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会计文化浅议-2800字

中国会计文化浅议-2800字

中国会计文化浅议-2800字
中国会计文化浅议-2800字

中国会计文化浅议

周庆广

(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会计文化是财会人员在长期和工作实践中创造、总结、积淀而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从属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决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探索其丰富内涵、建设途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特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内涵,就如何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的会计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会计文化、时代精神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会计文化也不例外,应该说,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中国会计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也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会计文化深受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影响。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伦理道德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整个社会文化呈现一种很强的伦理型特点,大至典章制度,细至言行举止。中国会计人员的行为自始至终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把伦理问题看作是会计人员、会计组织的行为规则。客观环境促使会计人员以修身养性为本,以努力工作为标,具体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探讨中以廉洁奉公、公正不阿、无私奉献等为主;中国传统会计文化中伦理性的会计文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德治

重于法制。其可取之处是侧重于对会计人员思想的感召,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干好本职工作。其不足之处是造成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无章可循,规章虚设,人治、德治重于法制。就中国传统会计文化伦理特征本身来讲,也是讲求小团体、个人的伦理重于讲求整体伦理。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这些特征证明了我国传统会计文化的松散性,不稳定性、向心力不够,粘合效应欠佳。

2、独特的“墙文化”特征也对会计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人思想里有一种保守求稳的思想,即一种中庸的思想,大胆的改革创新并不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每个人都想按照现有的方式稳定地延续下去。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墙文化”特征。年轻的人们在老者们的教导下,按照祖辈们的方式生活,无须进行新的探索,况且在顽固的老者们面前,不必要的冒险是一种异类。中国的企业追求稳定的发展,大多数的改革都会以失败告终。有许多大型企业试图并购国外的企业,但是终因文化的差异而失败告终,其实是一种保守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融合。这种状况同样适用于会计人员,导致会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诚实、重信誉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高度的文明,曾经长期位居世界文明的顶峰。孔子在与学生谈论政治时,把足食、足兵和立信作为治理国家的三项原则。当学生问及如果可缺少什么时,孔子说可先减兵;若只有食物和立信,二者可缺少什么时,孔子说可再减少食物,即使挨饿或没有食物也不能没有立信。“人无信不立”,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诚实守信的楷模,塑造了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这足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信的重要性。

中国会计文化虽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会计文化与传统会计文化也有着很多冲突。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丰富内涵及面临的问题,是迷失了文化,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各个领域的侵袭,会计领域中一些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守不住道德防线,做假账、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会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须对会计文化进行发展。如何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使之有机地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中去是当前要急需考虑的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重构途径

笔者认为,重构会计文化,要突出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价值观、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作用,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行力,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制约的不足,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构建和谐的会计环境。

1、建设会计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大环境,我们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做好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将诚实守信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市场行为,职业生活要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唯其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等思想和行为。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法制执行力。“法治”也是十八大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会计文化体系建设要密切配合法制建设来规范会计管理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法制经济,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更需要有健全完善的法规。

同时,我们要提高法制执行力,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敢于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3、要积极引入、创新财务管理思想,以先进的管理思想来塑造会计文化。新时期的财务工作者应该从事务性的工作中逐步解脱出来,敢于引进他山之石,把国内外及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创造性的运用到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来,创新财务管理思维,以理论研究带动实践创新。创新使思维不固化、不僵化,是保持财会队伍充满活力的法宝,是形成独特进取文化的良方。

4、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会计队伍。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会计文化发展的源泉是人,培养优秀会计人才,强化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会计文化之魂。同时,会计文化又通过微妙的作用,以有形、无形的各种方式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使会计群体实现精神文明、从而不断提高会计管理效益。我国现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因此要尽快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改变知识结构,提高能力,为企业、为国家把好理财关。

5、加快企业审计制度的改革及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会计所具有的监督职能,是适应单位内部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非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只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代表企业对经济进行监督。为此,国家有必要大力发展审计监督,打造独立性较强、公正、超脱、高层次的审计队伍,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

