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能源消费_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_基于1980_2007年的实证分析.pdf (294.75 KB)

中国能源消费_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_基于1980_2007年的实证分析.pdf (294.75 KB)

中国能源消费_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_基于1980_2007年的实证分析.pdf (294.75 KB)
中国能源消费_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_基于1980_2007年的实证分析.pdf (294.75 KB)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

与能源效率

———基于1980~2007年的实证分析

曾 胜 黄登仕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粗放型为主,利用率低下。本文利用C2D函数,基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DEA方法,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对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揭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并根据上述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测算由能源消费增量所带来的增量,从而进行能源效率评价,并根据经济惯性原理,发现了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能源效率 D EA

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E nergy Consumption,E conomic G row th and

E nergy E ff iciency on China

Abstract:Since t hirty years of t he reform and opening up,our country a2 chieved great achievement s att 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1However,energy con2 sumption of our count ry is mainly extensive and t he efficiency was still low at pres2 ent1This paper st udies energy efficiency,making use of t he C2D p roduction f unc2 tion,t he time series data and t he D EA met hod,based o n relevant relation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 h1The conclusion as follows:(1)Int rinsic proportio nal relationshi Phas been demonstrated between t 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 he econo mic growt h1(2)According to t he above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we could calculate t he growt h of GDP due to t he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and carried on t he assessment s of t he energy efficiency,and has discovered t he t rend of energy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 he economic inertia principle1

K ey w ords:Energy Consumptio n;Economic Growt h;Energy Efficiency;Da2 ta Envelop ment Analysis

引 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物资。然而,能源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偏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使我国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针对这一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上强调,我国一定要“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能源发展战略。关于“能源效率”,世界能源委员会在1995年出版的《应用高技术提高能效》中,曾这样定义: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人们在研究能源效率时,又把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物理效率。能源经济效率指标通常用宏观经济领域的单位GDP能耗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来表示,比如能源强度———产出单位经济量(或实物量、服务量)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低,能源经济效率越高。而把能源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转换生产出另一种形式的能源,这种能源投入与能源产出之比叫做能源物理效率。Hu和Wang(2006)认为能源效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全要素能源效率,即考虑各种投入要素相互作用的能源效率;二是单要素能源效率,只把能源要素与产出进行比较,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全要素能源效率更接近实际,但是计算复杂。单要素能源效率虽然计算简单,却夸大了能源效率,而且没有考虑要素之间的替代作用。而能源效率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意义,提高能源效率将日益成为有限能源资源获得下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本文采用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相匹配的分析方法,基于C2D生产函数,从中揭示我国能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然后利用这种比例关系,根据投入的能源增量算出GDP增量,运用D EA方法,拟从全要素的角度去研究中国能源效率,并将能源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能源效率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分析,它是进行能源效率测算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能源效率的测算;第四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许多研究文献从两变量框架或多变量框架角度分析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而得出的结果却是矛盾的。例如美国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了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Kraft和Kraft,1978),吴巧生、成金华和王华(2005),吴巧生等(2008),赵进文(2007)的研究发现我国也是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林伯强(2003)研究了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但是短期具有电力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Yu和Choi(1985)发现菲律宾存在着从能源到产出的单向因果关系,但在韩国却相反。Soytas(2003)发现在阿根廷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在意大利和韩国是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在土耳其、法国、德国、日本是从能源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周建(2002)、韩智勇等(2004)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马超群等(2004)认为我国GDP分别与能源总消费、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GDP与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王火根、沈利生(2007)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得出我国各地区GDP和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于全辉、孟卫东(2008)认为中国东部地区能源消费与

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而西部地区这一关系并不显著成立。Wankeun和Kihoon(2004)、马晓君(2004)的观点是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基于时间变化的因果关系,即在某一段时间有因果关系,另一些时间段又不具有因果关系。Yu和Hwang(1984)发现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Erol和Yu(1987)检验了六个工业化国家,发现能源、GDP增长和就业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Yu和Jin(1992)发现在美国不存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国外关于能源效率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各行业能源效率研究领域,其中以电力行业研究为最多,其次是各个经济体之间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例如,Thomas等(1985)使用DEA技术对德克萨斯州的电力效率进行了计算。Weyman(1991)使用DEA方法评价了英国和威尔士12个地区的电力企业的关联效率。Hjalmarsson(1992)使用DEA方法对瑞典电力企业进行了效率评价。Ramanat han等(2005)使用D EA方法对中东和北非的国家进行了能源效率分析。Azadeh等(2006)使用DEA方法,对爱尔兰的化工业进行效率评价,用电力和化石燃料消费作为输入,经济产量作为输出。Tript等(2006)使用D EA方法对印度国有垄断的电力业进行了效率评价。Hu和Wang(2006)使用D EA方法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29个省份的能源效率。在DEA模型中,劳动力、资本、能源消费以及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生物能源的代理变量)作为输入,真实GDP作为输出。Hu和Kao (2007)使用DEA方法研究A PEC的经济,发现在完成能源节约目标的同时,并没有降低GDP的增长。Chien和Hu(2007)利用2001~2002年的数据,把劳动力、资本、能源消费作为输入,GDP作为输出,运用D EA方法分析了O ECD与非O ECD经济体45个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率。

