作业的整体结构是由一根铁丝支撑起来的。主在表达游乐设施选材的结实性。安全的设备 才能让人玩的更加开心。改作业的形状是模仿蘑菇,本来顶部还有个圆锥,但效果不好,最 后没加。蘑菇的形状,小车,糖果,充满了童趣。

立体构成作业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立体构成》形考作业 教师签名 第一次作业第二次作业第三次作业第四次作业网上实践综合成绩 姓名: 年级:

作业一:(课本内容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构成概念来源于1913年--1922年间曾经出现在俄国的“”。 2、构成主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在德国的著名设计学校。 3、“”在其基础教育课程中强调通过分解在构成的方式对形体进行抽象性的思考 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4、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建筑和艺术类高等院校也普遍开设了构成课程,课程一般 都由色彩构成、构成和构成,三大部分中,构成是这三种最强的部分。 5、形态构成的基本形式要素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情感的表达和意义传递是形态和空间构成的核心内容。() 2、通过手绘草图来表现形态与空间是最为传统也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 3、形态概念是指都是可被人的视觉感知的形,形状或形象,也包括社会、历史等非视觉形 式。() 4、形状是指一个图形的外边缘或一个实体的外轮廓。() 5、形态是指事物的内在属性所呈现出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6、在形态构成的几个要素中,线是最为原生的要素。() 7、从概念上来讲,点是没有长度、宽度、深度和方向性。() 8、从概念上来讲,一条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深度。() 9、体具有体积感和重量感。() 10、形态构成常用材料包括线材、面材、块材、塑性材。()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构成 2、自然形态 3、人工形态

4、线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关于材料的基本性能有哪些? 3、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有哪些? 五、论述题(22分) 1、试论述关于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从形态生成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最新立体构成教案

精品文档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面的立体构成

面的立体构成 一、教学目的: 1、审美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对造型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和创 想象力。 2、艺术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面的立体构成,学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 作不切多折、多切多折、一切多折的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3、过程与方法:欣赏面的立体构成作品,通过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 法制作一件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面的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 2、难点: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 (1)多媒体; (2)面的立体构成作品若干; 2、学具准备:剪刀、小刀、直尺、 圆规、铅笔、纸片、双面胶。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 1、师:请同学们拿起发下来的白纸片,1分钟内剪切下⑤号小纸片,然后想办法,10秒内使一张平面纸立体状。 归纳:(捏成团)卷曲、折叠、切刻 2、欣赏学生作品:平面纸立体构成作品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本第72页的:面的立体构成。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面的立体构成,掌握面的立体构成的基本制作方法。 2、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出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学生自学课本72——79页内容,然后进行探究: 1、纸的半立体造型一般制作步骤是哪些? 2、为了保证作品美观整洁,设计图纸时,铅笔线条应标注在纸的哪一面为好? 3、在刻划折叠线时,要用刀背,或其他不锋利的工具,并应注意什么? 4、用刀对切割线进行切割时,应注意什么? 5、对纸材上的划痕进行曲折时,线条要达到什么要求? 五、合作探究,尝试制作。 学生从发下来的白纸片中剪下①号小纸片,尝试制作。 六、展示作品。 七、巩固训练(机动) 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如右图作品: 八、小结归纳。 通过对纸的半立体造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制作纸半立体作品的几种基本技法(折叠法、切刻法、卷曲法等)。而且领略了纸半立体作品的风采,它能表现各种不同的物体以及不同的效果,形象逼真动人。同学们今后可以积极的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创意!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立体构成作业任务书

《立体构成》课程作业任务书 (第4周) 1、从建筑、室内、景观、雕塑等作品中找出点、线、面、体四种形 态作品,分析其语义(图片+文字说明) 2、找出不同肌理材质在造型艺术表现中的应用(至少5种),分析其 视觉和心理的作用(图片+文字) 3、分析现代装置艺术和立体构成的关系(找出1个经典案例进行图 解分析) 要求:三张作业分别做在A3纸上,要有版面设计,图片分辨率不小于100像素/厘米,要有分析图和设计说明 (第5周) 4、根据形式美法则,做线立体构成1件,要求材质不限(硬线材、 软线材),作品形式美观结构稳定。尺度在400X400X400mm以内。 (纸质作业要求有不同角度照片5张A3排版) 5.用卡纸制作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多切多折的半立体板式构成一张(尺寸:300mm×200mm/张,装裱尺寸:装饰框边宽3.5cm黑卡)。 要求:(1)草图构思多张,选出6张制作正稿; (2)正稿须色彩统一,装裱时排列有序; (3)做工精细,整体美观。 6. 用卡纸制作仿生半立体构成一张。要求同1,独创性,构图提炼 概括。 7.选用不同材料如石膏板、绳结壁挂等进行半立体构成的制作练习。(第6周)

