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模拟试题

哲学模拟试题

哲学模拟试题
哲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社会心蹊

社会价值

形而上学

二、单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观精神的产物

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

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

C。元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3.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人民的需要

C.自然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4。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5.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

A.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B。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C.高水平的社会意识D。对社会生活的错误反映

6.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A.暴力镇压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7.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是()。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对立和统一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丨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ˉ「 F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ˉ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ˉ

1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1

丨∴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1。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质变

|△B,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丨ˉ∵仓。矛盾着的对立面的转化D,事物的自我否定丨 f

!^ˉE。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Ⅲ丨!_!冖-

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

A,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B.对事物进行分析的前提

C,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D.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E。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3.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

D.人和自然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5。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B,生产力内部人与物的矛盾

C.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关系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四、简答题(

1。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2。简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3。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

4。简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材料分析题,·ˉ

依据下列素材,结合哲学课程和工作实际,拟定题目,写一篇3⒁-5⒁字的感想或体会文章。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上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分别在他的左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向他们微微点了点头,与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2020高考理科数学模拟试题精编

2020高考理科数学模拟试题精编 (考试用时: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Q ={x |2x 2-5x ≤0,x ∈N},且P ?Q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P 的个数是( ) A .3 B .4 C .7 D .8 2.若复数z =m (m -1)+(m -1)i 是纯虚数,其中m 是实数,则1z =( ) A .i B .-i C .2i D .-2i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5,前n 项和为S n ,且a 1,a 2,a 5成等比数列,则S 6=( ) A .80 B .85 C .90 D .95 4.小明每天上学都需要经过一个有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已知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绿灯亮的时间为40秒,黄灯5秒,红灯45秒.如果小明每天到路口的时间是随机的,则小明上学时到十字路口需要等待的时间不少于20秒的概率是( ) A.34 B.23 C.12 D.13 5.已知以下三视图中有三个同时表示某一个三棱锥,则不是.. 该三棱锥的三视图的是( ) 6.已知p :a =±1,q :函数f (x )=ln(x +a 2+x 2)为奇函数,则p 是q 成立的( )

【典型题】数学高考模拟试题(带答案)

【典型题】数学高考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5π B .50π C .125π D .都不对 2.()22 x x e e f x x x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3.设集合M={1,2,4,6,8},N={1,2,3,5,6,7},则M ?N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2 B .3 C .5 D .7 4.设01p <<,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图,则当p 在()0,1内增大时,( ) ξ 0 1 2 P 12 p - 12 2 p A .()D ξ减小 B .()D ξ增大 C .() D ξ先减小后增大 D .()D ξ先增大后减小 5.设集合{1,2,3,4,5,6}U =,{1,2,4}A =,{2,3,4}B =,则()C U A B ?等于( ) A .{5,6} B .{3,5,6} C .{1,3,5,6} D .{1,2,3,4} 6.已知a 与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3a b -等于( ) A 7B 10 C 13 D .4 7.函数()ln f x x x =的大致图像为 ( )

A . B . C . D . 8.已知复数 ,则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9.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 (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5 2 y x =,且与椭圆 22 1123x y +=有公共焦点,则C 的方程为( ) A .221810 x y -= B .22145 x y -= C .22 154 x y -= D .22 143 x y -= 10.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 0AB AC BC AB AC ?? ?+?= ? ?? 且1 2AB AC AB A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以上均有可能 11.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2AB =,设P ,Q 满足AP AB λ=, ()()1AQ AC λλ=-∈R ,若3 2 BQ CP ?=-,则λ=( ) A . 12 B 12 ± C 110 ± D . 32 2 ± 12.设集合(){} 2log 10M x x =-<,集合{} 2N x x =≥-,则M N ?=( )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哲学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2. 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A. 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实践决定认识 C. 事物是发展的 D. 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 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 四季更替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牵一发而动全身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回答5—6题。 5. 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 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 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6.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A. 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 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范畴是(B)。 A.一切哲学的基石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 C.辩证法的基石D.世界观的基石 . 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C)。 A.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D)。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 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6.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B)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C)。 A.互不相关的两回事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 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D)。 A.朴素唯物主义理解B.机械唯物主义理解 C.庸俗唯物主义理解D.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1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2.静止就是(C)。 A.绝对不动B.暂时不动 C.运动的特殊状态D.永远不动 13.时间和空间(D)。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4.“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A)。 A.一维性B.顺序性C.持续性D.珍贵性 15.“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C)。 A.唯物主义时空观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16.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 A.手脚分工B.直立行走C.语言的出现D.劳动 1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是属于(B)。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8.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是属于(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20.人脑与动物大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C)。 A.脑容量的不同B.大脑重量不同 C.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D.人脑有严密的结构 21.意识的本质是(A)。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抽象的思维活动 C.具体的物质活动D.精神的自由活动 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D)。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高三数学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一)