在近20多年里,中国的能源效率取得了较大的改进,诸多学者也对其原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利用能源消耗强度对能源效率进行了研究。王玉潜(2003)运用投入产出技术与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了1987~1997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单位产出能耗的作用是负面的;吴巧生、成金华(2006)利用25年的历史数据,根据能源消耗强度完全分解模型,对六部门结构变化及其能源消耗强度变化进行研究,表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齐志新、陈立颖(2006)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分析了1980~2003年中国宏观能源强度以及1993~2003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

其二,利用能源经济效率指标与能源技术效率指标对能源效率进行了研究。宣能啸(2004)以能源经济效率指标与能源技术效率指标为基础,比较了我国与国外在能效方面的差距,并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任玉珑、黄清辉(2005)从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技术效率的角度介绍了我国的能源利用现状,并对我国的电效问题做了分析。

其三,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王庆一(2002)分析了提高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认为能源效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现实最经济的途径、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史丹(2002)就能源效率的提高从对外开放、结构变化和市场化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解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减缓甚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蒋金荷(2004)从能源物理效率、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出发,对我国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之间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提高能源效率,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其四,运用DEA方法对能源效率进行了研究。郑畅(2007)构造生产前沿面函数,利用全国、上海、浙江1991~2005年这15年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度能源的利用绩效;魏楚、沈满洪(2007)对能源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进行了明确区分和定义,并将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作为投入,GDP作为产出,运用D EA方法进行能源效率计算;陈军、成金华(2007)运用D EA方法对中国非可再生能源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曾胜等(2008)把资本、劳动、能源作为投入,GDP作为产出,对我国历年能源消耗效率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张红霞、刘汽运(2008)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几个高能耗工业产业能源使用的地区间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另外,史丹(2006)采用单要素能源效率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史丹等, 2008);王群伟(2008)对中国进行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分析可见,国内外学者都侧重于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赵进文、范继涛(2007)虽然用STR模型技术对我国的能源消费与GDP增长之间的内在依从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它的局限在于在仅考虑两变量的情况下,确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从对能源效率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从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物理效率以及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提高能源效率。本文拟按照Hu和Wang(2006)、魏楚和沈满洪(2007)的思路,考虑资本、劳动、能源消费作为投入,GDP作为产出,也拟按照曾胜等(2008)的处理方法,利用C2D函数,寻求能源消费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然后根据贡献率,由能源消费增量换算出GDP增量,运用DEA进行能源效率计算(用能源消费增量的效率作为分析能源消费的效率①)。但是以前的文献中没能将效率区分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且如果将资本、劳动、能源消费三要素作为投入,GDP作为输出,运用DEA方法所得到的效率仍然是魏楚、沈满洪(2007)所述的生产率,或者是三要素的总体效率,而并非能源消耗的效率。

本文的研究进展表现为:采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将资本、劳动、能源消费作为解释变量,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C2D模型得到能源增长和GDP增长的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并由此比例算出能源的增长能带来多少GDP的增长(能源消费的GDP贡献),不仅验证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单向因果关联关系的成立,而且揭示了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客观比例关系,这种客观比例关系是在确认因果关联关系之后的一个经验性规律。当我们认识到这一规律,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度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和结构协调,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决策参考。然后将能源增量作为投入,由能源增量所带来的GDP增量作为产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80~2007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源的使用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分析了纯技术效率和纯规模效率,由经济惯性原理发现了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

二、能源消费与G DP增长的比例关系

本文在测算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时,采用刘朝明等(2006)所运用的方法。

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认为,中国将采取八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节能减排工作要控制增量、调整存量。

经济增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资本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表示,劳动用就业人数表示,能源消费用能源消费总量表示。假定GDP、资本、劳动、能源消费满足C2D生产函数,即:

GD P=A KαLβEγeμ(1)其中,K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为就业人数,E为能源消费总量,A,α,β,γ为未知参数。通过对数变换可以使之线性化。对式(1)两边取对数,有:

ln GD P=ln A+αln K+βln L+γln E+μ(2)对式(2)求时间t的导数,则:

d GD P dt

1

GD P

=αd K

dt

1

K

+βdL

dt

1

L

+γd E

dt

1

E

(3)

增加满足标准假设的常数项和误差项,式(3)变为:

Y t=C+αK t+βL t+γE t+U t(4)

其中,d GD P

dt

1

GD P

=Y t,d K

dt

1

K

=K t,dL

dt

1

L

=L t,d E

dt

1

E

=Et。式(4)中Y t、K t、L t、

E t分别表示经济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及能源消费增长率;α、β、γ分别为资本、劳动及能源对产出的弹性,常数C用来反映Hicks中性技术进步可能的生产率。

对式(4)进一步展开,则有:

ΔGD P GD P t =C+α

ΔK

K t

ΔL

L t

ΔE

E t

+U t(5)

即:

GD P t+1-GD P t

GD P t =(C+α

K t+1-K t

K t

L t+1-L t

L t

E t+1-E t

E t

+U t)(6)

其中,αK t+1-K t

K t 、βL t+1

-L t

L t

、γE t+1

-E t

E t

分别为t+1期资本、劳动、能源的增量对

GDP的增量。

假定以t为基期,假设从t+1期开始,仅有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则式(6)可变为:

GD P t+1-GD P t

GD P t =C+γ

E t+1-E t

E t

+U t(7)

利用式(7),可求出t+1期能源消耗增量对t+1期GDP增量的贡献额。

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1980~2007年资本、劳动力、能源消费总量、GDP 的数据。只不过考虑按照经济增长规律,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经济的稳步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稳步增长应该是同步的,不应该出现负增长。因此,为了能够得出能源消费增长与GDP 增长合理的比例关系,将能源消费总量1981年的数据用1980年与1982年的数据作平均化处理,1995~2003年的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使其每年的增长率为正。

首先,以1980年为基期,利用式(5),分别对1981~2007年能源消耗的GDP贡献进行测算,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OLS分析结果

Cαβγ

Coefficient t2Statistic

61088031

(2.022963)

01342151333

(31861891)

01101207

(01266257)

01468811

(11188046) Adjusted R2squared=01435794 F=71694156 DW=01833231

注:3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33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333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下同。

由于从R2值判断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不够理想,由于DW<11084,说明存在自相关性,对此我们可以用广义差分法解决自相关性问题,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G DM分析结果

Cαβγ

Coefficient t2Statistic

8130743633

(21131277)

01223943333

(21903721)

-01086989

(-01350159)

016322523

(1.898638) Adjusted R2squared=01636623 F=11194974 DW=11552783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不但11084

ΔGD P GD P t =81307436+01632252

ΔE

E t

(8)

式(8)说明,能源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经济将增长01632252个百分点。我们利用该公式,根据能源消费的增量,可以算出所带来的GDP的增量,将能源增量作为投入, GDP增量作为输出,就可以进行能源效率的测算。

三、能源效率的测算

11能源效率的概念与模型选择

非参数估计的D EA方法,是运筹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用于评价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其目的就是构造非参数的包络生产前沿面。生产前沿面描述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有效率的投入产出向量,即给定投入和其他产出不变时一种产出的最大值,有效点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无效点位于生产前沿面的下方。DEA方法可计算多个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技术效率测度在给定投入要素的情况下决策单元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基于产出导向的),或者给定产出的情况下决策单元最小化投入要素的能力(基于投入导向的);配置效率测度给定投入要素的相对价格下决策单元最优化各项投入要素组合的能力。由于配置效率涉及价格,所以一般仅研究技术效率,而不考虑配置效率,并把技术效率作为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技术效率可定义为实际生产线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如图1,PM为实际生产线与生产区前沿面的距离,该距离越大,表明生产单位的实际产出水

平离生产前沿面越远,技术效率水平越低;同时也表明如果提高生产单位的技术效率水平,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生产单位的产出水平可以提高的数量。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技术效率(或者叫综合技术效率)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 TE )和规模效率(SE )。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生产单位在规模一定(最优规模)时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规模效率反映的是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生产单位只有同时达到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才是生产单位综合技术有效。如图2,CRS 是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前沿面,VRS 为规模报酬可变条件的生产前沿面,则综合技术效率TE =AC/A P =1-CP/A P ,P 点与CRS 前沿面距离越近,TE 就越大,综合技术效率也越高;纯技术效率测度实际生产点P 与VRS 前沿面的相对距离是:P TE =A R/A P =1-RP/A P ,规模效率SE =AC/A R ,显然有TE =P TE ×SE ,即综合技术效率取决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状况

本文采用VRS 模型,其模型如下:

min

θ=θ3L P s 1t 1∑n

i =1

ωi X i +S +=θX i 0∑n i =1

ωi Y i -S -=Y i 0∑n i

ωi =1i =1,2,3,…,n S +≥0,S -≥0其中,θ是标量,表示第i 决策单元的效率值,一般θ≤1,如果θ=1,则表示该单元是相对有效的,且位于前沿线(或面)上;X i 表示输入向量;Y i 表示输出向量。

21能源效率的测算

利用式(8),以1980年的数据为基期数据,由能源增量求出GDP 增量,然后把能源增量作为投入,求得的GDP 增量作为产出,运用V RS 模型求出能源效率值(见表3)。

这里我们将综合技术效率定义为总效率。从表3可以看出,D EA 总效率值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其值为1。1981~1998年,D EA 总效率值总体呈现递增趋势,1998~2003年总效率值呈现递减趋势,D EA 总效率值在1983年最低,在1998年达到相对有效。其中,1981~1985年的平均总效率值最低,1986~1991年的平均总效率值有所增加,1992~1995年的平均总效率值进一步增加,1996~2003年D EA 总效率值出现波动但平均总效率值快速增加,2004~2007年总效率值又呈现递增趋势。能源效率总体趋势(见图3)是“先上升,后下降”,这与一些学者(史丹,2002;魏楚、沈满洪,2007)对中国能源效率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从总效率中分解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来看,技术效率在1981~1996年间处于一个低水平波动阶段,变动幅度不大,效率值低下。而从1996年以后到1998年,技术效率出现快速上升,技术效率值达到1。1999~2003年技术效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波动阶段。

