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一)

编稿:许曙峰 审稿:钱卫中

班级 组别 姓名

第一篇

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给上文划线句加上标点

(2)翻译: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第二篇

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

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

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

血:含血喷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

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

耳 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 )

B.得全首领...

以没 ( ) C.而有司..循常习故 ( ) D.公父母春秋..

高 ( )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 而不应循常习

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

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 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

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

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第三篇

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辞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臵江南,亦皆归逐其故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史记·淮阴侯列传》)

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项王()(2)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1)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

..

(3)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4)今大王举.而东()

2、下列句中?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以亲爱王

B、大王当王.关中

C、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

D、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3、与?秦民莫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此特匹夫之勇耳

B、忍不能予

C、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D、欲予秦,徒见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5、从全文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韩信和刘邦都认为,论个人的勇敢强悍和兵力的精良强盛,刘邦不如项羽。

B、项羽对待部下有恭敬慈爱的一面,但不能信任重用他们。

C、韩信认为刘邦不用派出一兵一卒,只要发一道檄文就可以收复三秦。

D、对天下的形式和项羽为人的分析精辟深刻,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第四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

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壁:筑营垒

奈若何:把你怎么办

B. 虞兮虞兮奈若何

...

C.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指:指着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汉骑追者.数千人。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 然.今卒于此。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 不忍杀之,以.赐公。今以.钟磬臵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把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③天亡我,非战之罪也④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项羽在垓下被汉军重重围住,夜听四面楚歌,深感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美人相和,更添英雄末路之悲凉。

B. 项羽带八百人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被一老农所骗,陷在沼泽地,因此被汉军追及。

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一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赤泉侯倒退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未过乌江,最后自刎而死。

5、将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⑶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二)

编稿:钱卫中审稿:许曙峰

班级组别姓名

第五篇

(一)、对照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17分)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A):?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B):?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明史〃周顺昌传》)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1.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是缇骑不敢出国门?中的?国?指京城。

B .?号冤者塞道?一句中,?号?读音为h áo ,解释为大声呼叫;?塞?,充满的意思。

C .?请以民情上闻?的?上?指上级,?闻?是使动用法。

D .?鼠辈敢尔?的?尔?是指上文的?不期而集者?。

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四个短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蜂拥大呼:像蜂群一样拥上大声呼叫。

B .旗尉东西窜:旗尉有的往东有的往西逃。

C .众纵横殴击:苏州市民朝四面八方追击旗尉。

D .一鹭飞章告变:毛一鹭用紧急奏章报告苏州市民的动乱。

3.第二段中把?缇骑??中丞?起先神气十足后来狼狈不堪对照着写,有何作用?(3分)

4.这两段文字在记述高层面对斗争场面时,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周顺昌传》写得详,而《五人墓碑记》写得略,试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1)

(2)

5.这两段文字,对材料取舍、详略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1)

(2)

第六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21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其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太牢具:牛羊猪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 .行功爵.邑,重之 爵:爵位 C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出入:支出 D .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宣言:散布谣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善,陈孺子之.为宰 ②行李之.往来 B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 .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3.下列各组中分别表明陈平?离间奇谋?与项羽?猜忌多疑?的一组是 ( )

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A .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B 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不肯听

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C . 既疑之,使使至汉

D .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

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

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

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

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3)与陈平,恣其所为,不问其出入。

第七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45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

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 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语文读本》132页 苏教版〃必修三 欧阳修《伶官传序》)

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而皆背晋以归.梁

B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 .忧劳可以..兴国

D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天下事有难易.乎 2、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尔其无亡乃父之志 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④ ⑤

D .① ⑥

3、从特殊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③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 .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推究

B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组:丝编的绳索

C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困:围困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D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函.

梁君臣之首 C . D

8、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B.本文第二段语势比较平缓,有叙有议,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C.作者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来收束全文,着眼于历史教训,强调了“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语重心长,意味深远。

D.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事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世言?一词表明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是可靠的史实。作者论史而又不据史,有失行文的慎重严肃。

B.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晋王赐矢授命,第二层写庄宗报仇复命。

C.第三段展开议论。?可谓壮哉??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作了强烈的对照。

D.2-4段文字,前为叙事,后为议论。前面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张本;后面议论先猛然一升,随后又陡然一降,戛然而止。

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三)

编稿:钱卫中审稿:许文杰

班级组别姓名

第八篇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毶,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阃:门槛。此指国门。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阃以内者,寡人制.之制:处置;管理。