课标全国卷数学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一)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题号 一 二 三 选做题 总分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复数z = 2i 1+i ,z 的共轭复数为z ,则z ·z =( ) A .1-i B .2 C .1+i D .0 2.(理)条件甲:??? 2<x +y <40<xy <3;条件乙:??? 0<x <1 2<y <3,则甲是乙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文)设α,β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l ?α,则“l ⊥β”是“α⊥β”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 的值是( )

A.4 B.5 C.6 D.7 4.(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函数f(x)=1 x在其定义域上是减函数 B.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必要条件 C.命题“?x∈R,x2+x+1>0”的否定是“?x∈R,x2+x+1<0”D.给定命题p、q,若p∧q是真命题,则綈p是假命题 (文)若cos θ 2= 3 5,sin θ 2=- 4 5,则角θ的终边所在的直线为() A.7x+24y=0 B.7x-24y=0 C.24x+7y=0 D.24x-7y=0 5.如图是依据某城市年龄在20岁到45岁的居民上网情况调查而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现已知年龄在[30,35)、[35,40)、[40,45]的上网人数呈现递减的等差数列分布,则年龄在[35,40)的网民出现的频率为() A.0.04 B.0.06 C.0.2 D.0.3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6)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6) 4.1.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ACE)。 A.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B.人类的纯思维活动 C.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动物的本能活动 E.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2.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ADE)。 A.农民种地 B.医生诊病 C.学生读书 D.司法人员办案 E.科学家做实验 4.3.关于理解主体下列哪些观点是准确的(ABCE)。 A.理解的主体必须是有意识的存有物 B.理解的主体必须是社会的存有物 C.理解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理解活动的现实的 D.理解的主体是指实践和理解所指向的事物 E.理解的主体包括个人、集团和类三种形式