当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确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

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中国会计事业处于成果倍出、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反思、寻找、建设适于一个国家民族的会计价值观和会计文化,推动我国会计事业迈向一个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灿烂未来。

参考文献:

[1] 罗福凯.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会计特色.会计研究,1998[2]

[2] 王春华.我国会计文化特点和发展历程.现代会计,2011[6]

试析孤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一)

试析孤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一) 论文关键词:孤象征意义原生态次生态再生态演变 论文摘要: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文章试着从这些不同的象征意义中梳理出孤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流程。 从先秦时期的典籍到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再到后来的笔记小说、文言小说以及民间的信仰里,都有着各具风格、面貌迥异的狐形象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狐形象的转变一方面映射出特定时期民间信仰的特点以及时代思潮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本文从狐在时代变迁中的三种形态出发,对其意象作出具体的阐释。 一、原生态的狐意象—狐图腾崇拜 图腾是动物的一种形式,是人的祖先,图腾神大多都是以动物的形式出现的。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处于文明的蒙昧阶段,“万物有灵”的观念显示万事万物与人类的区别在人类意识中是模糊的,人类往往以自己的形象特征来比照外界事务,从而对狐的认识带着半好奇半恐惧的朴素心态。在先秦典籍中已有多处提及,如: 狐死首丘(《礼记·檀弓上》)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 有亢者狐,率彼幽草。(《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诗经·小雅·都人士》) 这些典籍中的狐是作为普通的动物性狐出现的。 有关狐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和《山海经》。这里注意的是狐不同于人而长成的那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也就出现了九尾狐的传说: 《山海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郭璞注:即九尾狐),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南山首经》)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撇撇。见则天下大旱。(《东次二经》)撇撇,狐属也。 又南五百里,曰尧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篇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鳌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东次二经》)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大荒东经》) 此类记载中的狐已具有了一些“怪异”的特征,但形象上还只是“蠢然一兽”,仅在兽形上较普通的狐多了一些东西(如头或尾或翼之类),显得狰狞一点、异样一点而已。若论狐怪作为一种能魅惑人的妖魅、灵物出现,则不能不提及先秦典籍中的这类“始祖型”的狐怪,即上古时期,有狐之图腾祟拜,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 自汉代始,这种一致的狐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九尾狐作为原始狐图腾的一种遗存,被汉代经学家视为纬之言的载体,由吉兽升格为象征君德国运的瑞应之兽—这是狐在符命文化系统中的定位;而自然狐却由吉兽坠为“鬼所乘之”(许慎《说文解字·犬部》)的妖兽—这时狐所传达的兽性特征仍然没有改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先民们在与禽兽杂处的居住环境中认识最早最多的动物大概就是老鼠和狐狸了,但有庐舍丘墓之所便有它们的踪迹,“城狐社鼠”一词从某个侧面看正反映了狐鼠在人居环境中与人的关系之密切。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狐的活动,故而往往引起他们特别的兴趣,把这些狐的活动和习性加以总结而反映在他们的谣谚和生活认识中。二、次生态的狐意象—狐的怪化、妖化、神性化 狐在先秦两汉时期,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也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蛛、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表示祯祥。这些都显现出了狐的一种神性。但当东汉许慎以“妖兽”释狐时,狐瑞观念尚在盛行的时候,狐妖观念同时也在流行,至少一部分狐已经从图腾神、祥兽、瑞兽的神圣地位跌落下来,进人了精怪的行列。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