表3能源效率的测算结果

年份总效率纯技术

效率

规模

效率

投入冗余比率3

(100%)

年份总效率

纯技术

效率

规模

效率

投入冗余

比率(100%)

198101015501229401067693123199501056801091701619438105 198201010601147101072292177199601074501095801778022120 19830101000112900107789212219970121890124200190459155 19840101020111930108599114119981110 19850101120111080110178918319990117620128790161203818 198601015701126701124387156200001137701297501463053169 198701015501110701140485196200101153201451201339666104 19880101720110590116298317020020112660146380127307217 198901025901129401200279198200301072201310601232576174 199001036201161401224477156200401069801348901200179198 199101028801117201246175139200501101301586101172882172 19920103260111430128547114620060111540173490115708413 1993010359011024013505641942007011447101144785153 199401047001103001456654134

注:投入冗余比率等于实际投入量与有效情况下的投入量之差除以实际投入量。

图3 1981~2007年能源消费效率

2004~2007年技术效率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规模效率是典型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81~1990年平缓上升,1991~1998年快速上升,达到效率值1,这表明能源消费增量投入的冗余量在逐渐减小。1999~2007年处于快速平滑的下降阶段,表明这个阶段能源消费增量投入的冗余量逐渐增大。

能源增量投入冗余比率,具有显著的“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这与规模效率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是相符合的。1981~1992年能源增量投入冗余比率处在一个较高水平,超过了70%,呈现缓慢下降趋势,1993~1998年能源增量投入冗余比率出现快速下降,直至为0,达到1998年的能源效率的相对有效。随后,1999~2002年能源增量投入冗余比率出现了快速递增趋势,2003~2007年平稳增长。

1981~1991年,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处在一个较低水平,表明这个时期的年份离有效前沿面较远,在最优规模下的产出率较低。同时,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差距较大,但总效率呈现出缓慢提高的态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看,这是在“六五”、“七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调整发展期,在能源投入增加的情况下GDP产出的增加保持了缓慢、平稳的发展态势。1992~1998年,规模效率快速提高,并处在较高水平,表明实际规模逐渐接近最优规模,总效率的低下是由纯技术效率的低下所导致的,但三者都呈现向上提高的态势,并在1998年同时达到效率值为1。与此相应的,在“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南行讲话后,GDP产出得到了迅猛的增加,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过热的现象;然而在“九五”初期,一方面我国出现经济发展过热,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或财政政策,二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其投资减缓,生产萎缩,导致能源消费量骤减,并出现能源消费负增长。但根据经济惯性,我国在这个时期经济仍然处在“正常”形态或者为“正效应阶段”(吴宪和,1989),因此,1998年能源消费增量最低,但GDP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所以使得其效率值达到相对有效。在“九五”后期,针对前期的“通货紧缩”,随后采取放松银根,财政政策由适度从紧变为适度扩张,在这个阶段,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GDP却并没出现快速增长,导致能源效率出现快速的下降。“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继续实行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能耗产业发展迅速,使其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虽然“十五”期间GDP增长也较快,但总效率值是呈现下降趋势的,此时的规模效率逐年下降,说明能源消费量与最优规模距离越来越远,但技术效率与前面几个“五年计划”相比,却明显处在一个较高水平波动。而在2004年以后能源消费总效率出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规模效率仍处在下降趋势中,技术效率却快速上升,并在2007年达到1,表明此时总效率的低下,是由规模效率的低下所致。在“十五”期末,我国提出了节能降耗的目标———“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耗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降低20%。由前面的效率值来看,在我国节能降耗的目标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还是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要提高能源效率,在提高纯技术效率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提高规模效率)。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研究,以及能源效率的测算,得到以下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揭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之从一种经验上的模糊判断变成一个客观的规律。认识到这一规律,显然有利于克服宏观决策和制定产业政策时的主观随意性。从应用方面分析,经济增长依赖于能源基础已是共识,但这种关联性在决策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过去,中国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对GDP的增长率一般是与人口增长率或劳动力增长率挂钩,忽略了能源总量、结构及其增长率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制约。当我们认识到能源需求与GDP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其比例之后,对于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和持续发展又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或基本准则。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必将导致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根据现在能源消费的结构可知,煤炭、石油的消费占了近90%,这说明促进经济增长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类能源。为了满足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不可再生能源资源将会被大力开采,这可能导致不可再生能源的最终枯竭。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我们必须实行节能降耗,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二是

调整产业结构,促使或带动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也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加大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有序发展水电、风能等清洁能源。