4.4.对于研究者来说下列现象属于理解的客体(ABCDE)。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现实的人 D.主观精神 E.客观化精神 4.5.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BCD)。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E.思维与存有的关系 4.6.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CD)。 A.理解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过程 B.理解是人脑中固有的 C.理解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理解能够与被理解对象相一致 E.理解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 4.7.不可知论的代表是(BE)。 A.柏拉图 B.康德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E.休谟 4.8.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坚持(ABCDE)。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理解路线 B.实践对理解的决定作用 C.理解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世界是可知的 E.实践与理解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9.旧唯物主义理解论的主要缺陷是(DE)。 A.不坚持从物到思想的理解路线 B.不坚持可知论 C.否认理解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不懂得实践是理解的基础 E.不懂得理解过程的辩证法 4.10.必须坚持感性理解和理性理解的辩证统一,因为(AE)。 A.离开感性理解,就没有理性理解 B.理性理解就是感性理解的持续积累 C.感性理解不可靠,理性理解才可靠 D.理性理解不可靠,感性理解才可靠 E.要反映事物本质感性理解必须上升到理性理解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一 二附加 题 总分26 27 28 29 30 得分 第Ⅰ卷(必做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XX年地球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其灾难性的影响。”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可能出现异常变化 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2.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下图是北半球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图,图中m、n相差20°,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A.10°N B.13°26′N C.33 °26′N D.40° N 4.A日期时,下列关于该地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②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③白昼时间刚好等于B日期白昼时间 ④白昼时间刚好等于B日期黑夜时间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下图所示的天气系统中,能正确反映此时沿乌兰巴托—北京一线天气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2019-2020数学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9-2020数学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设a b ,为两条直线,αβ,为两个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若a b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 b ∥ B .若a αβ∥,b ∥,αβ∥,则a b ∥ C .若a b a b αβ??P ,,,则αβ∥ D .若a b αβ⊥⊥,,αβ⊥,则a b ⊥r r 2.2 5 32()x x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A .80 B .-80 C .40 D .-40 3.如果 4 2 π π α<< ,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sin cos tan ααα<< B .tan sin cos ααα<< C .cos sin tan ααα<< D .cos tan sin ααα<< 4.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 甲:我的成绩比乙高. 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 丙:我的成绩比乙高. 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甲、丙、乙 5.函数()()2 ln 1f x x x =+-的一个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A .()0,1 B .()1,2 C .()2,3 D .()3,4 6.一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2 8y x =上,且动圆恒与直线20x +=相切,则此动圆必过定点( ) A .(4,0) B .(2,0) C .(0,2) D .(0,0) 7.已知sin cos 0θθ<,且cos cos θθ=,则角θ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8.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 ②两条直线一定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③若M α∈,M β∈,l αβ=I ,则M l ∈; ④空间中,相交于同一点的三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哲学认识论模拟试题

2014年高考模拟试题选编认识论 1、(14年潍坊一模33)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纸包不住火”。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oC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里也能包住火”。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③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14年临沂一模20)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昕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表明 ①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②顺境中成功必然导致逆境中挫折 ③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14年济南一模34)2013年11月21日,多国研究人员利用埋在南极冰下的世界最大中微子探测器,首次捕捉到源自太阳系外的高能中微子,为揭示宇宙射线之谜奠定了基础。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物质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人们能够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来改造客观世界 ④意识活动因其主动创造性而具有了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14年揭阳一模33)201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将细颗粒(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省级财政将投入2500万元从源头上治理PM2.5等大气污染问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应对PM2.5时,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从广东总结出来的特殊经验,可到全国推广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治理PM2.5重在行动 5、(14年滨州一模3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C.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6、(14年威海一模17)近年来,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着文化 C.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7、(14年临沂一模22)当前,“明察秋毫”级别的成像能力早已不足挂齿,高分辨率的显微成像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对化学键直接成像的水平。去年,美国研究者利用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拍到了化学反应中旧共价键断裂、新共价键形成的全过程。科学家在结构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又可更进一步,高中化学课本上的分子结构图旁,终于可以为化学键配上货真价实的“素颜照”。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发展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③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④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14年广州一模33)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14年再过渡到“单独二胎”。…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14年淄博一模35)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顺利登月,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的第一次“留影”,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表明 ①人们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思维规律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科学设备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14年泰安一模24)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扎实开展。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取信于民,李克强到广西调研时强调指出:“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这句话强调了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1、(14年临沂一模9)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一些网络“大V”利用网络便利,甚至通过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谋取不当利益。近期,国家采取一系列行动打击网络谣言。谣言被转发一万遍也不会成为真理。这是因为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不断超越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真理与谬误界限明确,无法转化 12、(14年菏泽一模23)2013年6月20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空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地面上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竟然成为神奇的圆周运动,这表明 ①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世界是不可知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14年佛山一模33)中国成功将嫦娥二号送入太空带给人们的喜悦尚未消散,却迎来一个令人始料未及的消息一一12月9日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03星”,因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告诉我们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追求真理的过程永无止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14年德州一模24)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中国科学家在掺Fe的SmOFeAs和CeOFeAs 中观测到了43K和41K的超导转变温度,并且利用高压合成技术制作出一大批不同元素构成的铁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野生黑枸杞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生长在海拔2 800~3 000米的盆地沙漠地带。经测定,野生黑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青海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枸杞品质较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野生黑枸杞主要生长区() A. 昼夜温差大 B. 水源丰富 C. 人类活动少 D. 黑土广布 2. 观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状况,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3. 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大规模种植黑枸杞,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严重 B. 生物多样性增多 C. 酸雨频发 D. 土壤盐碱化加剧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环境问题。 1. 野生黑枸杞主要生长在盆地沙漠地带,而沙漠地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野生黑枸杞品质较高。故选A。 2. 根据植物的光谱反射特性,遥感可以对植物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A正确;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导航与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分析和处理数据;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BCD错误。故选A。 3. 青海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若大规模种植黑枸杞,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有可能加剧当地土壤盐碱化问题,D正确;青海柴达木盆地降水少,流水作用弱,因此水土流失不严重,A错误;大规模种植黑枸杞,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大规模种植黑枸杞和酸雨的发生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答案】1. A 2. A 3. D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回答下列各 题。 4.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 图中国界线比较曲折主要是地形原因 C. 西侧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大陆东侧低 D. 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 5. 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 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 A. 湿地 B. 森林 C. 半融冰川 D. 古建筑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4.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该地区西侧有秘鲁寒流流经,水温较低,同纬度大陆东侧有巴西暖流流经,水温较高,C正确;图中火山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地带,A错误;图中国界线比较曲折的原因主要是受外力侵蚀作用,B错误;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地区,东岸(背风坡)降水量比西岸(迎风坡)降水量要小,D错误。故选C。 5. 该国家公园位于高原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古建筑极少。故选D。【答案】4. C 5. D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不变,表示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数学高考模拟试卷

