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记两例英国旧建筑改造

记两例英国旧建筑改造

旧建筑改造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西方发达国家大

多经历了一个由破坏到大规模建造、再到产品因过剩或

其他原因弃置不用、再到建筑改造这样一个四阶段更替

的过程,中国正重复着这条道路,目前还在大量地建造

房屋。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和中国自身建设过程中暴露

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许

多学者就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天,重视改造、通过改

造实现对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利用,尽量减轻人类

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全球范围

内学界的共识。

尽管如此,真正要将旧建筑改造做好、做巧并非易

事,因为改造设计往往受到更多的制约,令建筑师在进

行再创造的时候发挥余地相对较小。不过,有的时候旧

建筑的限制条件反而会成为激发灵感的源泉,通过建筑

师的因势利导,改造后的建筑在艺术品位和使用的舒适

度上与新建筑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英国的两

个规模不大的旧建筑改造就是其中的出色范例。

TalkBack伦敦总部

TalkBack是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在英国许多家喻

户晓的电视节目就是由这家公司制作的,因而颇具知名

度。他们在伦敦的总部位于纽曼大街(Newman

Street),原来是两栋爱德华七世风格的5层建筑,接受

委托的布肖?亨尼(Buschow Henley)建筑师事务所

成功地将旧建筑改造成一个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工作场

所,该项目于2001年完成,并获得了次年的RIBA(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建筑奖。

旧建筑的两栋单体都是简单的矩形,9m宽、34m

深,各有一个独立的楼梯,它们之间是一个两层高的连

接体,流线复杂且效率不高。布肖?亨尼建筑师事务所

的解决方案理性而又极赋天才,他们拆除了原有的连接

部分,而代之以两层高的新构筑物,并将两栋建筑之间

的空间改造为一个多层的回廊,大大简化了交通流线和

空间构架。改造后的建筑包括能容纳250余人的工作空

间、一个电视工作室、两个编辑单元和会议室等,中央

的回廊空间是整个方案的基点和精华所在,每层都有显

著改变:在地面层它是一个开放的庭院,到二层变为花

园,再往上是平台及露台。回廊空间不但构建了交通网

络,同时它也是会谈、放松或户外工作的场所,每层回

廊平台的宽度都足够人们在其上闲聊或工作时不妨碍他

人的通行。

这个改造方案的精彩之处在于一系列二元对立的空

间意象,如大小、虚实、繁简等等,它们与身临其间的

人进行着对话,清楚地表达出建筑师的设计哲学及匠心

所在。

改造项目隐藏在另一座临街建筑的背后,这座临街

建筑也正是典型的爱德华七世风格,红砖白线,杂揉了

一些巴洛克式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装饰,仿佛在缅怀

日不落帝国那一段曾经有过的辉煌岁月,也为略知一二

的到访者留下一丝隐约的历史线索。

与它的名声相比,TalkBack的入口小得出人意

料,而且很不起眼,临街建筑上只给它留出了一个狭窄

的小巷作为进出通道,更有甚者,TalkBack竟然“容

忍”设计师将正门开在一个L形楼梯平台的下方:看来

他们不但颇有桃源居民般“不足为外人道”的怡然心

境,甚至以这种另类为荣,好像这样一来令公司的商业

味少了,而文化含量增加了。对业主心态的揣摩无从考

证,然而设计师肯定对入口序列的处理很费了一番心

思,入口的“小”,使得原本比较紧张的场地条件得到

了舒缓,内庭院的空间尺度被有效放大,由狭窄的巷道

到小巧的门厅,再到一层的中心庭院,豁然开朗,使人

顿生别有洞天之感。所谓“小时正大,芥子纳于须弥”,

这种小中见大、先抑后扬的空间处理手法本是中国古记两例英国旧建筑改造

TWO EXAMPLES OF OLD BUILDING RENOVATION IN BRITAIN

何敏, 沈三陵/HE Min, SHEN Sanling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英国的两个获RIBA奖的小规模旧建筑

改造的例子,探讨了改造中值得借鉴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同

时透过改造方案考察他们对旧建筑的基本态度和利用方式,

以期给国内的类似项目以有益的启发。

Abstract: It introduces two RIBA holder examples of

small-scale renovations of old buildings in Britain and

discusses some concerning techniques and skills that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Moreover, we expect

rewarding illuminations for similar programs in China by

reviewing their essential attitude towards and way of

utilizing the old buildings through the renovation

projects.