8.线立体构成2件(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各一件)尺寸:30X30X30。 要求: 1)注意不同材料、造型手法及加工工艺的应用 2)体会软质线材与硬质线材表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 3)底座固定,做工精细,整体美观。 9. 应用电脑绘图分析一种著名建筑、景观、雕塑、小品的线立体构 成分析其形式美法则 要求: 1)A3版面分析 2)要求有实景对象照片、三视图、线形构成元素的三视图 (第7周) 10、薄壳构成、带状构成、层面构成、插接构成任选一种完成立体构 成作业(尺寸30X30X30cm) 11、棱柱、圆柱构成任选一种(柱体高度25cm宽度自定) 12、柏拉图、阿基米德多面体任选其一做形体变异构成(尺寸自定) 要求:设计要有创新性,构图均为自创设计,立体形式要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雕塑、建筑、家具、环境小品等),制作工艺精细、表现准确、结 构稳定。 作业总体要求:(1)平时作业在11月2日(第11周周三)下午统一现场打分(3)期末作业照片制作光盘,按照姓名每人1个文件夹 (4)最终交作业册时间11月2(第11周周三)下午6:00之前统 一提交 评分标准:(1)按照每次辅导课作业完成质量的11周课堂打分作为平时成绩; (2)第11周上交的《立体构成》光盘为期末成绩 (3)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50%,出勤率课堂表现占总成绩10% (4)第11周周三不交作业者将无成绩 2011年10月19日 高职建装10

空间构成作业任务书

空间构成作业任务书 ?作业要求: ?每个作业思考草图4-8张,从中选择1个作最终作业,并记录下整个思维过程,模 型制作过程用图片(照片)记录每个阶段。 ?将所有步骤和设计说明整理到1号图纸841mm×594mm) ?手绘彩图,电脑模型,手工模型。 ?上交作业前填好作业标签:课程名称,作品名称,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完成时间等。 ?作业周期:12周 1 空间形态创造练习 ?作业要求:用10×10 cm 的平面(白纸,卡纸等)创造一个或几个空间体形态。 形式不限,可以切割,折叠。 ?作业目的:空间基础形态分隔训练 ?训练关键点:区分空间和立体形态 ?日程安排:提交时间(课程结束后的周五) ?成果要求:草图+思考过程+创意说明+手绘+电脑模型(1号图纸) 2 分割重组练习 ?作业要求:正方形体块(实体,可以为雕塑泥,泡沫,木块等)。尺寸:10×10×10cm,进行分割,分出直线形、曲线形之后进行重组,做减缺、移位、重组练习。 ?作业目的:认识空间,空间基础形态分割和重组 ?训练关键点:由体到空间的识别过程,学会分割体块并建立空间。 ?日程安排:提交时间(课程结束后的周五) ?成果要求:草图+思考过程+创意说明+手绘+电脑模型(1号图纸) 3 平面投影线发展成空间造型物的构成练习 ?作业要求:由平面投影线发展成空间造型物的构成。选一幅平面设计图形(可以用 过去的平面作业作修改)进行空间造型构成,借助空隙在空间结构发生投影的基础 上进行演化;选用常见、熟悉的材料,并充分发挥该材料的特性与肌理效果。尺寸:

20×20×20cm ?作业目的:由平面向空间转化 ?训练关键点:平面投影相同可以发展成不同的空间形态。 ?日程安排:提交时间(课程结束后的周五) ?成果要求:草图+思考过程+创意说明+手绘+电脑模型(1号图纸) 4 竖断练习 ?作业要求:利用竖断三种类型【直面、L型面、T型面】做单元,通过对称的多种 形式进行组合,创造各种流动的分隔空间。矩形平面比例1:2,分隔面大小不限,材料:KT板或硬纸板。 ?作业目的:空间基础形态分隔训练 ?训练关键点:区分空间和立体形态 ?日程安排:提交时间(课程结束后的周五) ?成果要求:草图+思考过程+创意说明+手绘+电脑模型(1号图纸) 5 “盒子”的空间练习 ?作业要求:“盒子”的整体体积为20×20×20cm,体积不能超出尺寸要求。“盒子” 中必须能够装三种以上的物品,每种物品不少于一件。“盒子”要能够打开,装载物 品后能够闭合。在“盒子”的装载方式、开启与闭合两方面考虑创意。材料一律采用 白色卡纸,不考虑有关材料质地和色带的问题。 ?作业目的:结合需求合理划分有限空间 ?训练关键点:充分利用空间 ?日程安排:提交时间(课程结束后的周五) ?成果要求:草图+思考过程+创意说明+手绘+电脑模型(1号图纸) 6 内空间训练 ?作业要求:内部空间分隔训练,尺寸30×30×60cm,水平空间分割不少于5个, 垂直分隔不少于2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纸板、泡沫板、PVC、ABS板、防火 板等),要求有公共空间和私密性空间。 ?作业目的:内空间垂直和水平要素训练 ?训练关键点:注意水平和垂直要素在空间分隔中的应用

空间构成作业要求

空间构成作业要求 1 2.5维构成 用10×10cm的正方形卡纸,通过用一切多折,切割及多切多折的综合方法来制作3组构成练习。 要求:第一组用4个一切多折的方法做一组构成,切的长度在3~7cm范围内,不允许切断,并且要符合折叠的整体形态需要,裱在30×30平方cm的黑色卡纸上。第二组要求用切割的方法,用4个做一组构成。第三组要求用多切多折的综合方法,用4个做一组构成。每组照片各一张。 2 硬线构成 应用筷子、木条、牙签、铁丝等材料,运用构成的方法,做成具空间感的硬线构成。 要求:材料不限;立体造型的平面维度30×30平方cm范围,空间感强,整体协调,力感平衡,可多角度观察。整体和局部照片5张,背景单纯能良好体现出空间构造。 3 软线构成 运用金属丝、木条等材料制作框架,用纱、麻、尼龙、塑料、毛线等材料,采用编织、结、扣等方法制作软线构成。 要求:材料不限;立体造型的平面维度30×30平方cm范围,空间感强,有线面交织的特点,整体协调,力感平衡,可多角度观察。整体和局部的照片5张,背景单纯能良好体现出空间构造。 4多面体构成(球体) 要求用整张卡纸折叠成多面体,最少是12面体,并通过切割、折叠等方法对多面体的面或楞线做设计,使其整体变化丰富,产生半浮雕感。体积大于10×10×10立方cm。整体和局部照片3张,背景单纯能良好体现出空间构造。

5 柱体练习 要求用卡纸,通过折叠、切割等手段进行柱体设计制作,可在柱端、柱面、楞线等位置作变化练习。柱体高度不小于15cm,整体和局部照片3张,背景单纯能良好体现出空间构造。 6 方体练习 要求将3个方体(纸的六面体,具体大小依据自己设计需求定)进行组合,运用楔入、贯穿、支撑等方法进行构造,形成新的空间体态,具有多角度变化,立体造型的平面维度30×30平方cm范围,空间高度不小于15 cm。整体和局部照片5张,背景单纯能良好体现出空间构造。 7 情感练习 要求运用层面材料,如纸等具有一定肌理的面材,进行立体形态的空间设计。可以运用层面积集、折曲、空间围合等手法进行设计,并表现出嘻哈音乐的节奏感。立体造型的平面维度30×30平方cm范围,整体和局部照片3张,背景单纯能良好体现出空间构造。

立构-半立体构成作业

立构-半立体构成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立体构成作业之半立体构成 一、用8cm x 8cm 白卡纸(或绘图纸),中间切一条4cm的直缝,利用该切缝,将纸折叠成半立体形态或立体形态。 要求: 1、纸的折叠线先要用刀划过,已不划断为原则。 2、全部折线不允许有小皱褶。 3、做30个形态草方案,从中挑选6个进行深入发展,做成正式方案。并用色衬纸作底托将其固定起来。 二、 A、在16开或更大尺寸的绘图纸(或白卡纸)上画一平面图形,通过切割(不能全部脱离纸面)折叠而构成高浮雕形态。 要求: 1、同一平面图形要做五种不同切割,折叠后做成高浮雕形态。 2、选择其一,作成正式作品。并衬以色衬纸作底托。 3、绘图纸(或白卡纸),可将其正反面裱上不同颜色的色纸,以增加纸的不同面效果。