第二,纵观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特大自然灾害,以及当前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甚至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但由于经济惯性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所谓经济惯性,是指国民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吴宪和,1989)。国民经济在运行时,虽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经济规模的发展等。当经济按一定的惯性运行时,决不是按固定的规模、结构条件等一成不变地发展,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经济主体行为、供求变量等发生变化。但在一定的经济形态内,它一般不改变运行轨迹。由于受我国通货及财政紧缩政策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双重影响,我国在1997年和1998年这两年能源消费出现负增长,并且1998年下降得尤为突出,而此时我国GDP只是增长略有降低,但仍保持较高的增长,这可能就是这一年能源效率为何最高的主要原因(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都认为1998年能源具有较高的效率)。由于2007年经济出现发展过热势头,从2007年等二季度开始我们采取了提高银行利率、提高税率等紧缩措施,2008年又适逢美国金融危机,导致钢铁等出口企业受损,众多企业产品滞销而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减少,而由于经济惯性的作用,GDP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由此,我们可以进行能源效率的趋势预测,2008年、2009年能源效率将具有较高的水平。这种趋势现象我们不妨称为“能源效率的惯性”现象。在1998年以后,我国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虽然做得还不够好,但比起以前经济的发展,更趋合理。同时在结构调整中,我国有相当一批耗能高、污染大的“五小”企业相继被关闭,所以在1998年以后,能源效率虽然出现回落,但处在一个比以前较高的水平上波动。

我们发现了“能源效率的惯性”现象,那么,在当前能源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在保证经济增长(保增长、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的同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是继续坚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坚持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二是仍然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引导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企业,避免为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重蹈以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以及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的发展模式。三是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培育节能服务体系,并让节能的观念深入人心。四是我国能源效率之所以在1998年以后处在较高水平上波动,是由于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而规模效率低是总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能源效率,必须在提高技术效率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提高规模效率,防止高耗能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样虽然受到经历了美国金融风暴、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利用这次调整的机会,使我国能源效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参考文献

[1]Azadeh,M1A1,Ghaderi,S1F1,Asadzadeh,M1,2006,Perf ormance A ssessment of Energ y Con2

sum ption in I ranian Chemical Sectors,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Manage2 ment and Planning,J une20~21,Tehran,Iran1

[2]ErolU,Yu ESH1,1987,On the Relationshi Pbetween Elect ricit y and I ncome f or I ndust rialized Count ries[J],Journal of Electricity and Employment,13,113~1221

[3]Hjalmarsson,L1and Veiderpass,A1,1992,Ef f iciency and Ow nershi Pin S w edish Elect ricit y Dist ribution[J],The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3,7~231

[4]Hu,J1L1,Wang,S1C1,2006,Total2f actor Energ y Ef f 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En2 ergy Policy,34,3206~32171

[5]Hu,J1L,Kao,C1H1,2007,Ef f icient Energ y2saving Targets f or A P EC Economies[J],En2 ergy Policy,35(1),373~3821

[6]Kraft J1,Kraft A1,1978,On the Relationshi Pbetween Energy and GN P[J],Energy Develop2 ment,3,401~4031

[7]Ramanathan,R1,2005,A n A nal ysis of Energ y Consum ption and Carbon Diox i de Emissions in Count ries of the M i d dle East and N orth A f rica[J],Energy,30,2831~28421

[8]Soytas,U1,Sari,R1,2003,Energ y Consum ption and GD P:Causalit y Relationshi Pin G7 Count ries and Emerging M arkets[J],Energy Economics,25,33~371

[9]Taichen Chien,Jin2Li Hu12007,Renew able Energy and M acroeconomic Ef f iciency of O ECD and N on2O ECD Economies[J],Energy Policy,35,3606~36151

[10]Thomas,D1L1Greefe,R1and Grant,K1C1,1985,A p 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 nal ysis to M anagement A udits of Elect ric Dist ribution Utilities[M],Public Utility Commission of Texas,Austin, TX1

[11]Tript Thakur,S1G1Deshmukh,S1C1Kaushik,2006,Ef f iciency Eval uation of T he S tate Ow ned Elect ric Utilities in I ndia[J],Energy Policy,34,2788~28041

[12]Wankeun Oh,Kihoon Lee,2004,Causal Relationshi Pbetween Energ y Consum ption and GD P revisited:T he Case of Korea1970~1999[J],Energy Economics,26,51~591

[13]Weyman2Jones,T G,1991,Productive Ef f iciency in Regulated I ndust ry:T he A rea Elect ricit y

B oards of England A nd W ales[J],Energy Economics,13,116~1221

[14]Yu,E1S1H1,Hwang,B1K1,1984,T he Relationshi p B etween Energ y and GN P:Further Re2 sults[J],Energy Economics,6,168~1901

[15]Yu ESH,ChoiJ1Y1,1985,T he Causal Rel ationshi p betw een elect ricit y and GN P:A n I nterna2 tional Com parison[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0,249~2721

[16]Yu,E1S1H1,Jin,J1C1,1992,Cointeg ration Tests of Energy Consum ption,I ncome,and Em2 ploy ment[J],Resources and Energy,14,259~2661

[17]陈军、成金华:《中国非可再生能源生产效率评价———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7年第5期。

[18]韩智勇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第12期。

[19]蒋金荷:《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20]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第11期。

[21]刘朝明、曾胜、刘博:《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22]马超群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系统工程》2004年第10期。