2015年江苏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四) 第Ⅰ卷 (必做题 分值1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设集合{0,1,2}A =,{2}B x x =<,则A B I = ▲ . 2.已知复数z 满足(1)1z 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 . 3.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简称驾驶员)对某新法规的知晓情况,对甲、乙、丙、丁四个社区做 分层抽样调查.假设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为N ,其中甲社区有驾驶员96人.若在甲、乙、丙、丁四个社区抽取驾驶员的人数分别为12,21,25,43,则这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N 为 ▲ . 4.袋子里有两个不同的红球和两个不同的白球,从中任意取两个球,则这两个球颜色不相同的概率 为 ▲ . 5.如右图所示的流程图的运行结果是 ▲ . 6.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 ▲ . 7.已知1sin cos 2αα= +,且(0,)2πα∈,则 cos2sin()4 α πα-的值为 ▲ .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1AD =, 60BAD ?∠=, E 为CD 的中点.若1AC BE =u u u r u u u r g , 则AB 的长 为 ▲ . 9.已知a ,b ∈R ,若a 2+b 2-ab =2,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 . 10.已知{}{},n n a b 均为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若对任意的* n ∈N ,总有314 n n n S T +=, 则 3 3 a b = ▲ . 11.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12,F F ,梯形的顶点,A B 在双曲线上且 12F A AB F B ==,12//F F AB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12.已知a ∈R ,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 2170x x a -+≤的解集中有且仅有3个整数,则实数a 的取 值范围为 ▲ .

2011年山东事业编考试政治哲学模拟试题

2011年山东事业编考试政治哲学模拟试题 1.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的生理活动过程 D.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 A.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首位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必须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在党的十五大第一次肯定的新的分配方式是()。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5.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其哲学依据是()。 A.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同一矛盾的双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矛盾普遍存在,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6.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某些工作。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完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这一事实说明()。 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 B.电脑的思维将指挥人脑的思维 C.电脑的思维将超越人脑的思维 D.电脑的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维 7.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