关键词:英国,旧建筑,改造

Key words: Britain, Old buildings, Renovation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05-04-08

1 TalkBack伦敦总部内院上望回廊

2 TalkBack伦敦总部架空连廊

3 TalkBack标志

4 TalkBack伦敦总部前面的临街建筑

典园林中的拿手好戏,殊途同归,西方的设计师们用得也很精彩。

尺度最终会回归真实,这院落到底不大,而且四面完全被建筑封闭了,与伦敦的繁华街道隔离开来,倒更像是整座建筑的室外客厅,这种小尺度应该令使用者感到轻松适意。不过3张休闲桌占据了空间的一大半,倘若满座的话,可能会稍微有点儿局促。设计师将四壁做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既便于室内采光,也将院落空间在视觉上向室内扩张,进一步模糊了大与小的界限。

围合空间的实体并不具有最终的意义。关于虚实,中国的先哲曾经有过“当其无,有其用”的著名言论。布肖?亨尼事务所的改造设计更进一步,将建筑的主体作为了“虚”的庭院的围合体,最精彩的部分不在建筑本身,而在两栋建筑之间的空隙。中心的院落空间虽然是“虚”体,却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变化:在地面它是一个小小的室外庭院,到二层则是在两个屋顶上开辟的花园,再往上还有横跨院落的连廊。这个虚的空间不但是交通的枢纽,同时也因为视线的汇集和空间的共享,使它几乎变成一个舞台,日常的户外活动在此呈现出一种戏剧化的效果。

不同于安藤对于虚空的极度迷恋,在TalkBack的空间中,虚与实仍然处于温和的并行状态。对安藤忠雄“墙变为抽象的、被否定的、并接近于空间的最终而言,

极限。它们的现实性消失了,只有它们所包围的空间才是现实的。”布肖?亨尼事务所的设计师更喜欢世俗和真实的感官体验,包括地面和四壁在内的院落空间界面大量采用了道格拉斯冷杉条板拼镶而成,透过玻璃则可以看到工作台面上的计算机和凌乱堆放的书籍,此外,还有简单的灯具和植物,这一切营造出温馨的氛围,真实

而友善的界面使你可以完全放松下来,伴着咖啡,去专

5 TalkBack伦敦总部剖面

6 TalkBack伦敦总部二层平面

7 TalkBack伦敦总部首层平面

8 TalkBack伦敦总部入口巷道

9 TalkBack伦敦总部门厅

10 TalkBack伦敦总部门厅仰视

11 TalkBack伦敦总部内院

注地捕捉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

内院空间极尽变化,庭院、屋顶花园、露台、回廊以及屋顶的遮阳顶篷,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倒也不觉得寂寞,面积不大的门厅也做了一个两层高的小中庭,引入了“廊”的主题;材料用了不少,除了杉木条板,还有钢构件、玻璃、红砖和锌板等,设计师想方设法要使这个小型建筑摆脱单调感,令使用者有尽可能多的新鲜体验。

但丰富并不等同于嘈杂,改造方案表现出设计师驾驭全局的高超技巧,整个环境和谐而统一。型钢框架和木板条占据了空间界面的主要部分,对整个建筑空间的用材形成了主导,建筑材料都按照它们的本色来表现,细部构造干净利落,不同的材料简单直接地相连,不方便的地方就干脆断开,没有多余的修饰。材料的自然形态焕发出一种共同的质朴而清新的美感,消解了多种材料并置可能带来的视觉紧张。在这里,技术不是表现为一种夸张的精致和常人难以企及的高科技特征,而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技术精湛的手工活。这也是设计师对当代社会与城市发展现状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自然流露。

曼彻斯特Cube中心(Manchester's Cube Gallery)这个工程同样是一个改造项目,而且同样是RIBA奖的得主,不过它的获奖年份更早一点,是1999年。CUBE是英国的一个组织,意为“理解建成环境的中心”(Center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uiltEnvironment) ,CUBE名字即由此而来,它常设一个建筑展览和一个建筑论坛。

这座建筑原本是位于曼彻斯特波特兰大街的一个棉花仓库,改造之前CUBE就搬了进来,但旧的场所既过时又缺乏魅力,难以满足专业人士和公众的要求,因此他们委托霍德建筑师事务所主持进行旧建筑的改造。改造工程进展缓慢,长时间的等待使人们对它的期望值很高。不过建筑师没有令期待者失望,通过空间的再造和重组而不是肤浅的表面装修,CUBE实现了与其名称相符的场所精神和空间品质。

处在波特兰大街混乱的视觉环境下,CUBE从外表上看很谦逊,但参观者在进入之后就会颠覆他们的初步印象。在这个面积不大的两层空间内,建筑师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并表现出对流动空间的深刻理解。在这个现代画廊中,建筑本身的空间与细部同展品一样值得细细品味。

