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发挥急诊科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急诊科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急诊科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提要:医院急诊科应加强工作流程和细节管理,强化各级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提高了急救应急反应速度,从优化工作流程入手,做到接警、出车、现场急救和转运伤员辅助检查、院内会诊、救治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把握好每个细节。

急诊科是医院的急救窗口,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主要职能,承担着医院各类急危重症首诊首接抢救任务,还对患者入院时疾病分类和患者分流去向起着关键作用,其工作性质是必须24小时全天候待命,配备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急救人员及先进监护救治设备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先决条件;急诊科同时具有医院急救流程管理实际责任,不仅要求规范管理科内医护人员、技术配备,同时更要注重急诊科与各临床、功能科间之协调,而后者会更难。

近年来,急诊科接诊的非急诊患者呈越来越多的趋势,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医院中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很多。首先,现在医院能开展门诊持续治疗的科室越来越少,夜间与假日专科治疗服务也在减少,患者这些需求自然会转移到24小时应诊的急诊科来;其次,许多门诊患者诊疗过程中确实需要一个诊、疗、护综合技术平台(多学科会诊、影像学、检验科、急诊输液、留观床位等)来完成,这个平台经常超过了任何一个门诊专科之能力;再者,各种医保政策及群众维权意识使患者主动选择急诊科就诊;另外,我国城市化发展使得老龄患者急诊构成比逐年上升,而同时养老机构医学配套设施起点较低,医护人力需求缺口巨大。总之,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了急诊科工作职能的不合理膨胀。

社会、患者、门诊、住院都要求急诊科必须要给患者提供24小时的医疗服务,且服务范围无任何限制,患者在任何科室都可推到急诊,而急诊在没弄清之前决不可随便推走患者,这些因素和变化趋势决定了急诊患者就诊后只有四条转归途径:返回家中、急诊留观、住院、死亡。传统急诊构成包括分诊、接诊、抢救、外伤处置、留观、急诊辅助检查、急诊药房和急诊收费等。在新就医趋势面前,对区域首位度高的二甲级综合医院而言,急诊留观患者数量及滞留时间都将大幅攀升,出口不畅现象普遍存在,床位紧张之大医院被迫发展急诊病房和EICU来解决出口不畅难题,从而形成了“院中之院”,原有的急诊抢救功能被迫与各学科门诊功能混合起来,这种变化成为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

因此,为适应新形势需要,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统筹管理,强化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急诊科

作为医院的“对外窗口”和急救通道,随时处于“临战”状态,急诊医护在严峻而紧张的急诊救治情况下,应该练就快速反应能力和较高的急救水平,但是现实中总是存在着临床“急”不起来或技能跟不上的现状,针对临床出现的这种弊端,为修复医护安全管理漏洞,医院管理部门如何提升医院全员快速反应能力和急救水平尤为重要。

二、领导重视,强化急诊科规范化建设

随着医院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大,医疗服务分工协作越来越复杂,但始终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之宗旨,管理层要统一认识,牢记急诊救治在医院整体医疗安全体系中的首位度地位,认真细致做通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思想工作,通过教育、培训、演练等多措并举,主动配合急诊急救工作开展,切实优化急诊急救秩序,加强急诊抢救团队打造,做到精诚团结、亲密协作,着力提高整体应急能力和实战救治水平;医务部积极采取针对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从战略高度彻底解决“急诊不急”的顽疾,统筹院内医疗环境管理,提高急救工作效率及管理质量,确保实现急救管理全程无缝对接。

三、应急急救培训常态化,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比武

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急救技能培训,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和应急培训,统一考核并定期组织医护质量大比武;急诊医护要苦练应急救治基本功,确保应急队伍“拉得出、跟得上、过得硬”,不断提高急诊的应急能力和实战水平;医院各部分、各科室要把配备急诊患者救治当做医疗中心工作来抓,在平时救治中强化各部门的后勤保障能力;对3年以下的低年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急救知识、医疗协作专项培训,培训老师全部来自临床一线,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立足实战,强调实用;通过开展应急急救拉练培训,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急诊急救队伍的急救技能、团队协作和应急综合素质。

四、科学化流程,完善应急抢救预案

管理部门要对急救流程、人员设施配备等方面进行优化设置,总结医院急救工作经验,优化依托医院型120急救站工作流程,使分诊流程科学化,降低急诊患者医疗风险,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进一步提高院前院内急救能力,结合急救工作特点,优化急救工作流程,对评估出的急危重患者优先处置,确保急危重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赢得急救时间与效果最优化。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影响急救的意外情况,要加强工作流程和细节管理,强化各级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提高了急救应急反应速度,从优化工作流程入手,做到接警、出车、现场急救和转运伤员辅助检查、院内

会诊、救治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把握好每个细节,努力提高急诊急救应急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