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段话()。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C.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A.党内民主 B.党内团结 C.党纪律 D.党的先进性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A 7.C 8.C 9.A10.A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 A.特殊性原理 B.普遍性原理 C.同一性原理 D.斗争性原理 3.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全国卷数学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二

课标全国卷数学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二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题号一 二三选做 题 总分131415161718192021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A={1,4,2x},B={1,x2},若B?A,则x=( ) A.0 B.-2 C.0或-2 D.0或±2 2.命题“若x>1,则x>0”的否命题是( ) A.若x>1,则x≤0 B.若x≤1,则x>0 C.若x≤1,则x≤0 D.若x<1,则x<0 3.若复数z=2-i,则z+10 z =( ) A.2-i B.2+i C.4+2i D.6+3i 4.(理)已知双曲线x2 a2 - y2 b2 =1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重合,且双曲线 的离心率等于5,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A.5x2-4 5 y2=1 B. x2 5 - y2 4 =1 C. y2 5 - x2 4 =1 D.5x2- 5 4 y2=1 (文)已知双曲线y2 a2 - x2 b2 =1(a>0,b>0)的离心率为3,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为( ) A.y=± 2 2 x B.y=±2x C.y=±2x D.y=± 1 2 x 5.设函数f(x)=sin x+cos x,把f(x)的图象按向量a=(m,0)(m>0)平移后的图象恰好为函数y=-f′(x)的图象,则m的最小值为( )

A.π4 B.π3 C.π2 D.2π3 6.(理)已知? ????x 2+1x n 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32,则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 ) A .5 B .40 C .20 D .10 (文)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960人中抽取32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2,……,960,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9.抽到的32人中,编号落入区间[1,450]的人做问卷A ,编号落入区间[451,750]的人做问卷B ,其余的人做问卷C .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C 的人数为( ) A .7 B .9 C .10 D .15 7.按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63,则判断框中的整数M 的值是( ) A .5 B .6 C .7 D .8 8.点A 、B 、C 、D 在同一个球的球面上,AB =BC =2,AC =2,若四面体ABCD 体积的最大值为2 3 ,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125π6 B .8π C.25π4 D.25π16 9.(理)已知实数a ,b ,c ,d 成等比数列,且函数y =ln(x +2)-x 当x =b 时取到极大值c ,则ad 等于( ) A .1 B .0 C .-1 D .2 (文)直线y =kx +1与曲线y =x 3+ax +b 相切于点A (1,3),则2a +b 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新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2a i b i i +=+ ,,a b ∈R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a b =( ) A .-1 B .1 C .2 D .3 2.已知函数()()sin f x A x =+ω?()0,0A ω>>的图象与直线()0y a a A =<<的三个相邻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4,8,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6,63k k ππ+,k Z ∈ B .[]63,6k k ππ-,k Z ∈ C .[]6,63k k +,k Z ∈ D .[]63,6k k -,k Z ∈ 3.函数()()2 ln 1f x x x =+- 的一个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A .()0,1 B .()1,2 C .()2,3 D .()3,4 4.甲、乙、丙3位志愿者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5天中参加某项志愿者活动,要求每人参加一天且每天至多安排一人,并要求甲安排在另外两位前面,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 A .20种 B .30种 C .40种 D .60种 5.函数3 2 ()31f x x x =-+的单调减区间为 A .(2,)+∞ B .(,2)-∞ C .(,0)-∞ D .(0,2) 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2B A =,1a =,3b = ,则 c =( ) A .23 B .2 C .2 D .1 7.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①()32f x x = -与()2f x x x =-;()3f x 2x y x 2x 与=-=-②()f x x =与 ()2g x x =; ③()0 f x x =与()01 g x x = ;④()221f x x x =--与()2 21g t t t =--.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8.函数()ln f x x x =的大致图像为 ( ) A . B .

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和意识: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被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联系和发展: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必然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它表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二是生产中人们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三是产品的分配形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5.阶级和国家: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简言之,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 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基本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哪一个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 2.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对静止,是指事物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一是指一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两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