B. 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C. 西抑强秦,南支.韩、魏支:支持。

D.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用:任用。

2、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②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 ①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C. ①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②以.其无礼于晋

D. ①乃.以唐子冯遂为郎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有起有落,当武帝要用他时,年已九十了。王勃所说的?冯唐易老?,就是说的这件事。

B.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 是君王的用人之道。又告诫文帝,文官乃乱法之首,当慎用文官。

C.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含着作者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格。

D.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第九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1分)

谢灵运传

《宋书》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食邑①二千户。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太祖登祚②,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使整理秘阁书,补足遗阙。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王昙者、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堇,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乃上表陈话,上赐假东归。

是岁,元嘉五年。灵运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绣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惠连幼有才悟,而轻薄不为父文明所知。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方明为会稽郡。灵运尝自始宁至会稽造方明,过视惠连,大相知赏。时长瑜教惠连读书,亦在郡内,灵运又以为绝伦,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何长瑜当今仲宣③,而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礼贤,宜以长瑜还灵运。?灵运载之而去。

灵运因父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陡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山上则去前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绣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又要绣更进,绣不肯,灵运赠绣诗曰:?邦郡难也险,旅客易山行。?在会稽亦多徒众,惊动县邑。

(节选自《宋书〃谢灵运传》)注释:①食邑:古代卿大夫所封的土地,也称?采地?、?采邑?等,。②登祚:祚,通?阼?,即登上帝位。③仲宣:是汉末文学家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以博洽著称,代表作有《七哀诗》《登楼赋》等,他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逮:逮捕

B、每文竟.,手自写之竟:终于

C、驱课.公役,无复期度课:督促

D、过.视惠连,大相知赏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出就职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而.轻薄不为父文明所知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①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最能体现谢灵运文章独步天下和率性而为的一项是()

A、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②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宣。

B、①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

②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

C 、 ①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②尊既不能礼贤,宜以长瑜还灵运。

D 、 ①灵运赠绣诗曰:?邦群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②寻山陡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谢灵运生活上追求奢侈豪华,喜欢修建园林,到处游山玩水,是因为他继承了祖上的爵位和遗产,有较为优裕的物质条件。

B 、在秘书监任职期间,谢灵运对声名不如自己的同僚和自己一样受到皇帝的礼遇,内心很不平,就称病不去上朝。

C 、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并自己发明了专门用于登山的木鞋。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履屐?,就是这种鞋。

D 、当时的皇帝十分赏识谢灵运的才能,称他的诗歌和文章为?二宝?,对他的称病不朝、到处游乐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

(2)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

(3)临海太守王绣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

第十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6题。(21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1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2江万里。万里素3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4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5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6国家养育..臣庶7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8之,庶9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10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11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1起:提拔,举用。2故相:原丞相。3素:一向。4其:大概。5知:任知州。6第:既然。7庶:平民,百姓8徇:通?殉?。9庶:但愿,期望10寻:不久。11麾:招手。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

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 .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 .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友止之. 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

B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指代上文的?张弘范?

C .召入谕之.曰 指代前文的文天祥

D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情,从之. 指代上文的?言者?的进言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 .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 .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2)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一)

第一篇答案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译文】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地同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象我,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兵。?刘邦说:?对你来说又怎样呢??韩信说:?象我这样的人,兵越多越好啊。?刘邦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呢!?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第二篇答案

1.B联系?高俅死??天子当挂服举哀?,而李若水上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最后的结果是?章再上,乃止?来看,李若水是反对?有司循常习故,欲加褥礼?的,认为如果?加褥礼?,将难以?靖公议?。那么句中的平时不常见的?靖?字解释为?平息?应该不会错,?平息公议(大家的议论)?吗。我们平时常见?靖乱?(平定叛乱)一词,可以佐证。从?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一段文字看,?觐?字作?拜见?解释也合情合理;再说?觐?字的偏旁是?见?字,表与?看??见?相关的动作。D项的?职?释为?职分?既是其常用义项,也符合上下文语境。而B 的?曳?字一般义为?拖拉?,依上下文应理解为?金兵把李若水拉出去打,把他的脸打破了?才合理,而解释为?蜂拥?应是错的。