繁体字文明礼仪古代名言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繁体字文明礼仪古代名言 篇一:励志名言(繁体)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业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癒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慾,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硃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脩 11、讀萬捲書,行萬裡路——劉彝 12、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捲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嚮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7、髮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儘人間書——蘇軾 18、鳥慾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鬚儘苦功伕——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緻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硃熹 25、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篇二:繁体字到简体字——文明的倒退 今天看到了一条新闻——“台湾拟四年内完成繁体字申遗”。繁体字(中国台湾称“正体字”)和简体字之争由来已久,并且各有说法。在此我不想多言,只想反驳一下有关方面的无知! 1、教育部某位人士称:若再推行“繁体字”,势必会加重广大学生的负担。我想说得是,中国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不正是你们造成的吗?真正加重广大学生的负担是你们实行的“应试教育”工程,素质教育“面子”工程。这两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点滴谈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点滴谈 2013年04月07日16:21 来源:《新会计》2013年第1期作者:乐运泉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摘要】文章以作者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和实践,叙谈会计文化内涵,提出建设中国会计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文化,建设,点滴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具有社会性或地域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会计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已经创造的,并且与会计相关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指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实事上会计文化伴随着会计思想的萌芽而相应产生,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研究是近年开展的课题,现就我国会计文化建设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故事里蕴藏的会计文化 1.父亲的遗嘱。父亲的遗嘱之一是让我回趟老家,感谢韩叔叔的“救命之恩”。韩叔叔曾是我们生产队(村组)出纳。1970年的冬季,父亲照例出远门去挖河修堤筑路,母亲带着我们从14岁到2岁的六个兄弟姐妹在家,七口人只有20多斤大米,母亲要用树皮、草根、野冬菜等拌合每天不到2两米生活120多天,直等到出远门的50多个壮劳力回村过春节才有口粮分配。韩叔叔是留村的干部,动用了留村老弱妇幼250多人600斤应急粮中的50斤。这就是父亲说的“如果没有那50斤大米,那个冬季家里一定会饿死人”的救命之恩。大米送到我家后,韩叔叔让读私塾的哥代不识字的母亲写了收条,母亲摁上手印,韩叔叔说待队长回来审批后交给会计做账。这是在文革中农村的事情,然而动用应急粮、收条、摁手印、审批、交给会计做账,却是会计业务与会计程序,它反映的是原汁原味的会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于老百姓所认知的“一定会饿死人”可能性的存在、韩叔叔的善良与灵活果断、父亲感恩的遗愿等因素来考量,难道不是中国土壤中的会计文化本身和深厚的社会文化因缘? 2.“结绳记事”之说。数学是从结绳记事开始的,中国伏羲时代即有“结绳记事”之法的出现。据说秘鲁人的结绳法十分全面,一切社会活动都用绳结表示。我国夏商时期,最初意义上的会计凭证“书契”出现了。“黄帝命隶首作数,以率其羡,要共会,而律度量衡由是而成焉”。制定会计计量标准的思想——度量衡的出现,标志着会计记录方式的萌芽产生。13世纪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复式记账法的问世……到今日的会计准则思想……这些足以说明,会计理论和实务、会计技术和方法、会计规范和准则、会计硬件和软件以及会计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即会计文化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义变化的。 3.烤红薯(苕)的记忆。1985年,我成为湖北省第一探矿工程大队首个本科毕业的财会专业大学生。天之矫子的我,经历过算盘打不准、工资表做不平衡、账簿被弄脏的尴尬;也感受过查找出因相差0.01元或者其他数据,使账簿或报表不平衡而错账,最终得到解决的那种爽快。记忆较深的是工作第一年做年终决算,从出纳、记账、复核、成本、主管会计到科长,连续半个月手工加算盘,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也有过通宵)。每晚科长是“不做事”的,但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统览全局,再就是负责在用砖块拼成的火盆里烤好红薯(苕)。吃红薯时,有谁不经意地说“你这个苕(俗语为傻瓜)不如我这个苕(傻瓜)大”之类的话时,会引来一片欢声笑语和俏皮话……感受的是会计人甘于奉献、老传新、师带徒、岗位衔接岗位、指挥与协调及酸甜苦辣的会计文化。

