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届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普湾新区)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届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普湾新区)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届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普湾新区)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届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普湾新区)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届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普湾新区)高三5月月考语文

试卷(解析版)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

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

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总之,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施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A主语中途

易辙,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移至“在”后面;B搭配不当,“治理……问题”应改为“处理……问题”;D句式杂糅,改为“以查处……为名”或去掉“为名”。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职责的转变与业务量的增加使得对消防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兵从一个地方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的训练,心理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课程。后期实战也会让新人真正深入到各种突发灾害中,让其心理素质和胆量在训练和实战中得到强化。

A.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

B.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

C.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使人必需拥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

D.没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是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形式,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和前后文的联系,此题抓住第一句“对消防员的要求”来选择。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

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4.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个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主张。

【答案】

4.C

5.B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A项把“技术崇拜”的范围缩小到了“大型文艺晚会”,不合文意;C对应的原文是“朦胧”的民族意识,而不是“强烈”的民族意识。选项偷换概念。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B区分“夷狄”与“诸夏”的标志是“周礼”,所以选项中的“杂处”说法片面,同时“一直”一词表述不准确,而“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是无中生有,文中只说“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D“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消极方面……”,表明其作用是双重性的。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地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摘编自2015年11月《思维与智慧》)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D.小说巧妙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E.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要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2)作品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

(1)答案: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参考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蜡烛”为切入点,引入祖母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通过回忆的形式,以“我”之口叙述祖母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我”的讲述相结合,赋予故事哀而

不伤的诗意美。

(3)参考答案:坚忍、顽强:独自忍受生活之苦,支撑一个家。自尊、好强:不愿意别人为地擦洗身体。仁爱、要强:心疼儿孙,忍痛不叫。

(4)参考答案:①题目使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吸引读者;②隐喻和象征:通过蜡烛照亮黑暗,“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等特点来隐喻和象征祖母多灾多难而又为家人奉献一生的命运,使祖母这一形象更加立体逼真;③寄托作者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④深化主题:借助蜡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父亲要求出灵时点燃蜡烛,说明父亲理解“我”的奶奶,并不能说明父亲是迷信、愚昧的;B项,二者性格不同;D项,应为“哀而不伤”的特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独自忍受生活之苦,支撑一个家”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坚忍、顽强”的性格特征。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还要注意特殊的手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量子世界的“中国神探”

万玉凤

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让薛其坤以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

荣誉背后,是每天早上7点到实验室,夜里11点才离开,这个作息时间薛其坤保持了20年。

在学生眼里,薛其坤乐观,幽默、充满活力,大部分时候都很和蔼,还经常买好吃的“贿赂”他们。但对实验技术与科研训练,薛老师的要求却近乎苛刻。

写报告,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他都会挑出来;操作仪器,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他都要求学生养成习惯,做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无误。

薛其坤说,不能让学生为了发文章、好找工作而来做实验,而是希望他们志在把某个科学问题搞清楚,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科研的基本技能,让他们学到从科研执行者到指挥者的方法和路径。

“练好‘童子功’,科研机会来了,你就能抓住它。”学生常翠祖就尝到了甜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期间,凭借在薛其坤科研团队打下的扎实功底,成功帮助麻省理工重复实验并验证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要想真正进入科学殿堂,“童子功”只是第一步。薛其坤也是在国内做了5年基础研究,

又在日本、美国留学,经历了近乎“魔鬼式”的科研训练之后,才渐入佳境。

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0多年后,2013年3月,薛其坤带领的团队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发现。

薛其坤将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秘诀,归结为“团队攻关十高超的实验技术”,相比于积累了近20年的实验技术,他更看重团队攻关的力量。

薛其坤深知,要想真正实现协同作战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实验物理领域,就像一台机器,只有每个零部件都能发挥最大作用,才能运转良好。

“这不仅要明晰大目标,还要确认每个人的攻关重点,理顺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之基础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遭遇挫败。”薛其坤说。

在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4年多里,除了经常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营造和谐的团队文化外,他还常常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在生长和测量样品的过程中,启发他们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怎么做高水平科研。

可每次得奖,薛其坤却“往后缩”,把年轻人推上去,并注重平衡每个人的机会。在周围的人看来,也只有薛其坤才能凝聚起这么多力量去做这项研究。清华大学物理系前主任朱邦芬院士评价他:“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总能找到顶级的合作伙伴,并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现在,我国在科研重大发现上,已经有了‘点’和‘线’的突破,下一步期待‘面’上的突破。”薛其坤认为,这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