2.C以:1)介词,表方式、手段。?王语暴以好乐,有诸???愿以十五城请易璧?2)介词,表原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介词,表时间。?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4)连词,表并列关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连词,表承接关系。?日削月割,以趋于亡?6)连词,表目的。?宁许以负秦曲?7)连词,用于句首,表原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连词,表修饰。?舟摇摇以轻漾?9)连词,表假设。?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3.故事:指(按照)先例;全首领:保全尸身;有司:指主管官吏;春秋:指年龄。

4.A

附参考译文: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官任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凭着是君主所宠爱的臣子越级升官,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能够让他保全尸身而死,还应当回过来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的官吏却按照常规,想要对他施加繁琐的葬礼,这不是用来平息公众议论的办法。?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金人第二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有十分为难的神色,李若水认为没有别的需要考虑的,随从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持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猪狗同辈。金人把他拉出去,打坏了他的脸,他闭气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戴甲的骑兵守看着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侍郎李若水平安无事地归降。?李若水坚决不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今天顺从金人,明天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叹息着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若水难道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稍微屈从金人一些,希望能够回去拜见一次。?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顾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只有为君主而死,没有二心。可是我的双亲年老,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禀告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拥推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这是职分啊,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军中的督察官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吐出含在嘴里的血,骂的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利刀割裂脖颈割断了舌头死去,死那年三十五岁。

第三篇答案

1、(4分)(1)与……(比),谁(或什么)更……(2)建立首都(3)遗憾(4)举兵,发动军队

2、(2分)C

3、(2分)B

4、(4分)(1)凡是项王军队所到的城仪邑,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多怨恨他,百姓不愿亲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威势所胁迫,勉强服从罢了。

(2)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三秦封地可以(不用武力)传下一道文书就能收复平定。

5、(2分)C

附文言翻译:

授任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说道:?丞相屡次向我称道您,您将拿什么计策来开导我啊??韩信谦让了一番,就乘势问汉王道:?如今向东去争夺天下,您的对手难道不就是项羽吗??汉王说:?是啊。?韩信道:?大王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勇敢、猛悍、仁爱、刚强等方面,与项羽比谁强呢??汉王沉默了许久,说:?我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赞许道:?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您在这些方面比不上他。不过我曾经事奉过项羽,就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吧:项羽厉声怒斥呼喝时,上千的人都吓得不敢动一动,但是他却不能任用有德才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别人生了病,他会怜惜地流下泪来,把自己所吃的东西分给病人;但当所任用的人立了功,应该赏封爵位时,他却把刻好的印捏在手里,把玩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授给人家。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羽虽然称霸天下而使诸侯臣服,但却不占据关中而是建都彭城;背弃义帝怀王的约定,把自己亲信偏爱的将领分封为王,诸侯忿忿不平;他还驱逐原来的诸侯国国王,而让诸侯国的将相为王,又把义帝迁移逐赶到江南;他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残害毁灭的;老百姓都不愿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迫于他的威势勉强归顺罢了。如此种种,使他名义上虽然还是霸主,实际上却已经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他的强盛是很容易转化为虚弱的。现在大王您如果真的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那还有什么对手不能诛灭掉啊!把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之臣,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悦诚服的呢!用正义的军事行动去顺从惦念东归故乡的将士们,那还有什么敌人打不垮、击不溃呀?况且分封在秦地的三个王都是过去秦朝的将领,他们率领秦朝的子弟作战已经有好几年了,被杀死和逃亡的多得数也数不清;而他们又欺骗自己的部下,投降了诸侯军,结果是抵达新安时,遭项羽诈骗而活埋的秦军降兵有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得以脱身不死。秦地的父老兄弟们怨恨这三个人,恨得痛彻骨髓。现今项羽倚仗自己的威势,强行把此三人封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爱戴他们的。大王您进崐入武关时,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严刑苛法,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没有不希望您在关中做王的。而且按照原来与诸侯的约定,大王您理当在关中称王,这一点关中的百姓都知道。您失掉了应得的王位而去到汉中,对此秦地的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您起兵向东,三秦之地只要发布一道征讨的文书就可以平定了。?汉王于是大喜过望,自认为韩信这个人才得到得太迟了,随即就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众将领所要攻击的任务。

第四篇答案

1、D(指:指着项羽让王翳看)

2、A(者:组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组词,附在时间词后,不译。B.然:连词,然而。C.为:语气词,呢。D.以:介词,把)

3、D

4、C(杀汉军二将)

5、(1)我不是到达你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2)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郑国)当作边境,您知道这样是很难的,哪能用灭亡郑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我自己估量不能脱身,就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的罪状。(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安危。