[23]马晓君:《分析G DP和能源、就业及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之间的关系》[J],《统计教育》2004年第6期。

[24]齐志新、陈文颖:《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25]任玉珑、黄清辉:《能源效率与电力需求侧管理》[J],《生态经济学》2005年第2期。

[26]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经济研究》2002年第9期。

[27]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

[28]史丹等:《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第2期。

[29]王火根、沈利生:《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空间面板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

[30]王玉潜:《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31]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第4期。

[32]吴巧生、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10期。

[33]吴巧生等:《中国能源消费与G DP关系的再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34]吴宪和:《经济惯性规律初探》[J],《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年第10期。

[35]王庆一:《能源效率及相关政策和技术》[J],《应用能源技术》2002年第6期。

[36]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第7期。

[37]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第8期。

[38]宣能啸:《我国能效问题分析》[J],《中国能源》2004年第9期。

[39]于全辉、孟卫东:《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J],《系统工程》2008年第6期。

[40]曾胜、刘朝明、涂瑞:《我国能源消耗的效率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11期。

[41]张红霞、刘汽运:《我国高耗能产业的地区相对有效性及其影响》[J],《统计研究》2008年第4期。

[42]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43]郑畅:《上海市能源利用绩效分析及对策》[J],《经济导刊》2007年第4期。

[44]周建:《“十五”关于经济与能源增长速度制订的合理性分析》[J],《统计研究》2002年第3期。

(责任编辑:彭 战;校对:曹 宇)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号43215120 钱琦镠周一晚上课)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 二是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借物打物”,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如引致投资就主要是由消费的增长等经济行为诱导出来的投资,被消费诱导起来的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促进经济增长。又如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在之后我将对当前我国经济中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1、收入分配大拖后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日行千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总慢三拍,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城乡居民牺牲的消费。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 2 、价格机制改革“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以来,价格往往被许多改革措施“祭刀”,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品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且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消费处于抑制状态,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居民预期收入下降导致惜币心理。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态,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对收入预期的下降,居民不得不少支出、多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不足。 4、消费模式未与时代同步。国人穷怕了,节俭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模式表现为传统社会中的低收入低消费,量入为出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未得到较快增长,储蓄却大幅上涨,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明显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前几年,虽然央行连续七次大幅度减息,但居民储蓄有增无减,生活的简朴往往成为低收入低消费的合理借口。生产上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也使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 5、非理性投资不利消费增加。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造成企业普遍严重亏损,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 6 、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课程论文范文-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一.问题提出 200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已连续两年发生,今后经济的发展是否会受能源因素的制约,这不禁为人们所关注。 值此岁末之际,回望2004年的经济运行,如果要评选本年度的十大经济新闻不难发现能源问题是国际国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一路飚升,一度达到每桶50美圆的历史最高价,有分析人士讲中国对石油的巨大需求,是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国内继2003年之后,再度经历能源危机,煤.电.油全线告紧,全国各地都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有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经济二十年来一直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靠的是资源的大量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增长。那么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呢,我们打算建立一个简单的计量经济模型来验证这个说法。 二.数据收集 首先我们收集到了1978年到1996年的GDP数据和能源消费量数据: obs X Y 1978 57144 3605.6 1979 58588 4074 1980 60275 4551.3 1981 59447 4901.4 1982 62067 5489.2 1983 66040 6076.3 1984 70904 7164.4 1985 76682 8792.1 1986 80850 10132.8 1987 86632 11784.7 1988 92997 14704 1989 96934 16466 1990 98703 18319.5 1991 103783 21280.4 1992 109170 25863.7 1993 115993 34500.7 1994 122737 46690.7 1995 131176 58510.5 1996 138948 68330.4 其中,X为每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单位为万吨标准煤),Y为支出法

能源效率和节能(一)