薛其坤说,我们曾经经历了特殊的时期,像他这代人接受正规的系统科学训练已经很晚,所以需要比别人更加刻苦弥补这个差距。他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学生一代身上。

“国家连续多年来对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都大幅增长,这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习惯传承下去,让研究少走弯路。”薛其坤说。他凭借自己对国际科研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在制定学校科研工作规划时,在交叉学科布局、跨学科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设计。

但薛其坤时刻都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不管做教授,还是做科研、管理科研,他都要求自己,“必须把功夫用到”。

回国十几年来,薛其坤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假期和周末,每天平均工作15个小时,每年工作时间在330天以上。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人才培养也要循序渐进。”面对“钱学森之问”,薛其坤认为,解决的关键在时间,“中国科学大发展才搞了20多年,再有10年、20年,这个问题或许就不难解决了。”

(摘编自2015年《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①2012年10月12日晚10时35分,薛其坤院士至今清晰地记得这个时刻。“我从实验室回家刚把车停好,就收到学生常翠祖的一条短信,‘薛老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出来了,等待详细测量。”’

这一刻,距离美国物理学家霍尔提出反常霍尔效应已经过去133年,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终于在中国实验室里得以实现。为了这一刻,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已经努力了4年多。(<薛其坤院士:微观世界里的魔术师》)

②回国十多年间,无论在中科院还是在清华,他都保持着“7 - ll”作息。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说:“我曾与其坤一起出差,晚上12点回到北京,他仍坚持要去实验室再看看。”(《“科研的快乐让我停不下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薛其坤认为,要想真正进入科掌的殿堂,“童子功”非常重要。因此,只要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能让自己的科学研究一帆风顺。

B.薛其坤团队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物理效应,更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

C.作者引用朱邦芬的评价,借此高度评价、赞美了薛其坤能够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也说明了其团队成功的原因之一。

D.本文撷取薛其坤人生的若干片段,真实展现他在各方面的付出与成就,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更揭示了他丰富复杂的性格。

E.本文虽为新闻通讯,但在行文中却使用了很多表可能、推测的词语,如“几乎”“或许”,这恰恰能表现出新闻通讯语言的准确性。

(2)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现薛其坤教授的形象的?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3)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它要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形象美,请结合本文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呈现出人物的形象美的。

(4)薛其坤教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他身上有哪些对我们追求成功是有意义的启发?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

(1)答案: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参考答案:为人师,让学生领略科研真谛;带团队,讲究协同创新艺术;管科研,瞄准国际前沿勾勒蓝图。

(3)参考答案:选择典型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找准表现角度塑造人物形象;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4)参考答案:忘我工作,常年坚持;严谨认真,注重细节;魔鬼训练,狠抓基础;凝聚团队,团结协作;敏锐观察,规划准确;牢记责任,全力投入。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B项.应为表并列关系的“也是”,而非表递进关系的“更是”;D项,“褒贬不一”说法不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需要考生通读全文,然后根据文章层次分项概括薛其坤的形象特点即精神品质。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考查了考生对新闻通讯类文本的了解和熟悉程度,需要考生调动所学知识,把知识和文本有机结合。根据题干,考生要明确此题是要归纳出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而在人物通讯中,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就是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言行,紧扣人物贡献塑造人物。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一定要注意找全人物薛其坤的言行,然后再进行归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

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11.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②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答案】

9.C

10.A

11.B

12.

①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跟随的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南”“ 左右”“所居”各1分,大意2分);

②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2分)【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请曲赦之”是说请特赦了他,因此“之”后面应断开,排除B.D项;根据“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的结构,可排除A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A “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B中,从狄仁杰与高宗的对话,对应的句子是“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句中“数株小柏”表明权善才的确是有“砍伐陵柏”的行为,并不存在飞骑兵为了报复,“捏造”并“诬陷”。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您狄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伫立在山上很久很久,直到云飘远了他才走。

权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整天整夜地值班警卫,有一个飞骑兵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求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

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àn)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í)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的年头这才打消。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手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手法吗?”任命他担任侍御史。