[文言翻译]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二)

第五篇答案

(一)、对照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17分)

1.C(?上?指皇上)

2. B(?东西?是泛指,不是确指,即四处)

3.这样写暴露和鞭挞了他们的丑恶嘴脸(1分),更显示出群众斗争的威力(2分)。

4.(各2分)(1)《传》从?士民德顺昌者?角度,详写市民斗争的全过程,而《碑记》只一笔带过?众不能堪?。

(2)《传》着力渲染市民抗暴声威,如?蜂拥大呼?等,而《碑记》只写?抶而扑之??噪而相逐?等事。

5.(各2分)(1)体裁不同,一为传记,以记叙为主;一为(墓)碑记,以议论为主。

(2)突出的重点不同。一为周顺昌立传,突出周顺昌的品德及市民对周的爱戴;一为五义士树碑立传,突出五人为义而死的经过。

[参考译文]

周顺昌喜欢在地方上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些地方民众很感激周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向前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逮捕人,你们这些小子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加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到处逃窜,群众就跟着到处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重伤,跳墙跑了。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第六篇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21分)

1、B (名作动,封给爵位)

2、D(原来是;就)

3、C

4、4、C(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项王做人爱听信谗言,容易猜忌别人,上了陈平的当。)

5、翻译下列句子

(1) 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他们君臣来使他们内心互相怀疑。(2) 楚军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全都报告了项王。(3)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他如何支出。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治理)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

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汉王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又因此离开他(不归附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那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像)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之类,不过这么几个罢了。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他们君臣来使他们内心互相怀疑。项王做人又爱听信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一定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认为正确(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他如何支出。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担任项王的将领(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而瓜分楚国的土地后在那里称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更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楚军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全都报告了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我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增(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第七篇答案

1、B(看;副词,反而,却;拜访)

2、C P272(你的;副词,就;副词,竟然,却;副词,才;副词,才;副词,就。)

3、B(①与②为状语后置,③为陈述句,④为被动句。)

4.C (本:推原,推究)

5.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是)可以解除祸患。]

6.A ( A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译为?拿,用?。B项中?其?,前一个是副词,表示祈使,相当于?应当…‘一定?;后一个是代词,代他(庄宗)。C项?之?,前一个是助词,译为?的?;后一个是助词,主谓间。D项?夫?,前一个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对某事发表议论;后一个是语气词,表示感叹。)

7.D (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A、B、C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8.B (第二段没有任何议论。) 9、A

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分)

译文: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

译文: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哪一个)更厉害)?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而都是由于人事呢?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智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由于)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点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而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归顺)了梁。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一定)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庄宗接受了箭并且把它收藏在祖庙里。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到祖庙里去祭告,(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那三枝箭来,用漂亮的丝织口袋装着,背着它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颅,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并且把成功(的喜讯)(向先王)禀告,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骄盛)!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个人在夜里呼喊(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向东出逃,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眼泪流下沾湿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差劲啊!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原因),而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因此当他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乐官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而智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于是写下了《伶官传》。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三)

第八篇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1.C(支:抵御,拒)

2. A(A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前者表转折,后者表并列。C项前者是?用来?的意思,后者是?因为?的意思。D前者是?于是?,后者是?竟然??却?)

3. B(?又告诫文帝,文官乃乱法之首,当慎用文官?不当)

4译句:(1)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诉我吗?(2)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3)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

[参考译文]

冯唐的祖父是赵人,他的父亲迁到代。汉朝兴盛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署长,侍奉文帝。文帝的座驾经过,问他说:?老人家,您是如何成为郎的?您的家在哪里??唐皆据实回答。

文帝说:?我在代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屡次向我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以及他在钜鹿作战时的事迹。现在我每次吃饭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李齐在钜鹿作战时的雄风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呢。?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 冯唐说:?家祖父在赵的时候,做官而统御将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前做过代相,与赵将李齐相熟,所以臣了解他们的为人。?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担忧匈奴为患呢!?