中国会计文化浅议-2800字

中国会计文化浅议 周庆广 (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会计文化是财会人员在长期和工作实践中创造、总结、积淀而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从属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决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探索其丰富内涵、建设途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特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内涵,就如何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的会计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会计文化、时代精神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会计文化也不例外,应该说,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中国会计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也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会计文化深受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影响。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伦理道德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整个社会文化呈现一种很强的伦理型特点,大至典章制度,细至言行举止。中国会计人员的行为自始至终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把伦理问题看作是会计人员、会计组织的行为规则。客观环境促使会计人员以修身养性为本,以努力工作为标,具体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探讨中以廉洁奉公、公正不阿、无私奉献等为主;中国传统会计文化中伦理性的会计文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德治

重于法制。其可取之处是侧重于对会计人员思想的感召,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干好本职工作。其不足之处是造成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无章可循,规章虚设,人治、德治重于法制。就中国传统会计文化伦理特征本身来讲,也是讲求小团体、个人的伦理重于讲求整体伦理。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这些特征证明了我国传统会计文化的松散性,不稳定性、向心力不够,粘合效应欠佳。 2、独特的“墙文化”特征也对会计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人思想里有一种保守求稳的思想,即一种中庸的思想,大胆的改革创新并不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每个人都想按照现有的方式稳定地延续下去。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墙文化”特征。年轻的人们在老者们的教导下,按照祖辈们的方式生活,无须进行新的探索,况且在顽固的老者们面前,不必要的冒险是一种异类。中国的企业追求稳定的发展,大多数的改革都会以失败告终。有许多大型企业试图并购国外的企业,但是终因文化的差异而失败告终,其实是一种保守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融合。这种状况同样适用于会计人员,导致会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诚实、重信誉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高度的文明,曾经长期位居世界文明的顶峰。孔子在与学生谈论政治时,把足食、足兵和立信作为治理国家的三项原则。当学生问及如果可缺少什么时,孔子说可先减兵;若只有食物和立信,二者可缺少什么时,孔子说可再减少食物,即使挨饿或没有食物也不能没有立信。“人无信不立”,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诚实守信的楷模,塑造了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这足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信的重要性。

茶礼仪与茶文化

论茶礼仪与茶文化 【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茶文化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 【关键词】茶礼仪茶文化 【正文】 一、什么是茶礼仪 所谓的茶礼仪主要有:鞠躬礼、伸掌礼、叩指礼、寓意礼。这些礼节与茶文化相辅相成。茶文化是茶叶在被人类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各个方面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在经济上,茶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促进茶业的发展。在文化上,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各个朝代的茶文化及现在茶文化的发展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的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

