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理论的视角_参照系和分析工具2

管理学理论的视角_参照系和分析工具2

15

《华商》

【摘要】管理学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理论与实

践的关系。管理实践需要管理学理论作指导。而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的研究,是提出的科学的、系统的、富有逻辑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必要条件。“新经济”条件下,我们还需要丰富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

【关键词】新经济;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

一、问题的提出——创建管理学理论的意义

(一)企业的演变要求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备

当前,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正面临国际性的竞争。企业的资本积累方式、生产要素的来源与形式、企业收益的分配,以及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的意义等等,决定企业的外生变量和内生要素正日益发生演变。企业的演变要求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备,以对新环境下的管理实践起指导作用。

(二)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管理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经济”时代,科技和信息在全球的快速传播带来的产业的联盟和整合,也对知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很多交叉学科走向融合,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管理学是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精华,在其他学科基础之上继续完善自我的理论体系,还是满足于已有的管理大师的成果停步不前?摆在管理学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管理学的发展需要很多条件,比如企业的管理实践的丰富、社会效应对管理学的回应等。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则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管理学理论的现状——对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的供给

(一)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对于理论研究的普适性

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在讲述什么是现代经济学时指出,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这个

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

(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并

进一步指出,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钱颖一教授实

际上给经济学的研究指明了“航标灯”,交给了致力于经济学研究

的学者的“渔具”。

(二)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的供给

相比较经济学而言,在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的供给方面,管理学要“贫乏”得多,尤其在视角方面。如果能把前人的研究

成果归纳为管理学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的话,笔者认为,管

理学的视角或假设是否可定位为:(1)管理和管理人的不可或缺

性,即对于营利组织,管理工作是普遍存在的,管理人是永远需

要的。(2)管理是一个杠杆,如果管理得好(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选取好),管理对组织的贡献大,表现在:可以让组织跨越艰苦漫

长的成长期而迅速步入盛年期,可以让盛年期的组织通过不断整

合保持生命力,可以让亏损或运营不佳的组织起死回生;如果管

理得不好(相当于杠杆的支点选取不好),管理对组织的作用则是

相反,如加速组织的毁灭、关键事件导致组织失去发展的机遇等。管理学的参照系。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

段发展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一

个吸取精华、去除糟粕的过程。科学研究同样如此。社会科学也

好,自然科学也罢,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粗取精的发展进程。管理学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科学以来,其前进的轨迹无不是继承与发展的结果。孔茨曾通过两度论述管理理论的丛林指出,管理流派之多,引致了管理学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如语义上的混乱,对管理知识体系定义的分歧,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是“先验的假设”而予以摒弃的偏向,对原理的曲解,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互相理解等,最终难免造成混乱。但是,孔茨批评的并不是管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也出来没有否定各流派或作为工具,或作为一定范围、一定领域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我们更应该清醒认识的是,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管理大师们的结晶,一定能取出冰山一角作为我们的参照系。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对于生产过程的精细化,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对于组织结构的意义,马斯洛等的激励理论对于组织人力资源“价格”的意义,巴纳德对组织和人分析的基本思想对于组织系统的意义,等等。

管理学的分析工具。管理学研究经济组织的管理如何使组织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研究管理人价值的体现,因而管理理论运用更多的是定性的判断,这也导致了管理学的分析工具的“稀缺”。但是,管理学前辈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比如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

三、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的需求——“新经济”条件下的特殊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以后罕见的持

续性的高速度增长。世界经济发展报告指出,美国自1

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这种经济现象被表述为继原经济社会之后的“新经济”

。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当时的“新经济”,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新经济”代表至少两种趋势,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二是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经济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经济增长的新奇迹(指某些领域和一定阶段上)

,证明了新经济的价值和意义。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与研究新经济,以期从中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学也应该有所作为。(一)“新经济”对管理的影响“新经济”并不是完全区别于原有经济(不妨称为“旧经济”)的新生事物,而只不过是在“旧经济”基础之上采用更新的技术和

资源、以全球为“地球村”市场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新经济”并不排斥经济组织的存在,也不否定组织营利的目的,更不能取代管理者对组织的职能的发挥。但是,新经济条件下的组织形式不一样,组织面临的环境不一样,组织的资产、资源不一样,因而组织的管理必然不一样,但管理都是指对组织中的人的协调,因而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没有变,或者主体和对象的内涵没有变,变化的是其外延。(二)“新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的需求建构“新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理论的最理性的路径是探索旧经济的缺陷,在应对旧经济的诘问和质疑中找到“新经济”条件

下的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1、“新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学理论的视角首先是全球的视角。对于组织来说,国界不再显得那么重要,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