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昧死以陈!陛下眼下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禁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毶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卬,文帝正以匈奴入寇为忧,于是再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则由将军决断。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是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赏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必受朝廷的牵制。君主既然一切委托他,而但求他成功,因此李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辆,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稿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宰一次牛,用来犒赏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很多。这些士卒都是一般下人家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尺籍和伍符之事呢?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该赏的不赏,但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赏赐太轻,刑罚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记录斩敌首的战功差了六级之罪,陛下把他交给执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并判他徒刑。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得死罪,该得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都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巳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第九篇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1分)

1、C(A逮:及,赶上;B竟:完毕;D过:访问。)

2、B都表工具方法,用、拿;A(①才②竟然C①转折连词但是②假设连词如果;D①依靠、凭借②沿袭、继续)

3、A

4、D(?二宝?是?文章和书法?)

5、(1)皇上让光禄大夫范泰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敦促并褒奖他,他才出来就职。(2)皇上不想伤害他,婉转地下达旨意让他自己解释。(3)临海太守王琇很惊骇,认为是山贼,慢慢地知道是谢灵运才安心。

[参考译文]

谢灵运是陈郡阳夏人。

灵运年轻时就爱好学习,博览群书,文章优美,江南没有人赶得上他。堂叔谢混特别了解喜欢他,他继承祖上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禽邑二千户。灵运生性喜欢奢侈豪华,车辆服饰鲜明亮丽,衣裳器物,大多改变旧时的样式,世人共同尊奉他,都称他谢康乐。

宋太祖刘裕即位,征召他为秘书监,两次都没有应召,皇上让光禄大夫范泰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督促并褒奖他,他才出来就职。皇上派他整理尚书省的图书,补足缺而不书或脱漏的文句。灵运的诗歌书法都是独步天下,常常文章校对完了,他就亲手誊写这篇文章,宋文帝称它为?二宝?。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人,名声地位向来没有超过灵运,但他们和谢灵运都被皇上以同样的待遇任用,灵运内心很不平,多次称病不去上朝值班。他就在家挖掘池塘树立攀援的东西,种植竹木花草,驱赶督促公家的差役,没有日期的限制。他还到城外游玩,有时一天要走一百六七十里,十几天也不回来,即没有上表报告,又不请假。皇上不想伤害他,婉转地下达旨意让他自己解释。灵运上表陈述自己生病了,皇上赐给他假期让他东归老家。

这一年是元嘉五年。谢灵运已经回到老家,就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绣之交游,用文章欣赏聚会,一起游山玩水,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四友?。惠连年幼时有才能,很聪明,但是轻佻浮薄不被父亲方明所了解。灵运离开永嘉回到始宁,当时方明担任会稽郡太守。灵运曾经从始宁到会稽拜访方明,访问看望惠连,他非常了解欣赏惠连。当时何长瑜正在教惠连读书,也在会稽郡内,灵运又认为何长瑜超过了同辈人,就对文明说:?阿连才情聪明如此,可是您常常把他当小孩子看待。何长瑜是当今的王粲,可是你却用给下等客人吃的饭食来招待他。您既然不能礼待贤人,就应该把长瑜还给我。?灵运就用车载着何长瑜离开了会稽郡。

灵运凭借父亲的资财,谋生的产业非常丰厚。家中奴僮众多,有情义的旧交和门生就有几百人,凿通山路疏浚湖泊,劳作差遣奴僮没有停息。谢灵运寻山登岭,一定要深暗险峻的地方,高峻的山峰即使有千万重,他没有不全部到的。他登山时常常穿着木履,上山就去了木履的前齿,下山就去了木履的后齿。他曾经从始宁南山伐木开路,一直到靠海的地方,跟随的人有几百个。临海太守王绣很惊骇,认为是山贼,慢慢知道是灵运才安心。他又邀请王绣一起去,王绣不肯,灵运赠送王绣诗说:?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谢灵运在会稽时也有很多跟随的人,常常惊动当地。

第十篇答案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21分)

1.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2.A(称代上文的?文天祥?)

3.B(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4. C (?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1季氏将伐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您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她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就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您的话错了,老虎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与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就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她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与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她归服;使她来了之后,就要使她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她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就是在鲁国内部。”

2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就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就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与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

高级中学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

译文: 译文: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译文: 译文: 武曰:“ 译文: “ ” 译文: 译文: 译文: 课外文言文训练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

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 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 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 指给大王看。”秦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 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 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