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村

戴复古①

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②山崦,山的西面。

13.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14.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3.①绿树红花图,充满盎然生机。绿树和红花相互映衬,色彩鲜明。②祖孙相随图,怡然温馨,其乐融融;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③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云聚云散风起云开的景象。

14.山村美景让诗人陶醉,丰富的审美感受急于与人分享;吟哦之声与潺潺水声构成和谐的变奏。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恬静的山村风情与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解析】

1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画面特点,再结合诗句分析。绿树和红花相互映衬图,色彩鲜明;祖孙相随图,怡然温馨,其乐融融;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这两句主要写诗人山村所见的美好景物,云烟缭绕,山村幽静恬淡,美好的景物让诗人一边吟哦一边下山,吟哦之声与潺潺的流水声构成和谐的变奏曲,表达了诗人对优雅恬静的山村风情与向往、喜爱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诗句是“,”。

【答案】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六、语言表达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①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②,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

【答案】①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②重在表现神似③夸张和变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准话题。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而不能混杂。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才能感染读者。再次注意逻辑事理。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须与之照应统一,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七、作文

17.下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介绍这个标志图案的构图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答案】图案介绍: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

象征意义:“18”意味着成人,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把握图片的外形特点,注意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②说明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③对图片的含义要联系具体的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能随意的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④采用规范的说明性的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⑤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力求避免遗漏内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八、材料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7岁的庄栋曾是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部门主管,年薪20余万元,出差只坐飞机,酒店只住五星级。但为了创业,今年5月,他决定辞职,离开上海。揣着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他重新站在母校对面那条名叫“金水路”的巷口,开始了新生活——卖凉皮。(9月24日华商报)

对此,你如何看待?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

鱼为奔波始为龙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个世界很大,值得我们去闯荡。

也许有人认为庄栋放弃外企高薪职位,而去卖凉皮,还要用“互联网+”来改变凉皮行业这件事纯属“犯二”,但人生短短几十载,又何必拘泥于传统的看法呢?

马云创业之初,无人看好,都认为这个“犯二”青年纯属自找苦吃,有人嘲讽讥笑于他,但现在,马云用阿里巴巴狠狠地扇了这些人一耳光。成功之路不只有一条,走别人走过的路,终究是他人的追随者,而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第一个王才是真正的王,其余的,不过是王的继承者。

“苹果”公司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巨无霸”,而乔布斯创业之初也曾备受质疑,但他与他的团队相信他们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伟大的产品。在成熟的想法与专注的工作后,他们声名鹊起,成为了最成功的团队之一。成功就像是宝藏,它绝不会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而是埋藏在无人问津、甚至山穷水恶的之地。只有敢于闯荡的人,才能劈碎荆棘,去发掘属于自己的成功。

这个世界很大,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现,只缩在避风港中的小舟,永远都无法去见识大海的伟力,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宁要波涛汹涌的自由?如果只满足于追随他人的步伐,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即使一生富足,衣食无忧,也是否会觉得人生虚度、毫无激情呢?在年轻的时候,趁着我们还有闯的力量与热情,我们就应该无所畏惧地去追求梦想,去拼搏、去闯荡,用汗水书写只属于青春热血的光荣。

创业固然有风险,但如果有成熟的想法与充足的准备,再加上独属于年轻人的冲劲,成

功便在不远处招手。即使跌倒了,失败了,但最起码我们努力过、拼搏过,我们的青春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的青春已无遗憾,而我们跌倒得到的教训,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而派上用场,为我们的将来铺平道路。

疾风劲草练少年,只有放手去闯荡,才能去触及成功的果实。如果一直犹犹豫豫、畏首畏尾,你将永远被成功拒之门外。而即使是那些在闯荡中被打倒的人,畏首畏尾的人也没有资格嘲笑,因为他们倒下的地方,永远在那些犹豫的人的前方。