站在入口处,第一个展厅就在正前方,在右手边墙的长方向,悬挂了一系列活动幕布,提供了不同方式布展的可能性。进门左侧是书店,穿过书店是一条展廊,

有两条横向的短甬道与入口处的第一展厅相连。廊子左侧是一个很小的双层空间,贯通到地下室,通过一个侧墙上悬挑出的直跑楼梯下去,地下层的主展厅即展现在你的面前。除了一个主要的展厅之外,地下室还有一个小型报告厅。建筑师熟练地处理空间、表皮和肌理,为经常变化的展览所需的灵活服务性盒子提供了对位关系。

在CUBE内部,新旧连接部分被清晰地表现出来,以便区分出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的不同形态。原有的部分墙体被保留并剥去了墙面抹灰而回复成清水砖墙,此外还保留了一些原来的木梁楼板和铸铁柱子等。新加入的墙体则一律是光洁的白色,不做任何修饰,其他如槽钢柱子、玻璃栏板等后来添加的元素都是简洁的几何形体,它们的精确和原来那些不够平整的、带有手工风格的保留构件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厚重质朴又不失清新,空调风管、电路及照明灯具等设备直接露明吊挂在顶棚下方,整个空间洋溢着明快率真的格调。新

12 曼彻斯特Cube中心入口

13 曼彻斯特Cube中心地下层回望书店14 曼彻斯特Cube中心地下报告厅15 曼彻斯特Cube中心一层展厅16 曼彻斯特Cube中心轴测图

旧部分的协调大都无法事先设计,只能在施工现场确定,结果建筑在“新”与“旧”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均衡和现场感,延续了旧建筑的文脉并进而形成了独有的场所精神。

这是一种在曼彻斯特广受欢迎的改造方法,它起源于包含工业建筑在内的改建工程。在曼彻斯特,保护是极为重要的,当地建筑师发现在改造过程中,工业红砖、钢材、石材和木材等建筑材料的朴素运用,与现代运动中的标志性的白色体块并置,能够使原有结构得到对比和加强。不少工程竞相效仿,这种做法也变成了一种所谓“曼彻斯特风格”,流行一时。

CUBE改造工程的精髓在于方案本身的细致考虑和精心设计,这是无法被模仿的,通过一些细节处理不难体会到设计师的苦心。例如,由于入口前面的空间比较狭窄,设计师将为残疾人服务的坡道改成升降平台,不但解决了无障碍通行的问题,而且令参观者小小地体验了一把工业化的优越性。入口处的高差也没有被浪费,平台梁的截面被设计得很小,地下室的光线可以透过平台梁下面的玻璃照射出来,建筑的整体一下子变得轻盈而通透。还有地下室通过报告厅和直跑楼梯上方的天窗将自然光引进来,削弱了封闭压抑的感觉,尤其楼梯上方投下的天光,经过了多重漫射,变得非常柔和,很适宜展览的需要。

在这个方案中,细部设计极为简洁出色,特别是两个加建的楼梯,使用了锻压成型的整块钢板做梯板,一侧锚固在墙体中,另一侧悬挑出来,显得非常现代和轻巧,与梯板搭配良好的扶手就像是一个现代派的抽象雕塑,前面的几步素混凝土台阶也做了精细的考虑,楼梯的尺度、比例、质感等各方面处处显露出建筑师娴熟的技巧与修养。CUBE的细部设计不以精美取胜,而是通过不同材料相互连接时明晰的构造关系来表现一种朴素的美感,同TalkBack一样是走的是“低技”策略的路子。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在旧建筑改造中一些共同的倾向与特点:首先,旧建筑改造的首要目标是如何使原先比较破旧的建筑得到很好的利用,满足新的功能要求并继续投入使用,从而保持城市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在他们的观念中,老建筑总的来说仍然有价值、可用;其次,改造设计从现实需要出发,贴近人的感受,适合于新时代的材料直接使用,并不试图复原或模仿原有风格,而是通过对比达到新旧之间的协调统一,并非一提到保护就是复古;第三,建筑师没有采用毫无实用功能的做“秀”的手法,改造方案都十分“朴素”,但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他们高超的设计技巧。但愿这些有益的经验,能给中国的设计师们以启示。□

17 曼彻斯特Cube首层平面

18 曼彻斯特Cube中心地下层平面

19 曼彻斯特Cube中心楼梯细部处理

20 曼彻斯特Cube中心连通上下展厅的直跑楼梯

21 曼彻斯特Cube中心入口细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