繁体字大全

繁体字来源及<中国繁体字大全>2008年01月12日星期六20:36繁体字是简化字的对称,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海外部份华人称之为正体字,是汉字从古至今的标准书写方法。中国大陆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被简化的汉字。除此之外,很多汉字没有被简化,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字叫作传承字,既不是繁体字,也不是简化字。所以,并不是现在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汉字都是从繁体字简化而来的。没有使用简化字的中文经常被称为繁体中文(某些认为繁体中文是正统的人也会称之为“正体中文”,中国台湾地区的一套汉字取字方案所取的字叫“正体字”,使用这套“正体字”方案的中文也叫“正体中文”)。其中的文字在很多时候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由于这些汉字未经汉字简化,故有人认为比简化字较为美观,为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应将其称为“正体字”。繁体字的取字在各地有所不同,中国大陆《简化字总表》里面所列的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和港台的实际取字就有分别,而且港台的取字未亦未必相同。50年前,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简化字、普通话和汉语拼音。50年后的今天,关于简化字是否合理,普通话是否会消灭方言等争议也一直都存在。近日,天涯论坛上出现了讨论“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的争论,网友的赞成和反对都同样热烈。提倡繁体字的人提出了很多简化字存在的问题,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相关专家的意见。 一位叫做“司空白”的网友在天涯“闲闲书话”上的文章《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及传统文化?》引来了50多位网友近300个回帖,争论十分激烈。很多网友赞同恢复繁体字的建议,持反对意见的人同样态度鲜明。网友们还纷纷传阅一篇名为《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的文章,该文署名“罗宁”,在2000年即已写成并在网上流传。这篇文章对简化字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辨析思考,每次涉及繁体字问题,都会有网友转载其文章。针对网上讨论中一些较为集中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北大语言学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苏培成、著名古文字学家曾宪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等人。1“一对多”的简化字造成混乱? 在争论的问题中,最集中指责简化字的一点就是“一简对多繁”的简化方式。即将几个意义不同,读音相近的繁体字合并为一个字。反对者指出,这造成了人们在学习理解字义时的混乱。司空白举了很多实例来说明他的意见。比如,皇后之后和前“後”的“後”现在都写为“后”,造成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小朋友一直存有一个疑问,站在皇帝背后的人,就是皇后?为什么皇后要躲藏皇帝呢?”另外,“升斗米粮之‘斗’和战斗之‘斗’本来也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二王关在门里,当然是斗了!多么形象!” 网友们举出大量这样“一对多”的简化字,罗宁在《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中更系统地列举了馀(余)、云(云)、後(后)、里(裏)、松(松)、谷(谷)、斗(斗)、几(几)、徵(征)、曲(曲)、丰(丰)、表(表)、冲(冲)、叶(叶)、种(种)、尽(尽)、发(发)、历(历)、锺(钟)等,认为它们的合并造成了阅读上的歧义。司空白说,“我小时候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十二生肖要把牛叫做‘丑’,可它并不丑啊,后来读了一些专门的文献才知道,原来我们常用的‘丑’字是专指子丑寅卯的丑,长相难看之‘丑’有专用字‘丑’”。 许多学者也指出这种简化方式的确造成了理解困难,并破坏了汉字的传统字理和结构,很多搞古典文学研究的人对此感触颇深。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宁稼雨说,他在开会时遇到台湾学者,对方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的姓,因为“宁”对应两个繁体字,既可能是读二声的“宁”,也可能是读四声的“甯”。而一旦要在电脑上将一篇文章由简体转成繁体,那简直是一场灾难。电脑无法识别一个简体字应该转成哪个繁体,最后出来的结果必然是一片狼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表示,这种同音合并的做法是以拼音文字的规则来对待汉字,现在很多搞了多年古典文学研究的人,都很难将每个简体字分别对应的多个繁体字分辨清楚。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一对多的简化方式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现代人对汉语字义的辨别很

最新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人文学院产业经济学张悦201001002) 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经》中说“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 闻于鲁周公”从上可知茶叶是炎帝神农氏发现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西汉时, 饮茶已成为士大夫的一种时尚,魏晋以后,从种茶,制茶,饮茶在我国江南已相当普及,敬茶也成为江南待客的礼仪,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已被人们所钟爱。唐玄宗年间,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遍尝各地名茶,收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术方面的资料,后隐居在浙江吴兴专心著述,终于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专著《茶经》。 《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将茶的起源,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方法及茶具等,记述较为详尽。《茶经》的问世加快了茶叶知识的传播,对茶叶的生产贸易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民间千家万户都把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将茶与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相提并。中国的茶最初只是药用,后来慢慢的与文化以及时代的精神结合,才有了茶文化。陆羽的《茶经》还把精神追求和价值评判贯穿于茶事之中,把“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也就是说, 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 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这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第一次把茶与人们的道德品质相联系, 体现了陆羽所倡导的茶道精神。“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新茶。”宋代诗人梅尧臣以其简洁的诗句, 尽情讴歌了陆羽毕生精研茶艺探究茶道首创茶文化。 随着茶圣陆羽所倡导的品饮风习风靡一时, 在文人士大夫中大行其道, 人