鱼为奔波始为龙,只有那些勇于高跃的鲤鱼才能一跃龙门,飞升成龙。

【解析】

试题分析: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这道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是一则新闻消息。这样的作文材料有利于我们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则材料。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迭择人生道路的自由,有的人选择这样的路,有的人选择那样的路。文中主人公的选择体现出了强烈的突破自我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也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行文时,我们可以肯定文中主人公的选择,也可以否定他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以此延伸出去,来探讨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高考第一次模拟数学试题(文)有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数学文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1A x x =<,(){} |30B x x x =-<,则A B =U ( ) A .()1,0- B .()0,1 C .()1,3- D .()1,3 2.若复数11i z ai += +为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0 C .1 2 - D .-1 3.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古代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算筹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图,当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表示,以此类推.例如3266用算筹表示就是 ,则8771用算筹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4.如图所示程序框图是为了求出满足2228n n ->的最小正偶数n ,那么空白框中及最后输出的n 值分别是( ) A .1n n =+和6 B .2n n =+和6 C. 1n n =+和8 D .2n n =+和8 5.函数()2tan 1x f x x x =++ 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D . 6.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不为零,首项11a =,2a 是1a 和5a 的等比中项,则数列{}n a 的前9项和是( ) A .9 B .81 C.10 D .90 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其俯视图为等边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3cm )是( ) A .431033238 33 8.已知首项与公比相等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m n N * ∈满足22 4m n a a a =,则 21 m n +的最小值为( ) A .1 B . 32 C.2 D .92 9.过曲线x y e =上一点()00,P x y 作曲线的切线,若该切线在y 轴上的截距小于0,则0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1 ,e ??+∞ ??? C.()1,+∞ D .()2,+∞ 10.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D 为BC 的中点,以AD 为折痕进行翻折,使BDC ∠为直角,则过 A B C D ,,,四点的球的表面积为( ) A .3π B .4π C.5π D .6π 11.将函数()sin 23f x x π?? =+ ?? ? 的图象向右平移()0a a >个单位得到函数()cos 24g x x π?? =+ ?? ? 的图象,

2018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2018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 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 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 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 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 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 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 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 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 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 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 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 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 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 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 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 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 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 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大连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

大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2-的绝对值等于() A. 12- B. 1 2 C. 2- D.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36a a a ?= B. 44()a a -= C. 235a a a += D. 235()a a = 3.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左视图为圆的是() A. B. C. D. 4. A.1和2 B.2和3 C.3和4 D.4和5 5.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4和7,圆心距为3,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内含 B.内切 C.相交 D.外切 6.在一个不透明的盒里,装有10个红球和5个蓝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它为蓝球的概率是() A. 23 B. 12 C. 13 D. 15 7.如图1,35A ∠=?,90B C ∠=∠=?,则D ∠的度数是() A.35? B.45? C.55? D.65?

8.如图2,反比例函数1 1k y x =和正比例函数22y k x = 的图像都经过点(1,2)A -,若12y 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10x -<< B. 11x -<< C. 1x <-或01x << D. 10x -<<或1x >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9. 5-的相反数是 10.不等式35x +>的解集为 11.为了参加市中学生篮球比赛,某校篮球队准备购买10双运动鞋,尺码(单位:厘米)如下:25 25 27 25.5 25.5 25.5 26.5 25.5 26 26则这10双运动鞋尺码的众数是 12.方程 211 x x =-的解是 13.如图3,AB//CD ,160∠=?,FG 平分∠EFD ,则2∠= ? 14.如图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F 、G 、H 分别为各边中点,EG 、FH 相交于点O ,以O 为圆心,OE 为半径画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ⅲ)及答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设集合S={x|(x﹣2)(x﹣3)≥0},T={x|x>0},则S∩T=()A.[2,3]B.(﹣∞,2]∪[3,+∞)C.[3,+∞)D.(0,2]∪[3,+∞)2.(5分)若z=1+2i,则=() A.1 B.﹣1 C.i D.﹣i 3.(5分)已知向量=(,),=(,),则∠ABC=()A.30°B.45°C.60°D.120° 4.(5分)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 B.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 C.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5个 5.(5分)若tanα=,则cos2α+2sin2α=()

A.B.C.1 D. 6.(5分)已知a=,b=,c=,则() A.b<a<c B.a<b<c C.b<c<a D.c<a<b 7.(5分)执行如图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a=4,b=6,那么输出的n=() A.3 B.4 C.5 D.6 8.(5分)在△ABC中,B=,BC边上的高等于BC,则cosA=()A.B.C.﹣D.﹣ 9.(5分)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18+36B.54+18C.90 D.81 10.(5分)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A1B1C1内有一个体积为V的球,若AB⊥BC,AB=6,BC=8,AA1=3,则V的最大值是() A.4πB. C.6πD. 11.(5分)已知O为坐标原点,F是椭圆C:+=1(a>b>0)的左焦点, A,B分别为C的左,右顶点.P为C上一点,且PF⊥x轴,过点A的直线l与线段PF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E.若直线BM经过OE的中点,则C的离心率为() A.B.C.D. 12.(5分)定义“规范01数列”{a n}如下:{a n}共有2m项,其中m项为0,m 项为1,且对任意k≤2m,a1,a2,…,a k中0的个数不少于1的个数,若m=4,则不同的“规范01数列”共有() A.18个B.16个C.14个D.12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5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大值为.