能源效率和节能(一) 【摘要】能源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2001年,全国终端用户支出的能源费用达1.25万亿元,占GDP的13%,而美国仅占7%。一、结论(一)厉行节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能源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2001年,全国终端用户支出的能源费用达1.25万亿元,占GDP的13%,而美国仅占7%。 首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50.6%上升到2003年的64.3%.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倍。本项目对未来能源需求的情景分析表明,到2020年,高耗能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大致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上。其次,城市化步伐加快会使人均能源需求大幅增加,因为城镇人均能耗为农村的3.5倍(包括薪柴和秸秆)。再次,消费结构升级拉动能源需求增加,特别是私人汽车迅猛增加使未来石油需求大大超过先前的预计。因此,未来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是不可避免的。预测表明,如果按目前趋势发展,到2020年,_次能源需求将达35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按热功当量计算的一次能源为3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需求高达29亿吨,石油6.1亿吨。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供应、石油安全和环境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问题。(1)煤炭需求将超过国内供应能力的极限(27亿吨);(2)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70%,使能源安全面临巨大的风险;(3)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初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如果强化节能,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可减到2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减至21亿吨,石油减至4.8亿吨。这样,上述问题都将大大缓解,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2000-2020年,强化节能可减少能源需求9亿吨标准煤,其中产业部门占65%,民用和商业占20%,交通运输占15%。这对保障经济增长,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改善环境质量、增强高耗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起重要作用。节约和少用9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价值8510亿元,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1630万吨,二氧化碳5.4亿吨碳;节能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单位节能投资创造的就业岗位至少比油气开采和发电多1倍;节能有助于形成高品质小康生活的人居环境和节俭的社会公德。 (二)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人均能耗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原油1.67亿吨,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5位;发电量达16540亿千瓦时,居世界第2位。 2002年,全国一次商品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2位。其中煤炭占66.1%,石油占23.4%,天然气占2.7%,水电占7.1%,核电占0.7%。另外,全国农村消耗的秸秆和薪柴达2.8亿吨标准煤。 2000年,我国一次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为1050公斤标准煤,相当于美国的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值的16%,世界平均值的50%,全国城乡居民生活人均年用电量为132千瓦时,仅为美国的3.1%。 (三)节能成效显著。 1.保障经济快速增长。1980-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而一次能源平均增长仅4.6%。 2.单位产值能耗大幅下降。1980-2000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年均节能率达4.6%,同期内经合组织国家单位产值能耗平均下降20%,全世界平均下降19%。 3.节能取得巨大经济效益。1981-2000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11.45亿吨标准煤,价值10825亿元(1997年能源价格)。按平均年节能量和新增能源供应的综合投资计算,节省能源供应系统投资3270亿元。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能源消耗统计中国官方日前发布能源消耗公报表示,能耗最高的省份为宁夏省,广东、浙江与江苏等省份能耗则较低。能耗高低与产业结构有关。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导,官方日前发布中国第一份能耗指标公报,今后更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四项指标,分别是:单位GDP 能耗、单位GDP 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 DP 能耗降低率。 统计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全国单位GDP 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59(吨标准煤/万元)。 报导说,由於是首次公报,没有可比数据。此外,也没有GDP 能耗降低率的统计。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经 济与社会建设计画时期各地区单位GDP 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 据报导,中国万元GDP能耗从二零零一年开始不断走高;二零 零二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改多年低於1的局面,达1.19 ;二 零零三年达1.66,能源消费增速开始超过GDP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能耗最高的为宁夏、贵州和青海,单位 GDP能耗分别是4.14(吨标准煤/万元,下同)、3.25和3.07 ;

较低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能耗分别是0.79、0.90和0. 92。 报导说,能耗的高低主要与产业结构有关。 回答:2007-06-1015:57 相关资料:「我国能源现状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考.pdf 更多资料>> 从根本上说,现在我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人均可开采储量 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5%和5%。相比而言,确实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其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重要的原因。 去年我国的人均GDP是1087美元,从国际经验和产业发展的 一般规律来看,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应该是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加速时期,或者重工业时期。 而重工业能源的消耗量大概是轻工业的4倍。2002年以来,我 国的钢铁、金属,包括化工等重工业产业发展速度都很快。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消耗能源的状况也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 在800 美元这个阶段,国家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高,到3000 美元之后,逐渐开始依赖石油。我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 消费问题——————————————————2 2 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 、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 、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 、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 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消费问题——————————————————2 2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 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 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消费模型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经济与能源的关系关系

经济与能源的关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重要物 质保障。而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中“资源消耗低”,这就要求尽可能少的消耗各种资源,包括能源。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人均能源拥有量不及同期发达国家的1/5。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 理论分析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工业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工业发展所带来能源消费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密度增强,能源需求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在工业化的后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密度下降,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也在下降。 能源弹性系数是表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指标,能源弹性系数是在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一时期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应保持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在理论上仍无定

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弹性系数变化的轨迹呈明显的倒U字形状。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大于1,能源消费增长大于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小于1,即能源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在这个规律背后,实际上是经济结构变化在起作用: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是由农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由以第二次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顺序是由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由重化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比第一、三产业需要更多能源的支撑,同时重工业也比轻工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消耗更多的能源,因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在变化,能源消费量也会上升。换句话说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弹性系数的高低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受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中国处于向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速度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递增的同时,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也很快。能源消费过于向工业集中,工业的比重有小幅度的变动,都会引起能源消费有较大幅度增减,使得经济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大大增加。在经济增长高潮期,由于能源项目建设周期长,不能很快地实现生产能力,能源供给滞后,就会出现能源短缺的问题;在经济萧条时期,生产部门首先受到冲击,由于大部分能源消费集中在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增长速度的减缓,会使能源消费大幅度下降,乃至能源出现供大于求。因此,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必然伴随着高能耗,能源的短缺在短期内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现象。同时,波幅较大的经济结构变动对我国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以上描述摘自百度百科)在我看来,消费需求即为供求关系中的“求” 那么,“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呢? 一方面,因为人们有需求,有欲望,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人们为了满足需求,欲望而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点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将向市场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简单说来就是经济增长也反作用于消费需求,人们的钱多了,就会购买更多的东西,选择更高质量的生活。在种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一国、一个地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再生产、增强国力的源泉,也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然而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来自于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在我国,投资和净出口这两架马车都接近于饱和了,因此我们想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就必须紧紧抓住最后一架马车——消费。