们逐渐摒弃了“浑以烹之”、“与渝蔬而嚷者无异”的粗放式饮茶, 代之以程序相对固定的细品慢煎式的艺术品茶, 从而实现了从物质享受到精神愉悦的飞跃。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主要是植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独特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其蓬勃的生命力, 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并在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茶与中国的风俗,诗歌,生活,甚至流传的宗教都产生了融合,影响深刻。茶文化的出现, 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朋友们称之为“别茶人”, 他可说是终生、终日与茶相伴. “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构, 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白居易写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借茶描写了与李六郎中的深厚友谊。卢全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道“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首诗对饮茶作了非常生动、贴切的描绘, 极富感染力。诗人每饮一碗, 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彰显了饮茶的多层次感受。茶与诗歌的结合有很多的例子,如西晋·左思《娇女诗》中“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的诗句;张孟阳《登成都楼》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据茶史家朱自振先生调查,自晋及清,我国咏及茶事的广义茶诗大约有一万七八千首。 有名的茶书(法)、茶画,虽然没有茶诗那么多,但其中传世佳作载入史册者

文言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言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和春节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语文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文言文教学,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就文言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文言文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文言文的教材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语文教材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选自《论语》中的篇目为例: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语文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中国文化的象征-英语作文

Five Famous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martial arts Chinese martial arts are a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martial arts include a number of areas: self-defense (fighting), health (medical), heart repair (philosophy). Combined, the three Chinese martial arts are. This is simply fighting with other big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and therefore can be said that unique. Chinese martial arts has over time become a formal branch of study in the performing arts by the Chinese. It is the most popular national sport in the country of China, and is practiced by people of all ages. It's emphasis has shifted from combat to performance, and it is practiced for its method of achieving heath, self-defense skills, mental discipline, recreational pursuit and competition. Chinese martial arts is characterized by it dynamic and fluid motions along with its Arial kicks and rolling techniques. Chinese martial arts is the Chinese word for all the styles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se arts can be Tai Chi, Shaolin Boxing, Wing Chun, and many other martial styles. Tea Tea is the nation's national drink. It first appears in Shennong period, now has become fashionable in the world's three major non-alcoholic drinks (tea, coffee and cocoa), and will be the king of the beverage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drinking of tea, place much significance on the act of "savoring."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a way to discern good tea from mediocre tea, but also how people take delight in their reverie and in tea-drinking itself. Snatching a bit of leisure from a busy schedule, making a kettle of strong tea, securing a serene space, and serving and drinking tea by yourself can help banish fatigue and frustration, improve your thinking ability and inspire you with enthusiasm. You may also imbibe it slowly in small sips to appreciate the subtle allure of tea-drinking, until your spirits soar up and up into a sublime aesthetic realm. Building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elements that form the ambience for savoring tea. A tranquil, refreshing, comfortable and neat locale is certainly desirable for drinking tea. China is the birthplace of tea, known as "tea of the motherland." Tea is the pride of the Chinese nation!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was buil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hich lasted up to more than 2,000 year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more than 10,000,000 m 5. Today, we referred to the Great Wall, refer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Great Wall. It west China's Gansu Province, Jiayuguan in the western East, Northeast China Liaoning Province of the Yalu River, while 6,350,000 meters long as it is a powerful dragon through steep mountains and the more cross-desert grasslands through ups and downs in the top of mountain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Yellow Sea and Bohai all times and in all who have visited the Great Wall were all amazed that it's Bang Bo Momentum of the grand scale and difficulty of the project is a rare treasure of the Great Wall is an extraordinary artistic heritage symbolizes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world forever indestructible strength and the will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proud of is the pride of humanity as a whole.