B、半立体多切多折构成 要求: 1、根据加工手法和材料要素,根据需要运用比例与秩序、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法则自行设计图案。。 2、绘图纸(或白卡纸),20cm*20cm可将其正反面裱上不同颜色的色纸,以增加纸的不同面效果。

三、以“流动”为主题,进行半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 将纸作为主要的半立体构成作品的表现媒介,不限定构成样式,任意选择构成的方式,将“流动”这一主题概念进行表达。 流动,可以理解为风的流动、水的流动、空气的流动、音乐的流动,也可以是流畅、穿插、舞动、交错等。例如如风吹沙丘、水入流、熔岩下山等。流动从此开始,使形式具有自然的生命力。流动可以是外在明显的,也可以是隐约显现的、抽象的意韵流动。美学的意境隐含在其中。 流动在造型上最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视觉语言的特征,代表一种特定的形态风格或细节处理。

建筑城规立体构成作业要求

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业题 题目:立体构成——线构成(题目不写于正图上) 图幅:297×420,横竖幅不限。 图框:可不画 署名:班级、姓名用7mm高工整字体写于图纸反面右下方,距图幅底边10mm。要求: 一,作业目的: 线是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线因其具有变化丰富和具有张力等特点使其在立体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单独依靠线来表现构成关系是立体构成中极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方法: 立方形模型的底盘尺寸是20cm×20cm,高度自定。 线的基本单元形态应在构成中体现主次和均衡。 构成的空间形式应该纵横穿插、高低错落,符合形式美要求。 线在以单体形式表现时有形体单一和体量感薄弱等缺点,可以通过相同或相近的线体形式表现体块特征和立体构成中的要素单体(如口字型、折线型等),进而表现立体构成的穿插、聚集和韵律感。 构成的图底关系应重点考虑,力求平面形式的变化和立体形态的呼应和统一,达到平面构成和线立体构成的承接形式的延续。 注意事项: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区别在于“立体”即立体模型的六面的形式均需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达到整体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在模型中需考虑整个构成在材料、色彩等对其所起到的影响。 在材料方面,因线体的特点所以材料较好选择,只要选用长细比率较大,制作加工方便,易折易弯的材料均可。 三,工具材料: 各种线材、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四,成果: ①设计说明 ②一个立方体构成模型并拍成照片,照片数量不限 ③将所有照片及设计说明作排版后共同附于A3图纸上,作为最终成果上交,此排版过程也可通过电脑操作完成。 作业进度:按课程教学日历要求

纸的半立体构成

《纸的半立体构成》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叶慧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作品,知道纸的半立体构成就是平面的材料通过制作, 改变原来的平面形态,使其部分立体化,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初步掌握用画、划、割、折等基本技法创作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了解和练习创作等方法,逐步掌握制作技 能,并且在课堂中运用这些方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实践,增强立体造型能力,提高感受美的能 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用画、划、割、折等基本技法创作纸的半立体构成作品。 三、教学难点:纸的半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半立体构成作品实物、制作工具、小幅KT 板、大头针等。 2.学具:直尺、圆规、铅笔、美工刀、垫板、方形铅画纸等制作工具。五、教学过程: (一)比较与发现: 1、出示平面构成、半立体构成和立体构成作品,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作品都是 用纸做的,他们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用平面的材料通过制作,改变原来的平面形态,使其部分立体化, 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半立体构成。(二)学习与创造: 1、通过图片,了解半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运用(建筑、包装盒、贺卡等) 2、出示几幅纸半立体构成作品,学生欣赏分析: 1)这些作品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2)你知道可以运用哪些制作方法?(构图、切割、划痕、折叠等)

3)媒体展示基本制作方法。(用虚实线构图、在实线上切割、用尺尖划痕、平整地折叠) 3、学生尝试练习: 1)出示数幅半立体构成制作步骤图。 2)学生挑选一幅尝试练习制作。 3)反馈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4、启发演示: 1)随机在学生作品上进一步深入制作。(例如:多次切挖折叠表现空间感、折卷变化丰富表现手法、) 2)启发学生加一加、变一变,进一步创作自己的作品。 5、学生继续创作: 1)创作一幅半立体构成作品。 要求:表现形式——半立体、造型手法——有创意 2)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议与总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半立体构成的? 3、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对纸的半立体构成的学习,我们知道和掌握了用构图——划痕——切割——折叠等制作方法表现半立体构成。同时也领略了生活中半立体构成作品的风采,感受到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产生不同美的效果。希望大家今后继续保持构成设计的兴趣,为我们下节课做立体构成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