2016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版(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

辽宁省大连市高考二模历史试卷有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7年高考二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夏礼吾能言之,祀(把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说明孔子() A.熟悉夏商礼制B.感叹祀宋衰落C.重视文献记载D.重建礼法规范2.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图中“里坊”的命名旨在() A.打破坊市界限B.规范城市布局C.重视教化百姓D.突破地域限制3.《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4.南宋《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瑞为袖。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表明() A.官营商品流向放宽B.窑务管理渐趋松懈 C.瓷器市场竞争激烈D.汝窑产品质地欠佳 5.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屑。这反映了() A.专制皇权空前强化B.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 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 6.梁启超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资本若不收归国有,只以土地收归国有,其结果必南辕北辙。这说明梁启超() A.强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B.其主张与“平均地权”有一致性 C.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 D.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 7.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干预经济剌激消费B.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报考人数多,能考上大学的,是在当时的水平(这个可以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择优录取。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约有590万人,录取27.3万人,录取比例29:1,竞争极为激烈。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其他地方,如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7名新生,人均总分317分,在广西录取14人,人均总分超过300分。北京大学在福建录取26人,最低290分,最高340分。大体而言,参加1977年高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是76级;1977年12月高考,1978 年春入学是77级;1978年高考1978年秋入学的是78级。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理科 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文科 一、作文:(本题满分为80分)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二、答题:(本题满分为20分,每一小题10分) 1.在下面两段文字里,“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一类的人们”和“一部分人”在当时各指的是什么人?鲁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谬论,是怎样批判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一九三四年九月) 2.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3)(1)i z m m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31) -, (B )(13)-,(C )(1,)∞+(D )(3)∞--, (2)已知集合{1,}A =2,3,{|(1)(2)0,}B x x x x =+-<∈Z ,则A B = (A ){1}(B ){1 2},(C ){0123},,,(D ){10123}-,,,, (3)已知向量(1,)(3,2)m =-,=a b ,且()⊥a +b b ,则m = (A )-8 (B )-6 (C )6 (D )8 (4)圆2228130x y x y +--+=的圆心到直线10ax y +-= 的距离为1,则a= (A )43- (B )3 4 - (C ) 3 (D )2 (5)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 处出发,先到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 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 )24 (B )18 (C )12 (D )9 (6)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7)若将函数y =2sin 2x 的图像向左平移π 12个单位长度,则评议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A )x =k π2–π6 (k ∈Z ) (B )x =k π2+π 6 (k ∈Z ) (C )x =k π2–π12 (k ∈Z ) (D )x =k π2+π 12 (k ∈Z ) (8)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 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 =2,n =2,依次输入的a 为2,2,5, 则输出的s = (A )7 (B )12 (C )17 (D )34 (9)若cos(π4–α)= 3 5,则sin 2α= (A )725 (B )15 (C )–15 (D )–7 25 (10)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 个数1x ,2x ,…,n x ,1y ,2y ,…,n y ,构成n 个数对()11,x y ,()22,x y , …,(),n n x y ,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 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 的近似 值为 (A ) 4n m (B )2n m (C )4m n (D )2m n (11)已知F 1,F 2是双曲线E 22 221x y a b -=的左,右焦点,点M 在E 上,M F 1与x 轴垂直, sin 211 3 MF F ∠= ,则E 的离心率为 (A )2 (B )3 2 (C )3 (D )2 (12)已知函数()()f x x ∈R 满足()2()f x f x -=-,若函数1x y x +=与() y f x =图像的交点为 1122(,),(,),,(,),m m x y x y x y ??? 则1 ()m i i i x y =+=∑ (A )0 (B )m (C )2m (D )4m