浅谈中国茶文化和法国咖啡文化之比较

浅谈中国茶文化和法国咖啡文化之比较 [摘要]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们有很多相似性,但也有不同点,本文就从不同的方面对茶和咖啡做了详尽的比较。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法国咖啡文化比较分析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两大重要饮品,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时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更是令人如痴如醉,让人在忘我的境界里回味无穷。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法国人说,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咖啡馆的路上,看似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却是法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咖啡已经真正成为了法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早饭时,吃着香喷喷的羊角面包,来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中午休息时,工作之余,来一杯咖啡提提神儿,精神振奋地继续工作;晚上一顿大餐之后喝一杯expresso帮助消化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中法两国两个伟大的民族,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执着的追求,不断地探索使其升华成文化,中国人的品茶讲究的是茶道,而法国人品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位的一种生活文化。饮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喝咖啡是体验优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调和诗情画意般的境界。然而除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方面么?我们今天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个比较吧! 一、从茶和咖啡的起源谈起 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所提到的证据都不能证明哪种说法是绝对正确的,茶的发源地很多人认为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国的,认为饮茶和种植茶叶是中国人首创的,但也有证据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地也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甚至在国内,关于最早原产地也有好几种说法,西南说,四川说,云南说,川东鄂西,江浙说等,尤其是发源时间更是众说不一,分别有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而且民间流传的神农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神话故事更是为茶的起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咖啡的起源同样是这样,在无数的咖啡发现传说中,其中基督教发现说《牧羊人的故事》和伊斯兰教说《阿拉伯僧侣》是流传最广的。不过比较说法一

言不由衷:中国应该恢复繁体字

言不由衷:中国应该恢复繁体字 老师,您能帮我一个忙吗?我们周三晚上有辩论赛,我们是正方《中国应该恢复繁体字》,我是一辩,我实在写不出一辩稿,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支持啊,所以呢,想让您提点建议。谢谢哈! 一辩稿:中国应该恢复繁体字 梁恕俭 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音形意结合最完美的文字,繁体字承载了4000年中华文化的精髓。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汉字的国际地位正在日益提升,一方面是过去弃用汉字的国家,如韩国和越南正准备恢复使用汉字,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户,汉语热的同时,汉字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愿意学习的一种文字。按说,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跨国使用是件大好事,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些苦恼和问题,比如,怎么处理繁体字和简体字的问题。 海外和国内使用着两种不同书写形式的汉字,对于民族凝聚乃至国家统一都是非常不利的。也许有人认为,为什么台湾香港澳门乃至其他华人社区不可以靠逐步推行简体字来实现文字的再度统一,从而消除书写差别?别忘了,简化字才几十年历史,而传统繁体字则从秦朝开始统一使用,究竟谁更能代表中国文字?今天,越南和韩国的年轻人已无法阅读自己国家的历史,难道号称5000年历史的中国也要走到这一步! 汉字在历史上从来不是绝对统一的,识与写,美与用有区别。繁体字对书法而言相当重要,一是写出来有美感,二是字体结构比较平衡,三是可以追根溯源查找文字演变过程,更便于形象化地记忆和释读。繁体字每个字都像幅图画,简直可以让人看图说话。英语不是也讲究词根吗,很多单词都可以根据词根大致猜出意思。繁体的汉字就完全具备这种物质,而且更准确,更到位,更形象。英语教师们往往以能够讲解出某单词词根的涵义和出处而自得,因为那代表英文化的来源和演变。可是我们如今使用的简化字已经基本上切断了我们与历史文明的血脉渊源。毕竟繁体才是我们中华文字的根,简体已经把我们“剪”断层了,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读以前的经典古籍了? 繁体的“头”是由表音的“豆”和表意的“页”组成。一切以“豆”为音符的字都读“豆”;一切以“页”为意符的字都与头面有关系,记忆和理解都很快。很多简化后的汉字,失去了原来的字根,学起来反而麻烦了,客观上反而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基本上只能靠死记硬背。而繁体字掌握了一定的字根以后看到新词就可以自然而然的了解字音字意,根本就不用刻意去背。 再例如栖息的“栖”,原来是“棲”,简化之后没减少多少笔划,反而把原本的字意全弄没了。不认得的人初次看这个字大多会念错成“西”音,而繁体“棲”连小孩子一看都可以直接发出正确的“妻”音,字义也容易理解。“有心才是愛,有水才有雲”,“简体的鱼(魚)都不在水里游了。把四点去掉变成一横,“简”了多少?汉字本身的意义倒是荡然无存了。 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母体传承,我们不使用和教学,有遗弃之嫌,别人会捡去做文章。实际上繁体字在中国大陆一直在使用,比如,大量古籍仍然用繁体字印刷,许多档案和回忆录全是用繁体字写成的(因为老同志们还保留着写繁体字的习惯),广大书法爱好者还在用繁体字。特别在近三十年改革开放期间,由于港台澳和海外华人来大陆经商和居住,使用繁体字进行证件登记和填写中国大陆的各种文件全有效。更为普遍的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认识繁体字,虽然他们多数人学的是简体字,可认繁体字无师自通好像是中国人写入DNA的特殊本领。既然我们并没废除繁体字的使用,而且广大国民都有能力使用,那为什么我们不正式恢复?实事求是一下有什么不好? 相关链接:

《中国会计文化》理论课教案1-荣希白

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会计文化授课教师:荣希白授课班级:18会计 课型:理论课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日期:课时: 2 授课章节第一篇缘故文明的会计曙光 名称专题一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中的会计基因 开拓会计工作者的事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会计文化的建设目标:教学目的 让会计技术有温度,让会计制度有人性,让会计职业有情绪,让会计工作有尊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思考题: 1、根据目前考古学界的发现,结绳记事有哪几种类型? 2、结绳和刻契可以记物,那么可以记录事件吗?是否所有的结绳记 事和刻契记事的行为都是会计行为? 课外作业 3、有些专家怀疑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是会计的起源,因为结绳记事 和刻契记事太原始太简单了,缺乏现代会计的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 性的特点,那么根据本文所述内容,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究竟是否是会计的起 源? 教学后记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一篇缘故文明的会计曙光 专题一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中的会计基因 导语:记录与计量是会计的基本手段,研究会计起源、会计发展和会计 文化,必须首先把握会计记录和计量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种种迹象表明,氏族公社之前的原始人还没有将记录计量行为上升为一种有意识的管理活动。 尽管说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所从事的也仅仅是采集、狩猎、捕鱼等生产劳动,劳动过程简单,劳动成果有限,但生产工具的进步与普及使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产生了分配意识,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计量劳动过程和生产成果。 考古学成就和历史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早的记录与计量行为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以及类似的记录与计量行为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会计行为。 一、结绳记事 绳索成为了原始人日常的生产生活工具,并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进化,不断完善, 随之不断发展完善的还有原始人类的智力。人类先祖智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劳动成果数量的增长,计量的需求开始产生,“结绳记事”这一行 为也就应运而生。 人类在捆绑东西的过程中,学会了打结,一捆物品上有一个绳结,在他们逐渐发育的大脑中,物品和绳结渐渐形成了对应,一捆物品对应一个绳结,那么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部落如何统计物 品的多少呢? 如果每一捆物品对应一个绳结,那么为何不每清点一个物品就在绳上打一个结,并将所有代 表物品的结都打在一根长绳上呢?这样的话,不同的人或者是群体间对比长绳 上绳结的多少就可以粗略看出劳动成果的多少,若是大物品配大绳结,小物品配小绳结,不就更加完善了吗?每一种物品都有特定的打结法,岂不更好?而且一根绳索便于携 带,无需在统计分配中进行大量的消耗体力的搬运和翻动,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这个 方法在个人和部落间渐渐普及,终于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结绳记事”。这个方法被我们的先祖不断完善,衍生出了各种有趣而令人惊叹的结绳记事手法。 横列结绳法就是首先横拉一条绳子,把许多的绳依次系在这条绳上。竖列结绳法是首先竖着 吊一根绳索,把一组组的绳结,自下而上系在这条绳索上,他们还把记事的绳结扎在身上或披在 肩上或扎在腰中。所谓综合结绳法是和刻划、系物相结合的结绳方法??人们把结绳和刻划符号结 合起来,或者在结绳上系有代表性的实物,如羊角、兽骨、羽毛等。 二、刻契记事 再方便的结绳记事也需要绳索,采麻草、编麻绳、按照不同的材料编造成不同粗细、不同形状的绳结,在那个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环境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 采集材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不方便,聪明的人类就开始思考了,有没有更便捷的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