世界强国的发展史说明国力的强大,既离不开生产也离不开消费。具备生产能力,而缺乏消费能力。国力就显得缺失,生产为消费服务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消费又反作用于社会生产,真正的强国不仅在于能够为人力创造大量的财富也有强大的个人消费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强国之所以强大的表现在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而动力主要来于国民消费,没有国民的强大的消费实力,就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最近,我国的存款贷款利率都下降了,在我看来这也是国家为了促进消费采取的措施。存款利率下降,人们不再那么愿意把钱放在银行,而是选择投资或者消费。然而投资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大部分人选择消费,为市场注入了资金。贷款利率下降,也让人们愿意向银行贷款,用以买房或者购买高档耐用品,也间接的刺激了消费。 个人来说,我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从某种意义上刺激我们个人的经济增长,正因为我们有需求,我们才会为此拼搏追求,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增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盲目消费就可以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我们消费应当理性否则将事与愿违。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d15861376.html,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作者:李力周广惠王春海 来源:《经济师》2015年第06期 摘要:能源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全球化资 源问题的出现,探讨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能源消费角度来看,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总量单向因果关系,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实证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实现低碳排放等提供现实的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低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050-02 一、引言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同时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区域,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可以说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水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先进程度。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经历了长期以柴薪为能源的时代。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使用使得人们对能源的消费转向煤炭,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提供了物质基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代石油工业的诞生为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在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因素,在这其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开展,能源消费量迅速扩大。因此,清楚地认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间的变动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能源消费相关经济理论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的主要有三种: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的诞生及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时代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有限的能源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需求的矛盾等等。因此,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其负面影响的传统经济理论已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下面对两种新型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简要地介绍。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石油占美国能源供应的2/5,是最大的能源。国家运输燃料几乎全靠石油。对国家安全来说,石油至关重要。美能源部长在2001年全国高级别能源会上说:今后20年美国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如果我们不对付这一挑战。美国经济将受到威胁,特别是汽车、航空、建筑、货运和农业、石油是国家关键部门。目前美国能源部有1。3万人,而我们生管能源小组只有24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效率低,污染严重。可以说,经济高速增长是资源巨大消耗换取的。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消耗都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如电力、钢铁、建材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如中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0%以上。汽车用油接近全国石油消耗总量年四成。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五金行业是典型资源消耗产业,2004年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三大类出口总额达173亿美元,超过德国。美国传统五金出口强国占世界第一位。但这一“桂冠”是建立在消耗我国大量生产资源,大量能耗以及污染前提下实现的。由于我国能源价格便宜,所以五金出口单价只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创造出欧美相同价值的产品,要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十几倍原材料和能耗。靠这样低价竞争来的。因为中国成品油价格扭曲的,是价格倒挂。很明显,如果我国放开成品油价格,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了,竞争优势没有了,行业过剩又会引起危机。这种倒挂何时休。 ●企业之所以对正确节约用油不重视,随意,节约何时落到实处。再如钢铁,2004年我国钢产量超过2。7亿吨,今年预计3。4亿吨,比欧盟、日本家加起来还多。钢铁过快增长,尤其抵挡普通钢大量增加,原料煤电油不断上涨,使钢铁成本持续上升。55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只有4户吨材实现利润1000.元/吨以上,17户实现利润100元/吨以上。原来依仗燃料便宜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7月召开的中钢协二届五次(扩大)会上,谢企华会长要求从扩张规模转到调整结构,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上,由质量常量竞争转到能源和成本上。过量的消耗造成资源供求矛盾,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有22省拉闸限电。西南、东南沿海成品油告急,出现了“油荒”、“电荒”、“煤荒”。而这样的粗放,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已到了我国难已忍受的地步。 ●解决短缺的出路,无疑开源节流,据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5亿吨、1。8亿吨和2亿吨。2010年哦石油将有一半依靠进口。而2020年该比例达到60%。而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局面,石油年进口率绝对不应超过50%。理论上应控制30%以内。 ●世界油价正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世界油价每桶变动一美元,将影响我国进口用汇46亿美元。直接导致GDP波动0。043百分点。今年我国仅进口原由一项就多支出100亿美元。源是要开的,但也需有度,那么节流呢?应当是出路。节油总比多找油,多采油,多买油简便,划算。 ●2003年我国消耗世界石油的4。4%、煤30%、钢铁27%、水泥40%。2004年中国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电力、19%铝和20%铜、31%煤炭。然而中国对世界GDP的供献仅为4%。 ●中国正走一条高能耗经济之路。而重点钢铁企业每吨钢铁能耗高出40%。电煤耗高出国际30%,我国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盲目扩张,其生产能力超出国内要求1倍以上。而这些正是发达国家出于环保、能源的考虑限制发展向境外转移的企业。高能耗我们赚了钱,

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 60% 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 1998 年的前 11 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 71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 873 亿元,而社会零售总额增数却由 94 年的 30.5% 下降至 98 年的 6.79% 。①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②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消费需求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积累,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其次,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