2016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 1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度高考第一次模拟数学试题(理)及答案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 数学理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1A x x =<,(){} |30B x x x =-<,则A B =( ) A .()1,0- B .()0,1 C .()1,3- D .()1,3 2.若复数11i z ai += +为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0 C .1 2 - D .-1 3.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古代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算筹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图,当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表示,以此类推.例如3266用算筹表示就是 ,则8771用算筹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4.如图所示程序框图是为了求出满足2228n n ->的最小正偶数n ,那么空白框中及最后输出的n 值 分别是( ) A .1n n =+和6 B .2n n =+和6 C. 1n n =+和8 D .2n n =+和8 5.函数()2tan 1x f x x x =++ 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D . 6.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其俯视图为等边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3cm )是( ) A .43 B 1033 C.3 D 8 33 7.6本不同的书在书架上摆成一排,要求甲、乙两本书必须摆放在两端,丙、丁两本书必须相邻,则不同的摆放方法有( )种. A .24 B .36 C.48 D .60 8.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cos cos cos b B a C c A =+,2b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1 B 3 C.2 D .4 9. 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D 为BC 的中点,以AD 为折痕进行翻折,使BDC ∠为直角,则过 A B C D ,,,四点的球的表面积为( ) A .3π B .4π C.5π D .6π 10. 将函数()sin 23f x x π?? =+ ?? ? 的图象向右平移()0a a >个单位得到函数()cos 24g x x π?? =+ ?? ? 的图象,则a 的值可以为( )

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在实数﹣1,0,3,中,最大的数是() A.﹣1 B.0 C.3 D. 2.(3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A.圆锥B.长方体C.圆柱D.球 3.(3分)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4.(3分)计算(﹣2a3)2的结果是() A.﹣4a5B.4a5C.﹣4a6D.4a6 5.(3分)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直线a∥b,∠1=108°,则∠2的度数为() A.108°B.82°C.72°D.62° 6.(3分)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的概率为()A.B.C.D. 7.(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1,﹣1),B(1,2),平移线段AB,得到线段A′B′,已知A′的坐标为(3,﹣1),则点B′的坐标为()

A.(4,2) B.(5,2) C.(6,2) D.(5,3) 8.(3分)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点E是AB的中点,CD=DE=a,则AB的长为() A.2a B.2 a C.3a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3分)计算:﹣12÷3=. 10.(3分)下表是某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 则该校女子排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岁. 11.(3分)五边形的内角和为. 12.(3分)如图,在⊙O中,弦AB=8cm,OC⊥AB,垂足为C,OC=3cm,则⊙O 的半径为cm. 13.(3分)关于x的方程x2+2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c的取值范围为. 14.(3分)某班学生去看演出,甲种票每张30元,乙种票每张20元,如果36名学生购票恰好用去860元,设甲种票买了x张,乙种票买了y张,依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15.(3分)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距离灯塔86n mile 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此时,B处与灯塔P的距离约为n mile.(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一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给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我们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容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人。只有兼备了这两种“人的关怀”之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立场才是完整的。 处理传统保护与现实追求之间的矛盾,并不是靠单纯的行政命令或法律裁决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传承者同行政部门、学术界、实业界等多方的平等对话,甚至可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道义上的鼓励和财政上的支持。从局部的和短暂的利益来看,或许可能出现做出某种牺牲的一方;而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来看,所有参与者乃至全人类世世代代都是受益者。

2018年辽宁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历年中考)辽宁省大连市中考数学试题 含答案

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的相反数是() A.B.C.3 D.﹣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5)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方程2x+3=7的解是() A.x=5 B.x=4 C.x=3.5 D.x=2 4.如图,直线AB∥CD,AE平分∠CAB.AE与CD相交于点E,∠ACD=40°,则∠BAE 的度数是() A.40° B.70° C.80° D.140° 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x>﹣2 B.x<1 C.﹣1<x<2 D.﹣2<x<1 6.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随机摸出一个小球,不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小球,两次摸出的小球标号的积小于4的概率是() A.B.C.D. 7.某文具店三月份销售铅笔100支,四、五两个月销售量连续增长.若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该文具店五月份销售铅笔的支数是() A.100(1+x)B.100(1+x)2C.100(1+x2)D.100(1+2x) 8.如图,按照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全面积是(图中尺寸单位:cm)()

A.40πcm2B.65πcm2C.80πcm2D.105πcm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因式分解:x2﹣3x=. 10.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1,﹣6),则k的值为. 11.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的到△ADE,点C和点E是对应点,若∠CAE=90°,AB=1,则BD=. 12.下表是某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 则该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岁. 1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AC=8,则菱形的面积是. 14.若关于x的方程2x2+x﹣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是. 15.如图,一艘渔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18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55°方向上的B处,此时渔船与灯塔P的距离约为海里(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55°≈0.8,cos55°≈0.6,tan55°≈1.4).