袁立辉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57

《华商》

国界也不再是其生产要素的唯一供给地和产品的主销售市场。经济全球化消除了国界瓶颈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国际经济一体化使企业可以迅速跨越国界进行资源和产品的招投标,企业跨国经营日趋普遍。科学、技术和信息的现代化,使商业网和信息网覆盖了全球,国际贸易和投资变得简单,巨大的资本调拨可以在瞬间完成。与此同时,全球范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组织不能再满足于一国之内领先的安然自得,全球化的公司兼并随时成为可能。

其次是信息快速传播的视角。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义。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虽然其影响所及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的传输、储存方式来实现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人类信息的传输与储存方式的革命,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新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必须以信息和高科技技术作为源动力,以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组织的沟通平台,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全方位地以信息武装组织。

最后是全社会的视角。全社会的视角要求组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新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性质、职能、结构、管理模式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关联,企业责任的范畴也必然要发生一些基本性的变换,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在许多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范围,已大大超过了以前慈善事业的范围,发展为在更具有前景的全球视野投资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对资源的消耗,主动跨入生态组织行列。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是互动的伙伴关系,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把社会元素纳入到企业的考虑当中去,企业成功的标准已超过了财务报表的定义和数字标识,上升到与社会分享成果的标准。因而,“新经济”条件下,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环境下的社会责任将进一步丰富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全社会的视角研究管理理论和指导管理实践,是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新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学理论的参照系

钱颖一教授关于经济学的参照系主要上是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或公理,我们以此为思路也尝试构建了管理学的参照系,如前文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法约尔、韦伯的一般行政管理理论,马斯洛等的激励理论,等等。在“新经济”条件下,管理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战略决策,如新产品开发决策、企业的营销策略等。第二层次是职能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与管理的层次对应,我们需要增加一些科学、卓见的参照系,这些参照系应该包括战略决策和职能管理两个层次。

3、“新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学理论的分析工具

钱颖一教授指出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多是各种图象模型和数学模型,我们以此为思路也尝试构建了管理学的一些分析工具,如前文所述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管理学作为探索人类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管理的思想、理论、理念,以及管理者制定决策的科学的、富有逻辑的、合理的方法。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到实践中探索,管理学中都大量使用定量的分析工具和定性的分析方法,管理都体现为科学和艺术的交叉与融合,管理学都体现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管理科学的分析工具至少包括:经济学——决策的依据;行为学——对人的心理、人的行为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数学——定量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计算机科学——智能计算的基础,它为定性分析提供了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复杂科学——为使人们在研究管理问题时,有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整体观为核心的系统思维模式。

四、结论

未来,“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和管理活动的主旋律。从影响面来看,管理理论创新是一种最基础的创新,为了使创新活动能够全面持续地开展,必须重视管理理论的创新。“新经济”时代,管理的创新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如果能培育出新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将构成管理理论创新从而推动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英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M].海南出版社,2003.[2]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前沿[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3]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托马斯?彼得斯,(美)罗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美国杰出企业成功的秘诀[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管理哲学的形成及其演变趋势

吴晓俊,毛颖善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本文从管理科学研究中管理哲学的形成为出发点,阐

明了管理哲学的形成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首先从管理哲学的成因开始,透彻地阐释了管理哲学的内涵。其次,分析了管理哲学在管理科学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重要性,由此提出了管理哲学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本文结合前面的分析和自己对管理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提出了对管理哲学今后发展的一种演变趋势的预测。

【关键词】管理科学;管理哲学;创新;知识经济

一、引言

管理哲学的崛起,印证了管理价值观、管理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蕴涵着对现代管理深刻的、划时代的超越。它将把管理从“科学”引向“哲学”的时代,从而体现并不断表征着现代管理的理论视野与价值指向。

二、管理哲学的形成:从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

管理科学的诞生,是管理理论的重大跃迁。但管理科学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哲学在管理领域被驱逐,恰恰相反,正是哲学促进了管理思想的升华,助推了管理科学的成长。作为科学管理创始人的泰勒,其管理科学中哲学意蕴就十分显著。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篇幅不长,但其中却有10 余处论及哲学于管理的作用。丹尼尔?A?雷恩在其《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干脆把他称作“到处讲学的哲学家”,并认为,“在泰勒以前, 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把管理问题发展为如此程度的一种系统方法,并同时把管理和哲学范畴结合在一起。”

从哲学层面思考管理问题,不但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理论旨趣,而且也是管理实践者的不可或缺的价值追求。管理实践及其向理论的升华需要借助哲学思维,而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使管理哲学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管理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

相关文档