必修4文言文单元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 2.刎颈之交() 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 5.见臣列观()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 8.使人遗赵王书() 9.睨柱()10.秦王不怿() 二、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1.乃辞谢() 2.从径道亡() 3.间至赵矣() 4.臣请就汤镬() 5.左右皆靡() 6.为赵王寿() 7.秦王竟酒() 8.位在廉颇之右() 9.一介之使() 10.徒以口舌为劳() 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 1.可与不() 2.拜送书于庭() 3.召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含义和用法。 于 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3.归璧于赵() 4.使不辱于诸侯()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6.苛政猛于虎也() 之 1.得璧,传之美人() 2.即患秦兵之来() 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 6.何陋之有() 对 1.何以知之?对曰() 2.对镜贴花黄() 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3.诸将请所之()

书 1.使人遗赵王书() 2.秦御史前书曰() 3.军书十二卷() 许 1.宁许以负秦曲()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时人莫之许也() 4.曳屋许许声() 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设 1.乃设九宾礼于廷()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3.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奏 1.请奏瑟() 2.相如奉璧奏秦王() 顾 1.顾吾念之()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计 1.计未定() 2.廉颇蔺相如计曰() 3.可计日以待也() 六、请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标出由何类词活用为何类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名) 1.秦璧西入秦() 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 6.怒发上冲冠()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实词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夫夫颛臾(那) 夫如是(发语词) 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n.) 相夫子(辅佐,v.) 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作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n. v.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生,死,n. v.,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树,n. v.栽种 谨庠序之教谨adj. v.重视 衣帛食肉衣,n. v.,穿 然而不王者王,n. v.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罪,n. v.,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而青于蓝(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并且)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善假于物也(对) 焉风雨兴焉(于之,从…)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于) 以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清楚) 假舆马者(借)(车) 而致千里(到达) 而绝江河(横渡) 不积跬步(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驽马十驾(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专一) 用心躁也(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对照检查;反省今:探究并领会蟹六跪而二螯古:腿,蟹脚今:下跪动作 金就砺则利古:金属,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高频句及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高频 句及翻译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文言文重点文句《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6、璧有瑕,请指示王。 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7、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8、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1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12、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1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12《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 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 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 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3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4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 5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6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 7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 8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 9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完整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C、景翳翳以将入 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③或命.巾车 ②寓形.宇内复几时④乐乎天命.复奚疑 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引壶觞以自酌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二、通假字: 乃瞻衡宇() 景翳翳以将入() 三、词类活用: 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②眄庭柯以怡颜 ③倚南窗以寄傲 ④审容膝之易安 ⑤园日涉以成趣 ⑥乐琴书以消忧 ⑦或棹孤舟 ⑧善万物之得时 四、一词多义: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恨晨光之熹微()

四方之事()奚: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引壶觞以自酌() 抚孤松而盘桓()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教化从来有源委() 委命下吏() 五、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今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今义: (5)幼稚盈室 古义:今义: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今义: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今义: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今义: (9)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今义: 六、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 (2)复驾言兮焉求()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5)将有事于西畴() (6)农人告余以春及() (7)乐夫天命复奚疑() (8)寓形宇内复几时() (9)稚子候门() (10)遂见用于小邑() (11)既自以心为形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经两首》 《氓》 1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2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3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4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5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6“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采薇》 1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2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3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4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5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6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离骚》 1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四) ——《语文④》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高中《语文④》第四单元为古代人物传记单元,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3篇古文。 一、成语 1.完璧归赵:泛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本人。 2.负荆请罪:向人认错赔礼。 3.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4.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说刎颈交。 5.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用来表示牺牲生命。 6.人生如朝露:喻指生命的短暂。 7.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又辱没了使命。 8.啮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9.吉凶倚伏:祸福相因。 二、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 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句末疑问语气词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8.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10.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11.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体现,表现 12.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1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4.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5.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6.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17.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8.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古代盛酒器 1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21.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今义:下跪叩头,表示敬意的礼节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害,灾难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长命,年岁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6.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7.宣言曰:“吾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宣告、声明 8.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麻布衣服 9.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 10.臣所以去亲戚二事君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1.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以前 12.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差不多

人教版语文必修4理解性默写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语文人教版必修4理解性默写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望海潮》 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望海潮》中用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 4.《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1.《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三句写离别前的景物,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2.《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3.《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4. 《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写饯别时心情的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却不断催促。 5.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6. 《雨霖铃》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 《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阔”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与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阔”字极为相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和运筹帷幄。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书写自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壮怀莫酬,顿觉年华逝去的感叹。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6.被贬于黄州的苏轼与客人泛舟长江,面对长江的浩荡无穷而感慨万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在“故国神游中”得到解脱,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心底悲歌。(《赤壁怀古》) 7.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