2016全国三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集合S ={}{}(x 2)(x 3)0,T 0S x x x =--≥=I >P ,则S I T = (A) [2,3] (B)(-∞ ,2]U [3,+∞) (C) [3,+∞) (D)(0,2]U [3,+∞) (2)若z=1+2i ,则 41 i zz =- (A)1 (B) -1 (C) i (D)-i (3)已知向量1(,22BA =uu v ,1 ),2 BC =uu u v 则∠ABC= (A)300 (B) 450 (C) 600 (D)1200 (4)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 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0C ,B 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0C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0C 以上 (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 (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 平均气温高于200C 的月份有5个 (5)若3 tan 4 α= ,则2cos 2sin 2αα+= (A)6425 (B) 4825 (C) 1 (D)1625 (6)已知4 3 2a =,34 4b =,13 25c =,则 (A )b a c << (B )a b c <<(C )b c a <<(D )c a b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a =4,b =6,那么输出的n = (A )3 (B )4 (C )5 (D )6

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样诠释“敬业”: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关于“敬业”你有何感受、见闻或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5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无中生有,“为了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人们甚至专门去学习理论物理学”在文中缺乏相关表述。同时并未引发观影热潮。)2.A(B项曲解原意,“也有基于剧情需要所做的大胆猜想和推测”错,原文说的是“基于目前理论所做的合理猜想和推测”;C项偷换概念,选项中将“科学理论”偷换成“科幻场景”,对“硬科幻”的定义错误;D项逻辑混淆,“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进入了流行文化,为大众所熟知不是《星际穿越》引起的。) 3.D(因果倒置,索恩的《〈星际穿越〉中的科学》是为了解读这部电影特地撰写的。)

4.B 更:改换 5.C 6.D(选项中“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是错的,原文说羌人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 7.(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因”“怀”“庶”各1分,句意2分。) (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厚”“离”“为……所”各1分,句意2分。)8.“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霜重;“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显雾之浓。(2分)黑白对比鲜明,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1分)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2分)9.沉重——急切——情怯(心情矛盾)(2分)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沉重之情;五、六句写诗人逆水而上,匆匆返家的急切之情;后四句抒发离家越近,反觉得路途漫长,愁肠百转之情。 10.(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1.(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C项文中无法看出他的“自私贪婪”,“不劳而获”也言过其实;D 项“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理解不够全面、准确;E项说明信已经产生影响,松户与三不再像原来那样厌恶自己的孩子。)(2)①描述了水泥工人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②他发现并阅读藏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高考英语模拟试卷(二)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高考英语模拟试卷(二)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满分4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 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1. Steve was helped in study and life by________. A.a girl B. a middle﹣aged woman C. his sister D. his wife (1) When Steve saw the plain﹣looking woman with a red "rose, he felt________.A.disappointed. B.happy. C.nervous. D.sad. (2) Miss Maynell did the test to see if Steve________. A.came to the meeting on time. B.was young and handsome. C.could recognize her immediately. D.judged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s. (3)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learn that________. A.the Woman was Miss Maynell. B.Steve invited the woman to dinner with him. C.the woman was Miss Maynell’s close friend. D.Miss Maynell wanted to test Steve before they met. (4) The story tells us that________. A.friendship can bring people happiness. B.looks can give other people wrong ideas. C.beauty in the hear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ooks. D.good﹣looking and a great mind can go together. 【答案】 B D D C 【考点】 阅读理解综合 【解析】 本文主要讲述了Steve通过一本书中的注释与一个女孩儿相识并且在约见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有趣故事. 【解答】 (1) B.细节理解题.根据But there was no red rose. Then a plain﹣looking (相貌平平)woman walked past. She was well past 40 years old. On her coat there was a red rose.可知,看到相貌平平的妇女,他有些失望.故选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