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山深处的爱

大山深处的爱

大山深处的爱

——记威宁县新发乡出水小学教师朱发斌

在乌蒙的大山深处,我们会为他的故事感动!他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六年如一日,用青春和爱心书写的精彩篇章无时不感动着每一个学生,感动大山深处的每一个人。他——就是威宁县新发乡出水小学朱发斌老师。

2008年,朱发斌经过激烈的竞争,成为威宁的一名特岗教师。深秋的一天,他带着大学时的美好梦想,带着父母的牵挂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告别了家乡熟悉的山山水水和亲人,从他的家乡凯里市锦屏县出发,经过3次转车,奔赴到了威宁。还算繁华的县城,加之县教育局和龙场镇教辅站的热情接待,让他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在县城玩了两天,也买了点生活必须品,一辆面包车把他送到了龙场镇,刚下车,一辆破烂的马车停在了他面前,一个穿得有些破烂的“驾驶员”,一手牵着马缰绳,一手指着马车,说:“请上车,这是校长派来接你的车。”当时他愣住了,还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在马车上,他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痛苦!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所要去的地方——长海小学。面对水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网络不通的“四不通”世界,大学时的美好梦想被击得粉碎!他彷徨了,为自己的去留作了无数次的斗争,无数次想打起背包离开这个地方,也无数次地学习了实施特岗计划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双眼和做教师的良知,他终于选择留了下来。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朱发斌老师经过了买菜要走二十多里山

衣衫褴褛的学生

路的煎熬,承受了挑水要走二三里小路的痛苦,享受了晚上与蜡烛相伴的孤独,忍受了多数时间以方便面充饥的无奈。但想到了那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他就再也没有离开的理由,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正需要良好的教育。虽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正需要像朱发斌这样的人才能支撑起山村教育美好的明天……

长海小学不但条件差,而且教学质量也比较滞后。学校大部分教师是代课人员,他们除了上课,还要到地里干活,低收入无法让他们全身心

投入到教学中,

加之他们的知识

水平有限,显然

教学的质量是可

想而知的。朱发

斌老师接的是四

年级(2)班语文,

在之前的检测中

平均分仅为13

分,最高分40分,

最低分0分,好多

学生连自己的名字 都要写错,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做出这样的笑话,简直不可思议!朱老师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他想,要改变孩子的命运,就得要用真情、真心、真行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第一次召开的学生家长会上,朱老师说:“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会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我会把他们当我的亲人,尽最大努力做好我的工作,让你们放心,使他们在快乐成长的

天地里能拥有一个多彩人生的起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孩子们,朱发斌老师什么困难都不怕,他心中燃起的只有一个期望,就是让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回报社会。面对教学工作,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课余时,经常深入学生中,和他们交流、辅导;周末,他爬山涉水的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朱发斌老师的辛劳与付出,让资助他读大学的建达公司老总知道了,深受感动,为了鼓励朱发斌老师及孩子们,2008年为朱发斌老师寄来了3000元的助学金及3000多元的各类学习用品,当朱发斌老师把这些钱和学习用品分发给那些急需帮助的孩子时,孩子们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并对朱老师说:“我们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用最优异的成绩汇报社会”。孩子们个个都很努力,很认真,一个学期下来,期末测试有六位同学考及格,平均分已经上升到30分。朱发斌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经常对学生说:“社会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关爱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我只想以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孩子。经过朱发斌老师的积极争取,2009年得到建达公司助学金10000元,资助20个特困生,还捐了雨衣、雨伞各100件、作业本1000本、橡皮擦500个、书包150个、作文大全50本。学生的成绩在不断的上升,贫困的学生也慢慢的走出了穷困的阴霾,朱发斌老师对长海小学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已下定决心要把青春岁月献给长海。但是,有时命运往往不能由自己掌握,只得像空中的风筝随风飘扬!

由于工作的需要,2011年9月,朱发斌老师从龙场镇长海小学调到了新发乡出水小学。朱发斌老师带着对长海的眷恋和孩子的牵挂到了出水小学。学校的条件和长海小学相差不大,但孩子们的贫穷更令朱发斌老师心疼。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穿着单薄

全校学生穿上资助的新衣服 的衣服背着破旧的书包上学,在冰冷的教室里发抖。孩子们早晨离开家,到下午放学才能回家,有的学生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营养不良,脸色苍白。面对这一幕幕,朱发斌老师看到眼里,想到心里,又和建达公司的周总取得了联系,让他们来帮帮孩子。建达公司的周总立即给朱老师来了电话,寄来了20000元的临时午餐款和135本作文大全、265本新华字典、7台电脑、200个文具盒、500个橡皮擦、265个书包、165件衣服,及时解决了学生临时午餐问题,同学们穿上了新衣服,背上了新书包。朱老师每天六点钟准时起来烧开水,让远路的同学中午能吃上热腾腾的方便面。朱发斌老师时刻想着学校,时刻想着学生,千方百计的向外联系,积极争取对学校

的帮助。2012年又得到

资助修建食堂及购餐

具款65200元、电筒款

及营养餐补助款17204

元、学生补助款6500

元、教学楼及教师周转

房启动金10万元,得到

书包265个、电脑6台、

数码相机2台、路由器2

个、网线2圈、插板4个、 作文大全135本、新华字典265本、文具盒200个、橡皮擦500个、图书168本、展台1套、棉衣200件、袜子200双、圆珠笔280支、橡皮擦990个和文具盒275个。2013年又争取得到修建教学楼及教师住房150万元,今年得到资助学生资料款2570元和贫困学生补助3500元。

朱发斌老师说:“只希望做自己的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

孩子,不需要得到任何的回报”。朱老师默默无闻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他要让自己身边的人知道,自己不是为了名利而干。他想,虽然自己的能力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有一颗奉献的心,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六年来,他杭州建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贵阳玉碟控股集团共争取各种帮助资金240多万元,资助特困学生三十多个,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连年上升。朱发斌老师在给基金会写感谢信的一段赠言中写到:“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分钱,只有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才最具有价值;你们一直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真是不求回报的奉献和付出。”是的,朱发斌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把青春岁月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比那些拥有上百万资产而守口如瓶的人更富有!曾经一位哲人说过,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老师;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三尺讲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神圣的伊,就是伟大的教育事业,就是他可爱的学生们!

重任在身,教育神圣,教师光荣,这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的育人底线。他用一颗爱心,与学生搭起了一座感情的桥梁,他用一颗爱心,改变了学校的环境。誉满山村,闻名山区。他奉献的是自己的心血,收获的是山村教育的提高,拥有的是山里人走向了文明和富裕。老师投之以桃,学生报之以李,他的爱心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本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这也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毕生追求的见证。

(威宁自治县教育局赵昆周桂平报道;联系电话:13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